------------ 第一章《人性的变异》 在清晰而迷离的梦乡里,我又回到了那个曾经让我感到惊悚万分的花园式别墅。在这所别墅里,每个人的灵魂都仿佛会受到一种来自莫名气氛的强烈冲击。他至少会让你产生焦虑与某种不安。而由这种冲击所产生的压抑或许有可能令您重新思考人生与改变自己灵魂的形状。 当我五年后再次来到这里的时候——而五年前我离开这里的时候,它还是一所繁华无比的住宅。它矗立在几乎是半山坡的位置,上下两层的欧式建筑物钩起多少人的羡慕与向往。而今别墅繁华的装饰已经变得非常陈旧。那曾经喷涌不断的喷泉是我最喜欢驻足的地方。而与金鱼交相辉映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水草,让人产生一种迷离的感觉。 当我第一次来到她家的时候,她已经不跳舞了。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她家豪华辉煌的客厅里,竟然用玻璃罩密封着一束已经不知凋谢多少年的玫瑰。我当时还在想,如果她真的喜欢它,当时不如制成标本把它完好无损的保存起来。客厅的日历如果仔细看,它从来就没有被人翻动过,一直停留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永不翻动的日历使这里的空气有一种被凝固的感觉。而离开之后,那些惊悚万分的噩梦并不是我隐藏很久,挥之不去的记忆碎片,而是那一束凋零很久的玫瑰。实际上,在我第一次看见它的时候,它已经霉变的让人分不清它本来是什么颜色的了。钢琴也布满了灰尘。如果不是窗外的风声或虫鸟的低鸣提醒您,您此时此刻就如来到了一个毫无生命迹象的世界。或许他本来就是一个充满空白与苍白的空间——这一切仿佛是在很久以前就早已注定而似乎也是不可更改的结论与诅咒。 而实际上,我在这个豪华的别墅只不过是前后左右只有短短将近一年的时光。但是对于每一件事的记忆都非常深刻。我每天清晨的第一件工作就是将玫瑰的玻璃罩认真的擦拭一遍。我来这里,实际上并没有照顾女主人什么,仅仅就是擦拭玫瑰的玻璃罩。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都会发现女主人面对玫瑰沉思很久。幽灵般的灯光里,她的面孔在明显的扭曲。我一直想回去看看。后来听说好多明星都在那里盖房子。不过这是五年前的事了。据说,在我到来之前,还有两个壮实的像牛一般的男人负责维护别墅院内的花草或者说担负着其他之类的工作。现在,院内的花园明显凌乱很多。尤其是那些随意生长的紫罗兰几乎布满了通往房间的小道。并且,据一些早年来到过这里的过客曾经说,每年的春夏前后,都会有一个衣着十分破旧的老太婆如期光顾这所豪华的别墅。至于她来别墅到底干什么或者说与女主人之间有什么不能言传的秘密,至少在我们的故事讲完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女主人偶尔会和我交谈一些关于风景的话题,但是,却极少谈起她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经历。 如果时间再往前推一些的话。雍容华贵的女主人似乎是昨天还在华丽的舞台上表演舞蹈《睡美人》。当时女主人已经是47岁的女人了,即便不做任何化装,那种淡淡忧郁中所透露的女人特有的简约而不失神秘感的气质令无数男人为之倾倒。她昨天晚上在市里最高档的艺术剧院里和来自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舞蹈家联袂主演了那出令世界疯狂足足一个多世纪的经典剧目。而演出采用现场伴奏的形式则使这出本来就意境深邃的舞蹈更具现实感与穿透力。担任音乐的年轻指挥是英国著名指挥家阿升利劳轮斯的唯一学生。阿升利劳轮斯,那可是原来英国皇家芭蕾舞团的著名指挥家。 这是一场十分成功的演出。尤其是剧终后全体演员谢幕时,全场观众起立:不仅仅是因为演出成功的原因,而是因为主持人宣布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消息,这场演出是他们最喜爱女主角的最后一场演出,也就是说,子影女士在这之后不久不但就要永远定局澳大利亚,也同时宣布了子影息舞的消息。子影是这个城市的骄傲,即便是网红统治镜像视觉的今天,她的魅力也从未有所降低。她永远是这个城市的时尚代言人与领先。她从来不去下等的咖啡厅去消费,那等于是降低了她的尊贵身份。在中国这个中产阶级渐渐浮出水面的二十一世纪,气质永远是中国人最在意的内在元素。一种良好的气质,可能就是一个男人或女人最立体的名片与无声的介绍。气质成为这个国家最热门的讨论话题。因为我们在追求温饱的同时,那些属于精神方面的修养显得特别重要。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因子使谢幕达到全场高潮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细节让观众们既感到不安又感觉十分的困惑。因为在谢幕仪式刚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一名警察出现在观众席的一侧。警察十分帅气而英俊。个别十分细心的观众会明显发现,当这个警察刚一出现的时候,子影的脸色流露出十分的恐慌与不安。可是,这种表情却只是瞬间即逝。 谢幕后,子影并没有再参加更多的活动即离开了剧院。那位警察就站在她的车前。一场属于十分深沉又令人窒息的对话就此开始。“子影女士,我是江与浩。请原谅,我要告诉您一个十分不幸的消息:您的儿子楚紫在家里死了。更加不幸的是,与他同时死亡的还有与他年龄相仿的男青年山戊。” 子影对此消息的反映令人极其费解的平静:“您是说,我的孩子他死了。这应该不是真的。因为下个月我们就要启程前往澳大利亚定居。怎么可能,我在月初才为他办好的手续。这不是真的。” 江与浩迟疑了片刻,决定还是说下去:我尽管十分体谅您的心情,但事实就是如此。这个您认识吗,是您送给他的吉祥物。一只十分宝贵的翡翠龙。从这么珍贵的吉祥物在现场并没有丢失,还完好无损的挂在他的脖子上来看,您儿子的非正常死亡明确排除图财害命的原因。除此以外,房间十分整洁。我们当时就打开了您儿子的电脑,可是一无所获。电脑的系统已全部还原。仿佛是早已形成的死亡计划。只是这种死亡的方式极其令人费解。您的儿子与山戊都是裸体身亡。 子影:“与浩先生,你们初步判断我的孩子是怎么死的?“很遗憾,因为排除了谋财害命的因素之外,我们从主观上暂时无法作出某种意义的确切性结论。不过,目前我们最关心的焦点是,据我们推测,有可能您曾经亲眼目睹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与浩先生,请问您是什么意思?”“没有任何意思。因为我们已经了解到,今天晚上的开幕式您本人并没有参加。尽管这场演出十分重要。不论对于谁来说,对于观众,对于您自己。她是您的告别演唱。本来必须属您莫属的开幕式,您却没有及时到场!为什么?您没有及时到场还不是主要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剧院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从开幕式,并且第一幕将近有十分钟的演出都是由替身代替的。也就是说,从您没有参加开幕式,包括那由替身代替演出的时间在内,当然,也包括您到场后换服装等时间在内,并且,从你家开车到剧院,最快也要30分钟,这样,您就有六十分钟的空白时间。这些时间您去哪了?” “难道,我必须从家里赶到剧院吗?”“我们这样计较您的迟到,是因为这些时间最少已经能够证明您从家里到剧院的空白。您亲眼看见您的儿子死亡前后的情景了,对吗?” “不对!他是我唯一的儿子,即便我亲眼看见这一切,可是我为什么不去阻止他所做的一切呢?这从情感逻辑,伦理逻辑解释都说不过去。江先生,那么,请告诉我,我的儿子现在在哪?我那么爱他,真的很爱他。” “初步我们已经将两具遗体送往公安局的解剖室停放。为了负责,我们至少要对尸体的伤口进行检测。如果需要,我们还要对尸体进行必要的解剖。目前来说,电视台及其网络媒体,社交媒体已经将视频传到网络,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我们曾经想阻止,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我们申请删除的要求都必须两小时以上才能受理,并且,视频转载的范围很大,您根本没有办法阻止。 “另外,我们曾经怀疑的事情是,这个视频的原作者是某电视台摄像。我们对他无能为力。他的解释是,是有人向他爆料说在您家发生了案件,请电视台尽快过去报道。而另外,我们之所以知道您儿子死亡的消息,也是从本地网络监控得知的。也就是说,该摄像并没有通过电视台主流媒体向社会播出,仅仅只是将画面上传到网络。血腥的画面及裸体的刺激性使录影的传播速度令人难以控制。这是个自媒的时代,没办法。我们没有理由阻止它的扩散。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就是尽快将死亡的结果告诉媒体。他没有理由让观众及社交忽略及忘却。不管你儿子死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仅仅只是你儿子一人死亡,或许还没有这么大的关注度。 “复杂的是,另外一位男孩为什么和您儿子会同时死亡,并且是裸体。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十分复杂。是传销迫害,是被迫自杀,抑或是贷款问题。面对如此复杂的社会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深纠。我们十分希望您积极协助我们解开这一系列神秘的面纱。结果可能是很简单,也许会很复杂。这是我们对于死者最起码的尊重。至于将来的结论是什么,其实也并不重要。另外一位男孩的社会背景很复杂。案情的进展如何,实际上牵扯的东西很多。 “比如说,那个给电视台打电话通报案件的神秘人物,如果是您本人,那么则更加难以解释。因为如果假设您希望阻止这一切发生的话为什么不直接报警?或者说拨打120进行必要的抢救?可是,您却只给电视台打电话,目的又是什么呢?这中间,很明显存在着用常规逻辑无法解释的环节。而另外,我们在客厅里发现一束新鲜的玫瑰,它是白色的。这玫瑰应该不是送给您的。如果是送给您的话,那么也就是说,根据玫瑰的新鲜度来看,只能是在案件发生前很短的时间就出现在您家。这可是真花,刚刚从鲜花店购买的,不是那种永远不会凋谢的假花。它仿佛是为了某种记忆而存在。而根据这个时间来判断的话,假设是送给您的话,您明显亲手接纳了玫瑰。是预祝您演出成功还是其他暧昧的情感? “当然,这样说肯定是对于您的不敬。这束玫瑰最大的疑点就是,经检测明显有微小的血溅点。也就是说,这束玫瑰一开始并不在客厅,而是在其他的地方。甚至明确可以说,他是从您儿子卧室挪动到客厅的。如果我们的假设成立,也就是说,在您儿子死亡前后,或者说在您离开家到剧院之前,曾经有另外一个人到过您的家里。可是事实上这种解释很牵强。因为我们无法解释由无法解释它是怎么有血迹的。很多方面的疑点很明显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即便最出色的悬疑小说,也无法营造出如此繁多的疑点与细节。画面上的刺激感与恐惧感会令人不寒而粟,它毕竟出自于电视台的专业摄像之手。一般的自拍或业余爱好者根本无法造成如此的恐惧感。想象看,白色的床单被殷红的鲜血浸透,死者死不瞑目的凄惨。这种震撼与同情的共鸣或许是多余的,可是它又如此真是的震撼着我们人性中极其天然的恐惧式弱点。 “我不知道您是否在认真的倾听我的话语。我自己也不知道在您儿子身上到底隐藏了如何的秘密。我和您的儿子尽管是同龄人,可是我依然很困惑,真的不知道他们的信仰点在哪里。也就是在上个月,一位和我同龄的作家自杀了,还好得出的结论仅仅是自杀。我们都不到30岁,可是价值观,人生哲学却互不理解。是我们现代人之间彼此之间不愿沟通的结果或者说是什么其他的原因。从您儿子的服装来看,是非常时尚的男孩。我们不明白两个相差将近10岁的男人会在一起死亡在现场。这样说有点牵强。您的儿子也就19岁,那个男孩也只有25岁。呵呵,都是人生中最美丽的年纪。只是不知道他们平时喜欢吃什么食品?阅读什么作品。他们的生活方式应该是时尚尖端的,可是这些却并没有给予他们精神的快乐。他们的人生指南应该是健康的,因为他们的服装都是那种比较健康及向上的样式。 是他们的信仰出现了问题,抑或是某种意义的人格分裂?一个活生生的生命结束了,或许没有任何法律意义,或许没有任何审判的对象。它没有原告,也没有被告,唯有的就是死亡的冷漠与黑暗。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伦理学家。但是随着时代与文明的进步,许多之前法律效力内无能为力的被害事件都已经被列入制裁的范畴。对付家暴,气死人,污蔑,谣言等,目前都已经拟出具体的法律条款。而实际上,您对儿子死亡所表现的淡漠,我也无从理解。我真的很困惑。但是,即便我们之间代际的隔阂再大,这种关于伦理的情绪反应应该是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是相同的。现在很晚了,我们聊了差不多有半小时了。您准备去哪呢?回家,还是我陪您一起回家?或者说,我再陪您多聊下。” “不必了。谢谢。如果是在此之前,我可能会很愉快的请你喝杯威士忌?白兰地不错,市场上这种东西已经很少见了。不过家里还有多年前收藏的。那可不是几十元一瓶的白兰地。实际上我很少喝酒了,自己要开车。我先到宾馆去随便住一夜吧。我不敢再回到那样的家。它是一个事实上的噩梦之源。可是我并不打算逃避它。我还是要回去。明天,我自己打扫下,冲洗下,如果现场不需要再保护的话。” “应该说,已经没有保护现场的必要或价值了。当天来往的脚印检测,除了您,还有那两个男孩。真的越说越困惑。您儿子的电脑不仅还原了系统,手机文件包括所有磁盘可以储存的文件也都已经格式化。您打算什么时候启程去澳大利亚?” “我决定暂缓一段时间再出国定局。” “您,那么说,您不打算回国了吗?” “出国定居的计划早在十年前就有了。只不过是还有一件心事未了。” “那么说,十年之后就了却了吗?”“呵呵,没有了却。等待了十年最终还是没有了却。我并不是因为十年没了就放弃了。而是如果了却又怎样?只能增加心中的痛苦。我真的不愿再面对。或许是年龄大了,心理变得更脆弱。再说,这是一个交织爱恨的心事。您若能了却,也是一种深深的苦疼。如果出国换个环境,或许忘了就好。谢谢您的关心。或许,我决定放弃出国定居的决定。” “因为这桩心事因为楚紫的死亡变得会更重要。您认为我的这种话会有隐藏很深的秘密吗?” “夫人,我暂时不想知道。如果出国定居能使您忘却些什么,还是先出去一下。将来回来的时候,说不准就是您心愿了却的时候。现在我只想说,如果案件的真正结论只是自杀的话,那么这种自杀的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实际上很难说这件案子背后隐藏了什么。当然,我们这场对话仅仅是一个后代与长者的对话。当然,在立案之后,我会告诉您一些更加复杂的细节。当我告诉您的时候,您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法庭的被告席上。但至少现在不会将您当成嫌疑者处理。因为根据现场的探测,没有发现您的脚印有交错迹象。也就是说,凭您一个人是无法将两个神智正常的男孩制服并杀害他们。这是关键所在,他们没有喝酒,并且是具有预谋性的删除了所有的电子文件或者说各种不同类型的社交信息。当然,也并不排除由您操作删除的可能性。很简单,如果您有程序安装盘的话,根本不需要任何密码就可以完成电脑的程序更新。所以很多东西并非是你我所能掌握的。 “而另外,假定如果他们是自杀,如果才有烧碳的方式,可能比这种死亡减少很多痛苦。不过,这样死的会很难看。一个因窒息而死亡的生命,面孔是扭曲的。对了,他们还可以发布消息直播。您要知道,当一个人血压为零的时候,他是多么的寒冷。眼前一片黑暗。看不见来自裂隙中所透射的任何裂光。当一个的视线及灵魂再也捕捉不到任何光羲的时候,实际上他的灵魂就已经死亡了。很奇怪的是,我们是第一次在文学创作中出现这种灵魂先于肉体死亡的倒置模式。不过并不奇怪,只有当一个人心死的时候,接着才是肉体的死亡。 ------------ 第二章《人性的更迭》 这是我来到周家的第一个早上。昨天晚上刚刚到她家的时候,她就冷漠而威严的告诉我,在这里你要忘记你曾经是程序员的身份。你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着你的身份。最重要的,绝对不要去打开二楼第三个房间的大门。您看见这里摆着的玻璃罩吗——我们本来应该叫它是花罩,里面可是一朵真正的墨西哥品种的玫瑰。她会让你的灵魂受到诅咒。在生与死之间再也找不到明确的界限。有些年轻人为什么会自杀,这可能是一种勇气,也可能是一种来自远方的诅咒。总之,活着可能要比死去要强一百倍。死亡的价值仅仅只是你决定死亡时才有这种逻辑思维来安慰自己。可是又很矛盾。因为死亡的决定是你自己主动的行动计划。生者有时候会莫名其妙的赞颂死亡,赞颂上帝,赞颂天堂,而这些——实际上无论我们将来进天堂或地狱,实际上都是的结果,只不过是死亡的归宿不同。她是个抽烟的女性。后来发现她只是吸那些比较细长的香烟。当时,她曾经递给我一枝,被我宛拒了。 看见这里摆着的玻璃罩吗。可实际上它长方形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具有魔力的盒子对吧?里面可是一朵真正的墨西哥品种的玫瑰!纯白色的。我一直都很喜欢这种近乎迷茫的白色。每一朵玫瑰的背后都住着一颗星辰般的灵魂。我母亲在世的时候,就说她听说年轻的时候去过墨西哥。那可是真正的玫瑰之乡。对了,你们做程序员的,常常会分不清现实与过去是吧? “夫人,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有时候我们仅仅只是在做着某些具有特别重要重复意义的机械复制。但是,这种复制的工作并非就是指我们没有思想,因为我们的复制对象是有选择性的。”正当我要给她准备咖啡的时候,窗外夜空中传来类似猫头鹰的鸣叫——这让我感到恐惧。因为在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告诉我,当某家附近经常有猫头鹰鸣叫的时候,这就表明家有人已经死亡但还没有埋葬,尸体还放在灵堂里。或者说,预示这家将有人在不久之后就会死亡。 没容得我的恐惧感在向其他神经中枢扩散的时候,子影就大叫着说,太太,赶紧把窗口关起来。别让这些充满诅咒与死亡的声音传到房间里。这时候咖啡还没有煮好,我首先去关窗口。我也非常恐惧猫头鹰类似刺耳笑声的鸣叫。我曾经观看过另一种版本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当帷幕刚刚拉开的时候,魔鬼的诅咒仿佛就如同险遭猫头鹰的鸣叫。窗口关紧后,房间里顿时安静了许多。因为房子是建在半山坡上,不远处就是一片原始般茂盛的森林。稍有微弱的夜风吹过,就会响起很大的树声。这种由树枝相互磨擦而产生的声音,听起来特别像黎明前众鬼神归穴的声音。在多少年之后,我的耳边总是会随着幻觉或记忆重复的回响着这种来自魔界的声音。我乡下的祖母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可是当她死亡之后却引来猫头鹰充满恐惧感的鸣叫。 “二十年前的咖啡可不是这种味道。这世界所有的天然食品都让恶劣的地质和土壤全部给破坏了。这就是所谓目前最高档的咖啡,大概是产地来自非洲吧。哈哈,如果真是从非洲来的咖啡,绝对不是这个味道。非洲那可几乎全部是原生态的土地。看看这标签是哪的。就好象劣质的茶叶一样。那淡淡的苦味也不见了——怎么说呢?喝起来那味道有点像板蓝根冲剂。对了,以前我喜欢引用一种叫猫S的咖啡。不过听说这种咖啡的制造挺残酷的,后来就不再继续喝了。我是舞者,善良是我的本性。知道吗,太太,这种善良纯属于人性和人道。对了,你去过世纪大桥附近的咖啡厅吗?我是说您在IT公司担任程序师的时候。我和我的儿子楚紫去过,当然,还有他的好朋友山戊。山戊是个来自SC盆地的苦孩子。他可真帥。他的眉毛之间还有一颗非常醒目的黑痣。他也非常喜欢玫瑰,经常说玫瑰比他们山里的玫瑰要好看。 眼下我决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布满灰尘的钢琴——它最少有五年的时间被打扫过了。而钢琴在被闲置之前又是谁一直在用,为什么最后又变成这个样子,在事情的前后左右应该有个过程,不管这个过程是必然的,抑或是偶然的。而在这中间肯定是有个具体的真实的过程却是不可忽视的。它与客厅其他的物品摆在一起,有些显得非常的沉重,这并非是因为它目前的被沉封。而是由内及外都渗透着一种预示着死亡的黑色信息在其中。许多有钢琴的家庭并没有培养出任何一名在乐坛叱咤风云的钢琴师。 钢琴的演奏效果其实不仅仅是因为技巧。在贝多芬看来,钢琴是用灵魂演奏的乐器。单单仅凭熟练的弹奏技巧,你绝对无法控制与驾驭这种来自天堂或地狱的声音。当音乐的闸门一旦随着钢琴的演奏而打开的时候,那是个天使与魔鬼一起奔流的时刻。随着音乐,这些天使或魔鬼或因为的演奏而汇聚或因为你的演奏而逃离。特别是当这个国家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的时候,这个国家的社会阶层又分化出一个被称之为中产阶级的阶层。钱对于这些步入中产阶级阶层的群体来说,肯定是有。但是否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否真正拥有属于他们这个阶层的文化或人文标志,至少目前还没有上升到被学术关注的层面。 总之,至少这里的这架钢琴背后肯定隐藏着与灵魂或魔鬼或死亡有关的牵连。或许,它本身并没有这么多让人产生联想的东西。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之间,至少在这个东方过度的南方或北方,甚至是不份地区或地区的家庭里,如果有条件的话,都会购买一架钢琴陈列在客厅或书房里——其实没有一定的宽余资金也没有关系。您可以去借,甚至可以去贷款。而如今,借贷方式已经成为这个国家最时尚的经济或投资概念。当然,现在流行的还有信用卡。只要您有能力及时还款,您喜欢办理多少张信用卡就办理多少张。没有人去限制你的办理行动或计划。而另外,分期付款也正在成为这个国家最普及的销售格局或交易方式。不管今天的交易方式如何繁多,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钢琴售价低于万元以内人民币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 “太太,请住手!我让你去擦拭钢琴了吗?这里的一切,你刚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就让它保持什么样。感觉它与这里的摆设不协调是吗?可是,对于钢琴来说,它被买回家却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对于钢琴来说,五年的时间连最好的音质都没有被激活。一架好的钢琴至少要在十年之后才能弹出最优质的声音。当然,这只是对于这种优质的钢琴来说。克莱德蔓每次去参加重要音乐会总是带着自己的钢琴。太太,您听过理查德克莱德蔓的钢琴曲《命运》吗?他可是名真正的钢琴天才。快点放下你手里的抹布,离开它再远一下。太太,别愣在那。看你那样子,怎么也不像个硕士生出身的程序员。对了,您目前的身份其实就是保姆,说的好听些就是家庭服务员。但愿我的话不会刺伤你的自尊心。看见吗,现在的太阳多美,我得到楼上阳台上站一会。记住,您现在的身份仅仅只是个保姆,而不是微机房的程序生。另外,在我这里,不能拍照,不能直播。如果这些东西上传到朋友圈或网络,其实那绝对就是隐私的侵犯。 待子影上楼后,我的心情骤然间舒畅了许多,尽管她刚才发表了那么多涉嫌侮辱我人格的言辞,但我还是因为体谅而没有放在心上。我小心谨慎的尽量与钢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敢在冒然近距离接触。我必须保住我的饭碗。在我原来供职的公司破产倒闭后,我就将近在家里无业或者说就是待业了一年。这些时间因为没有任何收入而导致的入不敷出,早已让我看淡职业的高低等级观念。 实际上,程序员与保姆在目的同为谋生手段的角度上,它们的属性都是相同的。当看见打扫的差不多的时候,我想那束已经枯萎的不成样子的玫瑰可能已经被女主人遗忘了所以它才会一直呆在那里。实际上就在刚才我也思考过,这些已经枯萎的不成样子的玫瑰极有可能是被女主人视为不可侵犯的领地之一。但那枯萎霉变到几乎辨认不清是玫瑰的样子,实在是与侵犯与被侵犯没什么必要的联系。此玫瑰与彼玫瑰——到底现在陈列的这束玫瑰是在凝聚了如何具有陈列意义的概念之后才被列为灵魂陈列品的呢?我们可以把所有物体本身以外所有的寓意上升为使该物体更具其他价值的原由。任何微不足道的东西都可以被陈列而成为灵魂或记忆的陈列品。 “太太,其实我并没有真正到阳台去看太阳。一直在暗中观察你的的举动。别忘记,它永远是玫瑰,尽管是已经枯萎很长时间的玫瑰。它永远不会变成其他的花种。明白吗,太太,快离开那里,你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并且很不错。今天是你到来的今天,玫瑰,钢琴还有第三个房间。那是个锁住两只灵魂的房间。它是个产生诅咒与毁灭的房间。等下十点钟的时候,有个老太太将会拜访我们的住所。记住,她贫穷的外表就和这枯萎的玫瑰一样,而她永远是女人的定义注定不可更改。或许,或许你应该回避一下就好。 这里的每个房间里都有电脑及音响设备,大概是为了招待客人来访的方便。我的房间是客厅左侧一间比较小的房间。据说以前这个家庭的保姆都和另外两名男园艺师住在对面的车库旁边。而现在的女主人宛如家人一般的让我住在别墅里,明显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可我毕竟也是三十岁的女人了,并且担任了将近5年的程序师,在网络上什么新闻没见过。而现在,也就是说五年之后,我不知道我一个三十五岁的女人是否就是普遍性的那种中年妇女了。一个八零后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将近第二个十年的时候被明确标签为中年妇女应该很正常。因为最大限度的九零后都已经28岁了。并且在前一阵子,曾经有九零后女人抗议被称中年妇女的事情发生。现代的中年妇女毕竟不是三十年前那种人到中年的概念。因为我们拼搏的是实力而不是年龄。这不是那个加个班吃面包就会让人感动的热泪盈眶的时代。 实际上,当家政公司安排我到周家服务的时候,就已经交代我很多了。子影是那种嫁如豪门的女人,可是一联串的情感变故早已使她的那种等级制意识淡出内心。并且作为成绩斐然的女舞蹈家,因炼功而形成的坚毅与刚毅气质早已融如她脆弱的女人之心。事实上,每一个女舞蹈演员的内心世界都是刚强的,尤其是女芭蕾演员,七八十岁还不见老是常有的事情。女舞者的成功因素主要是身材。身材决定着舞蹈演员的演艺生涯能走多远。她是世间少有的出色舞者之一。尽管她某些神智迷离的行为会让我感觉惊诧。但我也在想,她的这种神智游离状态的袒露场合仅仅只是在家里或者说亲人身边。当她走出这所别墅,走出玫瑰,钢琴,第三房间的诅咒时,其实就是另外一个人。如果她一直都是不分场合的类似如此,也就没有她这位舞者的成功了。而实际上,舞者本身就是雾者的另一种身份。在舞蹈表演中,舞者总是用舞蹈人物的灵魂去临时替代舞者真正的灵魂。当这种频繁的灵魂达到一定程度时就意味者舞者灵魂的分离与分裂。舞蹈有时候会让自己的灵魂停滞在时空的任何一个点。而当舞蹈的盛宴一旦被结束,灵魂会继续移动或变幻着在空间的具体位置。 在自属于己的房间里,我随意在电脑搜索了一下女主人的相关视频。大都是她演出的片断而没有任何一个剧目完整的档案式版本。如果你一旦不慎进入她的表演世界之后再回到现实,您就绝对不会想得到那个被恶魔诅咒的美丽而纯真的公主就是由眼前的这个女人饰演的。 当我写下以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已经是距离今天将近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其间,我弟弟江与浩曾经多次打电话询问子影近期的状况。实际上,我到家政公司应聘,包括到周家工作都是他的安排。尽管他对子影冷漠的态度表示不满。但是,作为一个苦孩子,又学习过心理学的警官,对于子影的冷漠态度还是表示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或同情。一个女人,她是否真正热爱自己的孩子,实际上是一个并不需要论证的命题。与浩深深知道,子影对于孩子的死亡比起任何人来说都要痛苦的许多。但是,她必须那么做,或许她是在怨恨孩子给她制造了更大的伤害。 这是一个初秋的夜晚。我陪同女主人去某酒店参加一个重要的社交宴会。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宴会真的很不习惯。之前,我重新到美发点做了头发。并且极其别扭的换上了一件女主人很久没有穿过的蓝色旗袍。旗袍十分高档,可穿在我身上就好象戴上了紧骨咒一般,不敢多走一步路,或者说是不敢多说一句话。总之,整个宴会下来没有给女主人丢脸就是。但是,参加这种高档或者说是所谓上流社会的宴会却是真的感觉到非常的不习惯。而除了我之外,实际上许多女士都会不自觉的在脸上表露出极不自然的感觉。整个宴会厅似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拍片场,只要你愿意,怎么表演都可以——只要能保证给人上等人的感觉。尤其是这里客人与客人之间的对话,听起来简直是莎士比亚话剧里的演员。而他们的谈话内容除了生意还有关于艺术的谈话。 以为这场由有钱人举办的宴会至少能够让我吃饱没问题。可是实际上饥饿了将近一个半天的我,除了象征性的吃两块鲜花饼之外——我还真没吃出什么花的味道:整整将近三个小时的宴会,除了跟随着女主人端着酒杯不停的在人群中——谁知道那是什么酒,反正所有的洋酒名称我都想到了,但是却永远不知道自己喝的什么酒。因为所有的酒都是由饭店的调酒师调配好之后再由服务生送到每个餐桌——您根本看不到酒瓶上的标签是什么。 于是亲身经过这场宴会我才理解小时候看过的一篇外国短篇小说,那大概意思就是说,那些准备要去参加上流社会的母亲们为什么总会让孩子们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吃饱喝足再去参加宴会——而当时这部小说对这种现象的引导是,母亲们之所以让孩子们尽量在自己的家里吃饱喝足再去参加宴会实际上并不是满足吃得少的某种虚荣,而是根本就吃不饱。难怪女主人临行前叮嘱我在家里多吃点。当中国真正摆脱物质匮乏的噩梦时我们似乎才明白,生活中有许多比吃不饱更颓废的虚伪或哲学。 宴会将近深夜十一点才结束。疲惫不堪的我经过客厅时,神经却因为看见花罩下的那朵玫瑰而变得立即紧张起来。女主人住在楼上。待她上楼后,我突然想起,今天上午那个老太婆在客厅里面对着枯萎的玫瑰十分激动:子影,这不是他先前送给你的那朵玫瑰。不是的,当年的玫瑰是红色的。我清楚的记得,那个男人为了在订婚仪式上送给你喜欢的白玫瑰,可是,他跑遍大街小巷所有的鲜花店都没有找到。我以前没有注意到从前花罩里的红玫瑰变成了百玫瑰。 这就是说,我现在看见的这朵白玫瑰,并不是当年原先就罩着的红玫瑰。那么玻璃罩之下的玫瑰由红变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 第三章《人性的顺序》 在我来到周家做家政工作之前的一个月,子影来到殡仪馆送别她的孩子最后一程。两个孩子的遗容经过化妆,给人带来栩栩如生的感觉。他们安静而安详的躺在殡仪馆的遗体告别室。本来按照殡仪馆的惯例,两具遗体不能同时摆放在遗体告别室。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子影却坚持将两个孩子的遗体并列停放在这里。因失血过多造成的苍白遗容,现在经过处理,又仿佛呈现着生前的帅气与青春活力。遗体被玫瑰环抱着。似乎是一切都终止在这一刻。并且子影还请来修女为他们做最后的祷告。两位修女在为他们祷告之后,迅捷就离开了遗体告别室。实际上,修女出现在殡仪馆的现象,除了在那些信仰基督的死者在进入天堂的最后时光里都会接受这种祷告。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风景。殡仪馆拒绝迷信,但却不拒绝修女的介入。修女走进中国殡仪馆是上帝与如来融会贯通的结果。中国人死后上天堂的美好愿望在这里被体现的更直接一些。 在子影来殡仪馆的时候,与浩也前来陪同。尽管这是个一个与法律无关的案件。可是,实际上除了认定属于自杀之外的结论以外,许多背后的密码仍然迷雾重重。包括那束神秘的玫瑰,为什么会有血迹。经过无数次力学方面的模拟,证明两个孩子自杀确信无疑。如果对于其他作家来说,探究两个孩子自杀的秘密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艰难的书写过程。因为在我们的小说已经更新到第三章的时候,连两个孩子为什么自杀的线索及密码没有任何进展性的破解。没有任何的具体事件可证明他们自杀的确凿证据。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困惑的问题。两关于个孩子本身所有的电子文件,联络信息都无法取证。这似乎是个只能永远被隐藏的秘密。我们不知道从那些毫无逻辑意义的玫瑰,钢琴中探测出如何的秘密。但是,事情总会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刻。 与浩在两个孩子的尸体即将火化之前,暗中发现子影的眼泪分别滴在两个孩子熟睡的面颊。与浩甚至还看见,子影将早已准备好的两枚戒指分别套在了两个孩子的手指。 山戊的同事们也前来参加了遗体告别。在这些同事当中,有一位自称是山戊女友女孩子的表情带给我们一线席位。因为从她的表情来看,不仅没有任何的悲痛,反而异常的平静,甚至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解脱感。这是一位极有内涵的女孩。淡淡的妆容显示着深厚的化妆功底。我们听见子影称呼她为林惠,这大概就是她的名字了。如果按照山戊的年龄推测,他恋爱应该是正常的。 “他从来就没有爱过我。我们只是形式的恋爱关系。他总是说,我们的关系不可能,甚至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到盆地贫瘠的山村生活吗?当我毫不迟疑的告诉他愿意的时候,他不但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愉悦之情,反而极其烦躁的回答我说,对不起,请允许我再考虑一下好吧? “山戊是个来自山区的贫困孩子。可是在上学的时候就表现出出色的计算机天才。典型的白领苗子。尤其是因为外表帅气,成为无冕校草,应该是无敌校草。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去学校的饭厅吃饭只点那些最廉价的蔬菜或主食而感到自卑。他面对那些富家子弟送给他的无数饭票除了透露出淡淡的感激之外,但还是把饭票还给了同学。他的衣服永远是那么简洁而干净。每当看见其他的同学满身名牌时,他总会偶尔抚摸下自己陈旧但却阳光的服装,然后只是笑笑,便继续学习自己的课程。在这么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里,随着理财方式的丰富和理财金额门槛的降低,理财的大门也逐步向大学生敞开。调查显示,大约有57%的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过理财。在一项理财科目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中,45%选择了余额宝、理财通等产品,21%的学生选择传统的银行定期存款的形式,购买股票和投资P2P网贷的学生仅占4%和2%。而在进行投资理财的学生中,风险是学生最看重的因素,其次是收益和产品声誉可信度。在进行投资理财的学生中,比较关注理财信息的学生仅占18%。半数学生仅“随意看看”理财信息,仅有两成高校有投资理财方面的社团、理财课、讲座或其他理财活动,八成高校从未提供相关帮助。某些高校为加强学生理财观念培养,也为学生提供更多理财指导。 而他尽管贫困,但是却从来不利用所谓的假期勤工俭学。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去理财。他没有社交圈,没有公众号,也没有微信。他年迈的父母既不会使用这些现代联络工具也不会去煽情自己的留守孤苦。一对拾荒过来的山区老人,应该有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总是放假很快的启程回到那个贫瘠的山村。我是个学生,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如果说将校园的美好时光应用在怎么向你的同学推销那些毫无意义的产品,你还不如申请退学专心去做生意。何苦拿着父母亲殷切的希望和期待去赚钱? “我在乡下的父母并不是我的亲生父母。每当放假的时候,我都是第一时间去购买最廉价的车票赶回那个令我灵魂牵挂的故乡。他们也不可能是我的亲生父母。因为他们都将近八十岁了。他们毫不忌讳的告诉了我这点。我不是他们的亲生孩子,只是当年他们在某大城市拾荒时抱养的。他们并不知道我的亲生父母是谁,只是在一个寒冷的深夜里,由一个女人把我送给了他们,并叮咛把孩子好好养大,我们会感谢你的。但是,有个要求,我这里有笔钱,够你们十年拾荒的收入。离开这个地方,随便到哪里都可以。只是不要再让孩子出现在这个城市。我养父母是善良的山里人,没有那么多心计。看着可怜的我,也就是刚刚出生一个星期的样子。母亲亲我的时候,明显还流泪,孩子,咱们就回家。遗憾的是,这个女人并没有追问我的养父养母是哪里人。在我十岁那年,已经年迈的养父曾经带我去过那个城市。养父问我这里美吗,我只是毫无表情的点头,但是这里的麦当劳还有刚刚我吃的油炸鸡腿更好吃。爸,回家后你给我炸鸡腿好吗? “后来我才知道,这种油炸鸡腿的正式来源及名称是肯德鸡产品。爸爸怎么会可能会做这种食品?清楚的记得,我和养父回家后,他就杀了一只老母鸡,做肯德鸡给我吃,吃的时候直嚷,爸爸骗人,根本不是城里的那种味道。妈妈不高兴了,当时就说,孩子,这可是一只有九岁的老母鸡了,几乎和你的年纪一样大。呵呵。等有空妈带你再去城里吃。妈知道,这叫什么老头鸡,那包装上好象有个老头。这时候我才想起,爸爸在城里给我买肯德鸡的时候没有把包装给我看。 “我们山里人从来就没有家乡的贫穷当成现代悲情去换取社会感动及善人的救济。我们贫穷但并不等于是追求及信念的落后。我们的贫穷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懒惰。在我们那里的土地上,盐碱地是我们主要的土地。这种天然的土壤,是无法通过所谓的土地改良来争取高产粮食的。我们贫穷,但从不掩饰自己的贫穷,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强说自己富有。我父母亲拾荒的时候,经常是捡一只矿泉水的空瓶,装上自己烧的开水,然后就喝上一天。妈妈说,第一次用矿泉水瓶装开水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那瓶子居然变形,甚至因为扭曲只装下一点点的开水。妈妈研究了一会才发现问题。原来那矿泉水瓶是塑料制品,怪不得稍为热一些的开水就会使它变形或扭曲。这就是说,我们山村的农民并不缺乏思考的能力。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甘愿坚守着如此贫瘠的土地却世世代代也没有打算离开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热爱乡土的品行。 “在某种程度上,亦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我们很反感那些乔装悲情的描绘,在我们山里,到处都有流动的小溪甚至冬天会产生热量,根本没有八年不洗澡之说。我们的贫穷不是因为品行的劣根难除,而是因为我们缺乏优良的土地及便利的交通系统。尤其是后来,我到大城市读书之后才发现这种由交通因素所造成的贫困是多么直接。在这个城市里,那些出生刚满月的小兔子,竟然卖到60元一对。而在我们山里,十多斤重的成年兔,二三拾元就随便你抱走。那些刚满月的小兔子,明亮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对宇宙,对大地,对人间的模式感急好奇心。但是,他们水汪汪的大眼睛却阻止不了任何水滴的侵蚀,只要有一杯水倾倒在他们身上,他们的生命便就此毁灭。而且它们的抵抗力也特别微弱,有次我好意的给家里的小兔子喂了一朵玫瑰花,下午就乌乎。还有玫瑰,在我们山区是常见的花卉,可是在情人节到来的时候,可卖到二十元一枝。我们自家种植的果树,每当收获季节来临的时候,随便到树上就吃个够。从来没有发生到城里捡垃圾筒烂苹果的事件——也不可能。 我们追求文明的心情是永恒的,是一种初心。因为我们那里的学生除了考取大学不得不离开故土之外,都是每天要来回步行几十公里去上学。我们不是没有钱去住校,而是因为我们要回家。我们没有电话或手机和父母亲保持必要的联系,我们必须回到自己的村子,和父母亲度过一个平安的夜晚。现在的学校,甚至教室里都有直播,他们的父母亲随时随地都可以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否平安。 “山坡上到处都是野玫瑰和月季花。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区分玫瑰和月季。不知道为什么漫山遍野的玫瑰和月季不仅没有让我欢欣,反而暝暝之中带给我一种淡淡的忧郁。这种忧郁的气质一直隐藏在我内心世界的最深处。因为我仅仅只是一个山里的孩子,只有那些有教养有学问有经济条件的人才有资格去忧郁。当我年纪再大一些的时候,从那些文学作品才知道,忧郁的颜色是蓝色的。我是个穷孩子,不配拥有这种属于高贵而宁静的颜色与气质。可是,气质是天生,是你赶不走也唤不来的东西。气质是天生的,不管你再有钱,气质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物质。 “不知为什么,当山村的孩子们渴望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电脑时,我却非常渴望能够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当我上高中的时候,学校的播音室就经常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命运》激励我们早上起床去操场跑步。原来音乐竟然还有如此的激发力,每当我跑步疲惫不堪时听见这首钢琴曲就会激情无比。后来才我知道,对于我来说,拥有一架钢琴比拥有一部电脑更困难。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立下了一个最简单的目标:先有电脑,后有钢琴!我不知道,山村的父母为什么竟然遗传了这种蓝色的基因给我,我一直对此都感到非常困惑。 “在那个时候,大约是刚刚进入世纪变更的二十一世纪。当满大街的孩子们已经能够使用OISQ那些最简单的软件时,我们学校的老师还在争用着学校唯一的一台有两个硬盘的古老电脑。再往前,就是BP机的英文时代及中文时代,再往前,就是移动小灵通的时代,而稍后一些时间的话,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联通及移动。联通及移动的迅猛发展,使大街小巷再也看不见戴着墨镜的大哥大男人的酷相。” 大约是下午四点多钟的时候,两具遗体已经变成骨灰而送入骨灰盒。这时候的太阳已经明显西下。因为有淡淡的云层,太阳只能透过云层的间隙射向大地。时间仿佛是就此终止了,又仿佛是一切都是重新开始。当骨灰盒被放在领取台的时候,对于与浩来说,面对着骨灰盒深深鞠躬实际上是没有任何必要的举动。但是,山戊的经历却让他感动与激动。他也是一个穷孩子过来的,他的家乡也盛开着大片大片的玫瑰。是玫瑰给了他更多的联想。仿佛,山戊的某一方面就是他自己的影子。他决定由警车护送山戊的骨灰回家。子影坚持说不用。是人性驱使与浩作出了这个决定。当生者与死者产生共鸣时,人性就是灵魂的桥梁,就是沟通的纽带。而此时此刻,子影也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两个孩子的骨灰同时接到自己的家里,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在一起的,那么在他们没有生命的日子里也应该在一起。 人性使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距离明显被缩小。子影突然感觉自己好冷。在回家的路上,她一路撒播着玫瑰的花瓣,按照这里的习惯,在亲人死亡后,都要在回家的路上撒播花瓣作为死者灵魂的引导。如果没有这些花瓣做标记,死者的灵魂可能就无法随着亲人一起回家。可是,这些骨灰子影把他们安置在家里的哪个位置呢?难道就是第三个房间吗?我产生了一种愿望,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是什么模样。在子影的家里也没有摆放他们任何的照片。后来发生的事情基本也没什么更大的冲突与波澜。已经年迈的,山戊的养父养母不知道为什么作出了让山戊的骨灰留在这里的决定。当子影提出要他们多住些日子的时候,他们却婉言谢绝。他们说,山里的空气新鲜,这大城市的空气总是给人带来无法呼吸的感觉。山戊活着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到山坡上看野玫瑰,这是从家里采摘的玫瑰,用土办法已经保鲜了好几天,就把这些花留在这里陪伴他。山戊的养父养母是座飞机来到这个滨海城市的,而从那个偏僻的山村到县城竟然要座10个小时的公共汽车。 如果山戊的养父养母当时说出以下的这段话:他本来就不是属于大山的孩子,应该让他回到他应该去的地方。可是不知道当时他们却为什么没有说出这句话——其实是我自己多想了。山戊坚强不屈的意志曾经让他坚强的走过贫困,走过没有见过亲生父母的煎熬与体验,可是到底是因为一道什么样的难关使他告别了人世? 埃米尔·库斯图里卡曾经这样说,人生来就会遗忘。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逐渐成了人类的一项基本艺术。人总有些思绪是受激情支配的,倘若遗忘这个君王不能弱化这些思绪,不能让它们恢复理智或是变得井井有条,那我们的大脑可能就只是一个简单的集装箱。如果遗忘不能以同样的方式掩盖我们生活中的不幸,我们只得将苦痛看作灵魂无休止的流露,若事情真是这样的话将会发生什么呢?要想活下去也许是不可能的了。 至于那些巨大的欢乐亦是如此。如果遗忘不能将快乐麻痹,我们最终会变成疯子。正是遗忘减轻了失去爱人的痛苦。假设你和另外一个男孩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课间休息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在操场上给了你一记耳光,并因此获得了女孩的芳心,这时,只有遗忘才能够抚平无法挽回的爱人带给你的伤痛。时间逐渐消逝,相纸上的涂层晕染了照片,而伤口也慢慢的愈合。或许,山戊的死亡是因为没有学会遗忘而仅仅只是生活在记忆里。 细心的与浩在遗体告别室曾经发现过这样一个细节,就是从子影和林惠双方的眼神明显可以判断她们是认识的,可是不知道在殡仪馆的整个过程中她们都没有做过任何内容的对话。而林惠在和与浩交谈与山戊有关方面的话题时,林惠也没有对子影做出任何的提及。 ------------ 第四章《人性的耦合》 我最终还是作出了到楼上第三个房间去走一趟的决定。这所别墅的将近二十个房间的钥匙都由我保管,除了子影的卧室之外。而实际上,我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些钥匙将每个房间都打开看一下。这种规模达到二十房间之巨的别墅应该不是那些小影视明星所轻易拥有的资本。我一直都不明白的是当初他们家为什么要建造一片如此规模的房子——几乎相当于一家小旅馆的规模。从这所别墅的二楼阳台上一眼望去,对面就是XX海峡。海洋之桥就矗立在别墅的左侧。每当太阳西下的时候,总是能在阳台上观赏到附近最动人的风景。可是,这毕竟还是个决定——因为说是最终决定,实际上也仅仅是个话语而已。 如果我能够穿越时光,在两个孩子还没有死亡的时候就来到这里,或许视野中的风光会更美好。我是个无神论者,在我看来,世界尽管是被生命及死亡所轮流主宰的空间,但死亡总是黑暗的深渊。如果有一天您在夕阳下变得多愁善感时,你才知道自己已经变老了。玫瑰实际上在我来到周家之前实际上只是极其普通的花卉品种而已。只是在人文主义的旗帜引导下,玫瑰才拥有了自己的花语体系。 而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所别墅的阳台上,竟然能够以本地通讯网的概念使用相邻两个省域的手机卡。如果一不小心,本地的手机卡就会自动进入跨越省界的漫游模式。海风总是与附近原始森林发出的涛声交相辉映。别墅的位置选择的特别优秀。一面是大海,一面是原始森林。这种别墅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每平方五万都会很轻易抛出。我一直都不明白一个仅仅只是在本省有名气的女舞蹈家从哪里来的资本来购置这所房产或地皮。即便时间再向前推移二十年,仿佛也没什么商人有能力去建造这么一所独立的别墅去居住。 在逻辑上,一个有能力购买这块土地的商人及投资者在这里建造一个中型小区没有问题。所以,当与浩最终由楚紫的项链没有丢失所作出的非谋财害命的决定明显有些过于草率。那么一串项链与这块地产的价值相比,简直无法相提并论。我一开始并没有想把这一切思考的这么复杂化。但是,我作为一位具有五年工作的程序师,谨慎而高强度的归纳与推理的思考习惯,使我将这一已经定义为自杀案件的命案转向更加横向的复杂思考。关于这一案件,逻辑上不能解释的东西太多了。子影在孩子死亡之前就已经办好出国定居的手续,可是如何处理房产这件事从来没有过真正的决策。子影又是如何情况下获得澳大利亚居留资格的——甚至包括澳大利亚那个神秘的男人又如何作出了这个决定——这些都是有待于被揭开的神秘密码。仅仅那一束神秘的玫瑰为什么会有血迹,到目前为止与浩也没有明确的答案。物理手段已经通过毫无漏洞的力学实验,无情的证明了这个自杀案件的成立。可是,3D模拟系统却怎么也模拟不出这朵玫瑰为什么会有血迹,也无法模拟出子影到底在那段空白的时间里作出了那些举动。另外,传说中的那个神秘老太太又是什么身份?她留给我的印象不仅只是古怪不堪,并且是那种冷漠到空气的女人。她可以随意质问子影原先的红玫瑰为什么会变成白玫瑰。 与浩目前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去对子影进行笔录式的调查,因为她明显已经不是嫌疑人的身份。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她可以被道德法庭上被审判,可是,我们连这个证据也没有。楚紫刚刚考取了音乐学院,至少从这点来分析,子影爱她的孩子,也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她可以说是一位完美的母亲。而至于当我们去怀疑她亲手杀害了她的孩子时,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念头。 西方国家的推理侦破作品《无一生还》曾经花费了很大的精力与篇幅去营造了一个关于道德审判的离奇故事。可是,实际上这本小说在逻辑的布局方面完全是出于违背逻辑的荒诞不经。所有来到这个荒岛上的人都死了,无论是执行道德审判的人,还是接受审判的人最后都死了。可是整个小说都以目击者的口吻出现。这是个极其严重的错误。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有能力营造一个足够吻合逻辑条件的话语者来完成故事的叙述。而另外,每当小说中的其中一个人死亡时,都会有明显的人为暗示物或语言出现。而我们这部小说没这种来自任何方面的暗示元素,我们只能在黑暗中寻找真正的答案。而且必须是一个具有特别严谨意义的答案。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从这些毫无关联的寻找他们可能存在的逻辑性及联系。 那些只是经过系统还原或者说恢复系统过程处理的硬盘应该保存着那些计算机以往使用的文档纪录。也就是说硬盘即便被格式化之后,也能够永久性保存那些被格式化的文件。我是一个程序师做这些文件恢复的事情简直轻而易举。但是与浩说,有些秘密还是让他永远被尘封被锁定可能是最大的理想化状态。与浩曾经想通过恢复硬盘文件的手段去探究楚紫电脑背后的储存秘密,但是又很快的否定了这个决定——实际上,只是在恢复到桌面的玫瑰图像时,他才终止了自己的操作。 如果楚紫是被迫自杀的话,绝对不会亲手去格式化所有的文件,因此,他所删除的那些仅仅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山戊是编程出身的IT工作者,怎么会不知道回复那些格式化的文件是件极其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楚紫这位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来说,以为还原了系统就解决了一切问题。因此,对于死者来说,尤其是已经被定性为自杀的楚紫来说。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不是解开那些格式化文件背后所隐藏的秘密,而是如何让子影继续坚强的活着并生活下去。案件发生后,我是这个案件的组长。有权决定某些细节性的侦破工作。实际上,我们在当天凌晨就得出了玫瑰血迹的DNA光谱,证明是楚紫的血液。 但是,从力学方面来鉴定的话,两个孩子割腕自杀的受力方向属于自身所为。没有任何外部环境促使他们必须去死亡。我决定继续说服与浩去恢复那些被格式化的文档资料,与浩说,我只是现在决定不恢复这些文件,并不代表以后就不会对这些文件进行恢复处理。至于什么时候恢复,我必须要等一个结果。至于要等待那件事情的结果,与浩没有告诉我。与浩说,在案件被确定为自杀案件后,我把电脑就还给了子影。但是,我还给她的笔记本,硬盘与原来的笔记本硬盘进行了调换。而实际上,子影也不会去恢复硬盘上的这些文件。凭借她的电脑常识,她至少也不会想得到用这种恢复文件的办法去修复这些文件。——所以,我放心的将那部已经被调换硬盘的笔记本还给了她。我们曾经怀疑电脑是楚紫及山戊以外的第三者还原了楚紫笔记本的系统。但是,经过指纹鉴定及最后键盘留下的操作痕迹确定,电脑系统还原纯属楚紫个人所为。另外,如果我们想知道这个系统还原的具体时间也非常容易。除了最后的电脑开机时间,网络资源的使用等特征,很容易判断出这个系统的还原操作到底是在哪个时间发生的。 最终促使我放弃文件恢复的决定实际上是在看见子影的泪水分别滴到两个孩子面颊的一刹那。那是个万劫不复的时刻。两个孩子平静的遗容让我当时联想了很多。将来,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从这里步入天堂,这是我们肉体与生命的终点站。高耸如云的烟囱,滚滚的烟雾,是我们留给世界的最后镜像。无论是荣耀,抑或是耻辱,无论是高贵,抑或是卑贱,无论是死的安详与死的残烈,最终都在耀眼的极光里随风飘散。当骨灰盒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两个孩子的遗相依然是那么阳光灿烂。他们在世间仅仅停留了不到四分之一的时间,可是他们却永远停留在那个黑暗而冰冷的世界。唯一留下的是由人性组成的情感纽带,让生者牵挂注视着他们。 当我护送他们的骨灰到达周家时,已经是残阳如血的时光。太阳的余辉从晚霞的间隙喷薄而出,既意味着一个轮回的开始,又意味着上一个轮回的终结。这种由大自然缔造的人文景观让我们变得肃穆而庄重。毁灭是不幸的,但是没有毁灭就没有新生。在这情绪沉浮不定的瞬间我才知道,生与死的界线竟然如此模糊。大自然的夕阳自然景观启蒙了人类生命与死亡的价值思考。但是,大自然却永远不会让人永远去产生拥抱死亡的联想,所以在第二天又以朝气蓬勃的崭新形态出现在我们的视野,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光明。 在那个晚上,我梦见自己和两个孩子成为最好的朋友,我好想拉住他们的手尽量不要跌落死亡的深渊,可是,我却永远追不上他们。他们时而跳跃在云端,时而畅游在山峦,而我却只能在平地追逐,到现在我才知道,生命的脚步永远追不上灵魂的飞跃。当我因为追逐的太久而极度疲倦时,我才知道,灵魂是不受地球吸引力控制的东西。她是失重的生命,是没有躯体的幻影。毁灭是如此的悲壮,他会将一个充满活力与青春的男孩变成一阵烟雾而不再具有牵挂及思想。 灵魂飞翔的诱惑只能让我们产生变成天使的美丽幻想,而实际上,当我们真正变成天使时,实际上就是永远告别了深沉而美丽的大地。每一个天使其实都是生命死亡的果实。在残阳如血的时光中,我忽然发现,残阳如血的自然景观实际上是一个关于死亡的诱惑,它是死神的诱饵,它是虚无缥缈的旗帜。在梦里,生命的毁灭竟然会变得如此的绚丽:他们一路飞翔,一路向人间撒播艳丽的玫瑰花片。他们在整个和我相伴的路程里一再催促我加快前行的步伐——我曾经想挣脱肉体的重量及束缚和他们一起飞翔。 可是,直到我不小心碰触到的警官帽子的时候我才感觉这种关于死亡的美丽联想是多么的可怕。我是个警察,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尽管我们在推理案件时会有唯心的假设,但那毕竟是一种逻辑思维之内的唯心思考。从我考进警察学校的第一天起,我就已唯物论及理性思维方针规范我的思考方针。这也是为什么我由一位农民的孩子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警官的主要原因。但是,我非常严密的逻辑思维却无法描绘那朵神秘的玫瑰是怎么沾染血迹的。其实,只要我向子影做认真的调查,她或许会透露,或许根本不会透露,因为她可能真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实际上,她是否知道都不会轻易回答我的问题。 终于,当我意识到这是他们向我释放的死亡及黑暗或深渊诱惑时,我才深深的知道,人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是最美好的状态。我不知道夸父当年追日的时候看见夕阳他会怎么想。或许,他就根本不知道夕阳的存在——因为他始终保持着与太阳恒定的距离。 不知为什么,经过这么多天的纠缠,我竟然怀疑起两个孩子死亡的真实性与否。总感觉他们依然生活在我们中间。在我将骨灰盒放进车里的时候我竟然产生一个想法,他们仅仅只不过是两只盒子而已,与死亡毫无联系。而实际上,当面对一个你从没有见过他活着时候是什么样的人来说,他的死亡对于您来说也没有任何意义。他仅仅只是一个单纯人的概念。因为您始终所做的思考是关于他活着的时候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关于他死亡之后做了些什么的联想,所以,没有诞生就没有死亡。 骨灰盒暂时被安放在客厅里,子影说,等过了头七,再决定把他们放在哪里。我和子影一起点燃了蜡烛及香炉,分别安放在两只骨灰盒的前面。黑色的镜框与白玫瑰交相辉映着,让人顿时产生着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记得头七那天晚上,子影在客厅里撒下一层大米——据说,这些头七回家的幽灵会在大米上留下自己回来的脚印。当这一切都做完的时候,海洋之桥已经是灯火灿烂。铁塔上的路灯,宛如一朵朵盛开的玫瑰花。当我驾驶着警车驶入着灯光的海洋时,那些宛然玫瑰般盛开的路灯,一会结伴向我涌来,一会又向潮水般向后奔流而去。海洋之桥也应该是两个孩子经常开车经过的地方。 海洋之桥下边的公路整个路段两旁都是玉兰树。我想如果玫瑰也是树的话,那么这里的公路绿化也一定是玫瑰盛开的海洋。因为海洋之桥的灯饰就是玫瑰的形状。或许是某种意义的巧合,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不谋而合的结果。因为在向前走一段路程的话,就要经过一个叫白玫瑰的酒店。我们的故事从发生到现在为止,似乎是一个与真正的答案永远只差一步距离的情况。可是,当这个答案即将浮出水面时,可是逻辑又无情摧毁了我们作出结论的计划。使我们不得不放弃这个被逻辑性击破的临时性答案。本来,很多东西只不过是一句话就能表达清楚的事情,可是,这句话在这里并不实用。 这是个人类头脑的发达与文明同时进化同时飞跃的年代,如果仅仅只是凭借现场的某一实物就展开想象的翅膀,那对推理于小说家或侦探来说真是特别的简单扼要。实际上,我们这部小说的实物也无处不在,可是您展开想象的翅膀了吗?包括花罩里的玫瑰,神秘老太太,上传到网络媒体的现场录像,子影在案件发生的当晚,演出迟到,甚至迟到的时间都已经精确到分秒,布满灰尘的钢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可是我们却依然无法作出任何实质性的推理——包括被格式化的硬盘,随时随地都可以恢复原先的文档资料,可是,这些明明白白的东西明明白白的摆在我们面前又能怎样? 我一直没有去楼上的第三房间实际上有许多的顾虑包括在内。或许里面一直住着一位神秘的人物,或许两个孩子的骨灰就放在里面,或许里面什么都没有。所有的房间我几乎都去过了,就是子影的卧室和这神秘的第三个房间。另外就是,我甚至怀疑第三房间的钥匙是一把假钥匙,根本打不开。我不知道第三房间在我真正进去会发现什么样的秘密,也不知道背后所隐藏的秘密带给我如何的恐惧。 ------------ 第五章《人性的重叠》 我最终还是在一个夜晚的凌晨三点钟到楼上的那个房间走一趟——我想子影应该睡了。窗外的月光明亮的近乎有些发青。这样的月光明显会使精神病患者极其容易复发。我不知道我自己的精神是否有些问题,我尤其怕看见高速铁路干线上疾驰而过的高速列车。这个城市的高铁已经整整开通了五年,可是我竟然一次也没有去乘坐过。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我深深的恐惧,我一到火车站就会产生那种惧怕分离的恐惧。特别是铁路干线沿道不断出现的紫色标志灯几乎摧残着我的神经,使我崩溃。 当我打开这间房子的铁门时,不知道为什么特别紧张。我曾经猜测两个孩子的骨灰盒就安放在里面。我尽量保持着内向的平静,可是当我进房间之后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屏风将房间遮挡的只剩下一条直通窗口的狭隘过道,而其他的什么也没有看见。屏风是白色的,每扇屏风上都刺绣着一朵惊艳的玫瑰。“太太,您以为我的孩子真的死了吗?他没有死,他还在床上安静的睡着。要看看他熟睡的样子吗?”正当我犹豫着到底是要移动屏风观察屏风那边的情景时,耳边竟然响起子影幽灵般的声音。“不,夫人。我只是感觉我应该来这里看看。其实,您的孩子我并没有见过,也不想知道他熟睡的样子是如何的。” “太太,看见窗外的月光吗?那夜色多么美丽。”我有些为难与恐惧,我想迅速离开这个我本不应该来到的房间。面对子影那阴沉的面孔,我感觉我作出这个决定的错误。但是,子影已经把门关闭。她直视着我,将我逼近到窗口。因为过道实在太狭窄,我竟然连转身面对子影都困难。空气变得非常紧张,甚至有被压迫及窒息的感觉。“别担心,我不会辞退你。你很善良,至少你长的还不丑,应该说,不那么俗气。如果你的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话,你完全可以把自己打扮的更加高贵一些。不过,你现在的样子也很不错,至少很单纯,很纯洁。您快到四十岁了吧?这是个很不错的年龄,哈哈,八零后。我可是六零后,确切的说,是属于六十年代末班车那一代的女人。 “ 对了,你见过下雪吗?我可是见过,可是,到现在将近三十年都没有见过了。我本来并不生活在这个城市。哈哈,我原来生活的那个城市可不象这里,没有春夏,没有秋冬。在这里,很多贵重的衣服都穿不上,因为那些贵重的服装都太厚了。好想回到那个四季分明的城市。那些贵重的服装会让你看起来更象一位贵夫人。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贵夫人都会穿着贵重而华丽的服装。有时候,贵夫人仅仅只不过是个阶层的标志。有许多国家的没落伯爵夫人甚至只会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上街。 你来到这里,经过我的允许了吗?看看你粗糙的手,怎么也不像个操键盘的程序师。看看这华丽的屏风。这可是当年在大厅里举办舞会定做的。很久没有在家里举办舞会了。那时候,多热闹。每当周末,当地的著名商人,董事长都会来这里参加我和丈夫组织的舞会。十年都没有举办舞会了。我丈夫的父亲在十年前去世之后,他就去了澳大利亚继承遗产。他们可是个大家庭。可惜的是,我丈夫是他家唯一的男孩。听起来有点怪,因为他父亲是个华裔,所以,骨头里还是重男轻女。他给我们留下一笔钱,当然还有这套别墅。一去十年,很少联系——我怀疑他应该是不要我和楚紫了。 可是,他走的时候,曾经说了句,或许将来的某个时候,我会接你们过去。就为了这句话,我一直在等待。实际上,有没有这句话,我都得等待。因为这么大的别墅这么大的一片土地,如果真的不要我们,他也肯定不会留给我们。他比我年长将近二十岁。有时候,约定会让你看起来很美好,它会让你对未来有希望,有期待。