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义明平四川》(黄义明前传) 序 言 黄义明平四川 (黄义明前传) 序言 刘惠恕 自拙撰小说稿《黄义明定南边》以聊斋公网名,在纵横中文网用连载形式发表后,经百度网转发,又被国内多家小说网转载,颇得读者喜爱。我查了一下见于纵横中文网的有关数据,截至2022年5月27日我写完该小说稿的最后一章第66章,小说字数为40.8万,总推荐量2634,总点击量为3.2万,收藏为1155。至于其他转载小说网的点击数据则不明。有的转载小说网对此书稿评价颇高,指出:“《黄义明定南边最新章节》是作者聊斋公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黄义明定南边》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武侠小说。”“《黄义明定南边》这本小说,开创了这类型小说的新思维,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精炼,还是情节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引人入胜,让读者有一种代入感,情节起迭,处处有伏笔,当你认为故事的结果是某个之后,却反其道而行,让我诧异无比,情不自禁的想看下去,为主人公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哀愁,时而兴奋,可以说,这本《黄义明定南边》是近来网络小说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看了这些评价后,我心中十分高兴。因为我原本从事社科理论研究,从无创作小说的经验,现却能以已是退休多年的风烛残年之身,创作这样一部小说稿,给众多读者带来欢乐。这同时也增加了我续写本小说前传《黄义明平四川》的动力。 黄义明前传的大致内容,为叙述李定国因南明之亡,愤懑而死,死前嘱托末徒黄义明赴李顺堡寻师姐顾桂英学艺,然后擒杀叛师逆徒卢桂生,取回被其所盗师门秘宝《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黄义明秉承师命寻师姐学艺成功,又秉承师姊遗命,将其与战死扬州的刘肇基将军遗腹子刘宏业自李顺堡底岷江水下出口带出抚养。由于刘宏业尚幼,黄文明只得暂时寄居乐山凌云寺,在凌云寺僧长智能禅师的撮合下,与明室公主朱云霞共结百年之好,让刘宏业认朱云霞公主为养母。为解决四人口粮问题,黄义明下乐山,在乐山脚辟稻田,招徕流民种植水稻,建乐山村。乐山村后发展为乐山城。黄义明以乐山城为基地,荡平四川群寇,建“古蜀地大同邦”,成为名符其实的四川王。但是为了完成师傅李定国的遗嘱,寻找叛师仇敌卢桂生,黄义明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这一切,携朱云霞公主、养子刘宏业出川,沿贵州、云南、湖南、江西、湖北、安徽、江浙之路,继续游侠,除暴安良,终因仍寻仇敌无着,朱云霞公主年事已长,三人还故里浙江余姚黄家村,黄义明与朱云霞在父辈黄宗羲等人的主持下,行洞房花月夜的美事。 2023年8月4日 第一章:黄义明初辟乐山稻村 刘惠恕 且说李定国因南明之亡,在云南孟腊愤懑而死,死前嘱托末徒黄义明赴岷江李顺堡寻师姐顾桂英学艺,然后擒杀叛师逆徒卢桂生,取回被其所盗师门秘宝《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秉承师傅遗命,黄义明历尽千辛,赴岷江李顺堡寻师姐顾桂学艺成功,又秉承师姊遗命,将其与战死扬州的刘肇基将军遗腹子刘宏业,自李顺堡底岷江水下出口带出抚养。由于刘宏业尚幼,黄义明只得暂时寄居凌云山凌云寺,在凌云寺僧长智能禅师的撮合下,与明室公主朱云霞共结百年之好,又让刘宏业认朱云霞公主为养母。 由于黄义明寄居凌云寺时,正值南明亡后未久,天下大乱,四川又经张献忠屠蜀之役,疲惫已极,人烟稀少,旧有田地,草比人高,举目放眼,可以说是百里无人烟,千里少人迹。这一情况也给智能禅师、朱云霞公主、黄义明与刘宏业四人如何在凌云寺继续生活下去带来了难题。当时的凌云寺可谓凋零已极,佛颓钟毁,周边人迹都没有,哪里还有香火钱维修寺院。至于吃的东西,在黄义明与刘宏业入寺之前,智能禅师与朱云霞公主仅是靠种一些南瓜、挑一些山中的竹笋与野菜维生,而种的南瓜,尚被山鼠时时偷咬。而待黄义明与刘宏业住寺之后,智能禅师与朱云霞公主以往种的南瓜、挑的竹笋与野菜显然已不够四人食用。为了补充口食,黄义明不时在山中打只野猪、捕几只野兔与野鸡食用。但是智能禅师已是出家人,不能再食用这些荤腥之物。 为解决四人口粮问题,黄义明一日与智能禅师协商,准备下凌云山,在山脚辟出稻田,招徕流民种植水稻,只可惜不知何处可寻稻种?智能禅师道:问题提得正好,山寺往年藏有稻种一石,你上山时,带有自李顺堡中取来的白银万两,正可以此用作招徕流民辟田安家的费用。黄义说了一声好。 次日晨起,黄义明交代云霞公主自己当日要下凌云山招徕流民辟种稻田,可能数日方归,让她带好小宏业,遇事可与智能禅师协商。由于云霞公主知晓黄义明武功高强,亦无甚不放心,只是叮嘱他要下山小心。黄义明言毕,又与智能禅师告辞,携带干粮、武器下山而去。 且说黄义明下凌云山后,先是审视周边地势。他发现凌云山大佛位置,位于岷江东岸,对面为青衣江与大渡水道交汇处,此处实为三江口水道交汇处,交通便利,地势险要,如遇有兵事,退有凌云山可守。他决定先沿岷江岸近水傍山处辟出良田千亩,如有流民肯驻留,则帮助驻留人家傍山脚高地,盖起村庄。 黄义明于是向沿江水路与陆路过路流民,介绍他的屯垦计划,表示屯垦经费,全由己出,稻谷长成,按四六比分成,四分归凌云山寺,六分归农家自有。由于黄义明所提出的价格公道,所过流民均愿驻留。黄义明于是唤人自凌云山寺,取出寺藏工具及余粮,不足者,拿出银两,向附近山野遗民购买,很快聚集起流民数百。由于这些被聚集的流民,大多属明清代际时,四川战乱后幸存的年轻人,有些人是张献忠入蜀兵败后,与大部队脱离的散兵游勇,原不乏劳动力,且多会一些武功保身,此外在岷江沿崖凌云山脉上又有的是粗竹古木,因此不出数日,这批流民便沿岷江岸辟出良田千亩,又在凌云山脚建起了能容数百户人家的村庄。由于这些安顿下来的流民,曾倍尝颠沛流离之苦,在黄义明的帮助下得以安生,十分高兴,甚感激黄义民的恩德,遂称所驻村庄为乐山村,黄义明便成了该村村长。久而久之,凌云山寺被这批人称作乐山寺,凌云山大佛便被称作乐山大佛,反而忘却了其本名。 一日,村中一老成人韩百知找黄义明道:村长要想种植水稻,最好是到附近七十里外的乱石山中,请出有“稻王”之称的迟浩云为指导,只有在他指导下,村民种植水稻方能获得成功,不致白忙。我与韩百知有旧,方便引见。黄义明道了一声好,便于次日一早,备上干粮,与韩百知同往乱石山拜见迟浩云。 乱石山位于乐山村的西侧,黄义明与韩百知沿着岷江岸走了大半日,直至当日下午,方来到一座荒山之前,但见山上各种树木和杂草,生长葱郁,山间却布满了乱石与死人骸骨,令人毛骨悚然。山中仅有一条崎岖小路,盘着山道丛林间穿越。两人又走了大约一个时辰,终于穿出密林,看见山顶有一栋茅屋,茅屋边有辟有一块菜地,种有几种常见的瓜蔬。 韩百知临前叩门道:迟浩云前辈在否?不一会,房门被一年约六十、须发具白的老人打开。黄义明与韩百知连忙向老人拱手为礼,声称拜见前辈。老人看了二人一眼道:原来是百知老弟前来探望,不知有何事?快快进屋来坐,尚不知旁立这位少侠如何称呼?黄义明便自报姓名。 二人进屋后,见茅舍建得十分简陋,除一张大床可供睡觉之外,便是一张长桌、数张竹椅可供歇息。韩百知入屋坐下后,使向迟浩云介绍黄义明身份,黄义明则向老人说明了来意,希望他能下山指导村民种稻。 迟浩田问道:少侠既想种稻惠民,不知辟地多少?有稻种几何?有劳力多少?黄义明回答道:现有青壮劳力数百,辟有稻田千亩,凌云山寺藏有稻种一石。老人道:如此甚好,可教村民们辟地万亩,我山上收藏有稻种数种,可以备用,我愿意下山助少侠种植稻田。黄义明道:如此甚好,迟老肯下山指导村民种稻,功可盖庙。 迟浩田又道:种植水稻,大致有五道程序,先须借助人力或畜力翻土,使稻田变得松软;随后是选择秧田培育秧苗;秧苗约长致人手掌高度时,便可以进行插秧了;插秧之后,便是田间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应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晒田;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便是水稻的成熟与收割阶段了,收获后稻谷,要晾晒干燥,将其中最饱满有重量的稻谷筛选、保存起来,以供下季稻田育秧之用。 迟浩田又道:水稻有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之分,而凌云山一带气温湿润,水稻可以三熟。人们都叫我“稻神”,其实我不是稻神,只是合理地总结了前人的种稻经验。历史上真正应该称之为“稻神”的,有三个人,其一为东汉渔阳太守张堪。他是汉代大学人张衡的祖父,被光武帝任命为渔阳郡太守。当时的渔阳郡,就是现今北京昌平、怀柔、密云一带,辖区面积很大。张堪发现当地农业生产很落后,只知道种植旱播作物,粮食产量少,老百姓吃不饱饭,但水资源却十分丰富,汇泉成河,流经山下大片土地。张堪就把他此前在任蜀郡太守时,所学得的水稻种植技术,传授给当地百姓,鼓励农民开垦稻田,种植水稻,结果解决了民众的吃粮问题,从此在中国南方温暖地区种植的水稻,被引种到气温相对寒冷的北京一带,此便是史家所说的“渔阳惠政”。第二个人是北宋皇帝宋真宗赵恒。他认为当时中国大多稻区的水稻成熟期太长,约达大半年,于是便于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从福建引进了占城稻,教百姓栽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于香巴王国(原安南境内),在北宋初引入福建。其具有耐旱、生长期短的特点,可一年两熟或三熟。自占城稻引种之后,老百姓粮食丰收甚多,亦得益多多,因此后人至今感激宋真宗的恩德。其三是前朝浙江嘉善人袁黄。他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中进士,出任天津宝坻知县。天津多濒临渤海的地势低洼盐碱地,水灾频发,民不聊生。袁黄看到在低洼盐碱地顽强生长的水稗草和芦苇,受到启发,著有《宝坻劝农书》,教民众在低洼盐碱荒地上,挖沟通河,调埂作水田,种植水稻成功,饥民得以饱食,民众至今感戴其恩,为之立碑纪念,并将袁黄当年推广种植水稻的小甸村,将甸字上加三点水,以示不忘旧恩。 听了迟浩田所述,黄义明十分感佩这些在历史教民种稻以解饥寒的先贤事迹,对老人说道:在乐山稻村种稻一事,全凭迟老指导,待水稻丰收之日,全村将在乐山立碑,以感激迟老功德。迟浩田连说不敢当。 由于当日已晚,黄义明便与韩百知在迟浩田茅舍中住了一晚。次日一早,黄义明、韩百知随同迟浩田一起下山前往乐山村。在半山道上,看到乱石堆中的杂乱死人骸骨,黄义明不禁生疑,问道:此山中何以有如此多死人骸骨?前辈何以愿居如此多死人骸骨的荒山之中? 迟浩田叹了一口气回答道:少侠有所不知,此山旧名七星岗,原无死人骸骨。八大王张献忠入川之时,滥杀无辜,且一日不杀人即不乐。又叫人立《圣谕碑》,上刻:“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以此为大西军立威。右丞相严锡命跪地谏道:天有好生之德,如果吾王一意靠杀戳立威,必激反蜀民,使我大西国在蜀无法立足。碑文应写上字句:“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以便蜀人自警。张献忠闻之大怒。左丞相汪兆麟是张献忠的女婿,为人奸诈,与右丞相严锡命历来不和,趁机在张献忠面前进谗言道:严锡命素来对吾王不满,背后指责大王滥杀无辜,有失民望。又其入川以来,居豪宅,招降纳叛,属下川兵过半,当心存二意,今又公然顶撞大王,其罪当死。张献忠闻之大怒,喝令左右将严锡命推出去斩了。严锡命历来生活简朴,厚待属下,友善同僚。殿堂议事将官纷纷下跪,为严丞求情。张献忠闻之益怒,喝令再有求情者,与严锡命同死。众将官遂敢怒而不敢言。张献忠又怕杀了严锡命,其属下不服造反,急令左丞汪兆麟带兵去肃清严锡命属下川兵,切不可放跑一人。结果严案同死者逾万人,皆抛尸七星岗,因日久遍岗白骨粼粼,后人遂称此岗为“乱葬岗”,后又衍称作乱石山。我原嘉州富户,因善植稻,人称“稻神”,被右丞相严锡命聘为军中农官。在严锡命之案中,亦属当死之列,而左丞相汪兆麟军中士兵有识我者,以刀柄击我头部示我伏地假死,又有被杀同僚伏我身上,我得以免死。入夜,我从死人堆中爬出,到此山项居住,从此未下得此山。之所以如此,一是见当年军中同僚尸骨,心中难受。二是因此山死人太多,每当入夜,常传鬼哭狼嚎之声,独下此山我心中亦恐惧。 听罢迟浩田所述,黄义明感慨由生,说道:天下人命至贵,八大王如此不恤民生,所败当然。 下山返乐山村后,黄义明命人在凌云山脚下所盖房屋中,挑选出最好的一栋房屋,供迟浩田居住,以便于他指导村人种稻。自己与韩百知则在迟浩田住房两侧,各选一空屋居住。 由于人们风传黄义明在凌云山脚辟稻田,请“稻神”指导种稻,附近山野流民闻之云集,很快乐山村云集起农户千余家,人口近万人,开辟出稻田上万亩,而新盖起供人居住的茅舍亦有上万间。而投奔乐山村的农户,有的是托家带口,但大多是四川经战乱存余的青年单身男子。 一日,黄义民召集全村人口宣示道:乐山村规模粗具,为了大家今后能更好地种地与生活,不能不加强管理,今后我便任乐山村的村长,副村长由迟浩田前辈与韩百知担任。凡一切植稻等生产事务,均由迟浩田前辈承担责任,一切邻里纠纷琐事解决,均由韩百知承担责任。由于目前处乱世之中,不能不习武保村。我则负责传授大家武功,训练乡民成军。