可是,实际上约定其实是个难以挣脱的残酷枷锁,他让你在自我欺骗,自我安慰中消磨着自己的意志和生命。人生其实是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等待,等候将来那个美好时刻的到来。 我会时常梦见自己被大火烧死了,也会梦见自己从悬崖峭壁跌落深渊,甚至会梦见自己学会了穿越。人是最渴望穿越的动物,因为穿越可以使他回到他愿意回到的任何时光任何地点,哪怕那种体验是重复。那年我正好是第三个本命年。哈哈,再过两个本命年我就进入花甲之年了。约定的诱惑固然美丽,可是自己要度过无数个漫漫长夜。我曾经想挣脱这个约定的美丽框架,可是,楚紫还小。我必须要把他抚养长大。靠着这个信念,其实那个美丽的约定已经并不重要。约定是个具有时效的东西,它只有在你活着的时候才有效。如果你的生命消失了,约定的意义也就失效了。 另外,我生命中还有更重要的东西。我是个舞者,我曾经从舞蹈的节奏里找到了属于我的灵魂坐标。我曾经以为舞蹈会陪伴我度过到生命的终点。可是,澳大利亚的丈夫突然要求我去那个澳大利亚去定居。十年的等候尽管有了结果,可是,十年的风雨已经让我失去了体验与回忆过去的激情。我可以不去,但是,我又必须要带着楚紫离开这里。如果不离开这里,那将会变得非常可怕。是楚紫让我最终决定奔赴澳大利亚。这样的说法解释起来实际上很麻烦。并不是楚紫说我要求和我一起去澳大利亚与他的父亲团聚,更不是为了所谓楚紫的未来去澳大利亚——因为他爸爸留给我们的那笔钱足够他生活好几个世纪。 我果断作出了终结芭蕾生涯的决定。因为这个男人曾经爱过我,更确切的说,是在我生命的最低潮挽救了我的生命。因为这个男人爱过我,也是第一次向我提出了一个恳求:来澳大利亚后,你就不能再跳舞了。你是一个有身份的夫人。你必须放弃你的芭蕾生命。我是在恳求你,答应我好吗?我已经69岁了。能看见我真正爱过的女人,我可真开心。我是真正爱过的女人这句话可能不是假话,但是,至于我是否真正爱过他——夫人,您是不是知道了太多了?嫁入豪门,是多少女人一生向往的婚姻目标。你首先必须有这个外貌资本。别以为个别女明星嫁入豪门是因为自己会拍片,会演戏,是明星。这些理解都错了。因为对于那些有钱人来说,他的资本就可以制造出无数个明星。只要你有钱,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你都可以随便走。明星的魅力是有限的,而金钱的魅力却是无限的。可是很多女演员并不完全这个道理。豪门需要的是一个能撑起豪门家业的太太,而不是一个已经结婚还在外抛头露面的戏子。 另外,作为一个已经嫁入豪门的女人,不要以为衣食无忧就万事如意了。这个要求太简单也太愚蠢。在这个金融荡涤不安的年代,你所要考虑的很多,至少你要看见可能发生的破产会生意亏损的危险。如果仅仅把自己当成一只鸟被丈夫养起来,那真是绝对的下策。一个嫁入豪门女人最大的成功就是,即便当你不在这个家族的任何一个场合出现,可是到处都弥漫着你的威严和威力。 您发来的楚紫视频和照片我已经看见,并让秘书将他的照片制作作为公司局域网的标识。楚紫可真帅,并且具有天生的贵族气质,这很令我意外。他是个钢琴师是吧,以后可也只能为我演奏钢琴了。一个有身份的孩子,那绝对是不能在公开场合演奏钢琴的。夫人,这不是武断的决定。在我们这个等级制的社会里,你无论做什么都要吻合你的身份,哪怕你是教皇。教民们绝对不会去敬仰一个在公开场合自己演奏钢琴的教皇。而另外,即便同意他演奏钢琴,他也不能成为真正的钢琴家或钢琴大师。这是个崇尚复制的年代,全息投影会把一个活生生的莫扎特,贝多芬,别林斯基呈现在你的面前。钢琴软件会演奏出比真人更动听的音乐。这已经不是个诞生艺术大师的年代。即便是您随意用哲学大师的称号去形容某个哲学工作者,那也引起大家的耻笑。 他走的那年,楚紫才刚刚九岁。九岁的孩子就没有了爸爸在身边。没办法,别墅院里有个很大的花园,我不能让它荒芜了,后来就请了园艺师来照管。—— 面对子影的叙说,我感到非常的自卑。我没有任何超过两千元的首饰。面对着眼前的子影,我不知道是恭维还是该说点什么。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她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女人。她的抽象思维能力超乎我的想象。这种超乎寻常的思维方式,即便我作为程序师的时候,也没有如此的严谨。我很难理解这种近乎机械的严谨竟然会出现在一个现代舞蹈家的思维机制中。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子影的话语至少让我改变了许多关于人生哲学的常规思考。我必须承认的是,冷血并不等于没有感情,只不过是思考的层次不一样。 无疑,这个关于爱的约定至少在我看来有点假。如果说一对年龄相差二十岁的夫妻之间有爱的约定实际上只不过是个传说而已。它可能是虚无缥缈的,也可能是以某种利益驱使下的所谓约定。这中间似乎更有意思的是,他们两个年龄相差悬殊的男女如何走到了一起。很明显,在我们的故事没有被结束之前,这仿佛是一个缺少逻辑垫铺的爱情故事,像空中楼阁般那么不真实,可是,他们之间有爱的结晶,男人出国前又为他们留下了足够几个世纪的生活费,又真实的证明着这个男人某种意义的真爱存在。 如果要追溯这份爱情的由来,很明显我们首先要明确要知道在当时他们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结合基础。实际上,当您仔细阅读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会明确发现,对于这场所谓的爱情来说,它只不过是个单方面的爱情契约。并且,我们需要求证的一点就是,这所规模浩大的别墅是否是在子影嫁入之前就存在或者说在嫁入之后的某一时间才建造的。当我们的故事写到这里的时候,很明显我们的故事在这里是在为这场在逻辑上应该归属为非对称婚姻的历史寻找弥补历史的空白。即便这种空白被弥补,似乎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无法证明这种爱情的真实感与真实性。因为很明显,到目前为止子影所留给我的所有印象都不是建立在这种由夫家提供的富有条件之上——也就是说,她根本就不是一个物控女或者说虚荣女人。她有自己充裕的艺术资本,有自己的事业,这种独立的资本或许让她从来就没有真正把目前的这些财物当成自己的人生资本。 不知道您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从男方口口声声称子影为爱人或者说亲爱的时候,似乎有种非常格格不入的感觉。那个男人在说台词。更加确切的说,是在演出话剧。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从这些话剧似的台词中也可以推理这个男人今天爱的多么勉强,多么机械。我们绝不相信的事情是,上流社会阶层的男人都是这么机械这么冷冰冰的口气。当然,至少这个男人从前真正爱过子影——不然的话当初也不会将她迎娶回家。 我们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困惑也是值得肯定的情形是,他们之间的结合肯定还有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秘密。也就是说,按照这个男人当时的年龄来说,已经是将近五十岁的男人了。子影很明显不是他的第一位夫人——他绝对不是那种到了五十岁才决定结婚的男人。因为对于这种具有庞大家业链的男人来说,生儿育女继承财产继承职位是高于一切高于爱情的事情。他可以不爱任何一个女人,但是,他也必须和一个与爱情无关的女人去结婚去养育后代,这是逻辑性所决定的事情。而同样,对于这种大家业链背后的强大家族来说,爱与不爱都不是你个人所能决定的事情。除非他的整个家族所作出的决定是最终把所有的家产全部捐献给国家或慈善机构。 这种假设实际上有很多漏洞,对于所有有后代的人来说,都希望自己的财产后继有人。即便是希腊女船王也不例外。作为老船王奥纳西斯女儿的克里斯蒂娜1976年成为正式继承人。也就是在1973年这一年,老船王年仅24岁的儿子亚历山大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因伤势过重而死。在儿子横死、妻子离心的双重打击下,奥纳西斯一病不起,两年后,溘然长逝。人们纷纷传言,这是“奥纳西斯”诅咒。老船王惟一的后代、24岁的克里斯蒂娜便理所当然地成了庞大的奥纳西斯油船王国的女船王。而克里斯蒂娜本人在经历了四次失败的婚姻后,小雅典娜已成为克里斯蒂娜生命的全部。——我们并不打算以唯物主义者的方针或者说唯心主义的方针来评价那个爱过子影的男人,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觉悟。因为从他发送给子影的电子邮件内容明显可以看出的是,他是真心诚意作出了要子影及楚紫到澳大利亚定居的决定。 “太太,看见启明星已经在东方渐渐的升起吗?我累了,咱们先回去休息吧。不过这个房间的钥匙要暂时交给我自己保管。太太,告诉你,别到这房间去。它是一个死亡,是一个诅咒。等等,等我再考虑几天再决定这把钥匙是否最后还要交给您。您认为那个男人这次要我和楚紫到那个国家定居,说得好听些就是和他团聚。可是这十年里,即便近几年来他经常来国内洽谈生意也没有来探望我们。这可不要谁告诉我们,因为他每次回国都会有大幅的媒体报道。当然,这些楚紫并不知道。他永远也不知道这个苍老的华裔企业家就是他的亲生父亲。我本想一直坚守着这个残酷的秘密。可是,我无力挽回他已经知道的事实。” 当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有一个设想,原来花罩里的红玫瑰是否就是子影所谓珍藏的爱情信物呢?而那个神秘的老太太正是依据子影夫家雄厚的经济实力才敢大声质问玫瑰为什么不是那一朵呢?可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她又有必要以这种非常奇怪的形象出现吗? ------------ 第六章《人性的迷离》 在一个雷雨之夜,我发现她还竟然有这个房间的另外一把钥匙——这是多么简单的逻辑,主人拥有所有房间的钥匙非常正常。我不知道她在这个时候打开那个房间要做什么,可能是进去关窗口。实际上,当您阅读到这样章节的时候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第三个房间里有什么重大秘密的话,她完全可以不把这个房间的钥匙交给我保管其中的一把。而事实也已经证明,用这把被我所管理的这把钥匙真正的把门打开过。而实际上这种打开是纯粹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还没有等我将房间的屏风移动时,子影就及时赶到“太太,对于我的到来很意外吗?别忘记,我有严重的失眠症。我得服用大量的安眠药或者说镇静剂之类的才能入睡。当然,我不会去用那种用樱粟制成的那类东西。生命仍然是我心灵中最美好,最贵重的概念。有生命的存在,你才有权力或者说去体验着一切,即便是悲剧的体验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没有体验,就没有快乐,没有体验就没有哀伤。这是心理学理论早就说过的道理。对了,太太,做梦也是一种体验,尽管梦境有时候是绝对的不真实。 “在梦里,我经常会接受到别人送给我的玫瑰,有活人送的,也有死人送的。尽管梦是虚假的,可是送给我玫瑰的事件却是真是的。无论是无论是活人送的,还是死人送的玫瑰,我在梦里都亲手把它们接过来。这种关于梦境的记忆非常深刻,当然还不至于深刻到我到现实中去印证那个接受玫瑰地点的地步。但是,这些梦会干扰我的灵魂。这种由空白事件所带来灵魂振动,其实和现实事件带给灵魂的震撼是同样的碰撞。这是个年轻的城市,地理是个很奇怪的布局,有山峦,有大海,还有到野外处布满了棱角分明的水晶石。那水晶石的颗粒随意散落在野外,没有人记得他们。对于这些水晶石在被人遗忘的日子里,永远都只不过是空白。可是,它们的被遗忘是一个很奇特的过程,因为从来没有任何人将他们曾经真实的拥有然后又被抛弃的那种经历,他们只不过是自然变更的结局。 人类的出现,让宇宙的空间具有真实的意义,可是对于这些水晶石来说,他们没有轮回。他们既没有被拥有过,所以也就谈不上被抛弃。对于被这间房间所封存的那些东西来说,实际上就是进入了一个被称为空白的空间。太太,别在那愣着。当人类希望知道一些事情的真相时,这些事情才具有特别重要的秘密意义。那些您永远不想知道答案的事情也就不成为秘密。没有答案的秘密就永远不存在。所有的密码其实在没有被解密之前都是一种空白或封存。 太太,想知道楚紫和山戊是怎么认识的吗?很奇特的认识过程。只是现在想起来,如果当初他们没有认识的话,更确切的说,如果不是剧院发生了火灾,他们也许并不会认识——可是,我一直又在想,对于那些早已被注定结局的事情来说,原因只不过是非此即彼的事情。有时侯,我们无法解释人与人之间怎么认识的过程。从陌生到相识,难道就仅仅是因为现在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就认识,就由陌生变成熟悉了吗?经过介绍和了解就是认识的基础吗?肯定还有一个超自然的力量在人与人之间所谓从陌生变成熟悉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杠杆作用及其平衡作用。这是个很奇怪的机制。因为有时候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印象本来十分深刻的同事,朋友或者说亲人,却又会由熟悉变回陌生。 所以,从这点来说,人与人之间的熟悉过程,仅仅是属于经验印证的东西。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一个陌生人身上发现了一些我们曾经熟悉的特征才会接受他成为熟悉概念的同事。如果没有这种印证的存在,那么陌生人就永远只能是陌生人。所以,有时候共事已经很长时间的同事却始终不能成为朋友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秘密来说,有时候会很特殊的有一种在表面上似乎是永远没有答案秘密。不要去试图揭穿所有秘密的真相。因为只有神秘感的存在,人类才有希望。当所有的秘密被解开的时候,那才是最可怕的空白。我不知道对您说这些有什么意义。反正就是想告诉你的是,不要试图去揭开这个房间的秘密。而实际上我也并不真正知道房间那些东西蕴含了怎样的秘密!我并不想知道里面的那些物品所包括的所谓真相。但是,我起码知道,因为房间的那些东西,我才成为今天的样子。但是,事情的结果并不完全证明过程。因为不同的过程,总是促成相同的结果。逻辑有时候是只是具有特殊意义存在的东西。 就像我一生中曾经演出过近三百场的《睡美人》,我的理解范围仅仅只是保留在王子解开恶魔对我(公主)的诅咒,我怎么对待王子就是。而实际上,这个王子的出现对于我来说,他什么时候出现对于公主来说都一样。因为对于公主来说,她沉睡的那些日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全息似的空白。此时此刻的她没有意识,也没有任何提醒她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会有一个王子来揭开她的魔咒——对于当时已经没有意识的公主来说,实际上任何提示都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因此,肉体的封存其实就等于封闭了灵魂。所以,在我的表演中从来不会把公主的思维引导向另外一个回忆前世的方针。 在子影打开房门的时候,我试图以从前她在我面前突然出现的那种情形以某种克隆的方式出现在她的面前。我不知道这个决定是不是很奇怪。在公司担任程序师的时候,我对空间的认知体系发生了极其重大的变化。因为随着鼠标的点击,可以随时随地让一个死亡很久的人物他活着的画面出现在我的屏幕上,更确切来说就是看见。那些人物的生与死对于我在此刻来说,概念变得非常模糊。他们是死人,可是却以真实活着的面目出现在我的意识当中。当这种崭新的媒体方式被运用到生活中来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死亡仅仅成为一个属于强迫接受的概念——因为他们活着的不仅仅是精神,不仅仅是灵魂,还有他们真实的活动场景。而直到与浩无法用3D概念还原那朵神奇玫瑰的时候我才知道,所有的3D动画其实只不过是人为导演的产物——3D永远也还原不出那些没有原始脚本意义的画面。除非您在随心所欲的创作动画。 我决定尝试着在她上楼之后与她进一步近距离的精神交流——因为我和她不是同一个社会阶层的个体,是有距离的。我必须承认这一点。人与人之间本身最大的等级差别就是体现话语权的高低。所以,我和子影的谈话就只能局限于肉体之外的精神层面。她虽然只不过是个舞蹈演员,但是头脑却非常严谨,甚至是非常冷静的状况。也许就是因为她头脑的严谨,她才不会对我做出更大压力。她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女人,这种修养促成了她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死亡时却依然保持着镇静的态度——当然,如果我们的文字语言再稍微那么追求连惯性的话,那么下文就是“她是一个很有修养的女人,这种修养促成了她在得知自己的孩子死亡时却依然保持着镇静的态度——可是,面对残酷的死亡现实,她又能怎么样呢”?我曾经是个程序员,在我的头脑中早已形成了对事不对人的特殊思考。 眼下,我在进一步的想象着,如果此时此刻我出现在子影面前的时候,她该如何面对我的到来。但是,等我来到第三房间门口向里面望去时,子影并没有出现在我的面前,很明显,她已经进入那个屏风之内的空间了。我什么也没有看见,可是当一个闪电袭来的时候也把强烈的光线从窗口射进了这个房间,我清晰的看见,屏风上映出的不仅仅只是子影一个人的身影,还有另外一个!也就是说,这房间里一直有一个人住在里面!可是,我却从来没有看见过他在这所别墅的任何一个空间出现过!很明显,那是个男人的身影轮廓,他手里明显捧着一束玫瑰花,像是准备送给别人! 雨越来越大,我曾经站过的那个窗口没有关——我没有过去将窗口关闭,而是在子影没有发现我的时候就立即回到了楼下——我必须得回到自己的房间尽量使自己平静。那一幕无疑是令人发指与恐惧万分的一幕,尽管闪电在屏风上留下的影像仅仅只是和剪影一般的轮廓图像,但是那真的就是一个人站在子影的对面!这种如剪影一般的人型轮廓,对于我来说,仅仅只不过是属于一个空白的认知区间!并且,从逻辑思维方面进行分析的话,闪电之所以在屏风上反射出那些轮廓,是因为屏风那边还开着一个巨大的窗口!这个窗口一定很大,因为闪电在屏风上的投影几乎是平行角度发射的光线。更确切的说,屏风那边其实不是窗口,而是一堵玻璃墙。因为如果是窗口的话,我平时在这所别墅就没有看见过这么大的窗口!就这么简单扼要,它不是窗口,只不过是玻璃墙壁而已。 有时候,我们所亲眼所见的情景并不是真正的镜像,它或许只是一种来自潜意识内部的一种幻觉而已。我由恐惧变成开始怀疑自己在楼上第三个房间所看见的一切并不是真实的!因为现在我才突然间想到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我并没有亲眼看见子影上楼是一个绝对真实的事情。真的没有!我只是凭感觉推测她上楼!因为她是这所别墅唯一的主人,她是否想上楼是随心所欲的事情,没有必要在夜深人静的并且是在试图避开我视线的情况下才“上楼”的,况且,她本身就住在二楼。到底是我的哪个意识环节出现了错误?我怎么会连这些极其简单的逻辑性都不顾了吗?她本身就住在二楼不说,并且我住在一楼,我又是凭借什么根据知道她一定用那把钥匙打开房门的呢?是因为——完全是因为一个具有特别重要逻辑性意义的思考方针才让我产生了这种判断:在一个雷雨之夜,我发现她还竟然有这个房间的另外一把钥匙——这是多么简单的逻辑,主人拥有所有房间的钥匙非常正常。我不知道她在这个时候打开那个房间要做什么,可能是进去关窗口。实际上,当您阅读到这样章节的时候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第三个房间里有什么重大秘密的话,她完全可以不把这个房间的钥匙交给我保管其中的一把。而事实也已经证明,用这把被我所管理的这把钥匙真正的把门打开过。而实际上这种打开是纯粹毫无意义的事情。——原来这一切都只不过是个幻觉而已! 原以为曾经担任程序员的我思维非常严谨,到目前为止我才知道,我的那些所谓严谨其实一直都是建立在合乎逻辑基础之上的严谨!只要你在走不出逻辑性基础情形之下所形成的所谓严谨,其实只不过仅仅是那些常识性的重复,经验的重复而已。就宛如我们总以为在参加一个豪华宴会的时候会食用到一些非常高级的食品,可是实际上因为交际,因为上等社会的压力,我们最后什么也吃不到!有时候,我们的骄傲感并非是来自体验的重复,而是对于某种事物的体验频率极少的结果。试想,一个连续十五届都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大奖的演员来说,实在是再也没什么值得骄傲的兴奋点出现。 我得调整下自己的情绪。我记得刚才在第三房间凭借着闪电的亮度明显看见屏风上的投影!如果是真的,那个男人有是谁呢?我甚至怀疑,我就从来没有打开过第三个房间的房门!那样的布局实在是严重的违背逻辑!因为子影没有任何必要用屏风将房间隔开,只留下一条仅仅直接从房门到对面窗口的狭窄过道。我到目前为止才忽然发现,我从来都不知道楚紫出事的房间到底是哪个房间,他又一直住在哪个房间。错了,一切的一切都错了!子影的家里一直都有保姆存在,难道我来到这里工作仅仅是因为原来的保姆在楚紫出事后对这所具有凶宅意味的别墅心存恐惧而辞职抑或是子影辞退了她们?不对,一切的一切都不对!我们从这些事情所发生步骤可以看出,一切的一切无不都是建立在逻辑性的基础之上,您能解释那朵神秘玫瑰的血迹吗? 难道遵循逻辑性所思考的一切联想的一切还会有错吗?如果说这些建立在逻辑基础之上的所有都有错,那么建立在违背逻辑性基础之上的一切都是正确的。楚紫的死亡是真实的,山戊的死亡是真实的,曾经子影丈夫从澳大利亚发来的电子邮件是真实的。因为证明这些事件真实性的依据既有案件的卷宗文本,亦有子影收到电子邮件的收件记录。子影申请出国定居的一切繁杂的手续竟然在半年之内就全部完成,非常顺利。 在这些我所知道的系列事件当中,子影出国,楚紫身亡都是真实的存在。但是,这种来自出国的魅力却为什么只给楚紫带来了死亡的决心及信号。直到我重新回到床上准备睡觉的时候,雨仍然一直在下。请关注这个细节的真实性,我清楚的记得我是从楼上回到楼下自己房间的。证明是当我听见雨声越来越大的时候,我想到楼上看看有没有被风吹开的窗口——因为这所别墅当初建造的时候,并不流行推进式窗口,而是那种需要推拉完成闭合的老式窗口。就子影的经济条件,完全有能力将旧式窗口更换为那种比较时尚的窗口。很明显,这所别墅的外观曾经装修过,但是里面仿佛是从来没有被装修过——如果曾经里面被装修过的话,至少客厅的钢琴不会象现在这样布满灰尘。 ------------ 第七章《人性的错置》 实际上,来到周家工作之后,对我心灵震撼最大的地方既不是她家的富有,也不是关于她本人传奇人生的感慨,而是楚紫及山戊的死亡。子影仅仅是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她对艺术的孜孜追求是她获得成功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一个年近知命之年宣布息舞的子影来说,或许是正常的选择,可是她的选择却仅仅只是她的丈夫希望她不再跳舞的请求。这种请求不是被迫的,而是一种等级制思维的结果。而另外,从整个事情的经过来看,她是似乎带着一种具有快乐倾向的情绪接受了这种请求并明确并在那个晚上极其隆重的向外界宣布了从此以后告别芭蕾舞台的重要决定。实际上,这些迹象都是属于逻辑性之内的东西。但是,子影出国定局是否是属于某种因为相信爱的原因最终还需要进行深层的揭示。而对于这些年轻的生命之花来说,他们的提前凋谢或许对于他们本身来说并不遗憾。从计划死亡到有预谋的删除笔记本及手机的所有文档资料。这种对于灵魂的震撼很严重。与浩就曾经说过,他在某个瞬间就以为死亡是件非常美丽的事件。这种美丽的诱惑足以使您在死亡的悬崖绝壁上不愿悬崖勒马。我曾经在与与浩交流两个孩子死亡的看法时产生过一个极其强烈的念头就是,或许面临死亡的恐惧不能解脱所以才带着疑虑与恐惧感离开这个世界。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死亡意味着对某一个体时间的中止。这种中止的起因或许是为了留驻某种意义的美好。对于死者来说,用时间的终止来达到美好常在的目的至少可以在逻辑推理方面可以被得以解释。死亡曾经被赋予着至高无上的价值。在不同信仰者哪里,关于死亡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唯心主义那里,死亡可能是完满的归宿,在唯物主义者那里,死亡仅仅只不过是必然的生命结果,而在宗教那里,死亡则有可能是关于人生审判的意味,要么进入天堂,要么进入地狱。很奇怪的是在关于这一方面的宗教与信仰的阐述中,无论东西方的宗教信仰体系不同,但是都是关于死者将来是要么进入天堂,要么进入地狱的结论。由死亡的黑暗思考,会让我们更加珍惜光明。向往光明其实就是渴望在尘世间永生。所以,所有的宗教信仰其实都是不能经过推敲与论证的信仰,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在宗教信仰的口号之下如何生活的更加美好。每一个死者的背后,都有其关于价值的思索。我们今天在这里探索两个孩子死亡背后所隐藏的一切秘密,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上就是为了探索他们的某种人生哲学。而这种哲学的属性到底是什么,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应该有答案出现。 这些文件的恢复对于专业的硬盘维修师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与浩没有去在第一时间去恢复这些文件的原因在前面我们已经详细的描绘过。但是,与浩最终调换了笔记本硬盘的行为在逻辑上又令人费解。或者说,他本身就有着一个极其明显的愿望就是,由他保管这些有可能被别人恢复文件的硬盘可能更加安全。这种安全对于楚紫和山戊的名誉来说可能非常重要。或许这种死亡本身就是一个关于阴谋的结果,至少在目前,我们不能完全放弃这种推测。而这一背后所隐藏的阴谋一旦被揭露,此案有可能就会被发回重审。至少,那朵玫瑰上血迹还没有得到完整的解释。 而对于子影个人来说,从头至尾的那段空白时间都做了些什么,也因为随着两个孩子自杀的定性而失去嫌疑资格。法医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他们不是自杀。并且对于两个孩子自杀前是否服用过致幻剂之类的药物也没有列入尸体检测的项目。这是我们的一个严重失误。因为在我们的法律中,死亡人的法律责任随着他的死亡而自动结束。而另外,之所以我们的思维没有导向两关于个孩子自杀前是否服用过致幻剂之类的思考方向,是因为我们只是单纯的将笔记本资料的格式行为理解为是正常意识或正常思想下的举动。另外,在监测笔记本被格式的具体时间方面我们也有明确的失误与盲区:主要是我们是在关于否能够查出硬盘格式化的真正时间方面出了方针性的问题。尽管在每个磁盘格式化后都会自动产生一个隐藏文件(RECYCLE.BIN文件),而这个文件创建日期就是格式化的日期。当然最直接的还有一个文件,SystemVolumeInformation也是隐藏文件上,这个是卷标记录文件,看这个的创建时间是最准确的。但是,如果中途有人进入系统维护工具盘里的winpe系统把这两个文件夹删了,我们就无法推测这个硬盘的真正格式化时间。当然,事情或许并没有这么复杂,我的意思是说,因为这种情形之下,应该无法证明格式的准确时间是什么。 而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从他和我个人的谈话中透露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就是,他之所以将这块硬盘保存起来,是因为他在查阅当地派出所子影申请出国定居的相关申请时,曾经在子影将自己的申请书及楚紫的申请书之后又将山戊的申请书又递交给派出所。因为山戊非子影直系亲属,派出所在考虑是否接受山戊申请时暂时还没有作出决定。也就是说,子影在递交她和楚紫的出国申请之后,又产生了一个带山戊出国定居的念头。这一事情,无疑是原本就非常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子影是在如何的情形之下决定带山戊出国的呢?这点或许有点不是很合乎逻辑。从林惠那里与浩所得出的信息只有一个,山戊只是在某种情形之下才果断的表示不爱她。或许子影带山戊出国有自己的目的。她希望在澳大利亚定居并接手丈夫的那些公司之后,能够有一个在意识当中属于自己人那样的角色来协作楚紫将来大理公司业务的需要。 再说丈夫的公司是一个上市公司,这种金融机构的大理与操纵不仅需要的业务素质及业务水平,更重要的是出色的人格及强有力的态度去控制局面。而楚紫作为一名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这与金融业务的属性的确相差悬殊。但是,子影又是从哪个角度判断出山戊对于她来说是个非常可信的人选呢?而另外,子影对丈夫那边的情况随着时间的关系也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了解。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山戊对于将来定居澳大利亚之后的子影来说非常重要。但是,这却是我非常主观的推理而已。如果这一假设成立,不仅为寻找两个孩子的死亡之谜带来任何进展性的因子,反而却更加复杂化。两个孩子死亡的原因焦点在此基础上将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为,这一假设把原来所仅有的与财产继承有关的因子也给推翻了。并且凭借子影的智力,将一个将来有可能涉及财物纠纷的外人带到自己丈夫的家族企业中并参与管理,作出这个决定应该是深思熟虑的。 楚紫尽管在九岁以后就没有了父亲,可是由于经济条件的优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实际上永远只是个没有吃过苦的孩子——这种缺少某种意义贫苦的体验实际上也可以被认为是生活体验的某种缺陷与缺损。一个没有经历过某种磨难的孩子,我们很难理解他的价值观及精神世界。并且,在许多富有的家庭里,出现孩子叛逆甚至出走的个案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学文本中屡见不鲜。这种对于富有家庭的叛逆,一方面来自家长对孩子自主行为及决定的干涉过度,而另一方面则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主观信仰的建立。信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与社会等级制度没有多少关系的概念。但是孩子的这种信仰属性并不一定是颓废乃至陈旧的,抑或是在一种全新普遍性的社会价值观影响的结果。甚至到取款机取自己的零用钱取多少还要打电话问子影。当然,这种行为可不是征询子影的意见决定再取多少。或许在楚紫的心理中就没有多少钱的概念,因为他从来就没有缺少过钱花。自从他有记忆开始,他就不知道缺钱是什么概念。保姆没当周末到来的时候,最少要去哈根达斯专柜去购买十支以上的哈根达斯(哈根达斯(Haagen-Dazs)为美国冰激凌品牌,1921年由鲁本·马特斯(ReubenMattus)研制成功,并于1961在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命名并上市。它亦成立了连锁雪糕专门店,在世界各国销售其品牌雪糕,在54个国家或地区共开设超过700间分店。另外,在市场占有率上:美国6.1%,英国3.5%,法国1%,RB4.6%,新加坡4%,中国香港5%。哈根达斯生产的产品包括雪糕、雪糕条、雪葩及冰冻奶酪等)等他回来食用。 而实际上楚紫在学校的时候也很少回家。那是家几乎完全封闭式的贵族学校。实际上在贵族学校也是有等级区分的。对于在贵族学校就读的孩子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千万富豪。实际上有很多来贵族学校上学的孩子都是父母亲缩以节食的结果,特别是对工薪族来说,收入水平仅仅只是让孩子“体面”的就读了贵族学校。而当加长开车去接孩子回家的时候,这种内在的贫富差距才被露出水面。驾驶着二十万左右的汽车到学校门口去接孩子,与那些不知一辆价钱就能购买好几辆宝马的豪车相比之下,想死的心理都有。而实际上,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那些真正实力雄厚的家庭来说,他们并没有感觉到对方会出现这种自卑的心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驾驶着一辆自己有能力购买的车辆去接孩子非常正常。总不会为了追求所谓的平等特意去购买一辆低价位的车辆去接孩子,实际上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当这个国家的中产阶级阶层浮出水面并形成规模群体的时候,他们最忌讳社会称他们为土豪或暴发户。社会的流动功能就是制造着一批有一批的富有阶层。无论是精英复制主导这个社会的流动机制也好,还是循环复制主导,总是会出现社会成员地位上升的现象。他们渴望在社会上得到更高层面的承认及接受。他们试图处处在社会各种不同类型的场合呈现出贵族的形态。 而实际上,贵族与金钱往往是不成比例的关系。因为楚紫从来没有缺少钱,所以也就永远没有铺张或节省的概念。他认可的道理是,对于购买需要的商品来说,经济的能力非常重要。当我们的故事讲述到这里的时候,实际上为我们理解楚紫与山戊友情的关系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障碍:即一个来自山区的孩子是如何与楚紫这位现代富翁之子成为好友并最终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有时候很难说能够从逻辑推理中发现那些可能性的因子,所以读者在阅读我们这部作品的过程中,一定不能从逻辑那里寻找故事的答案,就算我们在这里把故事的结局告诉你,你也不会接受。因为你永远无法理解这种故事的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的故事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永远停留在这些与自杀无关的平面叙事上。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的确是一个随时随地可以结束的故事。从表面上看,我们对子影文学形象的描绘极其单薄: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仅仅知道的是,她是舞蹈家,其次是个有海外关系的女人。如果仅仅从人物的身份角度来说,这些交代已经明显匹配与满足交代子影身份的逻辑性要求。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许多朋友仍然强烈反映说,子影这个人物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的存在感。他们非常奇怪,甚至开始忧虑到底是我们的哪个写作环节出现了偏差?而实际上,这种感觉很正常。因为包括作者本人到目前为止并不知道子影的完整形象到底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尤其是关于她在日常都会去做些什么,有什么性格特征我们缺少逻辑性的完整叙事。我们可以说就是因为暂时没有彻底认识到子影立体化的文学形象之前,我们才有保持悬念的依据。她的性格浮出水面之时,也就是我们的故事终结之时。 在前些天,我曾经在一个雷雨之夜——后来关于子影打开第三个房门的事情。实际上这个从我主观思想指导下所描述的这个情节明显站不住脚。尽管那一切都可能是真实的。那个房间真的有另外一个人存在吗?他又是怎么出现在那里的——他是一直都住在那个房间,还是仅仅只是在那个雷雨之夜进入了哪个房间?而这个男人当时在将一束玫瑰花送给子影?有必要那么做?或者说,这个男人在楚子死亡的那个晚上,也来到这个房间给子影送玫瑰?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很明显那束玫瑰的血迹就很容易被揭开秘密:那个男人在走向那个将玫瑰送给子影的房间时经过楚紫的房间,而楚紫当时已经死亡,而这个男人在进去观看楚紫遗体的时候不小心使玫瑰沾染了颗粒非常微小的血迹。这个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其他的作家来说,这种描述应该非常理想,并且读者也没什么异议,最多只会指责这种描述的逻辑性不怎么严谨。而实际上,这种属于逻辑误差的描述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都极其普遍意义的存在。但是,这种误差会被极其宽容的理解为不影响阅读的误差。读者往往在阅读过程中仅仅只是将注意力放在故事如何惊心动魄的阅读兴趣方面,而逻辑则无疑变得非常次要了。而实际上,刚才这个关于玫瑰血迹的解释非常可笑,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束玫瑰为什么最后又出现在客厅里。而关于它如何出现在客厅的联想又可以出现很多,并且是合乎逻辑的联想。 许多高智商的悬念式作品都把作品发展的依据建立在事件的循环方面。可是,我们这里的所有情节都无法构成循环的起始。这点很难受,尤其是令读者很难受。明明可以是准确答案的地方,却又瞬间在逻辑的面前被无情否定。尤其是这种由否定之否定推论所带来的结果却不是肯定的结论更叫人头疼。高智商的悬疑作品仅仅只是重复了好几个循环而再没有其他的方向可以循环时就只能终结自己的故事。可是,这个结局最终却没有尊重循环的逻辑性。周而复始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可是最终的作品结局无法逃离那个经不起推敲的时间。 ------------ 第八章《人性的错位》 在我来到周家之后的一个雷雨之夜——关于这个在前一个段落中已经提起过。可是到目前为止,我仍然不能确定在第三个房间所看见的一切是真是假。有个男人在送给子影玫瑰的画面尽管只不过是个剪影,但是,那种逼真度绝对不会让你产生是虚假的感觉。在这个隐私权丝毫得不到任何有效保障的网络时代里,我感觉我没有在房间再多呆一会而迅速离开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现在其实是生活在一个很奇怪的文明社会。我们身处文明,可是必须得防范由高度文明所带来的某种惨重威胁。 当文明的曙光来临时,不仅受到冲击的是各种不同类型价值领域的观念,逻辑也受到强烈的冲击。当文明的曙光照耀在人世间的时候,其实也带来了对传统逻辑推理的反叛与重组。我们在一个崭新的逻辑体系之内,不再为一些可笑的幼稚的神秘感去浪费时间及精力。有时候,逻辑思维会把我们引向思考的歧途。当我们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一再强调那些从表面上与故事的观念及社会现象时,你可能会感觉到理解这种神秘加哲学的书写方针特别费劲。 我们的故事到目前为止已经为您交代的很多了。包括这个神秘的第三房间——按照正常的理解,第三间房子的秘密至此已经被揭开:子影的心灵深处依然还有另外一个真爱的男人存在于我们的故事当中。至于在那个房间再次送给子影玫瑰,其实非常简单。或者说,子影和这个男人一直都是在这个房间幽会,或者说有其他更具有纪念意义的根据。在这个房间约会即便是丈夫在身边的时候,众多的房间也不会给人带来特殊的怀疑及想象。而实际上这种虚构场合的伎俩是某些作家一贯使用的手段。或者虚构一条街,或者虚构一座山,或者虚构一间房,或者虚构一条船,在这个被虚构的空间里,作家可以随心所欲的描写他们所需要的情节及场景。而实际上,包括我们的这部小说,从一开始似乎就把焦点集中在这所豪华的别墅里。但是,我们的空间却延伸到非常遥远的页面。但是,这种虚构场所与虚构空间的缺陷也显而易见:所有的逻辑性仅仅是在这里体现出某种意义的合理性,而一旦走出这个空间,则所有的逻辑就不再存在。 文明其实是一个与工业革命息息相关的产物。当工业革命的一系列成果被运用到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当中时,我们却在某种程度上感到这些文明背后隐藏的危机。在课堂上,很有可能就有直播软件随时随地的将课堂里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瞬间传送到这个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当互联网空间无限拓展的时候,我们的隐私空间却被迫压缩到令人窒息的地步。当我们声势浩大的声援着一个由直播平台暴露的不幸事件事,我们在看见这些事件的过程中却无情的将一切隐私暴露的一览无余。我们看见的或者说只是事件的表象——一个女人在遭受着家庭暴力的蹂躏,一个明星面对隐私的侵犯无能为力,一个记者的遭遇令人费解,一个女孩帮助环卫工人打扫大街的场景令人感动,一个盗窃犯在众目睽睽之下被群殴——我们最原始的情绪随着这些真实的直播而作出最大限度的反响与反应。可是,我们面对表象的现实,却无法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这一切都是在现代文明之下重新构建的一个合乎逻辑的页面。事情的真相不再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结果,我们任性的在所谓真实的网络及媒体的画面中淋漓尽致的去谴责道德的失落,去寻找失落背后的美德真相。通过简单画面传播的信息足以使你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子影在那个晚上,的的确确的接受了一个男人送给她的玫瑰。或许有很多读者朋友并不明白,我们这部小说到底要讲述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其实情节已经很明确:在一个普通现代的都市夏夜,两个年轻的男人自杀在家里。而母亲的反应却非常冷漠。而在这所有的线索中,没有一个是含糊其词的交代:母亲在孩子自杀之前就已经办好了出国定居的所有手续。她爱她的孩子,她也希望平安的带着孩子到澳大利亚去定居。她是个再婚N次的女人,她是个嫁入豪门的女人。十年前她丈夫离开她的时候也没有亏待她,给她留下了足以维持她好几个世纪的生活费用。但是,在出国前夕,她的孩子却无情的死亡。这是否是一个属于深层阴谋背后的悲剧,谁也不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按照逻辑发展的故事主线。没有任何人去怀疑这个故事的建立是模糊不清的。当我们在描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却发现很多使用逻辑不能解释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再强调这个故事与玫瑰的关系,并且是非常现实的关系。一个女人在爱情的旅途中接受别人馈赠的玫瑰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或许按照普通逻辑推理,这个女人所接受的爱情及玫瑰是一个错误的行动。尽管是一个错误,但是在一个真爱被其他诱惑所主导的现代社会里,出现一个错误的玫瑰接受事件非常正常。曾经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在嫁入豪门的第18天就被丈夫无情的宣布离婚。丈夫是一个八零后,传统观念在他的身上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力,这点你必须承认。丈夫是一个很有事业心的男人,据说他根本就不知道陈士美是什么概念,他只关注这个和他在一起的女人是否真正能够和他达到一定程度的默契,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琢磨自己离婚的理由是什么,自己离婚的决定触犯了哪个道德条款。在婚姻自由婚姻自主的今天,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实际上已经被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时常将这代人离婚的现象归咎于道德的沦丧,可是我们却始终不去考虑婚姻当事人的真实情绪与真实感受。这并不是一个向传统观念挑战的时代,而是需要更新观念的理性场合。那个刚结婚18天就被迫离婚的女孩,连婚纱的余温都没有散尽的时候其实走的也很平静。从认识董事长到结婚,再到离婚整个时长还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所以这段闪电式的婚姻,本身就对女孩根本谈不上被抛弃的感觉,甚至可以说,她本来就是因为某种利益的需求才答应嫁给董事长。或许,可以肯定的说,她根本就没有爱过这个为了事业连父母亲都可以不要的男人。 可是,对于出生在六十年代末期的子影来说,这一切就变得非常复杂。按照她的实际出生年月,传统观念仍然是主导她价值观的主要依托,尤其是婚姻价值观方面,有关道德捆绑的因素非常重要。而另一方面,在她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社会的整个价值观体系都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她们渴望追求婚姻的自主与平等,但是由于上一代老人的言传身教,传统的婚姻观念又是主要的婚姻判断法则。因此,这是个非常矛盾的女性,于道德,于婚姻,于个人价值,与人生哲学。而另外,她是一个毅力非常的芭蕾演员,常年的练功生涯铸造了她刚毅的个性。但是,在艺术被轻化的今天,她对芭蕾的执注其实是一个另类。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已经很少有人在崇拜红舞鞋的美学价值了。经典固然可贵,但是追求却非常困难。没有人再轻易去伴随着柴可夫斯基的G大调在舞台上艰难的表现自己。当然,子影是个出色的芭蕾舞蹈家。当八十年代之初英国皇家芭蕾团来中国演出《睡每人》的时候,她才十一岁。因为当时她所生活的城市距离演出的城市非常遥远,所以才未能亲临现场观看。而实际上,在她十一岁的那年,除了观看本省的电视节目之外,当时还没有卫星电视的概念。而实际上,卫星电视的传送,只是在1995年前后才普及的事情。 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子影嫁入豪门对于她本人而言并不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她出生在一个华侨家庭。母亲所拥有的资产使母亲随时随地起程到那个遥远的墨西哥去旅行。对于母亲来说,到墨西哥旅行纯粹是为了寻找某种回忆式的概念。子影的爷爷奶奶都是在这个国家改革开放之初放弃墨西哥的家业来国内生活投资的进步人士——也就是说,子影在将近十岁的时候才回到祖国定居。家庭条件的优越并没有阻止子影去选择成为芭蕾演员的选择。她认为芭蕾是灵魂的再现。 家里人也没有任何人去反对她的选择。因为她母亲就是俄罗斯芭蕾剧院的特约演员。在这个金融世家里,艺术的点缀或许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门面。当整个社会为芭蕾的衰落叹息时,子影的芭蕾艺术却演出却超越了所有的世俗明星。她史诗般的表演风格来自她灵魂的自白,而她在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之后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将来考取北京舞蹈学院。而在舞蹈学院里,她追求舞蹈生命的信念实际上并不一帆风顺,时常受到强烈的打击与影响。 而当她有天在舞蹈学院的小道散步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熟悉的男演员。这里并不是说她在此之前观看过这个男演员的演出,而是在某部电影里见过他。他曾经被电影厂借调拍摄过多部影片。电影明星的称号来临的同时,可是却荒芜了学习舞蹈的最好时机,他现在仅仅只是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因为他连最基本的前后飞燕动作都无法完成了。他对子影说,芭蕾不仅是诱惑,还要拒绝更多的诱惑。如果不是电影明星的诱惑,我现在至少是主角了。 你的身段不错,很有芭蕾气质。或许这种气质是天然的。你一定会成功。记住,千万别放弃,它会让你的的灵魂在飞翔中永生。而后来这个男人是否成为子影生命中的一个男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线索。我曾经在逻辑中推理那个风雨之夜送给子影玫瑰的男人就是他。可是,随机又否定了我的结论,因为从那个递给子影的男人,从轮廓上判断非常年轻。而从这个男演员的年龄来判断,他至少现在已经六十岁了——他绝对没有这种身材的轮廓。我曾经翻阅过许多男演员的资料,由舞蹈专业转行拍摄电影或从事电视剧拍摄的人不少,但是,与那个男演员年龄吻合的却不多。可惜的是,这些男演员至少有三十年没有出场了。他们没有给艺术给世界留下任何可铭记的东西,甚至他们现在住哪你都永远不知道。 子影的同事回忆说,那个时候就有个神秘的老太太就到剧院的休息室去探望过子影。但是,老太太非常奇怪,从来不让人去看见她真实的面目。但是,有一次她却对子影说,记住,真正的你不应该是这样走路的。很不错,你的艺术天赋很优秀。这种天然的舞蹈身段没有人去怀疑你是一个真正舞者的身份。明显,这是一段毫无逻辑感的语言表达。但是,却没有人会认真思考这句话的真正含意——她只不过是一个极端神经质的乡村老太而已。没有任何人去记住她的这些话——但是,这个老太太的神秘感却更加加深了——据知情者回忆,这个老太太在十年前就已经是八十多岁的样子,而十年之后,她最少也应该有九十岁了。可是她依然健康的活着,并且是经常来这所别墅拜访——我们的重要疑点是,所谓经常性的拜访,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既然是非常神秘,却为什么来别墅探望的时候,却又故意让别人看见并形成传说:据一些早年来到过这里的过客曾经说,每年的春夏前后,都会有一个衣着十分破旧的老太婆如期光顾这所豪华的别墅。而至于她来别墅到底干什么或者说与女主人之间有什么不能言传的秘密,则一时难以猜测。 而按照子影丈夫十年前就已经去澳大利亚的时间来计算的话,十年的时间实际上已经可以形成早年的时空概念了。因此,真实的情况是,所谓的早年概念,仅仅只是限定在十年左右。可是,谁又能保证,子影嫁入豪门的时候这一切就开始了呢?有谁能证明,在那些更早的时间里,老太太就来过这里。 而实际上这个老太太出现在我们的笔下其实是个非常突兀人物。除了我们在心理上不喜欢她之外,再就是,我们实际上我们并不希望她是一个能够有所指责子影的老太太。这至少在逻辑上有很大的矛盾。我们曾经在一开始就将子影塑造成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舞蹈明星,并且是出身富家而后来又嫁入豪门的舞蹈家。她惊艳而脱俗的气质,把上等社会女性的幽雅与典雅集为一身。这个老太太的出现,实在是有碍子影完美女性的形象及尊严。 对于子影来说,我们故事讲述到这里的时候没有下文的是关于她父母后来的交代。按照年龄,她父母现在明显已经去世。可是,她父母亲的家后来怎样了却无人知悉。实际上我们一开始就把故事描绘的非常干净,就象一幅绘画,所有与主题无关的都可以被合乎逻辑合乎情理的被驱逐出画面。可是,子影是一个社会角色,不仅仅是经典剧作里演员的身份。她孩子的死亡,一方面将她推向悲剧的悬崖峭壁,而另一方面也将她矛盾的心理一览无余的展示在现实人物的视野中。如果不是这个老太太的出现,一切一切的画面都将会很美,甚至两个孩子自杀的现场也很美。那个雷雨之夜子影在第三房间和情人幽会的场景也很美——可是这种失去了现实土壤的美学实在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美学景观。我们必须——实际上并不是必须为主题而虚构一个在逻辑上不怎么能令人接受的老太太——因为她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宛如幽灵一般的真实存在了。 在我们常规的逻辑思维中,玫瑰所寓意的只有美好及纯洁,甚至是情感的极致,从来没有考虑过玫瑰与悲剧,玫瑰与罪恶相联系。玫瑰既能够构筑起美好与温馨的氛围,也必然能够构建起悲凉于绝望。这种描绘,本身就照顾了事物具有两面性的普遍原则。我们这本书对于逻辑的维护天衣无缝,它会让您找不到事物的循环点在哪里。实际上,我们的故事没有任何循环点,它没有别的出路,让所有充满高级智商的头脑瞬间崩溃。无论你的智商有多高,可是我们永远不会给您任何暗示性的提示。您必须随时随地在阅读的过程中击破您所有关于这个故事的联想——因为这个故事太真实了,真实的连那些年代久远的往事都让你无懈可击,无隙可乘。 ------------ 第九章 《人性的敌意》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噩梦。在梦里我被判决为死刑。执行死刑的方式和那个被割断动脉的外国犯人一样。当犯人听见滴水般的声音时就以为这个死刑开始执行了。等半小时之后女博士再次过来观察犯人的情况时,犯人已经死亡。而实际上女博士并没有真正割断他脚上的小动脉,而只是播放滴水声音的录音。可是,在根本没有流血的情况下犯人却死亡了。原因只有一个,是极度的恐惧感使他心率失常而死亡。 我梦见我同样被捆绑在执行死刑的房间里,长的和那个一样冷酷无情的女博士用犀利的手术刀割断了我脚上的动脉。我看见殷红的鲜血向旁边喷洒而去,那根本不是滴水的声音,而是向水龙头没有关闭而发出的声音。我感觉我的体温在迅即降低,黑暗逐渐蒙上我的眼帘。我感觉我在向深渊迅速的坠落。我似乎是充满敌意的在我即将窒息的前一秒钟去注视执行死刑的法医。这个梦对于我来说非常奇怪,实际上又不奇怪。实际上这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实质性根源意义的梦。我渴望知道那束神秘的玫瑰是如何沾染血迹的。 可是,这个梦境并没有告诉我真正的答案,而实际上连任何提示及启发都没有,反而告诉我许多不能解释的东西。法医似乎是没有任何表情的看着我死亡的进程。她的责任只不过是包括割断我的动脉,然后在检验我的瞳孔是否已经放大,直到对光线没有任何反应。我仿佛看见那朵玫瑰的极度不真实的一面,它到底从何而来,既没有时间的要素也没有证明人为的任何迹象。当我再次到网络上搜索这个反映楚紫死亡的录像时,所有的网站已经将其删除。甚至有些提示非常幽默:您是否要替代这个视频的主角呢?我曾经希望在与浩那里获得这部视频的原始资料,可是,他并没有答应我的要求。没有答应就是说,他还保存着那些令人惊心动魄的血腥资料。实际上,我也没有任何权力要求与浩这么做,尽管我是他的姐姐。到现在,我才突然明白过来,我从来就没有看见过那段视频的画面。 在我感到非常寒冷的时候被冻醒了。现在的天气也只有摄氏18度左右。当我醒来的时候才发现对面房间的水龙头可能是损坏了。那是原来保姆居住的房间,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卫生间。那水已经沿着紧闭的房门间隙向外面渗透。可是,那根本不象水的颜色,而是黑红的颜色。我打开房门之后,才发现那个水龙头因为生锈而渗水。这个房间的梳妆台上依然摆放在前保姆使用过的劣质化妆品。化妆盒的颜料已经干枯,这是个经济上非常拮据的女性,盒里的镜子都已经裂开了,可是却一直没有舍得换只新的。她走的时候却没有将它带走——或许在这所豪华别墅工作的时候才发现使用那么一个破旧的化妆盒实在是亏待自己。实际上,子影会无偿赠给她许多高级的化妆品包括千元一瓶的香水——只是在她离开这里的时候将这些高档的化妆品带走了而已。我突然间有个奇特的设想,既然两个孩子是割腕自杀,是否喷射的血液喷到了那束神秘的玫瑰上去呢?可是随机又否定了这种设想。因为据说两个孩子自杀的时候门是关闭的——即便不关闭,那玫瑰明确的位置是在客厅里,无论如何也不会喷溅到楼下的玫瑰上面。这是个充满敌意的噩梦,是死亡之梦。在这个梦里,无论是玫瑰或者说是任何一种艳丽的玫瑰都会与死亡联系在一起。 或许我们的故事讲述到这里的时候,有读者会发自合乎逻辑的疑问:既然这里如此恐惧,您完全可以选择辞职。这个问题当然非常合乎逻辑,但是,别忘记是与浩安排我在这里工作的。而另外,子影给了我丰厚的薪水。而实际上,这所别墅是否属于凶宅之类的建筑,我从来没有比较具体的印象——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楚紫的生前是什么样,死亡的时候又是什么样。我没有任何渠道看见楚紫的样子,如果他的骨灰盒放在某个房间的话,那骨灰盒上肯定镶嵌着楚紫及山戊的照片。子影会把两个孩子的骨灰放在哪里呢?既然她当初执意要将两个孩子的骨灰放在一起,那就是说,子影绝对会把它们放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突然我有一个非常奇特的设想:子影是否在刻意隐藏两个孩子所有的信息,尤其是死亡的信息。因为那个澳大利亚的男人已经明确表明,因为他那边的夫人只为他生育了两个女儿,而骨头里还是传统观念灵魂的他,重男轻女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如果这种事实成立的话,子影独自一人奔赴澳大利亚实际上对于那个男人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他真正的目的并非是必须与子影团聚,而是要将家产交给楚紫。如果楚紫继承人的身份一旦被确立,那两个澳大利亚籍的女儿应该就从逻辑上不会放过楚紫。可是,事实上真是这样的吗?事情很明显到这里变化得比我们任何一个读者想象的要复杂化。可是,疑点又来了:子影作为华侨投资者的女儿,或许就根本看不上丈夫那些在海外的财产。这是个金融动荡的时代,一条华尔街的银行有时侯都能引起全球性的金融风波。并且,从另一方面来说,子影并没有在楚紫死亡之后就决定放弃出国定居的决定——尽管她知道那个男人要他们所谓团聚的真正目的仅仅只是需要一个男孩作为继承人继承他的所谓财产——而这个男人才六十九岁,凭他的保健条件,再活个十年或者说二十年根本没有问题。 从表面上来看,与浩已经给我透露了许多方面的东西,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与案件本身毫无真正联系的东西,作为一名逻辑思维非常严密的警官,实际上必须在我面前隐藏了许多方面的真实隐情。当我再次回忆与浩所给我聊起这些事情时才突然发现,这个名义上的自杀案件实际上有许多没有浮出水面的秘密。 如果按照真正的心理学层面来分析的话,子影对于孩子自杀所表现的种种冷漠,那不是理智及理性的表现,而是一种敌意的展现。这种敌意的因子非常隐蔽——也就是说,当一个女人和一个并没有感情的男人结婚而生育孩子时,这个女人对于孩子的感情是极其复杂化的状态。也就是说,无论如何这个孩子在母亲心目中永远都不是所谓唯一的精神支柱。她在以所谓母性养育这个孩子的同时,实际上也渗透着对于没有爱情及感情婚姻的憎恨情感。她爱楚紫,仅仅是天然的母性,而并非高级的真正热爱。如果这个孩子与父亲相貌非常相似的话,这个孩子的情形更加糟糕。因为这个孩子的存在其实只是在时时刻刻提醒着这个没有感情的男人是如何存在与晃动的。幸亏楚紫没有像他的父亲——实际上这种描述只是吻合字面逻辑的描述,因为我并没有看见楚紫的父亲到底是什么模样。实际上这种描述也有许多逻辑方面的缺陷,要希望论证楚紫和他的父亲在相貌上是否相象,给子影要求看看楚紫父亲的照片就是。可是这里所涉及的关系是,子影是否会让我看到这个根本没有感情男人的照片。而实际上这种敌意的渗透让我们产生许多方面的理性联想:如果子影在原则上并没有真正爱过楚紫父亲的话,那么楚紫父亲十年前的出国,实际上对于子影来说,是种某种程度的解脱。可是,这个男人在奔赴澳大利亚之前,向子影约定一定会接她出国。 不知道读者朋友在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否对于作者本人也抱有成见及深深的敌意。一切的线索都已经几乎是淋漓尽致并且是如此清晰的呈现着每一个读者的面前,可是却时时刻刻让读者不能任意发挥自己的所有想象去推测故事的下一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而实际上,我们的故事并没有在原地不动,它一直在向不同层次不同深度的地方在迅速发展及扩张,并且随时随地满足您非常好奇的要求解答您永远不明白的逻辑问题。如果您能够依据自己的创作,在作品中创造出一个世纪悬念,那就是说这部作品是非常成功的,甚至是难以超越的文学作品。或许将来我们的小说爱好者,会组织一个玫瑰之夜俱乐部。或者说其他的玫瑰悬念讨论会。可是,至少现在还不能建立这个悬念讨论会,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连两个孩子为什么会自杀都没有搞清楚——最主要的是,子影既然不爱那个男人,为什么又答应带孩子出国定居。子影在当时为什么答应了这场充满敌意的婚姻呢?按照她本人的家庭条件,没有必要去答应这么一个仅仅以财富为基础的敌意婚姻,他们至少是门当户对的婚姻。但是,门当户对其实也只不过是一种利益基础的支撑而已。门当户对其实并不等于是真正的爱情,这点您要弄清楚。 当这个城市的所有人在为彩票,股票,房产而被迫卷入金融潮流时,我们才发现的问题是,我们却似乎是极少从人文的角度去观察自己的价值及存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实际上是一个处处在呼唤人文回归的时代,在我们的历史上,曾经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呼唤人性回归的时代,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人文的呼唤。人文其实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人文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辞海》中这样写道:“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我们知道,文化是人类或者一个民族、一个人群共同具有的符号、价值观及其规范。符号是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规范,包括习惯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则是文化的主要内容。特别是美学范畴。当我们在上个世纪的末期开始讨论生命的第一性时,我们却依然逃不出好人及坏人的划分概念。我们爱每一个人的理念实际上并非都源自宗教博爱理念的支撑。我们似乎是从来都没有相信过两个孩子已经死亡并且变成幽灵的事实。这种不相信,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对于死亡的诅咒与敌意。在他们死亡之前的某一瞬间,很难说他们对于自己的选择没有丝毫的反悔。但是,他们又是无助的。他们在生命的黄金时代终结了自己的生命——他们不缺少金钱,不缺少流入上层社会的基因。 我们从故事的一开始就没有打算歌颂这种死亡的美好及死亡的虚无价值。我们仅仅只是从他们死亡的事件中去体验生命的可贵与美好。这是我们这部小说的先进文学价值所在。死亡总是与敌意相关。我们有点不怎么明白的是,他们都是九零后的那一代青年,是否是因为某种轮回的理念影响而相信来世会更加美好?这种轮回的诱惑是否存在于他们的意识当中,这似乎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关注到的区间。英国人在中世纪的某一个时期曾经信仰永恒的理念,可是,这种永恒的堡垒却在后来无情倒塌了。对于英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哲学上的胜利。而中国却没有这样永恒与暂时的理念划分。似乎是所有的东西在中国人看来依然是永恒至上。甚至是无论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如何正确,但是对于人类的某些欲望及愿望来说,他们真正所需要的那个时间才是真正的绝对静止论。对于个体来说,似乎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才是真正的真理。哲学有时候其实是没有任何作用的东西,逻辑有时候也是没有意义的东西——沿着合乎逻辑的方针,你似乎是永远也不知道这部小说真正的结局是什么。我们表面上其实已经在明确的告诉你,您现在关于这部小说所有的想象都是错误的。活的太久或许是一个并不能被所有人接受的事实,因为岁月的沉淀确实使人会感到岁月的残酷或承载太多。 这似乎是一部专和逻辑过不去的小说,推理在这里也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即便在这里随便描述个关于楚紫和山戊一起散步的场景,除了在散步中他们有可能说过的一些话,那些即时性的对话,实际上永远也不会去真正的表达些什么。于是关于作家如何讲故事,讲故事的过程是什么,而最后逐步造成的结局是什么。他们甚至动用了所有关于写作的技巧来维持着故事向前发展的步骤。他们会使用精彩的语言,精彩的情节,精彩的肢体语言,精彩的心理描绘,精彩的精神发展曲线,精彩的性格描述,精彩的命运安排,可是,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错误。因为这些所有的描述与刻画都是为故事的发展做工作。这一系列精彩刻画的背后,其实都是源自作家精心的导演。这些精彩的文字必须使作品呈现着动画的意味。作品中的所有对话实际上都是为作品的主题服务,包括一些工程非常庞大的回忆录的创作。 可是,在这部《人性空间》的作品中,我们却无法按照一个导演的习惯去安排小说中的人物去说什么,去做什么。对于楚紫,山戊来说,当我们开始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明确死亡的角色,他们无法以任何人称的方式再继续告诉我们什么,他们也不可能说出对故事主题发展有任何促进作用的语言,当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可以是这部小说所有情节的中心及参考坐标系。你既能赘述到他们死亡之前的所有故事,也能随心所欲的描绘他们死亡之后所有的事件及敌意。 实际上,我们从来都没有去使用明显的语言去刻画楚紫的性格及精神曲线,因为死亡这一事件本身就说明了他最大的精神曲线或性格曲线——他离开这个世界是个天然的悲剧。无论就他的那些性格我们做出如何精彩的描述,都不能作为他非正常死亡的决定:因为这一死亡的决定有可能仅仅自杀的前一秒钟才作出的决定。这种描绘,击破了性格决定命运的传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必须击破这种性格决定命运论,不然的话,我们如果一定要刻划一个一定促使楚紫死亡的性格特征,那将是多么可笑——似乎是某种性格必然导致主体的死亡。 ------------ 第十章 《人性的倾斜》 平时我很少去阅读网络上的娱乐新闻,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直播站来说,更不在我的视野。记得在我来到周家工作的前一段时间,更确切的说,是在大约前两周的时候,我在网络看见一则由粉丝类团体发起的所谓因某网络男主播卡宴失踪将近半月一直未上线和粉丝见面的,呼吁男主播立即上线的消息,并且配发了该男主播的全身照片。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媒体在审核这则所谓呼吁失踪男主播的娱乐报道时,却使用马赛克将男主播面孔处理的面目全非。这点非常奇怪,娱乐主播本来就是公众人物,但是在这里却被莫名其妙的被处理,明显背后有隐情。他的网名是卡宴。这个名字应该属于比较充满活力而具有内涵的网名。我们不知道该男主播为什么会使用一款高档汽车的品名当作自己的网名。别忘记,这是个网名可以这么写的时代“卍浩瀚卍”也可以那么写的时代。可是我毕竟只不过是个八零后,该在小说里纠集的地方还得纠结。 这无疑是个价值倾斜的时代,农民歌手可以演唱出比千锤百炼艺术家更优秀的舞台效果。您可以不经过任何专业的培训,就可以成为快餐式的明星。如果尝试着成为快餐明星的计划失败了不要紧,他可以潇洒的说,能够站在这里为朋友们演出我就已经很满足了。这是个极其容易产生遗忘感的时代,任何明星的自我陶醉都没有意义,你必须不停的制造你的存在感,你可也以在颁奖晚会上故意读错某个字来博取存在感的降临。在这个倾斜的时代里,你可以使用任何倾斜的理由去解释一切去原谅一切。这种原谅实际上并非来自我们的内心,是因为我们学会了快速的遗忘。 可惜的是我根本看不见他的真实面目。他的粉丝们发布这则呼吁的时候,当然使用的也是网名。从这则消息的评论及回复来看,该主播应该是一个不仅仅是外形阳光明媚的男孩,并且人品也不错,也很有人情味的曾经要粉丝们对他的打赏金额量力而为。我们不知道主办者是否会反对卡宴这种做法,但没有办法,每次平台总评的时候,卡宴都是满分。因为这个男孩的品行不错,给我留下的印象不错,至少使我改变了主播品位不高的总体印象。至于这个卡宴先生是否真正的那么品行优良的话就不会使用一种高档汽车的品名来命名自己的名字。 在卡宴的相关资料上明确有这样的介绍:当你座入车体里你会忘记它是一辆SUV,众多的跑车元素被毫无保留的移植。所有的装备都演绎着保时捷风格。卡宴装备了多种高级配置,巡航定系统、BOSE音响、全真皮内饰,运动型真皮座椅、选装电动全景天窗、倒车影像系统、后座娱乐设备,当然如果要享受这样的豪华品质,昂贵的费用是首要的前提。cayenne最早亮相于2002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cayenne 的最强卖点就是有‘保时捷’这家超级跑车品的历史,它对高性能、安全、纯种跑车的操控性追求均做的非常彻底。像cayenne turbo般个性如此鲜明的suv,是绝对不会经常出现的,这也正适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追求个性。如果我们知道该品牌汽车的系列属性及特征,可能就对该主播的来头表示好奇了——有人曾经在一个晚会开幕之前,这个男主播就驾驶着最新款的卡宴出现在宾馆门口。 ——没办法,当我们的故事由强烈的心理式描绘在这一章却突然变化的有些世俗化的时候,您可能会感觉前后风格的裂变不说,甚至怀疑根本就不是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是,你必须接受的事实是,我们不可能总是将精力放在带血的玫瑰,包括那个神秘的老太太身上纠缠不休。 实际上,无论您再如何纠缠一万年也不可能得到这起自杀事件的真正答案。我们也不可能让您永远在窒息中阅读我们的小说,它可能甚至至少随时随地让你的神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可是,我们又无法随心所欲的抛开逻辑性去展开故事的情节。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情节是举无轻重的组件。因为,在逻辑上,子影至少会保密那束玫瑰的秘密。因为在第三个房间所发生的那种事情。 子影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女人,至少她是这个城市舞蹈艺术联合会的副主席,甚至在舞蹈学校担任着名誉教授的职位。我们必须得在逻辑上承认她本人身份的尊严所在。如果这个城市有爵位制的话,她有可能就是一个女伯爵之类的人物。如果说十年前还有人真正在唱片机前欣赏贝多芬音乐的话,那么在今天贝多芬音乐就有可能被处理为摇滚式的音乐。这是一个内外在开始向自由倾斜的时代,但是,如果《天鹅湖》的天鹅们在这种几乎倾斜的节奏中舞蹈的话,那就不是天鹅,是乌鸦。 在作品当中,我们其实所保持一致的一种立场是对于一个舞蹈艺术家的致敬目的。我们不能因为故事发展的需要去任意杜撰情节——至少,我们不能让子影说,那个在第三房间送给她玫瑰的那个男人是谁。这个男人在原则上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并不是一个影子概念的男人。我们必须得打破这种似是而非的思维,所谓影子就有可能是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物,甚至他可能就是一个幽灵。当我们从某些带着面具出场的文学人物那里感受到是作者特意安排的状况时,我们就被迫失去了阅读思考的自主及自由。她既然是面具人,我们就必须承受面具的窒息感。而实际上这种处理很不靠谱,因为现实生活中根本不会以常理接受一个面具人的存在。为文学人物戴上面具出场,实际上是一个太幼稚的概念——使用面具增加作品的神秘感,那只有欺骗三岁的孩子。 而实际上,这则娱乐消息处理的程序给人带来的是某种信息不确定的感觉。主播将近两周未上线,为什么没有关闭其个人直播间——实际上是否关闭网络平台也没有明确的提示。许多直播间基本上都是根据每个主播的上线时刻表自动控制该主播进入聊天平台的画面。但是,如果该主播未及时上线的话,实际上直播间也无法正常显示图像。因为这是一个网络总台与主播配合默契的过程。 也就是说只有当该主播真正准备就绪,与总台联网的时候,直播才算正式启动。如果用太不确切的比喻就是,当对方向我们发出视频请求时,有一个接受请求,并且还有一个我们打开摄像头的步骤及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这部小说对具体事件或对具体情景的描述语言很成问题。因为我是程序员出身。这则呼吁主播上线的娱乐消息其实是在男主播半个月未上线的情形之下才发出的消息。我之所以在这里增加了这样一个我自己的阅读经历,是因为这个主播失踪的具体时间和楚紫死亡的时间非常吻合。我不并打算在这里将读者引向这样的思考方向:卡宴有可能就是楚紫。但是,我却又没有足够的理由去阻止自己不朝着这种方向思考。因为车库里就停放着以辆新款保时捷。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巧合:按照楚紫家庭的消费能力,购置一辆保时捷根本不成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使用卡宴的网名就显得不怎么合乎逻辑,因为他不需要用一辆汽车的品名成为装饰高贵的根据。如果卡宴因为要突出表现出一种追求个性的目的出发,这点还可以勉强被接受。从高度的理性突然降低到世俗的标准,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故事中的人物要生活,而且是具有目的性的生活,除了正常基本的温饱之外。 在我们的小说更新到第十章的时候,无论我们如何想象现实中的楚紫到底是怎样的真实面目都永远不会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楚紫的格局。楚紫在以前那么长的篇幅中似乎都有可能是一个乖乖虎的形象。这点仿佛是非常直观的印象,帅气,富有修养,标准的贵族男人,但却又绝对不是那种古板的绅士气质。如果用绅士来形容楚紫,至少要在十年之后才能使用这个词汇。 贵族是一种天然的习性。当张柏芝带着两个穿西装的孩子上街的时候你或许会发现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明星的后代都具有这种天然的贵族气质,除了财富,这个家庭还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文化氛围及艺术氛围。十九岁的年龄在今天来说,还只能是属于孩子的阶层。至于这个男主播是否就是楚紫本人,这点至少目前还没有比较确切的答案。主播们在改变直播间原则的基础上还通过自己的服装,向这个世界展示着最时尚的潮流指南。事实上,假设这个男主播就是楚紫的话,子影也不一定知道他在做主播。实际上,真正的主播概念在国外只不过是一间个人直播间的角色而已。这种主播有一定的提成,但是对主播的打赏也有一定程度的限制,包括打赏的金额,粉丝半年之内不能超过多少份额的打赏都有严格规定——尽管这种规定限制了平台的收入,但是如果无节制的任由粉丝打商额度而粉丝将来又后悔的话,那么平台就有可能面临倒闭的下场。这点非常重要,或许值得国内的聊天平台去借鉴。 实际上,当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应该有读者产生以下的联想:因为楚紫曾经接受了粉丝巨大额度的赏金而受到了某种意义的外界威胁及压力而自杀。但是,当您把事情假设到这一点的时候,永远不要忘记的是楚紫不缺钱。当然,这种不缺钱并不是就等于他不会去接受大额的赏金——欲望在某种程度上有时候是没有理性或者说又是无止境的。当我们在二十年前观看新版《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就已经发现,当整个世界几乎陷于物欲绝境的时候,故事让一个穷小子使用仅仅十美元的首饰就轻易从贵族式的男人手中夺回了一个女孩的爱情。而实际上这个假设也并非是完全没有意义,至少它关注到了一些有关促使楚紫自杀身亡的外界因素。这种因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死亡现场之外的间接因素。 而进一步的表达就是,子影对楚紫死亡之所以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或许是因为楚紫做出了某些可能会使她名誉遭到损害的事情。如果是这样,那么子影就和楚紫之间发生过一些关于这种事情的交流。而在这么一场简单的母子对话中,双方在价值及观念上差异应该是不可调和的状态。试想,一个六零后和一个九零后之间讨论价值的问题,中间会有多少隔陌。一个吃着五分钱冰棍的女人试图尝试着与一个吃着近百元一支哈根达斯长大的一代谈价值本身实际上就是一个最大的幽默。可惜的是,这种幽默是黑色的,是无力的。而更加可恶的是,这些吃着哈根达斯长大的孩子有时候却热衷于在晚餐的时候面对着大量的贵重食品无动于衷,却偏偏跑到冰箱那里找榨菜,吃两元一袋的方便面。新生代的价值观你永远看不懂。或许你从某个角度将主播这一职业当成有损于贵族身份的时候,某位外国公主却热衷于到遥远的沙漠去寻找梦中的白马王子。他们渴望享受,却又不愿放弃对最原始风景的追逐与诱惑。当我们在九十年代末期看见满大街的孩子们穿着有无数个补丁的服装或者说膝盖出有一个大洞牛仔裤的时候,你简直就会疯掉。这是一个燕尾服让位与短的几乎可以看见脚制头的短袜时代。颓废与新潮,颓废与邋溻互相联系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因为在子影这一代人身上,穿着方面除了浓厚的品牌意识之外,所有的炫耀在他们看来都不如农村老大爷那种不用腰带的粗布裤子。 这是个疯狂的时代,这是个自我需要为主的时代,这是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可是这又是个极其脆弱的时代,甚至是个不再关注自我生命的存在——而这一切极有可能与宗教无关,与孩子的品行无关。他们可以把多次恋爱的行为理解为爱的尝试,理解为寻找真正爱人的过程,理解为你爱与不爱都无所谓的过程,将分手只是理解为不合适的过程,并不是谁抛弃了谁。当一些歌星们一夜之间突然发现那种充满理想境界的爱情歌曲不再能打动这一代年轻人的时候,即便年过半百也加入求婚的大军。那女的身份是什么更加不重要,哪怕你是个环卫工也无所谓。当我们唱着向往永恒爱情的歌曲快要一辈子的时候才突然间觉悟,那个每天回家的男人哪里有?在这个倾斜的疯狂时代里,夫妇俩其实是巴望着对方今晚不回家。隔空的倾诉挡不住已经成为往事的美好永远无限的飘散。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当我们的这一章节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发现,我们在这里东拉西扯了那么些在表面看起来与案件无关的东西。我们得及时的把话题拉回来。——当年,海明威在创作《老人与海》的时候,最初就非常担心老人出海抓鱼的情节会冲淡整个故事的主题。而今天,他的担忧最终成为现实,我们永远忘不了的不是那部人文巨著的整个故事框架及文学主题,我们眼前永远晃动的只是老人出海归来的疲惫身影。而当我们在将话题拉回的时候,竟然发现这些东西其实与我们这部作品的主题很有关系。因为子影不是九零后,也不是八零后,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六零后女人。她对待爱情的态度,依然是停留在爱情是否忠诚的价值区间。可是,无论她如何考虑爱情的问题,她始终是一个在爱情上经历多事的女人。而那些曾经在她爱情生涯里走过的爱情过客,是否还保留着能够残存到今天的记忆,这点实际上已经得到初步的证明,她依然生活在那个由玫瑰编织的精神世界里。我们不能因为后来随心所欲的描绘就忘记前面的交代,在那个风雨之夜,子影分明从一个男人接过了一束玫瑰——尽管当时我并没有看到当时子影是否接过了玫瑰,但是,凭子影是安排在那个神秘的房间里接受对方的玫瑰这点就应该不是拒绝。 我们并不打算以史诗般的语言描绘当时的场景,因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当时及后来发生了什么。对了,子影是在什么时候把这个男人送出别墅大门的呢?没有监控,没有第三者看见,没有人会提出怎么送这个男人出门的文学证据及逻辑证据。我们注重看见,注重场景,尽管有时侯我们看见的那些东西并不能代表事情的真相。 ------------ 第十一章 《人性的循环》 记得在我刚到周家工作的时候,就发现客厅里的日历很长时间没有翻过的事情。这个日历的静止性实际上给人产生了许多方面的误导作用。一个就是这个故事的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事件循环的状态,或者说那本日历仅仅是在我看来没有经过调整,而在别人看来,实际上并不是那种情况。这使人很容易联想到《恐怖游轮》的细节,女主人公Jess的手表时间静止在那个代表出事的时间上:早晨八点十七分。可实际上这个描述存在着极大的逻辑问题。既然女主人公已经死亡,她就根本不可能意识到她手表的时间和其他正常时间显示不同的情况。而在每个事件的循环点之后,都会裂变出另外一个和她外形同样的女人。 在《恐怖游轮》中,仅仅涉及的只是一个关于如何回到从前时空概念的心理展示——如果Jess的手表没有被损坏的话,时间的显示即便在已经成为幽灵的Jess那里,也是正常的刻度。当中国的主要联络工具是PP(寻呼机)机时代的时候,曾经在某娱乐场所发生过一起因火灾而引起的重大伤亡事件。当这些尸体被集中在一个房间停放的时候,许多死者的PP机还在不停的被呼叫。 尽管这些外形相同的女人在考虑及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但实际上都是在经过某种意义的所谓沟通之后,变成挽救及保护孩子的共同目的:在船上,一共有三种经历的Jess,她们开始登船时的初始状态是一样的,本质也都是善良的。实际上,这种将文学人物不同心理展示的过程,是一种非常正常工作的技巧。因为即便同一个人在心理正常的情形之下,也同样会发生着真我与他我思想上的种种矛盾。一个人同自己过去的策略及思想做斗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不过是这个我与那个我不同时间所考虑的角度不同。 而对于子影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后悔心理,但是面对两个孩子死亡的客观事实,即便在灵魂及意识上裂变或再生出无数个子影也没有意义。因为孩子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是不可预测的事件。而当这种可能促使两个孩子死亡的因子呈现出某种明朗程度时,实际上已经没有力量去阻止这次死亡事件的发生。与《恐怖游轮》所根本不同的是,我们无法在两个孩子死亡的边缘构建一个具有特别重要高智商意义的衔接点来推测出阻止他们死亡的关键点在哪里。也就是说,如果能够寻找到在他们死亡之前存在着有可能阻止他们死亡的某种力量的话,那么我们的这部作品在书写过程中就会容易的很多。而现在,我们进入的写作状态几乎是地狱式的状态——既没有逻辑可循,也没有足够的内外在启发的存在。一切都是在黑暗中盲目的进行着关于他们死亡之谜的探索。 实际上,在《恐怖游轮》的制作及策划或创意过程中,也是个让人窒息的过程。他们无法在影片中对所有悬念找到合理的解释。这种逻辑的漏洞百出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弥补,而是制做者们就没有打算去弥补这些漏洞的存在,因为这种漏洞的弥补非常容易,只不过是在影片的某个地方补充个洁西从医院接回被抢救回来孩子的情节就是;或者说随便补充个洁西到殡仪馆为孩子遗体告别的场景就可以完美无缺的弥补着所有逻辑的缺陷或矛盾。所以说,这个所谓的漏洞百出仅仅只是观众主观的意见而已。 如果《恐怖游轮》最终在谢幕的时候仅仅只是为了告诉观众洁西的孩子是因为车祸死亡了,还是被抢救回来了,抑或是抢救无效,或者是当影片的策划者让洁西循环那么些死亡与罪恶或者说极其恐怖的心理体验之后而最终放弃了出海旅行,您是否感觉这种类型的谢幕很可笑并且是非常缺乏智商的体现?而对于我们这部小说也同样,年轻人自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如果我们的小说主题仅仅是集中在如何探究他们死亡的真正原因方面——这样一来,似乎是在主题上不但显得明朗而简洁并且具有了所谓特别重要的社会价值分析意义,而且写起来可以随心所欲,只要最后归纳出两个孩子死亡的真正秘密即可;而疑惑又可以将这个自杀的原因归结为两个孩子欠下了贷款的巨额息金等。 这些主题的积极提示意义我们不是没有意识到,也有足够的能力设计出无数的细节来证明两个孩子的价值观念的蜕变过程——当我们把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您是否感觉那些精心策划的作品细节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存在,当然好看的细节是主要的,但是细节的背后还是为了展示心理的活动及意识的流变过程。记住,作为一个读者应该明白的真正逻辑是,人类个体所有的实际行为其实都是大脑及意识指导的结果,而不是先有行动再有头脑的支配。而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在阅读这部小说过程中最大的障碍物就是子影在第三房间与那个暂时没有被确立身份男人约会并接受玫瑰的细节。这个细节或许是具有某种意义的虚构性,我们虚构这一细节的目的或者是为了证明子影并不爱那个澳大利亚的男人,并且由此而来所引发的思考是,子影无论是否爱这个澳大利亚男人,实际上这种婚姻身份之下的约会,都折射出子影对爱情的态度。 而再向更深一层的地方所思考的方针就是,无论子影是否真正爱过那个具有婚姻关系的男人,子影所背叛的对象能是她曾经真正爱过的男人,而不是这个与她根本没有真正爱情存在的男人。而另一方面,这个在第三房间和子影约会的男人,是否是生命中唯一爱过的男人,又是个必须考虑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带来的另一种困惑时,假定这个男人是子影生命中的唯一,那么却有为什么和子影最终结婚的不是他而是别人?如果这个男人是子影的第一婚姻男人,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他们的离婚,子影为什么又和现在的男人结婚?细节是没有唯一答案的东西。杨晨一再强调网络文学的好看性,但是作为资深专家的杨老师知道,他只能用好看来形容网络文学的阅读属性,他只能用最直观的概念告诉作者,而不能使用学院派的语言告诉作者好看背后所隐藏的审美机制,美学机制,逻辑机制,艺术体系。好看并不等于是只在于细节的吸引力,能够启发读者产生好看感觉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来自作品深层的理性表达能力。我们曾经在这部小说的很多地方,都使用了许多能够促进故事快速发展的语言及话语,但是实际上现在看来,这些细节性的过度深化所起到的作用不仅没有让读者产生作品节奏快捷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浮燥:作者仅仅只是想快点结束这部小说的创作任务而在应付读者。 而《恐怖游轮》所有循环点的设计尽管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大,但是却也非常主观的姿态,每当所谓的不同女主人公Jess发现现实中出现了不堪设想的结局时,马上就将时间拉回那个事件开始的时候重新发生一次。而另外每次循环中所死去的哪些无辜的角色,与挽救她的孩子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果说有某种关系的话,那么唯一的所指就是那些朋友们不该约请她一起出海旅游。如果这些朋友在孩子出事之后都已经死亡或者说不存在这些朋友的话,她也不会去急急忙忙的赶到码头——因为急于赶时间,所以才在路上发生了车祸,因为赶时间,所以才在孩子将颜料洒在地板的时候才去严厉的责怪自己的孩子,而更有可能的是,她平时对孩子一直其实都没有这么严厉,仅仅只是因为赶时间上路到码头而已。如果说孩子的死亡是个绝对真实事件的话,她根本不可能再去码头出海旅行。 所以,在这点来说,故事的死亡真实性就可能性的体现出来了,继续到码头赴约的那个女人Jess幽灵其实是实在的幽灵而已。但是,这个故事的不吻合逻辑推理的是,所有的观众都坚信不移的认为出租汽车司机是死神。我们可以回过头来叙述下,即便这个女人是死神计划中决定的一个人员,那么在车祸发生后,实际上这个女人的死亡就表明死神完成了要她和孩子在这个时辰死亡的“任务”,而幽灵则不在死神的管辖之内。他也没有必要再所谓的去等候一个幽灵回来。而从另外一个逻辑来说,女主人公并没有在车祸中死亡,仅仅是在车祸的极度恐惧中被致幻。因为在相关车祸现场的画面展示中,车辆不可能再继续行驶载着她去码头出海。而出租汽车司机因为她的车辆损坏没不能正常行驶,所以才说在那里等她从海上回来再送她回家。 而另外的逻辑是,我们并没有获得孩子是否死亡的真正启示。但是,孩子是否死亡实际上的答案是孩子并没有死亡——如果是没有死亡的话,那么车祸之后所发生的事情即是女主人公Jess在孩子被救护车拉走抢救后,她再立即赶往码头向朋友们说明情况再到出租车那里——如果没有这个埋伏的话,出租司机绝对不会说出我等你回来的交代。这时候又出现的一个逻辑焦点就是,即便孩子是否死亡,她都必须去码头说明情况要朋友们不要因为等她而耽误行程的启动。而到码头之后,她的意识其实是一个在时而清醒时而麻痹的状态。当她发现自己的手表时间与其他正常时间显示不同时,这是她意识清晰的展示——而在码头她只是没有勇气将孩子出事的事告诉孩子们,因为在她还没有做出道歉的时候——实际上她并没有影响朋友们正常时间的启航计划。所以,也没有必要道歉,而现场人物所关注的焦点是孩子没有随同她一起来旅游。 关于有关孩子为什么没有来的问题,Jess清晰的作出了具体安排解释。她意识的分裂实际上是从她上船直到开船才发生的事情。而这个时候,她是否真正出海已经是没有必要回答的事情,因为她的意识已经分裂并产生一系列关于孩子是否能够被抢救回来的种种联想。而这个联想是在原则上不分场合的——但是证据却确凿的证明她没有出海,她必须按时回到出租车那里回家抢救孩子或处理孩子的后事。因为她并没有在司机规定的时间之外回到出租车,所以出租车实际上已经与事件毫无关系。而最后的逻辑是,因为她爱孩子,而作出了赶时间可能会出现的交通事故所以放弃了旅游。 ——而我们现在所考虑的焦点是,子影没有翻动日历的目的仅仅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铭记孩子死亡的这天。子影做法与Jess的时间中止实际上是属于本质上有严格区分的逻辑关系:Jess的手表时间之所以停留在那个时刻,实际上与她本人是否车祸死亡都没有关系。即便没有死亡的情形之下,手表有受到撞击而停摆的可能,即便是在她本人已经死亡的情况之下,手表没有受到任何破坏性的故障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两者之间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子影家里日历的静止是来源于子影本身有意识的行为所导致,为了铭记一个死亡的日子,为了一种刻骨铭心的纪念。 当然,也不能说这个日历的被静止是因为孩子的死亡事件促使子影失去了时间的概念。也就是说,对于子影来说,孩子死亡促成了她忘却时间忘却自我存在的意识。或者说,今后所有的日子的时空概念对于她来说都几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也就无所谓那日记是否在继续翻动——如果文艺化一些来说,日历的被迫静止是子影灵魂死亡的体现。当然,现实中的时间并没有因为日历不再被翻动时间就不存在。而对于洁西而言,她所做出的一切关于时间的思考及判断,仅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只不过是希望时间被倒流,回到车祸发生之前的时空中。而对于子影来说,孩子的死亡是既成的事实,所以并不存在所谓希望时空倒回的心理及设想。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在这部作品中关于时间被静止的力量机制实际上是属于主观性且属于自然范畴的力量属性,而洁西的时间中止说,实际上既有主观性的臆想,也有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甚至包括着某种属于超自然的那种力量。洁西希望时间被中止并且回到车祸之前的空间当中。 我们对于洁西的认知仅仅只是来自影视作品。是蒙太奇让我们产生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联想及推理,哪怕是错误的推测。但是,当这种特别曲折复杂化的心理过程通过文字表示时,则必须和我们的这部作品一样,它可以没有对话,甚至可以存在少量的对话,或者说根本没有出现情节的任何可能,因为在现实情况中,所有的行为都可以被赋予着心理指导的结果。所以,情节在心理描述过程中必须成为次要的东西。而另外,我们这两部作品尽管关于时间及空间的理解不同,但是,在某些局部地方的描绘都借助了童话及寓言的元素。在格林童话中,曾经有一个非常古怪的老太太,她家里的钟表就永远停留在早晨五点钟的那个位置,可以说,这两者之间的时间分析都来自寓言及童话的启迪。 而另外,当我们的小说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读者是否就可以产生如下的联想及推测就是,这部小说中所有关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曲线实际上都是介于意识清晰边缘的描绘。所有心理的活动曲线都是以两个孩子死亡事件为中心坐标的左右轮回的结果。我们既可以把时间推向死亡事件之前的任何一段时空,但是却不能象《恐怖游轮》那样仅仅把时间的交汇点集中在洁西答应和朋友们出海旅游的那个区间。洁西的时间概念存在很多可以想象的地方及假设——具体的体现就是假如她没有同意和朋友们出海旅游的话,那么就不会有车祸的发生。而对于子影来说,并不是她作出了某个决定才导致了孩子的死亡。实际上这么说仅仅只是话语逻辑而不是真实事件发展的真正逻辑。至少在目前,我们并不能就肯定的说,两个孩子的死亡与子影没有间接或直接的关系。 我们的故事实际上一直在围绕着两个孩子的死亡在做着深层的揭示工作。但是,实际问题在于,在我们寻找这种死亡证据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着一个有机的明确的启发式因子在引导我们作出发展式的描写。我们的描绘其实是个静态的状况,因为我们无法在更大的群体中寻找关于两个孩子的生活记忆。 ------------ 第十二章 《人性的双面》 在我来到周家之后,曾经希望以自己的看见去探测两个孩子存亡的决定性环境因素。而实际上,面对这么一所豪华气派的别墅,你实在想象不出这样豪华的场所能够给楚紫带来如何来自内在居住环境的压力。并且子影本人是个舞蹈家,追求灵魂的解放,思想的解放是她纯粹天然的性格。无论在她的演出生涯中是否扮演过充斥悲剧性格的角色。 尽管她是一个有故事的女人,在这些故事当中尽管并非全部是阳光及蓝天,但是凭借她生活经历的经验,她足以面对那些不愉快深圳是窒息的往事。她给予了我在这所别墅几乎能看见一切的权力,可是实际上豪华背后的秘密我什么也没有看见。我看见的是真实的墙壁,真实的庭院,那里除了种满玫瑰之外,还有紫罗兰。紫罗兰是种很奇怪的植物,这种天然充满神秘气息的植物竟然能够在石头的夹缝中生长,尽管突然少的只能勉强裹住它分裂式的根系。 春天前后是紫罗兰最茂盛的季节——它几乎不需要修剪就足以维持着有序的生长姿态。紫蓝色的色彩意味着深深的某种冷漠。实际上一开始我并不明白,楚紫为什么有着这么一个近乎阴柔的名字。取这样一个名字肯定是子影的主意。她自己热爱紫罗蓝无可非议,可是将一个外形充满阳光朝气的男孩命名为楚紫实在是有些不协调。或者说,这只能属于我个人的主观臆想,因为子影的名字并不是那个色彩意义的紫。单纯的研究人家的名字其实是无聊。不论我怎么臆想,楚紫实际上都是一个具有明星色彩的名字。 我曾经在上一个章节中试图以《恐怖游轮》中的母子之情来探究子影母子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种联系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在影片中,杰西与孩子的冲突仅仅是因为孩子将染料不慎撒在地板上的激情式冲突,而子影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机制却非常复杂。交织着子影本人的感情经历,婚姻经历,包含着对楚紫父亲的整体态度。这些东西非常矛盾的聚合在一起,不是因为你看见了某种程度的表面现象就能作出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情形。我们曾经尝试着将故事的主线安排为孩子的死亡与子影这种变态的人格有关。 但是,我们现在肯定的给您作出的剧透是,故事的罪证答案并不是这些。也不是珍寰历经磨难最终皆大欢喜的场景。而且不论珍寰的经历如何曲折,最后胜利是几乎可以被预料的大团园结局。而在我们的作品中,子影没有明确的斗争对立面。所以,我们的故事唯一出现的一个可能是子影一直在和自己的另一种灵魂做斗争,和自己的思想作斗争。她一直在和自己做斗争,她的对立面就是她自己。 很明显,在我们针对子影的现实性敌意对象作出这样的结论时,我们所看见的一切就是她在表面上没有敌人,没有竞争的对象。这种比较特殊化的竞争机制尽管是属于子影内部的精神分裂,所以我们所看见的表象几乎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这部作品的难点就是,在子影没有明确现实意义的敌人情形之下如何处理作品的情节问题。因为子影和周围环境的矛盾几乎没有利害关系,所以这部小说在具体如何描绘场景的问题上遭遇的情况非常特殊。因为子影与周围人群之间不存在斗争关系,也不存在明显的悲喜盛宴剧因子,所以,读者的阅读方针也必然会出现许多非常不理性的环节。读者试图通过先前的章节对作品后来的故事发展作出相应的分析及评估的行为的确意义不大。 而与此同时,在我们处理子影与孩子的关系是,也因为没有比较确凿的证据她是爱孩子还是恨孩子。她为楚紫购置了最新款的保时捷跑车,客厅里钢琴的陈旧等迹象都充分表明了这是个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进入上流社会的家庭。我们曾经尝试在在更多的空间中寻找子硬从前的人生经历。但是,因为这些从前的关系,包括子影本人家庭的任何成员,在文学叙述中与楚子的死亡应该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如何安排这些与自杀案无关的家庭成员如何上场是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看见是必须付出代价的概念。并不是说你看见就仅仅只不过是看见一切就结束在看见之后的瞬间。尤其是在法庭调查中,你的看见很重要。所有的证人都必须出示看见概念所带来的一切前后期效应。尤其是在关于文学艺术的看见中,你必须庄严宣誓为你的看见负责。如果没有看见的存在,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你的的写作就沾染了很大的杜撰成份及想象的元素。 ------------ 第十三章 《人性的分裂》 我曾经希望在这部作品中设计一个子影和现代时尚明星会面的场景来衬托这种芭蕾艺术的强大魅力及芭蕾演员独树一帜的明星气质。可是后来实在想象不出那些时尚的明星在气质上有什么交汇点存在。子影是一种蓝色的美丽,紫色的高贵,黑色的神秘,白色的脱俗,青色的犀利,黄色的安逸,橙色的张扬,是一个整体色彩的组合,而这种完美无缺的组合,应该说还没有任何一位明星可以超越。不是肩膀太宽,就是中间粗两头细的体形就是活像个大鸭梨那样被生硬的固定在那里。 我们并不是说,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子影身上,或许就是所有的优点都集中在子影身上也并不过分,因为她是嫁入豪门的女人。而她嫁入豪门的时候,已经并不年轻并且已经有过N次的其他婚史。我们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关于如何体现子影从学生时期到老年时期的女性本色。我们曾经希望在这漫长的时空跨度中寻找她再婚N次之后的情感态度,可是除了被重叠的往事之外,根本力不从心。并且这个力不从心的机制范围特别宽阔,几乎是没有限制的力不从心。描述女性的文学作品比比皆是。 可是,这些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都有一个关于未来命运发展的预定性主题明显的摆放在作品的每个细节。我们不能与祥林嫂相比,她所生活的年代就是促成她命运各种不同类型曲线发展的逻辑性因素;我们也不可能和八恭杉子相比,在即将面临法律严惩的关键时刻,她选择以人性审判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也不可能和苦菜花中的母亲相比,她是一个在战争中逐渐觉悟的女性;我们也不可能和蝴蝶梦中那个从来没有出场的女主人相比,实际上她的悲剧色彩与其他女性相比之下更加强烈,仅仅是因为对自己身患绝症的恐惧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当然并不是说,我们笔下的子影就不存在促使她最终将走向哪种结局的逻辑性前提。 但是,这里所出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我们对子影命运曲线的创建,不是建立在她本身命运的轨迹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楚紫死亡之后的界面上。当然,也可以说是截面,可是这个截面对我个人来说,不是不恰当,而是有种怪怪的感觉。因为从逻辑上来说,楚紫的死亡仅仅属于他个人的独立层面,与分析子影的心理曲线不构成直接关系。我们为子影的出场设计过很多方案,曾经一开始准备使用顺序的方针描述她一生命运及精神的轨迹。 但是,如果这样处理作品的结构,就必然会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假若按照这个正常的顺序去描写的话,是什么样的条件及外部环境促使了楚紫的死亡呢?如果按照这样的安排,楚紫死亡的文学概念时间就不好把握。而另外的主要原因就是,如果按照正常的顺序描写的话,似乎就是把子影先前所有的个人经历都成为楚紫死亡的推动力或者说是导致楚紫必然死亡的所谓逻辑性。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发现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楚紫的死亡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很有可能就会产生阿毛死于狼口中的文学效果。这样处理的方针根本无法通过。如果处理成《人证》那样的模式也不能成立,因为是母亲直接杀害了自己的孩子,而子影与孩子之间并不构成直接杀害的关系,所以,关于楚紫死亡的事件在如何导出的问题上明显出现了很多不能按照正常逻辑推理的问题。但是,我们的故事总得要继续。在谈到楚紫死亡之后故事如何继续的问题是,不仅非常复杂也非常充满自相矛盾的地方。 实际上当我们的视野中出现楚紫死亡的事件之后,在如何发展故事的后续情节页面上就出现了一个即便是文学大师也许没有遇到的难题。那些大师们无论思想如何在作品中驰骋纵横,首先都为自己先找到目击者那样的证人角色来和他一起讲故事。而我们这部作品的难点就是没有关于故事发展的串联因子始终都不存在。除了口述,回忆等能够起到故事承上启下作用的技巧我们实际上都用到了。而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竟然不知道子影将两个孩子的骨灰到底安放在哪里。但是,假定骨灰就放在家里的话,这种推理也可以说得过去。其中不知道骨灰放在哪里的原因实际上也非常简单,因为仅仅只是我没有看见才不知道它们在哪里,而子影肯定知道,但是,至少她现在并没有明确的告诉我他们被安放在这所别墅的哪个角落。 死亡其实是个奇迹,它能够在关于死亡真相的解密过程中看见比死亡更加惊心动魄的更高级更高层的真相。甚至,我们可以从一具尸体那里看得间死者在充满青春活力时代的模样及他的青春印象,将死亡与青春相提并论的文学主题几乎是绝无仅有,可是我们必须这么做,因为我们的两个男主都是殁于青春活力的时代。 而实际上,当这架钢琴一出现读者视野的时候,它以布满灰尘的形象出现的相关描述,就给读者所产生的第一印象是,钢琴之所以以这种与客厅豪华摆设极不相称的姿态出现,背后肯定有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做出比较详细的后续描写。因为对于这架钢琴来说,只有在我们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被摆在这里的具体时间之后,我们才能继续作出某种进一步程度的文学描绘。它或者说是子影没有嫁过来的时候,它就一直象现在这样本来就在那里,它或者说是在十年前子影丈夫奔赴澳大利亚之后才摆在那里,抑或可以说是楚紫死亡之后才被摆放在那里。而另外,假如我们把这架钢琴出现的时间放在子影嫁过来之前的话,那么就必须承认的是,这所豪华的别墅在子影结婚之前就存在了。 如果这一假设确定,那么子影丈夫在与子影结婚之前的前夫人,肯定对钢琴也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在子影嫁过来之后,尽管浓厚的艺术基因促使她也不约而同的喜欢钢琴。只不过是因为这架钢琴是前夫人使用过的物品她才不喜欢,而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推理是,之所以她不喜欢这架钢琴的前提下钢琴依旧摆放在那里,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子影丈夫的极力坚持之下它才一直平安的被安置在这个地方。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去打扫。可是,假若一个作家真的这么描写的话,可是问题又来了。如果子影从心地不喜欢这架钢琴存在的话,那么她就没有必要关照我不要去打扫钢琴上面的灰尘,甚至,子影可以在丈夫出国后就把钢琴丢弃或放置着一个并不显眼的角落。而另外,即便是丈夫极力坚持之下才摆放了这架钢琴的话,这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又来了。据可靠消息,丈夫只是在原先的夫人去世有一段不小的时间间隔之后才与子影举行的婚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丈夫实际上是爱子影的。所以他不可能将原来使用过的物品摆在面前給子影带来没有必要的心理阴影及心理压力。而另外一种可能还在于,假如我们再依然坚持认为这架钢琴是原女主人物品的话,那么还应该存在着的问题是,在这个家族里,有一个权力更大的人物在强迫子影的丈夫在原夫人去世后为了怀念而一直被安排在那个显眼的位置。 另外,当某一作家一开始叙述的时候,就把钢琴摆放在这里的时间定位为子影嫁过来之后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叙述就是,子影在使用这架钢琴的时候,出于唯心主义的思考方针,坚信这架钢琴是一个带有某种诅咒的不详之物才一直不再使用它才导致钢琴布满灰尘。这种有神论的描绘方针,实际上在我们目前的一些充满超自然力量的文学创作中比比皆是。但是,唯心主义的文学创作并不等于就是置逻辑性及逻辑推理不顾。因此在这里同样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如此,子影为什么不去将钢琴处理掉或者说转让给别人,没有必要让钢琴在这里继续呆下去。可是,问题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因为这架钢琴的诅咒并不是因为将钢琴丢弃就能完全被化解的超自然属性。所以对于子影来说,只能将它无可奈何的继续存放在这里。从这个解释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道理或者说对于神学意义的遵循。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在于,既然是不详之物而又不能随意的情形之下,子影只有将它打扫的干干净净才能表示自己对神灵的虔诚心理。因此,这种对钢琴的描绘也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我们把这架钢琴出现在这里的具体时间确定在子影结婚之后,一家三口曾经因为在这架钢琴旁边曾经一起演奏圣诞乐曲度过圣诞而具有某种温馨意义的话,读者或许不再继续追究关于这架钢琴的其他逻辑问题。但是,这个描绘过程与现在它不能被打扫也构成矛盾。因为钢琴既然曾经给子影家庭带来美好瞬间回忆的话,那么现在也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打扫。 在西方国家的一部侦探题材的小说中,神探为了解剖钢琴与主人之间的秘密,曾经就每个琴键所受压力的大小以推测出主人喜欢哪些音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主人喜欢用钢琴演奏教堂的一些神曲。因此侦探以此为根据,作出主人一定是一位经常到教堂祷告的宗教教徒,因此,又从这个基础上推论出钢琴主人的被害与信徒有关。从表面上来看,这一细节的描写仿佛是合情合理。但是,如果仅仅根据每个琴键的受力情况就能推断出主人经常演奏什么类型的曲子,实在是未免牵强。而其中更加荒唐的是,侦探仅仅从主人喜欢演奏神曲来判断被害人是基督信徒的结论也不可靠。因为对于一个不信仰任何宗教的宗教外人士来说,也存在演奏神曲的可能。如果我们再叙述的繁琐一些就是,并不是每个宗教信徒都会使用钢琴演奏神曲。 所以说,任何一位作家在进行情节书写的时候,情节的准确逻辑性是很难把握的东西及范畴。除非您能够确认,你笔下的某个细节,在逻辑推理上是不存在漏洞的唯一场景。我们在前一章节中曾经描述过一个失去一条腿的男青年在高校附近演唱《大海》的情节。从整体来看,这个细节的描绘与我们这部作品没有任何逻辑性的相关之处。但是,如果我们在描述这个残疾青年演唱的过程中附带加入一个子影,楚紫,山戊,与浩或者说是我本人将一张钞票递给这个男青年的细节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并且还可以加进更多的附带式描绘:对于子影来说,她可能是练功回来的路上看见男青年给他钞票;对于楚紫来说,他可以被描写为从保时捷轿车下车送给演唱者一张钞票,对于山戊来说,他很有可能将这个男青年好心的带回家,让他在这个寒冷的夜晚住上一夜。特别是与浩,无论他给男青年钞票时的情景是如何的,都呈现的是一个关于警民关系的画面,除非他当时是便衣。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作家所描绘的某一细节是否与主题有直接关系反倒成为一个相当次要的层面。而与此同时,我们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个林惠送给演唱者一束玫瑰的话,实际上与我们小说的主题也无关紧要。 如果在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你必须要面对的阅读现实时,尽管您没有看到过任何属于精彩的戏剧化情节,但是您的脑海中一直随着我们这种近乎敞开式的描写方针中想象着基本几乎与作者同步的具体细节或情节。这是个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引起您某种再思考的年代。这是无法捕捉真实的年代,这是个以多元价值观为名义却做着隐藏真正价值的时代。一个老态龙钟穿着粉红色连衣裙到市场买菜的八旬老翁,竟然在直播平台获得超越运动会冠军的粉丝记录。 这是创造第九奇迹的时代,因为世界上的第八奇迹已经在美国人的《百年孤独》捷足先登了。当我们大街上看见一个拿着仿真的铜币充当唐代或者说更早一些年代的孔方兄时,您可千万别因为它是痈品就否定这种行为的价值,因为制造者有可能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制造奇迹的需要。而这个世界上第八奇迹的细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表现故事的时代背景,实际上与孤独尤其是百年孤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 第十四章《人性的多元》 因为多元,所以完美,因为多元,所以分类。在我们的故事一开始,曾经有一个深夜我给子影冲咖啡的情节。子影患有严重的失眠症,除了喜欢服用大量的镇静剂之外,有时候还喜欢喝咖啡。实际上这个情节的设计,仅仅只不过是为了维护文学创作的情节元素特征而已。因为如果一定要这个情节即便要表达某种含义的话,那么它应该是多样化与多元化的,随便您设计成为子影冲牛奶,板蓝根冲剂或者说威士忌,马爹利也可以。或者说,您什么也不需要做,只是以保姆的身份陪同子影在客厅里聊天也是吻合情节与特征的东西。至于你们聊了些什么也不重要。而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在以对话及语言描述的方针,通过人物之间彼此的对话,去进行着对故事情节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对话。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设计这些对话及场景的目的无疑就显得语言实用话了。而我们的读者在长期的阅读行为中也养成了根深蒂固的从人物对话中体验对话内容中所隐藏的故事推动力。这是个理想阅读再进化的时代,或许这个时代的到来,赋予你从未过有的多元阅读体验。 有些作家曾经尝试着以创作所闻无情节作品的方针忽略情节在创作本身及阅读中的好奇心支撑。而实际上,作者这样的设计用心是值得肯定的创作方针,但是作者没有考虑的是,当您的这种无情节作品一开始启动时,就为读者带来了幻想及想象的余地,机会及空间。事件,地点,人物本身就是写作要素,除非你的作品不涉及这些要素。而实际上任何人也做不到关于这些要素的忽略不计。甚至包括非文学文本的学生论文,学术报告也不可能避免。学术论文最终目的是要在归纳实验场地,实验项目,实验研究员各种不同类型实验过程,结论的基础上完成论文创作的。只不过是我们在这里没有将学术论文转换成文学文本阅读而已。 实际上,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总能带给您最精彩的研究流程,及专业技术人员思维曲线的变化。而实际上,某项科技实验的背后,都是科研人员对话交流,语言概括的结果。之所以我们没有对论文发生相应的阅读兴趣,并不是论文文本本身属性的限制,而是我们在长期阅读中所形成的情节思维定势限制了我们的阅读论文的选择。对于一个长期阅读具有情节元素的小说习惯及体验的读者而言,让他去阅读毫无情节,地点或人物的诗歌或诗词作品时,不用多说,他肯定是绝对的不习惯。小说具体的细节及对话让读者形成了一种依赖具体语言,情节理解作品的惰性,如果文学作品一旦有天失去了具体的细节描绘或人物语言的展示,那么这些读者必定会感到非常具有挑战力的来临。他们习惯于文学作品作品具体细节填补他们想象力发挥的懒惰。 而实际上,当这架钢琴一出现读者视野的时候,它以布满灰尘的形象出现的相关描述,就给读者所产生的第一印象是,钢琴之所以以这种与客厅豪华摆设极不相称的姿态出现,背后肯定有故事。但是这个故事到底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做出比较详细的后续描写。因为对于这架钢琴来说,只有在我们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被摆在这里的具体时间之后,我们才能继续作出某种进一步程度的文学描绘。它或者说是子影没有嫁过来的时候,它就一直象现在这样本来就在那里,它或者说是在十年前子影丈夫奔赴澳大利亚之后才摆在那里,抑或可以说是楚紫死亡之后才被摆放在那里。而另外,假如我们把这架钢琴出现的时间放在子影嫁过来之前的话,那么就必须承认的是,这所豪华的别墅在子影结婚之前就存在了。 如果这一假设确定,那么子影丈夫在与子影结婚之前的前夫人,肯定对钢琴也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在子影嫁过来之后,尽管浓厚的艺术基因促使她也不约而同的喜欢钢琴。只不过是因为这架钢琴是前夫人使用过的物品她才不喜欢,而在此基础上的又一推理是,之所以她不喜欢这架钢琴的前提下钢琴依旧摆放在那里,那么唯一的可能就是子影丈夫的极力坚持之下它才一直平安的被安置在这个地方。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人去打扫。可是,假若一个作家真的这么描写的话,可是问题又来了。如果子影从心地不喜欢这架钢琴存在的话,那么她就没有必要关照我不要去打扫钢琴上面的灰尘,甚至,子影可以在丈夫出国后就把钢琴丢弃或放置着一个并不显眼的角落。而另外,即便是丈夫极力坚持之下才摆放了这架钢琴的话,这其中有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又来了。据可靠消息,丈夫只是在原先的夫人去世有一段不小的时间间隔之后才与子影举行的婚礼。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丈夫实际上是爱子影的。所以他不可能将原来使用过的物品摆在面前給子影带来没有必要的心理阴影及心理压力。而另外一种可能还在于,假如我们再依然坚持认为这架钢琴是原女主人物品的话,那么还应该存在着的问题是,在这个家族里,有一个权力更大的人物在强迫子影的丈夫在原夫人去世后为了怀念而一直被安排在那个显眼的位置。 另外,当某一作家一开始叙述的时候,就把钢琴摆放在这里的时间定位为子影嫁过来之后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叙述就是,子影在使用这架钢琴的时候,出于唯心主义的思考方针,坚信这架钢琴是一个带有某种诅咒的不详之物才一直不再使用它才导致钢琴布满灰尘。这种有神论的描绘方针,实际上在我们目前的一些充满超自然力量的文学创作中比比皆是。但是,唯心主义的文学创作并不等于就是置逻辑性及逻辑推理不顾。因此在这里同样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既然如此,子影为什么不去将钢琴处理掉或者说转让给别人,没有必要让钢琴在这里继续呆下去。可是,问题到这里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解决。因为这架钢琴的诅咒并不是因为将钢琴丢弃就能完全被化解的超自然属性。所以对于子影来说,只能将它无可奈何的继续存放在这里。从这个解释来说,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道理或者说对于神学意义的遵循。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在于,既然是不详之物而又不能随意的情形之下,子影只有将它打扫的干干净净才能表示自己对神灵的虔诚心理。因此,这种对钢琴的描绘也是不能成立的。 如果,我们把这架钢琴出现在这里的具体时间确定在子影结婚之后,一家三口曾经因为在这架钢琴旁边曾经一起演奏圣诞乐曲度过圣诞而具有某种温馨意义的话,读者或许不再继续追究关于这架钢琴的其他逻辑问题。但是,这个描绘过程与现在它不能被打扫也构成矛盾。因为钢琴既然曾经给子影家庭带来美好瞬间回忆的话,那么现在也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打扫。 在西方国家的一部侦探题材的小说中,神探为了解剖钢琴与主人之间的秘密,曾经就每个琴键所受压力的大小以推测出主人喜欢哪些音乐。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主人喜欢用钢琴演奏教堂的一些神曲。因此侦探以此为根据,作出主人一定是一位经常到教堂祷告的宗教教徒,因此,又从这个基础上推论出钢琴主人的被害与信徒有关。从表面上来看,这一细节的描写仿佛是合情合理。但是,如果仅仅根据每个琴键的受力情况就能推断出主人经常演奏什么类型的曲子,实在是未免牵强。而其中更加荒唐的是,侦探仅仅从主人喜欢演奏神曲来判断被害人是基督信徒的结论也不可靠。因为对于一个不信仰任何宗教的宗教外人士来说,也存在演奏神曲的可能。如果我们再叙述的繁琐一些就是,并不是每个宗教信徒都会使用钢琴演奏神曲。 所以说,任何一位作家在进行情节书写的时候,情节的准确逻辑性是很难把握的东西及范畴。除非您能够确认,你笔下的某个细节,在逻辑推理上是不存在漏洞的唯一场景。我们在前一章节中曾经描述过一个失去一条腿的男青年在高校附近演唱《大海》的情节。从整体来看,这个细节的描绘与我们这部作品没有任何逻辑性的相关之处。但是,如果我们在描述这个残疾青年演唱的过程中附带加入一个子影,楚紫,山戊,与浩或者说是我本人将一张钞票递给这个男青年的细节是非常轻而易举的事情。并且还可以加进更多的附带式描绘:对于子影来说,她可能是练功回来的路上看见男青年给他钞票;对于楚紫来说,他可以被描写为从保时捷轿车下车送给演唱者一张钞票,对于山戊来说,他很有可能将这个男青年好心的带回家,让他在这个寒冷的夜晚住上一夜。特别是与浩,无论他给男青年钞票时的情景是如何的,都呈现的是一个关于警民关系的画面,除非他当时是便衣。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作家所描绘的某一细节是否与主题有直接关系反倒成为一个相当次要的层面。而与此同时,我们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个林惠送给演唱者一束玫瑰的话,实际上与我们小说的主题也无关紧要。 如果在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你必须要面对的阅读现实时,尽管您没有看到过任何属于精彩的戏剧化情节,但是您的脑海中一直随着我们这种近乎敞开式的描写方针中想象着基本几乎与作者同步的具体细节或情节。这是个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引起您某种再思考的年代。这是无法捕捉真实的年代,这是个以多元价值观为名义却做着隐藏真正价值的时代。一个老态龙钟穿着粉红色连衣裙到市场买菜的八旬老翁,竟然在直播平台获得超越运动会冠军的粉丝记录。 这是创造第九奇迹的时代,因为世界上的第八奇迹已经在美国人的《百年孤独》捷足先登了。当我们大街上看见一个拿着仿真的铜币充当唐代或者说更早一些年代的孔方兄时,您可千万别因为它是痈品就否定这种行为的价值,因为制造者有可能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制造奇迹的需要。而这个世界上第八奇迹的细节设计目的就是为了突出表现故事的时代背景,实际上与孤独尤其是百年孤独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而另外,马尔科斯在作品中有一句明显与整个故事主题毫无关系的语言,不知您是否记得:共同的理想和志向是促成伟大友谊的基础。所以不要去纠缠细节及文学作品中语言及对话的问题。因为这些语言及对话都是随时随地被安排在任何时空的东西。尤其是,我们的个别作家甚至为了追求人物语言与场合的逻辑性,就要求他的人物在吃饭时就一定要说与吃饭有关的话题。而当这些文学人物说出与吃饭无关的话题时,那么这种文学语言的书写就是不符合逻辑的。所以,从我们这部小说刚刚开始进入实际写作的时候就关注到了这个问题的非理性状况。与此同时,我们的观点是,在作品中设计一段精彩的人物对话比设计一段精彩的情节或细节更重要。如果在我们故事的第一章节中,花费大量的笔墨或篇幅去描绘子影与与浩对话时的具体场景是如何的话,那么到现在为止,您可能还不知道我们的故事进展的情况。 实际上,这些情节的描绘没有实质性的色彩。您也可能会为他们设计一个到咖啡厅喝咖啡聊天的情景,也可以描绘与浩如何在对话结束后送子影回家,然后送到之后目送子影走进别墅大院的细节。可是,这个细节的描绘根本不可能是逻辑性范畴之内的事情。因为关于这种细节的不可描绘性有很多因素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到的地方:子影自己有自己的车辆,与浩在送子影回家时是座子影的车,还是子影和与浩同座在警车,抑或是子影开车,与浩座在子影的车子,再就是说,因为孩子自杀是当晚的事情,如何描绘子影回家冲洗血迹的场景,都是我们在为当时设计具体情节时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这个情节一直继续下去的话,甚至会有可能出现与浩与子影打扫现场的场景。但是,这个时候,房间是否打扫还涉及到一个现场保护与警戒的问题。所以,一旦展开这个方面的书写,哪怕您使用三章的篇幅也无法完成具体的描述任务。——而另外,带血的拖把,推动的血波(血水)都是轩然大波恐怖意境的非常元素。而关于这个情节一旦被搬上银幕或屏幕的话,其实就是和泰国恐怖影片《蛇博士》一模一样的恐怖画面。 实际上当文学作品失去这些具体的对话及情节的交代及描绘时,就等于剥夺了他们阅读享受的快感,他们必须通过那些没有对话的小说去花费大量精力去想象文学人物说了些什么样的对话,而现在,他们必须通过主动的独立思考去随着类似作品一起动脑筋。在我们的这部小说当中,钢琴作为具体实物的文学道具,几乎在故事的一开始,我们就安排他进入了阅读者的视野。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满足读者的好奇心,交代这架钢琴的由来,一直是谁在使用,它现在为什么布满了灰尘等,那么关于钢琴这一道具在作品中的使命就寿终正寝,就好象影视中的某一角色,如果观众反映不喜欢他的存在,导演很快就会通过一个恰当的情节让他消失,永不出现。我们的这架钢琴也一样,如果一旦围绕钢琴的话题无限展开,那么关于钢琴的一切秘密也必然随着书写逻辑的需要迅即展开。而再到后来,当读者对这架钢琴已经了解很多的情况之下,我们再回过头来叙述关于钢琴所隐藏的真正秘密就会让读者产生非常不耐烦的心理。 而与此同时,那个神秘的老太婆,我们尽管强调了她的存在,但是却实际上一直没有安排的实质性出场。如果安排她出场的话,就要考虑到许许多多方面的非理性因素。尤其是她每年几乎是在同一个季节来到子影家是个具有隐藏性的前提。而这个前提背后所隐藏的关键问题是,是什么样的客观原因促使她必须在那个季节来而不是其他的时间。所以,很多属于概念多元的问题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释清楚的问题。尤其是我们在这里可以肯定提醒读者的是,我们是一部实质上的现实性文学作品。既没有神学,也没有超自然主义的文学元素。它就是个简简单单的都市故事。 而关于这个老太太也不是一个如何具有宗教旨意的代表人物或代言人。她的某种目的性已经在作品中明确的被得以描述。她在原则上对子影家里的玫瑰为什么由红变白,提出了明确的质问。所以,整个故事的主题还是围绕玫瑰这个中心道具展示了多元化的具体揭示。 ------------ 第十五章《人性的本能》 实际上,在我进入周家工作的那天起,我就成为这个故事中的所有角色之一。实际上,我们的故事有很大可以想象的空间,包括叙述的空间。我们已经有足够的伏笔保障着今后叙述的基础。也就是说,我们的小说本来可以不用这么写。可是,由于我本质上希望创作一部在逻辑上无懈可击的作品,所以,我本人必须以角色的面目或身份出现在作品当中。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说,我介入作品并使自己成为一个角色的理想很容易达到——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进行故事的叙述即可。 但是,却为后来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也设置了明确的障碍。因为在这么一个关于都市传奇的作品当中,基本上在与所有故事人物的关系上,仅仅只不过是个目击者,包括回忆及现实的见证人。我并没有介入这些人物当中并与他们发生任何实质性的联系。