至于已开垦田地,请各家凭实际劳力认领,收成一律按四六比分成,其中六成归耕者所有,四成交凌云山寺,供日后修缮凌云寺庙及乐山大佛之用。至于多盖茅舍,供后来驻户低价购买,钱归寺庙所有,用作村民公益保险诸事,如驻户有特殊困难,可向寺庙申领补助。不知众村民对此法有无异议? 众人一齐称好。黄义明又从众村民中挑选出几位年少者,供智能禅师传授佛法与管理寺庙之用,自己则准备择吉日,帮云霞公主及刘宏业搬到山下居住。 2023年8月8日校 第二章:女贼黑心偷熟稻,黄义明上青云山请援兵 刘惠恕 且说自黄义明请“稻神”迟浩田老人下山指导种稻以来,转眼间已近四个月,稻子长势良好,金黄稻穗密密麻麻地压在稻杆上,马上就到了要收搳季节,乐山村的村民们再也不用过那种靠吃南瓜挖野菜度日的日子了。全村人都兴高采烈。 一夜,黄义明好梦正香,突然被一村民敲门惊醒。该村民告诉黄义明:村长,不好了,我们种的稻子都被一帮女贼偷割了!我起夜时,发现一帮女贼正在偷割稻田,我只好虚张声势地敲锣打鼓、恫吓女贼逃走,并急来通知村长。另一村民说道:前两日见有两个青年女子过路行乞,我等好心,给了她们一点吃的,不意这两个女贼竟是探子。 黄义明探视了一下稻田,发现数千亩水稻被盜割的约占三分之一。黄义明大怒,即鸣锣召集村兵集中,准备追击。 一村民名计子善者说道:村长,来不及了!我知道这伙女贼必是来自附近百余里的燕矶山,为首女贼名燕飞飞,轻功了得,手下有三千女兵。我们既便追上了,兵力亦嫌不足,因为合我村兵力仅有千人,不一定打得过这伙贼兵。 黄义明问道:你是如何知晓这批女贼的? 计子善道:不瞒村长,我当年在八大王军中为小校时,曾与这伙女贼打过仗。时八大王经过该山,欲招降这伙女贼,不从。八大王下令攻山,而燕矶山山势险峻,前山陡峭,后山似燕尾直插岷江,无船具亦难登攀。我带众兵丁攻山时,这伙女贼负险用弓箭下射,矢疾如雨,吾等无法前进,八大王无奈下令休兵。我在此役中因腿部中箭,需要养伤,从此脱离大部队,寄身山野。 黄义民问道:如此说来,无法收拾这批女贼了?计子善答道:也并非如此,我有一策,不知是否可行?黄义明道:但说无妨! 计子善道:吾村失稻,不过三分之一,余稻由各家分食,仍可支持数月。村长在此期间,可组织人力前依岷江,后傍凌云山脉,在稻田两侧筑起城墙,日夜派人值班瞭望,不给盗贼再偷村中稻谷机会。此外,沿岷江岸南下约一百五十里路,有山名青云山,山甚险峻,上有诸葛瞻后人聚落数千人。村长名诸葛达,为人仗义,武功高强,昔年与我有一面之缘。如果村长能上青云山,请得诸葛达带兵下山相助,届时村长带兵攻燕矶山前山,请诸葛达带兵自水路偷袭燕矶山后山,届时必能一举剿灭女贼燕飞飞全军。 黄义明问计子善何以与诸葛达相识?计子善回答道:昔年他在八大王张献忠军中为小校时,一日军过青云山,张献忠知晓山上居有诸葛氏家族,派其携礼品上山劝说诸葛家族下山归降张献忠。时诸葛寨族长已是诸葛达,知张献忠生性嗜杀,不能成大事,答以:诸葛家族避世已久,不愿再参与人世纠纷,收下礼品后,回赠厚礼,礼送计子善下山。张献忠得此答复后,仰望青云山高陡,欲攻不能,只得作罢。计子善却因此缘故,与诸葛达相识。 听罢计子善所述,黄义明说道:计兄献计甚妙,吾村暂且推迟剿贼之事,当先修起城墙自保。 此后用时一个月,黄义明带领村民挖土烧砖,修起了环乐山村的城墙。从此乐山村不再叫“乐山村”,而是叫“乐山堡”了。黄义明自任堡长,仍让迟浩田与韩百知担任副堡长。向黄义明提出建议的村民名计子善,黄义明发现此人颇有谋略,且有一定武功,带过兵,打过仗,便委托他也担任副堡长,平时协助自己训练堡兵。 一日,乐山堡城墙已修筑完毕,黄义明便嘱托迟浩田与韩百知好生组织堡民种植水稻与守卫城堡,又嘱托云霞公主好生带好小宏业,遇事多与智能禅师忇商。自己则备上厚礼,与计子善带上干粮与武器,前往青云山拜见诸葛达。 青云山距乐山堡南约一百五十里路,黄义明与计子善匆匆前行,当日无法抵达,在野外过了一夜,直到第二天近午,才来到青云山脚。二人不敢多歇,沿着崎岖山路继续上行,但见山路甚险,沟壑纵横,赤岩绝壁陡如斧削,仅有一条令人惊心的羊肠天梯,盘延直上山顶。当然山险也有山险的好处,但见山风徐来,松涛阵阵,四周奇峰壁立,陡崖上野花竞放,山景多令人留连。 走着走着,两人进入一隧道长廊,但见天光时忽明忽暗,廊内怪石嶙峋,有石头天窗可远眺隧道外的深山峡谷。计子善告诉黄义明道:此遂道名“诸葛洞”,传为诸葛家族前辈以十八壮士用时十年,砸坏无数铁锤铁钎开凿出来的,而比前要到山巅诸葛村,必须攀登一段险绝的“天梯”之路,此天梯,完全由石块和直接在90度的石崖上开凿的石阶组成,仅可容一人通行品。听计子善所述,黄义明对诸葛前辈的开山精神颇为动容。 出得“诸葛洞”,便是山顶诸葛寨的地界了。洞前有人守候。由于多年前,计子善曾上山拜见过寨主诸葛达,守寨人尚能识得,计子善云是拜见故友,守寨人未多加盘问,便放行二人进寨。 进入诸葛寨,黄义明举目遥望,但见古村落完全是临青云山大峡谷的危崖之巅而建,令人惊心动魄。所筑石舍,千年屹立,青石民舍四周,布满了蔓藤。其避世之静,行路之难,接天之高,皆令人叹绝。而村寨后面,有一大片山巅上的平地,可供村民们栽种庄稼蔬菜之用。 黄义明与计子善步入寨内,沿着青石板路上的小巷前行,穿越一座座古老石宅,但见家家户户皆敞开着大门,可见民风之好。当时的山下,正经历兵荒马乱的明清代际之时,而这一古老的山寨,仿佛未曾感觉,整个寨子与世隔绝,一片静谧。伴随着千载韶华,与四周山脉同驻。而据寨民所述:诸葛家族得以隐居青云山的原因是:诸葛亮死,由其长子诸葛瞻(227-263年)掌蜀政。炎兴元年(263年,蜀汉景耀六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袭阴平(今甘肃文县),自景谷道攻入蜀国,绵竹之战,诸葛瞻战败身死,其三子诸葛质耻作晋臣,率领家族南上青云山,避世居住,迄今已历一千四百年,繁延至四十余代,寨主诸葛达为其先祖诸葛质的第四十六代裔孙。 经向寨民打听,得知寨主正在祖庙中与族老议事。黄义明便与计子善手捧礼品,向诸葛家族的祖庙走去。寨民所说的“祖庙”,即诸葛亮庙,位于寨子的中央,面南朝北,门口有一副对联为:“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这是对诸葛亮一生业绩的概括。步入庙门内,大堂的正中央悬挂着诸葛亮、诸葛瞻及诸葛寨直系先祖诸葛质的画像,而寨主诸葛达正坐在大厅中与寨中族老议事。 黄义明与计子善双手捧上送与诸葛达的礼物,口称参拜寨主,诸葛达连忙作辑还礼。计子善向诸葛达介绍了黄义明的身份,黄义明则向诸葛达说明了来意。黄义明所述,无非是高山苦寒,在山上居住生活艰苦,希望诸葛达带领家族人赴山下生活。又云女贼燕飞飞如何可恶,如果诸葛达愿意下山助战,可无尝提供乐山村空房给诸葛寨山民居住,新垦田亩亦由山民任领为谢。如果诸葛寨村民不愿意在山下居住,愿意提供乐山堡半季稻谷产量为谢。 黄义明请诸葛寨村民下山助战,为何不提出以金银为谢,而是提出以乐山堡半季稻谷产量为谢呢?原来当时置明清代季,四川经八大王张献忠屠蜀之役后,可以说是疲惫已极,旧有田地,草比人高,举目放眼,已是百里无人烟,千里少人迹,有钱根本买不到东西。而当时最值钱的东西就是粮食。黄义明答应以乐山堡半季稻谷产量为酬,当时乐山堡有稻田万亩,一亩稻田产量约三石,约折现今计量约一千斤,一万亩水稻的季产为一千万斤,以乐山堡半季稻产的总量折五百万斤,这对当时的四川民生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听罢黄义民所述,诸葛达回答道:黄少侠邀请吾族人下山居住,美意已领,邀吾下山伐贼,亦愿助力。诸葛家族避居青云山,苦寒已久,但族人都习惯了。惟家族繁衍至今已四十余代,过五千人数。山上粮食有限,不够食用,分族人下山居住,亦是当然。唯先祖有训:日后我子孙辈要下青云山,须有人以三推之力打开石洞门,取出镇族之宝子母剑方可行。而诸葛子孙后辈无人能以三推动打开石洞门,因此无人敢下山居住。 黄义明问道:何为子母剑?诸葛达回答道:少侠有所不知,诸葛氏武功,以“诸葛六剑”著称,老辈有言:诸葛武功,只有得子母剑使用,方能发挥最大威力。而千百年来,诸葛氏子孙只会“诸葛六剑”招法,却未见子母剑真容,因此无人敢下山。其原因是诸葛后辈,无人能以三推之力,打开石洞洞门。 黄义明又问道:诸葛祖训是否禁止外族人以三推之力,打开石泂之门?诸葛达答道:倒是无此禁令。黄义明道:既然如此,晚辈愿意一试。诸葛达道:听说少侠为李晋王高徒,李晋王武功公认为天下第一,少侠若已承袭了李晋王武功,或可一试。言毕,与众议事长老带领黄义明与计子善来到诸葛寨后侧一荒山头上,指着山腰一洞穴说道:石洞即在此处。 黄义明等来到山腰石洞,但见石洞前有一颗参天大树屹立千年不倒,遮天蔽日。据诸葛后人所述,此树为先祖手植,系保护山寨千载长安的神树。洞口有一对厚重的大理石门遮挡在前面。计子善用双手试推了一下,石门纹丝不动。黄义明双手用力推了一下石门,石门稍有震动。黄义明又双手发力推了一下石门,石门下传来一阵响声。黄义明道:我有可能以三推之力打开石门。言毕,半蹲马步,黙诵师傅所传授的岳武穆内功心法发力,实然起身,以双手猛推门,口中叫了一声开!但见伴随着一阵轰隆声,一对大理石门突然向两侧打开,而在数丈前石洞的尽头,一位老人双手合什盘足,安祥地坐在一石椅上,老人身前,是一长条石案,石案上直插着两把晶莹长剑,两剑之中,置一剑匣,剑匣前置一古书,上书“诸葛六剑谱”,而石案上留有显然是诸葛家族前辈用手指所划的十五个大字:诸葛后人识得此谱舞得此剑方可下山。指力深入石案寸许。 黄义明见状大惊,连忙跪地磕头道:晚辈黄义明无知,打搅前辈清休,尚请见谅。计子善也跟着一起磕头。而诸葛达等诸葛寨长者见状亦大惊,连忙跪地给先祖磕头,又派人赴祖庙取出香烛给祖先上供,诸葛达方敢上前拔除在案上所插的双剑,将其装入案前剑匣中,双剑恰为一对,合而入匣。诸葛又小心取出案置《诸葛六剑谱》,跪地再拜,与众人悄声退出石洞,复将石洞门合拢。 而这石洞中所坐老人,无疑是诸葛寨一世袒诸葛质的坐化尸身。而其所以死前做插剑、留书布置,又留下以三推之力启门方可下山的训语,显然是害怕子孙辈武功不够,下山枉送性命。这位老人显然未能想到的是:直到千年之后,方有一位外姓人上山将石门打开,带其子孙走下山去。 且说诸葛达取得子母剑与《诸葛六剑谱》后,对黄义明说道:少侠既以三推之力打开了先祖石门,吾等诸葛寨后人自当承诺下山助战,但委屈少侠在山上再居住三日,容我将此事宣示族人,并稍演诸葛六剑熟练,以便下山有助少侠擒贼。黄义明道了一声好。 且说黄义明在山上暂住三日之时,诸葛达已召集族人宣告下山之事,并要求山上人家各留一人看家、老人孩子暂不下山。又从靑年人群中抽出一千人,按剑谱所述,演练诸葛六剑。由于诸葛寨后人,一直按祖传剑法,演练“诸葛六剑”。所谓诸葛六剑,即按“天一地六”的易理,演练诸葛氏祖传的六种剑招,以之变化无穷。何谓“天一地六”,即地有五行,相生相克,“天一生水”,与地上的五行相合,谓之“六”。但因未见祖传剑谱,诸葛武功难免走样。而现在诸葛达已见《诸葛六剑谱》,自然要根据剑谱安求,重新演练诸葛后人的剑姿与剑阵,当然这一演练因早有基础,三日后诸葛后人的剑法演练已成,诸葛达便率诸葛家族能下山的人众三千人,随同黄义明、计子善同赴乐山堡。 2023年8月9日校审 ------------ 第三章:两军合力擒女贼 第三章:两军合力擒女贼 刘惠恕 且说诸葛达率家族三千人随周黄义明抵达乐山堡后,黄义明尤先做的事自然是先调拨空屋,安置诸葛寨下山村民住下,让他们依力之所及,认领乐山村已辟出的耕地。鉴于乐山堡所栽种的万亩稻田已熟,怕燕矶山女贼再来偷割,黄义明自然要组织堡民加紧时间收割。所割稻子除留种外,所余十分六均分堡民各家,约可食数月无虞。所余十分之四,则按黄义明初与村民所约,送凌云寺储存,但凌云寺老僧智能禅师与几位新收的小和尚吃不了这么多,余粮最后还是被黄义明售与商家,所得钱款用于维修凌云寺佛像,以及修缮乐山堡建筑之用。 当这些工作都按排好后,黄义明便与计子善、诸葛达以及两位副堡长稻神迟浩田、韩百知共同协商攻打燕矶山女贼的方法。最后确定的计划是:由黄义明由陆路率领原乐山堡的一千名堡兵由前山进攻,而由诸葛达率领一千名由青云山带下的山寨兵夜半上船,自水路偷袭燕矶山后山,使女贼燕飞飞首尾不能相顾。黄义明道:此计甚妙,遂布置堡民们抓紧时间搜集四川战乱后民间遗存的船只与盾牌,不足者则叫村民用竹木造船和用藤条制造盾牌,待一切准备停当后,则择吉日出兵。 燕矶山位于乐山堡南向百余里的岷江江畔。根据原定计划,黄义明由原乐山堡乡民中,抽调出一千名平素训练有素、武功基础较好的青年组编成军,凌晨起行,于当日黄昏结寨过夜,次日一早抵达燕矶山山脚列阵擂鼓叫战:燕矶山女贼,尔等安敢偷割我乐山堡乡民辛勤栽种的稻谷,快快交出,饶等不死,否则倾克踏平尔等贼寨! 此时燕矶山女贼首燕飞飞在山顶看到黄义明在山脚列阵叫战,其欺黄义明所带军队人数少,便从山寨中率二千女兵下山应战,另留一千女兵在山上留守寨子。 当双方列阵已毕,女贼首燕飞飞一衣红衣,手持长鞭,飞扬跋扈,骑一匹红鬃马出阵叫道:何方贼人,胆敢到燕矶山叫战?黄义明徒手出阵应声道:乐山堡主黄义明,特向燕矶山大王讨还被盜稻谷。乐山堡水稻,原本堡乡民辛勤栽种所得,大王如有所需,应出钱派人前来购买,岂可派兵于夜半盜割? 燕飞飞笑道:黄堡主岂不闻天下财富三分,一份归官府所有,一份归盗贼所有,一份归私人所有,我派人盗割尔堡所种水稻理所当然。此外黄堡主岂不闻岷江畔沿燕矶山五百里处,都是我燕飞飞一人说了算。现吾山寨允许尔乐山堡村民辟地种稻,已是仁慈有加,尔等不感激也就算了,何以反过来兴师问罪? 黄义明道:按燕寨主所说,倒是吾乐山堡王理屈了?燕飞飞道:这是理所当然的。黄义明笑道:既然无理可讲,我们双方只能以武力见短长了。 燕飞飞道:燕某愿意奉陪!言毕对黄义当头挥手一鞭,道:此鞭叫飞马扬鞭。黄义明侧身躲过。燕飞飞又反手一鞭,直卷黄义明脖颈,说道:此鞭叫风卷残荷。黄义明矮身躲过。燕飞飞又飞起一鞭,道:此鞭叫鞭打顽石。黄义明退身躲过。燕飞飞又斜刺里打了黄义明一鞭,道:此鞭叫秋风扫落叶。黄义明又朝后跃躲过。燕飞飞连扫数鞭不中,心中逐渐着急,鞭法渐乱。黄义明则只守不攻,静观其变。直到燕飞飞打到第十鞭,鞭势渐老,黄义明顺手抓住鞭梢,用力一拖,燕飞飞连人带马滾落在地。 