所以,当我们的这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时,我实际上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而已。实际上,这部作品将来被改编成影视脚本之前,将我忽略的话反而更加容易让观众体验到这个故事的悬疑特征。如果改编时仍然保留我存在的话,那么永远也不可能将这部小说改编成影视脚本。它本来就属于一部悬疑色彩比较浓厚的题材。只不过是由于我这个解说员的存在改变了读者的某些阅读思考而已。 我们在这部小说中涉及了一些关于人性探讨,社会探讨,本能性探讨的问题。但是,这些探讨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边缘学科式的探讨。所以说,将来如果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脚本的话,有许多可以被情节及细节表达及表现的空间,同时也是必然能够产生伟大演员的场合。一个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能够将这些关于人性探讨,社会探讨,本能性探讨的问题表达出来,实在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表演过程。或许某个演员的本色性格就足以完整无缺的表达这些东西——当然,如果导演的分镜头剧本写的比较标准的话,那么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将会节省很多智力及精力。实际上在这里特别提醒改编者的问题是,这不是一部以世俗演绎世俗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吻合子影贵族身份之下的社会与时代的演绎。 如果导演利用展示子影贵族身份的名义去大谈她对于服装的品位,饮食的要求,那绝对是错误的分析。我们这部小说在阐述与美学相关的问题是,其实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则立场就是,除了分析具有当今时代特征意义的时尚审美及美学机制以外,坚决杜绝任何话语式的审仇意识出现。 我们在这部作品中,自始至终的美学认知基础就是,如果一部文学作品不能在解释美学概念的时候完成相应的美学体现,那就不要以美学的名义去丑化人性,去丑化本能范畴的价值体验及行为体现。记住,既然本能是客观之物,就不要去轻易做出批判。实际上,在我们阐述文明体系的时候,常常把本能理解为必须驱除的页面。审美与美学其实是个很多层次的相互关系。尤其是在今天,梵高再次成为我们关于艺术美学话题中心的时候,我们却不知道如何判断梵高割掉自己一只耳朵的行为到底与他的艺术思想有什么相关联系。 或许,这种梵高割掉自己一只耳朵的行为是用自己的身体作出对美学机制的另外一种演绎的行为,只不过是由于语言学的限制,他自己也无法解释这种割掉一只耳朵的行为到底隐藏了一种如何重建美学体系的基础启示或启蒙。所以,直到现在为止,我一直都不理解他的割耳一直被认为是他某种叛逆人格的结果,是他铭记不幸的印证。实际上,他与表妹未能结婚是个极其正常的情感事件,但是我们对于这个事件对于梵高的打击明显有些夸张,甚至于上升到他对整个世界的质疑及恐惧。他自杀于麦田实际上只能是他陶醉艺术世界里不能自拔的结果,与对世界的迷茫与困惑根本不能混为一谈。他始终陶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或许本身就是一个偏执与固执,所以,因为有艺术赔本他并不孤独。他孤独与恐惧的源泉是担心自己有一天会失去这些金色的麦浪做伴。 我们仅仅只是一部发表在创世网站的一篇极其普通的都市情感类作品。在将近七千万的网络作家的作品中发现它的存在——即便你能发现它存在的话,那么也是一个极其偶然的文学事件。不过,你是否发现他的存在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因为我们的时代每天都在发生不同的,能够被文学所接纳所解构所分析的客观事件。除非你忘记这个时间的流动与流逝,才使某一文学故事被浮出水面。我们在这部小说中,还试图通过子影的个人形象讨论一些现实大众美学及审美的问题。我们对子影外在形象的描绘实际上都处于一个比较抽象的状况。她就宛然一个没有任何明显特征的模特,她只是仅仅机械的穿着吻合她身份的服装,她实际上是一个与时尚节奏无关的女人。如果我们仅仅把她描述为一个时尚的风向表或流变的聚集体,很明显不是我们创作这个女性的本意。如果一定要以时尚的名义形容子影衣着时尚品味的话,那么也只能是具有局部性质的时尚。作为一个出生在六十年代末期的女人,实际上已经经历了多次的时尚轮回。 而另外,关于以第一人称拍摄的中外电影作品也有很多经典之作。尤其是在我还没出生之前就在大陆公映的日本影片《望乡》。我和这个《望乡》中的“我”不一样,她是个记者。她的使命就是负责采访老一代激情的女人的悲惨经历。我也不同于美国影片《返老还童》中的那个“我”,她始终是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并且是女一号;实际上我们仔细分析研究一些以第一人称方式叙述的另外个别影片的话,有时候这个第一人称是重叠的——即多个第一人称的模式。在上世纪中国一部比较经典的悲情电视剧当中,所使用的就是复合式第一人称。 当然,我对这所别墅的记忆是非常深刻的。我与它及子影及楚紫,山戊之间所产生的共鸣,实际上是来自人性的本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凝视。我必须以仁慈的态度去凝视他们的悲惨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非理性的结局。每个人都在人性的本能中去体验与体现着时代及价值的共时性。这种共时性来自他们对共享资源时代的本能感触。实际上,时尚之所以成为大众式的群体记忆,并不是某一个个体引路时尚并倡导的结果。简单一些就是具有特别重要的不谋而合的意义。尽管这是个对不良内容有需求,有渴望的时代,但却也是个崇尚英雄的时代。当一个登山运动员登上高达海边5000米的高峰时,既是个体挑战极限勇气与胆略的证明,也吻合着当今时代社会成员需要在榜样的身上吸取精神或力量,或启发。子影不同于其他的任何舞蹈家。她仅仅只是热爱舞蹈,在舞蹈中展示本能,展示人性,展示艺术,展示美学。在这明星热衷于参与个娱乐节目的时代,她始终以沉默的态度去面对这个喧嚣的时代。 我们甚至可以说,直到孩子出事之前,她都基本上是一个保持了某种平常心的女人。她不需要一个人面对自己并不理解的疑惑及困惑的空间里去证明哪是错误的,哪是正确的。她是一个比较理性的女人,或许嫁给楚紫的爸爸并不是甘心情愿。但是,本能使她所产生的觉悟是,人生苦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证明错与对。再也不能这样活充其量是个感慨句。毕竟每天你不能总是生活在不满当中。就宛然两个人的婚姻,不要以为你不爱他的同时他真的会爱你。爱人的触角是灵敏度极高的东西。你不爱他,其实是他早已知道的事情。这是极其理智的时代,任何人都明白守候着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于彼此之间都是无形的折磨。如果您再听不明白的话,我就再说的通俗一些,世俗一些就是,有谁愿意和一个自己单相思的人去结婚,每天看着他(她)冷冰冰的脸色。所以,不要太纠缠着自己的爱与不爱。激情总是瞬间即逝的,当你今天还狂热的爱着某一个恋爱对象时,明天理智就会让你收回这份激情很正常。 实际上当很多读者一开始阅读我们的小说时,无疑会产生一种该作品缺少情节及语言过程的感觉。假如,我们突然冒出一句“在训练场上,他是一个从掏出手枪到射击仅仅只需要3秒钟的业务精兵。”读者会怎么想?以内这个情节不是通过什么时候发生的,什么人作出了这种描绘就能完整解释的东西。这种细节描述力度很小的状况,对于一些具有情节阅读依赖的读者来说,可以产生读者与作品之间的临场感与现实感。这可能是我们平时就极其容易被忽略的文学艺术与文学对象的机制:作品的细节决定作品与读者的距离。是的,如果一个成功的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叙述或展示了一个熟悉的细节或场景时,读者与作品的距离自然更容易贴近。 但是,我们是否这样考虑过,在周家这么一个早期就步入上流社会阶层的家庭中是否有我们现实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这是个极其关键的个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钱的家庭和贵族家庭并不是一个完全相同的概念,甚至毫无共同之处。一个名义为有钱的家庭,实际上在某个时间并不是有钱的家庭。如果您到所谓的有钱家庭里去实地考察一下的话,灯火辉煌客厅的角落出一定存放着平时舍不得丢弃的包装盒——他们认为这些东西是可以当成有偿处理的物品——这种本能的节省行为,是他们在有钱之前就养成的好习惯。 而对于贵族家庭来说,不论他们如何友善,但是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贵族有钱的历史比较悠久,在长达好几个世纪的有钱氛围中,尽管它们也是知道节省的是,但是处理废纸的习惯却早已不存在他们的基因当中。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贵族更容易承受感情的波折,爱与不爱的思考很少交织到他们的情感层面之中。这是因为贵族的婚姻常常带有合亲的形式——这种婚姻法则与所谓的有钱人完全不同。等到他们的儿女长大成人后,为了有钱地位的世袭需要,将婚姻定位在联姻制是势在必行。说到这些的时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西方中世纪的贵族家庭中,为了保持贵族血统的纯洁性,连这种所谓的合亲都省略了。但是,我们在阐述这点的时候,应该将中国与西方国家有机的区别。也就是说在《红楼梦》中所出现这种族内婚姻并不是维系纯净血统的需要,因为在中国的历史上,近亲结婚并不是有违道德规范的婚姻模式。直到目前为止,许多偏远的农村,近亲结婚的现象时有发生。 我们在这部小说的简介中,曾经这样介绍子影的命运曲线:在她经历了N次婚姻的阵痛之后,最终走向觉悟或解脱。实际上,故事的主线并非如此简单扼要。即便现在看来,子影的婚姻及情感经历确实令子影的人生哲学及人生态度发生了许多方面的变化。但是,又从她最后的一次婚姻趋于稳定的状态长达二十年之久的状况来说,最后一次婚姻对于子影——不单仅仅只是针对子影来说,这种长达二十年的婚姻关系,足以使任何一个婚姻之前失败者忘却从前所有的伤痛。一个女人对于婚姻目的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尤其从子影的出生年月来分析,贤妻良母式的传统观念在她的婚姻思考形成某种程度的必然状态其实是逻辑之中的判断结果。而另外,作为一名卓有成就的舞蹈家来说,能够抽出时间去十月怀胎,也充分证明着她本质的稳重与善良。她不是那种虚伪的明星,到了年过半百也不愿给丈夫生育个孩子。实际上,这种善良的本能与本性,既标志着子影传统的一面,又标志她人格稳定,成熟的一面。 实际上,这种成熟与善良的本性,也一直在影响着楚紫的成长。但是,这种成熟与善良本性的存在并不等于就是说子影在人格上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道德代表。她对楚紫所造成的阴影也同时存在。她家的庭院里种植的花卉品种,计划都带有忧郁及阴郁的色调。尽管我们不能确认这些具有忧郁色调的花草是从哪个时间开始种植的,但是,有些东西只要你漫不经心的看上一眼都足以改变你一生的气质。气质一旦生成就是经就不散的情况。我们每完成一个章节之后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避免情节的创建破坏了我们对于本能及人性的深层叙述。 当然,我们并不是一直让楚紫及山戊的骨灰盒放置在一个你永远没有答案的地方——至少现在您已经知道,他们的骨灰盒并没有放在那个神秘的第三房间。至少,您现在知道山戊只不过是一个被收养的孩子,至少你现在知道,子影本性的善良,至少您现在已经明确的知道,在丈夫离开她和子影十年之后依然铭记当初的那份约定,至少您现在知道,那个在舞蹈学院的男演员的存在是一个客观中的客观。尽管在影视作品中担任角色的不止他一个。我们的故事其实一直都在以最快的节奏在向前推进。 实际上,当我们的作品已经更新到第十五章的时候,您可能还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找到它和其他文学作品似曾相似的影子。这种毫无阅读经验记忆的作品有时侯会经常产生一种让你在阅读中放弃阅读记忆及阅读的欲望。因为你无法面对这部作品唤起与阅读其他作品时同样的体验与愉悦。我们一开始似乎就没有打算为读者构建一种快乐的或者说是欢乐的阅读氛围。情节在我们这部作品的框架上尽管是具有很广泛的创建空间,让您在快捷的情节转换中随时随地体验惊心动魄的快感。 可是,一旦我们作出这样的描写方针,那么就等于是一个可以省略结局想象力的作品,原来楚紫是怎么怎么自杀的。这样书写是很容易办得到的事情,只要是能够导致楚紫死亡的外部环境(因素)都可以随心所欲的添加——即便您更新到第200万字的时候愿意继续写也可以继续无休止的编写下去。反正楚紫的死亡是个已经明确的线索,您如何编写读者都没有意见。反正结局是既定的,只不过是一个寻找楚紫死亡的原因而已的过程。但是,这种随心所欲的无限制添加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促使楚紫死亡的任何本能性分析。或者说他的死亡与客观环境,与他的性格没有任何关系。或者说,楚紫的死亡仅仅是一个直播目的的需要,或者说,仅仅只是一个挑战极限没有成功之后的自尊心受挫等原因。 ------------ 第十六章《人性的隐私》 在我来到周家工作之后的最初,实际上我就仅仅只不过是一个关注者与服务者的身份来到这所豪华别墅的。我必须对这个家庭女主人性格作出准确无误的判断才能作出相应的优质服务。尤其是对于她的孩子自杀这件事,尽管已经完全暂时处于被法律范畴的监管之下,但却依然是一个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公众关切事件。审慎面对公众关切事件是现代文明生活模式之下赋予所有社会成员的一个崭新道德层面及道德义务范畴。因为对于许多公众关切事件来说,既有被关注的层面也有与个人隐私打擦边球的保护层面。 假如我们这部作品的所有事件所有人物在不是被虚构的状况之下,隐私的联想处理依然是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对于这个星球来说,惊人相似的一幕时时刻刻都在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随时随地的发生着,不同人物的相同命运及相同行为随时随地的发生着重叠与较之。这是个审慎面对公众关切事件的时代。在我们的故事刚刚起步创作的时候,创世中文网的编辑们就一再对我强调说,不要去硬射有可能发生争议的公众人物。这点充分说明,站立在文学艺术高度审视与观察文学艺术观察社会状况观测法律之下有可能出现的文学式名誉侵犯等问题,是创世中文网的编辑们早已关注的重要文件。如何站在文学创作的角度去避免极有可能出现的文学侵犯,实际上是创世中文网的编辑们最理想文学态度的体现。所以这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妄议网络文学的文学评论家来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或许是一个当头棒喝。这种联想式名誉侵犯在创世中文网的被禁止与被关注实际上为网络文学将来成为世界性的主流文学提供了最清晰的概念及指导基础。因此,在我们后来的相关章节创作中,尽量坚持的是一种在不能正确判断社会某一人物及某一事件名誉属性的情况之下的书写原则。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我们的文学创作进入无限制无底线的虚构流程时,又如何关注客观现实问题的重要课题。当前一段时间我们的文学方针被迫被引向所谓的非虚构文学程式时,我们实际上自己都不理解这个非虚构的底线是什么。我们这部小说当中,实际上许多细节的描述都是非虚构的结果。但是,我们在创建这种非虚构细节的时候,仅仅只是局限于不挑战道德底线的原则之下。我们要通过这些真实的细节及真实的折射出某种意义的社会局部性现象,对于道德风尚的支持依然是我们这部作品的主要宗旨。而另外我们在创作这部作品是所坚持的一个重要非虚构观念是对于逻辑性的尊重。 子影作为一名德艺双謦的舞蹈艺术家,接纳一位小儿麻痹症的女孩作为她的徒弟学习与传授舞蹈知识,从人文的层面来说,它应该是吻合人文逻辑的事情,但是从关于舞蹈本身的身体及身材要求来说,它又是侵犯逻辑性的行为。因为这女孩根本不可能以任何自己脱离或接触地面的概念去演义舞蹈的具体动作及舞蹈情节。因此,许多方面的文学性描绘,您只不过是抱着单纯阅读的目的去阅读即可,千万不要将阅读当成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仪式。所以,我们在这个章节也与此同时解释了那个在高校附近演唱的残疾男青年。起码有一点可以证明的是,不论命运对于他来说是如此的不公平,但是他毕竟站出来勇敢面对公众演绎与体现着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及其对于生命及生活的现实乐观主义态度。尽管在文学创作的属性及角度来看,他在表面上与这个故事的主线及后来的发展没有根本性的内在联系,也不向我本人以目击者的身份出现,但是却准确的吻合了这个时代气息的逻辑性的自强不息人生哲学。如果再进一步说解释的话,其实他的存在与楚紫也是个明确的参照,这就是一个残疾者的生活态度及生命态度。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细节设置其实是一个特殊的逻辑形态,这主要是表现在社会成员之间并不自主的相互依存的哲学式方面。实际上,我们即便为此设计一个具有特别重要的与故事主人公发生联系意义的具体细节也没有必要。因为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体行为可以出现在楚紫成长过程中的任何一个阶段。 如果在将来这部作品改编成影视脚本的时候完全可以将这个细节放置在楚子的少年阶段,子影及丈夫带着楚子看见过的情形——而后来的若干年后,当这个残疾歌手在报纸上或者说从媒体上看见楚紫自杀身亡的消息又认出他就是当年给过他钱的孩子时,一脸叹息,一脸无奈,一脸困惑,一脸惋惜甚至向子影一样没有任何表情及态度的情景也难免会出现。所以,文学细节的描述在我们的这部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关于逻辑内部的认识挑战。而事实上关于某一细节与文学创作本身是否发生相互关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状况也是作者主观决定的结果。如果可以,作者甚至可以繁衍出楚紫约请这个男孩到家里为自己唱歌或者陪伴他的任意性情节,如果可以,作者也可以暗示这个歌手是子影某段婚姻留下的孩子。所以一个作者不要为追求篇幅而人为设计情节的无限制。如果作者可以将暗示这个歌手是子影某段婚姻留下孩子作为故事发展一环的话也未尝不可。因为文学创作允许出现许多可联系的情节及细节性的创作行为。 这是一个每一个作家或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文学语言塑造成石破天惊效应的状态。无限制的抒情与感慨,简直会让海枯石烂,高山低头,大海让路。但是我的理智告诉我,文学阅读毕竟不是属于仪式的概念。倘若把阅读行为上升为仪式,那也仅仅是对文学艺术本身,而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如果作家一定要把自己的作品处理为理想宣言书或另一部圣经的话,我们就要必须怀疑这个作者的神经是否正常或者说意识是否清晰了。 艺术毕竟只是高于生活但不是高于一切的概念,也就是说,它甚至于连最简单的逻辑都不能超越。如果我们一定要给艺术与逻辑之间的具体关系做个最简单的比喻的话,就是作家如果让一个买火柴的小女孩在冰天雪地里边卖火柴边去让这个女孩采摘盛开的玫瑰绝对不是艺术高于生活的反映,而是精神病患者的臆想而已。因此,准确的逻辑体系是不允许让任何事物超越的,包括艺术特别是文学创作。我们在反观许多文学作品框架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的主要问题在于,为了表达文学人物个性化的东西,处理的程式不是这个人物振臂高呼着什么,就是莫名其妙的快速从哪里抽出一只锋利的古剑甚至是转眼只见突然想远方奔去,然后又延伸出他到底说了什么及其那把古剑的由来,严肃的文学创作被消解为随心所欲的飞檐走壁。实际上我们这部作品中的那个神秘老太太,只要我们愿意,甚至可以将她处理为另一个天山姥姥。只要我们愿意,把她的真实身份设计成隐居深山的某一武林高手别人也没有意见。所以,当我们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哪个作家即便要求接过这部作品继续深度发展的空间也很广泛。实际上,当任何一部作品出现自然力量不能解释的情节时都必然会可能向超自然的文学方向去思考。 而另一方面,由于以玫瑰题材为主题的多样化状况实际上对于我们这篇小说能否成为一个站得住脚的文学题材,实际上受到了许许多多方面的制约及冲击。单纯关于玫瑰主题的其他作品,比如说《玫瑰夜之()》等到了只和本部作品只差一个字的地步。我们仅仅只是在获得这一信息知道这件事就行了,并没有展开《玫瑰夜之()》的页面进行相关阅读和了解。我们的立场是,在我们没有阅读《玫瑰夜之()》的情况之下写出了与它无论在主题上或者说在结构上都非常相似的作品,就等于我们做了一次文学创作的训练行为。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幸运的是尚未接到与同类作品撞车或者说存在抄袭或仿制的任何举报或相关不良信息。实际上,我们的担心是非常多余的。因为这个故事的框架基本上是属于比较客观也比较真实的框架。基本上并不存在抄袭其他同类作品的嫌疑或可能。 而另外我们的这部作品严格来定义的话,尚属比较正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尽管作品设计了许多涉嫌悬疑的元素。但是,主流作品并没有将涉嫌悬疑的作品就排斥在外。主要包括一些反映我国公安战线的侦破,悬疑,与罪犯的较量等作品。应该说,主旋律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悬疑元素的碰撞并不矛盾。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通过《玉观音》,《滴水观音》等缉毒题材文学作品的分析,悬疑色彩仍然是读者及观众关注的第一要素。另外,谈到与玫瑰有关的悬疑作品(主要是指国产的反间谍题材作品)则很容易联想到间谍将定时炸弹藏匿与玫瑰花当中,再就是还有一些作品选择了玫瑰作为联络接头的暗语或标志物品等。尽管我们的作品情节并没有向类似主题的方向发展,但是实际上玫瑰是围绕这一审慎面对公众关切的事件来说,有很多不可或缺的直接关联因子。当然,除了在我们小说一开始就提到的那朵神秘玫瑰,及其子影在第三房间接受对方玫瑰情节的设计,还有花罩之下的玫瑰标本等。 而另外,由于该文学主题涉及的是一个多次婚姻的相关文学主题,因而玫瑰在传递爱情信息方面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这个玫瑰的主题始终被得以贯彻与贯穿。很明显,玫瑰不仅成为楚紫死亡案件的一个疑点载物,同时也是见证所有爱情事件的物品。而另外,子影出生在国际玫瑰之乡墨西哥的出生经历也为玫瑰成为我们故事的主线标志提供了确凿的佐证。与此同时,即便我们忽略了子影出生在国际玫瑰之乡墨西哥的事实,但它并不妨碍我们对玫瑰主题的突出与拓展。实际上,就单一的情人节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那个具有西方色彩的2月14日之外,我国的七夕也成为一个被广泛大众认可并接受的一个情人节概念。但是,尽管这两个发源地完全不同的情人节尽管在日期上相差整整近半年的时空,但是玫瑰仍是情人之间互赠信物的标志性花卉。 再与此同时,我们在小说创作的一开始,就曾经考虑过我们将玫瑰作为主要的故事标志物,是否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人为的元素,也就是说,有可能我们在创作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选择玫瑰,是否表明我们给玫瑰添加了许多不在玫瑰花语之内的许多强加因素。但是经过仔细而认真的筛选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采用玫瑰的方针。因为在很多关于玫瑰的资料工具书目中,玫瑰是一个属于比较中性并且表达区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爱情,幸福,纯洁或美好的范畴,有时侯白玫瑰也会经常性的出现死亡的场合或葬礼的场合。而另外,如果仔细观察玫瑰夜晚盛开或者说没有任何背景的衬托之下,玫瑰所给人带来的真正感觉是冷色调的联想或者说是一种惊心动魄的孤独联想。试想,在一轮冷月之下独自一人面对独自开放的玫瑰应该是什么感觉。 而实际上,通过玫瑰这种花卉表达重大社会主题甚至是国际题材的作品也有很多。墨西哥有一部早期影片《白玫瑰》,就是一部题材比较宏大的作品:美国康多尔石油公司,为了掠夺墨西哥的石油资源,坚持要买哈辛托.亚涅斯的“白玫瑰”庄园。遭到拒绝后,用卑劣手段将亚涅斯杀害,强行霸占“白玫瑰”庄园,开采地下石油。原来生活在这里的农民,被迫去外资石油公司当雇工。后来,墨西哥政府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和领土主权,将一切外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与此同时,还有香港版《白玫瑰》,德国版《白玫瑰》,另外还有张爱玲关于女性悲剧解读的《红玫瑰与白玫瑰》,而在日前“中影国际·环银微电影创作大赛广州赛区”公布的评选结果中,由华南农业大学学生团队拍摄的《白玫瑰》斩获最佳影片奖、最佳女主角奖及十强影片奖三项大奖。此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怀孕的年轻女子接到诈骗电话,对方自称是她丈夫。女子告诉骗子,她的丈夫其实在一个多月前已经去世,而今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一年后的同一天,女子收到一束白玫瑰,并接到骗子的祝福电话。因此,我们从这些领先一步的玫瑰题材作品中,无疑都是建立在打破玫瑰平常话语格局的作品。尤其是在德国版《白玫瑰》当中,这种玫瑰掩盖之下的隐私揭露被刻画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展示来看,要创作出一部有所超越的玫瑰题材作品,您必须作出准确的创作定位。而我们之所以将这一章节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玫瑰与隐私这个主题实际上既是对于其他早期玫瑰题材的回顾,也是玫瑰与隐私的必然层面的体现。至少,当您手持一朵玫瑰出现在公众场合时,必然的联想就是与玫瑰与约会有关。 而另外,不要以为在文学作品不具备任何与文学主题无相关意义的画面及情节就不会构成隐私侵犯的行为。在当年张艺谋影片《秋菊打官司》因为无意将一过路行人摄入画面的行为,最后竟然被指控侵犯路人隐私及公民肖像权。网络文学不同与传统纸媒文学,哪怕是任何一个具有轻微意义的敏感词汇,极其隐蔽的影射,甚至是毫无意识的雷同场景,都会引起迅即传播并发酵的隐私侵犯纠纷。而这种纠纷实际上并不是我们所真心希望看到的结果。尤其是对于网络文学来说,由于其较早期的起源与自媒体有天然的关系,编辑把关的程序基本上几乎不存在,所以对于某些读者群落来说,很容易引起对号入座的相关效应。因此,我们这一章节所谓的玫瑰与隐私的主题,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文学与隐私的讨论。 假如我们在描述子影收徒的那个细节时,所收下的那个徒弟不是一个小儿麻痹症先天性患者的女孩而是一个体形比较肥胖的女孩,就很容易引起影射的纠纷。哪怕现实中这个女孩根本无缘接触子影这位斐名中外的舞蹈艺术家。再就是,我们将那个神秘老太太的外在形象不慎设计成双枪老太婆的程式,所引发的侵权也势在难免。 ------------ 第十七章《人性的恐惧》 当我来到周家工作之初的时候,就感觉进入了一个恐怖片的拍摄现场。比如说,子影用拖把打扫血迹的过程,闪电之下那变成蓝色的屏风,键盘,玫瑰飘荡的落地窗帘等,都可以烘托出比较理想的恐怖影片的效果。而更加有可能的是,在这个多台风的城市因大风停电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很正常。其实在进入这所别墅之后的日子里,仿佛就一种天然的恐惧感在围绕着我的四周经久不散。我曾经认为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我奶奶死后,我曾经偷偷将遮在她面孔的毛巾拿掉,仔细辨别一个人死后的表情与活人有什么区别。可是结果很失望,奶奶此时此刻的表情依然和从前睡觉时的表情毫无区别。这时候我才知道,死亡只不过是一个概念。将来我死的时候其实也就是一个不再呼吸的概念。后来,我的肉体再逐渐分解,腐烂,变成一具白骨,再到后来,白骨连支撑框架的力量都没有了,就像一座无力支撑的大厦,瞬间坍塌。当然,这仅仅是关于我遗体火化之外的自然联想。 在我们早期章节中,有一个我梦见自己被判决死刑的情节。从表面上看,这仅仅是主观上关于我个人情节的方针。但是当被改编成影视脚本变成视觉艺术时,就显示出这个梦境与整个故事的相关性。导演可以通过对鲜血的放大或聚合,幻化出楚紫死亡现场的恐惧及血腥。这种血腥的画面,其实是一个关于现实与梦幻的交织。我的这个梦境产生的机制有两个基本点。一个是潜意识当中听到自来水管漏水的声音所激发,而另外一个就是关于楚紫死亡现场的早期记忆。而实际上我并没有看见过这个死亡之地的原始画面。即便看见过这段录影,实际上平面的场景也无法给我带来更多的立体联想。周家所有的窗帘都是直接接触到地面的那种,每当窗口没有关闭的时候,随风飘动的感觉使人宛如进入一个魔幻般的离奇世界。尽管是魔幻,但却是真实的景象。 而实际上,当我们观看一个凶手将匕首直接插入被害者身体的时候,所产生的感觉其实并不是真是的恐惧,而对画面最直观的联想是被害者的反应,或者是当即死亡或者是后来有被抢救过来的可能。而在《人证》里,当母亲将匕首突然抽出刺向儿子的时候,我们的第一联想就是这个可悲的母亲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残忍的举动而不是恐惧。一个孩子以父亲撞车为代价换取的美元,是这个孩子从美国来到日本寻找母亲的唯一路费来源。对孩子的同情及怜悯冲淡了我们的恐惧感。这种对事件结果的联想冲击了恐惧感的产生——其实这是个非常奇特的心理现象。人的恐惧点并不是建立在恐怖场景到来的一瞬间,而是来自先前的恐惧设想及体验,从前的恐怖联想及恐怖经验,恐怖记忆等,因为对于即将发生的恐惧结果并没有直接的预料,所以当这种可能构成恐惧场面的一切行动还没有来临的时候,他的恐惧感仅仅体现在一种可能针对从前恐惧的畏惧。而当那个真实的恐怖机制出现的时候,因为直接面对现实直接危险性到来的时候,本能的抗拒力量及抵抗意志促使反抗大于恐惧的降临,于是这个时候的恐惧感并不明显。另一种恐惧感的产生主要来自对于某件事的后怕机制。特别是一个刚刚避开车祸的人来说,这种恐惧感远远大于真实车祸的恐惧感。 由于我们对于作品的定位是一个比较坚定的现实性属性,所以一直在逃避着关于恐怖细节的具体描述。而实际上,我们这种刻意忽略的恐怖性描绘方针并不能完全终止读者关于恐惧的联想。实际上试图通过单纯文字描述行为给读者带来恐怖感或恐惧感的联想机会非常渺小。读者对于恐怖感及恐惧感的体验主要是来自自我对作品的联想。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读者在阅读行为中将文字转化为图片或画面之后再将可能发生的恐惧页面注入其中的过程。在哪个楚紫自杀的夜晚,所有关于营造恐惧环境的条件及物品无所不在:呼啸的秋风,随风飘动的窗帘,忽明忽暗的远处灯光,漆黑的夜晚,一轮冷月,分辩不清轮廓的小虫子,包括楚紫操作电脑的阴暗表情,还有电脑程序进入格式化之后电脑由彩色转换为黑白画面的冲击,甚至被放大的玫瑰局部都是恐惧画面的直接表现素材。 当然,如果我们将子影交代我不要进入这所别墅第三房间的细节转换为在我进入第三房间的一瞬间,子影在疯狂的阻止我的进入:“拜托,太太,千万别进入这个具有魔力的房间。它会无情的摧残着你的意志,让你恐惧,让你感到世界末日的降临。别进去,那是间容易唤醒你所有记忆的地方。那里可能有欢乐,有美好,有幻想甚至有乐园,可那毕竟都只能是从前了。那房间关着一个流浪的灵魂,一个再也找不到自己的灵魂。所有的荣耀,所有的屈辱都被无情而牢牢的关在里面。 “太太,你没有看见这房间的门锁几乎锈到很难打开吗?我很久也没有进去过了。至于从什么时候我就没有进去过,我自己也记不清楚了。我不知道进入房间的时候会我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的记忆是麻木的。我在舞台上几乎以霸主的地位主演了三十年的《睡美人》。可是有一天,当我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却一直在渴望永远不再苏醒。可是,我办不到。不管你自己是否愿意从那个诅咒里解脱出来,不管你自己是否愿意在王子深情的深吻中苏醒。你必须得在王子到来的时候苏醒。这是个其实让我产生关于死亡与生命再思考的序幕。你不能绝对拥有决定自己死亡的权力——因为你永远不是在为自己而活。远方的诱惑可能对于你个人来说已经不存在,可是另外一个人却注定需要你的陪伴一起走向远方。或许《睡美人》序幕本身所要表达的就是这种觉悟,所以在我的后期就通过大量的舞蹈语言注入并体现了这种深层的哲学式元素。尝试着去接触哲学吧,它会引导你走向觉悟之路。或许就是因为自己的这层理解,我才一直坚强的活到现在。人生在世,或许是有很大的价值,或许是没有任何的价值。对了,关于生命价值的感觉,或许只是濒于死亡之前的一瞬间,你才感觉到它的存在。 “而不论你是否相信轮回,你其实都有一个最鲜明的愿望就是,那就是你一直在希望你所生活的当前时代都要比从前一个时代都美好,当然也要比你死亡之后的时代更美好。多少年来,关于生命的价值,我们都想象的太多了,其实活着就是最大的价值。 “因为我一直曾经坚信活着就是价值,活着就是力量,活着就是存在,活着就是权力,活着就是潜力,活着就是选择,活着就是体验,活着就是觉悟,活着就是启蒙,活着就是智慧,活着就是勇敢,所以从来都不畏惧生活的挫折与打击。可是,实际上,我有时侯连进入这个房间的勇气都没有。所有的记忆不但没有给我带来美好的联想,反而带给我恐惧。我恐惧记忆的到来,甚至是恐惧到不敢再向这个房间的距离多走一步的地步。可是,我依然让这个房间里陈列着那些能够代表我记忆的东西。我完全可以让一把火将它们燃烧,连同所有的记忆。这实际上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可是,我又担心这些东西的失去会让我再也找不到灵魂来回的道路。 “其实,太太,你自己也不知道你的灵魂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听说这里的房子又涨价了。你家现在还没有房子,与浩至今还依然住在集体公寓里。这很不幸。灵魂是什么,也许我们永远也没有答案。我们对于生命的体验是完全不同层次的体验。你甚至连一辆最廉价的汽车都没有。这的确是事实。看看你的衣服,衣领明显都发毛了。不过,你走在大街上可没人去关注你的领子。你很美,可是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不过我听说,你当年当程序员的时候可真风光,可是真正的白领阶层。后来你所在的公司倒闭了。别以为倒闭就是坏事。我怎么就没有关注过这事,当你和我一起外出的时候,你到底当时是个什么表情,我一直没在意。还好,总算是没有给我丢脸。以前的那个保姆可不象你这样,陪我出去参加宴会,竟然偷偷的将食品打包带回来。幸亏我当时没发现。只是后来在家里的垃圾桶里发现有宴会酒店的包装袋才发现这事。宴会上的食品基本没人动过,其实还是干净的。 “对了,你现在应该打消进入这房间的主意了吧?其实房间里什么都没有,只不过是存放了应该记忆的物品在房间里。它们其实就是些不可能再出现在现实当中的幽灵而已,记忆的幽灵而已。别去打搅他们。记忆是随时随地可以产生的东西,也可以是随时随地被忘却的东西。太太,再次告诉你,这个房间尽管没有鬼魂,但是当你真正走进去的时候,应该还是有的。 ——实际上对于我个人来说,一直都没有放弃过进入这个房间的欲望。忽然我想起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为什么与浩会将楚紫电脑的硬盘调换而自己留下来。他是一个警察不错,但是实际上仔细分析的话,对于这件已经失去法律效力的自杀案件来说,私自调换公民财产实际上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尽管硬盘文件是虚拟财产,但是真正的继承者却是子影所有。我不能保证子影是否曾经亲自找电脑专业人员恢复过那些被格式化的硬盘文件。从子影前后的表现来看,还不能确定她已经知道楚紫电脑被调换的事情——或许她已经直到硬盘是被调换的事情,但是是谁调换的,在哪个环节调换的她并不确认。这个硬盘是空白硬盘,到技术人员那里只要一鉴定就马上会得到证实。我突然发现,与浩调换硬盘的理由非常牵强,仅仅是因为这是公众关注事件? 子影的丈夫已经明确指出,楚紫到澳大利亚是接管公司。这到底是我个人的那个逻辑思维出现了错误的方针?我曾经仔细研究过与浩调换硬盘的理由,除了不能成立之外,还有一个最令人费解的地方就是,如果他真的的在硬盘中发现了什么与阴谋有关资讯的话,一定会提出发回重审的要求。可是,他没有。而事实上,他也无需在等待一个所谓的合适时机再去恢复硬盘的内容。很明显,在楚子被确认自杀之后,与浩有很多细节及理由都明显存在欺骗我的成份——可是我没有任何理由去追问其中的原因。并且这其中令人费解的是,难道仅仅是为了照顾子影的生活才让我来到周家做家政工作的吗? 可是,又不对,很多事情都不对了!包括与浩到剧院与子影见面的细节都不对!尤其是那些子影与与浩的对话,从表面看起来,的确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对话事件。一个警察对当事人亲属的正常情况。并且这个对话的过程只是楚紫死亡被确定为自杀之后才由与浩转述给我的。这其实是一个半虚假半真实的叙述场景。那束神秘玫瑰的鲜血到底是如何被染上的?进入自杀现场的当时肯定不止与浩一个人,还有其他的同时。当时整个现场都几乎全部是血水,因为是割断动脉导致的死亡。凭借与浩复杂的头脑,除了和子影例行公事的那些内容外,其他的谈话内容,我们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内容是什么!子影又凭什么接纳我到她家工作? 关于这部小说一切的一切的早期章节都是个假象。这些章节不是真的!甚至连童话故事的逻辑性都没有!那么肤浅,那么幼稚。我一直以为我创作了最具吸引力的网络作品,可是,那一切都是错的!这里面有一个此案最关键的人物其实一直都没有出场。也就是说,这个关键的人物直到我们更新到第十万字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看见他在任何场合出现过!我们目前所知道的除了那个神秘的老太婆之外,连这个神秘关键人物的伏笔交代都没有。哪怕连一个可能性的联想都没有!而从我们这部小说目前所更新的所有章节来看,疑点也越来越多,甚至那些曾经在我看来,先前那些所有关于逻辑性的情节展示是多么迂回,多么复合。可是,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才发现的重要问题是,那些关于子影的传说包括楚紫到澳大利亚接管父亲公司的情节,都不是我亲眼目睹的结果,我并不是真正的目击者及见证人。对了,与浩从来没有向我提起过,楚紫是在哪个房间死亡的,尽管目前可以证明的是,绝对不是第三个房间! 而我来到周家工作的时候,楚紫刚刚死亡一个月。假如客厅里的那架钢琴是楚紫使用的话,而只是在楚子死亡之后子影由于伤心才没有去打扫的话,可是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钢琴上的灰尘怎么也不至于这么陈旧。很明显,这架钢琴的灰尘是在楚紫死亡之前的日子就已经是这个样子了。突然,还有一个令我感到深深不解的是,子影出国定居的离境限定日期到底是多少天?我来到她家工作已经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了,怎么从来没有听说她提起过这件事,或者说是楚紫死亡之后她就随之放弃了出国定居的计划。可是,事情并不会因为楚紫的死亡而变得简单。因为关于楚紫之死,她要对澳大利亚的丈夫好歹都要有个必要性的交代。澳大利亚的丈夫在楚紫死亡之后,肯定对未能及时赴奥的事情提出过质问。子影又是如何回答丈夫的,这些内幕我们目前实际上仍是一无所知的状况。 所有事情的发展实际上是在我们从前的章节里始料未及的状态。这种逻辑上的纠缠实在是令人焦头烂额。可是,我们又不能放弃从前的思考一切开始重新推理。而实际上,我对这种逻辑的反复无常已经几乎失去了信心或精力。我本来是出自于针对这么一个公众事件的关切目的才作出了创作这部小说的决定。可是波折一个接着一个,实际上我再鼓起那么一点点的勇气将第三个房间打开,至少能够知道这个房间所隐藏的秘密是什么。这件事斤管很容易做到,但是我却突然又改变了主意,因为我恐惧与担心的是,随着这个房间的打开,虽然解开了我所需要知道的秘密,但却又有可能导致我之前所有的判断都是错误的。 ------------ 第十八章《人性的色系》 实际上,在我们这部小说刚刚开始不久,我们就一直将《人性的色系》列入我们的创作计划。但是由于在之前较早期的章节中纠集了许多至今也许还没有真正理顺的逻辑问题,所以直到现在我们才正式将这一章节的创作开始动笔。我们这部小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布局结构。既要兼顾故事正常发展的进度,又要兼顾逻辑性的分析与论证。我们在这部小说中安排的玫瑰,是以白色为主的玫瑰品种。作为白色的玫瑰,原则上来说,白玫瑰是属于无彩色的玫瑰。但是,作为中间色,它可以适用于任何色系的搭配与组合。或许当您阅读到这一章节的时候,不需要我们做出任何的解释,似乎您就能明白我们在作品中使用白玫瑰作为文学道具的真实目的。它是属于简单色系的那种,与其他任何色彩都不构成矛盾或视觉上的冲突。 对于读者来说,每当阅读这部小说后来章节的时候,都会产生一个很有意思的阅读体验。在上一节当中还处于云里雾里的时候,而在下一个章节中这些充满疑难的情节中,答案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我们在整个故事当中尽管设置了许多障碍,但是如果您是一个随时随地关注社会发展动态读者的话,就会理解我们这部作品中随机出现的崭新话题及其相关的细节。电脑硬盘资料其实和手机号码,电话号码,QQ号码一样,在新的财产继承中都是属于可被继承的虚拟财产范畴之内。如果当您知道这个虚拟财产的概念是什么之后,或许就会明白我们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其实就是因为电脑硬盘资料应该属于虚拟财产的范畴。 但是,硬盘资料库中的所有文件,又不是经过实名注册之后才建立起来的虚拟财产概念。除非是在硬盘中所保留的某些资料是经过实名注册之后才搜集的资讯资料。而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比较两难的问题是,硬盘本身属于有形财产,具有特别重要的实物意义,所以硬盘文件资料应该是一个复合概念之下的财产概念。如果在楚紫没有明确规定继承人的话,那么硬盘的顺序继承人就是母亲子影。 但是这里问题的矛盾冲突却就出现在硬盘的实物属性方面,因此与浩对调硬盘的概念形成了比较模糊的法律冲突。也就是说,他使用与原物品等值的另一件物品与之对换是否有违背法律意愿或者说是楚紫(即原物品第一拥有者)的遗愿——关于这个冲突的讨论,应该尚属首次。也就是说,当某继承人继承的是一座房产的时候,而另外的当事人却使用另外一套房子替代原房产交给继承者是否合法的问题。所以,当硬盘被与浩调换之后,我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两块硬盘的价值是否对等的问题。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即便楚紫留下的硬盘当中没有任何资料,因为是楚紫使用过的物品。在情感及精神上,原硬盘能够带来某种精神上的宽慰与认同。所以,当精神赔偿概念刚刚形成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应该及早纳入其中。 也就是说,在继承者继承亲属财产的过程中,不但体现在物品上的继承,也包含着某种意义精神价值的继承法则。关于这个方面的讨论,实际上就是个关于无色彩色系的辩证讨论。而另一方面,与浩在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情况之下,私自对调硬盘的行为实际上构成对楚子隐私的实质游戏。如果按照正常逻辑我们现在关于隐私与人身安全的问题讨论其实主要就是集中在隐私得不到保障的情形之下,何谈安全。那么假如子影在发现硬盘被对调的情况下保持沉默并保持默许态度的情况下,我们又如何认定这层关于硬盘的对调关系呢? 随着现代词汇的丰富,男性被赋予了许多具有色调的概念,如较早期的铞丝,到后来的老干部,再就是暖男,后来还有别的分支:宅男,高富帅,而目前比较流行也是大众刚刚兴起的一个概念“佛系青年”。当然,这个“佛系青年”的含盖范围不但只是指单纯的男性,也囊指女性。当这一“佛系青年”概念刚刚进入我们视野的时候,我们曾经对此发生过一个不小的误会,以为这个类型的青年群体都以归顺佛门为荣,似乎是掀起了新一论的宗教浪潮。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真正的概念是指当今社会的九零后这代群体,在继承来自佛名义之下的所谓一系列美德的同时,还比较集中的呈现出比较另类的与世无争的精神特征及信仰特征。在这种来自佛信仰的旗帜之下,青年一代既体现着善的一面,也体现出某种恶的一面。这种恶主要是体现在关于自由主义哲学与信念的无限制膨胀。 这种集善与自由主义哲学无限制的品行于一体的状况,对于九零后青年来说,是区别于其他任何现代历史阶段青年群体的主要特征。或许是因为受到过多的二次元启蒙及教育,他们的对话语言也趋向于二次元的结构。当历史进入21世纪之后,ACGN文化蓬勃发展源于日本并走向世界,虚拟文化并不是当代才有的,随著互联网本身的这个虚拟亦即信息化的媒体的发展渗透,虚拟文化最终发展成了这个时代的一股巨大的暗流。西方后现代主义学者对其进行了哲学的、社会学的、符号学和语言学的解释和研究。但是在中国,甚至在国际上对虚拟文化特别是二次元的虚拟文化是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原因在于虚拟文化的特殊性。 如果对于年长一些读者来做个简单解释的话,二次元其实就是指假想世界;而三次元的概念则是指现实世界。如果仔细分析的话,我们的这部作品实际上就是一个建立在虚拟文化基础之上的典型作品,只不过是我们注入二次元元素的同时,也强调了三次元的现实性与批判性。但是,当三次元概念被运用到色差式3D技术领域的时候,它所出现的偏色效应,用来形容现代人的偏激与偏见则非常恰当:色差式3D技术,英文为Anaglyphic 3D,配合使用的是被动式红-蓝(或者红-绿、红-青)滤色3D眼镜。这种技术历史最为悠久,成像原理简单,实现成本相当低廉,眼镜成本仅为几块钱,但是3D画面效果也是最差的。很明显,在关于如何理解二次元概念的过程中,我们是引用工具书资料完成的。 事实上,有点必须指出的是,当我们的近七千万网络作家在进行二次元作品创作的时候,您是否是真正沿着二次元的假象世界这条原则进行创作实际上对于一个网络作家来说,概念的理解非常重要。也不要因为二次元作品所展示的仅仅是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文学世界,实际上二次元结构不但没有远离现实世界,反而是由现实世界里分类的结果。一个二次元世界的男生所做的一切思考,其实都是关于三次元世界的反向逻辑思考及反向的解构方针。而另外,在我国许多主流作家那里,实际上早已进入了二次元结构文学创作的实践及思考。只不过是他们暂时还没有勇气承认自己借助了二次元结构的方针。当某一主流作家笔下的某一个人物说着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语言时,这种结构就是比较典型的二次元结构。语言的符号性也就由此而成立。 色差式3D先由旋转的滤光轮分出光谱信息,使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画面滤光,使得一个图片能产生出两幅图像,人的每只眼睛都看见不同的图像。这样的方法容易使画面边缘产生偏色。而从三次元分离出二次元的过程当中,我们很明显可以感受到这种虚拟文化对当代青年群体所形成的强烈冲击。但是,我个人作为一名程序员身份的作者,在长期与构图及各种不同类型分镜画面打交道的过程中,还是保持着一个坚持承认二次元存在文化价值的态度。尤其是我在研究电子分镜的过程中,对于这种单理想程式中所蕴涵的文化风格具备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或认同。如果我们一定要追求三次元概念所蕴含的真实感,那么我们今天的这部小说永远就不可能被创作出来。我们再这部小说中所设计的许多情节,都是建立二次元与三次元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我们不能用立体的文化页面去启蒙与教育在二次元图片中成长的一代新人。 不知道细心的读者是否注意到这么一点,每当我们间接或直接安排楚紫及山戊或者说与浩出场时,您眼前总是在第一视觉出现的是一个二次元图象。我们尽量在虚化中给您带来他们有所不同于现实世界的人物。实际上,直到现在,你眼前所出现的一切场景仅仅只不过是经过色差处理的局部景象。我们从来没有让您真实感受过这所豪华别墅的全景是什么。除了客厅的钢琴包括第三房间的屏风,实际上你什么也没有看见。包括那间自来水管漏水的房间,您所知道的就是开关年久失修,生绣了,所以打开之后流出来的水是宛然血液一般的暗红色。 实际上,我们在创作这部作品之前就曾经尝试过撤销这个细节的描绘及出现。因为在新加坡早期电视剧,由陈之财等人主演的悬疑片《迷离夜》的第四单元中,就有一个陈之财打开已经生锈的水龙头,流出的水也是暗红色的恐怖细节。尽管我们一直在说服自己撤销这个细节在作品中出现的计划,但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反复考虑之后还是决定采用这个细节。因为对于已经生锈的水龙头来说,流出暗红色的水或者说是黑红色的水是一个常规性的物理现象,并且类似细节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个别恐怖影片均有这种细节出现。其次是,我们仅仅只是用文字的形式描绘这种情形,并且是与其他恐怖片有着极其本质的区别。我们仅仅是利用这个暗红色的水或者说是黑红色的水与我的梦境相衔接,并不是单纯的亲自扭动自来水开关的结果,它是自然损坏并自动流水的结果。另外,在我们这部故事当中,它仅仅只是一个细微性的情节,而并非是借助这个细节人为制造悬念。 而另外,由于我们的作品主题仍然是一部反映现实问题的作品,所以对因悬念元素所可能导致出现的恐怖性情节的处理,一直是一个压缩恐惧的方针,在这个亚热带气候的城市里,随地游走的毒蛇,翩翩飞舞的荧火虫,包括晰蜴及随时随地出现的大型蜗牛等动物,镜头的切换很容易人为制造天然性的恐怖场景,但是,我们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些天然的恐怖道具。尤其是在这个年轻的城市里,因旧城改建而遗留的教堂遗迹,还有那些被挖掘机挖钓半边而另一边有的房间还开着阴暗的电灯等景物。特别是在漆黑一团的夜晚,以前个别特别高大的建筑群因为废弃不用,给人带来的感觉特别阴森。 有时候唯物主义方针是不能解释一切存在的。在子影家的对面,就有一个被完全废弃的高档小区。我曾经亲自观察过这所小区为什么没有人居住。原来这个小区存在着一个十分诡异的现象就是,每当天气阳光明媚时,这里所有的房间都特别阴暗,而每当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时,房间里反而就显得十分的明亮。如果你旅行到这个城市的话,遇到我,说不准我还会带您到这所十分诡异的小区去参观下。不过,毫无疑问的是,至少我现在还不能告诉您这个小区的具体位置。不然的话,将来这个小区成为真正的死亡之地,责任我可担戴不起。实际上,我们这部小说中的周家别墅,就借用了这个小区的许多外观元素。包括组合墙壁,几乎已经完全被爬行植物覆盖的墙壁,还有所有玻璃都已完全破裂的窗口等。如果您的文学知识丰富一些,很容易联想起因受到诅咒被藤蔓包围的城堡。 这所小区米黄色的墙壁布满青藤的景象实际上似乎是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多少年来,它一直被孤单的矗立在那里。非常奇怪的是,在这个地带普遍改建的今天,它还一直在那里沉睡。如果说的确切一些,对于那么一个孤单已经很久的诡异之地来说,即便改建,也没什么光顾甚至去那个重建的小区居住。我曾经在故事一开始形容已经五年没有人居住过的周家时,准备采用这个别墅现在疏离的样子去形容那个曾经豪华的别墅。但是,这个计划实际上非常糟糕。除了有抄袭那个受到诅咒被藤蔓包围的城堡之嫌之外。在许多的影片中都有类似的雷同场景。即便那个已经沉睡在海底半个多世纪的泰坦尼克号,虽然布满的不是青藤植物,实际上是同出一辙。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放弃。所以,至今看来我们这个故事的第一句话,其实给人带来的感觉十分突兀,就那么一句梦见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故事的陈述。 如果我们在这里将这个梦境再做一些相应补充的话,它实际上是一个黑白相间,确切来说应该是一个没有色彩的梦。这个梦其实做的很危险。因为我在梦见这所废弃别墅的同时,也梦见我由悬崖绝壁向深渊无情的跌落。实际上,关于子影一家的经历在今天看来,并不是单纯是谁错谁对的问题。当我刚刚跌落崖底粉身碎骨的一瞬间,我突然醒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么一个日子里做了一个关于周家别墅的梦,但是潜意识却告诉我,今天该是楚紫及山戊去世五周年的日子。子影离开这所别墅之前,曾经交给我一个银行卡,并且告诉了我密码。并且一再交代,把卡上的钱马上转到我自己的账户,因为这张银行卡是别人的。她要我每年在孩子的忌日给他们的墓地献上那些曾经代表了子影生命灵魂及所有的玫瑰花。 实际上,当我五年前离开周家时,我就离开了这个城市。我之所以离开,并非是因为我心灵上再也无法承受这些黑色的或灰色的压抑,而是我本人也在后来卷入了这个黑色的旋涡之中。我没有勇气在这个城市里在呆下去。尽管我在整个关于周家的经历中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而已。但是,尽管子影走了,我还有一个关于周家的秘密还是没有揭开,那就是这个神秘的老太婆,她到底是谁。可能当读者们面对我这里的剧透似描述很不满意,因为他们或许已经习惯于永远陶醉在这么一个永远没有答案,永远没有循环终结的故事中。如果先前我们的读者还一再埋怨我们的故事一直没有进展的话,那么这个描绘可能会让您失落。不过没关系,我们关于周家的秘密还有很多还没有交代。包括第三房间里那个送给子影玫瑰的男人。 ------------ 第十九章《人性的忧郁》 在我来到周家第四个月的时候,我忽然发现的问题是,子影在我面前很少谈起楚紫的事情。从这点可以看出,楚紫明显不是值得她引以为荣的孩子。可能在别的作家笔下,会把这种不提起的行为形容为是一个刻意遗忘的行为。你遗忘也好,铭记也好,但是对于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来说,总有点不是很恰当的感觉。我们把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文学道具之所以定义为白玫瑰,除了是因为白色的玫瑰没有色彩感之外,我们还希望通过这部小说改变玫瑰在整个世界的固定印象。的确,尽管玫瑰本身代表着许多美好的意愿,但是几乎与玫瑰有关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实是没有任何一部关于玫瑰与美好相关的作品。 楚紫的秉性忧郁及孤僻的人格仿佛是早已注定的结果。而他身亡时的血溅墙壁,也是早已注定——有一部早期电影《苔丝》仿佛就在某种意义上注定了这种非理性的结果。非常巧合的是,子影父母带着她从墨西哥回国时,恰恰是由法国著名演员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电影《苔丝》1979年在墨西哥本地首轮上演的日子。这也是子影在回国前在境外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而恰恰在楚紫1999年出生前夕,子影又同样在国内观看了一部由英国BBC出品的《苔丝》。一个星期后,楚紫出生。 在我们这一章节中定名为《玫瑰与忧郁》实际上是一个挺尴尬的事情。忧郁有时侯是体现在内心世界的东西,你在一个人的外表根本看不出来。假如一个刚刚还在舞台上,T台走步的模特刚结束表演回家却突然烧碳自杀了,你永远就不知道他的忧郁来自何方。忧郁尽管是一种气质,但是却一定有其自身深刻的渊源。我们之所以说在我们这一章节中定名为《玫瑰与忧郁》实际上是一个挺尴尬的事情,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文豪级的作家,文学家最早就是以通过书写忧郁题材的作品而逐渐走向文学殿堂的,甚至小说的题目就干脆直接命名为《忧郁》或者说《蓝色忧郁》;而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这一忧郁关键词的使用可能在读者中起到一个误以为楚紫之死是忧郁所导致。但是,我现在可以明确指出,楚紫之死不是因为忧郁而导致的抑郁性焦虑与死亡。楚紫致暗时刻的来临,其实比单纯的抑郁更加复杂。而我们现在所做出的所有关于社会层面,历史层面,道德层面,心理层面的描写,都是为了最终揭开隐藏在楚紫致暗时刻背后的真正秘密。 从父母要她到一个富老太婆家去攀亲戚的情节来看,我们似乎是截取了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老太婆元素,但是,实际上本书的老太婆只不过是一个至今尚未露出真容的角色,与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老太婆完全不同。而子影尽管在某种程度上,命运曲线交织与苔丝几乎相同的影子,但是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她有着双重性格。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长度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首先,造成苔丝悲剧的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大自然赋予她的纯朴,这本能的纯朴使她不能与人面兽心的亚雷相处,也使她不能向心爱的人隐瞒自己的“污点”,因为她没有沾染多少文明,所以也就缺乏功利的计谋。 另一方面,由于苔丝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残存于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和宿命观点使她在反抗传统道德时出现了软弱的一面。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苔丝以失去自我为前提,对克莱尔极度崇拜,极度忠贞。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保守性,加重了苔丝命运的悲剧性。为换取家人的生存而再次违愿沦为亚雷的情妇;最后因为丈夫的回心转意使得绝望的苔丝愤而举起了复仇的利刃,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最后不得不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导致“像游丝一样敏感,像雪一样“洁白”的苔丝最后终被完全毁灭。这一切悲性遭遇全由于无情命运所精心谋划和设计,安排世事的宇宙主宰通过命运的巨网毫无怜悯地将人伦道德意义上的好人、善良人笼罩于进退维谷的苦难陷阱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情节可以看出,子影本身就出身贵族。但是,她并不像苔丝那样,在思想中充斥着那么一些关于蔑视宗教,蔑视法律的反叛思考。而子影是否在某种程度上承认自己对于楚紫之死具有有罪的结果,在目前来说,尚无明确的证据。但是有一点必须可以得到肯定的是,如果楚紫之死是因为某种忧郁的精神面貌所导致,则基本上就可以说子影尽管在经济上属于贵族,甚至是精神上也可以说是贵族的层面,但是,这一切并不就说明子影本身就没有忧郁的心理特征。我们在书写这个细节的时候之所以安排了与《苔丝》有关的话题,尽管我们在本章节的描述是一个唯心的处理方针,但实际上它是合乎逻辑的情节:子影父母带着她从墨西哥回国时,恰恰是由法国著名演员娜塔莎·金斯基主演的电影《苔丝》1979年在墨西哥本地首轮上演的日子。这也是子影在回国前在境外观看的最后一部电影;而恰恰在楚紫1999年出生前夕,子影又同样在国内观看了一部由英国BBC出品的《苔丝》。一个星期后,楚紫出生。尽管这些情节的杜撰行为不可能被完全抛开。 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女主人公苔丝曾经被富家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她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恋爱并订婚,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两人分居,丈夫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历克·德伯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安吉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这种痛苦背后所交织的除了仇恨之外,还在公苔心灵中刻下了忧郁的深刻烙印。而子影的忧郁则来自自身的婚变或者长期性的角色性格的潜移默化而导致。实际上,她是一个处处维护道德的女人。如果您能坚持阅读我们作品的化就可以明确发现这一点的存在。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远比苔丝生活年代更为复杂的年代。特别是对于子影这代出生于六十年代末期的人群来说。她们这一群体实际上在心理上的复杂体验及承担,比近代历史时期任何一个历史阶段中的女性都要尖锐。除了本身的特殊时代背景之外,到了子影这个年纪的女人,前半生几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商品房及私家车的问题。尽管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来说,条件许可之内的,该有房有车的都已经有了。而对于那些没有车房的群体来说,关于车房的奢求及欲望也已经不那么明显了。试想,让一个平时基本没有积蓄的,已经度过大半辈子的女性来说,去为房子及车辆贷款近百万元,明显已经是不太可能的是。如果问题仅仅到此为止还算是不错的局面,但是,对于她们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来说,还有她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正是进入结婚高峰期的群体,这让她们这代女性非常头疼。自己已经安于没有车房的现状,可是,孩子的房子,孩子的车呢?