燕飞飞自知不敌,松开手中持鞭,连续两个后翻飞跃,逃入军中,然后急命士兵放箭。原来此燕飞飞的轻功十分了得,被黄义明拖鞭落马后,便急忙松手逃入军中,命令士兵据险顽抗。黄义明立即擂鼓命令士兵冲锋。但是由于女兵凌高依险据守,乱箭齐发,堡兵虽手持原先准备好的盾牌掩护,却前进不得。 双方鏖战正酣,突然燕矶山上守寨的士兵纷纷向山下涌来,顿时打乱了燕飞飞军队的队形。原来按照原先协商的计划,诸葛达率领诸葛寨山兵一千人于夜半登船出发,在燕飞飞与黄义明正在前山激战时,已抵达燕矶山后山。燕矾山地形虽险,但守寨的一千女兵只防备着前山敌兵攻坚,根本没有防备后山也会有敌军偷袭,且诸葛达所率山寨兵,久居青云山,登山如飞,沿燕矶山后山小路,一气登顶至山寨,朝守山女贼奋勇冲击,守山女贼抵挡不住,纷纷往前山逃窜,以致打乱了燕飞飞的军阵队形。燕飞飞见大势已去,丢下全军便逃,不意黄义明从后面赶到,挥舞从燕飞飞手中夺抢过来的长鞭,卷往燕飞飞的右足,将其拖倒在地,而从后面赶来的乐山堡乡兵,立即用绳索将燕飞飞五花大绑地绑了起来。 黄义明随后登高叫道:燕飞飞贼首已擒,从者放下武器免死!燕矶山众女兵见贼首已被擒,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坐在地上,等待黄义明处置。黄义明登高说道:尔等乱世中饥寒为盗,实出无奈,死罪可免。如愿洗心革命,可赴乐山堡居住,拨给房屋、耕地、口粮,有意婚配者,自当成全。若无意赴乐山堡居住者,一律给银五两,许还乡或自便,但不得重新为盗。现剩下的问题是如何处置贼首燕飞飞?想听一下诸位的意见! 黄义明之所以发此话,是因为认为燕飞飞之罪,仅在于带随从偷割稻田,且燕矶山寨女贼,也需要食粮糊口,如仅为此事杀人,实用刑太过。 不意此时一位中年女子立起身叫道:燕飞飞该杀!黄义明吃了一惊,说道:姑娘但言其详。中年女子说道:我实燕飞飞的姨母,亦即其母亲的妹妹。燕飞飞从小不听话,偷窃扒拿,无恶不作。一次偷窃邻里东西,被邻居告至家中,父母将其痛打一顿,燕飞飞伺机逃往深山,结识了一个道士,在道观中打杂,从道士所欲。道士会武,教了其一套鞭法。不数年,道士死,燕飞飞重新回家居住,此时她仅有十六岁。燕飞飞自认为武功天下无敌,将其父亲打出家门,又将其母绑在椅上,向其父索要白银500两以赎人,其父拿出不出这么多银子,向我借,我好不容易向亲友凑了200两银,与其父合成500两银子来赎人,此时已过七日,因燕飞飞不断用棍子殴打其母,不给水喝,不给饭吃,其时已活活饿死。其父见状,万分悲痛,投水身死。燕飞飞毫无悔意,继续称霸乡里。我忍辱活了下来,是希望有一天能够给姐姐报仇。中年女子说话尚未完,燕飞飞突然叫了起来:我一生中所做的最大错事,便是当时没能把你连同我妈一起杀了。 此时有两位女子突然放声痛哭起来,并高叫:燕飞飞该杀。黄义明惊问何因?两位女子说道:我俩都是原嘉州西北燕村人。因为人长得漂亮,燕飞飞便逼我们去卖淫为她赚钱,我们不从,燕飞飞便带领她的十个小姐妹将我们衣服扒光,剃光头发,用香头烫伤乳头、强迫吃沙子、吃剃掉的头发,又叫来两个青壮汉子,对我们当众施暴,又放火烧掉我们的房子,我们父母都死在这场大火中,我们是贪生怕死,被逼为贼的。 黄义明问道:燕飞飞为恶如此,你们当时何不诉之官府? 二女说道:当时哪里有什么官府?先是八大王张献忠入川,杀光了明吏,随后又是清兵入川,与八大王的军队混战。而在嘉州一隅,由于尚未被战乱波及,燕飞飞便仗着武功高强,强征了三千女,带人控制了嘉州官府,因此她的话便成了法律。根据燕飞飞规定: 未成年人杀人,未满十二周岁,故意杀人,不算犯法。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故意杀人属轻罪。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者,以及犯强奸、抢劫、放火、投毒诸罪者,均均属轻罪,囚三年, 在燕飞飞治理下的嘉州,乱作一团,少年人不以和睦邻里为美,均以犯奸作科者为美。两名十四岁少年窃物被抓,扬言:我未满十六岁,还能偷四百天,到十六岁我就不偷了。此二人被放后,更加肆无忌惮,又广泛联系同一年龄段的恶少窃物。 又一恶少因与人争夺女友,与人约架,持刀伤多人被擒,高喊“未成年杀人无罪”。 又一十三岁恶少诱骗三个小孩到山中摘果子,其后方威逼小孩讲出家中藏钱的地方,后害怕事情败露,就将三人击打致死。 一十五岁少年因在痒序强收同桌保护费,被告到先生处,令其退还强收四钱银子,并勒令其退学。该少年怀恨在心,趁其放学时,纠集六恶少用木棍将告发人殴打四个时辰至死,旁观者无人敢劝。该恶少又因不满先生管教,趁先生无备时,用火油泼其先生身上,将其烧成重伤。 而对于这些少年为恶事件,凡被送之燕飞飞控制的官府,按燕飞飞规定的“法律”,一律不加处置开释或轻判。而据统计,在燕飞飞控制嘉州官府两年之间,被逮送官府不加处置或从轻处置的恶少竟有九万人之多。此后八大王与清军相斗,兵败过嘉州,欲降伏燕飞飞部,燕飞飞自知不敌,带领在嘉州地区强征的三千女兵,退守燕矶山为盗,直至将军兵临。 二女言罢,放下武器的众女子传来一片哭声,这些被迫为盗的近三千女子,显然与两位说话的女子有相似的悲惨经历。黄义明听罢,叹了一口气不再发问,随后说道:“古有十恶不赦,不孝为先”的说法,看来燕飞飞有三大罪,死罪难逃。其一是虐母致死,天理难容;其二是亵渎善良风俗逼良为娼;其三是助恶残善,与民为敌。三罪并罚,不得不杀。随后叫人用绳将燕飞飞绞死,众女子一齐拍手赞快。 女贼首燕飞飞既被绞死,剩下的事便是收拾战场了。黄义明先叫众人救医伤者。又叫人将燕飞飞尸首及在攻寨之战中身死的燕矶山寨百余女兵挖一个坑埋了,在其上立坟立碑,碑文作:燕矶山女兵之墓。又叫人另挖了一坑,将在此战中战死的乐山堡士兵十余人尸体埋了,叫人立坟并立碑,碑文所书为:燕矶山之战牺牲乐山堡士兵墓,碑文下刻上战死士兵的姓名,以便日后清明时前来悼念。由于此战采用偷袭方式,燕飞飞手下的女兵又不愿恋战,因此乐山堡士兵死者不多,死者大多是中流矢而死。 这一切工作都做完后,黄义明下令班师回乐山堡。并委托诸葛达也担任乐山堡的副堡长,职责是管理他所带至乐山堡的原诸葛寨山民。 2023年8月10日校审 ------------ 第四章:黄义明创建乐山城 第四章:黄义明创建乐山城 刘惠恕 且说燕矶山之战黄义明大胜、搬师回乐山堡后,凭添了新投降的三千女兵。由于她们都不愿返乡,宁愿随同黄义明一起赴乐山堡生活,黄义明所要处置的第一件事,便是如何安置这批女兵的生活。黄义明自然得先拨房,让她们认领耕地得以生活。由于这批女兵多单身未婚,而原乐山堡村民与由青云山下山的诸葛寨山兵均为男性,且大多未婚。黄义明便按当时西南民俗,为他们举办了几场篝火晚会,让这些青年男女本自原则结为婚配。在这些女子中,燕飞飞的姨妈邱慧芳年最长,已三十余岁,人较正直,而原乐山堡村民中,以有“稻王”之称的副堡长迟浩田年最长,已过四十岁,亦无婚配,黄义明便介绍二人结合为夫妇。此外被黄义明委托为乐山堡副堡长的韩百知与计子善,也从这群女子中,选择了两位貌美者为妻。 邱慧芳与迟浩田结婚后,见迟浩田只会指导村民种稻,而乐山堡内可以植桑种麻的边角地尚多。而邱慧芳在沦落燕矶山寨为盗之前,在乡中善植桑麻,一次见到黄义明便说:乐山堡经济要发展,不仅应种稻,还应该广植桑麻,因为人不只是要吃饭,还得穿衣,只有男耕女织,乐山堡的经济才能壮大。听罢邱慧芳所言,黄义明认为此建议甚好,便要求邱慧芳带领村中女子在乐山堡空闲边角地处广植桑麻,推广纺织技术。这样一来,乐山堡地界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邱慧芳也因此被堡民们感恩戴德,称之为“桑麻娘娘”。 由于燕矶山一役,乐山堡收降了三千名女兵,又因此凭添了三千个家庭。时过年逾,待这些家庭的孩子出生后,乐山堡夜间但闻婴儿啼哭之声一片,晨起则鸡鸣之声相连。而八大王张献忠屠蜀时,逃往山野的山民,闻知乐山堡有房住,有田耕,有粮吃,有衣穿,纷纷前来投奔。消息越传越远,做生意的小商、小贩,闻之前来贩粮、贩布。有一些流落荒野未死的评书艺人,闻此亦重操旧,前来说书谋生。乐山堡顿时呈现出一片兴旺的生活景象。而随着乐山堡经济的壮大,不久已云集住户数万家,人丁约达二十余万。 如此一来,好处是人丁兴旺,坏处是乐山堡旧界拥挤不堪,住户间不断为小事发生争端。有的人家欢喜养狗,不时发生恶犬伤人事件,因此不断有人寻至堡长处评理,要求解决问题。而晚来投靠乐山堡人家,已住不进堡内,便在乐山堡两侧城墙外盖房居住。由于晚间乐山堡城上有兵丁巡夜,城外住户倒也不担心人身安全,但却千方百计地设法挤入城内居住,而使乐山堡内的居民住区混乱不堪。 面对现状,如何更好地安排乐山堡民众生活,使黄义明愁眉不展。一日,黄义明为此事召集四位副堡长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与计子善议事。 诸葛达由于原本是诸葛亮后裔,家族具有关心政事的传统,有联为族人所共遵,其联曰:“昔以八阵克敌,今以八卦兴村,生死殊功永其芳泽;不为良相医国,可作良医济世,宽仁家教贻厥孙谋。”诸葛达又因久居蜀地,对四川地理颇熟。他便对黄义明说道:乐山堡周边地区,古称嘉州,地控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水;下辖峨眉、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五县以及峨边彝族与马边彝族居区;纵横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里,古时人口最盛时达二百万人。而我乐山堡一地,现拥民二十万,民丰粮足。环视整个蜀地,经八大王张献忠屠蜀以及清兵入川之役后,可以说是举目无人烟,千里多荒野,何不重建嘉州古城,重掌五县二边之地,外迁堡民,另派兵东取巫山,掌三峡入川长江口地区;另分兵北上取剑阁,控剑门关入川蜀道陆路,则全川将为我掌。 黄义明道:此计甚妙,以蜀地大局为视野,只是如何具体实施,尚请众位细议。最后讨论的结果是议决五条:一是以乐山堡为核心地带,沿岷江东岸,凌云山区外沿,重建嘉州古城垣,更名为乐山城;在城内广建房屋,以便于民众居住及人口繁衍。二是定法律,以安定民生。三是设痒序,以明教化。四是正风俗,以一人心。五是兵民分离,以千人为单位,设立五军以利于保卫乐山城,防范外敌来侵。 这五条措施议定后,五人又另议职责分工。由于当时是战时,掌兵为第一要务,因此议决由黄义明任元帅,负责掌兵。其他四人的分工是:诸葛达任城长,总抓城务。迟浩田任副城长,具体负责指导城内外农事。韩百知任副城长,具体负责全城财务与城建工作,向农户商家征集税款。计子善任城尉,另设城防军一千人,负责全城日常保卫与治安工作。 这次会议是黄义明入蜀后召开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此后他治蜀方略,基本上都是根据这一次会议精神进行的。诸事协商已定后,一日黄义明召集全城大会,要求各家都得派代表参加。黄义明在大会上先是宣布五人会议所议决诸事,及五人各自任职,问大家有无意见?众人齐声说好。 黄义明随后说道:经八大王张献忠属蜀、清兵入川之役及燕飞飞统治嘉州两年以已来,蜀地凋敝已极,嘉州民众患不知法,以持强凌弱为理,视恶少残民犯罪于不顾,民不得安生;女子不知孝亲慈幼,以淫荡外露为美,与人野合,以致人伦大坏。现乐山城新立,当宣布护城新法如下: 其一,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过失犯罪者另计。凡有恶少出自恶意杀人者,即便未满十六岁,年在十二至十六岁间,亦当与成人同罪。 其二,尊重妇女人格,奸人者死,凡有恶少淫妇女者,即便未满十六岁,年在十二至十六岁间,亦当与成人同罪。 其三,妇女亦当自重人格,以孝亲、抚幼、勉夫忠国事为美。平日着装当合礼,不得裸胸、露脐,长裙必须过膝。不得遇人苟合。如有女子因着装不合礼而遇奸者,奸人者死刑酌减,受奸女子亦当受笞刑。 其四,凡在乐山城内,不得养狗。有恶狗咬人至死者,狗主必须抵命。但盲人养犬导路不禁,军营养犬护卫不禁,城外人家养犬不禁。有必欲养犬人家,可逐至城外居住。 言毕,黄义明问众人道:上述立法四条,大家都能接受否?众齐声说好。黄义明道:既然大家都拥护城新法,就望各位谨守,因为法不容私。下面请城长诸葛达讲话。 随后诸葛达登高道:乐山城新建,城规方才元帅已宣布。乐山一地,古称嘉州,地控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大渡河三江;下辖峨眉、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五县以及峨边彝族与马边彝族居区;纵横东西三千里,南北四千里,古时人口最盛时达二百万人,雄居蜀中。而经张献忠属蜀、清兵入川之役及燕飞飞统治嘉州两年,凋敝已极。现黄帅入川,剿灭燕矶山贼首,重振旧州,已拥民二十万。而反观全蜀,可以说是千里旷野,举目少人烟。吾城当派兵东取巫山,掌经三峡入川长江口岸地区;另分兵北上取剑阁,控剑门关入川蜀道陆路,掌握全川。诸位任重道远,当共勉。为雄吾城基业,有六事当立: 一是兵民分离,创立五军,每军千人,其中男军三,女军二,具体由黄帅掌控。 二是由副城长迟浩田设劝农司,具体掌控城内外农桑之事。 三是由韩百知副城长掌财务,凡民耕作所得,三七分成。三成交城财务养兵,搞城建工程,七成归己。望吾域民众力勉为城为家耕织。 四是全城日夜派兵守卫,具体由叶子善副城长负责。 五是城内另设衙门司,许民诉讼,复古时“击鼓鸣冤”、“三堂会审”旧制,务使民无冤屈,有理可上达。此事务具体由我负责。 六是设痒序,以明教化、正风俗、一人心。痒序之设,可分男学、女学、童子学三科,痒序文教,不只是读四书五经,明礼仪教化,尚须学武以卫城。男学当另请贤哲执教,女学由黄帅未婚妻朱云霞公主具体负责,童子学具体由黄帅养子、扬州八日之役战死的刘肇基之子现年六岁的刘宏业承担。此外,从此乐山堡内汉族女子一律禁止束足緾胸恶习,人人均须习武强身,年满十六,圴有当兵卫城的义务。 诸葛达言毕,问众人是否有意见,众人齐声说好好。