而这些问题还不是最主要的,有些女人在儿子都快结婚或者说已经结婚的情况下,这个年龄,还极有可能被动或主动的生育第二胎。生育第二胎并不是强行措施,所以你要坚持就是你个人的承担了。 因此,这个年龄阶段的女人,是注定忧郁的群体。当然,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犹豫因子。更加令人感觉凌乱的是,她们这代女人也是某种婚姻潮流与婚姻时尚论的受害者。当他们处于半年轻半不年轻的时候,在争取妇女解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在争取妇女经济独立的时候,婚姻似乎是成为个别女性争取一系列解放的羁绊,于是有孩子的也好,没有孩子的也好,此刻在她们眼中,没有比争取解放更加重要的事情。甚至与解放相比,婚姻连个最基本最起码的法码与天平概念都算不上。她们可能会为《人鬼情未了》中的世纪之吻感动良久,却不知道这个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世纪之吻,而是男女共同体现出来的世纪之吻。在世纪之吻的感动中,实际上她们成了伪孤独的体现着。他们刚刚读小学的时候,就看过英国版的《水晶鞋与玫瑰花》,王子与灰姑娘的连姻被迫上升到现代的诱惑及梦寐以求。 于是,戴安娜便成为世纪女性的楷模。而实际上戴安娜并非真正的平民女孩,她出生于英国贵族家庭,1981年7月29日与威尔士王子在圣保罗大教堂完婚,成为全世界最受瞩目的王妃,其形象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婚后她致力于公共服务,成为20世纪末著名的慈善筹款名人。1996年8月28日解除婚约,获准保留“威尔斯王妃”的头衔。1997年8月31日因车祸死于法国巴黎。但是,实际上她家族的显赫,祖荫的浓郁,对幼小的戴安娜而言,与其说印象深刻,不如说饱受惊吓。每次到祖父居住的奥索普大屋去,戴安娜都觉得受罪。那儿有太多令人毛骨悚然的阴暗角落,幽深的走廊中挂满仙逝已久的祖先画像,他们傲慢冰冷的目光无所不在地紧跟在她身后。如果说奥索普大屋更像阴气森森、华美壮观的博物馆,戴安娜的童年故居公园屋就是不折不扣、舒适温馨的家。 树木掩映中的公园屋拥有10间睡房、宽敞的停车库、室外游泳池、网球场和板球场,包括厨子、管家、私人家庭女教师在内的六个全职仆从,服侍戴安娜一家六口。戴安娜的睡房在一楼,从奶油色的窗口望出去,开阔的原野与疏树草原拼图般相嵌,青松、白桦、紫杉点缀其间,小牛在吃草,兔子和狐狸窜来窜去,6英里开外的诺福克海岸的气息徐徐吹袭。戴安娜很善良,每当她心爱的小宠物不幸死去,她都十分尽责地为它们举行葬礼。——当我们的故事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们每个读者都会明显的发现,子影的整个形象包括整个人格,精神的轮廓都在我们面前逐渐变得明朗起来。而实际上,对于子影个人来说,其母亲在墨西哥那个富有的家族当中仅仅只不过是一个具有某种现代头衔意义的夫人。这对于早年移民墨西哥的周家来说非常正常。子影父辈那代人其实是道德背景非常复杂的一代。既有东方文化道德观念的影子,又有西方追求自由的因子。 对于某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出生于金粉世家,抑或是出生于深山布衣,实际上都不算是很错误的事情。真正发生错误的是,出生于金粉世家的你却甘愿清贫与孤独,一生性格叛逆,与布衣为伍,善与之相伴的同时,不守贵族之规;而出生于深山布衣的你却玉树临风,举止之间绅士风度十足,执迷向往贵族生活而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家庭经济条件不允许还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是这个布衣家庭的成员对于你渴望成为贵族愿望的打击与破坏。尤其是当你购买一套很时尚但却与贵族无任何联系的服装回到深山时,肯定不是假洋鬼子的斥责等着你,就是看你那德行,配穿吗?当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你渴望让客人尽量感受到贫困之外的优良感觉与体验,可是你的的家庭却一定要把肉鱼青菜一起煮,然后丢下一句,爱吃就吃。 山村的淳朴之气固然可爱,但是却不可敬。男主人可能热情洋溢,可是却可能会脱下上衣,将脚搭在饭桌上和外来的远客一起吃饭。实际上,无论你是甘愿一生性格叛逆,与布衣为伍并不是坏事,抑或是你的家人光着上身陪伴陌生的女客人吃饭也不是怎么出格的事情。令人感觉苦闷的时,当你的的平民梦及贵族梦遭到现实无情的打击时,你在关于文明与愚昧之间所引起的种种思考是你心头之间永远也无法解开的心结。这些不良的因子,会让你产生一种来自心底最深层面的孤独与精神的分裂。 或许,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所要做的并不是单纯的心理辅导:你如果试图让一个内心世界充满先天贵族因子的男孩或女孩放弃这种天然的优良品行,只能说你很无知也很愚蠢。当然,你这种试图解救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让一个先天充满贵族因子并且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明星非得下台之后光着身体,穿着拖鞋在大排档五吆六嗬的去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满口粗言才吻合他本质的布衣身份?个别明星老了,过时了,身材走样了,连活到哪天都是未知数的时候,不修边幅本是份内份外之事,与其保持平民本性有什么关系?可惜的是,我们连这种很合乎逻辑的事情却极力与道德绑架,与人品绑架,与艺德绑架——可是,提醒你别忘记的关键问题是,他已经不再演戏了。艺术家不一定是明星,明星不一定是艺术家的道理谁都明白。 如果说在子影这代女性的个别个体中呈现的是一种伪忧郁气质的话,那么在她身上所体现的就是一种关于历史性沉淀的忧郁。尽管我们一直没有交代子影在舞蹈学院的那个男学长后来是否成为她婚姻中的某个丈夫,但是,恋情的存在是逻辑性的事实。请记住,我们的这段描述其实是一个很关键的埋伏。在某些读者看来实际上我们在早期章节中提到这个经历的时候,似乎就可以明确交代这一点而没有必要等到这么长的篇幅之后再回过头来进行交代。这毕竟不是视觉艺术,一个简单的脚印及未露脸的身体都能暗示许多东西。 如果我们在这部作品中像电影文学剧本那样描绘——子影快速移动的双脚;一个男人在花丛中逐渐淡出画面;一双被画面特写的眼睛;一双女人的手从另一双男人的手中结过一束玫瑰花;舞台上子影扮演的公主在沉睡,恶魔狞笑着诅咒,没有情人的一吻,你休想苏醒!——流淌着鲜血的地板;一轮冷月透过树枝的间隙,照射着这所神秘的别墅;一双女人的脚与另一双女人的脚匆匆交错——很明显,我们不能这样描绘也不能如此布局。当以后这个小说被改编成影视脚本时,改编者就可以这么写,甚至可以设计一个那个神秘老太太在风雨中走向野外的镜头作为暗示。 ------------ 第二十章《人性的思辩》 在我决定是否最终走进第三个房间求证某种真相的决定过程中,理性总是在我刚刚到达第三个房间门口的时候提醒我不进去,可能是最好的选择与决定。子影仅仅只是以保护我的名义要求我不进入这个房间。这个房间被子影形容为锁着灵魂与幽灵的房间。这个提示对于其他的网络作家可能非常重要并且推动故事向后来发展的主要力量。既然这是锁着灵魂与幽灵的房间,那么这中间就存在着关于这个房间秘密的五个可能:第一,房间里曾经留下过许多足以使灵魂撕裂的记忆证据及物品;其次就是楚紫就是在这个房间死亡的,因为一直没有被实际性的清理与打扫过,屏风那边其实就是楚紫死亡的原始现场;第三就是,楚紫与山戊的骨灰盒一直就存放在这个房间,只不过是我本人没有亲眼所见而已。第四,那个神秘的老太婆曾经住过这个房间,屏风那边是老太婆的随身用品;第五,屏风那边其实是个始终不能被紧锁的活动组合窗口,那个风雨之夜的男人就是这么进来和子影约会的——其实,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是假设而已。在这个处处有房开的时代,子影即便和某个男人约会,随便找家旅馆或酒店开个房间即可,没有必要将某个男人带到家里来;如果说,楚紫就是在这个房间死亡的话,那么又如何解释子影在这个房间接受馈赠玫瑰花的事情? 另外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子影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忧郁症状。而通过这种忧郁症状放大了这个房间的神秘感及神秘化,或许实际上这个房间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子影心理中的一个障碍区而已。所以,最终我还是放弃了进入这个房间的欲望。而到后来,当我有机会揭开这个房间秘密的时候,似乎感觉一切都是多余的行动。但是,当我们的故事进展到最后一刻的时候,我不会让我们的所有读者带着悬念离开这个阅读的现场。只不过是现在我暂时因为理性不能告诉你这个房间真正的秘密是什么。我曾经以理性阻止我自己一次又一次进入这个房间的念头,相信读者也会以理性等待这个秘密被最终揭开的那一刻的到来。 在我们这部小说的之前上一个章节刚刚开始进入涉及忧郁的先天性,以及伪忧郁话题讨论的时候,因为牵扯的过程太过于复杂化,我就莫名其妙的把话题转移了。我们的每一个章节仿佛就如一个内存容量很小的记忆卡或内存卡,总希望在里面装满很多东西,可是,他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总是在尽量节省着这个内存的空间,尽量压缩着文字的篇幅。如果你一定要站在一个比较清晰的立场上去描绘楚紫整个人格前后的演变过程也并非是不可以作到的事情。但是,忧郁产生的机制非常复杂化,并且极有可能是被害妄想的产物,说的通俗易懂些就是,忧郁极有可能是杞人忧天的产物。但是,这忧郁气质产生的过程中,理性承担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机制,我们目前尚无准确的结论。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初的时候,中国曾经有一部叫做《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社会分析性小说。实际上这个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就是只一半是理性,一半是激情。只不过是由于其作者的专业术语水平不是很精湛,所以才将就着写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直观性题目。忧郁实际上得到释放之后的状态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完美。曾经有一部描述某退休干部一处于直忧郁之中而无法解脱甚至濒临崩溃的边缘。后来通过阅读之后才知道,这个退休干部出生在某贫困地区,而退休后虽然待遇丰厚,但是却一直担心家乡贫苦的乡亲们,希望为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以促使乡亲们摆脱困境。后来,让子女辞职,老伴办理离职手续之后,全家人裸奔到那个贫困的乡村之后,他的忧郁症状也就不治而愈。 ——(提示:我们在以下这段中所有的文字描述仅仅与人格分析有关,与道德无关); 从这个退休干部的忧郁机制来看,家庭成员一直不能与他一起实现回乡务农的愿望是促使他忧郁的主要因子。但是,所有的一切待遇,城里的住房都完全放弃,其实又只不过是个激情的结果。从道德层面来说,这种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正面意义。但是,当这种道德实践的愿望无法达成时就感到无比忧郁的过程并不值得提倡。 特别是让在机关工作的儿女全部辞职和他回乡务农的行为,其实是一个偏激与强加于,并且是极端缺乏理智的行为。回到家乡帮助家乡人摆脱困境,只不过是属于个人的主观愿望。并且这个干部甚至说出如果你们不和我一起回家,我就马上自杀的语言。因此,这个事件整个来说其实是病态人格的结果。一个已经将近七十岁的老人,到农村又能做些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帮助家乡摆脱贫困?所以说,最终还是夸大个人作用病态人格的驱使。—— 在我们这部作品的某些章节正式在创世中文网发布之前交给个别朋友试读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我们压缩文档资料的程度几乎到了极限的地步。一部100分钟影片的所有细节,可能在我们小说中被压缩到不到两百字的内容。我们在创作这部小说的时候几乎成了一个高强度的压缩机器。我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内涵很丰富的具体事件压缩到仅仅只有一句话的篇幅。我们不能无限制的进行着无休止的文学叙事与平面的延伸。我们没有足够的空间去阐述我们故事当中任何一个人物漫长的性格曲线。 如果按照顺序的话,我们的整个故事就是以楚紫的自杀事件为中心,通过回忆,历史的切入及其后来所发生的一切所展开的一系列描述。实际上这个主线是非常清晰的主线,难点就是由于我们缺少比较直接的证据以彻底揭开他们的死亡之谜。他们删除了所有保留在硬盘及手机或者其他通讯工具的信息。按理说,恢复这些被格式化的文件也非常简单。随便去联通或移动通信营业所去打印他们的通话纪录及短讯纪录便起码知道与他们发生联系的那些联系人范畴大约集中的范围。 但是,关键问题是,通过子影关于她平时和楚紫联系的叙述中,发现的是楚紫与子影平时所联系的手机号码并不是楚紫唯一的电话号码。在楚紫身亡之前,通过错误密码的PUK操作而闭琐了所有的手机卡。因此,我们所遭遇的问题是,在不知道楚紫另外一个号码的情形之下,很难恢复数据。尤其是在楚紫频繁停号的情形之下,即便知道他在三个月之前所使用的那个号码也无济于事。当原先的号码更换用户或者说暂时没有开放时,根本无法查询原户主的身份信息。即便查询出原先的户主是谁,也随着数据的覆盖无法查询到以往的通话记录。通常,据说具有忧郁人格的人总是喜欢频繁的更换电话号码。除了在楚紫这代人身上所局部折射是的佛概念之外,不留痕迹的活着也与此同时成为部分年轻人的信仰及人生哲学。这其实是个很要命的东西。 我本人曾经接触过一些个性非常特殊的年轻人,问他们在当代年轻人普遍存在追星情节的状况之下他们为什么却没有崇拜的影视明星或歌手,他们的回答竟然是,为什么我要崇拜她,她为什么不能崇拜我?所以,年轻人的价值观你永远也把握不住。尤其是在关于楚紫的人格及精神分析方面,我们遇到许多方面非理性的阻力。对于作为早已准备自杀计划的楚紫来说,为什么一定要删除所有软件的数据。因为死都不怕,还担心这些数据的扩散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我们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将关于楚紫行为的联想可以扩展到其他个别年轻人自杀身亡的事件中进行着相关的思维运行。从媒体所披露的整个细节来看,计划没有透露他们过多的数据性信息。几乎所有的死亡都被列入因抑郁的结果而自杀死亡。个别影视艺人的自杀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敏感事件,实际上与敏感基本毫无关系。他们卓有成效的演艺生涯至少足以证明社会对于他们来说是公正的,并且他们的机遇大门也没有被关闭。我们在早期的章节叙述过程中,对于楚紫死亡的真正因子是始终缺乏正面分析的。子影的冷漠或许并不是个单纯的特例问题,我们目前有可能所作出的推论是,她之所以对楚紫的死亡反应比较冷淡,或许在她看来,这种解脱比楚紫继续生活在这个世界可能更加美好。或许,过早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希望自己早日摆脱某种精神的折磨及其抑郁人格的折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逻辑有时侯是没有用的东西,悬疑有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东西,理性有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东西,环境有时侯也是没有用的东西,我们只承认命运的即时性。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为故事中的某一人物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及篇幅以证明他最后命运结局的合理性。这不是文学艺术,是社会学艺术,是生存学概念:性格决定命运。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就是,这种性格始终似乎是不可逆转的局面。可是,当一个人随着经历不同事件之后而改变了那种先天性的固有性格之后所最后导致的命运方向我们就无从谈起也无法解释,激情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其实是一个辩证法则。一个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理性状态的人,可能会因为某种突发的事件而导致后来的激情成为情绪的主导;而同样,对于一个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处于激情状态的人来说,在关键时刻却借助理性完成了命运的转折。不要以为你的性格论是你作品成功的源泉及基础。我们必须得承认突然事件对人物的影响与激化作用。在早期的个别章节中,我们特别暗示了佛系思考对楚紫这一代年轻人所启动的人格再塑的作用。 但是,实际上,这种佛系化思考对于楚紫这代人来说,仅仅具有公共场所及社会特定场所的作用,对于个体的性格并没有任何主导作用。在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情形之下,他们依然恢复到原有的人格状态及精神状态。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佛系人格仅仅具有公共场合意义,是一种处事的人生哲学与人生态度。我们在这部小说的某一章节中,似乎是已经暗示过忧郁的贵族属性。山戊说过,一个整天循环着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人是没有忧郁人格的。所以,所谓的忧郁人格完全是因为这个主体自己造成的结果。 按照某种意义的逻辑学来判断,一个人在他出生的时候,可能就具备着某种忧郁的气质层面。但是,实际上,由于这种出生家庭的不可选择性,所以这种忧郁实际上是一个抛开遗传学意义之外的原始性忧郁。由于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经常把这种原始的由于理解为先天性及遗传机制所导致的忧郁属性,所以在我们的个别文学创作活动中,常常把这种属于原始范畴的忧郁的性格与某种意义的家庭基因相互关系。如果这点一旦被错误的确认,那么在以后的人物相应的人格转换描绘中,社会学之内的一切因子都应该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在许多把忧郁性格的产生机制中将事件影响主体变异的现象纳入文学创作时,就无形中增加了文学创作的平面延伸性。只要是你为这个人物的性格变化做准备性的隐藏性描绘,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合乎逻辑并且是合理化的进入无休止的描绘流程。 可是,对于我们的作品来说,似乎是没有这么做的可能。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无法确认导致楚紫忧郁产生的根源在哪里:对于他来说,毫无悬念的就出生在这么一个条件极其优越的家庭里,既没有生存危机感,也没有精神危机感。前途及前景对于他来说,甚至连憧憬未来这个词汇都可以省略。只要他愿意,他澳大利亚的父亲就随时随地的会安排他进入一个金色大厅去演奏,只要他愿意,凭借帅气而略带忧郁的气质,随时随地出演任何一部二次元影视作品中一号男主角,只要他愿意,他可以随时随地在音乐殿堂里施展教父式的音乐说教。所以,如何寻找楚紫性格的变异交汇点在哪里成为我们一个主要的文学思考及文学逻辑。 关于这些文字的描述属性其实很奇特——不存在促使楚紫人格忧郁的任何因子。唯一的答案就是,这些东西很有可能都不是楚紫所需要的东西,他有自己的追求。可是,问题又来了,对于在九岁小提琴水平就达到11级的楚紫来说,这是他对于音乐爱好的最直接证明。这种成就感应该隐藏着他将来在音乐领地里发挥更大作用的美好理想。但是实际问题在于,他从小那个所谓的爱好是否属于当代教育层面的某种强加结果呢?也就是说,楚紫有可能并不喜欢小提琴,只不过是各种不同类型培训班潮流的一个牺牲品而已。当我们的小说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没有逻辑区间限制的状态。依照我们的创作方针,所有的事件只能永远处于不会被明为具有确定属性的状态。 理性在某种程度上阻止着我们故事发展的同时,其实也在与此同时解构着理性背后的种种焦虑与关于这部小说如何结尾的猜测。而实际上,我自己也不知道这部作品会写到哪里才算真正的结束。尽管随时随地我们的读者都以为自己找到了这个故事的答案,实际上你永远也找不到真正的结局是什么样。我们在此之前所描述的每一个细节都隐藏着一些只有我自己才知道的秘密。我们这部小说严格来说,是一部理性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悬疑类推理作品。但是,因为很多促使楚紫及山戊自杀的原因实在是出乎意料,所以,我们也只能在迷惑中艰难的推进着故事的发展速度与发展进程。而我们这部小说最大的特点是,既让读者在第一次错误逻辑的印象中产生重建另一种正确逻辑思维的欲望,又让读者在所谓的正向逻辑思维中随时随地准备推翻自己的逻辑体系。 我们曾经在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本希望以其他类似题材的作品启示与启发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但是,对于我们这部高度理性的作品来说,那些同类作品的启发作用不仅非常渺小,有时候还会将读者的联想导入误区。 ------------ 第二十一章《人性的曲线》 在我来到周家大约两个多月的时候,回到与浩的公寓去拿过冬的衣服。之间与与浩临近的另一栋楼房已经扯起了警戒线,另外还停着一辆警车及120的救护车。因为现在许多城市的110报警台都是呈网格分布,所以一眼望去就不是与浩他们的车,而是当地派出所的车辆。后来听说这其实是一件几乎没有任何动机的杀人案件。两个同室的男孩都是九五后,因为实习才合租了同一间房。事情的发生经过非常简单,仅仅是其中一个男孩准备放弃在这里实习的计划,而另外一个男孩因为不接受他的离开,所以才下毒手,残忍的杀害了这个即将到另外一个地方实习的男孩。 而据杀人者的交代说,这个被害的男孩因为通过关系找到了另外一个比较好的单位实习,他认为这是对他自尊心的强烈伤害,是极其不能容忍的心理耻辱。实际上这种理由是很牵强的理由,并且一再强调,自己心理压力的造成,对方有着绝对不可退却的责任,必须付出代价。如果这个男孩没有受到过比较系统的教育,说出这些话还有情可缘,可是,对于即将面临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嫌疑人来说,这种几乎没有逻辑的行为及语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达到了令人发指令人费解的困惑地步。当某种压力尤其是莫名其妙的压力成为杀人的理由时,实际上是将生命的尊严已经降到了最大限度,甚至是没有底线的地步。 在后来法院的认定结论中,嫌疑人是因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限定刑事责任能力。由此不难可以看出,心理疾病对凶手犯罪行为有很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心理疾患已经成为社会运行中的现实风险。因为微不足道“小事”产生摩擦,进而造成恶游戏件,并非个案。我们无法预测,心理隐患会在哪一天爆发。在正常人眼中美好的事物,在心理不健康的人眼中,可能会形成另外一种印象。就像被害者原本可以开开心心地到另外一个单位报到实习,迎接人生和事业的转折点,根本想不到这对却对对方构成了一种刺激,使自己的生命戛然而止。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要承受来自社会空间不同领域的压力,不同人群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也有高有低。在生活节奏加速的现代社会,控制好相关的各种心理隐患,就能极大地消减社会戾气,进而降低整个社会的安全风险。二对于楚紫及山戊的自杀事件来说,尽管并不排除这种心理隐患的可能,但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平等的死亡关系。这一事件的分析难点就在于,是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导致了他们的同时自杀。他们自杀的原因是否是因为一个同样的外在因子所导致,这是我们在先前早期章节中从来没有提起过的方面。他们死亡的时间几乎相同,这是法医根据尸体检测做出的结论。法医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证明确切死亡的时间具体是什么,似乎是不怎么在意两个自杀者谁先死亡谁后死亡的关系,他们仅仅需要的是关于死者怎么死的鉴定结果。对于与浩他们来说,死亡形式的确定是他们办案的主要根据。 事情实际上这个时候很明显变得相当复杂起来。假定是楚紫是因为某种不确定的因素自杀的话,那么又是一种如何的因子又促成山戊立即也自杀的呢?所以,当我们的故事叙述到这里的时候,关于电脑硬盘格式化环节的事情,在这里作用及意义明显被弱化了。因为我们一开始仅仅只不过是在纠集于硬盘被格式化的笼统事件方面。这个硬盘的格式化究竟是谁操作的呢?笔记本的上指纹鉴定也几乎毫无意义。因为楚紫与山戊指纹重叠的地方非常繁杂。我们至少还没有能力确认哪个指纹是最后操作者留下的指纹痕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从指纹痕迹的重叠分布状况来看,楚紫与山戊对该电脑的使用权力是平等的,均衡的。也就是说,楚紫的笔记本对于山戊来说,是不设防的状况。问题又来了,这个删除硬盘所有文档资料的计划是谁提出的呢?明显缺乏任何明确的证据。而另外,与浩在检查硬盘的过程中,又调换了硬盘。子影对这件事没有任何表示,并不等于以后会揭露这种事情。 作为姐姐,我曾经明确询问过电脑硬盘文件恢复的事情,但是,却都被他以警务的名义回绝了。我不知道此刻这块保留了楚紫某种秘密的硬盘现在到底在哪里。但是,如果仅仅是由与浩保管,实际上并非是完全保险的事情。因为供他保管硬盘的地方只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刑警队的档案室,一个是他与另外一名警官和住的公寓房。在这个城市里,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属于与浩的独立空间及私人领地。如果读者细心一些的话,就很明显我们的写作特点是重叠之前细节的基础上延伸出其他方针不同的内容拓展。这种描绘的方针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是唯一能够保障与维持故事神秘感的手段。如果按照正常顺序写作的话,不到一万字就能写完,可是,这样一来,又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故事的结果非常简单扼要。可是,当我们的故事已经更新到第20章的时候,有谁能够说,他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的大结局。 实际上,我们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即便与浩没有将楚紫的硬盘对调,那么子影就一定会同意将这块硬盘交给我去处理吗?即便与浩不对调这块硬盘的话,子影就不会将硬盘毁掉或者说进行其他的处理吗?所以,我们在这个故事中所描述的一切细节,都是将来试图通过这个没有被子影毁掉的硬盘寻找故事的真正答案。所以,我们之所以安排了与浩对调硬盘这个细节并非是故意设置我们阅读的障碍,恰恰相反,是为了我们能够最终找到他们死亡的秘密留下个可能性的通道。如果说,与浩没有将硬盘对调的话被子影低价处理给旧货店的话,不但没有给我们的故事减少篇幅,反而是无形中又增加了找寻硬盘的细节。所以,我们在写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其实是按照一个最简洁的方针进行描绘的,而不是添枝加叶。 即便是目前我们已经尽力做到作品细节的简单化处理,但还是暴露出许许多多方面的题材倾向:爱情,事业,房产,出国,诡异,社会,都市,言情,凶杀,死亡悬疑,社会等级,职场压力,社会价值,时尚,二次元元素,恐惧,财产与阴谋,甚至那个神秘的老太太等都是比较明确的题材因子。其实,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也是非常清晰的状况:子影在舞蹈学院与那个男演员建立了恋爱关系,并且促成了子影的第一次婚姻。但是,这第一次婚姻明显存在的特征是,对于子影来说,是一个极其自然的婚姻经历。与自己的学长恋爱结婚,也是一个豆蔻年华少年纯粹生理年龄的自然爱情经过,不仅仅是正常的,自然的,也几乎是没有任何功利性的婚姻。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推算的话,子影的第一次婚姻大概是发生在九二年或者说九三年左右。 因此,从关于子影第一次婚姻的实质来判断,几乎构不成子影心理及精神发生变异的状况。所以,如果一定要就此婚姻做出相关细节描绘的话,除了表达了一个正常的婚姻事件之外,其他的基本基本无法在整个故事叙述过程中突出这一婚姻的矛盾性与曲折性。如果我们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个子影家庭成员反对子影这一婚姻的话,也无法达到完整无缺的文学效果及文学价值。其实,对于女人来说,第一次婚姻是没有婚姻经验的产物。促使他们结婚的因素有时侯或许是非常单纯,仅仅是属于生理年龄的盲目而已。因此,在我们这部小说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婚姻的很重要结论就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第一次婚姻仅仅是没有婚姻经验的产物。如果这个第一次婚姻即便成为某个女性或男性中唯一婚姻的话,只能归结为不同生理时期对婚姻的不同要求。维系的因子或者说是有了孩子,或者说对方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某种意义的变化或提升,或者说婚姻中的某一角色身患重病,而另一方仅仅是出于与爱情无关的道德行为。你必须记住,世界上没有完全无条件的婚姻。而当我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婚姻的十分沉重。沉重也好,轻松也好,只要其中能够有一个维系婚姻长久的因子就够了。而对于子影这种有N次婚姻经历的人来说,哪个男人最后成为她爱情心理中的重心,实际上在逻辑上很难求证。一个度过金婚婚典的男人或女人在第二天很可能就去办理离婚手续。这当然是特例,最终的问题还是在于到底谁是我们一生爱人的问题。或许这种真爱,没有任何的欲望,没有任何的要求,仅仅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够在一起。 而另外最重要的问题是,这个舞蹈学院的学长在我们假定他是子影第一次婚姻对象的话,那么接下来所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总感觉这个男人并不是让子影纠集一生的爱人。我们这个伏笔已经定义的非常明确,他只不过是放弃舞蹈专业去拍摄电影的舞蹈学生,对于将舞蹈视为生命的子影来说,这种行为是一个让子影内心世界并不怎么接受的事实。而另外,至于这个男人是否是子影一生中心目中的爱人,我们的描绘无疑缺少必要的铺垫。实际上,也没有这种继续扩展的必要。我们是文字艺术,不是视觉艺术。如果是视觉艺术的话,我们随便在暗处安排个男人出场都解决了子影真爱男人的问题。可是,现在我们还没有能力出示出哪个男人是子影深爱一生男人的证据,或许有,或许就没有一个真爱意义的男人在她的心里真正出现过。 他没有女朋友包括所有确定恋爱关系的女性。在山戊死亡之后,林惠曾经约他看过一部二次元元素的青春系电影。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和林惠真正接触过。她不是我喜欢的那种女孩子,尽管她现在几乎做着和程序员相同概念的工作。我仅仅是因为原先公司的关闭才终止了程序员的工作。实际上,对于我来说,找到一份相同的工作对于我来说轻而易举。我之所以不再操刀这个工作,也几乎是因为我的心理产生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压力。我曾经在较早期的章节中提到过关于程序员这一细节,因为长期的工作经历,几乎让我找不到生死的界线。我经常是面对某些死亡的专家概念时,却在屏幕上经常看见他们活动的影像。 作为程序员,他的思维方式及思维的逻辑性实际是超越警察分析能力的。模块化思维就是要程序员在完成任何一个功能模块或函数的时候,要多想一些,不要局限在完成当前任务的简单思路上,想想看该模块是否可以脱离这个系统存在,是否可以通过简单的修改参数的方式在其他系统和应用环境下直接引用,这样就能极大避免重复性的开发工作,如果一个软件研发单位和工作组能够在每一次研发过程中都考虑到这些问题,那么程序员就不会在重复性的工作中耽误太多时间,就会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新的代码工作中去。所以,当我们开始阅读这部小说时,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程序式体验过程当中。我们在关于镜像的识别中,几乎是没有先后概念的状况。而在我们关于场景的认知过程当中,永远都是在资料的重叠过程中去实现代码写作的过程。 在目前来说,我们无法确切定义那个出现在第三房间的男人是谁的话,如果仅仅凭借目前出场的男人序列中,除了那个在久远时期的舞蹈学院的那个男演员之外,其他的还没有任何让我们引发联想的男人出现在第三个房间。而实际上,我们这部作品在叙述的过程中,表面上明显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漏洞就是,为什么始终没有让楚紫及山戊有比较直接出现的机会,甚至连关于他们外表特征的任何暗示的或明确的描绘都没有。 实际上,我也一直在为这种事情头疼。因为对于我们的读者来说,因为没有直接的阅读体验,即便我一定要为楚紫及山戊做个具体的外表描绘,实际上也只是我个人主观的描绘,而并不等于是他们真正的形象。不仅只是在我们的这部作品出现这种先天不足的形象描绘过程,就是红楼梦,水汻中的所有人物外在形象的描绘也是抽象的,只是当您阅读过相关连环画或观看过影视作品的时候,您才会对人物的具体形象有比较直观的认识。目前来说,我已经使用过N次的帅气概念来形容他们的外在形象——介乎与二次元男生的概念或许比较恰到好处。而实际上,我们对于子影外在的描绘也是点到为止的处理手段。老一代的舞蹈巨星有戴爱莲,杨丽萍,还有白毛女中喜儿的扮演者石钟琴,茅惠芳,森下洋子等,如果描绘的不恰当的话,就会有非常复杂的影射之嫌。而至于今后这部小说被改编影视脚本后,由谁扮演子影那是剧组和导演的事情。 当我们这节内容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最终再回到楚紫与山戊死亡的现场打扫这个问题上来。是谁打扫了这些生命的遗迹很重要。起码体现了一种死亡之后的临终关怀。而除了这种人文主义的临终关怀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对死亡记忆的清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文学作品提出清理死亡记忆的概念。而以往的文学层面在叙述死亡的时候,仅仅是写到铭记或遗忘为止。遗忘与清理不同,因为清理仅仅是体现在美学方面的行为机制,与遗忘无关。而遗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不代表人文,而是一种社会的需要。 很明显,在我们这部小说的书写过程中,重叠了许多从前细节的再描写特征。实际上,对于我们的作家来说,试图只单纯赋予着某一细节一个唯一解剖的原则是极其片面的行为。并且,在时下关于文学创作真实性的讨论中,道听途说的真实,亲眼所见的真实,亲身经历的真实,音响的真实,现场的真实,时空的真实,尤其是关于逻辑的真实是我们目前尚没有讨论彻底的问题。甚至,许多作者对于文学的真实性理解,仅仅只是停留在简单扼要的细节决定真实的低级层面。我们这部作品在表面上尽管锁住了很多真实而客观的场景,但它们背后所隐藏的答案却永远不是唯一的答案。 ------------ 第二十二章《人性的焦虑》 在我来到周家大约第一个多月的时候,子影给发了薪水,是直接转我银行卡的。现在取款可真是方便多了,只要你打扮的不要过分怪异,到取款机前刷脸即可。改天我得试下,我到银行照相的时候头发比较短,看看我留长发那取款机是否还认得出我没。别开玩笑了,据说,当取款人佩戴帽子、墨镜时刷脸时机器均显示无法识别。现在的刷脸取款仅仅只是刚刚开始。未来,你的一个眼神、你的静脉指纹,甚至你的声音,都能成为银行识别你的暗号。在梦里,我又回到了阔别五年的周家别墅。我怎么又重复起我们这部小说的第一句话。我只不过是想说,如果我果然在现实中再次回到这所别墅时,它还会记得我吗?我在这里整整居住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当我在离开之前,面对已经揭开的关于第三房间的秘密,钢琴的秘密,玫瑰的秘密及其那个神秘的老太太的秘密,我突然感觉,知道这些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之后,又能挽救什么?我们的读者曾经和我一起为这些秘密而焦虑。是我与读者们共同的好奇,才促使我踏上了探索这些秘密的征程。或许就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有了这部小说的创作与面世。实际上,当我揭开这些秘密之前,子影就已经不辞而别,而那个神秘的老太太在得知子影消失时不久,在这所别墅的一个角落里与世长辞。 现在想想,这世界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有着隐藏至深的秘密。这些秘密或许是预示着荣耀,以及无尽的耻辱,然而,秘密的荣耀部分却并不一定是主体生活下去的心理支撑,但是耻辱却有可能是他活着的动力,因为他要雪耻或复仇。因为我们明显可以在许多关于复仇的传奇小说中可以得到证明。那些背负耻辱一生的复仇者往往会在杀死仇人的一瞬间,自己也含笑而去。当然,我们仅仅依次为例说明许多秘密一旦被揭开背后所折射的无意义性。保留着一份秘密,或许让你过得更加从容。在子影的丈夫离开这里到澳大利亚定居之前,据说这所豪华的别墅里每个周末都几乎举办一场类似鸡尾酒式的宴会或舞会。 那个时候的楚子其实还不到十岁,不知道这种豪华的场面带给他怎样的联想。应该有保姆单独照顾楚紫的生活。但是,这个照顾楚紫的保姆是否是和其他保姆身份一样的保姆,还有待于我们做继续的阐述。楚紫是子影和澳大利亚丈夫共同生育的孩子。因此,我们在这里涉及到一个基本逻辑性的问题是,子影和他的前任丈夫是否曾经有过孩子。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子影又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和现在丈夫结婚的。在前面的较早期章节中,我们曾经专门有一个细节是交代楚紫出生大概时间的。 当然,我们目前尽管没有证据判断楚紫有没有同母异父兄弟姊妹的事情。按照楚紫父亲比子影大将近20岁的跨度来说,应该会同意子影与前夫生育的孩子来到这个家庭一起生活。这样说尽管有些武断,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子影是凭借自己的条件嫁到这个家庭里,而不是自己愿意嫁到这个家庭里。所以,在逻辑上来说,子影唯一结婚的条件有可能就是将自己原先的孩子过来一起生活。而另外,对于一个从事舞蹈事业的女人来说,善良的成份其实是陪伴她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人伦情感及道德情感。所以,当我们的小说按照顺序书写到这里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关于道德范畴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讨论的主题是,对于一个已经有孩子并且和前夫离婚的情况下而再婚时,决定这个孩子到现在家庭生活的因素是由母亲的善良决定还是又后来的丈夫决定。而且,当这个孩子的父亲在放弃对他的监护权之后,孩子本身的不幸遭遇也是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或许是出于怜悯及同情心,后来的丈夫接受了这个与他本无血缘关系的孩子一起生活。所以说,当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那种极度关于煽情的再婚浪漫情节的描述在这里显得明确失去了都市文学的份量。 而实际上这种文学艺术与现实焦虑的碰撞早在根据作家叶辛同名小说改编的《孽债》中就遭遇了许多因再组家庭引起的后续道德焦虑——实际上,当我们在二十年后再度回首这部收视率曾经达到万人空巷的电视剧当中时,突然发现,叶辛老师仅仅只不过是在感性方面唤起着对寻亲孩子同情的同时,并没有在道德方针上解决孩子们的最终归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那么这些孩子的灵魂流浪及身体流浪都将是永远的存在。当然,随着那些孩子的成长及自理能力的提高,他们会客观的重新认识自己及其父母亲现在的家庭。当道德的碰撞遭遇婚姻时有时候给人带来的道德约束力的确力不从心。现实中的房子就是那么大,这些寻亲的孩子实际上已经到了识别自我空间概念的年龄,可是,他们最终又将回到哪里去? 当这一话题再次回到我们这部小说的时候,其实会感觉到关于叶辛老师《孽债》话题的重提仍旧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对于子影这代女性群体来说,她们无论是否离异,如果结婚时间正常的话,她们的孩子正是成立家庭的高峰期。如果是对于离异而却又因为某种程度的自尊心或者说对前夫持有某种要挟心理自愿放弃丈夫所有资助的女性来说,面临这一关的到来时,其实是显得特别的艰难而疏离。房子,汽车只不过是物质层面的东西,将来这些孩子是该诅咒自己的母亲或是诅咒自己的亲生父亲。父母亲当年离婚时,母亲哄着骗子孩子到法庭上坚持着与母亲生活的供词,而母亲又以所谓的感情折磨始终不让孩子去探望父亲,自然也不让父亲探望孩子。母亲总以为母爱能战胜所有困难,可是当自己作为一个中年妇女,连孩子读大学的费用都捉襟见肘时,母爱在现实生活的残酷面前又被无情击破。 而对于子影来说,即便离婚N次,她与前任所生育的孩子都无疑不存在这些经济上拮据因素。所以,我们的小说又面临着另外一个问题的相关讨论。那就是,当一个经历N次婚姻的女人,抛开比较实际的现实问题时,她的心路轨迹又是如何延伸的?而另外,又假设这些离婚都是由子影本人主动提出的离婚要求的情形之下,她的人格是否又依然保持稳定保持原状呢?解除婚约只是结果,而其实所谓主动提出解除婚姻背后所隐藏的是无奈及对于目前婚姻状况的不堪忍受成分。但是,除了种种所谓的被动式离婚与主动式离婚的概念之外,是否还具有第三种原因存在呢?所有离婚表面的背后其实都保留着永远不能解开的秘密。我们困惑与迷茫于子影表面上的豁达与性格的明朗,如果在外人看来,她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再婚N次的女性。 我们在创作这部小说之前,曾经向创世中文网都市频道的编辑透露过我们关于子影这一经历N次婚姻女性初步的描述规划。在这个初步提纲中,子影是一个经历N次婚姻女性的文学身份是一个在原则上被确立的角色。如果按照这个婚姻的运行轨迹来分析的话,子影在最后表示出对爱情对婚姻的觉悟实际上是非常正常也是合乎逻辑的发展曲线。但是,关于子影的叙述工作是因为在她的孩子楚紫自杀后才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段描绘子影这一人物的。因此,即便我们再怎么强调那个逻辑性的婚姻觉醒,但是,孩子死亡的这一关却无论如何是不能被忽略的元素。我们必须寻找出楚子与子影母子关系中的那些非理性的东西。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子影矛盾重重的人格间接导致了楚紫的自杀。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因为我被安排到子影家里做家政工作的目的是明确的,既照顾因丧子而孤单的目的。这里其实有很多无法推敲的东西。因为在我到来之前,子影家必须有一个类似管家式的人物负责这所庞大别墅的管理工作。我没有看见,并不是说曾经没有这类人物的存在。我仅仅是因为某个房间的水管破例才知道这所别墅曾经有过保姆的存在。而另外,由于子影即将出国定居而辞去了这些保姆及花工也不是没有可能。别以为这种繁琐的描绘没有意义。实际上很有必要。因为它使我们在没有第三者的证明之下可以得出的证明是,这些繁琐的细节实际上证明了子影的出国定居计划本来是按照正常计划进行的。只不过是楚紫的死亡让她临时改变了启程的计划。 实际上,对于未能如期出国的子影来说,情绪是极其复杂的。既有未能及时出国的焦虑,也有关于因楚紫死亡而带来的种种抑郁与不安,实际上,我本人在这里工作也是一个焦虑的体验。我每天的工作基本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工作。甚至连饭都不要做。这是个外卖服务遍地开花的时代,只要你愿意,即便是来自远程的特色食品也能在几小时之内送到机场,然后再有专人送到家里。如果子影开心的话,偶尔会带上我去参加一个上流阶层的宴会及舞会。现在有经验了,每次去参加这种高档的宴会之前,我都会提前叫好外卖吃饱再说。子影曾经带我去一家制衣店为我定做了好几件非常时尚而贵重的服装。而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真正穿过它们。其中有一件衣服,差不多是我五年程序员工作薪水的总和。而另外,这个城市最寒冷的季节也会保持在摄氏15度以上。面对那些投来羡慕目光的裁缝师傅,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 子影总是在这个时候提醒我,太太,别忘记你的工作是编程设计师。看看你的样子,简直就是连高档香水都没有用过的女人。奕香, 菲拉格慕,古驰,维多利亚的秘密,祖马龙 ,迪奥,雪尔妮兰 。还记得那个保姆的房间吗,我曾经给她买了许多贵重的化妆品,她从来没有用过。可是,一夜之间,在她离开的时候,却全部塞在行李包里给带走了。真是个虚伪的女人。太太,这应该是你最奢嗜的一刻了。以后你也不会到这里再做衣服了。我说这些只是让你明白,钱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即便买不到幸福,它至少不会让流落街头。尽管我不崇拜金钱,但是它至少会让我减少很多生存的压力。 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希望当一名舞蹈艺术家。可是,那天我上了一档电视台的节目才知道,我演出了20多年的《睡美人》影响力还不如这一次出现在电视节目里的冲击波强度大。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才发现所谓的舞蹈艺术家实际上只是当你站在那个舞台,站在那个金色剧院的时候你才是舞蹈艺术家,离开了这些,你什么都不是,怪不得我在舞蹈学院上学的时候,就有同学甚至连学业的正面都不要去演电影,演电视剧。实际上,外国芭蕾演员也有直接去演电影的。 看过《红凌艳》吧?佩吉是一名很有天赋的芭蕾舞演员,她对芭蕾舞的热爱让她觉得她生来便是为了舞蹈。她参加了芭蕾舞剧《红菱艳》的演出,在剧中,她扮演那个穿上红鞋一直舞蹈到死的舞女,她的演出获得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她的演艺事业就此扶摇直上。之后,她结识了作曲家朱利安并且迅速坠入了爱河。 剧情倒是非常感人肺腑,莫伊拉·希勒是《红菱艳》的女主角。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芭蕾演员。1926年,她出生在邓弗姆林苏格兰。1931年她搬到恩多拉罗得西亚北部,在1936年她回到了英国。三年后她加入萨德勒斯韦尔斯芭蕾舞学校。在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她的父母带她去住在苏格兰。1941年进入了著名的国际芭蕾舞团。她整整活了八十岁才离开人世。而她演出的那个舞女可没这么幸运。为了所爱的人,佩吉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但婚后平静的生活令她无法忍受,似乎总有一种魔力在召唤她穿上舞鞋翩然起舞。佩吉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她离开了朱利安重新回到了舞台,但渐渐的,她想起了自己曾经扮演过的那个穿着红鞋的舞女,她觉得她们的身影正在慢慢重叠,不安的佩吉猛然醒悟,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并非舞蹈而是家庭,她冲出剧院想要重拾朱利安的爱情,但一辆火车从天而降,终结了她年轻的生命。我想想,我是不是也能像她那样活到八十岁。实际上那个一直舞蹈到死的舞女,是因为是因为爱的焦虑才一直在舞台上旋转,旋转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生命没有了,焦虑自然也就结束了。或许正是这莫名其妙的爱情才让你焦虑,才让你在不休的舞蹈中忘却焦虑。 记得楚紫活着的时候就经常一个人在阳台上演奏小提琴。那些曲子现在想起来,依然在那里回荡着。雨后的彩虹中,楚紫单薄的身影支撑着小提琴,卡洛儿的曲子《在爱中》总是在楚紫的演奏中缓缓流淌。每当楚紫在演奏《Niccolo Paganini Romance from The Magic Bow》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他小时候天真烂漫的笑容; 而《Massenet, Jules Meditation aus from extralt de》总是会让我想起那些痕迹般的记忆碎片。又象是世界末日,又像是一切从新开始。《Somewhere in Time》,《卡桑布兰卡》还有《降D大调第三号慰藉曲》。 对了,太太,您听到过这首又楚紫演奏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吗?她可凝聚着一家三代与丹顶鹤的生死情缘。30年前,女孩徐秀娟为找寻飞失的丹顶鹤献出了生命,而30年后,她的弟弟同样牺牲在她当年找寻飞失的丹顶鹤献出了生命。他姐姐当年牺牲的时候,他才17岁。人总要有个信念,或许是因为有了信念的存在你才没有焦虑。 ——当您阅读到这里的时候,您是不是发现压抑了整整二十个章节的情绪,是否在顷刻之间就化为乌有?事实上,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进入这种乐感节奏式描写方针的话,那么凭借那些单调的文字,您永远体会不到一轮冷月之下的玫瑰别墅是如此的让梦牵魂绕。这些音乐的再现是否冲淡了您阅读过程中长久的困惑,焦虑及莫名其妙的情感?文学艺术的目的不仅仅在于驱散你的焦虑与抑郁,能够让你回首从容仔细看清楚焦虑与抑郁真实模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启蒙及文学价值的体验。他会让您感到灵魂的超越与震撼。这就是说我们的作品的本意。 好了,先生们,今天的这一章节就先写到这里吧。我们的读者朋友尽管和我一起卷入这个关于逻辑旋涡的日子已经很久了。实际上当你习惯于这种关于逻辑思维的演绎再现时,你就会发现,我们的这部小说一直在逻辑的纠缠中一直引领着你向故事的纵深处飞速迈进着。这是一个关于逻辑黑洞的推进与进化的复杂过程,我们总是在最关键时刻的提醒着你在重叠与记忆我们先前所出现每一个细节的基础上,证明着我们的故事一起在向前走。 ------------ 第二十三章《人性的逻辑》 在我在那个公司还担任着程序员职务的时候,理性让我产生了许多关于概念与写作问题的思考。其中之一,就是关于玫瑰的概念问题。在我们的个别章节中,其实也并不止一次的谈到这个问题。这就是,在现实情况当中与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玫瑰含义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许有着许多方面本质性的区别。到目前为止,我们至少还没有真正阅读到任何一部玫瑰直接与美好及光明有关的文学作品。 实际上当我们在20年前观看新版《泰坦尼克号》的时候,就曾经有过类似的体验:对于这么一部几乎被称之为世纪经典之作的爱情片来说,竟然没有任何一处显示出与玫瑰有关的电影画面及场景。这点对于揭示我们的话题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并非是导演的忽略,而是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重复着在以往影片中出现多次的,以玫瑰折射悲剧的花卉手法。而我们这部小说在将玫瑰当成主要文学主题道具的过程中,因为是一个属于无限制揭示逻辑演变过程的作品,所以要尽量显示出玫瑰多层次的一面。再者就是,关于玫瑰与爱情的关联问题,实际上在中国,玫瑰并非是表达爱情的唯一花卉品种,只不过是在西方国家这层涵义才显示出相应的特殊定位:玫瑰=爱情。而这个等式今天还在广泛的沿袭。 至于玫瑰与爱情的关系,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显具有伪命题的感觉。对于欧美地区将近零下20度的冬季来说,寻找一束真实的玫瑰,无异于水中捞月。所以说,对于这种季节性非常明显的玫瑰来说,不论什么季节都出现在影片及文学作品其实是个荒谬与不经。所以,当聪明的作家及编剧在考虑到玫瑰与现实的这个层面之后,果断省略了玫瑰=爱情的并列关系或平行的对应关系。特别是日期那个被确定二月初的情人节到来的时候,玫瑰的萌芽都没有绽开,哪里来的鲜艳夺目的真实玫瑰花。 所以,对于玫瑰这种最简单的客观属性都不能理解的话,就等于是每天都可以被当成海上生明月的日子。如果我们再要以这种方针定义文学逻辑的话,那么所有的以往文学作品的逻辑都将被无情推翻。所以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我们所坚持的逻辑其实是双轨制的逻辑原则,即既要兼顾来自文学创作本身范畴的逻辑体系,也要坚持自然及客观世界的逻辑原则。 如果在一部所谓举世公认的文学巨著中,却出现了一个冰天雪地男女主人公去相互馈赠真实玫瑰花或者说其他花卉的细节,你可能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个逻辑的严重错误。如果您不相信的话,去重新阅读下您所曾经阅读过的所谓名著,肯定有类似的失误与荒诞。可怕的是,这种经过我们提醒才令您开始重视的问题并证明这些绝对的存在。当然,对于影视画面所出现的这种逆季节画面,因为影视艺术本身就包括画面的闪会或幻化的特性,所以我们并不作出太多的相关描述。如果说曹雪芹还为弥补季节逻辑而创造个冰窖储存不同鲜花或鲜果的话,那么很多人连这个最基本的冰窖都干脆省略不要了。而另外,在许多武林题材的作品中,武林高手或武林霸主,五冬六夏随便那个季节都能掏出几枚青果。这种反季节的现象,并不是我们这些作者不用心观察客观事物的结果,写出这样的文字只能说明作者写作时的态度极不严肃。在我们这一自然小节中,实际上可以列举出许多现实的范例,只不过是出于可能性的影射才这样处理。 但是,话又说回来,在世界范围内许多文学理论家的理论体系中都将这种逻辑的失误解释为对现实真实世界的虚化。有时侯,我们在阅读一些所谓高层次的文学理论时,因为缺乏自己的思考往往望文生义。那康德美学体系说来说去,实际上翻来覆去的就只有那么一句话,美是通过眼睛看见的东西——就是这么极其简单的一句话让许多人纠缠了一辈子甚至几个世纪。其实,只要一句话就可以否定这个美学体系的权威,既然在康德看来,美是经过眼睛真实看见才显示出审美的机制,那么当一个盲人看不见一切客观景象的时候,又如何理解审美呢?如果按照康德的理解,你既然眼睛看不见,就不存在美学机制的体验与体会。 我们之所以在这一章节中提到美学与玫瑰的话题,是因为玫瑰在我们这部小说当中所出现的形态不一的玫瑰所决定的方针。实际上,如果再进一步说的话,我们故事中的玫瑰不仅仅是涉及了一个美学的问题,并且还涉及着玫瑰与神秘感之间的关系。另外,对于花罩中那些早已霉变的玫瑰残骸来说,实际上已经不再具备任何审美的可能。而至于在第三房间那个男女接与授玫瑰的场景,除了蕴涵着相当程度的神秘色彩之外,因为我们只不过是透过闪电在屏风上的投影才看见的玫瑰轮廓。所以,文学创作的审美与美学机制的构建并非是简单扼要的过程。 所以,我们在创作这部作品中,总是在竭尽全力的维护着客观世界的逻辑尊严。召回逻辑尊严在文学艺术及其文学创作中的原本地位,是我们创作的庄严口号及旗帜。在我们的早期章节中曾经不止一次的提到过子影如何打扫楚紫死亡现场的情节设置问题。它实际上在文学逻辑及现实逻辑中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因为它不可能永远处于不打扫的阶段。它是必须被打扫的一个区域。 但是,实际上我们这种担心可能是多余的,因为在某些作家看来,现场是否被打扫,又由谁去打扫,只不过是个被允许忽略的客观事件;而另一方面,或许有作者利用这个打扫现场的描述机会,让打扫者在打扫的过程中发现一枚钮扣或者说女人一根头发之类的物品。大家别发笑,这种情节是许多侦探类作品或武林作品经常性出现的细节。而关键问题是,假若在打扫现场的时候什么都没发现也没关系,因为作者可以在编造个有人来过现场的情节来继续写下去,并且随着故事的书写,可以在此基础上作出无限制的延伸与拓展。 所以,谁来过现场,动机又如何,又是谁是幕后黑手安排他来破坏现场,然后顺藤摸瓜,又揭穿幕后的策划者是谁,如果这个幕后策划者又有什么深刻背景的话,故事最少又能增加10个章节,然后幕后策划者又杀人灭口,让那个破坏现场的人自杀或者说弄成精神病患者。然后这个精神病患者清醒后又反击陷害他的幕后策划者。所以,我们的故事其实是选择最简简单单的方针来叙述故事的。如果按照刚才的逻辑的话,甚至黑手党都有可能卷入这个破坏现场的旋涡。所以,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刻意的省略这个打扫现场的细节,不是出于是否与整个故事有关的问题,而是我们根本就无法安排这么一个打扫现场的场景。在自杀案件发生后,子影无论都必须回家,并且请人打扫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与浩与她一起打扫的逻辑性可能存在,但是至于两个人是如何打扫现场的,绝对不可能象平时打扫卫生一样,出现所谓你打扫哪里,我打扫哪里的问题。 实际上,根据相关资料,当年《尼罗河上的惨案》在中国公映时,观众就提出了一个比较深刻的问题就是,假如那位侦探不在这艘游轮的话,那么这一切又该如何被作者描绘的问题。实际上,作者已经安排了一个让作为婚外情人的男女杀手免去法律惩罚程序自杀的结局。这个结局实际上非常失败。按照正常逻辑,两个凶手根本就没有事情败露而自杀的打算。作者之所以安排这个结局,实际上目的和《无一生还》差不多,都是暗示对于当时法律制度存在许多矛盾现状的质疑与批判。所以,故事的情节其实是否吻合逻辑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把作者对于当时西方法律所持有的态度表达出来即可。文学价值的体现并不是指这部《尼罗河上的惨案》及《无一生还》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借助文学的名义去批判现实。 如果仔细分析英国影片《水晶鞋与玫瑰花》拍摄现实背景的话,其实它就是一部关于现代英国皇家如何选妃方针的应景之作。这部影片摄制于1976年,而威尔士王妃戴安娜五年之后就与威尔士王子在圣保罗大教堂完婚,成为全世界最受瞩目的王妃。所以,文学创作总是与国家机器发生着各种不同类型的相互关系。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与国家与社会与自然与逻辑与哲学与宗教与道德与价值与审判与罪行与元罪的相互关系。 除此之外,就关于《尼罗河上的惨案》所具备的文学特征来说,无论是文学价值或者说情节的布局方面,都是逻辑性极其糟糕的状况。当凶杀案所谓目击证人奥特勃恩太太,正要说出那个凶手时,一颗子弹却射中了她……这个情节其实非常失败也非常可笑。凶手怎么知道她是目击者,又怎么知道她会在什么时候说出凶手是谁,并且作为一个作家,也不可能在任意的可能危险场合就说XX是凶手之类的话。还好,到目前为止,中国作家还没有谁以这种手法描述目击者揭露凶手的场合及方针。 但是,尽管在没有正式出现关于类似情节的侦破作品,但是根据一些资深电影文学剧本编辑的回忆我们可以知道,他们自《尼罗河上的惨案》于八十年代之初在中国公映后,将近百分之九十的投搞者在投递类似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时,肯定是有如下的描述。——当所谓目击者说出我看见几个字的时候,肯定有暗处发射的子弹将其击毙。幸亏这些编辑们眼睛雪亮,不然的话,中国将出现N部类似《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电影在电影院上映。所以说,作为侦破题材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在中国的影响力还是属于比较大的状况。但是,由于我国八十年代文学创作刚刚与国际发生相互关系的情形之下,这种模仿值得原谅。 所以说,当文学创作即便需要为解释其他社会现象作出承担时,逻辑依然是主要的支撑。因为作家要通过文学载体所讨论的所有问题都是关于批判现实主义范畴之内的问题,所以,逻辑的作用绝对不可被忽略。十年前中国曾经有一部真人真事改变的电视剧《恩情》轰动一时。如果仔细分析这部来自于真实事件的影视作品的话,逻辑实际上是可以随时随地忽略的东西,即走到哪里是哪里。 但是,编导为了使走到哪里是哪里的状况尽早结束,安排了一个信仰基督教的人物,通过其在教堂的忏悔内容才真正证实了所有一切纠集的根源。所以说,这个基督信徒才是唯一合乎逻辑法则的人物,而其他的都不算。他们只是所做的一切最终要经过基督信徒的验证才证明逻辑性的存在。 而我们这部小说却在结构上非常特殊,我们没有相关在教堂可能出现忏悔而透露某种秘密的角色出现。楚紫及山戊之死是既定的客观存在,因为它是属于没有目击者的那种事件,所以只有靠我们自己根据现象去推测他们死亡的真正原因。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凭借逻辑的推理去发现,去导出。而在这一环紧扣一环的推理环节中,还有重叠着那些已知的条件与未知条件的协调。由客厅花罩玫瑰引出的参考性话题是,为什么花罩里的玫瑰由红色变成了白色。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玫瑰已经霉变到不能分辨眼色的地步,所以从表面上看,神秘老太婆关于玫瑰的话语内容非常不可靠。我们先回忆一下早期章节中的相关描绘: 宴会将近深夜十一点才结束。疲惫不堪的我经过客厅时,神经却因为看见花罩下的那朵玫瑰而变得立即紧张起来。女主人住在楼上。待她上楼后,我突然想起,今天上午那个老太婆在客厅里面对着枯萎的玫瑰十分激动:子影,这不是他先前送给你的那朵玫瑰。不是的,当年的玫瑰是红色的。我清楚的记得,那个男人为了在订婚仪式上送给你喜欢的白玫瑰,可是,他跑遍大街小巷所有的鲜花店都没有找到。我以前没有注意到从前花罩里的红玫瑰变成了百玫瑰。 这就是说,我现在看见的这朵白玫瑰,并不是当年原先就罩着的红玫瑰。那么玻璃罩之下的玫瑰由红变白,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但是,如果我们的读者再将思路拓展的广泛一些或者说从别的方面寻找这个老太婆话语没有错误逻辑性根据的话,那么又会出现一个重要的思考转折。也就是说,在这种玫瑰颜色不能辨认的情形之下,而原先那束玫瑰的形状及散射特征却不会有特别重大的变化。再就是说,捆绑玫瑰花束的物品即便时间久远,也能依稀可变——说来说去,我们的意思就是说,这个神秘老太婆是从原先玫瑰花束的特征判断玫瑰被换了,而不是根据颜色特征作出的判断。 而另外,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机理就是,即便原先的红玫瑰如何腐变,它也不会是纯粹白色的样子。再就是说,因为老太婆是每年相同的季节几乎都会准时来到别墅拜访——所以,老太婆不论在今年什么时候来,她都亲眼看见过原先那束玫瑰。而对于我来到这所别墅的时间来说,我所看见的,仅仅是现在时的玫瑰而不是过去时的玫瑰——这就是我和老太婆由于时差所导致的状况。所以,关于逻辑的把握程度,在我们的作品中基本上是比较集约的状况。无疑,我们这个关于客厅玫瑰的阐述,其实是一个关于逻辑层面再升级的思考——但是,我相信这种解释绝对是出乎您的意料。如果是一般的作家,很可能关于这束玫瑰的描写方针就是,换就换了,不管这其中为什么会换,最后总会水落石出。 而事实上,就目前在花罩所保存的这束玫瑰来说,肯定会有读者产生这样的联想:现在的这束玫瑰其实就是楚紫死亡那天晚上所出现的那束玫瑰。但是,当您产生这种联想的时候,是否考虑到其中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这束玫瑰花上的血迹颗粒其实很小,仅仅是通过仪器检测才发现上面有血迹存在,而不是通过肉眼就能观察到明显血样。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说,当读者们阅读到这里的时候,所有的神经都已经完全崩溃了。阅读了已经那么多的章节,到现在才发现自己又错了,而且不是一般的错,整部小说从开始到现在,作者所玩的都是一个极端高智商的逻辑游戏。它让你在绝对的错误判别中看见真理,又让你在自以为是绝对正确的判断中瞬间否定与颠覆自己的逻辑判断。 ------------ 第二十四章《人性的焦点》 在我来到周家工作大约有三个多月的时候,我明显发现的是,子影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么脆弱和悲观。尽管她已经在楚紫死亡的那天晚上就已经宣布退出舞台的决定。她的心理很强大,即便在息舞之后,她也能安静的坐在电脑旁去游览新闻或者在博客上书写自己所要表达的东西。我曾经匿名进入她的博客做着拜访式的阅读。她在博客文章里所透露的信息几乎全部是她关于生命本质的思考与反视。她以积极的态度,在孩子死亡后的世界继续注视着关于人生的每一个步骤及觉悟成长的过程。或许是楚子的死亡来临的太快,竟然辞世于母亲之前。 子影这种关于人生哲学的积极思考态度,几乎使我忘记了她是一位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我们无法求证子影丧子的心理阴影到底有多大,但是,阴影肯定是有的,并且这种阴影的存在不但没有丝毫降低她对生命的热情,反而促使她开始了哲学式的循环反思。当然,这只是公众博客的内容,而在她的私密博文中到底书写了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因此,我们并不能这些公众博文内容的表面性及虚假性。或者说,在公众博文与私密博文之间,有关她心理的真实部分,应该存在有所隐藏或适当遮蔽的地方。 作为艺术家,在某网站有子影专属的帖吧。从整个帖吧的发帖量来看,仅仅从楚紫死亡之日算起的话,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有将近两千篇文章。可是这些文章却没有一篇是与楚紫死亡有联系的文章。实际上并不是没有,只不过是被吧主删除了而已。而实际上,这个细节的描述又存在很大的逻辑缺陷。因为可能的话,子影根本就不知道网络上曾经存在着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帖吧,而事实上,要子影去管理这样一个帖吧也是令人感觉非常好笑的事情。所以说,对于我们的人物分析来说,很多地方都是行不通的状况。所以,如果这样推论的话,我们刚才的那句“作为艺术家,在某网站有子影专属的帖吧。”仅仅只不过一个话语似的伪命题。当然,对于别的作家来说,能够通过这种时尚元素其实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因为他可以随时随地并且合乎逻辑的在帖吧随意杜撰一篇文章的文字作为分析子影人格及精神的证据。但实际问题在于,即便帖吧有类似的文章,也并不一定成为分析子影人格的依据。 这世界上有一种人,能够站在超越生命之上的高地去看待人生及死亡。这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并不是超脱,而只不过是以苟且的姿态活在这个世界上。当所有的作品都倾向于人生解体启蒙的时候,我们却要在这部作品还原着那些人生本质的价值。没有生命的世界其实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以苟且的姿态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也是一种积极的生命态度,因为他不会因为生命的艰难与挫折放弃生命。在文学艺术及文学创作中呼唤生命价值的回归,其实比哲学式的人生解体论更加富有着积极的生命意义。这种关于人生的解体哲学非常可怕,它会让你将生命当成是毫无意义的东西,在他看来,生命是可以被解体的,死亡是可以被解体的,甚至吃饭,睡觉都是可以被解体的物质。 我们曾经以为我在作品中将子影塑造为一个为多次婚姻所累的典型任务的创作主题始终是不可更改的文学主题,而关于这一主线的轮廓我们也展现的非常清晰,只是在强调着我们不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描绘而已。并且实际上也已经证明,随着后续事态的发展,我们必须在创作中将楚紫及山戊的死亡事件作为我们的书写焦点。而实际上,这些孩子的死亡,按照逻辑来说,也是导致子影发生某种裂变的因子之一。因为,楚子是她的孩子,是她某次婚姻的结晶。这点始终是不能抹杀或者说被忽略的逻辑性环节。 而另外,我们需要再次循环思考的是,假如子影一开始就在与浩面前表示着非常忧伤的态度,我们又如何进行后来的描写?如果将与浩与子影开始面谈的瞬间作为一个循环点的话,我们就要为这个故事准备两套方案。即一个是非常冷漠的子影,一个是非常悲伤的子影。如果这两种交替出现的话,实际上我们的这部作品就成为另一部《恐怖游轮》的姊妹篇。如果这两种不同的情绪将来又发生碰撞的话,我们则又要演变出第三个子影出来。这种描绘不是没有可能,但是我们缺乏子影心理矛盾的交汇点条件,因为真正的她始终是一个冷漠型的态度。而另外,她所保持的冷漠态度并不能证明她对子影的死亡负有自责心理。 或者说,她曾经一直都在做着试图阻止楚紫死亡的努力,只不过是所有的努力不但没有为阻止楚紫死亡带来任何效果,反而促使了楚紫死亡的进度。她的阻止最终也可能是有效的,只不过是楚紫一直没有从这些努力中看到未来的希望,所以出乎子影意料的自杀身亡。我们对于楚紫性格的分析基础,目前唯一的焦点只能集中于我们从子影口中所得知的那些线索:楚紫喜欢演奏那些比较蓝色的冷调音乐。尽管那个男主播的直播间已经被关闭,可是当我们将网址转向这个链接时,依然可以听见这个直播间的背景音乐《人鬼情未了(奔放的旋律)》 。从这个聊天背景音乐的设计中,我们可以判断出这个男主播性格忧郁,冷漠而时尚的一面。但是,这个男主播是否就是楚紫,我们暂时没有比较确凿的证明。 实际上,我们设计的这个情节有点故意制造矛盾性的东西。因为,作为一个比较帅气的男主播,网络上不可能没有他的任何图片。读者的心理可以理解,可是关键所在是我始终没有见过楚紫的照片。就算网络上配备的是楚紫真正的照片,我也不可能拿着一个青春帅气的男孩照片,到处问人家照片上是谁,而另外,男主播的名字很明显只是个呢称而已。在早期的章节中,曾经提到过该男主播驾驶保时捷出现在粉丝互动现场的情节。而实际上,子影家车库停放的那辆保时捷是否就是这辆也是不可能被立即得到确认的事情——我们的读者肯定会对我们后续章节中一直重复着之前创作的东西感到没有耐心。可是,我们的故事并不像其他故事那样非常孤立的发展着。如果您忽略了我们这部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甚至是一句对话,哪怕是一个字,都可能使你的阅读前功尽弃。 我们实际上是将故事的发展过程设计成为一个迷宫似的发展过程。并且我自己也不知道故事的下一个环节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阅读似乎是非常困难。这毕竟是个融会贯通了多种元素的作品。既有人生的讨论,也有道德观念的探讨,既有虚拟文化的成份,又有批判现实主义的成份,既有城镇风情,也有乡土风情。而最重要的是,我们选择了现代文明之下的非理性成分——比如说,那些复杂的行为对比包括关于价值趋向的矛盾碰撞。因为它是在逐步形成一个寻找死亡答案名义之上所建立的文学内部环境,因此心理学的运用包括意识的不定行等。并且我们的故事结构非常特殊,也就是说,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独立的发展下去。不像其他的作品,通过一个又一个前后具有连惯性连续性的情节,逐步完成一个解剖文学主题的过程。我们这部作品的关键所在是,记忆与现实总是不断出现矛盾激化的碰撞机制。明明舞蹈学院的那个学长可以作为子影的第一爱人出现,可是,我们总是感觉这种记忆中历史情节与我们的现实思考总是格格不入。他似乎根本不可能成为子影生命中的任何一个长房。而当我们刚刚开始进入客厅玫瑰的思考时,可是客观情况又随即扭转了我们的思考方针。 另外,在这部作品中的人物交往机制也非常复杂。它不象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或者说是同事关系,或者是家庭成员的关系,或者说是恋人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交往几代人那样的世交关系。我们这里无法构成一幅具有现实意义的人物关系图。唯一的可以被称为完整图谱的地方是我与与浩的姐弟关系。实际上这个关系图也很不靠谱,他是一名警官,而我是一名社会的边缘成员。除开我们并不生活在一起的因素之外,我们之间也不可能每天探讨着他如何侦破的话题——这个话题明显涉及警务秘密,而我来到周家工作也只不过是与浩的安排。所以说,故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交叉程度特别微弱。不象其他故事那种比较完整的人物网,随时随地可以发生着任何一件足以使故事情节顺利发展的具体事件。人物的孤立状况迫使我们从这些孤立的个人中寻找故事发展的推动力。 我曾经在早期的章节中说过,如果我早一些来到周家工作的话,或许一切发生的都不至于这么突然,至少,我可以推迟楚紫死亡的时间。因为在我看来,楚紫的死亡并不是因为真正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他所缺少的仅仅是一个转移他孤独心理的一个因子及因素。但是,这种假设有没有意义我并不能确定。我曾经在一个月夜的晚上,突然发现生活在所别墅里,特别容易产生世界末日的感觉。远远望去,一座高大的烂尾楼,正好有一个犬牙般的弧型缺口,在夜空中试图吞噬一切。尤其是在里面居住的流浪者,因为里面没有电源,昏暗的烛光忽明忽暗,就如游走的幽灵在那里驻足。再向远处一些望去的话,一望无际的沙滩上由沙砾反射出的点点绿光,仿佛是要将您引向地狱之路。 很久没有在我们的小说中提到与浩了。在这个凄凉的夜晚,我突然感觉我关于与浩内心世界的了解竟然是如此的缺损。实际上我们也已经很久没有生活在同一个距离比较近的空间了。如果按照普通的逻辑,什么打电话,微信啊,朋友圈啊,都能成为我们之间的联络通道及联络工具。正当我沿着思路正要进行一些假设及联想时,看见与浩向这所别墅走来。当我准备给他打开大门时,大门却自动打开了。原来,周家别墅大门的车牌识别器竟然能够识别与浩的警车车牌而自动放行。潜意识提醒我应该让与浩知道,我并没有看见他的车会自动驶入周家的庭院。“与浩,你的车怎么会自动进来啊?” “应该是子影忘记锁住大门了。我来的时候,那大门是敞开的。”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与浩,那大门分明是我亲自锁住的。因为子影今晚出去参加一个聚会,可能要凌晨才回来,所以为了安全,我特别谨慎的锁好了大门。因为子影的车可以通过识别器之后就可以直接开进来。与浩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来这里探望我:并且更加奇怪的是,他每次来看我,都是子影不在家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三个人,就从来没有在这所别墅的任何一个空间同时相遇或者说同时出现过! 我突然感觉,我们的这部小说很可能又要推翻之前所有的情节及细节,要从头开始!与浩的车辆井然可以自由进入周家的玫瑰庭园!是那个晚上,他和子影一起回来打扫现场的那个晚上,子影为与浩的车辆设置了可以自用进出的程序吗?是这样的吗?可是,与浩为什么竟然会对我撒谎说门本来就是敞开的。这不是我们这部小说中所预料到的情节及细节。我们一开始写作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会有这么一个出乎意料令人费解的细节出现!与浩撒了谎!他不可能对我撒谎,他从小就是我带大的。 那么,现在我所关注的问题焦点就是,如果是子影在出事的那个晚上,子影就设定了这个程序,事情今后的发展可能会好些。可是,事情已经明显呈现出一切都不可逆转的局面了!即便假设是子影的设置,可是与浩为什么撒谎?也就是说,这个程序很有可能不是子影本人设置的。那么,会是谁设置的呢?是楚紫,是山戊还是之前的任何一个工作人员?让我来照顾子影,只不过是个充满玄机的借口!那与浩又安排我来这里做什么?我几乎没有与与浩交谈的任何心情。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像面对一个陌生人那样,客气的为与浩冲了一杯咖啡递给他。“姐,谢谢您。子影这边还好吗?她提起过关于硬盘的事吗?” “还好,她一直没有和我提起过这事。硬盘里的文件,你去提取过吗?” “暂时还没有去办这事。局里的技术科办这事很容易,先不急。我想知道,子影将楚紫及山戊的骨灰放在哪?在火葬场我忽略了一个计划。本来,我是想在工作人员搜集骨灰的时候,看看骨灰里是不是还隐藏了什么烧不坏的东西。” “你不是说过,子影在他们火化之前,每人都戴着子影最后送给他们的戒指吗?这就是可能烧不坏的东西啊。” “我忘了告诉你,山戊曾经做过极限运动,有次,腿被摔断了,后来镶嵌了一根金属在里面做支撑。我透过监视镜看见过骨灰的搜集过程,好像没有看见这根金属的残骸。” “你因此怀疑,他不是真正的山戊是吗?或许是高温熔化了”“不会的,即便是熔化也不会怎么改变它的具体轮廓。我有一位因公牺牲的同事,火化时是穿着警服火化的。在收拾骨灰时,明显还可以看清金属警牌的轮廓。或许是,或许不是。因为,我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他的这根钢筋是否可以取出来。” “与浩,你多想了。有些植入的钢筋是可以取出来的。案件既然已经被确定为自杀。并且尸体已经火化,就算处理过程有失误也已经无可挽回。回去吧,时间不早了。子影也快回来了。人毕竟只不过是种矛盾的生物而已。再说,他们被确定为自杀的结论又不你主持鉴定的。而另外,你们局里也并没有收到对该案件的复查申请。回去吧,子影很好。姐姐是个知识女性,做人做事有分寸的,”目送着与浩走向他的汽车时,我突然发现,他的背影竟然是如此的单薄。我怎么就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尽管我对刚才的对话及他的车辆能够进入大门还充满疑虑,当看到他如此单薄的身影离我越来越远时,这一切疑虑却都在他离开的瞬间烟消云散。 ------------ 第二十五章《人性的边界》 在我来到周家工作不久,我就产生过一个与子影其他家庭成员见面的愿望——这样写其实不怎么妥当,因为在来工作之前,与浩就已经明确交代给我,子影现在是一个人生活。我来这里工作的目的仅仅是陪伴刚刚失去孩子的子影,以免她过于孤单。尽管如此,但是我刚才的描绘仅仅只是属于不妥而已,因为这个见面的方式很多,比如说,看看他们的照片。按照逻辑,实际上我是没有权力要求看见这些其他家庭成员照片的,除非它们就挂在墙壁上,或者说被放置在一个精美的相册里,并且这个相册是放在一个随意就能看得见的地方。我们的故事在叙述过程中其实显得非常粗糙,轮廓也过于不成比例。如果在故事的一开始就设计为我曾经看到过那个视频画面的话,现在的细节又是另外的形态了。 但是,这个错误并不重要,看见一个曾经生活过在地球某人的照片应该不是难事,只要我喜欢,按照子影的形象PS一张楚紫的照片也不复杂。可是关键问题是,楚紫的相貌是否继承了子影基因的问题。当我真正要到那个聊天平台去验证那个所谓很久没有上线的男主播后来是否重复上线时,聊天平台已经关闭了这个直播间,连接自然也是无效的。据说在国外类似聊天平台的运行机制中,主播如果连续一个月不上线的话,连接及网址就会自动失效及变更。而对于那个神秘的老太太来说,我只不过是听到她断断续续说了些什么,而并没有看见她长的到底是什么样。 看看我们现在多麻烦,花费那么大力气,设计了那么多几乎在逻辑上无懈可击的细节及情节,可是我们甚至连那些关键人物长成什么样都不知道。没办法,从开始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很多方面就那么客观存在于我们读者的面前。我曾经多次试图改变这个故事叙述的顺序,就从子影回归定居开始写起,然后,她考取了某地舞蹈学院,然后和那个学长恋爱,结婚,然后又生育了一个孩子;再然后就是,由于某种原因,她与学长离婚,又开始了第二次恋爱,于是之后又有了第二次婚姻;然后就是又经历了若干婚姻,最终将爱情定格在楚紫的父亲身上。再后来就是,楚紫的父亲在奔赴澳大利亚十年之后接子影母子到澳大利亚定居并由楚紫接管公司的局部权力,然后再全部移交给楚紫。我们故事的主线本来就是这么清晰,即便子影曾经因为那几次婚变而改变了人生态度也无妨,因为按照她已经到知命之年的逻辑来说,那些所有的执念该放弃的也已经早已放弃。这样一来,读者阅读也不怎么花费心血,费尽心机的去猜测故事里到底蕴藏着如何的玄机。即便写到子影出国前夕,楚紫却自杀身亡的情节也无妨大局,最终大部了子影自己出国在国外安度晚年就是。 如果这样叙述的话,一切的一切也就会毫无悬念的发生下去。即便出现了许多并不合乎逻辑的情节,也不一定会引起读者的争议及质疑,因为故事就是这么来的,只要不太出格,特别是在所谓不违背性格决定命运的规律之下完成这部作品的创作,基本不影响编辑的推荐及读者的围观。但是,从最后子影接受所谓宿命安排的结局来看,似乎不怎么吻合性格决定命运的规律。而楚紫及山戊也与此同时并不存在最终只能死的性格逻辑也不存在社会环境的因素。社会不但对于他们来说是公正的,并且是特别优待的。尽管山戊只是一个在大山里长大的一个弃儿,但是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及努力,已经毫无悬念的进入白领阶层。而另外,能够被楚紫接受并成为密友的事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预示着他进入精英层面的极大可能。 再者,如果按照性格论的话,子影在经历了所闻地狱式的婚变风浪之后,她的最后必然结局也只能是死亡。和祥林嫂那样,她必须得死。可是,即便她最后在故事中真的死亡了,那么留给我们的思考又是什么呢?作为事业一帆风顺的子影,仅仅因为婚变而导致心态的扭曲——如果我们这样描述的话,就要必须花费大量的篇幅去刻画她在婚姻中所遭遇的种种精神创伤。但是,我们在这里一再强调的是,她既然她答应带楚紫一起出国,就说明她的意志足以抵挡那些婚姻的巨大创伤。如果说在子影出国之后却发生她自杀状况的话,那么我们的故事无疑才是真正进入了一个地狱式的黑暗循环。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将楚紫之死事件作为故事的开篇就明显降低了文学效应的底线。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楚子一生的优越感也就荡然无存,因为他只不过是生活母亲阴影之下的一个黑暗幽灵而已。 之所以我们在作品中的许多细节中,突出表现楚紫某种意义的优越性及优越感就是在竭尽全力的阻止着楚紫在读者心目中会对他产生黑暗幽灵式的感觉。并且在与此同时,在本作品大量存在二次元文化因子的情形之下,属于二次元层面的读者也不能接受楚紫这么一位来自二次元单纯世界的男孩,去承受这种地狱式的黑暗磨难。我们在此可以肯定地说,在这里我们成功塑造了一个活在二次元单纯世界的男孩形象,并且吻合与满足着这个读者层面关于二次元男孩的所有幻想及期待。而另外,我们还费尽心机的为楚紫及山戊等人的下一次复活隐藏了大量的埋伏,比如说,我曾经对我在雷雨之夜进入第三房间的真实性发生疑虑及不能确认的细节等。另外,因为始终没有出现那个自杀现场的视频画面,还有那个始终没有出现的那个打扫死亡现场的细节等,都为第二代楚紫的复活设置了条件。包括这个神秘的老太婆等,都为楚紫的复活及今后有可能成为仙踪式的人物设计了隐蔽式的编程代码,尽管它是隐形的。而另外,关于楚紫,山戊的命名,实际上都是富有商业元素的名字。只要我们在这部故事当中完成了他们在现实中的经历任务,在将来的复活业中成为一代二次元英雄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当然,现在不行,我们甚至连他们在现实中到底是怎么死亡的密码还没有破译,所以目前来说,我们的主要工作还是被限定在寻找他们死亡的秘密之中。 既然我们的话题已经回到现实,我们关于如何创作的问题就回归到这种充满悬念的氛围之中。如果我们站在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方区别层面来进行一系列悬念构建的话,那么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安排楚紫及山戊的实质性出场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首先涉及的层面就是如何将楚紫,山戊的形象与现实性结构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他们就等于是始终没有出场的情形。实际上这种情况与《蝴蝶梦》非常相似。但是,恰恰就是这种相似让我们非常头疼。因为丽贝卡死亡之谜是通过目击者,或者说病例等环节才被揭开的话,而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在于,整个并不存在这些见证楚紫,山戊之死的真是证据包括目击者。实际上,这个目击者是存在的,那个给电视台打电话的神秘人物实际上可以被确立为某种见证意义的目击者。但是,这个目击者是谁,也不如《蝴蝶梦》的情节那么简单,无论那些目击者是做伪证还是真相的证明,最后都站在法庭上被确立着实际存在的意义。而我们与《蝴蝶梦》最大的区别就是,关于见证楚紫,山戊之死的目击者在将来是否会出现在法庭调查中的关键问题。所以,从这点来说,实际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蝴蝶梦》更为复杂的一个创作过程。《蝴蝶梦》的使命只不过是以证明男主人公是否是罪犯的过程就算完成了创作任务。你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客观都给以了圆满的答案。 实际上,对于我们作品中的楚紫,山戊的出场属性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仅仅只不过是属于一个亚层次的出场概念。这种出场概念是在关于文学创作中如何定义出场人物的一个崭新概念。也就是说,他们仅仅是属于第三方口述中的出场,而并非实质性的出场。在谈到这个文学人物出场与文学主题关系的时候,美国悬疑小说《蝴蝶梦》在这方面做了一个比较成功的尝试。那个始终未正式出场的丽贝卡在将近整整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被成为一个幽灵式的文学人物。尽管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出场,但是她却是《蝴蝶梦》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 实际上,在今天看来,这个未出场的定义并不怎么确切。因为就许多文学作品的人物关系来看,类似这种没有实质性出场的人物比比皆是。所谓的没有出场,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出场方式而已。也就是说,当作品以第一人称书写作品中,很容易混淆其中文学人物是否真正出场的概念。主体始终站在一个被既定的位置,决定着对立面的发展过程及发展变化。按照严格的逻辑,丽贝卡仅仅只不过是一个属于幕后人物的层面,还没有达到真正未出场的那个塑造高度。 当我们在一个世纪后在反观这部所谓悬疑作品时,很多方面的评估都被高度神话了。作者其实始终没有安排丽贝卡成为一个真正未出场的人物。比如说和其他男人的私下约会,发现自己身患绝症的确诊,乃至从头至尾的求医过程,包括死亡的嫁祸于人,都是比较实质性的个人行为。只不过是在拍摄电影的时候采用了第三方口述的形式而已。关于丽贝卡这个人物是否出场的性质一定要在这里解释清楚。不然的话,于我们作品中的楚紫,山戊来说,就会被人误解为男版丽贝卡。这点的论述非常关键。而另外的层面是,我进入周家工作的事情也很容易引起一个关于《蝴蝶梦》出场女主角的联想,只不过是将她的身份由夫人变成了保姆而已。为了避免这种联想的出现,所以我们总是在逻辑推理的方面尽量避开着这些有可能发生碰撞的事态。这给我们这部小说的创作带来很多比较实际的困难。 尤其是那个神秘的老太婆,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她隐藏起来,到故事的最终再安排她出现的话,那么对于我们读者的理解来说,她似乎就是一个真正的丽贝卡翻版。但是,这些东西的发生却是非常缺乏理性的思想。因为她每年都要在春夏交替的那个时间来到周家一次,并不存在丽贝卡既定一出场就是死亡人的形象。而另外,楚紫的死亡之谜是我们探讨的重心。如果最终不能给楚紫的死亡寻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因子,就等于我们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虚假的,无解的文学主题。我们曾经在这个故事刚刚开始创作的时候,就打算永远留给读者一个没有答案的结局。实际上,从目前来看,这无疑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因为我们所有的细节布置,都已经十分明确的向着这一目的发展。 子影作为一名艺术家概念的舞蹈演员,对事业的执著是被全方位证明既定的人物身份。我们曾经以她对孩子死亡时所表现出的冷漠态度当成将读者引向怀疑她有可能就是凶手的思考方向。实际上,我们很快的通过警方所作出的法律性结论否定了这点。因此,子影态度的冷漠必然促使我们曾经怀疑她是凶手的思路不得不向其他的方面转移。因此,关于子影态度的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大的悬念。当这种悬念一旦被确立,解开子影态度的冷漠秘密就离开上升为我们临时性的思考方针:她对于孩子的死亡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冷漠的态度。 于是,在此基础上,这里就出现了一个超越平常母子关系的反逻辑性思考。作为正常情形之下的母子关系,任何一方的死亡都会在对方心理中必然留下极其悲伤的情绪应激反应。所以,与《蝴蝶梦》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因为对于两个女主人公来说,一个是前任夫人,一个是后任夫人,本身就存在身份对立的残酷成分。后任夫人对于丽贝卡的死亡在逻辑上即便抛弃了这种对立元素的解释,也只能是表示同情及围观的态度。而从比较现实的情况来说,她们仅仅是复杂的身份冲突及身份对立,而现实生活当中并不构成对立面。但是,女管家丹佛斯太太却处处为难着第二夫人。实际上,这个女管家以可以说就是另外丽贝卡的身份。丹佛斯太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就是代表丽贝卡的身份与第二夫人构成了现实的对立及冲突。但是,小说作者并没有公开承认这种冲突的真正机制来自与等级制的基础。 但是对于子影来说,楚紫与子影的关系除了是纯粹的母子关系之外,另外就是涉及了子影对前若干婚姻中所生育孩子的母爱均衡性。不管与前夫所生的孩子是否曾经与她实质性的生活在一起过,这个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子影母爱分配的一个部分。尽管我们暂时还不知道子影以前的孩子是谁。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子影来说,不论之前婚姻所生育的孩子有多么可爱,但是,现在始终与她实质夜生活在一起的是楚紫——并且从她所表现的出国态度来说,她是愿意接受楚紫之父这个决定的。并且没有丝毫忧郁的为楚紫办理了出国手续。所以说,我们故事的主线随着书写的进展,也在逐步趋于比较明朗的状态。楚紫并不是子影唯一的孩子,并且在目前已经肯定的是,楚紫之父不是子影心目中的男人。现在她所做的一切,仅仅只不过是对于命运宿命层面的接受与妥协。 如果楚紫之父仅仅不是子影真心爱人的话,问题还简单。关键问题是,子影作为一个情感丰富的舞蹈艺术家,不可能没有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向往。因此,到底谁才是子影真正的爱人,才是道德逻辑中的问题。可惜的是,这个所谓子影的真爱男人,我们始终没有出现关于他存在的任何伏笔。至于这个男人,肯定是在子影的生命中存在过确定无疑。如果,我们以单纯的情节再现,几乎也是没有任何可能性的东西可以被暗示。如果是影片或电视剧那就变得的非常简单扼要。随便在序幕中安排个子影被某个男人从地上扶起的暗示性镜头就可以完成这个伏笔的任务,甚至这个男人的脸都不需要出现在画面。或者说,这个男人与子影仅仅只是属于一见钟情的爱情。那么,这种爱情的悬念又将是无休止的讨论。 ------------ 第二十六章《人性的推论》 我们在创作这部以逻辑推理为主的小说过程中所遭遇的重大困难就是,我们不能把它书写为一部脱离现实主义及现实生活的作品。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像已往的那些经典悬疑作品一样,把故事的发生空间仅仅限制在一条船上,或者孤岛,或者一个被封闭的家庭里。我们曾经为那些侦探将所谓的一分一秒时间差都推理的滴水不漏叹为观止。而实际上,这个精确到一分一秒时间差的推理在现实逻辑中是绝对不会存在的推理机制。人类的反映速度及行为速度是有时间限制(限定)概念的机制。也就是说,假如一个罪犯从A点以最快速度向B点移动的时间是十分钟的话,那么侦探将所谓推理的时间限制于十分钟之内的所有推理都应该是不成立的范畴。因为,路上的时间必须考虑在内。罪犯的所有行动,都是从A点移动到B点,也就是犯罪现场之后才开始实施的状况。 关于时间的推理,如果侦探脱离了罪犯从A点到B点移动时最高时值与最低时值的分析,那只能是没有具体意义的分析行为。而另外,当罪犯从A点到B点移动时所需要的最低时间由最快的十分钟时间延迟为十五分钟的状况时,罪犯在路上又做出了类似其他的行动才能成为推理的基础。 关于这个时间延迟的机理,主要也可以从罪犯为什么未能在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之类的时间机制。比如说,我们小说中在刚刚开始所出现的子影迟到情节,就属于这类状况。当然,还有另外的情况是,当罪犯实施犯罪的原始地点是A点时,这时候侦探关于罪犯从A点到B点的时间延迟分析就具有时间推理的意义。因为他在那些迟到的时间之内,可以完成杀人,或者说盗窃,或者说转移赃物的行为。而这个时间在A点到B点的最快时值的基础上所作出的结论就是,那些迟到的时间都是被怀疑的时间。但是,还有另外一种情形是,当罪犯从A点到B点的所用时间超出极限十分钟的底线时,那么从罪犯口中说出的A点实际上就是一个并不能成立的虚假坐标。因为他明显在撒谎,也就是说,他根本就不是从那个真正的A点移动到B点的,这种情况通常使用在罪犯为自己原始出发点做伪证的情形之下就会发生具有时间推理的价值。所以在侦探出现这样的时间分析时,只不过是作家本人激情宣泄的结果,在他本人丢失逻辑思维与理性思维的情形之下才做出的非逻辑式描写。 所以说,在许多关于利用时间分析的方法确定罪犯是否具有犯罪时间的经典推理作品中,几乎都存在类似的逻辑缺损现象。特别是个别经典作品很有意思,几乎在完全忽略时间的情形之下,罪犯可以随时随地出现在另外一个杀人现场或作案现场。并且非常有意思的是,当罪犯本身由于搏斗而出现鲜血在某处伤口直流的情形之下,他后来在路上应该留下血迹的逻辑现象也被无情忽略。这种非逻辑性的描述现象在个别作品竟然成为主要的情节。实际上,作者在这里低估了读者的理解能力,他以为仅仅只靠罪犯受伤后从A点移动到B点之后又发生了什么的后续事件效应,足以能够转移读者对逻辑丢失的关注与联想。 尤其是在某些侦探小说那里,由于是在意识到这种时间差内部所隐藏的逻辑关系之后,但是却有不愿放弃那个侦探关于时间的精彩分析细节,所以有时侯为了忽略这种时间差的心理效应及逻辑效应,往往由会采用将犯罪现场,侦破现场,审判现场集为一体的创作方式。他们总以为将整个过程限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读者就不会轻易考虑时间流动的因素。当我们再次回首我们的很多细节时,明显发现的是,单纯使用空间概念,现场概念甚至于是逻辑概念,文学本身的概念及手段,都无法描述细节与逻辑的从属关系。在逻辑性上看上去有些非常重要的细节,而在文学关系的层面上却无法行得通。最典型的一个细节就是关于那个打扫死亡现场的细节,在现实中,它虽然是个绝对存在的过程,但是文字却始终无法描述它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打扫情形。 所以,本属于逻辑性之内的现实问题,却在如何使用文字描绘时出现了问题。即便根据文学的属性,我们可以合乎逻辑的省略这一细节的描绘。所以,关于文学创作与现实逻辑的问题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几乎不能协调的分歧。而与此同时,在子影与楚紫以母子身份将近二十年的现实经历中,应该有许多可以反映出子影如何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的具体情节。但是,由于子影与楚紫的母子关系并非是核心式的母子关系——在这20年的漫长岁月中,子影对待过去婚姻所生育的孩子是否牵挂,其中是否又产生过寻找或者说试图再见一面愿望的情况,肯定会存在。只是我们的篇幅不允许我们作出更多的细节性描绘。 而另外,除了篇幅限定的因素之外,我们还有一个不能详细叙述子影与楚子母子之间过多经历及细节的主要原因是这种描述会出现两种情形的分析。一个是子影将楚紫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第二种则是楚紫仅仅是子影母爱的平分者。因此,这个情况非常复杂。如果按照子影将楚紫作为唯一的精神寄托的方针来叙述这种核心式母子关系的话,那么楚紫之前的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们就等于在子影后来人格变异中并没有起到任何的促进作用;而如果按照楚紫仅仅是子影母爱的平分者方针来叙述的话,我们就必须使用相应的篇幅或精力来刻划楚紫同之前同母异父兄弟姐妹发生关系的同时,也要必须阐明子影对待这些孩子的态度问题。 明显来说,如果子影是均衡的将自己的母爱分配给之前婚姻所生育子女的话,那么楚紫身上自然会相应出现对这种均衡式的母爱表示不满的心理。我们必须在这里求证的答案是,子影到底最终是以如何的方针对待楚紫及他之前的兄弟们。这点非常关键。如果处理不恰当的话,就会使读者误以为子影对于楚紫之死所表现的冷漠与冷静的态度,只是因为楚紫在她心目中所占据的位置并不十分重要。当然,也不排除哀莫大于死心的情况。所以,在我们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并不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置了障碍,而是现实中所发生情况的不可孤立存在的属性所决定。而实际上,其他许多作家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的方针来进行自己的正常创作,而不必去考虑这么复杂的逻辑性及多重性。我们曾经在这部作品中布局了许多假设性的因素来排除逻辑上的丢失。 而关于那个神秘的老太婆,我们原先的创作方案是她将她塑造为负责推进整个故事所有秘密水落石出的中心人物。但目前来看,她应该不是这个故事的所有密码解密者。她所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对玫瑰被调换事件的关注,而其他的,我们一无所知。至于她在子影生命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什么,目前并没有比较可靠的伏笔与暗示。因此,这个人物的出现并不是向我们一开始所定位的那样,到故事结束的时候我们才知晓她的确切身份。这个身份对于我们来说,是对于目前来说最大的疑惑之一。 但是,有一点可以值得我们为她展开联想的是,她到底只是来周家拜访时才将自己遮盖的严严实实,还是在另外的场合并不这么充满神秘感呢?如果这个密码被揭开,那么很多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如果按照逻辑来说,她只是来周家拜访时才将自己遮盖严严实实的话,那就是说,周家附近肯定存在着一个可能会认出她是谁的关键人物,如果她一直都是这个样子的话,那么肯定就是面目畸形的被毁容者。而另外,当她每年在那个相同的季节来周家拜访时,楚紫是否与她撞见过的问题。如果楚紫与这个神秘老太婆见过面的话,她对子影的态度又是什么。所以,这些东西都不是能轻易做出描绘与分析结论的东西。 而另外还有一点值得读者思考的问题是,不论她作为子影生命中重要性如何,但是,她却只是依然关注那束玫瑰的调换事件而没有对于楚紫之死表达出任何的评论态度。我们在这部小说的较早期章节中曾经为与浩设计了一个梦中梦见楚紫及山戊的情节。这个情节的设计在表面上看并不缺少逻辑性的依托。因为在楚紫死亡之后,是他主持将他们的尸体拉到警察局的太平间暂时停放,而另外,他和与子影共同来到殡议馆参与了楚紫及山戊的遗体告别仪式,并且还参与了将楚紫骨灰护送回家的系列行动。因此,从这点来说,他做这个梦没问题,不存在逻辑上的冲突。当我们的故事讲述到这里的时候,读者肯定会产生疑问,就算是与浩与子影一起打扫了那个自杀现场又如何?子影不可能永远面对这样的生命残骸来生活。 但是,我们却始终没有描绘这个情节。因为这种打扫的事情,有两种极其重要的可能性在同时存在着。大家请注意以下的文字;第一,关于楚紫与山戊真正死亡结论的确定,并不是当天晚上所做出的结论,仅仅是法医在后来经过尸体检验及力学分析所做出的结论。如果按照最快的速度,这个结论也只有五天或者说一周之后才能做出的鉴定结果。 所以,当读者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才回头反思自己阅读的错误。在楚紫死亡的结论得出之前,最少这个自杀现场的维护要保持在48小时以上才能去清理,不象车祸现场,死亡的尸体运走后,现场的血迹即可随即被清理——这种因车祸死亡的尸体在现场处理的过程非常简单而直观,只要在确定死者被撞击的方位参数后,现场即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保护意义。只要经过简单扼要的三D还原事故的属性认定差不多就算完成了。 站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坐标上去观察具体事物的流变过程,其实是所有逻辑的支撑。因此,我们的作品在设计人物与现实的关系时,总是把人物的生活环境安排在我们最熟悉的环境之下。如果没有这个临场感的代入,即便出现三十年代的民国人物带手机,电脑出行的情节,读者也没有多大意见。因为在流行穿越的文学时代,即便是孟姜女也可能在登长城寻找丈夫时,提前用手机与丈夫联络。而只不过是在无法联络到丈夫的情况之下,才作出了到长城寻夫的决定。现实元素的提取与对比是现实主义作品成立的基础。 我们从子影婚姻的经历中,所看见的并不是她个人独立的孤立的人生经历。在她的爱情成分中,有感恩,有被动,有盲从。但是,这里有一个共同的交汇点就是,除了经历多次婚姻的洗礼之外,她还要面对她那些婚姻中留下的孩子。而这些孩子后来的人生轨迹又折射出这种婚姻阵疼留给下一个的深刻影响及烙印。而实际上,不论这些孩子在将来的人生旅途中如何幸运,都不能弥补原始母爱的认同极其这种原始母爱中断之后的残酷心理压力。 实际上,我们也一直希望按照事情的顺序尽快让读者了解些关键的文学细节。但是,这种愿望却总是不能令人称心如愿。假若我们沿着子影出国定居的顺序叙述的话——也就是说,为什么在出国申请办理妥善并且不日即将启程澳大利亚的情形之下,楚紫却突然死亡了?明显按照这个顺序写下去的话,我们又可以产生出最少四到五个章节篇幅的联想,所谓的楚紫之死只不过是子影澳大利亚丈夫一手制造的悲剧而已——或许是子影丈夫其他家族成员为阻拦楚紫接管澳大利亚公司所做出的一个阴谋事件。所以,我们故事中的每件事每个细节都非常特殊,它始终不能让你按照一个设计好的细节及情节一直顺利的发展下去。 当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实际上是进入了一个无限制循环的逻辑怪圈。并且更加重要的是,明明白白我们有自己明确的故事主体却不能按照这个思路围绕这个主题顺利的写下去。并且,我们这个故事在主题上也非常沉重与复杂:面对个别没有真正死亡动机的自杀者我们该如何思考的问题。而对于楚紫及山戊的自杀事件来说,与其他莫名其妙自杀的案件有具有特别重要本质意义的区别。他们之所以删除了所有的电子文档资料的行为,就是说他们的自杀是一个具有明确计划死亡的自杀事件。这里并不是说他们的自杀没有明确的动机性,只不过是因为随着电子资料的删除而暂时被隐藏了而已。 实际上,关于楚紫电脑的格式化问题还存在许许多多方面的疑点。因为在楚紫的死亡原因没有被确立之前,这个电脑就算是已经格式化,与浩也没有单独处理的权力——也就是说,与浩在将这个笔记本拿到公安局做鉴定的那个硬盘根本不是楚紫的原始硬盘。也就是说, 当我们的故事费尽心机费尽心机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即将面临着推倒重来的考验。这个无限制循环的逻辑怪圈随着我们的谨慎书写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并且还在无限的扩张与扩展着,甚至让你的思维及神经崩溃!曾经,我们关于硬盘的想象是如此的简单,随便找个电脑专业技术人员就能做到的事情。可我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可是谨慎的逻辑却不得不提醒我们,我们之前所有关于硬盘的联想都是个错误与荒谬。 实际上,尽管在我们故事的一开始就有能力阻止这个逻辑怪物的无限非理性膨胀,可是,我们又错了。因为楚紫原始硬盘的被调换,并不仅仅到了与浩手里之后就就此结束。与浩是楚紫专案组的组长。即便他说那个硬盘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别人也不会说什么。甚至,他可以在楚紫死亡的结论得出后再回头提及硬盘的事——因为硬盘是被格式化的,因为硬盘的文档资料是可以仿造的,因为硬盘甚至是可以损坏到不能完整恢复文档的地步。 但是,所有的这些又都存在着假设的元素——因为我也没有确切的证据去证明与浩在案件分析会上出示的硬盘文件就不是楚紫电脑的原始文件痕迹。很明显,当我们再次回过头来反观硬盘这一细节的时候才发现,推理有时候是没有意义的东西,尽管他非同一般的吻合着正向逻辑的一切法则。 ------------ 第二十七章《人性的结构》 当我多少年后再次梦见这所玫瑰别墅的时候,实际上它还让我看见了更多的东西。当这个故事所有的秘密已经揭开的时候,我就离开了玫瑰别墅。子影在一个凌晨我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就已经与我不辞而别。没有人知道她去哪,没有人知道她前方的路途有多远。事实上她也再不会回到这所别墅了。因为澳大利亚的丈夫完全是看在楚紫是他亲生孩子的份上才决定让她和楚紫一起奔赴澳大利亚。 如果我能将时间追溯的更远,我仿佛看见交织在子影最后一次婚姻的金钱,利益或阴谋。我曾经一直想在我们这部小说中,把子影最后一次婚姻设计得非常完美。我希望子影这样的女性,尽管她的内心世界不是非常可爱,但是,凭借女人对女人的理解,应该把这场婚姻定义为她一生灵魂与爱的归宿之殿堂。 当澳大利亚的丈夫知道楚紫死亡的消息之后,就派律师来中国拍卖了这所有名的玫瑰别墅。尽管在这所别墅里关押了许多不能被饶恕的灵魂,可还是很快就拍卖成功。实际上这只是后话而已,子影不辞而别的时候,她丈夫还没有委托律师前来办理别墅拍卖的事情。我全权代表子影将玫瑰别墅还给了楚紫父亲的委派律师。 当我在梦里再次梦见这所豪华的玫瑰别墅时,记忆中的紫罗兰,及其被各种不同类型青藤布满的假山,都已经是残枝败叶的世界末日之景。这曾经就是当年每个周末都要举办一次隆重舞会的舞厅吗?古老的电唱机早已经停止了转动。黑色的胶质唱片撒落潮湿的地毯上。舞厅的窗帘早就因为窗口自哪天起没有关闭的时候就被狂风所撕裂。这就是当年停放保时捷的车库吗?当年气派的保时捷如今只剩下令人发指的残骸。我总是在黎明之前最黑暗的时候才会做个回到玫瑰别墅的梦。 那天早上特别的寒冷,也不知道子影离开的时候穿了多少衣服。在与浩还活着的时候,子影似乎是从来没有这么悲观过。她决定离开应该是知道与浩是她的另外一个孩子之后,可是与浩却在一次缉毒行动中还没有来得及与她相认。或许如果她不知道与浩就是她另外一个亲生孩子的话,她或许不至于不辞而别。即便澳大利亚的丈夫因为楚紫之死不再欢迎甚至拒绝她去澳大利亚定居也没什么特别严重的伤害——实际上,她在内心世界里就从来没有爱过那个男人一天!关于这个不爱的证据,我们将在未来的某一章节中予以揭示。 事实上,我之所以能够以全权代表的身份交还别墅,是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与浩并不是我的亲生弟弟,他只不过是子影前次婚姻的一个结晶而已。至于与浩不是我亲生弟弟这件事,家里从来没有给我做过任何的暗示及交代。但是有一点却非常特殊。也就是在与浩还没有长大的时候,父母亲经常独自带着与浩到那些盛开着漫山遍野玫瑰的山坡上去看玫瑰花。 在与浩车祸身亡之后,我妈妈才告诉我这个几乎隐藏一生的秘密。那是这个城市都在发大水的那一年,爸爸被围困在火车站的时候,一个中年妇女将与浩交给他说,这孩子的父母亲在洪水中都已经淹死了。麻烦您可怜可怜,随便把他带走吧。这里有三千块钱。孩子的妈妈姓周。孩子的妈妈生前喜欢玫瑰花。等他长大的时候,或者玫瑰花开的时候,我说不准去看孩子。您姓啥,大哥大嫂。正当我父母亲在犹豫的时候,这个中年妇女已经消失在倾盆大雨之中。没办法,孩子看上去才刚满周岁。 雨越来越大,与浩大概是冷了,比刚才哭的更凄凉。妈妈用与浩随身携带的小被子,将与浩仅仅的裹住抱在怀里。妈妈这个时候才看见,小被子中间刺绣着一多黑白相间的玫瑰花。爸爸看着浩瀚的江水说,孩子,咱们有缘。咱姓江,以后就叫与浩吧。直到江水退去的时候,我父母才带着与浩回到我们那个偏僻的乡村。父母为了让我接受与浩的存在,就告诉我说,我们给你带来个弟弟。 父母每年春节过后,都宛如定期迁徙的侯鸟一般,远远的离开我到远方那些不知名的地方去打工。每当离开我的时候,就等于我的噩梦降临。半身不遂的爷爷是我唯一的亲人。后来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其实就是留守儿童大军中最早的一员。与浩的到来,终止了我这个噩梦的延续,因为爷爷不可能再承担照顾与浩的任务。后来,就是我爸爸自己去出门务工,妈妈因为要照顾与浩,在后来就再也没有远行过。妈妈终于因为与浩中止了远方的诱惑,而我也中止了那个关于远方的噩梦。岁月如流,与浩也渐渐的长大。 他似乎是个永远忧郁的蓝色男孩。尽管是忧郁的,但是当他进入一定的年纪之后,却再也不愿意让爸爸妈妈生拉硬扯的去山坡看玫瑰花。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也没弄明白,爸爸妈妈经常带着一个男孩去远方的野外去看玫瑰花干什么。不去就不去吧,在他十五岁那年,终于结束了一个男孩总是去看玫瑰的历史。实际上,在别人的眼中,英俊帅气而富有贵族气质的与浩好像不是真正山里人的孩子。 山里人虽然没什么文化,可是爱孩子却和全世界的父母都一样。每当别人暗地里讯问与浩是不是亲生孩子的时候,妈妈总是自豪的说,你是没看见他爸爸年轻的时候吧,他当年可比与浩丑不到哪里去。咱山里人就不能好看了?听说当年演《渡江侦察记》的张金铃,出身就一种棉花的乡下闺女。现在不挺好?不过,仔细看,还是咱农民的模样。对了,还有那个什么女诗人三毛,放着大城市的豪华别墅不去住,非得跑到很远的大沙漠。 子影走的时候,与浩却车祸身亡。在检查与浩遗物的时候,我发现了那块始终被他所深藏的硬盘。当我恢复硬盘的部分文件时才发现,楚紫和与浩在相貌,体形上都是那么的相象。他们两个都继承了子影身材及相貌的优点。似乎是到目前为止,我才知道我们三个人为什么从来没有同时出现在玫瑰别墅的原因。事实上,在当初的那些时光里,谁也不会朝着这个方面去展开各种不同类型的联想及疑问。如果我能够预料与浩的牺牲是子影出走的重要原因的话,我就不会让我的父母亲在与浩牺牲之后赶到这个城市向与浩的遗体告别。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我父母亲竟然在与浩遗体火化之前,拿出了当年包裹他的小被子覆盖在他的遗体上。父母亲老泪纵横的说,孩子,盖上它你就不会冷了。你来到我家的时候,天气就好冷,雨好大,天好黑。你就是被这张被子包裹着来到我家的。孩子,去吧。找你的妈妈去吧,他们在远方的世界里等着你与你聚首。孩子,咱们来生还在一起。 子影也参加了与浩的遗体告别仪式。在我父母将被子覆盖到与浩遗体上的时候,子影也看见了,也看见了那朵黑白相间的玫瑰。当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相信所有的读者似乎是已经崩溃万分了——无论是灵异世界也好,二次元世界也好,玄幻世纪也好,穿越的空间也好。可是,我们的故事还有许多重要的秘密没有揭开。甚至我们连与浩是否知道自己的身世这点也没有确切的证明。但是,至少我们已经揭开了一个实质性的秘密就是,与浩是子影另外的一个孩子。 那么,与浩之父到底是哪一个呢?我们目前连起码的伏笔都没有交代。一部小说的故事无论多么复杂与曲折,肯定有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伏笔,尽管这个伏笔隐藏的很深。可是,我们没有任何伏笔——因为对于作者本人来说,伏笔几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存在。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除了仅仅因为与浩的偶然牺牲事件才知道他们的母子关系之外,而其他的,我们依然还是一无所知。我们在故事刚刚开始进入构思阶段的时候,曾经希望按照《人证》的叙述方针来进行我们实际的创作工作。但是,这种方针到后来我们明显感觉《人证》在结构上与我们的故事性质相差悬殊。 首先,女主角与两个孩子的母子关系是比较明显的状况。其次,女主角在杀害自己的孩子后,其自身人性的回归缺乏很多逻辑。因为她身上所体现的所谓人性的回归只不过是被另外一名警察感化的结果,并不是她自己觉悟的结果。如果我们仔细回忆一下这个影片的某些细节就可以明确知道,如果她的第二个孩子没有在国外被击毙的话,这种人性的回归对于她来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只不过是在她的第二个孩子死亡后,她才开始了所谓的醒悟。而在她在那个所谓蓝色经典设计获奖之后,她的获奖感言实际上在某种程度来说,仅仅是一种失去孩子的悲痛行为。 如果将她跃身纵崖的行为理解为人性回归的结果,那么明显这种以自杀作为衡量人性回归的证据明显是唯心主义的创作思维。而对于我们的故事来说,除了楚紫是与子影保持着比较明确的母子关系外,其他的则一无所知。而另外,《人证》的女主角一开始其实就是被观众所预料到的唯一凶手,这点几乎不存在任何悬念。并且由于这部电影是根据已经影响很大的同名小说改编,所以,电影只不过是以另外一种艺术的形式重复再现了小说的内容及主题而已。 而我们这部小说的创作就存在着许多方面不可避免的复杂状况。首先,在子影有同样N次婚姻经历的女性中,子影并不是唯一的一个。在她们的内心世界里既交织着对前次婚姻的阵痛与反思,既交织着如何面对前次婚姻所生育子女的态度问题。这种精神的压力几乎不堪设想,尽管她们的表面抑或平静,抑或豁达。特别是对于那些单身目前来说,当年离婚时千方百计的争夺到了孩子的扶养权及监护权,可是,一旦再婚,将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现代人的头脑及其价值观念已经不是若干年前只求温饱就能满足的时代了。不管你经历过多少次婚姻,留下多少孩子,只要孩子能吃饱穿暖,其他的奢望好象非常简单。 而当现代价值观念的流变结构已经促使那些前次婚姻所留下的孩子所考虑的已经不再是单纯温饱的问题,他们要旅游,要娱乐,要在极限的搏斗中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所考虑的家庭结构,也不再是欢欢喜喜的大家庭,而是更加渴望有着核心模式的家庭结构。尽管这个在再婚家庭的出现的矛盾机制很现实,可是我们却不能通过这样一部简单的文学作品来回答所有的问题。因此,从这点来看,我们故事中的子影其实是一个与八杉恭子有共同截面的女性人物。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这部作品的话,才发现我们的作品已经回避了再婚家庭许多方面的现实矛盾,并且我们已经将这种现实的矛盾加剧降低到了最低限度。但是,八杉恭子与子影有具有着特别重要本质意义的区别,严格来说,她并没有与子影那样有着N次的婚姻经历。 但是,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女性来说,不论是否有过再婚的经历,她们的孩子都会长大。所面临的都是一个如何教育孩子成长的问题。而在这个层面上来说,八杉恭子与子影却又着极其相同的地方。八杉恭子所教育的后代对象仅仅是始终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居恭平而不是焦尼,而子影所教育的后代对象仅仅是始终和她生活在一起的楚紫而不是与浩。因此,楚紫的人格是与子影直接教育有关的产物,而与浩最终成长为一名警界英雄,实际上是养父母教育的结果。而实际上也是与浩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结果。这就是,他果断的拒绝了养父母经常性要他去野外“欣赏”玫瑰花的要求。当然,养父母即便接受他的拒绝,也不会轻易告诉他为什么总是带他去“欣赏”玫瑰花的秘密。从这点来说,居恭平最后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是八杉恭子教育上的失误。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如何教育孩子也是《人证》所隐藏的另外一个主题。 这种隐形的伏笔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际上非常复杂也非常神秘。在我们当年观看电视剧《浪子大钦差》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伏笔放在最后的状况。当所有的故事已经结束时,一个神秘的身影却在镜头前匆匆闪过。不过没关系。就象与浩与子影的母子关系没有任何伏笔一样,我们也已经随着故事的书写而揭开了这个毫无伏笔的重要密码。时间是个关于密码的机器。随着时间的流失,有些秘密不需要我们去做任何逻辑性的分析及推理,时间就能为我们去证明一切。 当我们的故事突然揭开这个与浩与子影的秘密时,我们所有的读者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自我逻辑推理的崩溃,也是经历了一次严谨逻辑思维演练的过程。我们可以把这个衔接点放置在我们一直纠缠了好几个章节的硬盘之谜上。实际上,与浩与楚紫是否在某种程度上相貌及身材有所相象还不是最主要的证据。因为二次元的男孩都是千篇一律的率真甚至还参杂着一丝隐隐约约的蓝色忧郁。而最重要的关键环节是,我们一直在提醒着楚紫及山戊血液被提取与检测DNA及其检验血型的事情。 “太太,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和交谈。不知道您是否愿意听下去?还是不要告诉你好了。我知道与浩刚刚牺牲,但是我和您同样的难过与不安。那个玫瑰之心图案的小被子可真漂亮,应该是与浩小时候用过的吧?它被烧掉了。 “它或许是应该伴随着与浩一起走向远方。远方,天堂,没有寒冷,没有流血,没有贩毒。我曾经想把那个楚紫使用过的硬盘再拿回来。我早就知道是被与浩调换过了。我什么都知道,可是现在现在已经不需要再拿回来了。真的不需要了。它是属于你的,你弟弟的遗物。我不知道,与浩在生前是否去试图恢复这些原始的资料。 “你们家乡的玫瑰一定很漂亮吧,那可是纯天然的,就和与浩一样那么纯粹那么正义凛然。那该死的贩毒分子,竟然使用突然煞车的毒辣手段,让与浩的车辆躲闪不及。那车辆着火了,火光一直冲向远方,冲向天堂。就像我当年看见过的那场大火一样。” ------------ 第二十八章《人性的解构》 在我们的小说刚刚创作到第二十六章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逻辑问题。也就是说,如果再继续只是在讨论逻辑性的区间中徘徊的话,可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却放弃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忽略了时间总是在不断流动或消失的规律及属性。时空有时候在我们面前是个非常奇怪的概念。甚至是导致现实瞬息万变的程序机器。人类有时侯因为缺乏系统性的语言描绘或表达能力而将这种现象经常比喻为时间可以改变一切。 我们已经在长达近15万字的篇幅里不停的循环着那些不知往复多少次的细节。当我们这部小说中的时间以楚紫之死作为坐标向时空的四周延伸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许多事情必须按照自己的运行轨迹去发展:首先因为楚紫之死,子影而延迟了出国的行程。而澳大利亚的丈夫必然对子影提出为什么推迟出国的相关问题。楚紫死亡是已经不可更改的事实,无论子影用什么借口去搪塞楚紫的父亲陈立格。而陈立格知道真相之后又是如何反应的问题。在第27章,我们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但是问题是,陈立格始终是我们不怎么方便描述的一个文学人物。或许是因为如此,在此之前的所有章节里我们都一律称呼他为楚紫之父。 实际上,作为楚紫父亲的陈立格,在我们作品中对于子影的人生经历来说,应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因为他是在子影经历N次婚姻之后,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陪伴子影20年的丈夫。可能是我们文字表达方式及描述能力方面的缺陷原因,陈立格给我个人的感觉似乎是一个介乎于真实性与虚构性边缘的文学人物。而事实上,他在作品中的正式出场,是他在阔别子影母子十年之后才因为年龄日渐衰老需要有人替他管理企业才作出了接他们出国的决定。这个理由是非常正常而合乎逻辑推理的状况。不管陈立格最后邀请子影母子到澳大利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都表明楚紫母子在他心目中还是具有一定程度份量的。 在第27章节里,我们曾经有过这样描绘:在一个凌晨我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她就已经与我不辞而别。没有人知道她去哪,没有人知道她前方的路途有多远。事实上她也再不会回到这所别墅了。因为澳大利亚的丈夫完全是看在楚紫是他亲生孩子的份上才决定让她和楚紫一起奔赴澳大利亚。 如果我能将时间追溯的更远,我仿佛看见交织在子影最后一次婚姻的金钱,利益或阴谋。我曾经一直想在我们这部小说中,把子影最后一次婚姻设计得非常完美。我希望子影这样的女性,尽管她的内心世界不是非常可爱,但是,凭借女人对女人的理解,应该把这场婚姻定义为她一生灵魂与爱的归宿之殿堂。 当澳大利亚的丈夫知道楚紫死亡的消息之后,就派律师来中国拍卖了这所有名的玫瑰别墅。尽管在这所别墅里关押了许多不能被饶恕的灵魂,可还是很快就拍卖成功。实际上这只是后话而已,子影不辞而别的时候,她丈夫还没有委托律师前来办理别墅拍卖的事情。我全权代表子影将玫瑰别墅还给了楚紫父亲的委派律师。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情节不仅合乎事情前后左右发展的逻辑,并且几乎与我们的故事主题相吻合,子影最终是一个被抛弃者之外,还批判了母以子贵的伦理价值观。但是,话又说回来的是,子影本身就出身于贵族上等家族,仅仅是因为丈夫不让她再去澳大利亚就心灰意冷的话,明显不满足完整的逻辑条件。 而另外,在楚紫死亡之后,子影并没有立即出国的行为,实际上表明的意思是,她之所以带楚紫去澳大利亚生活,要楚紫回到父亲的身边才是主要目的。而当楚紫死亡之后,对于子影来说,实际上是否再去定居澳大利亚已经是没有多少意义的事情。实际上,我在27章节中的类似描写,仅仅是我为增加子影结局悲剧性的需要而已。而背后更加有可能的是,只不过是在子影决定放弃之后,陈立格才委托律师回国拍卖。而对于子影来说,与浩及楚紫的死亡,即便把全世界的金矿都给她,又有什么意义? 而子影的不辞而别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极有可能去寻找她的其他孩子去了——根据证明,在她的一生当中曾经有过三次婚姻——但是,并不等于就是说,她的每段婚姻生活都会留下一个孩子。与此同时,也并不等于就是说,没有合法婚姻的经历就没有留下过孩子,而实际上,我们在第一章节,在当时还不知道这些人物深层关系的时候,就曾经列出了一个关于楚紫,山戊,与浩的年龄分部图。楚紫19岁,山戊25岁,与浩27岁。但是,与浩的真正年龄应该是一个未知数。当然,这个未知尽管不知道确切,实际上仅仅从他被抱到我们家里不满周岁算起的话,误差也不会超过2岁。 所以,后来在我介绍我和与浩经历的时候,有时候会将他的年龄写为29岁。反正真实生日是无法考究的数据。我们为他过生日,都是以他被抱到我们家那天算起。即便这个生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存在在不精确的一面,但是对于他个人来说,被抱到我们家来说,其实就是新生的开始。按照五年前子影年龄47岁计算方法的话,子影即便没有结婚,也不排除她非婚生下了与浩。所以,如果从这些比较具体数据分析的话,子影在生下与浩之后,并没有立即把与浩送给别人并打算一直在抚养这个孩子。 但是,为什么后来却又把与浩送给我们家,这无疑涉及了另外一种原因的结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非常不理性的是,与浩及楚紫在相貌上仅仅只是遗传了子影的基因,所以,暂时我们从与浩的容貌特征中去证明他的父亲的容貌是什么形态。而另外,还有一个比较不理性的游离之处是,与浩在被送到我家时,对方告知与透露的孩子姓氏只是子影的周姓,而不是其他的姓氏。而从与浩的大概真实年龄来判断的话,子影从舞蹈学院还没有毕业。而子影的真实出生年月是可以被证实的数据。她的身份证经常被我所保管。她的具体出生年月是1969年。如果按照这个年龄与与浩的年龄相对比的话,她正好在20岁那年生下了与浩。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的故事显示出非常真实与客观的特征。