诸葛达道:既然大家对我的讲话没意见,痒序明日开始报名,择吉日开学。随后叫上朱云霞公主及刘宏业与众人认识,刘宏业乘间打了一套自幼修习的岳家拳给大伙助兴,众人掌声雷动。此后,副城长韩百知与计子善又先后上台讲话,请众人成全。台下一律爆热掌声,乐山城创建大会便算是圆满结束。 ------------ 第五章:李直学下山 第五章:李直学下山 刘惠恕 且说乐山城成立大会开后,根据黄义明与几位城长的各自职责分工,黄义明急做的事有三件,一是组织劳力,以乐山堡为核心地带,沿岷江东岸,凌云山区外沿,重建嘉州古城墙,城墙务求高固,更名为乐山城。在城内广建房屋,以利于民众居住及人口繁衍,在城外则利用岷江水道,深挖护城河。此事进展顺利。黄义明所做的第二件事是根据自愿原则,从城中居民中抽出三千男丁与二千名青年女子组成五军,每军千人,各选出武功高强者二人任主将与副将,早晚训练,组织成军,从此不再从事农田生产,由副城长韩百知从所掌城池户部(财务)中拨出专银养兵,此事也进展顺利。所需做的第三件事是:既已建城立制,需要聘用文员,给薪俸,这便涉及到所聘文员的薪俸评级问题。黄义明为此招集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计子善共议,最后得出的一致意见是: 官分九等,仿清廷官员现有品级定薪,以白银为薪俸本位。即:一品官员的月俸为594两银子;二品官员月俸511两银子;三品官员月俸344两银子;四品官员月俸278两银子;五品官员月俸212两;六品官员月俸159两银子;七品官员月俸119两银子;八品官员月俸106两银子;九品官员月俸83两银子。文员从九品起聘,此后三年考级一次,合格者加薪一级,直至一级封顶。至于现有官员的定级问题。诸葛达建议黄义明定一级,四位城长均定二级,五军将领,主将定三级,副将定四级,其余属员定级各有差等。黄义明坚持不肯定一级,最后与四位城长均拿薪俸二级。 上述三事处理已毕,现在剩下的事便是如何处置乐山城成立大会上所宣布的设痒序之事了。根据大会宣布,痒序之设,当分男学、女学、童子学三科。报名入学人员已是不少,乐山城中空房也建了很多,所缺是痒序男学中少一位教谕(学官),不知请谁为好? 一日黄义明与诸葛达协商道:明清代际,蜀地之所以发生八大王屠蜀、杀人为食的惨案,而导致举目荒野、千里少人烟的惨案,是由于人性丧失的结果。最好能找出一位饱读经书的儒士给学生上课,以说清明教化、正风俗、一人心,对于治理蜀地的重要性。只是不知请谁为好?先生久居蜀中,当有可荐之人。 诸葛达道:何不请出现隐峨眉山万年寺的李直学先生出来任教谕。黄义明问道:李直学是何人?诸葛达道:李直学乃唐代大儒李翱(772—836年)的二十四代孙。李翱以讲《复性书》知名。《复性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谈性、情关系,中篇谈复性之途径与方法,下篇谈复性的必要性。其基本观点为:认为“性”与“情”与生俱来,“情”由“性”而生,“性”依“情”而明,二者缺一不可;性善情恶,有的人之所以后天变恶,是由于受到了情的诱惑。圣人之性与凡人之性平等,而圣人之所以为圣人,是由于他能“息情”、“复性”的结果。李直学之学,即讲述其先祖复性之学,吾少时,亦曾聆听过李先生的讲学。 听罢诸葛达所述,黄义明道:有此学说正好,今日你我可各自安排好身边事务,明日同往峨嵋请出李先生讲学。 且说次日一早,黄义明赴军营中关照各军主将自行练军,遇有急事,可与计子善副城长协商。便与诸葛达两人急住峨嵋山行去。峨嵋山距离乐山路途约近百里,属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何有五大名山之说呢?原来峨嵋山供奉有佛教普贤菩萨的道场,山西五台山供奉有文殊菩萨的道场,浙江普陀山供奉有观音菩萨的道场,安徽九华山供奉有地藏菩萨的道场,浙江雪窦山供奉有弥勒菩萨的道场,因此合称有“佛教五大名山”之说。 两人当日黄昏已行至峨嵋山脚,峨嵋山山体庞大,上有佛教七十二寺,李直学年事已高,寄居在山半腰的万年寺中,两人不便当晚打搅,在山下住了一夜。次日晨起,两人急急向山上行去。且不说一路上看不尽的青山绿水及跳上窜下的猴趣。直至两人来到一个叫观心岭的山峰之下,诸葛达讲了一声快到万年寺了。 黄义明举目仰望,但见万年寺是建在群山之中一座突起的山峰上,前有石笋峰、钵孟峰,周边也是诸峰相环,松翠浓郁。原来这是峨嵋山著名的景点“白水秋风”的所在地,海拔位置为1020米。此景点得名的原因是:万年寺处于峨嵋山的中峰地段,每年初秋,山下余暑尚存,金顶三峰已飘白雪,而位于中峰段的万年寺周边林中,秋叶正红,寺左白水池畔碧波荡漾,丹桂飘香,蛙声不断,令人心旷神怡。而黄义明与诸葛达上山的时间正值初秋,得以饱览“白水秋风”胜景。而令二人不解的是:在离二人不远的一个山坡,有一条狗守护在一个坟牌前对二人猛吠。 二人继续前行,在万年寺外一个水池边,见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坐在橙上与几个孩子讲学。诸葛达对黄义明悄声说道:此老人便是李直学。 二人但听老人说道:“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能知其本者也。圣人者岂其无情邪?圣人者寂然不动,不往而到,不言而神,不耀而光,制作参乎天地,变化合乎阴阳,虽有情也,未尝有情也。然则百姓者岂其无性者邪?百姓之性与圣人之性弗差也。虽然,情之所昏,交相攻伐,未始有穷,故虽终生而不观其性焉。”然后向孩子们:你们懂还是不懂?孩子们齐说不懂!老人解释道:“桀、纣之性犹尧、舜之性也,其所以不见其性者,嗜欲好恶之所昏也,非性之罪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圣人之性的特点,在于他的至诚,至诚便能尽性,感知万物和参与天地变化。而普通人通过后天的道德修身,都可以达到“至诚”的境界和成为圣人。而凡人要通过“复性”手段,达到圣人的思想境界,最重要途径是:先要做到“斋戒其心”:其次是要做到“知本无有思”;第三步是要做到“格物致知”。若此,方能最终达到孔夫子所主张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高境界。随后,老人又问孩子们听没听懂?孩子齐声说懂了!此时老人讲了声好。 老人在讲课时,黄义明与诸葛达站在一旁聆听,不便打搅。直到老人讲课告一段落,二人方向老人作辑见礼。诸葛达说道:学生参见老师。黄义明则说了一句:先生“复性”之说讲得太好了。李直学早已认不得诸葛达是谁,因为诸葛达听老人授课时,尚是少儿时,现已是中年人。诸葛达只好先自我介绍,然后将黄义明介绍给李直讲认识。黄义明则向李直学说明了来意,并表示李先生如愿下山讲学,乐山城将给予一品俸禄待遇。 老人则答以:士人以下为己任,如能下山讲学,救民水火,自己又何需俸禄。只是峨嵋山距乐山有百里之遥,自己这把老骨头还岂能下得了山? 黄义明道:先生如有意下山,当设法弄到坐骑。此后与诸葛达到万年寺中,好说夕说,花五十两银子,从庙中买了一匹马,以让老人能骑马下山。且说当时买匹马为何如此之难呢?原来经八大王张献忠屠蜀及清兵入川之役,四川人口人大量减少,百姓无粮可吃,马匹也大多死于战乱之中。乐山城虽已建立,城内亦乏坐骑。黄义明、诸葛达因依仗年壮且有武功在身,步行上山并不感到吃累,而让李直学这样一位花甲老人走路下山,则有些勉为其难了。 李直学见黄义明与诸葛达已买到下山坐骑,心中十分高兴,执意要带黄义明与诸葛达游一下万年寺及周边景观。当然他先得打发掉自己身边一帮从学的孩子。他对这群孩子说道:我明日要下山到乐山城讲学了,不再能给你们授课了,如若继续想学复性之学,可到山下乐山城找我,如仅是读书识字,可由我的学生夏文来负责。随后他指着身边一个高个青年说道:你听明白了吗,你以后当代我之位来教授这批学生。此高个青年即是夏文,连道明白。 随后,李直学带黄义明与诸葛达先步入万年寺。他指着一间高大圆厅对二人说道:此殿奇特之处在全无粱木,称无梁砖殿,是大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明神宗朱翊钧为给其母亲慈圣皇太后祝寿,赐金诏令寺住持台泉禅师修筑的,并赐寺额“圣寿万年寺”。此是万年寺得名的原因,先此本寺名“白水寺”。李直学又指着圆厅所罩一尊高大的普贤骑象的铜像对二人说道:传说宋初有普贤菩萨在峨嵋山显相,因此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宋太宗召白水寺僧茂真禅师入京,赐黄金三千两,并要其与命官张仁赞同返成都,购得黄铜三十万斤,铸就此像。因此这尊普贤骑象铜像,也是万年寺的镇寺之宝。 随后,李直学带黄义明与诸葛达走到寺外他先前讲学的池塘边对二人说道:此水池名“白水池”,是在中华文化史上大大有名的一个景点。因该池位于平坦的山坳中,水明如镜,每于夜深,月影倒映,美不胜收,因此又名“明月池”。而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临此,因留恋白水池景色之美,久驻不去,有寺僧广浚特为之抚琴助兴,李白则以诗相赠: 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后人为纪念此事,曾于白水池边立碑《唐李白听广浚禅师弹琴处》。而李白在白水池畔留下的另一首千古名作是《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想不到时隔了四百年后,又有一位大诗人苏轼来到了万年寺白水池畔,他接续李白的诗境写道: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谁若不识谪仙语,请于夜半时登楼。 言及万年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盛况,李直学讲得兴致勃勃,黄义明与诸葛达自然也是听得入迷。随后二人扶李直学上马,开始下山之行。而经过所过山岗时,仍见昨日所见之犬守护在一个坟牌前,对过往行人狂吠不已。黄义明不解,问李直学此犬来历?老人叹了一口气说道:此乃忠犬护主坟啊!它蹲在此坟前是向过往行人哀嚎自己主人的去世。 原来此狗的主人六年前去世入葬后,此狗便来到整个墓地里逡巡,在找到主人的墓碑后才停下来,对行人哀嚎,似哭泣。六年多来,风雨无阻。白天在墓地里走动,晚间在墓碑旁睡觉,家人将其带回,晚间狗仍回墓地。家人无奈,只得每天往坟地送狗粮。 听罢老人所述,黄义明叹了一口气说道:时当乱世,人性沦丧,尚不如狗性忠诚,先生真该到乐山城讲讲复性之学了。 2023年8月12日校审 ------------ 第六章:痒序开学 第六章:痒序开学 刘惠恕 且说当晚黄义明与诸葛达送李直学下峨嵋山来到乐山城,黄义明拨出乐山城最好的一间空房供李直学居住。又得知李直学在战乱中丧偶,黄义明从乐山城未婚妇女中,找出一年长、老实者介绍给李直学当配偶,并兼带照顾他的生活。这一切事情都办完后,黄义明挑选了一个吉日作为乐山城痒序的开学日,开学仪式由诸葛达城长主持,黄义明先发言。 黄义明说道:殷、商称入学作“序”,周代称入学作“庠”,后世合称“痒序”,泛指一切学校。而我乐山城成立,为何要先设痒序呢?这是因为经明清代际,战乱不止,礼崩乐坏,人性沦丧。天下要安定,便需先复人本性,用孟子的话来说是:“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说得再具体一些是:我们乐山城既已建城,决不能像八大王张献忠入蜀那样屠民、害民、食民,而是要爱民、护民。人生在世,总该有个追求,总该有个盼望,我愿意以乐山城之建,给民众留下一些讲仁爱、道德的美好的回忆。为此,我与诸葛达城长上峨嵋山,请下李直学老先生讲复性之学。下面请李先生讲话。 随后,李直学登上讲台讲道:据《论语》记载:孔子弟子司马牛一次与子夏诉说:你们的兄弟都健在,只有我的兄弟已经逝去,使我倍感孤独。子夏安慰他说:君子但持己以敬,待人以礼,那么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你又何必自感孤单呢?而“四海之内皆兄弟”,这是中华自古以来最美好的一种情愫,这种情愫指的是家庭之中兄弟与姐妹间,建立于血缘关系上的亲情观,而把这种情愫拓展到家庭之外,便形成了古人的“天下”观。而在《礼记》中,有一篇孔子和弟子言偃参加完蜡祭(腊月祭神活动)后出游时的对话,展现了古人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应该是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天下一家。孔子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而我的理解是:黄元帅与各位城主今携众人共建乐山城,要我下峨嵋山讲“复性”之学,亦即要携我蜀地民众脱离八大王屠蜀、明清代际的乱世,携我等共建小康城邦,终抵古人所向往的大同圣境。因此我在痒序中所讲的第一课便是《礼记》中的《大同书》。 李直学讲完话后,接下来登上讲台的是朱云霞公主。朱云霞讲道:今日乐山城痒序开学,这是全城共庆的喜事。痒序中男学由李直学先生负责,女学则由我负责。过去女子为学,讲得都是一部《女儿经》,但《女儿经》有些话讲得是对的,有些话则说得不全面。其讲得对的话包括提倡妇女在为人、处事、治家等方面,要敬老爱幼、勤俭节约、珍惜粮食、衣食洁净、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注意礼节等等,其讲得不全面的话,如要求妇女“遵三从,行四德”等等。所谓“三从”,指妇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则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具体是指: “习女德,要和平,女人第一要安贞。父母跟前要孝顺,姊妹伙里莫相争。”“修女容,要正经,一身打扮甚非轻。搽胭抹粉犹小事,持体端庄有重情。”“谨女言,要从容,时常说话莫高声。磨牙斗嘴非为好,口快舌尖不算能。”“勤女工,要紧情,起早莫到大天明。扫地梳头忙洗脸,便拈针线快用功。纺织裁剪皆须会,馍面席桌都要经。” 这些要求完全否定妇女的独立人格,将妇女的人身地位下降成男子的隶从工具。不知大家可否知晓花蕊夫人的故事?花蕊夫人是五代十国人,擅宫词,得幸于后蜀后主孟昶,封慧妃,赐号花蕊夫人。后蜀亡,花蕊夫人成宋太祖赵匡胤的贵妃。宋太祖知花蕊夫人善诗,让她写诗,花蕊夫人写道: 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宋太祖后死,花蕊夫人不愿屈从宋太宗赵光义的淫威,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在乱中一箭射死。如果我们妇女无独立人格,最终也会像花蕊夫人那样,待国破城亡时,沦为男子的玩物。而要我讲痒序女学,我要讲做女子的文德,也要做讲女子的武德。女子的文德是什么?即做人要知礼义廉耻,要孝敬老人,善抚幼小,贞爱夫婿。女子的武德是什么?即练武强身自卫,有独立人格,国家有难时,要当兵卫国。城主说得好,从今后乐山城汉族女子一律禁止束足緾胸恶习,人人均须习武强身,年满十六,圴有当兵卫城的义务。言毕,朱云霞在台上使了一套两仪剑法,台下掌声雷动。朱云霞说道:此后我在女学中讲武德时,即教大伙这套武当两仪剑法。务使我女子,不被人欺侮,不沦为男子的玩物。 朱云霞发言毕,跳上讲台的是黄义明师侄、朱云霞公主的养子刘宏业。刘宏业时年已六岁,但因自幼习武,人长得比寻常孩子高大得多。朱宏业说道:今后乐山城十岁以下的孩子要读书习武,入童子班,具体由我负责。我不认得的字,会问我娘。众人一片笑声。随后,刘宏业打了一套岳氏武功的基础功法“十大形”拳法,算是给乐山城痒序开班仪式的献礼,众人报之以雷霆般的掌声,乐山城痒序开学仪式便算是结束。 乐山城痒序开学仪式结束后,黄义明剩下来急需要做的事,便是重修凌云山寺及乐山大佛佛象,而此举是为乐山城打造一个地标形象,以使乐山城今后能雄峙蜀地全域。此外,此举也是为了兼报智能禅师对他与刘宏业的收容之恩,以及撮合其与朱云霞的配偶关系之恩。 一日,黄义明召集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与计子善四人议事,询问如何方能重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 负责城建与财务的副城长韩百知说道:自乐山城建城以来,男耕女织,经济发展,有足够的财力重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只可惜劳力不足。因为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重修,非有上万劳力,不得毕其功。而吾乐山城内,已实行兵民分离,男耕女织,各司其业,如何能让他们放下手中的劳作,另事经营? 城长诸葛达说道:嘉州自古领有峨眉县、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五县,以及峨边彝族与马边彝族两居区。何不发布布告,从这些地方征集民工,按日计酬;同时告知此七地乐山城已成立,让此七地百姓亦当自立新城,由我乐山城派出专吏,指导种稻植桑农事,凡民众所得,按三七比例分成,七分归已,三分交乐山城邦所有;另由我乐山城邦派各城尉,助守城池。 乐山城尉计子善说道:诸葛城长此计虽妙,但估计在犍为县难行其事,因其民刁诈,素有“双假城”之称,而要重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又离不开该县之人,估计要使之臣服,最后免不了要动刀枪。 黄义明问道:何为“双假城”? 计子善答道:指的是犍为县多作画假、假雕塑营生。犍为县城内人家,多吴、杨两姓,世代互婚,传为唐代名画家吴道子与唐代雕塑名家杨惠子之后。根据《吴郡甫里志》所记:唐开元年间,杨惠之与吴道子同师张僧繇学画,后吴道子画名日著,杨惠之画不及便专攻雕塑而成名。当时有“道子画,惠子塑,夺得僧繇神笔路”的说法。但时至后世,犍为城中的吴、杨子弟,开始专卖假画,假雕塑营生。吴姓后人辄称假画为其先祖或宋徽宗、元王冕、明唐寅等等所为,骗人钱财,被人识破,告之官府,则逃匿山中。杨氏后人则造假佛像,贩之京城富户,告之于某山间魏晋古庙或某某古墓所窃,骗富户巨额钱财,被识破告之官府,亦逃至山中藏匿。 而时至当代,犍为城内人吴、杨两姓骗术更精。其吴姓族长名吴免冠,原在京城街头绘人像营生,顾客给价低廉,仅数钱银子而已。一次一位古玩店老板站在吴免冠身后,观其画画久久,最后要求他代为仿绘一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给了五两银子报酬,吴免冠十分满意。此后这位古玩店老板不断找吴免冠帮助仿画各种古画,有吴道子的,有苏轼的,有元代王冕的,还有近世杨州八怪的画作,给酬越给越高,最高一张画给过一百两白银的报酬。古玩店老板的要求仅是用纸越近真越好。吴免冠着实发了一笔小财。不意一日京城有人通知他快逃,告诉古玩店老板将其仿画当真画来卖,一幅画要收数千两白银,一次某顾客买了一幅苏轼山水图,怀疑有假,请行家鉴定真伪,被告知画得不错,但用纸是后朝的,宋代尚无此纸。顾客遂将古玩店老板告到官府,云其用假画骗钱。官府将古玩店老板拘押欲治罪,古玩店老板云此画为从吴免冠手中买来,不知其为假画,又叫人通知吴免冠快逃,以便死无对证。吴免冠得讯,逃往家乡,从此不复出,但继续做假画骗钱。 至于至于杨姓族长,骗术更别出心裁。其名杨复盆,知浙地人佞佛,一日去发,着僧衣,化装成和尚,持一瓢一串念珠,与乡人道:其能不食而生。众人不信,假和尚于是到一商船上打坐,要众人日夜监视。和尚在船上打坐十日不食,众人始信,认为其为活佛,纷纷要求供养。和尚道:我不吃饭,何用供养!但所居寺庙大殿年久将颓,欲修乏资,希各位前往布施,吾日后必将保佑尔等福寿。众人皆应,但跑到该寺院,看到寺院确实破旧,大殿将倾。但询问寺中和尚,却并无该该僧。众人正在迷惑之际,忽见到寺中伽蓝菩萨塑像,与该和尚长得一般模样。众人皆以为该和尚即伽蓝菩萨显灵,纷纷捐献给寺庙钱款。而消息越传越远,周边来寺院捐钱者日多。半年以后,人们忽见该寺院中已无僧人,反复查询后方知:该寺院原本空寺,该僧人实假扮的骗子,其先依自己容貌,塑造出一个伽蓝菩萨像置寺中。然后寻乡人表演“不吃饭”绝技。其能二十余日“不吃饭”,原因是脖子上所挂念珠,实是用牛肉干制成,其可在人们不注意时,偷吃“念珠”充饥。 听罢计子善所述,黄义明笑道:看来“双假城”为骗取人们钱财,可谓算尽机关。吾等可以诸葛城长建议,采取先礼后兵的方式对待。即先派人赴五县两边之地,告示乐山城已立大事,欲从七地征集民工,修复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按日计酬;同时告知这七地百姓当自立新城,由我乐山城派出专吏,指导种稻植桑农事,民众所得,按三七分成比例,七分归已,三分交乐山城邦所有;另由我乐山城邦派驻城尉,助守城池。对不服者然后用兵。不知此计若何?众人一齐称善。 黄义明道:既然大家意见一致,今日便可派五军副将代表吾城到峨眉县、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五县通报情况,并另请诸葛城长派出两名通彝语者,到峨边彝族与马边彝族两居区通报情况。众人一齐称好 数日之后,出使使者回报情况,果如黄义明与几位正副城长所料:峨眉、井研、夹江、沐川四县及峨边彝族与马边彝族两居区,均愿意派民工参与修复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只要给酬公正即可。此外愿意出力修建新城墙,希乐山城早派出农官,指导稻、桑农事,早派驻城尉,助守城池。唯独犍为县的回复是:吾城富甲蜀地,点穴武功,天下第一,为何要臣服乐山城?乐山城多稻谷帛匹,原本当向吾犍城为进贡,吾城久等不至,正待派兵来取,尔等却反要吾城臣服,此理何通? 听罢回复,黄义民道:如此看来,要使犍为城臣伏,不使用武力是不行了。于是便与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与计子善四人协商,要求葛达、迟浩田、韩百知三人慎守乐山城,自己与叶子善点起一千兵马,前往犍为县问罪。 ------------ 第七章:取犍为城黄义明立威 第七章:取犍为城黄义明立威 刘惠恕 犍为县距离乐山城约一百二十里路,黄义晚当晚带兵行至距犍为约二十里路的一个山头下驻营,次日晨起炊后,带兵直逼犍为城下擂鼓叫战。而犍为城主吴免冠两日前方打发乐山城使者离去,不日两日后黄义明已兵临城下,不觉大吃一惊,于是尽点城中之兵出战。 黄义明在阵前开口对吴免冠说道:犍为城尽行贩假画、贩假佛像丑事,伤天害理。吾乐山城立,好心邀贵城助修凌云古寺、乐山大佛,发挥贵城民众善绘壁画、善塑佛像之长,且按工计酬,另欲派农官指导尔城民众种稻、植桑麻,吴城主非但不领情,反责我城不贡粮布,欲起兵伐,是何道理? 吳免冠答道:上古人淳朴,竞于道德;当今乱世,争于气力。自八大王张献忠屠蜀,川民重苦,尸骨遍野。犍为之民,赖我退守山城,得以自保。今黄将军欲与我城争胜,我建议不必劳苦士兵参战,仅以你我武功定高下,不知若何?如我败,自当举城臣服乐山城,如黄将军败,则当按我所求,以乐山城臣服犍为城,四时贡以稻禾、布麻,不知黄将军以为如何? 黄义民答道:此说正合我意。如我负,自然使乐山城臣服犍为城,四时贡以稻禾、布麻。如我胜,吴城长则当承诺重修凌云古寺及乐山大佛,当然我亦不会让吴城长白干,劳工按日计薪,另给吴城长我邦三品官月薪白银344两银子,给杨副城长月薪我城四品官月薪 278两白银。此外,我城当派出农官指导犍为百姓种稻禾、植桑麻农事,同时兼掌犍为城政务,城中之民,此后不得再行假佛、假画等欺诈之事。致于守城戎事,则仍烦吴城长负责。 吴免冠道:如我败,定从黄将军所请。只是现在多说无益,但请黄将军以武功定输赢。 黄义明说了一声好,正待出战吴免冠,不意对方阵中副将杨复盆拍马跃出,说道:杀鸡焉用牛刀?我愿顶吴城长先战第一场。而己方阵中副将计子善亦拍马跃出道:我愿意替黄帅先接这一战。说罢便与杨复盆打了起来。杨复盆手持一木棍,对着叶子善身上乱戳,计子善则手持双刀应战,上遮下掩,左砍右劈,两人顿时混作一团,打得难解分。当双方战至十余回合后,杨复盆渐觉力怯,回马便走。计子善策马直追,不意杨复盆反身一棍,计子善急忙侧身躲过,但右手臂胳膊肘不急意被木棍擦了一下,顿时右半身动弹不得,用左手策马急归本本阵,杨复盆则从后面策马追来。 原来杨复盆的棍法,看上去上下乱戳,毫无章法,实侧处处往计子善身上的大穴戳去。而点穴术是中国武术的不传之秘,非有名师亲授不易练成。穴位又称穴道,别有腧穴、气穴、孔穴之名,其为人体上的空隙处,它是位于人体表的精气、营血等各种机能物在经脉循行过程中的聚集传输部位。穴位大体上处于人体表的凹陷处。在人体上下纵横分布着十二经路及脏腑八大脉,它们中分布有上千个穴位。在经路线上循行的有“经穴”,“络穴”,也有不在经路线上的“经外奇穴”或“阿是穴”。在人体14经脉线上的穴位有365个,其又可细分为井穴、募穴、郄穴、络穴、俞穴、原穴、会穴、荥穴、经穴、合穴等诸类。而在武学上取穴,主要取人体上的俞(腧)穴。人体共分五大俞穴:即井穴、荥穴、俞(原)穴、经穴和合穴。腧穴又可细分为66穴,其大多都在皮肤和肌肉间。在搏击中,点击人体上某些主要穴位,可产生麻、哑、晕、死、咳、笑等效果,有些穴位虽轻打,被点中人亦承受不起,重则死亡,是以称为死穴。而刚才计子善与杨复盆之战,看似反被杨用木棍轻擦了一下,实则被点中右臂曲池穴。曲池属人体五大俞穴之一井穴,叶子善自然是半身动弹不得。 黄义明见叶子善败归,连忙马策马上前接应计子善,并用手轻拍了叶子善右肩一下,叶子善顿感混身一股暖流拥入,被封穴道已解。而杨复盆见黄义明前来接应叶子善,又是空手不持兵器,举棍对黄义明当头便打,这一招在点穴术上叫“张飞端灯”,即用木棍点击黄义明的左右太阳穴。黄义明矮身让过。杨复盆紧接着又使出第二招“投石问路”,即乘黄义明矮身之际,用手中棍尾直戳黄义明的耳穴,黄义明进马躲过,直奔杨复盆身后。杨复盆回身一棍,直扫黄义明的右臂脉腕、合谷、劳宫三穴,这一招叫作“哑巴寻径”。黄义明侧身让过。见杨复盆棍势已老,黄义明用右手乘势直夺其手持木棍,左手则用双指朝杨复盆胁下轻轻的一点。杨复盆顿时倒抽了一口冷气,经络闭塞,呼吸不通,手儿扬着落不下来,双腿夹马却使不得劲,如同木雕泥塑一般,扑通一声,跌落马下。 而吴免冠一见杨复盆有失,立即冲出阵外,手持一枝硕长毛笔,用笔尘朝黄义明的心窝点去,其手下士兵则将副城主杨复盆抬入阵内。原来吴免冠对黄义明所使这招叫作“五里还阳”。心窝穴是人体的死穴之一,敌手被点中即死。黄义明见对手是徒步出阵,为了交战方便,便双手按马鞍顺势从马屁股后跃下,并乘机躲开这一击。而黄义明所骑战马颇通人性,立即跑归本阵,把空地留给黄义明与吴免冠交战。吴免冠见黄义明跳下马来,闪身至黄义明身后,手挥巨笔,直挥黄义明背心穴。此穴在心窝的对线,中者会因心脏震动,突发冷热症状昏倒在地。因此此招在点穴学上叫“寒婆晒衣”。黄义明见状,突然伏身让过,乘势一个扫荡腿,猛踢吴免冠下摆。吴免冠跃身跳起,又举笔直扫黄文明左臂外侧小臂秘穴,这一招在点穴术上,叫作飞鸟落巢,凡被击中者,初无感觉,稍后便会眼前金星乱置,耳内蝉鸣,心中恶心难受,手臂难提。黄义见状,后跃躲过。两人这样一来一回地贴身打了近十回合,黄义明乘吴免冠双手挥笔、招势用老之际,突然用右手双指猛点吴免冠的腰眼,这一部位在点穴学上称笑腰穴,点穴手法称之为“拦腰绝气”,吴免冠大笑三声,跌倒在地,动弹不得。 黄义明见状问吴免冠道:你认输吗?吴免冠连连点头却出声不得。黄义明又问:我们战前双方的约定你认可吗?吴免冠又连连点头,黄义明见吴免冠并无悔约之状,便从地上一把拖起吴免冠,用手在其腰眼上轻拍了一下,吴免冠顿时一切如初。