当这些年龄数据被显示出特别客观性的时候,实际上剩下的工作就是关于这些真实年龄所包容时空的那些事实真相了。 不知道细心的读者们在阅读我们这部小说的时候是否发现一个我们在实际创作中用词特征,就是“实际上”或者说“其实”,“另外”,甚至是“在某种程度上”等词汇的使用频率都特别频繁。这种高频率的使用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表明着我们创作中的一种对自我书写过程中始终不能保证客观真实状况的映射心理。这种心理也是一个具有游离及疏离感特征的客观反映。 我们曾经已经多次提起过那个神秘老太婆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个角色很特殊。她使我们这部原则上所坚持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立场几乎崩溃。她有权力保持她自己的神秘感,也有权力保守自己的容貌秘密。她实际上是一个被忽略容貌特征,没有肖像权存在的文学人物。请大家注意的是,在我们的这部作品当中,首次提出“没有肖像权存在的文学人物”这一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来说非常重要。首次提出了关于文学人物形象可以去典型化的处理方针。 在世界范围,许多被称为里程碑式的文学作品中,关于人物肖像的描绘及其肖像所包含的特征描写,被认为是将人物写活的最主要方针。甚至有时候作家们会通过某一人物肖像的描绘,折射出相关人物性格范围内的需要。但是,这些文豪所忽略的关键问题是,有时候外表是可以伪装的东西,甚至可以与真实人物性格完全分离的状况。所以,关于文学创作人物肖像描述的问题在这里遭到了非常严重的质疑。而另外,在许多充满悬念成份的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多层次被我们所关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的另外一种情形是,他在现实空间中的所谓那个面孔及表情特征永远都只能是不真实的状况。 而由此而来的结论是,人只有在不受外界力量及条件约束的情形之下,才有可能保持那个真实的自我肖像特征及真正的表情特征。所以,就是因为这种比较特殊化的观点,我们很少去作出人物表情的描写工作及环节。而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实际问题是,如果一个真实的主体,假定只有在不受外界力量及条件约束的情形之下,才有可能保持那个真实的自我肖像特征及真正表情特征的情形之下,又如何进行面部表情描写的带入问题。也就是说,当这个人物在独立特定场合之下的表情没有出现第三方视野中的情形之下又该通过什么方针去描写的问题。 因此,这里就涉及到作家本人的主观逻辑思维及主观写作态度的问题,因为作家是一直都能看见任何独立空间东西的人物,所以,就出现了一个非常不理性的状况就是,文学创作允许作家在实际的书写过程中替代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人物去看见那些隐蔽空间的东西。所以,这种书写行为的逻辑性就遭到严重的挑战,这就是说,作家本人替代文学人物之间窥视一切的行径是否合法的问题。如果它被证明是不合法的,那么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将被划为非法逻辑的产物。因为作者不是某部作品的人物,他不能替代文学人物去观察作品中的隐蔽环境及隐私空间。也就是说,当某一个人物在没有第三方看见的情形之下,他所做的实际行为却被作家用文字描绘出来并呈现在真实的读者面前阅读的时候该保持如何态度的问题。所以,问题在这里就显得特别严重。 但是,在此基础上,并不是说我们的作家没有关注到这个层面的存在。实际上在长期的书写经验中,他们肯定会思考过这个问题。尽管他们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但是却始终没有打算去解决它并去做出更加深度的分析研究工作,他们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就是,文学创作只不过是历史及事件发生之后才开始的工作。所以,所有的不合法逻辑都因为文学只是在描述过去时的一切而被消解与忽略不计。而之后,作家们又乘胜前进,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表面上似乎是非常高端的论点就是,文学是相关群族记忆的手段。从文学创作所描述的过去时概念到所谓文学与群落及大众记忆的讨论及结论来看,这些理论体系所没有真正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群体记忆与个体记忆的交汇文艺。 如果这种大众式记忆被确立为某种正确观念的话,作家及理论界又有更进一步的错误理解是,既然文学艺术是涉及群体及大众记忆的手段,那么文学艺术的责任就自然而然的又会承担起一个所谓文学艺术唤起大众记忆的问题。可是这些理论家们却始终不能解决的问题是记忆在与现实之间的元素发生交叉科学问题时所出现的不合理机制。记忆在这里被迫成为文学创作中最重要的东西而现实并不重要。 如果说我们的这部小说按照记忆论判别的话,那就是等于没有任何价值的作品/因为我们一直仅仅只不过是在强调着某种个体记忆的东西。但是,如果这种判别方针是正确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在于,群落记忆是否承认个体记忆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个问题的解决非常简单,简单到一个文学人物穿什么衣服都能反映着时代记忆的过程。 牛仔装之所以被称为永远的时尚,仅仅是指牛仔裤而言而并不包括上衣在内。因为对于牛仔装来说,上衣实际上一直是根据潮流时尚的流动方针随时随地作出流变决策的状况,而对于牛仔裤来说,时尚的元素几乎一直是稳定不变的状况。所以,牛仔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关于过去,现在及未来时尚记忆的问题。因为它的时尚性一直存在,所以你就不容易寻找到群体记忆的再现交汇点到底在什么位置。再者,无论现代人将旗袍注入了如何时尚的因子,但却永远改变不了旗袍时尚在民国的记忆原则。 在我们关于子影单个记忆与群落记忆的阐述中,我们曾经就子影那个年龄段所有女性的婚姻思考及其今天面临的现状进行了一个比较精确的逻辑式描绘。对于她们这个时代女性,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自己特定婚姻价值观念的状况是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作用的结果。但是,具体到个人的时候,这个问题就显示出特别游离的状况。因为在同一外部环境作用的情况下,个别女人可能会因为追求所谓的理想婚姻而放弃原来的婚姻继续寻找更加合适的婚姻,个别女性可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较深刻,不论这一次的婚姻是否完美,但是为了维护道德规范,继续面对与保守着这一并不十分完美的婚姻,个别女性在本来自己目前婚姻已经非常完美的情形之下,却又扯起所谓妇女解放的大旗,将婚姻与妇女解放挂钩,最终导致的不幸结局是,婚姻大事始终没有战胜妇女解放的诱惑而导致婚姻变形而走向破裂,个别女性在离婚的时候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以为把孩子争夺到手就万事大吉万事如意,可是那孩子要长大,或者要面临的是你后来的新家庭,或者是继续和单身的你一直生活下去,个别女性尽管本身条件十分优越,原来的婚姻已经十分完美无缺的情况之下,可是因为种种原因而必须放弃,去进行另外一次完全属于外部环境作用之下的婚姻。个别女人原以为自己能够白头携老,可是中途一方却死于非命——所有这一切证明了群体记忆与个体记忆辩证关系的复杂化。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叙述,而最后我们将话题再回到实际的故事层面时就会明显发现,群落记忆有时侯是非常不可靠的东西。尤其是作为故事关键人物的那个神秘老太婆,按照她的具体年龄来说,她似乎是承载了比子影更多的记忆。然而她这种记忆的特征仅仅只是对于那束被调换的玫瑰花有匹配作用。也就是说,她所有的记忆焦点都是体现在那个玫瑰花的记忆方面。而当她发现现实中的玫瑰已经不是记忆中的原来玫瑰是,心理及情绪就明显发生了比较剧烈的波动局面。所以,当我们使用记忆去匹配现实是出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就是,记忆总是与现实发生着必然的冲突。所以,当我们在这一章节中试图完整叙述子影与陈立格的爱情过程时就明显发生了一个缺乏前后联惯的情形:也就是说,不管子影与陈立格的爱情过程是什么,都不是促成陈立格邀请他们母子出国团聚的必然规律。这个过程不具有必然性。因为陈立格假如在澳大利亚有那么一位在血统关系层面的人物存在的话,或许后来就不会出现他邀请子影母子出国的事情发生。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文学创作无论坚持的创作方针是偶然性主导或者说是必然性主导,一个作家都不能去想当然。 ------------ 第二十九章《人性的解体》 就在我们创作第29章的时候,中国娱乐界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2021年7月31日北京警方通报吴亦凡涉嫌强奸被刑事拘留,对此吴亦凡方一直没有作出回应。而未来这件案子的进展,也都成为了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吴亦凡作为顶流男星,是很多小女生的偶像,被警方通报后,多家官媒发声怒批吴亦凡事件,可见该事件带来了负面影响有多么恶劣。8月1日晚上,有网友突然发现,吴亦凡及其工作室的微博账号都已全部被注销,无法再被搜索到,没想到吴亦凡被刑拘后第二天,微博就将其封杀,很多网友看到消息后,也直呼大快人心。据测试,全网与吴亦凡有关的中文名字,英文名字及相关名称,都已经被列入禁止注册范围。我们之所以在《人性空间》添加了关于吴亦凡的内容,不仅仅在于证明一种人性的解体过程,并且从这一事件中可以得到的确凿证明是,那些所有已经被删除的聊天记录及任何信息都是可以被恢复的。即便硬盘被毁掉。 随后还有网友发现,不仅仅是微博,吴亦凡的视频社交账号也已经被封,目前所有粉丝清零。之后,有网友又发现,吴亦凡的所有音乐作品已经被官方全部下架,看来吴亦凡已经被全网封杀。吴亦凡被刑拘后,很多明星也都卷入其中,尤其是早前曾经力挺吴亦凡的明星,包括苏芒、六六、马薇薇的微博都已经被禁言。而六六、马薇薇目前都已经发声明对自己此前的行为进行道歉。但是网友对于她们的道歉都不太买账,或许随着吴亦凡人设的崩塌,她们在网友们心中的人设也随之塌了。与此同时,此前公开追星吴亦凡的两位明星,李雪琴与沈梦辰也在吴亦凡被通报后,火速取关并删除与他相关的全部内容。用行动来表明自己当初看走了眼,但除了取关及删除相关内容,两人目前暂时都没有针对吴亦凡事件表态。就在不久前,因为吴亦凡事件而卷入其中的林俊杰,也发表了律师声明,澄清了网络上的不实谣言,看来林俊杰对于吴亦凡也是敬而远之,生怕负面的新闻沾染到自己的身上。林俊杰的声明发出后,粉丝们也都纷纷支持。现在看来,吴亦凡及工作室应该是没有发声的机会了,希望这个案子能够水落石出,给公众一个交代! 所以,我们在这部故事创作中所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们自己也一时无法理解与浩对调硬盘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但是关于这种困惑层面的解释,实际上我们一直在不断努力的进行着。我们没有证据没关系。实际上关于与浩之谜的重大进展就是他在深夜开车来周家来探望我的那个细节。当与浩的车辆进入周家大门的时候,大门却自动打开,而后来与浩却对我撒了谎。 我曾经对这个大门的识别程序进行过验证,令人奇怪的是子影并没有先前为与浩的车辆预设过相关程序。后来我才发现,这个大门车辆识别的程序核心并不是车牌识别系统,而是人脸识别技术。当读者读到这里的时候,肯定会对我之前一个取款机靠脸取款的情节发出会心的微笑。所以,我们故事的每一个情节都在极其严谨的逻辑过程中进行与发展,并不是东一下西一下的在那里糊弄读者。其实,我对当时与浩来探望我经过大门的所有细节是忽略的。这个忽略实际上很严重。真正的顺序是,当与浩前来按门铃的时候,门在此时其实就已经开了——因为大门的识别器是人脸识别系统。当这个门被打开的一瞬间,很容易让人产生识别预设的联想。于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前提之下,我们就凭借现代科技揭开了大量的秘密。也就是说,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细节无懈可击的证实了与浩与楚紫或者说山戊相貌几乎完全没有差别的关键问题。而现在,我们很明显又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与浩的相貌特征到底是吻合楚紫,还是吻合山戊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后来我恢复硬盘文件时得到了解决。 在我们现在所更新的第29章节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崭新的词汇:惑锈。不用过多的解释,惑锈就是诱惑之生锈,过时的意思。当诱惑的时效性一旦被终结,那么这个诱惑就失效而氧化。而另外,即便这个诱惑没有完全失效,它也已经是残缺不全的诱惑概念了。这个诱惑的解释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非常吻合着一个极端式的非理性机制。首先,在子影第一次看见与浩的时候,子影就肯定会产生与浩为什么与XX如此相象的联想性思考。假如与浩是与山戊相貌相似的话,这个疑问在子影心理上的反应明显就比较微弱,而假若与浩与楚紫容貌相似的话,那么这种疑问明显就无限上升。 但是,无论这种疑问如何上升,都暂时还不至于让子影产生与浩就是她某一婚姻留下孩子的联想。尤其是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形之下就冒然认子,明显没有任何理由及逻辑性。但是,有一点完全可以肯定的是,子影在后来对待与浩态度方面会有所转变。之前可以肯定得到证明的,在读者阅读这部的早期章节中关于子影为什么一直没有提及硬盘被调换事情的所有疑惑,也因为与浩相貌与XX的相似性而隐藏。子影当然不能凭借与浩对调硬盘的行动证明些更深层的东西。尤其是在与浩以警方身份对调了硬盘。与浩渴望进一步了解楚紫自杀真相的目的在子影目前看来,至少是属于比较合理的事情。子影的这种心理本身也是一个逻辑性的存在。即便她能够通过硬盘文件的恢复看见些什么,但是,她只不过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去阅读这些文档资料,而不是以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去分析这些文档背后所隐藏的个别秘密。 因此,当我们的故事书写到这里的时候,又出现的另一问题则是集中在与浩身上。与浩是否复制过这些文件始终其实是一个暂时不能被印证的事情。即便他恢复过这些文件,硬盘也不会留下留下任何痕迹。或者进一步说,与浩恢复并提取文件的时间在硬盘上留下提取记录的话。其实在这里,我们仅仅是故意玩弄了一个文字游戏而已,硬盘被恢复或者说文件曾经被提取过,肯定会留下相应记录。而我们之所以说,所谓的与浩是否复制过这些文件始终其实是一个暂时不能被印证的事情其实是指硬盘在被与浩复制后根本没有转手到其他任何第三者手中。我们的文字一直在循环再循环着那些过去时的情节,是因为那些复杂的内涵让我们无法按照顺序去顺利的发展下去。 如果,有一天,存在着这么一个细节,与浩如果亲口告诉我,是他亲手帮助子影一起打扫了楚紫死亡现场的话,我们的故事接下来就要考虑的是,至少这个打扫房间的事情并不是在楚紫死亡的当天就发生的事件。这点我们曾经交代过,至少在楚紫的真正死亡原因鉴定书还没有完成之前,这个现场不能动。而另外,也不派出当晚就进行打扫的可能性。因为作为专案组长,与浩有权决定这个现场有是否继续保留的必要。如果这个打扫现场的行为发生在死亡鉴定出来之后,与浩肯定就知道了楚紫及山戊的大概DNA序列。所以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写到哪里是哪里。它不是随着故事中某一人物的一个眼神,一句话或者说振臂一挥就能按着顺序书写后续情节的那样这么简单扼要。 而与此同时更加复杂的是,假若与浩在前往死亡现场时就已经发现自己与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人相貌相似的情形之下,又如何描绘下面的情节呢?即便与浩当时并没有注意所谓相貌相似的问题,在后来他也一定会关注到这个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就是,即便与浩没有注意所谓相貌相似的问题,但是却并不排除其他的同事注意到这个细节的存在。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便其他的同事注意到了这个细节的存在,也不会因此而开玩笑说,和与浩长的差不多。因为相貌是否相似的问题,对于死者及生者来说,都是属于比较严肃的问题,不似某某明星之间所谓撞脸事件那么简单扼要。在现代许多媒体所谓喜当爹的报道中,都出现过孩子相貌因为不像父亲而像其他人所引发的系列严重事件。比如说,亲子鉴定,由亲子鉴定所引发的确凿事实,皆因相貌相似的首先起因。从这点可以看出的是,我们整部小说所有的细节都是严格按照非常严谨逻辑前提所进行书写的创作机制。我们可以把这种严格按照逻辑机制书写的行为及方式定义为:逻辑体系之下的现实主义创作方针。并且进一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具有特别规范意义的系统化创作。 从表面上看,读者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认为,在第27章之后,我们的书写可能就会进入一个揭示所有真相的结构过程。但是,严格来说,关于与浩与子影母子关系的揭示,仅仅只不过是一个具有独立属性的情节而已。因为仅仅只是通过与浩牺牲的偶然社交件而证明子影与与浩母子关系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如果与浩在缉毒战场不牺牲的情况之下,我们就无法导致与决定这个细节的合理性与偶然性。更进一步来说,子影与与浩母子关系的揭示机制,实际上是一个必然性的偶然。贩毒分子的垂死挣扎与疯狂,缉毒战线的风险与挑战,实际上使与浩的牺牲呈现着某种意义的必然性。但是,却并非必须得死的机制。因为在与浩的身上完整体现着缉毒战士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及崇高的职业修养及职业信仰,属于理想主义的选择之光在与浩身上的光辉灿烂。并且,这种理想主义的理性元素,在我们故事一开始的时候,就完整的赋予在关于与浩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当中。 当然,在我们在将与浩塑造为一个理想主义警官的塑造过程中,并没有忽略对其成长过程的揭示。在训练场上,他是一个从掏出手枪到射击仅仅只需要3秒钟的业务精兵。——这实际上是在我们很早期之前的章节中就提及过的事情。而非常明显的是,他理性思维的体现,我们在案发当晚他对子影迟到过程的严谨分析中就可以获得充分的证明。尽管我们在以往的情节中没有对于涉及与浩品行有比较具体的描绘,实际上他安排我到子影家照顾子影,就无疑体现着强烈的人文主义光辉。当然,这个人文主义层面的揭示是极其有度而并非夸赞。我们以与浩特殊的警官身份元素压缩了这个人文元素的无限扩张。他既希望避免子影的孤单,也希望我在与子影接触的过程提供比较客观的迹象。因为对于楚紫的自杀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可以在表面上理解为自杀的事件。为什么这个自杀恰恰发生在即将出国之前,陈立格家族是否有恐吓的可能性。 庄严国徽之下的理性,是我们这部小说对新时期警察形象概括的一个崭新定义。实际上这种理性一直是支持我们小说主题在向纵深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如果在与浩在深夜来探望我的时候,非常幼稚的说出“姐姐,不知道子影家的大门为什么能够认出我并自动打开的”话不仅明显直接,也无法突出与浩思维上的冷静与严谨。所以,只有在与浩撒谎的情节中,我们才能对应刻划出许多关于性格的相关描述。 而另外我们所遇到的非常困难就是,关于那个神秘老太婆的塑造问题。尽管对于关于她的身份揭示机制来说,我们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况,但是如果读者能够在细心一些的话,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对于她的身份做出过N次的暗示。或许我们在故事结束的时候还不愿意揭开神秘老太婆的身份问题。实际上我们读者在某些明确的暗示中已经非常疏离的产生的思考方向是,两次送孩子给别人的那个女人,无论在年龄特征方面或者说对于子影的态度方面都非常吻合。这种被疏离的阅读心理一直沿袭到现在也没有从读者身边不但没有被驱散,相反还扩展到为什么两次送孩子几乎都是同一个女人的困惑边缘。 我们在逐层分析这个被确立为自杀案件背后秘密的过程中,除了那个楚紫电脑被格式化的疑虑之外,我们只能被迫思考的是,对于这种关于自杀死亡到硬盘格式化的理解机智确实有点复杂。如果说陈力格其他家庭成员因为不满楚紫以继承人身份到澳大利亚接管公司而施加某种压力迫使楚紫自杀的话,那么楚紫硬盘的被格式化就显得没有意义。因为即便这个恐吓说成立的话,楚紫也没有必要将硬盘格式化,因为他没有必要删除所谓那些又可能是父亲家族发送给他的恐吓电子信件。 即便这个恐吓说成立的话,山戊的自杀则明显显得更加迷雾重重。如果说,山戊与楚紫之死都源于这个恐吓说的话,那么就延伸出其他更多的悬念性思考。甚至于会出现山戊有可能是陈立格家族雇凶的说法。所以,事情的联想似乎是永远不能被终止与终结。而事实更加有可能的是,假若这个雇凶说成立的话,同时可能得到的暂时性解释就是,山戊删除了楚紫接到恐吓信件的证据。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事情似乎是可以到此为止了。但是,这个疑点在继续存在。即如果这个恐吓说成立的话,楚紫为什么不报警并且有可能的话告诉子影。但是涉及到这个为什么不报警问题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的另外一种情形就是,恐吓信件中增加了一个如果报警就会杀死子影的附加内容。也就是说,楚紫有可能因为保护母亲而选择了不报警的做法。 咦!事情到这里仿佛又可以说是彻底解释了吧,不对,问题又出来了。如果楚紫有可能因为保护母亲而选择了不报警做法的话,但是事情在子影那是否会引起陈立格恐吓楚紫的联想呢?子影出现为什么楚紫死于出国前夕的事情的同样联想其实是不可避免发生的事情。子影必须提出疑问不说,并且一定会继续追究楚紫死亡的真相。这种合乎逻辑的解释目前来说,在表面上似乎是解释了很多方面的困惑。但是,问题又来了,子影既然如此怀疑,为什么又不向警方提出质疑及案件复查的申请?这个问题从表面来看,提出的非常及时,可是问题又回到与浩对调硬盘的截面上来。如果与浩在硬盘中获得这种恐吓信件的话,必然会提出到澳大利亚调查及取证的出国申请。 按理说,我们的问题绕到这里的时候,不应该再继续绕下去浪费篇幅,可是,我们还得必须无休止的绕下去。这不是我说终止就中止的问题。按照我们一个章节保持在5000字数的计划,这个章节实际上就到此为止了。可是,问题在于,与浩是否已经去澳大利亚调查过或者说公安局已经委派别的警察去澳大利亚了呢?这些事情我真的不知道,因为这属于警察内部的秘密。 ------------ 第三十章《人性的诅咒》 如果我们再将时间超前追溯一些的话,可能会产生的一个误会就是,子影家曾经有两位年轻力壮的园林工人。而由这两个园林工人所产生的联想就是,作为一个寡居十年的中年女性,很可能会与这两名工人之间产生某种暧昧。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这种意思的存在。如果读者一定朝着这个方向去联想也没什么奇怪。因为这种看似离奇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时有存在或发生。当然,我们也没有刻意将子影塑造为一个纯粹的贞洁烈女式的佛化女性。尤其是那个雨夜在第三房间和其他男人约会而接受馈赠玫瑰的情节。但是,将接受玫瑰与其他的出轨联系在一起也并不是十分可靠的事情及推理。实际上,吴亦凡事件在我们创作这部小说过程中的偶然出现,多少巧合暗示了母亲的溺爱有时候是一种罪恶的行为与性质。 我们这部作品的书名是《人性空间》。从表面上看它在主要文学道具上所包容的关系是玫瑰——毁灭——玫瑰——夜——毁灭的多项关联。而在此我们需要解释的是,玫瑰作为在大众概念中的爱情表达之物——这是个被确立的逻辑关系。但是由玫瑰所表达的爱情在后来出现了一个如何的结果却是非肯定式。如果说的简单些就是,昨天还陶醉在玫瑰色彩里的美好爱情,而今天两位爱情的主角却因为种种原因就分道扬镳导致爱情的破裂。因此,丛这个分析过程来看,我们的许多作者在将爱情与玫瑰联系时,仅仅只是看见玫瑰见证美好的那个层面,而忽略了玫瑰见证分手的那个结果。当然,个别作者对于爱情与玫瑰的描述方针还是比较全面的方针,既突出表现了玫瑰见证爱情美好的一面,也突出表现出玫瑰见证与预示爱情破裂的那个瞬间。但是,尽管个别作者注意到了这个层面的存在,但在读者那里所产生的感觉并不是特别明显。因为读者在阅读时看见一个关于爱情破裂的事件时,往往会将玫瑰这层因素直接省略而进入一个脱水模式的爱情过程思考。 实际上,在现代爱情页面中,玫瑰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信物或见面时的礼物。我们在叙述到这点的时候,实际上是忽略了玫瑰除爱情场合之外的仪式及礼仪功能。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因为我们很少去关注那些在非爱情场合所出现的玫瑰涵义。比如说,在演唱会上观众所送给演员的鲜花,某一开幕典礼上所摆设的大型花蓝等——那里面是否是以混合的形式掺进了玫瑰花,这似乎是我们很少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家庭的花瓶里,独立放置玫瑰单一品种花卉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约是30年前,当情人节带着乍暖还寒的空气登陆中国这片东南亚大陆的时候,情人们忽然惊喜的发现,世界上竟然还存在着这么一个供情人享用的爱情节日。但是,对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一开始并没有真正将情人概念从地下心理中解放出来。因为在中国相当长期的一段时期里,情人是指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实际是一个贬义词。而在农村,与情人约会或幽会,是最令人切齿的伤风败俗行为。还好,中国知识分子毕竟客气,没有把情人节形容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种爱情文化的守旧,在中国其实是一个衡量人品的重要参照。即便你无论事业,工作或者说生活,学业特别优秀,也逃不过有情人历史的一笔勾销。当然,不管中国人在后来的日子里如何理解情人,但是这个节日的到来,无疑为情人的合法性带来了全新的曙光。而在上流社会中,一些接触西方文化比较早的群体或个人,最先在社交场合,以半礼仪半爱情的名义完成了赠送玫瑰的任务。而实际上,这种表达方式仍旧是非常隐讳的状态。当某些女性以莫名甚至是迷茫的姿态接过玫瑰时,甚至感觉非常难为情。 中国人是聪明的。当这一节日登陆中国的时候,最先引发他们思考的焦点是,是否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属于合法?当他们带着类似疑问走进电影院时才忽然发现,情人的概念外延其实非常广泛。只要与爱有关或者说与友谊有关的异性关系,都可以转化为合法的情人关系。很明显在此基础上,情人的礼仪及社交内涵的扩大,使情人们很容易以各种不同类型的借口来掩盖内在的那个暧昧关系。尽管走出了这种概念的束缚,但是,中国人民还是在低调里进行。因为对于那些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来说,这种敌意的存在即便在今天也是普遍存在,并且假如有多个情人的话,这种敌意也在圈内疯狂的相互影响相互排斥。 而大约经历了漫长的五年之后,度过情人节才被名正言顺的冠以时尚。然而,这种时尚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的时候,台湾艺人孟庭苇的一曲《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及其潘越云《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等歌曲的同步来袭,就给中国人的情人快乐带来了忧伤的面罩。从那之后,中国人将近体验了近十五年之久的情人忧伤。 大概是忧伤的太久或者说文艺范的太久,个别中国人突然间发现,大街小巷的宾馆,酒店或旅馆,都推出了钟点房,温馨房等特色业务。人们心领神会,马上就意识到这种业务的另类功能。并且设备非常齐全,安全套,人体润滑等用品悄然摆设在房间内的公开位置或隐蔽位置。玫瑰变成了真枪实弹的约会。并且特别快捷。即便是办公室同事,午休两小时的时间就非常充足。 但是,这种真枪实弹的约会进行到去年情人节的时候就已经无法进行下去。因为配偶们在满大街的钟点房,温馨房等特色业务招牌前,对各自爱人这天的行踪产生了质疑或防备。特别是这天到来的时候,许多配偶,恋人之间形影不离,根本无法让你去钟点温馨。你手机关机也没关系,因为早就有问题等着你回答,你关机那2小时去哪里了?你不是有充电宝还有大街小巷的共享充电吗? 终于,在中国盛行了近三十年的情人节事业及队伍溃不成军。不但玫瑰销量锐减,并且很多恋人或夫妇之间看见那些玫瑰就惟恐避之不及,很明显,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玫瑰来笑口开的疯狂时代了。即便是没有配偶监督的场合,赠送非法异性的玫瑰行为也不再那么便利。到钟点房吗?到处都是实名制开房之外,更有甚者,警察还时不时敲门验证合法夫妻,因为你没有证据证明你们是否是不法交易,再说,你敢到派出所证明你们不是交易吗?如果再怀疑你吸毒的话,等着吧,没两天您别回家。 在我们的这个章节的命名过程中,我们曾经设计了好几个表达玫瑰复合含义的章节名称。这个玫瑰与诅咒的句式实际上经过倒置之后就是玫瑰的诅咒。我们最后感觉这个玫瑰的诅咒确定的比较合理。因为玫瑰在见证爱情的美好之后,并不能完全保证这个被见证的美好一直被顺利的延续下去。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玫瑰是个既见证美好与诱惑的载体,实际上又是个具有诅咒概念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诅咒截面的存在,那么就无疑就是等于说,被玫瑰所见证的爱情就一定是美好而永恒的。 所以,在我们为书名取名的时候,实际上所考虑的范围非常广泛,既要考虑玫瑰与爱情的巩固页面,也要考虑到后来发生的那个爱情破裂的页面,既要考虑玫瑰的文化层面,也要考虑到玫瑰的人文层面,既要考虑玫瑰的祈祷层面,也要考虑到玫瑰的祈祷层面。尤其是玫瑰从美好到毁灭的推进层面。而另外,我们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除了本身所包含的主题婚姻与命运的思考之外,主要还从玫瑰题材的相关文学创作突破之前关于玫瑰题材创作过程中对玫瑰文学认知的局限性。实际上,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这种由玫瑰所导致扩展的爱情叙述,其实是一直在试图突破这种局限性。或许这些作者已经创作出了一部关于玫瑰题材的成功作品,但是,他却始终没有辩证的将玫瑰的主题多样化多元化由理性表达出来。因此,有时侯,我们很不理解这种由玫瑰所引起的毁灭结果及阴谋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玫瑰不仅是个单纯见证阳光的过程,也是一个见证黑暗的过程。在我们这部作品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作品中构建玫瑰与毁灭的关系网络。 为了突出表现这个玫瑰的诅咒页面,我们几乎是在作品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导入了玫瑰出现在死亡现场的细节。实际上这个细节的载入很不理想也很不成功。因为读者更多的理解方针是将这个玫瑰理解为与死亡有关的嫌疑物品。因为这里的玫瑰被读者理解为直接的凶杀证据,所以基本上并没有产生与诅咒的相关联想。 当这个载入失败后,我们又立即进行了第二次载入,即出现在客厅里的那个玫瑰标本。如果我们有文字创作能力的话,或许这次载入可以让读者理解玫瑰与诅咒的相关目的达成协议,但是,这次载入无疑又是非常失败的尝试。因为那个神秘老太婆的出现打乱了我们预先设计的行动计划。她的出现,明显让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因为她让读者对于玫瑰的注意力只是转移到猜测玫瑰标本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上来。作为这时候的玫瑰实际上仍然只是保留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元素,距离某种诅咒页面的载入距离还是个未知。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的载入。就是那个子影在第三房间接受玫瑰场面的设置。细心的读者这时候会发现我们的书写幼稚的可笑并且是极端的无奈。读者如果回过头来看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会明显的发现,这个第三房间的概念,实际上也代表着我们第三次载入次数的工作日记。我们明显已经很不耐烦了。所以我们在描写这个子影接受玫瑰的房间时,匆匆决定放在第三个房间。但是,当我们再次编辑文稿时才发现我们犯下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因为我们在之前的较早期章节中曾经屡次出现过一个关于“我”不能随意进入第三房间的埋伏。我们本来打算是将楚紫及山戊的骨灰放在这个第三房间而才导致“我”不能随意进入第三房间的结果。当我们发现这个第三次载入出现工作日记上的错误时,前面的章节已经公开发布,所以修改已经来不及了。但是,从整体布局来说,又错误所导致的事情并不是十分严重,只不过是到时候我们再给骨灰盒重新安排个安放的房间就是。 第三次载入除了所犯下的这个创作流程与故事情节的穿帮之外,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从这个第三次载入的文字布局上明显可以看出我们创作这一章节时的手忙脚乱及粗糙。一会写我做梦,一会写外面下着好大的雨,刮很大的风,很大的闪电。整个一个流水帐式的书写之后,又杜撰了一个我去而楼关窗户的心理活动,然后又好象是发现这个第三房间的门好象没关闭。这个章节好像书写的特别糟糕不说,最后又安排了一个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又以为刚才的一切又似乎都仿佛是个幻觉而不能确认在刚才第三个房间我到底看见了什么。不过还好,总算在这个章节当中忘记第三次载入玫瑰的使命。后来读者包括创世,起点中文网的编辑们看到这个章节感觉非常不满之外,甚至于还问我,那个男人给子影送玫瑰啥时候不能送,非得安排在一个雨好大,风好大,雷好大的深夜里来送玫瑰不说,半夜三更的像看恐怖片不伦不类。最糟糕的是,这个男人是从哪里进入房间的都不知所云外,很糟糕,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糟糕之外,第二天还得装着什么都没看见。本来我希望这个有点恐怖,有点扑朔迷离的“描绘”带来关于玫瑰与魔力的相关思考,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把读者包括创世,起点中文网的编辑们吓的要命,以为是什么幽灵来给子影送玫瑰。总之,这一章节整个就是个夜半惊魂的复制品。 不过,没关系。反正我们更新到这里的时候许多秘密还没有被揭开,书写的现场和书写空间都有很大的剩余。怎么办,因为我们光顾着逻辑推理了,而那些情节简直就是个碎片,啥时候能有机的融为一体也不知道确切时间。我们这一章节主要是阐述玫瑰的诅咒,大概就是这个样了。在第三次载入玫瑰失败后,我们似乎是学聪明了。既然问题不能在书内解决,我们就跑到书外去解决。我们罗列了那些比较著名的玫瑰题材作品外,还有音乐,歌曲什么的。可是看来看去,在这些作品中也没发现什么玫瑰与魔力关系的地方。还好,后来发现一个叫《苔丝》的外国小说,总算是找到了一个与我们小说有相近之处的老太婆。不过这个老太婆也没什么神秘的,并且是一个很有身份的人;后来又在《人证》中找到了一个和我们小说年龄差不多的老太婆,但是她刚刚出场不久就给人杀害了。后来,我们又发现《蝴蝶梦》中的那个女管家和我们的老太婆衣着差不多,一身黑衣服,可是她们都与玫瑰没什么牵连。另外就是关于玫瑰与巫婆的儿童剧《玫瑰和雪莲》主人公玫瑰来自花仙国,主人公雪莲来自天使国。安妮和迪娜分别是她们的姐姐。玫瑰的仙女教母是花仙子,雪莲的仙女教母是天仙子。云巫婆和黑巫婆是她们的克星。云巫婆和黑巫婆十分邪恶,从这儿引出了种种有趣生动搞笑的事。 后来我们又发现一个叫《爱语魔咒2:剑与玫瑰》的游戏与我们的论证命题很接近。它讲述消散由巫婆复仇而被邪恶诅咒的王国!穿越岛屿王国,寻找四处散落的魔法玫瑰花瓣,巫婆的诅咒已经使王国陷入了混乱,你需要去挽救当前的局面。收集花瓣,击败可怕的怪兽,对抗邪恶的巫婆,完成令人兴奋的隐藏寻物大冒险。 玫瑰在拉丁语系中的读音为“洛斯”。花神佛洛拉对爱神阿摩尔并没有感情,而且长期躲着他。一天,狡猾的爱神用爱情之箭射中了她,从此佛洛拉为之倾心,可是阿摩尔喜新厌旧,抛弃了佛洛拉。女神失望之余决心自己创造一种会哭会笑,集悲喜于一身的花来天空。女神看到自己神奇的造物,惊喜得不禁喊出心爱的人的名字“厄洛斯”(这是希腊人对爱神的称呼)。但由于生性腼腆,心情激动,她讷讷喊成了“洛斯”,把“厄”喊漏了,从此这种花就得名“洛斯”(英语为“rose”)。而关于玫瑰与宗教及魔力,穿越的传说也不少。除了德国人认为用白玫瑰能揭穿巫婆的诡计之外,公元前41年,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借助玫瑰花瓣神奇的力量征服了多疑的罗马统帅马库斯·安东尼。波斯的一位诗人说,玫瑰是真主给人间的恩赐。一次所有的植物都来请求真主任命一个新的主宰来替代睡莲,因为睡莲一到晚间就忘了自己作为主宰的职责。真主应植物的请求,委派了身带自卫武器的白玫瑰为植物的女王。由于夜莺对新上任的女花王一见钟情,忘情的紧抱娇美的女花王,尖刺一下子刺入了他的心脏,殷红的鲜血从他的胸中涌出,染红了玫瑰花瓣,因此白玫瑰的外层花瓣至今仍保留着粉红色调。而在意大利共和国时期,玫瑰体现崇高的道德,对功勋的奖励;到了罗马衰败时期,它变成了罪恶的象征是使豪门显贵倾家荡产的奢侈品。甚至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玫瑰花环编制者;还开设了独一无二的玫瑰交易所,有专职从事玫瑰交易的经纪人。罗马人对待玫瑰的态度影响了西欧早期的基督徒们。几百年后,神父们宣布玫瑰为天国之花。 在古印度童话中说,玫瑰在印度享有殊荣,甚至法律中竟明文规定:凡向皇上呈献玫瑰者,有权向皇上恳请自己想要获得的一切。当时最高种姓婆罗门就用玫瑰来装饰自己的庙宇,在祭祀主神的大道上撒上鲜艳的玫瑰花。在皇帝寝宫的饰物中也少不了玫瑰的光彩,因而玫瑰是最受欢迎的贡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司美和幸福的女神拉克什米,是由108片大花瓣、1008片小花瓣构成的玫瑰花蕾所生。吠陀教中的太阳神、宇宙的主宰毗湿奴见到了她,立即以亲吻使之苏醒而成了自己的妻子。 在美国基督教中大天使加夫里尔为圣母编织了三只花环,白玫瑰花环给圣母带来了欢乐,红玫瑰花环而是痛苦,黄玫瑰花环则是和平。为美国国花。而中国则因玫瑰枝茎带刺,被认为是刺客、侠客的象征。而在这些关于玫瑰的传说中,俄国的传说风格与我们有些明显接近的地方: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于1825年继位后,派了一名将军护送母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回皇家离宫皇村。事毕,将军在附近散步,见一名持枪哨兵肃立路旁,可是在他守卫的地方却空无一物,将军甚感诧异.他问遍了所有的官员,但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说,那是宫廷礼仪的规定.后来他在圣彼得堡得知,皇家花园这个岗哨设立已经有50年历史。设岗的根据是一纸命令“距东厢500步处设一岗哨”。 由于将军每次来皇村都要去看一下这个神秘的岗哨,这样就使廷臣甚至于母后本人也感兴趣了。设岗的秘密终于是水落石出。原来最早命令设岗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女皇经常在花园里散步,一天,她发现一株盛开的玫瑰,美艳动人,就想留给自己的一个孙子,因此她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设岗看守,以免给被别人摘去,可是翌日,她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岗哨从此就年复一年地保留下来。女皇死后,玫瑰花丛当然早就枯萎无存,但哨兵却在原地不断的轮换着。 尽管我们从这些美丽而充斥着某种神秘感的玫瑰传说中吸收到了我们这部小说创作中所需要的营养性资源及文化启蒙,但是实际上还没有帮助解决我们这个属于现实主义都市题材的许多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忧虑是,我们如何在这种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吸收并兼并这些可能涉及唯心乃至虚无神秘感的元素并在作品中完美无缺的统一起来。 《白毛女》在这方面的尝试非常成功。将批判现实主义元素与宗教神秘诸元素圆满融会贯通的同时,并且利用人类头发因为缺少盐分而逐渐出现白发的物理学特征巧妙的完成了现实主义——神秘主义——现实主义的顺利转换。而我们在这部小说创作过错中所缺少的一个勇气就是,是否能否在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中设计出一个关于唯心论的玫瑰式诅咒。 ------------ 第三十章《人性的诅咒》 我们这部作品的书名是《人性空间》。从表面上看它在主要文学道具上所包容的关系是玫瑰——毁灭——玫瑰——夜——毁灭的多项关联。而在此我们需要解释的是,玫瑰作为在大众概念中的爱情表达之物——这是个被确立的逻辑关系。但是由玫瑰所表达的爱情在后来出现了一个如何的结果却是非肯定式。如果说的简单些就是,昨天还陶醉在玫瑰色彩里的美好爱情,而今天两位爱情的主角却因为种种原因就分道扬镳导致爱情的破裂。因此,丛这个分析过程来看,我们的许多作者在将爱情与玫瑰联系时,仅仅只是看见玫瑰见证美好的那个层面,而忽略了玫瑰见证分手的那个结果。当然,个别作者对于爱情与玫瑰的描述方针还是比较全面的方针,既突出表现了玫瑰见证爱情美好的一面,也突出表现出玫瑰见证与预示爱情破裂的那个瞬间。但是,尽管个别作者注意到了这个层面的存在,但在读者那里所产生的感觉并不是特别明显。因为读者在阅读时看见一个关于爱情破裂的事件时,往往会将玫瑰这层因素直接省略而进入一个脱水模式的爱情过程思考。 实际上,在现代爱情页面中,玫瑰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信物或见面时的礼物。我们在叙述到这点的时候,实际上是忽略了玫瑰除爱情场合之外的仪式及礼仪功能。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因为我们很少去关注那些在非爱情场合所出现的玫瑰涵义。比如说,在演唱会上观众所送给演员的鲜花,某一开幕典礼上所摆设的大型花蓝等——那里面是否是以混合的形式掺进了玫瑰花,这似乎是我们很少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家庭的花瓶里,独立放置玫瑰单一品种花卉的现象实际上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大约是30年前,当情人节带着乍暖还寒的空气登陆中国这片东南亚大陆的时候,情人们忽然惊喜的发现,世界上竟然还存在着这么一个供情人享用的爱情节日。但是,对于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一开始并没有真正将情人概念从地下心理中解放出来。因为在中国相当长期的一段时期里,情人是指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实际是一个贬义词。而在农村,与情人约会或幽会,是最令人切齿的伤风败俗行为。还好,中国知识分子毕竟客气,没有把情人节形容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种爱情文化的守旧,在中国其实是一个衡量人品的重要参照。即便你无论事业,工作或者说生活,学业特别优秀,也逃不过有情人历史的一笔勾销。当然,不管中国人在后来的日子里如何理解情人,但是这个节日的到来,无疑为情人的合法性带来了全新的曙光。而在上流社会中,一些接触西方文化比较早的群体或个人,最先在社交场合,以半礼仪半爱情的名义完成了赠送玫瑰的任务。而实际上,这种表达方式仍旧是非常隐讳的状态。当某些女性以莫名甚至是迷茫的姿态接过玫瑰时,甚至感觉非常难为情。 中国人是聪明的。当这一节日登陆中国的时候,最先引发他们思考的焦点是,是否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属于合法?当他们带着类似疑问走进电影院时才忽然发现,情人的概念外延其实非常广泛。只要与爱有关或者说与友谊有关的异性关系,都可以转化为合法的情人关系。很明显在此基础上,情人的礼仪及社交内涵的扩大,使情人们很容易以各种不同类型的借口来掩盖内在的那个暧昧关系。尽管走出了这种概念的束缚,但是,中国人民还是在低调里进行。因为对于那些正常夫妻,恋爱者以外的亲密关系来说,这种敌意的存在即便在今天也是普遍存在,并且假如有多个情人的话,这种敌意也在圈内疯狂的相互影响相互排斥。 而大约经历了漫长的五年之后,度过情人节才被名正言顺的冠以时尚。然而,这种时尚还没有来得及充分享受的时候,台湾艺人孟庭苇的一曲《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及其潘越云《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人》等歌曲的同步来袭,就给中国人的情人快乐带来了忧伤的面罩。从那之后,中国人将近体验了近十五年之久的情人忧伤。 大概是忧伤的太久或者说文艺范的太久,个别中国人突然间发现,大街小巷的宾馆,酒店或旅馆,都推出了钟点房,温馨房等特色业务。人们心领神会,马上就意识到这种业务的另类功能。并且设备非常齐全,安全套,人体润滑等用品悄然摆设在房间内的公开位置或隐蔽位置。玫瑰变成了真枪实弹的约会。并且特别快捷。即便是办公室同事,午休两小时的时间就非常充足。 但是,这种真枪实弹的约会进行到去年情人节的时候就已经无法进行下去。因为配偶们在满大街的钟点房,温馨房等特色业务招牌前,对各自爱人这天的行踪产生了质疑或防备。特别是这天到来的时候,许多配偶,恋人之间形影不离,根本无法让你去钟点温馨。你手机关机也没关系,因为早就有问题等着你回答,你关机那2小时去哪里了?你不是有充电宝还有大街小巷的共享充电吗? 终于,在中国盛行了近三十年的情人节事业及队伍溃不成军。不但玫瑰销量锐减,并且很多恋人或夫妇之间看见那些玫瑰就惟恐避之不及,很明显,现在已经不再是那个玫瑰来笑口开的疯狂时代了。即便是没有配偶监督的场合,赠送非法异性的玫瑰行为也不再那么便利。到钟点房吗?到处都是实名制开房之外,更有甚者,警察还时不时敲门验证合法夫妻,因为你没有证据证明你们是否是不法交易,再说,你敢到派出所证明你们不是交易吗?如果再怀疑你吸毒的话,等着吧,没两天您别回家。 在我们的这个章节的命名过程中,我们曾经设计了好几个表达玫瑰复合含义的章节名称。这个玫瑰与诅咒的句式实际上经过倒置之后就是玫瑰的诅咒。我们最后感觉这个玫瑰的诅咒确定的比较合理。因为玫瑰在见证爱情的美好之后,并不能完全保证这个被见证的美好一直被顺利的延续下去。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玫瑰是个既见证美好与诱惑的载体,实际上又是个具有诅咒概念的载体。如果没有这个诅咒截面的存在,那么就无疑就是等于说,被玫瑰所见证的爱情就一定是美好而永恒的。 所以,在我们为书名取名的时候,实际上所考虑的范围非常广泛,既要考虑玫瑰与爱情的巩固页面,也要考虑到后来发生的那个爱情破裂的页面,既要考虑玫瑰的文化层面,也要考虑到玫瑰的人文层面,既要考虑玫瑰的祈祷层面,也要考虑到玫瑰的祈祷层面。尤其是玫瑰从美好到毁灭的推进层面。而另外,我们创作这部小说的目的,除了本身所包含的主题婚姻与命运的思考之外,主要还从玫瑰题材的相关文学创作突破之前关于玫瑰题材创作过程中对玫瑰文学认知的局限性。实际上,在大多数文学作品中,这种由玫瑰所导致扩展的爱情叙述,其实是一直在试图突破这种局限性。或许这些作者已经创作出了一部关于玫瑰题材的成功作品,但是,他却始终没有辩证的将玫瑰的主题多样化多元化由理性表达出来。因此,有时侯,我们很不理解这种由玫瑰所引起的毁灭结果及阴谋的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玫瑰不仅是个单纯见证阳光的过程,也是一个见证黑暗的过程。在我们这部作品的创建过程中,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在作品中构建玫瑰与毁灭的关系网络。 为了突出表现这个玫瑰的诅咒页面,我们几乎是在作品刚刚开始的时候,就导入了玫瑰出现在死亡现场的细节。实际上这个细节的载入很不理想也很不成功。因为读者更多的理解方针是将这个玫瑰理解为与死亡有关的嫌疑物品。因为这里的玫瑰被读者理解为直接的凶杀证据,所以基本上并没有产生与诅咒的相关联想。 当这个载入失败后,我们又立即进行了第二次载入,即出现在客厅里的那个玫瑰标本。如果我们有文字创作能力的话,或许这次载入可以让读者理解玫瑰与诅咒的相关目的达成协议,但是,这次载入无疑又是非常失败的尝试。因为那个神秘老太婆的出现打乱了我们预先设计的行动计划。她的出现,明显让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因为她让读者对于玫瑰的注意力只是转移到猜测玫瑰标本背后所隐藏的秘密上来。作为这时候的玫瑰实际上仍然只是保留着强烈的现实主义元素,距离某种诅咒页面的载入距离还是个未知。 于是,我们又进行了第三次的载入。就是那个子影在第三房间接受玫瑰场面的设置。细心的读者这时候会发现我们的书写幼稚的可笑并且是极端的无奈。读者如果回过头来看这一章节的时候就会明显的发现,这个第三房间的概念,实际上也代表着我们第三次载入次数的工作日记。我们明显已经很不耐烦了。所以我们在描写这个子影接受玫瑰的房间时,匆匆决定放在第三个房间。但是,当我们再次编辑文稿时才发现我们犯下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因为我们在之前的较早期章节中曾经屡次出现过一个关于“我”不能随意进入第三房间的埋伏。我们本来打算是将楚紫及山戊的骨灰放在这个第三房间而才导致“我”不能随意进入第三房间的结果。当我们发现这个第三次载入出现工作日记上的错误时,前面的章节已经公开发布,所以修改已经来不及了。但是,从整体布局来说,又错误所导致的事情并不是十分严重,只不过是到时候我们再给骨灰盒重新安排个安放的房间就是。 第三次载入除了所犯下的这个创作流程与故事情节的穿帮之外,实际上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从这个第三次载入的文字布局上明显可以看出我们创作这一章节时的手忙脚乱及粗糙。一会写我做梦,一会写外面下着好大的雨,刮很大的风,很大的闪电。整个一个流水帐式的书写之后,又杜撰了一个我去而楼关窗户的心理活动,然后又好象是发现这个第三房间的门好象没关闭。这个章节好像书写的特别糟糕不说,最后又安排了一个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又以为刚才的一切又似乎都仿佛是个幻觉而不能确认在刚才第三个房间我到底看见了什么。不过还好,总算在这个章节当中忘记第三次载入玫瑰的使命。后来读者包括创世,起点中文网的编辑们看到这个章节感觉非常不满之外,甚至于还问我,那个男人给子影送玫瑰啥时候不能送,非得安排在一个雨好大,风好大,雷好大的深夜里来送玫瑰不说,半夜三更的像看恐怖片不伦不类。最糟糕的是,这个男人是从哪里进入房间的都不知所云外,很糟糕,一切的一切都非常糟糕之外,第二天还得装着什么都没看见。本来我希望这个有点恐怖,有点扑朔迷离的“描绘”带来关于玫瑰与魔力的相关思考,不但没有任何效果,还把读者包括创世,起点中文网的编辑们吓的要命,以为是什么幽灵来给子影送玫瑰。总之,这一章节整个就是个夜半惊魂的复制品。 不过,没关系。反正我们更新到这里的时候许多秘密还没有被揭开,书写的现场和书写空间都有很大的剩余。怎么办,因为我们光顾着逻辑推理了,而那些情节简直就是个碎片,啥时候能有机的融为一体也不知道确切时间。我们这一章节主要是阐述玫瑰的诅咒,大概就是这个样了。在第三次载入玫瑰失败后,我们似乎是学聪明了。既然问题不能在书内解决,我们就跑到书外去解决。我们罗列了那些比较著名的玫瑰题材作品外,还有音乐,歌曲什么的。可是看来看去,在这些作品中也没发现什么玫瑰与魔力关系的地方。还好,后来发现一个叫《苔丝》的外国小说,总算是找到了一个与我们小说有相近之处的老太婆。不过这个老太婆也没什么神秘的,并且是一个很有身份的人;后来又在《人证》中找到了一个和我们小说年龄差不多的老太婆,但是她刚刚出场不久就给人杀害了。后来,我们又发现《蝴蝶梦》中的那个女管家和我们的老太婆衣着差不多,一身黑衣服,可是她们都与玫瑰没什么牵连。另外就是关于玫瑰与巫婆的儿童剧《玫瑰和雪莲》主人公玫瑰来自花仙国,主人公雪莲来自天使国。安妮和迪娜分别是她们的姐姐。玫瑰的仙女教母是花仙子,雪莲的仙女教母是天仙子。云巫婆和黑巫婆是她们的克星。云巫婆和黑巫婆十分邪恶,从这儿引出了种种有趣生动搞笑的事。 后来我们又发现一个叫《爱语魔咒2:剑与玫瑰》的游戏与我们的论证命题很接近。它讲述消散由巫婆复仇而被邪恶诅咒的王国!穿越岛屿王国,寻找四处散落的魔法玫瑰花瓣,巫婆的诅咒已经使王国陷入了混乱,你需要去挽救当前的局面。收集花瓣,击败可怕的怪兽,对抗邪恶的巫婆,完成令人兴奋的隐藏寻物大冒险。 玫瑰在拉丁语系中的读音为“洛斯”。花神佛洛拉对爱神阿摩尔并没有感情,而且长期躲着他。一天,狡猾的爱神用爱情之箭射中了她,从此佛洛拉为之倾心,可是阿摩尔喜新厌旧,抛弃了佛洛拉。女神失望之余决心自己创造一种会哭会笑,集悲喜于一身的花来天空。女神看到自己神奇的造物,惊喜得不禁喊出心爱的人的名字“厄洛斯”(这是希腊人对爱神的称呼)。但由于生性腼腆,心情激动,她讷讷喊成了“洛斯”,把“厄”喊漏了,从此这种花就得名“洛斯”(英语为“rose”)。而关于玫瑰与宗教及魔力,穿越的传说也不少。除了德国人认为用白玫瑰能揭穿巫婆的诡计之外,公元前41年,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借助玫瑰花瓣神奇的力量征服了多疑的罗马统帅马库斯·安东尼。波斯的一位诗人说,玫瑰是真主给人间的恩赐。一次所有的植物都来请求真主任命一个新的主宰来替代睡莲,因为睡莲一到晚间就忘了自己作为主宰的职责。真主应植物的请求,委派了身带自卫武器的白玫瑰为植物的女王。由于夜莺对新上任的女花王一见钟情,忘情的紧抱娇美的女花王,尖刺一下子刺入了他的心脏,殷红的鲜血从他的胸中涌出,染红了玫瑰花瓣,因此白玫瑰的外层花瓣至今仍保留着粉红色调。而在意大利共和国时期,玫瑰体现崇高的道德,对功勋的奖励;到了罗马衰败时期,它变成了罪恶的象征是使豪门显贵倾家荡产的奢侈品。甚至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行业:玫瑰花环编制者;还开设了独一无二的玫瑰交易所,有专职从事玫瑰交易的经纪人。罗马人对待玫瑰的态度影响了西欧早期的基督徒们。几百年后,神父们宣布玫瑰为天国之花。 在古印度童话中说,玫瑰在印度享有殊荣,甚至法律中竟明文规定:凡向皇上呈献玫瑰者,有权向皇上恳请自己想要获得的一切。当时最高种姓婆罗门就用玫瑰来装饰自己的庙宇,在祭祀主神的大道上撒上鲜艳的玫瑰花。在皇帝寝宫的饰物中也少不了玫瑰的光彩,因而玫瑰是最受欢迎的贡花。婆罗门教和印度教中司美和幸福的女神拉克什米,是由108片大花瓣、1008片小花瓣构成的玫瑰花蕾所生。吠陀教中的太阳神、宇宙的主宰毗湿奴见到了她,立即以亲吻使之苏醒而成了自己的妻子。 在美国基督教中大天使加夫里尔为圣母编织了三只花环,白玫瑰花环给圣母带来了欢乐,红玫瑰花环而是痛苦,黄玫瑰花环则是和平。为美国国花。而中国则因玫瑰枝茎带刺,被认为是刺客、侠客的象征。而在这些关于玫瑰的传说中,俄国的传说风格与我们有些明显接近的地方: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于1825年继位后,派了一名将军护送母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回皇家离宫皇村。事毕,将军在附近散步,见一名持枪哨兵肃立路旁,可是在他守卫的地方却空无一物,将军甚感诧异.他问遍了所有的官员,但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说,那是宫廷礼仪的规定.后来他在圣彼得堡得知,皇家花园这个岗哨设立已经有50年历史。设岗的根据是一纸命令“距东厢500步处设一岗哨”。 由于将军每次来皇村都要去看一下这个神秘的岗哨,这样就使廷臣甚至于母后本人也感兴趣了。设岗的秘密终于是水落石出。原来最早命令设岗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女皇经常在花园里散步,一天,她发现一株盛开的玫瑰,美艳动人,就想留给自己的一个孙子,因此她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设岗看守,以免给被别人摘去,可是翌日,她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岗哨从此就年复一年地保留下来。女皇死后,玫瑰花丛当然早就枯萎无存,但哨兵却在原地不断的轮换着。 尽管我们从这些美丽而充斥着某种神秘感的玫瑰传说中吸收到了我们这部小说创作中所需要的营养性资源及文化启蒙,但是实际上还没有帮助解决我们这个属于现实主义都市题材的许多问题。而我们现在的忧虑是,我们如何在这种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创作过程中如何吸收并兼并这些可能涉及唯心乃至虚无神秘感的元素并在作品中完美无缺的统一起来。 《白毛女》在这方面的尝试非常成功。将批判现实主义元素与宗教神秘诸元素圆满融会贯通的同时,并且利用人类头发因为缺少盐分而逐渐出现白发的物理学特征巧妙的完成了现实主义——神秘主义——现实主义的顺利转换。而我们在这部小说创作过错中所缺少的一个勇气就是,是否能否在批判现实主义的风格中设计出一个关于唯心论的玫瑰式诅咒。 ------------ 第三十一章《人性的边界》 在我们这部小说最初向纵横中文网提交这部小说标签的时候,根据玫瑰别墅空间(人性空间)的不可探测性,提交了一个无派循环的标签。苗洪是无限制循环派程式作品的开创者及代表人物。无限制循环概念起源于纵横原创小说《人性空间》(作者为苗洪),以及大量跟风小说的问世,所以纵横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无限制循环派。无限制循环小说有现世所未知的科技创造的独特空间,把现世之人召唤过去并且人送往由此空间创造的一个个虚拟空间进行历练等,由此可促进人体进化等。很明显,根据无限制循环的这一特征,我们小说情节在被穿越的那些过去时空中交叉出现的结构与之也比较吻合。但是,由于我们所阐述的文学主题又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所以,严格来说,将我们的这部作品列入亚无限制循环程式的作品更为恰当一些。但是,因为我们的作品涉及到许多现实性的文学思考,逻辑就成为我们思考的主要参照。 事实上,由逻辑思维提供的幻想及假想边界的扩展永远没有尽头,具有幻想及拓展性优势的作家明显可以进行逻辑性探索和创新的空间非常大。从头至尾,我们的这部小说的结构就是,一方面在进行正常的文学叙事,一方面在进行着关于文学逻辑的思考与辩论。关于文学逻辑的阐述一直以来实际上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情节是否吻合逻辑或者说某个文学人物心理特征的逻辑吻合性。 实际上这种关于文学创作逻辑的论证是个关于事物必然性及偶然性范畴之内的讨论。如果抛开事物本身所包括的偶然因素及其必然因素的属性讨论文学创作的逻辑明显不能成立。有些文学作品在描写人物的命运是,很幼稚的把某个人物最后的生死,都以为创作到那种必然生或者说必然死的惊心动魄状况才认为是文学创作及文学艺术的理想程度。假如一个在文学创作中一直按照他必然死的逻辑思维去描写的时候,这个人如果不死呢?那是否就是说这种描绘的过程就不合乎逻辑了呢?那么,除此而外,生老病死的自然结果又如何描绘?所以说,关于逻辑的文学讨论一定要非常慎重,不是某个文学人物必须死或必然死的机制。如果我们把一个文学人物的自然死亡也归属为某一区间的逻辑论证,很明显这不成立。假如一个按照不死逻辑方针去一直跟进的一个文学人物突然间遭遇车祸死亡了呢?所以很多东西并不是按照正向逻辑发展的过程,也并不是说这样写最后这个人物的命运结局就一定会怎样的问题。 在我们的作品当中,子影似乎是一开始就被我们定义为一个历经婚姻磨难最终在觉悟中死亡的故事主人公。在我和创世编辑最初交流的时候也表明了这个意图。但是关键所在是,对于一个历经婚姻磨难的女性来说,死亡并不是她必然的结局及觉悟方式。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那么所有有多次婚姻经历的女性似乎都必须得死。所以,至于决定子影最后死亡的因素不一定就是因为具有重复的婚姻经历。而另外,我们在设计子影最后结局方式的时候,并没有按照她具有多种婚姻经历的逻辑层面去展开后续的写作。实际上对于一个从事舞蹈事业的女人来说,对生活不幸的承受能力远远超出非从事舞蹈专业的女性。尤其是她们在身体伸展方面的大飞燕,小飞燕,腾空飞跃及劈叉等动作的成功练习,导致她们身体超越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心理素质的超越及养成。但是,从她自身的家庭优越性来说,基本没有经历过生存危机感的体验,这又决定了她人生在世多层次体验的缺陷状况。至于这种人生体验的单一性是否是子影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的因素也并不一定。婚姻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生机制。有阴谋,有功利甚至还有名誉,等级制度的因素包括其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婚姻范畴之内的多层次因素在长期性的被同一个人所经历所体验时,又弥补了人生经历中的某些单一性体验。 在我们塑造山戊这个文学人物的时候,实际上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产生了必须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决心及觉悟。当他意识到拥有一架属于自己的钢琴比拥有自己的一部电脑更加不易时,在他心理明显产生了一个递减式的目标方针。