而此时先前被黄义明点中胁下穴位的杨复盆,在阵中仍是身体缩作一团,动弹不得。吴免冠叫士兵从阵中抬出,反复解穴不得,只得再次请求黄义明帮助解穴,黄义明仅用手在杨复盆胁下穴位对侧背部用手轻拍了一下,杨复盆便一切恢复如初。 且说犍为城吴、杨二城主一直自诩本城点穴功夫天下第一,何以先此计子善被杨复盆点中的穴位,黄义明能随手解开,而杨复盆被黄义明点中的穴位,吴免冠却反复解穴都无法解开呢?原来吴、杨二人的先祖吴道子与杨惠之为业,分别以绘画与雕塑为业,熟知人体的各个部位,因此精点穴术,他们又将这一点穴术传之于子孙。而二人的点穴术又来自于他们的共同老师师张僧繇的传授。而张僧繇所熟悉的点穴术,是天下所共通的点穴术,亦即根据人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特点,在人体相关穴位上,用拳、指、肘等骨胳有力处来打压、按捺,使人产生眼冒金星、耳内蝉鸣、恶心迷乱、昏厥等不同效果。而张僧繇所传后的点穴术,最基本的手法有斫、戳、拍、擒、拿、撞、闭等七种,其中为最常见的,又有一指点、二指点,撮指点等等。而这些手法,又被用以在相应部位替人解穴。张僧繇所传授的点穴术,为后世武学家所共宗,只有精与不精的区别,没有会与不会的区别。而后世武学家,大多要在战场上与人交手,因此又以各自所师的内功心法为基础,将点穴术贯之于所用兵器之上,这就有了杨复盆、吴免冠与黄义明交手时,所使用的兵器点穴。但黄义明所学的点穴术,源自岳武穆内功心法,为其师李定国在传授岳家“十大形”拳法时,同时所授,其特点是以武穆内功心法为基础,反向取穴,故黄义明能解张僧繇传后世天下共通之点穴术,也自然能解杨复盆点在叶子善身上的穴位。而吴免冠却解不得黄义明点在杨复盆身上的穴位,而非得请黄义明亲自解穴。 且说犍为城下一战,吴免冠与杨复盆输得口服心服,自然不得再悔与黄义明的战前之约,遂召集与其出城一起作战的士兵说道:我战前与黄将军有约:如我败,当举倾城之力助黄将军重修凌云古寺及乐山大佛,发挥我城民众善绘壁画、善塑佛像之长。当然黄将军亦不会让我城民众白干,凡属劳工,按日计薪。至于我呢,按乐山城邦三品官月薪白银344两银子给薪,杨副城长按乐山城四品官月薪 278两白银给薪。此外,由于我与杨副城长对重修凌云古寺及乐山大佛,有督造之责,在我们前往乐山城邦时,城内政务与军务,当由黄将军指派专人负责。 吴免冠言毕,黄义明又登高与犍为城士兵宣誓道:犍为城百姓善绘佛像、善雕塑,名声远扬,黄某素来敬佩。但住时尽靠贩假画、贩假佛像谋财,则属伤天害理。古人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今吾乐山城诚邀犍为百姓助修凌云古寺、乐山大佛,发挥尔城善绘佛教壁画、善塑佛像之长,且按工计酬,决不亏欠。乐山、犍为,虽分两城,合则一邦。在贵城主带队督修凌云古寺、乐山大佛城期间,吾邦将指派专吏代掌犍为城政务与军务,不知诸位为可好? 而犍为城兵众一齐称好,黄义明遂与叶子善协商,当场指派军中善农事之原一军副将向厚德暂代犍为城城长,负责城务兼指导犍为城留城百姓城种稻禾植桑麻。又另派原一军中偏将余昌林暂任犍为城尉,留兵五百,助守城垣,兼负责城中治安细事。黄义明再三叮咛向厚德与余昌林二人要善待城中百姓,为之谋福,要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当这一切琐事处理完毕,黄义明与吴免冠带兵入城召集城中百姓,先是宣布乐山与犍为两城合邦,以及新任代理城长与城尉的任命通知。随后便召集城中能工巧匠,随同吴免冠、杨复盆前往乐山城督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 应该说犍为城之战是黄义明入川后的关键一战,为其后来取全蜀之地奠定了基础。 ------------ 第八章:取缔郑风会黄义明以德服人 第八章:取缔郑风会黄义明以德服人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与吴免冠带兵进入犍为城后,召集城中百姓宣布乐山与犍为两城合邦,又宣布暂以原一军副将向厚德代犍为城城长,负责指导犍为留城百姓种稻禾及植桑麻事宜;另以原一军偏将余昌林暂代犍为城尉,负责城中治安细事。当这一切杂事处理完毕,黄义明正准备带兵与计子善、吴免冠、杨复盆同返乐山城时,突然有数百百姓跪地磕头,要求黄义明取缔郑风会,归还被诈骗的百姓民财。 黄义明急问吴免冠“郑风会”为何会?何以有如此多百姓跪地要求取缔?吴免冠脸红了一下说道: 数年前有两男一女到城长衙门来见我,自称他们是“郑风”宗师,会演唱郑风各种曲调,犍为城富庶,想在城中设立一个郑风歌表演舞馆,给居民带来欢乐。我感到事无甚不妥,便答应了他们。这三位歌者唱歌本无甚奇技,只会哑着嗓子嘶叫,声音一会高、一会低,歌词内容无非是我爱你、你爱我、我要爱你一万年、你是我手中的宝、看不到你我就活不了等等。我去听了一次实在听不出味道,也就不去了。而城中的中老年居民对他们的歌也不感兴趣。但这三位歌者却很善于把握年轻人的心,男的自称是歌坛“天王”,女的自称是歌坛“天后”。每当他们举行歌会,年轻一代就会分成三派,为自己心目中的歌坛明星捧场,并为此相互争吵打斗。而这三位歌者每当举行歌会,便要发售门票,门票分两个等级。其中看台区的价格分别为500文铜钱、800文铜钱和900文铜钱;场内的价格分别为为1200文铜钱、1600文铜钱和2000文铜钱。按我城白银与铜钱的比价,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或“一吊”,一贯铜钱折一两白银,十两白银可折一两黄金。而吾城普通人家的生活,一人全年的生活费用也就是五两白银。 因此郑风会的门票价格已显昂贵。但更为出格的是有掮客从中倒卖门票,约数百文铜钱的门票可炒作到数千、数万、数十万、甚至二百万铜钱一张。而二百万铜钱一张的门票,即可折白银2000两,折黄金200两。更为出格的是:如此昂贵的门票竟然有人去争抢。计郑风会一场演唱会共售票3千3百余张,抢票人竟多达十万人,其中多为年轻女子。而犍为城居民这些年虽靠卖假画、制假佛像赚了一些钱,但普通人家年收入不过数万枚铜钱,中产之家为数十万,富有之家一年收入也不过二百万铜钱。这些购票者的钱又是从何而出呢? 而从这些告状者反映的情况来看,购票者多是家中的不孝之子,其中又以少女居多。自郑风会开张以来,她们不在家中再学自祖辈传承下来的绘画、制佛像手艺,却将郑风会的歌者,当作自己心中的偶像或神来崇拜。有少女其父重病,家贫,其母求东西邻相助,好不容易凑得数万医资,该女子听闻有郑风演唱会,竟从其母手中里抢过其父数万元的救命钱去买门票。有女子为目睹三个郑风会戏子的演唱,竟让其未婚夫婿将婚房卖得47万铜钱去买了一张门票。有少妇为目睹三个郑风会歌者的演唱,背其丈夫,私下变卖房产去买票。有一少女仅身存三千文铜钱,买不起门票,便自找掮客,表示只要帮其弄到第一排门票,便将自己的第一次献给掮客,并与之共度一周,果如所愿。另有女子为见到其心仪偶像,竟不惜抛下数月孩子,即便丈夫以离婚相阻,也仍决然前往观看三戏子歌会。有女子为购得一张门票,竟挥霍了其未婚夫婿积攒的购房款。又有女子为目睹此歌会,从正在举行婚礼的现场转身离去,直奔郑风演唱歌会。另有女子因为买不到门票,只好租赁演唱会场馆外大树上的一个位置,租金每小时为5000文铜钱。又有女子在朋友圈中呼吁自己的姐妹要买就买第一排座位,200万铜钱不算贵,钱不够可以先把家里的房子卖了、将爷奶公婆的房子先抵押了,还不够的话,可把未婚夫婿家的房子卖了,以便与自己心化偶像更好地体验与互动。 而上举种种疯狂行为,仅是为了看一眼心中的偶像,有人不惜花光了自己的全部积蓄;有人偷走了父母的养老钱,抢走了父母的棺材钱;有人借上了高利贷;有人贡献出了自己的贞操。而这一切,仅是为了购得一张演唱会的门票。而在此歌会上,三派歌迷为了给各自偶像助威呐喊,他们大声喧哗,互挥旗帜,相互辱骂,带刀群殴,甚至是武力袭击会场秩序的维护者。 听闻至此,黄义明问到:郑风会为恶若此,败坏人心若此,以致年轻人为了弄到一张演唱会门票以给心目中的偶像助威,可以不顾父母的死活,可以出卖自己的身体,可以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可以抛夫弃子,可以目无法纪、出口动手伤人,你身为城主,为何不令行禁止? 吴免冠叹了一口气说道:法难责众。以犍为城一城人数论,不过二十余万,而卷入这一活动的人数约十万人,几占全城人口的半数,且多为青年女子。我几次欲下令禁止郑风会的活动,都被手下的文吏所阻,理由便是法难责众。 黄义明道:郑风会得以活动迄今,成尾大不掉之势,必然是早用重金收买了你手下文吏。但郑风会不能不禁,其理由是:郑风会以自己全部的活动证实,他们通过这条“歌星崇拜”路线,试图掠取原归犍为城全民所有的物质财富,追求其“戏子当朝”的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先需花钱收买官府,动摇百官对政府的忠诚,腐败吏治队伍。其次,他们要通过所演唱的歌曲,败坏年轻人的心术,让他追星追到丧失理智、丧失廉耻和丧失人性,变得对人世间苦难毫无同情之心,成为极端自私自利的堕落者,即心中只有自我,麻木不仁,娱乐至上,娱乐至死。任这种现象发展,我们便会丧失组织民众共建大同社会的精神动力。 而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借用韩愈夫子在《原道》中说的话来说是:“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也就是说要禁止郑风会的恶劣影响,需要有三条措施。“人其人”,就是要把郑风会的歌者,由青少年、特别是青年女子心目中的偶像或“神”,还原成普通人的地位。可强制安排其做普通文吏能从事的文职工作。“火其书”,不是要烧毁他们的著述,他们也没有什么值得传承的著述,而是要禁止他们再传唱惑乱年轻人心志的“郑风”歌曲。孔子早就说过“郑风淫”,要求他的学生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如果郑风歌者想继续从事演唱活动,可以让他们在官府主导下,从事孔子所倡导的雅乐研究。所谓“庐其居”,也就是要取缔郑风歌舞表演馆,把他们通过郑风表演非法掠夺的百姓财富重新归还给百姓。 讲完这些话,黄义明问跪地告状的数百名城中居民是否同意?众人一齐回答同意,并表示感谢黄帅恩德。 黄义明道:大家既然都同意我的说法,明日城中官府即应从事取缔郑风会的工作,并归还被郑风会非法骗取的百姓民财。至于那些败家、卖身购买郑风会歌票的不孝子女,应该受到司法惩处,可加以适时监禁,教她们读儒家《四书》以及《三字经》、《女儿经》等儒学经典,以反思自己已缺失的人性,其中过多者,如抢夺父亲医资致其父身死者,当予以重笞三十,并罚其在官府中终身服苦役,以赎其罪。至于以往曾助郑风会为恶的官府文员,可本过往不究原则,敦促其做好现今取缔郑风会、归还百姓钱财工作,如果工作再有过失,则严惩不贷。 听罢黄义明所言,跪地百姓齐声谢恩,此事使算揭过,黄义明遂带上军队以及从犍为城征集的工匠队伍,与计子善、吴免冠、杨复盆三人一齐走上了重返乐山城之路。 2023年8日18日校审 ------------ 第九章:创乐山城邦共议平蜀策 第九章:创乐山城邦共议平蜀策 刘惠恕 且说自犍为之战获胜、黄义明带领军队以及从犍为城征集的工匠队伍,与计子善、吴免冠杨复盆重返乐山城后,诸事进展顺利。黄义明先是委托吴免冠与杨复盆全权负责重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事宜。因人力不足,黄义明又派人赴峨眉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以及峨边彝族与马边彝族居区征集劳工,所征集的劳工,全归吴免冠、杨复盆二人指挥。劳工人力已足,黄义明又与诸葛达协商,认为道家有言“三教同根”,中华自古三教同尊,现既已大兴土木,独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似乎不妥,便又令吴免冠与杨复盆在乐山城痒序边重修因八大王张献忠入川时捣毁的文庙,供孔夫子像,以便读书人祭拜。又令吴、杨二人派工于凌云寺后悬崖边开凿“注易洞”,供奉道家始祖老子像,以便道教信徒祭拜。 上述工作安排有序后,黄义明又召集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计子善四人协商道:前已派使赴犍为县、峨眉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五县及峨边彝族与马边彝族两地通报乐山城立城情况,各县回复皆愿意出力修建本县城墙,并希望乐山城早派出农官,指导稻、桑农事,早派驻城尉,助守城池。现当拟定需派人选,并应及时召开合邦大会,宣布乐山城与周边五县、二边行政合一。五人协商结果是:原则以原乐山城五军副将,各带兵五百出任新收五县的城尉;五县的城长,则由迟浩田自五军中挑出知农事、有办事能力的人充任。至于犍为县城长、城尉在犍为之战后已委派,扶正即可。而峨边彝族与马边彝族两地政事城务,可由族长自行处理,乐山城仅派出农官前往指导农业生产即可。 此外,决定乐山城既已联合所属五县、两边之地结为城邦,以后全称即“乐山城邦”,邦主由黄义明担任,副邦主由原乐山城的三位正副城长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以及城尉计子善来担任,具体仍各负原责。此外,黄文明见吴免冠、杨复盆承担复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重任颇尽职责,便提议吴免冠亦担任乐山城邦的副邦长,给薪由原定的三级月俸344两,提升至二级511两银子,与黄义明等同级;杨复盆给薪则由原定的四级月俸278两,提升至三级月俸344两,并待复修凌云古寺、乐山大佛工程完后,另委城长职。当黄义明将此决定告知吴免冠、杨复盆后,二人见“乐山城邦”成立,不但未因降将身份受到歧视,反而提升了职级,心中十分高兴,督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的工作更为卖力了。 上述诸事处理已毕,黄义明便择吉日召开“乐山城邦”成立大会,除宣布邦主、副邦主人选外,又宣布所属五县城的城长、城尉任命情况如下: 犍为县:城长向厚德,负责城务兼指导县城所属百姓种稻禾植桑麻事宜。城尉余昌林,由乐山城邦拨兵五百,助守城垣,兼负责该县治安细事。 峨眉县:城长鲁同明,负责城务兼指导县城所属百姓种稻禾植桑麻事宜。城尉韦坚强,由乐山城邦拨兵五百,助守城垣,兼负责该县治安细事。 井研县:城长佘昌盛,负责城务兼指导县城所属百姓种稻禾植桑麻事宜。城尉马森木,由乐山城邦拨兵五百,助守城垣,兼负责该县治安细事。 夹江县:城长苗人杰,负责城务兼指导县城所属百姓种稻禾植桑麻事宜。城尉凤光瑛,由乐山城邦拨兵五百,助守城垣,兼负责该县治安细事。 沐川县:城长花放雷,负责城务兼指导县城所属百姓种稻禾植桑麻事宜。城尉方秀珍,由乐山城邦拨兵五百,助守城垣,兼负责该县治安细事。 至于峨边彝族属地与马边彝族属地,分别由各自族长马书军与蓝奇才负责,不再另行委派城长与城尉。农桑细事分别由犍为城长向厚德及峨眉城长鲁同明兼带指导。 当黄义民在宣布完乐山城邦新归属五县的城长与城尉任命后,又宣布新建五军及五军将领的任命情况。具体为:每军扩编人数至五千人,五军将领名单如下: 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任克直; 第二军: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 第三军:主将丰向南,副将鲍好古; 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 第五军(女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吕娟娟。 黄义明宣布此决定的背景是:经犍为之战及乐山城邦组建,黄义明原统乐山城五军五千人中,副将均已抽调到各县担任城尉,并各自带走五百兵丁,现全军仅剩下了二千五百人。但此时因乐山城邦的组建,名声大扬,四野流民纷纷来附,已是人多粮足,仅乐山一城,便聚集住家十余万户,人口五十余万。而环视当时全蜀地,经八大王屠蜀及清兵入川之战的兵祸,尚是举目荒野,战乱后的幸存人口,皆躲于四野山岭中。因此黄义明与各副邦长协商后,决定在邦域青壮年中增兵,将每军人数扩编至五千人,并挑选出十位武功较好的青年人担任各军将领。这样黄义明手中可用之兵便增至五军、二万五千人了,这支军队实为日后黄义明统一全川,奠定了基础。 “乐山城邦”成立大会之后,黄义明又召集与五位副邦主诸葛格、迟浩云、韩百知、计子善、吴免冠共商城邦日后发展计划。 诸葛达道:蜀地古有“天府之国”的说法,但经八大王张献忠屠蜀及清兵入川战祸,可以说是举目荒野,人口雕零,但这也是我乐山邦重振古蜀地一统大业的最好时机。古来由中原进入四川的道路有两条,一是陆路,由汉中南下取剑门关,自剑阁入蜀,此是当年魏将邓艾入川灭蜀之路,旧称古蜀道,亦即李太白行吟《蜀道难》之路。另一条是水路,即由长江入巫峡,占巫山,控川江口地区,顺长江占重庆,由水道再下,入岷江,北上取乐山、眉山、成都,控制全川。如果邦主能分兵顺水路东取重庆、占巫山,控制三峡入川的江口水路;另派军由陆路北取成都,上剑阁,控制自剑门关入川的内地陆上通道,则四川全境可定。若四川全境可定,则招抚流民,繁延人口,恢复古蜀国荣光,届时将兵出川与清室重争天下,未尝不可。 黄义明道:诸葛邦主此计虽妙,如能实现,尚需两个两条件:一是有能战之将,二是有能驰之马。如无骑兵,又如何能取全川之地,北上中原?目前我邦五军虽设,但苦无战马。此外所选十位将领武功低微,难当统兵重责。如欲得战马,则必须先东取重庆,由水路出中原买马。只是所述两事,不知何事该当先? 计子善道:邦主武功卓绝,何不先将岳武垂世武功授之十将,后践重庆之行? 黄义明道:此语甚善。吾尝闻家师李晋王言蜀地有彭祖山,上有彭祖洞,系古先贤练功之所。我想先带十将赴彭祖山一行以传授武功,所余军队尚烦诸葛邦主与计邦主代掌,切勿出差错,我出行月余必归,出行期间,如遇大事,烦诸葛邦主召集迟邦主、韩邦主、计邦主、吴邦主共商。 诸葛邦格、迟浩云、韩百知、计子善、吴免冠五人齐道:黄邦主但请放心出行,邦主出行期间,吾等一定尽心尽力,决不让邦中出事。黄义明道了一声好,乐山城邦成立后的第一次邦务会议便告结束。而此次邦务会议,实为日后黄义明扫平四川全地,奠定了策略基础。 2023年8月20日校审 ------------ 第十章:彭祖洞十将授心法武功 第十章:彭祖洞十将授心法武功 且说自乐山城邦创立、黄义明召开第一次邦务会议后,经与诸葛邦格、迟浩田、韩百知、计子善、吴免冠五位副邦主协商,确定了日后平定四川全地的策略,而决定当做的第一件事是传授已选定五军十位将领武功,以让他们日后能承担起统军责任。 在邦务会议召开次日晨起,黄义叮咛朱云霞带好小宏业,务必不负所承担的痒序传教重责后,便带上十将,沿着岷江右岸,一路向彭祖山急行。 彭祖山位于乐山城北约百二十路,时荒草蔽野,路上绝少人家。约行至午后,众人来到岷江的一个分岔口,河道的西侧分流,当地叫“金马河”,是岷江的主流,河道的东侧分流,当地叫“府河”,是岷江的支流。在河道的交岔口,有一个不大的镇子,叫“江口镇”,但因当时战乱已废,多倾倒烧毁的房屋,镇子住的人家不多。黄义明叫众将在江口镇江稍歇,就水吃点所带的干粮,又对众将说道:在此我要告诉你们八大王张献忠入川后何以战败的历史往事,因为此事就发生在我们现在歇息的江口。 随后黄义明说道:八大王入川后,只知搜括金银,不恤民力,杀人无数,惹得天怒人怨。川民得活者四散逃亡,土地荒芜无人耕种。八大王空有钱财却买不到粮食,他手下的几十万大军需要养活。八大王只得杀民为食,将被杀的老人、妇女、儿童尸体淹制成咸肉以充军粮。但当老百姓从川地逃亡一空后,八大王既无人可杀,也无粮可充,自知在四川无法立足,便想由陆路出川。当时八大王欲杀军中新附不坚者,大西军骁骑营都督刘进忠劝谏其不要乱杀无辜,张献忠不纳,反而欲杀刘进忠,刘生忠率所部北投清军,引清军由汉中入川,占剑门关,堵住了张献忠由陆路出川的途径,八大王只得从水路出川。他将入川后所抢的无数金银财宝装在几千艘战船上,率领十余万大军从成都出发,沿岷江南下,欲自长江水路东向出川。但当船队行至彭山江口,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歇足之处,又遇到南明四川都督杨展的突袭。时南风大起,向北劲吹,杨展使用火攻,因江口两岸逼仄,八大王军前后数千艘船,首尾相衔,不能急退,尽数被烧毁,无数抢掠的金银珠宝均沉江底,十余万大军全数被歼,张献忠自己仅带得数万亲兵,登岸逃跑。此事称“江口沉银”,亦即后人纷传的八大王“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万,悉沉江底”的历史往事。江口战败后,八大王又逃往川东西充县城东南凤凰山,突遇清军,中箭身死。此事发生于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间。时我在师傅李晋王军中学艺,年纪尚少,亲历此战。 黄义明又说道:我将此事告知你们的目的是,想让你们知哓《尚书》所说的道理:“天惟时求民主”,“天视之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们起兵的目的是为了保民,而不是残民。孟子说得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诸将齐道:仅听元帅教诲。 众人在江口镇江边歇后,继续前行,约至黄昏,抵达江右彭祖山脚。彭祖山不甚高,西临岷江的支流府江,距黄义明等午后休歇过的江口沉银处亦不甚远。其之所以知名,是因为此山为中国传说中活了八百七十岁的最长寿老人彭祖的故里与出生地。此山又别有彭亡山、彭女山、仙女山之名。称“彭亡山”,是因为传说中彭祖死于此山,山中有彭祖墓景点。称“彭女山”或“仙女山”,是因为传说中彭祖的三女儿三娥于此山中为其父守孝和飞升。 有关彭祖其人,传为商代贤大夫,本姓篯,名铿,生于夏,卒于周,历经了夏商周三代,寿高八百余。其事迹见于《世本·帝系》、《山海经》以及西汉刘向的《列仙传》记载。据说彭祖一生中共娶妻四十九人,生有五十余子,然均无彭祖长寿。世人均怀疑彭祖有长寿秘方,向其打听,但彭祖秘不示人,仅告诉世人自己是遗腹子,三岁丧母,一生命运多舛,之所以能活到八百岁还耳不聋,眼不花,是因为自己以食为补,不荒淫骄奢,不被世俗悲欢所困扰,保持一颗平凡之心。众人不信,均传其曾偷改过生死簿,将有自己名字的那一页撕掉,捻成纸绳藏于夹页,方未被地府招走。 一说彭祖名钱铿,是颛顼帝的玄孙,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轩辕黄帝的第八代孙,因给尧帝贡献鸡汤,尧帝服后病体康复,甚是高兴,封他为彭王,封地彭城(今江苏徐州),后来人们都叫他彭祖。或曰彭祖在夏时曾率兵攻打徐州,并封官于该地,号彭城。商时为守藏史(类今国家图书馆长),官禄至商大夫,管理书籍及甲骨文的卜骨卜年。入周,为柱下史。该职负责宫廷会议记录。此后,彭祖师从尹寿子,修得养生真道,隐居武夷山,后又云游四方,向民间传授长寿之道,裨益百姓。晚年返蜀地,住彭山象耳山中,后移居彭祖山。其死后,三女儿三娥于山中守孝,后成仙飞升。后人在三娥守孝处立彭祖祠,纪念彭祖及其女儿。后人为怀念三娥尽孝,又称此地作“仙女台”,在三娥守孝处塑有三娥像为怀。一说彭祖非死,而是乘云而去。彭女在此结庐守墓,亦修炼升天。故彭祖山又有“彭女山”之称。 一说彭祖三女三娥,自幼聪明好学,又孝顺父母。后随父在彭祖山采药炼丹,治病救人,深受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事出偶然,搭救了周厉王的太子姬静。原来厉王驾崩后,姬静弟带兵作乱,篡夺了王位,姬静落难于此,被三娥所救。两人日久生情,姬静许诺一旦平叛重登帝位,便来迎娶三娥为后。而姬静一去不返,三娥相思而死,此时正是姬静离后三年的三月初三。而三娥死后次日,已平乱复国的周宣王姬静所派使臣,已抵达三娥住处。知三娥死,将噩耗传回京城,从未忘情的周宣王姬静悲痛欲绝,对天长拜,传旨封三娥为仙女,把三娥修炼的山封为“仙女山”,并在山上修庙供奉三娥真身塑像。而民间为纪念这位造福于民的善良女子,每年三月初三,都上山朝拜,香客云集,其俗沿袭至今。 且说黄义明抵达彭祖山脚后,率众人沿着山道缓步上山,一路相伴,都是山峦相环、溪流逶迤,修竹滴翠、野果飘香的景观,使登山众将心旷神怡。登山约一个时辰,众将来到一对石雕巨佛前,佛像高约三十余米,临崖危矗,一坐一立,当地称之为“齐山双佛”。何以有此名称呢?原来此佛像高与山齐。据传此二尊佛像凿之于唐开元初年(713年),距黄义明等登临时已有九百余年的历史,其中立佛为释迦牟尼,坐佛为多宝如来。由于彭祖本人的知名,再加上这两尊石佛的规模庞大,因此彭祖山虽不甚高,却得以与其与北部的青城山、南部峨眉山,成鼎立之势,被评价为“蜀中三山”之一,称之为“彭祖天下寿,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其理由是彭祖山位于岷江和府河交汇处,藏风聚气,是天府之国的“聚宝盆”位置所在处。 过齐山双佛后,黄义明带领众人登临彭祖山顶,再延蜿蜒的石径,在后山腰一处荒草过人的石堆后,找到了一个洞口,这便是世人传说中的彭祖洞。此洞三面环山,一面临涧,万木葱茏,山水幽丽。由于洞口有野草、树木遮挡,不易被人们发现。入洞一看,洞口高约一人许,但洞内宽大,深十余丈,洞底有一口深泉,另有烧火灶和石板炕之类物品的摆设,这显然是当年彭祖或其他前辈高手在此洞中生活与练功的遗留物品。有关比洞,也有一个传说,讲得是:在彭祖活到六七百岁时,纣王荒淫无道,成天花天酒地,一心想长生不老,寿与天齐,便派了一个心腹宫女,向彭祖讨教长寿之道。彭祖不愿助纣为虐,拒绝相告。商纣王闻之大怒,欲派人杀彭祖。可是彭祖早已料知商纣王意图,便携带家人逃往此山,在峭崖之上,忽然发现一株千年野山参,彭祖用力拔除,忽现此洞。而彭祖服食了这棵野山参,又多活了一百多年。因此此洞又名“长寿洞”、“参坑儿”。 黄义明带众将入得山洞,但感岩干气爽,充满着灵气,宜人居住,确是一个练功的好场所。黄义明便与众将约定:我们将在此洞中练功一个月,前十日我授之以岳武穆内功心法,再十日传之以岳武武功基本技法“十大形”拳法,末十日互练击技。至于岳武穆武功基本掌握后,日后实战诸将欲用何种兵器,各人可各依所好自由选择。诸将一齐称好。黄义明遂开始向诸将传授岳武武功精义。 黄义明道:岳氏武功,分为内功与外功两部分。内功讲心法,外功讲形神动作,即俗称的“十大形”,亦称岳家拳。修习岳氏武功,如只练外功,不修内功,练到极至,也只是一身横练功夫,终不能成为一流武功高手。修习岳氏武功,只有内外功双修,方能终臻化境,懂得四两拨千斤的道理,成为一流武功高手。 言毕,黄义明问众将是否得此理?众将齐说懂得。黄义明又道:既然各位皆懂此理,下面我就传授岳氏武功内功心法了。但传授之前,我仍要与大家强调:修习岳氏武功内功心法的目的,是为了修德,精忠报国。而国以民为天,即民族有难,要勇于为救民苦难,赴汤蹈火,万难不辞,不惜牺牲自我。昔岳武穆王受奸贼昏君陷害,原可振臂一呼,让岳家军推倒南宋小朝廷。但岳武穆宁可忍辱负重,身死风波冤狱,让后人来评定此案冤屈,是为了避免引起国家内乱,重苦南宋百姓。在此我想问一下诸位,如果你们修得上乘武功,能否以岳武人格为榜样,为救民水火?众将一齐回答能。 黄义明讲了一声好,然后让众将在洞内的泉边相环而坐,摒心静气,消除杂念,全身入静。然后说道:岳氏武功的内功心法即六十字心经:“眠时似人立我前,他动手足还以推与牵;行时似人与我争,他手待发我先发;食时似人与我敌,他手来时我思逼与吸;谈时恐人即粘缠,我心先防人难来。”如此如一连叙说十遍,叫众将记忆然默颂不绝,以做到身心入静。此后便是不间断地静坐默颂岳武内功心法。