先有电脑后有钢琴。这个垫铺实际上安排的非常有力。为他后来成为一名程序员奠基了雄厚的埋伏基础。所以,当我们阐述到这里的时候,读者就会明确发现,我们看似跳跃感非常鲜明的背后,实际上一直是在严正逻辑推理的边界线上认真的行走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写到哪里就是哪里。 在我们第27章的时候,进行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逻辑式阐述过程。实际上,这个展示的过程在单个阅读效果上还令人满意。但是,与浩的牺牲也我们后续章节的写作及故事的推进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困难。这主要是我在后来产生了一个怀疑:就是说,那束带血的玫瑰很有可能是由与浩将玫瑰从死亡现场移动到客厅里去的。但是,这仅仅只不过是个推测而已,那束玫瑰也有可能是子影带到客厅里去的。如果是由子影带到客厅里的话,又要涉及到子影在楚紫死亡之后已经进入到房间的问题。 所以,关于这束玫瑰最后确立的问题因为与浩的牺牲几乎完全失去了证人的概念。而与此同时,子影如果早先曾经进入过自杀现场的话,她又做了些什么呢?那就是给电视台打电话。但是,这个步骤的设计又明显不合法。因为子影去剧院之前应该是将大门关闭的,即便她曾经去过自杀现场的话。 如果说在后来的章节中出现过与浩车辆会通过人脸识别核心验证而自动打开大门的话,而实际问题是,与浩并不是在子影离开之后的第一进入者,只不过是在通过这个监控检测到这个自杀现场之后,才匆匆赶到了玫瑰别墅。这种分析的路径似乎在表面上看非常完整而正确。但是,话又必须说回来,在子影离开别墅时将门关闭的情形之下,电视记者又如何进入大门的呢?所以,这又是一个在我们之前阅读时没有认真注意的问题。假如是大门的识别程序是凭借面孔识别核心完成的话,那么在这个中间,应该存在一个与周家某一成员面孔存在非常相似的情况。但是,也不排除预设识别的状况。如果程序中曾经为某个人做了预设识别的话,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人即便与周家家庭的某一成员相貌不相近,他也可以自动打开大门。 如果细心的读者阅读到这里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的一个质疑就是,既然我已经在子影家工作了一段日子,却不知道这个大门的识别核心是面孔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也合乎逻辑。但是,提醒读者的是,一个是我没有车不需要经过大门。其次是所有具有如此规模的别墅肯定会有测门或小门。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这么简单扼要,是一个没任何没毛病的答案。再者,即便我和子影同时驱车回来的话,子影不需下车同样可以遥控大门自动打开。这个问题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已经得以解决。 可是,这个被预设的进入者到底会是谁呢?如果我们将故事中目前所出场的所有人物名单做个筛选的话,仅仅还有林惠这个人物尚没有进入到我们正式的描绘工作当中。首先,尽管她曾经说过,山戊始终对她若即若离,但并不等于他们之间不可以以朋友相处。如果我们仔细思考的话就会知道在异性之间的交往中会经常出现的状况是,除了排除爱不合适的因素外,他们绝对可以会成为关系密切的好友。甚至可以成为非常经典的蓝红颜知己。而从这点来分析——既然林惠能够以异性的身份走进山戊这个二次元男孩的朋友圈,那外形自然不会差到哪里之外,并且在职业女性的特征之外,还有着某种程度的单纯与柔性涵盖其中。 这是我们第一次将林惠这个人物纳入正常的书写程序。这个给电视记者打电话的女性如果是她的话,那么一切的问题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当然,即便是她的打的这个电话,让我们的心理上似乎也不怎么容易接受。因为象那个电视记者下确认下电话号码即可。即便林惠在拨打电话时隐藏了号码,只不过是我们眼睛看不见号码的存在而已,只要按照已接电话的路径回拨过去,就会显示出相应的电话号码。而另外,即便一卡捆绑多号,那么主号也极其容易查对。因此,在我们的描述过程中,关于逻辑边界线的把握十分严谨。 许多所谓好看的文学情节都往往是经不起逻辑验证的现象。就比如说那个流传极广的爱情故事,一个男孩突然发现摩托车刹车失灵时,完全可以通过换挡降低速度,切断供油等措施来解决问题,可是这个故事的作者却一定要让这个男孩壮烈的死亡;还有一个非常荒谬的传说竟然连壁虎最起码的生物特征都不顾,竟然编造出一个壁虎尾巴被钉子钉住十年,而另外一个壁虎始终契而不舍,衔食喂养的所谓经典传说。实际上,壁虎的尾巴受到刺激时会自动切断不说,并且根本生命周期没有十年。所以,一定要慎重考虑逻辑与好看的边界线问题。 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被作者所把握的话,假如是别的作家创作我们这部作品的话,可以发挥出很多好看的情节及细节出来,甚至可以将子影与两名男性园林工之间的关系延伸出美女总裁与雄壮花工的花边故事。如果哪一天哪个作家有心的话,我们就把版权转让给他,他不但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所有好看的细节描绘,甚至在逻辑思维中也非常吻合独居女性的生理及心理特征。对于我们这个埋伏功底比较深厚的作品来说,繁育出很多精彩的细节及片断实际上是极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其他作家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抛开许多关于逻辑边界线论述的话,更新到两千章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不知我们的读者发现问题没有,在我们那些极其枯燥乏味的逻辑讨论中,尽管缺乏详细细节的描述过程,但是很多东西还是在我们面前逐渐变得的越来越清晰起来。即便现在你想阻止它向纵深发展而始终让它保持在这么一种状态的努力也无济于事。没办法,既然故事真实的一开始就发生了,无论你如何阻拦,它都必须朝前发展。故事的内核动力一直在不断的进行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发酵,打破,重组,分离,置换,聚合过程,它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就像楚紫及山戊死亡之后要火化,与浩牺牲之后要火化一样,山戊与浩的其他亲人必然要来到火葬场进行告别仪式。既然他们的亲人来临现场,那肯定就会带来一些隐藏死者秘密的证物。山戊父母的到来,揭开了山戊与玫瑰的渊源,与浩父母的到来,揭开了与浩与玫瑰的渊源,所以从这点来看,我们非常努力而完美的做到了玫瑰与文学主题环环相扣书写方针。 我们曾经试图将玫瑰的主题元素抛开,独立的讨论一些关于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说,林惠。实际上对于这个年龄段的林惠来说,也同样避免不了她将来或者说现在已经有过接受玫瑰的经历,尽管一些玫瑰并不代表爱情,还有事业还有其他的仪式等。而另外,当我们走进楚紫及山戊死亡现场的一刹间,就注定了死亡与推理的碰撞过程。虽然,我们假设了许多楚紫死亡与阴谋相关的可能性伏笔,但是,实际上这些看来非常合乎逻辑的设计并不理想。因为陈立格既然决定楚紫是唯一的合法继承人的话,那肯定是在其家族会议上基本是个达成协议的决定。其他家庭成员即便有反对的意见,但是陈立格在这个家族的权威决定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便有其他人阻拦这个计划的施行,作为浪迹江湖一生的陈立格也必然有解决问题的足够能力。 而事实上,从老船王将企业顺利转交到女儿身上的情况来看,西方国家对于继承者身份的维护很明显十分有利。而另外,即便陈家家族其他成员对楚紫采取了所谓恐吓手段而导致楚紫一定死亡的概率也并不很大。假如楚紫接受了这个恐吓不死呢?实际上对于这些九零后来说,除非他自己愿意死,否则谁也不会凭借一张虚拟的恐吓信件而自杀。 所以,我们在创建这个小说的框架之中,就明确确立的一个原则立场是在逻辑上滴水不漏。我们要让他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维系逻辑完整的作品,第一部将故事创作与文学讨论融为一体的工作日记体作品。而实际上,对于第一部将故事创作与文学讨论融为一体的工作日记体作品这个概念来说,其实只不过是个擦边球的说法,因为这种手段在《红楼梦》及其他作品中的出现已经屡见不鲜。曹雪芹在小说中安排了大量的品诗场面,实际上目的性与其说是大家亮诗,不如说在交流创作诗词的经验而已。 实际上对于大观园内的下层女性来说,打死也不能创作出那样水准的诗歌,甚至这些诗词的高难程度,现在连高级教授都自愧不如这些下层女性的创作能力。当我们再次回到那束自杀现场的神秘玫瑰的时候,实际上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疑问就是,那束玫瑰被移动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移动动机及移动过程。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对于子影,林惠,与浩,电视记者来说,他们都有移动玫瑰的可能。并且,这些人移动玫瑰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几乎是属于亚无限制循环的秘密。 在谈到我们这个作品的亚无限制循环属性时,出现了与无限制循环程式关系上辩证形态。我们几乎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别墅中完成了故事的构建。尽管故事以此为基础向前后左右不同层次的空间延伸,但并没有繁衍出一个比较相应的虚拟空间。由此,我们对于这个虚拟空间所产生的质疑时,那些已经属于过去时的空间是否能够列入虚拟空间范畴的问题。如果这个提问不能成立的话,那么又如何解释现在实体空间与过去及未来空间的问题。 ------------ 第三十二章《人性的荣耀》 荣耀 正当我们着手进行这一章节的时候,澳大利亚当地时间2017年12月31日下午3点左右,一架水上飞机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以北大约50公里考恩镇旁的霍克斯伯克河中坠毁,机上6人全部遇难。据英国《每日邮报》2018年1月1日报道,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警方1日说,遇难者的身份已经查明,除一名飞行员外,其余5人是全球最大食品及配套服务提供商英国康帕斯集团CEO理查德·卡曾斯(Richard Cousins)和他的4名家人。这当然是一个非常令人难过的空难事件。顺便在此向遇难的理查德·卡曾斯及其家人表示哀悼。子影也看到了这则来自网络媒体的报道。她依然保持着一成不变的冷静与冷漠。因为对于她来说,在她即将奔赴的这个多移民国家之前,所考虑最多的还是在那个遥远的国度里会不会习惯。尽管我们在之前的章节中已经明确指明她最后没有去澳大利亚。她认为她的放弃是一个荣耀,因为在诱惑与人性面前,她选择了人性,她要在这片土地上永远陪伴着她的孩子们。 实际上在我们创作这部作品时,除了有许许多多理论体系的逻辑讨论之外,还有关于涉及非常现实主义的话题。比如说子影实际年龄与移民澳大利亚的问题。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是将移民申请者的年龄限制在五十以内,而超过这个界限的其他国家公民则没有资格申请。澳洲的这点比较特殊,不象其他的一些国家对年龄可适当放宽。而楚紫年龄的设定为19岁。因为这个年龄是澳洲政府所接受移民的工作年龄,如果再小一些的话则或许以留学生的身份进入澳洲。 所以,当我们的小说情节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很明显不需要过多的陈述及埋伏,就能从客观事物得到很多的甚至是出乎意料的答案。如果在我们阅读过程中没有了解澳大利亚对于移民者年龄规定的情况之下,就很容易只单纯的产生着一个陈立格之所以这时候让子影母子出国定居,仅仅是出于接管公司的目的。而现在的情况则明显不同。陈立格之所以这时候让子影母子出国定居很明显就是从子影实际的年龄角度考虑才作出的决定。至少这个事情的转折,让我们改变了原先对陈立格所保持的那种自私的印象。根据我国的移民政策,特别是根据澳大利亚本国对移民者的要求规定——澳大利亚只接受具有经济实力的对象进入该国永久居留。我们现在就根据相关资料来了解下进入澳大利亚定居的苛刻条件: 首先,澳大利亚是一个绝对在原则上绝不接受与欢迎空空如也的对象来这里永久性居留,因为他们更欢迎那些能够促进澳大利亚利益扩大及发展的外国公民入境。原则上可以先申请留学签证,读硕士,而且是可以移民的专业,然后毕业以后申请永久居民。这个可能需要3年时间左右,以及雅思6。5的成绩,外加40万以上的人民币。其次对于投资移民来说,保证你有足够25万澳元以上的资产,2年以上的经营管理经验才能进入澳洲。而雇主担保移民的方式尽管对资金保障要求不高。但是你要在澳洲找到一个愿意担保你过去为他工作的老板,应该比花钱还难。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子影属于婚姻式移民,办理签证的难度较小——这一切都在无形间为子影单纯的舞蹈家身份增添了更多的荣耀及荣誉感。所以,当我们了解了移民澳大利亚的困难之后,才知道陈立格在十年之后依然很爱子影。而与此同时,子影之所以答应楚紫出国定居,很明显是因为被这种爱所打动的结果。 而一直以来,雅思——全称为国际英语测试系统(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考试是赴澳留学、移民人们的最佳选择。它获得了100%澳大利亚院校的认可,也是澳大利亚移民和其他非移民申请中被认可的语言考试,澳大利亚一般不接受托福成绩。雅思考试在澳大利亚得到的认可是其他考试所不能比拟的。雅思是著名国际性英语标准化水平测试之一。 IELTS于1989年设立,由英国文化协会、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DP)共同举办,其中剑桥大学负责有关学术水平及试题内容,而IDP及英国文化协会负责于世界各地定期举办考试。考生可以选择学术类测试(A类,Academic)和培训类测试(G类,General Training)。雅思成绩被英国、爱尔兰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南非等英联邦的许多教育机构,以及越来越多的美国教育机构及各种各样的专业组织接受。雅思考试成绩的有效期限为两年。关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描述非常重要。如果不呈现这些相关资料的话,就会出现许多方面不理性也不真实的情节描绘。而在许多国内类似移民题材的作品中,许多大字不识的文盲竟然能够获得在他国永久性居留的资格。您必须首先要掌握出国目的国的基础语言,才能获得居留资格。这是目前许多国家接收移民的最基本原则——而英语这一关对子影及楚紫来说都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对于子影来说,早在墨西哥的时候就能熟练运用英文对话了。而对于从小就在贵族学校学习的楚紫来说,英文几乎不是问题。所以,随着我们故事的逐步进展,您就会明确发现我们的作品,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现实体系。而因此我们的作品也是非常具有荣耀感的文学典范。 而事实上,子影即便不去澳大利亚定居,也就已经是一个十分荣耀的家族。但是,在子影这个所谓荣耀的家族里生活的并不开心。特别是是在二十年前与陈立格的这段婚姻就是这个荣耀家族给她带来的极大不幸。在她与陈立格结婚之前的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而在子影家族企业及在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投资面临全线崩溃的时候,与周家有世交渊源的陈立格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帮助周家摆脱了危机困境。但代价却是子影必须牺牲原先的婚姻与他结婚。从子影这次婚姻所折射具体问题是,子影仅仅只是经历了一个利益层面的婚变而已,与抛弃之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并且我们在这之前就已经明确指出,子影对这次婚姻的态度,既有被动的因素,也有主动的因素。并且所牺牲的这段婚姻,是个已经诞生过一个孩子的婚姻。从这个孩子诞生的前后情况来看,她似乎是非常爱孩子的父亲。因为她曾经在结婚后不久,将近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登台表演《睡美人》。而对于楚紫来说,子影爱与不爱后来的陈立格似乎与楚紫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她始终相信,既然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即将出生的楚紫是她所有孩子中最有希望陪伴她老年时光甚至是生命最后一刻的孩子。所以,楚紫在她心目中已经不再单纯是一个和谁结婚而生的概念,而是她生命依托的概念。 那个时候,子影才刚刚27岁。如果是现在,这个年龄好象还是在热衷于观看动画片,小时代的年龄。所以,从这点来说,子影不仅牺牲了一次婚姻,也牺牲了这次婚姻中的孩子。这个孩子当然不是与浩。因为与浩的年龄距离这次婚姻的时间将近有十年左右。也就是说,子影除了楚紫与与浩这两个孩子之外,还有第三个孩子存在。我们曾经在故事的一开始,似乎就有将子影的这个暗示为是山戊的迹象及意图。 但是,关于山戊的确认,不象与浩的确认这么简单,简单到仅凭一张珍藏多年的婴儿被子就能够被确认。实际上,从山戊的年龄特征来看,不需要过多的证据就很已经很容易将他确立为子影的第二个孩子。也就是说,他就是子影与陈立格结婚之前所牺牲的那个孩子。当然,目前还只能话这么说,至于到底是不是还不能最终被得以确认。实际上当我们的作品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又出现了很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便子影如果希望山戊就是她孩子的话,其实过程也非常简单。去做个亲子鉴定就可以完成。 不过,这实际上是不好处理的事情,在山戊还活着的时候,总不能随便就抽人家的血液去做DNA检测。并且,在这个时候,即便子影有这种愿望,但是心情却是十分的矛盾与复杂。因为她无法对山戊解释为什么不要他而将他送给别人抚养?面对着这些极有可能因揭开伤疤而造成的重复伤害,子影应该是具有明确预感存在的状况。所以,子影对山戊是否愿意相认,值得考虑的方面也太多。而实际上我们在这里说这么仅仅只不过是我个人的主观假设。而子影不可能见到谁都怀疑是自己的孩子。并且这样做不仅不合乎情理,事实上也没有必要这么做。 我们不知道其他的作家在处理类似问题采取的处理方针是什么。或许他就干脆直接忽略子影的这些矛盾心理不计而直接证明山戊就是子影其中的一个孩子。可是,如果这样处理的话,关于前面的情节还好衔接,反正读者对这层关系的答案也猜测到差不多的地步了,可是后来怎么衔接呢?而最为关键的是,子影是从哪个方面的表现特征怀疑山戊是自己孩子的呢?如果是在山戊死亡之前怀疑是自己孩子的话,后面又会发生什么呢?而在山戊死亡之后才表示怀疑,基本这种怀疑已经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了。 所以,随心所欲的确立山戊是否是子影某次婚姻所留下的孩子,本身就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即便就是在山戊死亡之前能够确认山戊是自己的孩子,子影除了不堪回首的情绪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己即将定居澳大利亚,如果相认也没什么特别重要的意义,或许子影会把他和楚紫一起带到澳大利亚才能弥补这种伤害。但是,即便将山戊带到澳大利亚,又该如何回答陈立格?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并且,当年和陈立格结婚时,陈立格只知道自己有婚史,但是整个周家实际上对陈立格刻意隐瞒了有过孩子的事实。子影其实是一个荣耀的再婚者——她是为了周家避免陷于绝境才作出了最大的牺牲。 我们不知道这种狂欢式的荣耀给子影自己带来的心理影响是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她的心理中,维持周家企业的大楼永远不倒也是她一个极其主要的愿望。实际上,在周家的企业大厦即将倾倒的一瞬间,没有什么比挽救它更重要,哪怕这种挽救的手段是牺牲了婚姻,即便是生命也在所不惜。因为她从小就生活在那样的家庭。金钱的充裕,让她体会到有钱的体面及荣耀。而当他们全家人从那个遥远的墨西哥城回到古老的故乡时,这种对金钱的渴望依然是最原始的渴望。 当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尽管我们对子影的了解程度越来越清晰,可是我们却也越来越迷茫。谁也没有想到也不会轻易相信的是,当历史的车轮已经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竟然还有这种似乎是只有在中世纪发生的事情会在今天发生。这种感叹尽管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可是,自从婚姻概念诞生的那天起,整个就与财产,阴谋,死亡紧密联系着。历史上不会终止,现在不会被中止,未来也将不会被中止。因为没有欲望的婚姻是永远不可能存在的婚姻。有婚姻在,就有欲望在。这种与欲望接轨的婚姻其实并不一定就是愚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可能会解决一些更加实际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当婚姻与政治接轨时,甚至可以去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民族的命运。与政治接轨的婚姻,其实是一种非常荣耀的婚姻,但是与金钱接轨的婚姻并不等于就是完全失败的婚姻。就像陈立格与子影的婚姻,它至少终结了一个家族的危机与困境的继续。 所以,当我们的故事进行到这里的时候,读者可能会抱怨进度发展的节奏似乎是太快捷了。因为在他们还没有从关于逻辑游戏的陶醉中解脱出来是,一个又一个本来隐藏很深的问题却又如此轻易的找到了答案。这种情况可能会令读者心理不太能够接受是正常的。因为他们习惯于阅读充满曲折文学情节的心理已经称为某种惯性。他们始终喜欢在故事与情节的循环中去体验紧张思考的高度快感。离奇的情节让读者兴奋,漫长的循环让读者感受到时光隧道的深远与曲折,迷离的时空让读者感受到探险的愉悦。他们宁愿更愿意流连忘返在一个已经更新到第2000章节还没有终结的童话世界或者说二次元世界中任性的遨游,也不愿意面对一部就那么轻易就读完的简短小说。在二次元的世界里,我们学会了与现实对峙,三次元的世界里,我们却又追逐幻想。 实际上,当我们的故事写到这里的时候,对于读者来说,我们之前所设置的阅读秘密已经被揭示的差不多了。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怎么再增加些其他的文字什么的而尽量拖延时间,满足读者不愿就此轻易离开创世网页面的问题。这种阅读的荣耀对于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值得回忆及重复循环的阅读名誉。因为阅读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也为我们带来了至高无上的逻辑体验。很奇怪,我发现我们的这部小说在篇幅量的设置上非常有意思,即每当我们的一个章节差不多快要结束的时候,总有一个来自其他空间的声音在提醒我说,对不起,您的这个章节已经差不多超过5000字的限制了。 ------------ 第三十三章《人性的王者》 这是我来到周家之后度过的第一个圣诞节。尽管这里的气温已经下降到摄氏10度左右,可是对于这个四季并不分明的滨海城市来说,那些常绿乔木的叶子依然在寒风中坚强的保持着翠绿的风格。在这个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以为会给我一个得知楚紫及山戊骨灰放置地点的机会——子影肯定会将他们的骨灰请出来一起过节。可是,子影并没有这么做。她只是请了几个临时工来帮她布置庭园中的圣诞树——庭园里种植了一些松柏之类的树木,布置起来很方便。电源是之前布置圣诞节就准备好,只是更换一些彩灯而已。 在我帮忙的时候,一个负责修剪花丛的女孩突然惊讶的叫着说:这辆车就是卡宴的车。原来他竟然住在这里!好大好气派的房子,并且还是欧式建筑的风格。原来她在将修理的残余花枝送到车库旁边的垃圾筒的时候,突然发现了车库里的保时捷汽车。我尽快阻止了她后来的举动:孩子,你认错了。天底下有很多外观一模一样的保时捷。您只是来这里干活的,其他别管这么多。这女孩子态度极其复杂的说“或许是我错了。太太。卡宴是一个很好很帅气的男孩,主持着一个个人直播间。我曾经把我工作三年的积蓄都打赏给他了。可是他并不快乐,只是告诉我,朋友,适当的少给一些,维持直播间的存在就可以了,就等于是赞助了。那些多余的钱其实都给公司了。我来这里并不是为了钱,而是希望我的哥哥在不经意间会看见我。 “ 听说,在咱们这个城市里,有个警官长的和我差不多。我妈妈曾经对我说,我有过一个哥哥。但是后来却走散了。我不知道这个警官他是否就是我的哥哥。我仅仅只是希望他能够看见我。可是,都半年了,也没有他的出现。我有些失望。准备很快退出了。我曾经有一次在直播间很暴露的出场,希望有人能够举报后,会引起警方的注意。但是没有人举报我。在我的生命当中,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黑夜,什么是白天。我总是在做着一个同样的梦,梦见我哥哥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来这里探望我。 “他非常帅气,大约有一米八的身材,特别是梦中,他也是穿着威武的警服来看望我。可是,每当他来看我的时候,我却总是发现,他根本就没有发现过我的存在,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向花园的深处走去。他似乎是永远也听不见我在喊他。他一直都是在匆匆的向前走,我永远跟不上他的脚步。我曾经希望穿越着一切荆棘在他的面前拦住他,可是,前方竟然是如此的遥远。前面的悬崖绝壁上围绕着一层又一层的迷雾,让我找不到前方的路在哪里。我以为我的哥哥是在逃避我的时候,他却又回过头来向我招手。在我追逐我哥哥萍踪的时候,前面的原始森林里突然燃烧了。惊天动地的火光吞噬着漆黑的夜空。天上没有星辰,没有月亮,只有一片片浮云在快速的向四周流动又聚合,聚合又流动。我在烈火中继续追逐着哥哥。可是哥哥面对陷入火海的我,却始终无动于衷。他与我始终着一个我看不见他真实面孔的距离。我突然间很沮丧,我知道他曾经一直很爱我,也知道他的灵魂中住着我的灵魂。我信仰在我生命的某一个时刻一定会与他相遇。我突然发现,在我穿越火海的时候,竟然没有任何一丝被灼伤的伤痛。 “我梦见我的哥哥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来看我了。他是开着警车来的,好威风。可是,躺在床上的我却没有任何力量站起来迎接我的哥哥。我躺在一个流动的红色的空间里,殷红的波浪时而将我推向彼岸,时而又将我卷入无尽的深渊。我能感觉哥哥的存在。当他仔细看我几眼之后,用手试图掰开我熟睡的双眼。我想配合他睁开眼睛,可是,冰冷的我毫无力量。我梦见我的哥哥在抚摸我的护身符。我不知道他是否有一枚和我一样的护身符。或许在当年走散的时候,如果他有一枚和我一样的护身符,或许今天也不会失去他。他用一快白布盖在了我的身上。本来,他并没有打算将白布覆盖在我的脸上,可是后来还是将白布覆盖了我的面孔。 后来,我能感觉一定是哥哥将我抱起来,把我送到一个光芒四散的平台上。我梦见我哥哥用拯救灵魂的手术到在我身上锋利的切割着,像是在寻找隐藏在我身上的魔鬼,将他们从我的身上赶走以拯救我的灵魂。朦胧中,我看见我的哥哥在将手术刀准备切割我胸膛的时候突然停止了。我知道我的哥哥在想什么,即便在这里寻找到那个一直在我身上散发着诅黑暗咒的魔鬼,而是否能够保证切割胸膛的我是否苏醒却是个未知。哥哥小心谨慎的从我身上取下护身符准备放在一个精致的金属盒里,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又放回我的身上。 哥哥那天晚上去见了妈妈,可是已经躺在冰天雪地的我却怎么也挣不开紧闭的铁门,和哥哥一起去剧院找妈妈。告诉妈妈我见到哥哥了。在梦里,我看见了一片紫黑色的紫罗兰,它们不屈的向前伸展着枝蔓,那玫瑰也盛开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玫瑰拥蔟着成为一片花卉的海洋。我不知道在那深邃的花海里有没有激流,有没有黑洞,有没有诱惑,有没有死亡。我看见在花海中,哥哥走下警车向妈妈走去。可是,我却永远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了些什么。后来哥哥在梦里又告诉我,他一直在试图拯救我堕落深渊的身体和灵魂。可是,他告诉妈妈说,他永远找不到我在哪里。如果真的知道我在哪里,他一定会粉身碎骨也会舍身救我。当哥哥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我就已经安静的沉睡在红色的海洋里。红色的海洋,一浪高过一浪。哥哥在深渊里试图抓住我的手,给我第二次生命。我不知道当这一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哥哥是否能在黑暗中找到我,和我一起奔向远方。 当俄国皇帝尼古拉一世于1825年继位后,派了一名将军护送母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回皇家离宫皇村。事毕,将军在附近散步,见一名持枪哨兵肃立路旁,可是在他守卫的地方却空无一物,将军甚感诧异.他问遍了所有的官员,但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说,那是宫廷礼仪的规定.后来他在圣彼得堡得知,皇家花园这个岗哨设立已经有50年历史。设岗的根据是一纸命令“距东厢500步处设一岗哨”。 由于将军每次来皇村都要去看一下这个神秘的岗哨,这样就使廷臣甚至于母后本人也感兴趣了。设岗的秘密终于是水落石出。原来最早命令设岗的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当年女皇经常在花园里散步,一天,她发现一株盛开的玫瑰,美艳动人,就想留给自己的一个孙子,因此她下了一道命令,在花旁设岗看守,以免给被别人摘去,可是翌日,她把此事忘得一干二净,而岗哨从此就年复一年地保留下来。女皇死后,玫瑰花丛当然早就枯萎无存,但哨兵却在原地不断的轮换着。 ——女皇死后,玫瑰花丛当然早就枯萎无存,但哨兵却在原地不断的轮换着。玫瑰尽管枯萎了,可是灵魂依然弥漫在花园的每个空间。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给我讲起这个故事。玫瑰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枯萎的,连同那所有的枝叶一夜之间都随风飘散。妈妈说,外婆也曾经给她讲起过这个故事。外婆说,玫瑰里住着一个美丽的公主,有玫瑰在的地方,肯定就有公主的身影和灵魂。后来女皇复活后曾经到花园里找寻玫瑰的踪迹,可是,她等了一年又一年,那里的玫瑰再也没有发芽,再也没有开花,再也没有开花结果。后来,复活的女皇就立下了一个恶毒的诅咒,没有玫瑰的爱情,可能是美好的,有了玫瑰的爱情,也可能是美好的,但是,当玫瑰枯萎的时候,爱情也可能会消失,会烟消云散。妈妈的每一段爱情都是因为玫瑰而开始,最终也因为玫瑰而枯萎而结束。 在梦里,我梦见我和哥哥一起乘坐飞机去旅行。在飞机爆炸的瞬间,哥哥抓住了我的手。后来,我们又一起平安的回到了美好的人间。作为警察的哥哥怀疑飞机爆炸是一个阴谋事件,于是他便开始调查飞机的失事原因。 在梦里,我成长为一名和哥哥那样的警官。哥哥在一次缉毒行动中,因为车辆故障受伤了。我在医院里一直陪着他。妈妈也来了,带着他从小就用过的被子。可是,哥哥却记不得是他曾经使用过的被子。 在梦里,我的灵魂与哥哥在另一个空间里相遇。我想带哥哥一起回去。可是哥哥说,他留在人间的身体已经坏了,再也回不去。你自己回去吧。为了哥哥的灵魂不再孤单,我也回到人间毁灭了自己的身体,回到另一个空间里继续陪伴我的哥哥。可是当我再次回到哥哥的灵魂身边时,他已经认不出我是谁了。哥哥笑着说,或许是吧。可是我已经去过奈河桥——相传有一条路叫黄泉路,有一条河叫忘川河,上有一座桥叫奈何桥。走过奈何桥有一个土台叫望乡台,望乡台边有个老妇人在卖孟婆汤,忘川河边有一块石头叫三生石,孟婆汤让你忘了一切,三生石记载着你的前世今生。我们走过奈何桥,在望乡台上看最后一眼人间,喝杯忘川河水煮,“今生有缘无份”又何必强求?在那个关于奈何桥传说中人是生生世世轮回反复的。这一世的终结不过是下一世的起点。生生世世循环的人无法拥有往世的记忆,只因为每个人在转世投胎之前都会在奈何桥上喝下忘记前程往事的孟婆汤。所以,走在奈何桥上时,是一个人最后拥有今世记忆的时候。这一刻,很多人还执着于前世未了的意愿,却又深深明白这些意愿终将无法实现,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奈何桥下几千丈,云雾缠绕,等待来生的是什么道,谁也不知。来生的约定,只是此生的一种后续,喝过了孟婆汤,已经把所有忘却,来生的相见,只是一种重新的开始。奈何桥,奈何今生的相见,无奈来世的重逢。 我尽量想让哥哥唤起从前的记忆,可是哥哥什么也不记得了。当我灰心丧气准备回到人间的时候,才想起我的身体已经被我哥哥切割了。正是哥哥切割了我的身体——所有所有的梦幻其实是一直都在向发出的暗示是,我今生将永远无法和哥哥见面。妈妈一生主演了一个被恶魔诅咒而沉睡的公主,难道是暝暝之中,在妈妈的灵魂中已经被注入了这个邪恶的诅咒?我从小接受的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教育。可是我也有困惑。当神秘主义在西方世界已经彻底解体的今天,为什么却有科学家竟然使用高科技的仪器测量出灵魂的重量?为什么他们依然相信走出躯体的那个灵魂可以看见自己在世界的所有时光及经历。难道外国没有奈何桥吗? 在泰国由素格力·威塞哥/Bie,Sukrit,Wisetkaew明星主演的电视剧的《伤痕我心》里,一年前类似的情景再次发生,敦南在救小敏时头部受伤,昏迷中误以为小敏遭遇车祸不幸身亡,醒来后发现小敏安然无恙。我多么想,我和哥哥之间是一场类似的梦。 我愿在昏睡中等待和哥哥重逢的那个美好的时刻。我不知道今生今世是否会有和哥哥见面的那一天。我一直以为我会在茫茫人海中能与哥哥不期而遇。可是,却再也不可能有这种机会了。因为在不远的将来,我就要和妈妈一起到遥远的澳大利亚去永久居留了。那是个非常美丽的国家。我不知道我到那边去我是否会快乐。如果假若我一直没有听说过在这个城市里,还有着一个和我如此相象警官存在的话,可能我会很快乐。我一直在捉捕着我哥哥的信息。可是,这是似乎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后来据说他是一名随时随地卧底在贩毒分子中间执行任务的缉毒警察。网络上也不会出现他的任何相关信息,哪怕是一张轮廓式的照片。 在这个冷漠的城市里,除了我上主播间工作的时候,没有人会多看你一眼。没有人知道在你的的灵魂深处里已经种下想念哥哥的种子。可是,我又不敢向妈妈暴露我的秘密。这会让我的妈妈更难过。因为我深深知道,被雪藏的往事可能比重新提起更安静。我不知不觉的又回到我童年的时代。在我五岁那年,我就被送进了贵族学校。那不是多交几块钱就能进入的贵族学校。那种封闭的感觉让人窒息。从小,我就不知道什么是友谊和友情。我渴望自己有一个哥哥或者说姐姐在保护我幼小的身体及寂寞的灵魂。 我不知道在这所学校里我是怎么过来的。直到上高三的时候,我才被接出来。在学校,我学习的是小提琴专业。在我正式考取国内的音乐学院之前,妈妈曾经送我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学习过半年的时间。后来经过测评,我的水平已经达到硕士水平。我几乎是被免试进入了国内的音乐学院。我曾经被应邀出席过国内的大型音乐演出。可是,这些鲜花和掌声只能让我更加孤单。直到我在前不久听说在这个世界曾经有一名警官很像我的时候,我才突然想起,有一个哥哥对于我来说是多么幸运,多么幸福,多么快乐的事情, 实际上,当年妈妈给我讲述我那个走失哥哥的时候,我还很小。当时只是很天真的认为,等枫叶红遍山岳的时候,哥哥就回来了。直到我有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概念理解时才突然发现,这个世界那么大,哥哥知道回家的路吗?他永远不知道回家的路在哪里。因为他被迫离开的时候才2岁。他是那么的孤单,他是那么的苦涩。他的呐喊也没有人听见。后来,我曾经这样安慰自己,这个哥哥的传说,在某种很大程度上来说,可能是妈妈为我编织的一个美丽童话而已,或许,本来我就从来没有有过这么一个来到过这个世界上。在学习音乐专业的过程中,我曾经感觉这种浪漫主义的因子对于我来说非常恐怖。特别是演奏一些充满凄凉意境的音乐时,时常会让我感觉世界末日的来临。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的心理都无法回到现实。这种与现实严重脱离与脱节的心理让我感觉非常的可怕与寒冷——可是,我毕竟因为强烈的心理钢性再也回不去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音乐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我们自己的心理产生了迷茫——那个独腿青年的演唱让我震撼,即便给他一个登上金色大厅演唱的机会,他也一定能胜任”。 ------------ 第三十四章《人性的效应》 我那天晚上似乎是做了一个和楚紫相同的梦。梦见与浩试图唤醒在红色海洋中沉睡的弟弟。他们俩——或许是心有灵犀——在与浩平时不穿警服也是这身打扮,纯白色的西装,加之欧式的发型,绅士而不失青春。尤其是面孔的肤色几乎全部继承了子影的基因,尽管非常白晰,但又不是那种无力的苍白,是一种温和的洁白,是一种隐隐约约蕴涵着焦虑与冷静矛盾组合的忧郁的白色。这种忧郁的颜色其实就是一种惟美的色彩。它让你在朦胧中迷失对真实色彩的辨认而产生死亡的美好幻觉。许多年轻男孩的自杀并不就是说遇见了各种方式的生存压力及精神压力。因为对于他来说,死亡就等于是将他送到了世界的尽头,将他送到了与太阳最接近的那个地方。这种想法其实很单纯,因为他永远不知道这一去就不会再回来的严重后果及严重性。 有一个在城市很长时间没有找到工作的男孩,万般无奈之后决定从一个很高的大厦楼顶上跳下来,可是当他准备跳下去的一瞬间,俯瞰这个城市美丽的景色时却猛然醒悟,我不就是这几天找不到工作吗?我在这个世界上才活了20年,那将还有多少的机会?没有工作并不等于就是这个世界抛弃了我,没有工作并不等于爱我的父母就不再爱我,没有工作并不等于爱我的兄弟姐妹就不再信任我。我的信仰无限,我的追求无限,我的机遇无限,我的选择无限,我的权力无限,我的潜力无限,我的理想无限。当他再次回到这个城市的人流中去的时候他才突然发现,我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我所找的那些工作都是超越我能力的工作。世界,我回来了!我唯一的信仰就是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我曾经试图以虚幻的笔触赋予这所玫瑰别墅一种近乎朦胧的美学元素。它在普通老百姓那里,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别墅。但是,神秘是否就必须意味着我们从这所别墅中引发出超自然的书写方针其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而从许多西方国家的悬疑作品中所看见的文学思想是,因为这些作家最终不能用唯心主义的方辩证去解决神秘与悬疑背后的问题,所以最后又回到关于批判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来。很明显,在电影《蝴蝶梦》及《无一生还》中都存在类似的思考行径。不仅存在着类似思考的迹象,并且这些编导还试图通过审美的角度让人们拓宽着关于人类本身的更多思考。 《蝴蝶梦》中女主角已经是一个美丽,气质超群的女性,尽管她来自下层。但是,因为作家实在想象不出丽贝卡比琼芳登还漂亮,出色的女性应该到底是一种如何的美丽,所以不如直接忽略关于她外表的所有描绘——既把关于她美丽的未知想象的权力交给了读者或观众,又达到了审美提升的艺术效果,一举多得。当我们再次回到我们作品本身人物外在形象如何描述的问题上来时,其实您会明确的发现,如何描述子影的外在形象及外表是我们一直没法落实的问题。子影出生于贵族家庭是个事实,但是如果把她在舞蹈学院学习舞蹈时那种张扬的气质同时详细的描绘出来,就发现青春活力与贵族女性之间存在在许许多多格格不入的重大区别。 如果我们把一个革命小将的形象套在年轻子影的身上,很明显就会破坏到关于子影外在贵族形象的具体塑造。但是,我们又不能按照《蝴蝶梦》的方针将她处理为一个被刻意隐形的神秘女性。并且与此同时,我们在描绘她的相关艺术生涯时也遭遇到许多方面的非理性困难。子影作为那个年龄段的女性,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出演一些超现实浪漫主义的激情女性角色的经历肯定会客观存在。但是,我们却始终不能在关于这些方面的描述上作出更多的让步式描绘。一个是这些耍枪弄刀的女性角色不仅会破坏子影本色中那些安静性格的破坏,同时反过来亦会影响到某些经典艺术女性形象的主流性。 因此,我们在创作这部小说时,总是避开这些敏感的地方。而另外的问题是,我们也不可能按照将其他世界著名小说中经典女性的样式来塑造子影的形象。应该说,子影并不是一个性格女性,也没有受到过阶层压迫的女性。她一生的婚姻悲剧也不是因为她草率的婚姻态度及价值观所导致。如果按照与浩具体出生年月推算的话,应该是子影第一次婚姻留下的孩子。但是,与浩却不令她心灵深处最不安心的那个孩子,而是和陈立格结婚之前和另外一个男性结婚所留下的孩子。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子影不仅是一个为了整个家族利益而牺牲自己前次婚姻的牺牲品,同时之前的那个孩子也是比较直接的牺牲品。从人性及良心的角度来说,子影无疑是爱与浩及楚紫的,但是,她会更爱与浩及楚紫中间的那个孩子。因为这种爱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母爱,也是一种良心谴责的母爱。于是,在这里我们直接引出的话题就是,如何面对那些法律无可奈何的社会事件。《无一生还》尽管以个人的复仇替代法律惩罚了一些法律无法惩罚的道德沦丧者,可是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及彻底解决。而实际上法律对于子影的行为更加无法判定。因为她走的是合法程序结束了某次婚姻。并且就目前的所谓女性在怀孕期间男方不得提出离婚的婚姻法之下,对女性的利益保障依然只是比较低级的层面。因为法律在此基础上所表达的真正涵义范围非常狭窄,仅仅只是保障到女性分娩前为止,而只要这一过程一旦结束,男性即可在不违反婚姻法的情形之下就提出合法的离婚申请。所以,我们的作品隐藏了许多方面涉及社会现实矛盾的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严肃问题时,提出的建议或观点是,有些社会问题是依靠法律与道德规范共同解决的问题。有些法律能够解决的问题,道德却不能解决,而有些道德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法律却无力介入。 正当我在考虑是否在我们的小说是否继续深化他们的二次元气质时我才发现,使用他们哪个层面的空间概念来形容他们似乎都不怎么合适。因为对于真正二次元世界的男孩,被夸张的深沉及深邃是最大的缺陷。而楚紫及与浩不同,他们身上的贵族气质,是按照早在好几个世纪之前就已经被形成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基因特征遗传下来的结果。所以,在这部小说中,我从来都没有勇气或胆略来对他们的外在形象做出某种具体程度的描绘。关于这个问题,在之前的章节中其实已经不止一次的提起过,并且我们也一直在寻找一个比较可能的时机能够对他们的外表进行些具体的或者说客观的刻画及描述。 对于古今中外的许多历史巨著来说,通过具体的外貌特征的描述,为读者了解文学人物的形象,性格及精神世界提供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参考及参照基础。那么,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这个问题就是,假若我们忽略了文学人物的外表特征的描绘,文学方针又会发生如何的变化呢?实际上,在主体性格多样性多样化的今天,再强调所谓文学人物性格的某一具体特征,明显手段有些陈旧。 在许多世界性的名著那里,尽管有作家意识到某个文学人物性格多层次现象的情况,但是,为了突出表现人物的性格曲线,还是选择了采取忽略多个性格特征而只取其一的描绘手段。有时候,个别作家还经常犯下的严重错误是,他们把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会武断的解释为人格分裂的结果。说的难听些,这些具有多重性格的人其实就是个不战不和的精神病患者。或许是受到来自佛逻依德的精神分析论影响。而实际问题在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性格呈多样化多样性的现实人物几乎充斥了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没发生全世界全社会都是精神病患者的社会现象。 而实际上,多重性格及人格同时存在的状况,并不是指他所有的性格及人格同时同地的集中式出现,而是分阶段分层次分场合的出现。这种理解在表面上尽管可能成为惟性格论作家塑造文学人物性格化的依托及基础。但是,提醒这些作家别忽略的一个关键所在是,即便你为某一文学人物设置了一个非常优秀的人格前提及性格前提,但最终觉得其命运如何发展的还是客观环境。比如说,一个贤妻良母在后来成为罪犯的过程中,到底是她的善良本性所起的主导作用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结果呢? 再比如说,一个罪犯又是通过什么渠道什么启蒙促使他最后成为一名非常善良及博爱的人呢?如果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的话,一个贤妻良母之所以在后来成为罪犯,是因为她不能承受某种压力及压迫,或者说她在某个阶段受到了精神刺激而激情犯罪。所以,性格实际上在决定文学作品结局如何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是受到客观世界甚至是理性制约的东西。有些作家特别是某些文学评论家在评论某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往往采用的态度是肯定式或者说是否定式。这种发生在文学评论文章的经常性句式是,由于作家对文学人物性格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详尽的叙述,才使他的作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人物命运的结果,其实是个将偶然性与必然性集为一体的过程,并不是你的人物性格怎样,命运就一定怎样的问题。尽管个别作家很聪明,在最后表达人物命运结果时,采取了与人物本色性格反其道而行之的写作与刻划手法。实际上后者这么做从表面上看给人带来的感觉似乎是非常客观,但是,从实际的描写过程来看,最终还是逃不过性格及人格在个体内部环境自我觉悟的结果。而这个觉悟的过程也非常简单。比如说,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式人物,仅仅因为是某一即将受害者的一句求饶或者说乞求的行为就彻底改变自己冷血的本性,明显这么写不可靠,尽管给人的感觉是这个细节特别令人感动。其实,这仅仅只不过是一个虚假的感动而已。魔鬼不会因为你的请求就轻易放下屠刀。这是最起码的逻辑常识。所以说,这种描写手法的采取,只能说明我们的作家在思考具体问题是特别懒惰,或者说,他根本就不具备这种逻辑思维的推论能力。 我们这部小说很明显曾经出现过很多非常感人肺腑的细节描述,但是,如果你没有那些必要的逻辑分析在前面进行主导的话,上来就写与浩在缉毒行动中英勇牺牲,然后再牵扯出他的汽车怎么就会在周家大门前自动通过识别验证等情节,不但给人的感觉莫名其妙,甚至会产生两者之间根本没什么逻辑关系的质疑及疑问。所以,细节并不是一定是长镜头式的模式。你要写个细节就必须一定要写完,不要东一下西一下。作者要善于接受细节的残缺,如果不接受的话,那么曹雪芹的红楼梦可能到今天还没有结束。 东南亚某地区有一部电视剧,从民国之前的清朝就开始写起,一直写到民国42年才结束。很明显,这个跨度不但太过于漫长不说,故事本身的发展也必然出现很多问题。又因为这个电视剧的叙述方式是按照顺序进行的,那么中间要设置多少前后连惯的铺垫才能让读者(观众)一直从观看清朝开始,一直到民国42年。这个问题如果要论证的话,其实非常复杂,也没有必要。所以,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作家,一定要明白细节的这种残缺美。 文学创作的时空范围及其所思考的文学主题永远都是一个仅仅局限于某一坐标的概念,而并非是面面俱到。美国电影《2012世界末日》在这方面能够提供很大的启蒙及启示。实际上,这是没有讲完的故事样式,甚至是半成品的状况——如果按照当时世界六十亿人口计算的话,那些凭借大船躲开世界末日的人口数目,最多也就是只有几万人。而这仅仅幸存的几万人之后所面临的地球实际上是一个毫无生机的原始星球,如何居住,如何生存是比侥幸得以活命后,是幸存者后来将要面临的重大危机及严重考验。 不再稳定的地球地质,不再稳定的两极磁场,不再稳定的潮汐,不再稳定的气候实际上都为这些幸存者带来了第二次死亡的严重危机。尤其是瘟疫的爆发,是地球遭受自然灾害之后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最直接考验。——最少要经过几万年,他们才能回到以前的文明时代。所以,我们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许多早期思考,都是源自《2012世界末日》的启蒙。对于我们故事中的玫瑰别墅来说,它其实就是个关于人类命运思考的特定场所概念。如果这个别墅的人都死了,别墅又会面临如何的处境?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的答案实际上已经出来了。子影的丈夫已经委派律师前来拍卖。即便不拍卖,它所面临的结果也不是永恒的,它占据了大量的土地,政府不会让它再毫无价值的存在下去。而另外,这个别墅实际上是当代垄断者圈地的象征及产物。 从表面上来看,我们是保持着一种审美基础之上的态度来塑造玫瑰别墅的。那近乎宫殿式的豪华,矗立在庭院内的假山,簇拥在墙壁上蔓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属于构建别墅自身审美机制的元素。每一个别墅都隐藏了一个关于家族兴衰的传说与传奇。在世界范围内,涉及豪华别墅的作品很多。但是,这些作品所围绕的主题仅仅只不过是局限在别墅的独立拥有权及继承权方面,而极少数涉及到别墅与社会环境的问题。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尤其是国外类似作品在不经意间所表明的别墅态度就是承认个人财产的垄断性。当然,从某一方面来说,当玫瑰别墅的家庭成员都已经死亡或放弃的过程中,又引出的话题可能就是——所以,国外的许多类似作品最后只不过是为这种别墅定义为一个凶宅就算结束。关于别墅从豪华到凶宅的文学话题背后所隐藏的话题就是,文学创作的思考方针仅仅只是始终保持着与社会一定的距离。 ------------ 第三十五章《人性的谢幕》 在子影即将出门赶到剧院的时候——实际上按照演出规定,演员必须提前两小时到场,化妆并试穿服装。这些要求不仅对于影来说可以放宽许多,并且剧团还有专门为子影准备的替身。反正又不像电影电视那样,随时随地可能会出现个特写。对于事业比较忠诚的子影来说,除非有比较特殊的情况,否则这个替身一般地说都不会临时替代子影出场。可是,却恰恰就是今天晚上,也是子影的最后一场演出,她却迟到了。 确切的说,那天晚上,她刚刚准备出门的时候,在客厅里发现有鲜血从楼梯上缓缓流到客厅。惊诧万分的子影到楼上之后才发现,那鲜血正是从楚紫的门缝里流出的。她不知道此时此刻里面发生了什么。当她用钥匙将门打开之后,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晚了,楚紫早已被割断动脉,躺在床上,山戊已经用利器割断了自己的动脉,鲜血喷涌而出,然后和楚紫趟在了一起。当他还尚存一丝意识的瞬间,似乎是发现了子影的到来。当他想说些什么的时候,由于大出血,已经没有这个力量了。 惊恐与悲痛之中,子影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做什么会更恰当。她来到床边,抚摸了楚紫的鼻孔,明显已经没有任何呼吸了,并且身体特别的冰冷。山戊已经安详的闭上了眼睛。昏暗的灯光下,有一束白色的玫瑰在床头柜上放着。子影正当准备做些什么时候,才发现手机在不停的振动,那是团长的电话,这时候她才似乎是刚刚想起,自己的演出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她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放下一切赶到剧院。因为对于楚紫及山戊来说,抢救已经是没有意义的事情。她几乎是下意识拿起那束玫瑰离开了楚紫的房间。 此时此刻,她的鞋底上已经沾满了鲜血。她匆匆在洗手间冲洗了下鞋子,就准备赶往剧场。当她的车刚刚离开别墅转入主干道行驶的时候,她就发现一辆自己熟悉的汽车与她相向而过。她知道,这是林惠的车。——而后来,经过确认,这个给电视台打电话的神秘人物其实就是林惠。而在此之前的章节里,我们曾数次谈到过这个到底是谁给电视台打电话的问题。关于号码的查证,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事情。而实际上,当与浩他们来到死亡现场的时候,就应该能够知道有人已经来过这个房间。 但是,由于子影穿的是高跟鞋,即便沾染了血液,也不是很明显的事情,并且那血液一直在不停的从楼上继续向楼下蔓延不说,而那个电视记者的脚印也正好覆盖了子影的脚印之外,还重叠了林惠的脚印。其实,说这些技术性的指标基本上似乎是也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因为对于林惠及电视记者来说,已经明显的被排除在凶杀之外。而其次,对于子影来说,脚印的采集更加没有意义。因为她即便要谋杀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安排在家里谋杀。更重要的是,一个将近五十岁的女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与两个年轻人较量。即便子影在他们的饮料或其他食品中投放了某种药物而致其昏迷,这种明显更加不可靠。子影在递交出国申请时,曾郑重声明,即便自己的申请得不到批准,也一定要将楚紫先送到澳大利亚与他的父亲团聚。 并且,子影还试图为山戊同时办理移民申请。所以,所有的一切都将子影排除在凶手之外。实际上这些多余的陈述也毫无意义。不管子影是否真爱陈立格,但是对楚紫绝对不会作出这种谋杀的事情不说,并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子影不知道与浩是自己亲生孩子的情况之下,楚紫仍是她唯一在身边的合法后代。应该说,楚紫在子影心目中有比较比例的份量,因为自楚紫出生之后的将近二十年的时光里,她几乎很少提及楚紫那些兄弟的事情。从这种情况来说,子影在心理上还是绝对接受楚紫存在的情形。 当然,子影是否私下寻找过那些失踪的孩子,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还是个暂时无法得到确认的事情。但是,从她对与浩的态度来说,她应该一直在怀念她从前的孩子们。但是,她却又不知道如何妥善解决这种事情。而另一方面,关于与浩后事的处理方面,子影尽管没有明确指出他就是自己的孩子之一,但事实上与浩是她的孩子确凿无疑。但是,她始终并没有站出来明确表态。我们将与浩的骨灰送回故乡进行了安葬。在我们启程的时候,子影到车站送行。与浩是非常不幸的孩子,直到他牺牲之前肯定都曾经一直幻想着自己和楚紫的关系水落石出。这种来自血缘的牵挂是他一直回避我们三者在同一场合出现的主要原因。但是,他却又不能公开的问我,姐姐,我的身世隐藏了什么?其实,他的这种疑惑在见到楚紫的一瞬间就产生了。他必须产生,因为他们几乎是复制品的结果。当然,对于子影来说,这种焦虑的产生应该是极其明显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没有独自问过我与浩的身世问题。实际上和我们从前早期章节叙述的一样的道理,她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向我提起与浩身世的问题。但是,她却一直会纠集在心理无法忘却,这是必然的事情。 楚紫及山戊的确切死亡日期是在那个寒冷的2月14日——它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或许又不是。而这个寒冷气候的延续也非常短暂。大约是两个月之后,这个城市就已经进入了雨季。如果气候异常的话,台风在四月份的时候就有可能登陆这个邻近海岸线的南方城市。可以说,当我们的小说进行到这里的时候,大多数读者应该有所不满意了,他们肯定会产生故事进行太快的感觉。 没办法,从我来到子影家,圣诞节都已经过了。这中间大约都经历了整整十个月的时间。就这个时间的跨度来说,许许多多的秘密,能够被揭开的早已该揭开了,而对于那些不能解开的秘密,你就是用上一生的时间也可能没有答案。但是,我们目前所能解开的秘密还是非常有限的。子影见证了楚紫及山戊的死亡,已经被证明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当林惠的电话号码被确认之后,这个秘密明显就很快就能被解开。林惠号码的被确认,是我从后来与浩留给我电脑中发现的。我是他的姐姐,接受他的遗物无可非议。从这点可以看出的是,与浩一直在为寻找楚紫死亡的秘密在努力着。可惜的是,在他还没有知道自己就是子影的亲生孩子之前就牺牲了。 那是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与浩似乎是有什么预感,给我打电话说,有个国外贩毒组织携带毒品进入了郊区一带。按照警察保密原则,他根本不应该这么偷漏给我这一消息。既然他透露了,意思就是说凶多吉少。最后他告诉我,姐姐,谢谢您。我永远爱你们。就在接到这个电话的五个小时之后,与浩就车祸牺牲了。当我去公安局看他的时候,遗体还没有化妆。整个身体几乎全被碳化。我想从他英俊的面孔中寻找着楚紫的影子,可是一切都荡然无存。一个年轻的生命在捍卫人类尊严的路上英勇的牺牲了。他的手紧紧的撰在一起。当我用力分开的时候,才发现他手心里的翡翠龙。那是楚紫的遗物。这就是说,楚紫早就是他心目中的弟弟了。翡翠龙的红绳已经被烧掉,唯一那抵抗高温的翡翠还在放射出绿色的光彩。 这似乎是个惊天动地的人生谢幕方式,但是事情还没有完结。因为当我回到别墅后,子影正在擦拭楚紫留下的翡翠龙。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原来与浩也有一只和楚紫一模一样的翡翠龙,只不过是他从来没有向我提起过,而我的父母也一直没有给我提起过这件事情。与浩尽管深藏了整个一生的时间,却仅仅只是在看见楚紫的那只吉祥物时才忽然明白,父母只是交给了这只翡翠龙,但是却从来没有告诉他这里面隐藏的真正秘密。很明显,如果山戊是子影另外一个孩子的话,也肯定会有一只一模一样的翡翠龙。在我询问楚紫翡翠龙来历的时候,子影毫不闭讳的说,说起它的历史,应该有很长很长的岁月了。我爷爷的爷爷那辈当年出国谋生时,就带着它们漂泊海外了。龙是咱们的象征,它一共有三只。后来,我随父亲回归祖国的时候,父亲就把它们带回了祖国。 在后来,有人曾经说子影又回到了舞台,继续主演着陪伴她一生的经典《睡美人》;再后来,有人曾经到玫瑰别墅的原址去看过,那里就从来没有什么玫瑰别墅的存在。后来又有人说,那个神秘的老太婆就是子影自己。因为长期的精神分裂,使她感到她应该有一个其他的形象存在着。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谁也没有看见过那个老太婆的真正形象。还有人说,这个神秘的老太婆本人其实就是子影,因为在那场大火中子影被毁容,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子影只不过是真实子影的替身而已。 但是,又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子影一生为了舞蹈事业,根本就没有生育过任何孩子,那座玫瑰别墅依然威严屹立在那里,象征着地位,荣耀,名义及自豪。据说,我们故事中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围绕子影一生花边新闻的一个娱乐话题而已。在她的生命当中,没有任何人能够动摇她牢不可破的舞蹈艺术家地位。在这个明星所谓随时随地被黑的时代,您永远无法搞清楚是真黑还是假黑。当某男演员在屏幕前说自己的妻子去旅行的时候,有人却看见他的妻子正款款和另外一名男明星携手出入娱乐场所。 关于逻辑的纠缠及推理,我们已经进行了很多很多,现在,我只想完美的谢幕。在这个世界上,你所不理解的事实真相太多了。或许,这些真相不揭开的话,我们还有继续生活的信心与希望,而当真相一旦被揭开,你连生活的勇气都没有了。当我们的故事写到这里的时候,实际上该揭示的秘密都已经揭开了,不该揭开的秘密,我还准备让他继续保持着他原来的形态。这些秘密我都知道,可是不能让你知道。这是个关于人生光荣与梦想的故事,这是个关于卑微与高贵之间较量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你对这个故事的最终秘密有兴趣的话,就请亲自登门拜访。我会告诉你关于楚紫及山戊死亡的真正秘密,会告诉你那个风雨之夜与子影约会的那个男人是谁。但是,现在不能告诉你,或许将来也永远不会告诉你。因为我相信,真正的文学价值是因为给你留下了一个值得你思索与探究的密码。这个密码会让你纠缠一生。 当子影离开之后,我去整理房间准备移交时,第三个房间所隐藏的秘密原来竟然是这么简单:那天晚上子影根本就没有来过这里和别人约会。那个男人与子影馈赠玫瑰的场景只不过是一个蜡像而已!我突然发现,这个男人竟然和山戊的形象一模一样,宛然复制品!当子影离开之后,那个神秘的老太婆又来了。她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有天早上我去喊她起来吃早餐的时候,她已经身体缩卷成一团,早已冰凉。我看见,一滴眼泪滴在她眼前的那只翡翠龙上! 我们不知道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如何的感想,也不知道将来是否有人会关注它的存在。反正,不论是否最终有人会关注它,我们都不准备再开新书了。我们创作这个故事的过程很简单,目的也非常简单。这个故事融入了我个人的许多亲身经历,在他的文本里,住着我的灵魂。关于楚紫与山戊的死亡秘密,它或许为成为一个永恒之谜——至少,我们现在不会告诉你,或许将来永远没有机会告诉你。这并不是说,我一直不想告诉你,因为是你自己一直不想知道这些背后所深藏的秘密(感谢阅读,《人性空间》已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