饥饿,则就着山泉水食干粮,入夜则在山泉边打坐歇息。 如此一连十日。众将初无感觉,只是感到山洞内泉水虽阴凉,但饮之,不感疲劳,入夜,亦不感到洞内阴寒。但三日之后,每当打坐入静默颂岳武功内功心法时,但感脐下丹田处,有一股热力上涌,奇筋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具舒,十二正经(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无障。再后三日,虽静坐如常,丹田热力却突然下垂,冲开尾闾,沿脊椎上行,直达头顶,复沿喉、胸中脉再沉腹部丹田,由此反复,直至无穷,而旧时所患心悸、胃疼、腰酸、头晕、耳鸣、目眩、咳嗽等等诸疾,一朝尽愈。众将大惊,惊向黄义明何因?黄义明笑道:尔等任督二脉已开,大周天已通,日后与敌交战,将功力倍增。而至第十日时,众将顿感丹田有热力似擬明珠,沿尾闾、脊椎缓缓上行,直从头顶百会穴中冲出,而头顶顿开空洞,远山中花草、树木均入颅中。又坐移时,顿感通身光明,似无头颅。又似见洞中有霞光万丈,岳武穆王身着金甲,盘腿而坐,面含微笑,似向众人传授岳氏武功。众将大惊,黄义明笑道:尔等天眼已开,上乘武功内功心法业已练成,将助尔等行军布阵时,智慧倍增。快给祖师爷磕头谢恩。众将闻声,一齐向岳武穆现身处磕头跪拜。黄义明随后说道:尔等上乘武功心法初成,但当切记日后要日日修练,否则将退功。众将齐道:谢元帅教诲。 众将武功内修心法既已练成,从第二个十日开始,黄义明开始传授众将岳氏武功外功,亦即“十大形”拳法。黄义明说道:“十大形”拳法,俗称“岳家挙”,此为大宋元帅武穆王岳飞始创军中。此挙法系祖师爷专为士兵战场杀敌而设,故以实战见长,全无虚招花架,招招都是绝技,只要练抵最高境界,一击必杀敌。故先辈有言:凡以岳家拳应敌者,务必容情莫动手,动手莫留情。而将该挙练熟,招式可外化为刀、枪、棍、剑、锏、拐、钩、锤、斧、匕首等各类器械,在战陈中使用,习者可各依所好选择兵械。 随后黄义明诸将是否明白此理?诸将齐道明白。黄义明说了一声好,便开始向众将传授岳家拳中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鹞形、蛇形、熊形、鹰形等十项击技之法,让他们细心领会在这些招式中所蕴含的以意领气、以气帅形,以气催力、以弱敌强、虚实结合、一击必杀等武学原理。如此一连十天,诸将已基本掌握十大形的各种击打要技。 从第二十一天开始,黄义明要求从学十将共六男四女,分作五组,两两对练,渴了便喝洞泉之水,饿了便就泉中之水吃所带来的干粮。入夜,仍环坐洞泉边入静养气以歇息。如此一连十天,初时,对练各将常不慎被对方打得鼻青眼肿、腰酸腿疼。但奇特的是,伤者跳入冰寒的洞泉中洗沐一下,伤痛即消。而至第十日,对练诸将相互都能以所学“十大形”拳法招式化解对方的进攻,谁也伤不到谁。 黄义明笑道:你们的上乘武功已练成,已臻一流高手的境界,我们可以下山了。但下山之后仍要切记岳氏武功的精华在于“外练其形”,“内练其心”。亦即在练武的时,要注重练武者通过练武,培养自我毅力、恒心、耐力,以提高精神、意识、气息的过程。通此练武,内外双修,以达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盈力充的最高武学境界。只有达到这一武学境界的人,在实战中,方能做到以意领气,以气帅形,以气催力,以弱敌强,四两即可拨千斤。 黄义明言说及此,又道:师祖岳飞的毕生武学心得,藏于《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中,其中含《武功精义》与《鄂王兵书》两部分内容,前者叙临战击敌之技,后者叙陈兵布阵之法。此表若掌握在忠臣良将手中,可以拯救社稷苍生,而落入奸贼之手,则为害天下。不幸此表在吾师李晋王定国与汉奸吴三桂在磨盘山决战时,被吾师兄、逆徒卢桂生所窃。因卢桂生的叛变,不但致磨盘山之战吾师兵败,南明江山倾覆,同时也使吾师含愤病死云南孟腊。吾师临终遗嘱是必擒杀逆徒卢桂生,夺回《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济天下社稷苍生。现卢逆逃亡不知所向,我遍寻不致,亦望诸位日后能刻苦练功,助我完成心愿。众将齐道:我们一定不负所期,刻苦练功,完成元帅未了之愿。 黄义明言毕,带众将出洞下山,众将顿感身轻体健,行走似飘,与入洞之前已大是不同。而行至下山半途,黄义明想了一下道:我等在彭祖洞住了一个月练功,颇受先哲恩惠。据说鼓祖墓即在此山中,我们何不前住祭拜一下,以表示一下谢意。众将齐声道好。黄义明于是带领众将沿着荒芜的山径寻找到彭祖墓,走了约一个时辰,终于在一个被野草覆盖的高台上找到了墓址所在。但见在高台后的石壁上刻有一天然的老寿星像,这无疑是彭祖生前的身影。 而在寿星像的两侧的石壁上似有刻图,黄义明仔细观看,发现左侧上书“蜀中形势演变图”,字样下按古蜀地位置,分别刻有秦设巴郡与蜀郡图;汉设益州图;唐设剑南西川节度使与剑南东川节度使图;宋设川峡四路图(含夔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元设四川行省图、明设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左侧图案较简,仅是大致标划出了古蜀地的地理位置变化。而在寿星像的左侧,标有“大清四川五道十二府八州十一散州七厅百一十二县图”。字下刻图甚详,大致按川西道(成绵道)所辖成都府、和龙安府;川东道所辖地重庆府及其周边;川北道所辖区南充、广安、遂宁、巴中、广元五府;上川南道(建昌道)所辖雅州、嘉定、宁远三府;下川南道(永宁道)所辖叙州府等范围,绘出了整个蜀地的山川地理形势。 黄义明观察此图甚详,与诸将说道:此左图无疑是古人所留,右图当为清兵在入川逐灭八大王后,祭彭祖墓所留刻,由于当时四川经八大王屠蜀,千里荒野,清兵无法留驻,离川而去。今此图归我用,尔等务必熟记,对日后行兵布阵多有好处。 在观罢大清四川行省地图后,黄义明带众将正待离开,突然发现在寿星像之下的石壁上尚有篆体文刻,其曰: 养生之要,在于合天地阴阳之道,不失四时之和,取法自然。养生术数,在于精气和合,阴阳互补,莫伤人伦。修养之道在于息虚无为,恬淡安静,知足无求,起居有常。偈作:天地阴阳万物生,太极两仪纳乾坤;房中养生合其道,本正清源示古今;天然磁场助气行,吐故纳新益养生。解曰: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术,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矣。又曰:乾坤之道,太极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子孙繁衍,此人体太极也。彭祖俯瞰,天为阳,地为阴,天地之气,阴阳协调,此山体太极也。岷江过堰,内外江分,汇之江口,聚宝盆出。此水体太极也。太极太极,翻覆无穷,太极图出,天地人灵,合为宇宙,终于尽穷。 黄义明与众将观望石壁刻字良久,黄义明叹了一口气道:此当为彭祖毕生养生心得所载,世传彭祖三术:导引术、食疗术、房中术当皆本于此,值得后人深研。此处当即世人传说的彭祖“卧仙台”所在,彭祖尸身当即葬于此台下。随后带众将于高台下磕了三个头起身离去。 2023年8月21日校审 ------------ 第十一章:黄义明力克重庆城 第十一章:黄义明力克重庆城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带士将赴彭祖洞练功一月,收获满满,不仅传授给了十将上乘武功,而且通过参拜彭祖墓,得览《大清四川五道十二府八州十一散州七厅百一十二县图》,对于蜀地山川地理形势洞悉于胸,这对于他后来一统蜀地,带来莫大好处。 而当天黄义明率众将下彭祖山后,已是日暮,在附近江口镇一客栈住了一晚,于次日返乐山城。黄文明敦促十将返军后,必须抓紧时间训练士兵,等待出征。自己则与诸葛邦格、迟浩云、韩百知、叶子善、吴免冠五位副邦长协商日后行动。众人的一致意见,是先取重庆,控制由巫山入蜀的川江口水道,再利用长江水道,赴中原买战马。 重庆属当时清初川东道的府城所在,距乐山约六百里路。因嘉陵江水在重庆汇入长江,嘉陵江古称“渝水”,因此重庆古称“渝州”,时至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宋光宗赵惇升恭州为重庆府,自此始有“重庆”之名。由乐山出发要取重庆,走陆路山川十分险阻,只能走水路,因为乐山旁岷江,由岷江乘船过宜宾,即入长江,顺长江过泸州,即可直抵重庆的朝天门码头。由于自乐山下重庆,走得是顺水,水流甚急,三日即可达。 邦主会议既已决定急取重庆,而当时乐山城战船不足,黄义明便命令工匠加紧打造。此后月余,由于造船速度甚快,另加从民间购船,已集得战船千艘。黄义明便选择吉日,率一军、二军与四军(女军)一万五千军队出战,留下三军与五军(女军),协助几位副邦长守卫乐山邦。由于黄义明所率三军是初次征战,他怕几位统兵将领年轻无征战经验,便带上副邦长叶子善与正在督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的杨复盆同行。叫二人同行的原因是:叶子善有征战经验,杨复盆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而其指挥重修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的职责,可由副邦长吴免冠代劳。 且说黄义明率一万五千大军浩浩荡荡地登上千艘战舰,不数日便沿岷江长江水路抵达重庆朝天门码头。举目但见,在码头前高大的城门之上,题有“古渝雄关”四个大字,周边的城墙十分高大,但显然是年久失修,显得残破不堪,凡体格速壮者,搭着残破不堪的顺城砖,便可轻易进入城内。而朝天门是当时重庆城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之所以称“朝天门”,则与古重庆城的地理位置有关。 朝天门位于重庆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尖角端,门左侧是嘉陵江水注入长江的支流,其右侧则为长江主干道,朝天门是连接两江的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路客运码头。古重庆城,是前临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尖角端,背靠群山而建。据传,朝天门是东周赧王五十九年(前314年)秦将张仪灭亡巴国后始建。时至明初重庆指挥使戴鼎扩建重庆旧城时,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即重修后的朝天门。门上原书四个大字:“古渝雄关”,尚是宋代的题字。而之所以有“朝天门”之称,是因为此地历来是地方官迎接皇帝圣旨的地方。特别是南宋王朝(1127——1279年)自偏安临安(即今杭州)后,时有钦差自长江来城门宣读圣旨,而重庆府衙的地方官必须在比迎接朝廷钦差的到来,并听读圣旨,因此久而久之,此门便被叫成了“朝天门”。 且说黄义明带领万名大军自朝天门码头前空地登陆后,对重庆城头守城士兵高喊到:乐山邦成立日久,今特来通告此讯,烦请贵城主城头通话。此时城头上立有一一袭红衣的绝美女子在城头答话道:尔等乐山邦成立关我重庆城何事?为何前来犯界? 黄义明答话道:城主此言差矣!自古以来,蜀地为一,有德者居之。自八大王张献忠入川屠蜀,复有清兵入川之役,重苦四川百姓。今乐山邦成立,复古痒序,行大同之道,教民种稻植桑,民生富裕。今吾军兵临城下,实为控制长江通道,以便赴中原买马,求一统蜀地,布德音于民。尚望城主成全,共攘一统蜀地大业。 红衣女子在城头叫道:教我重庆府归附乐山邦不是不可以,但是你必须胜得我董琼英手中双刀。言毕,点一千兵马出城叫战。黄义明细观董琼英列阵,但见阵前排列的是三五百年轻女子,女兵阵列之后,则是千余名男兵。 原来此董琼英为明清代际时一个大大有名的女杰。其夫名曾英(1621—1647),字彦侯,福建莆田人,本是南明名将,留美髯,每战必冲锋在前,所向披靡,号“曾公子”,敌手惊以为神。崇祯十七年(1644)春,张献忠从湖广入四川,曾英请求四川巡抚陈士奇让其率千人抵抗。陈士奇未同意,而以全川的兵力交羌汉总兵赵光远。赵光远被张献忠大败,远走汉中(今属陕西)。曾英恸哭请兵,陈士奇仍未同意,但不得已,授曾英守备职,让其自筹兵丁,抗击张献忠。曾英本是当地富户,遂散尽家财,招兵数千,买牛酒宴之,教习战法,于瞿塘峡口、巫山两度设伏,大败张献忠军。后因兵少,退守忠州(今重庆忠县)。至清兵入川,张献忠败死西充城东南凤凰山,时在顺治三年(1646年,明隆武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曾英已聚兵十万,威震川东,坐守重庆府城,颇有“四川王”气象。 而张献忠败死,其军残部仅余数千人,由其四位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分别率领,由顺庆(今南充市)南下,当年十二月,军抵长江北岸,与重庆隔江相望。南明总兵曾英(1621—1647年)率重兵十万阻击。时大西军已断粮十余日、杀马为食,渡江乏船,只有拼死一战,方能突破长江天险。大西军原无胜算,却不料曾英年轻气盛,轻敌不设防,又不习水战。而大西军将领刘文秀(?-1658年)生于水边,长于水战,履江如平地。他乘夜暮率五勇士泅渡长江,在朝天门码头上岸,抢得大船一艘,返载百名勇士,又夺得曾英水军停靠在朝天门码头的战舰数十艘,满载大西军将士进攻曾英水军,曾英水军大乱。曾英自驾巨舟数十,欲围歼大西军主帅孙可望于江心,却被刘文秀一箭射中,落水而死,时年仅二十六岁。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遂率大西军将士,乘势冲入曾英兵营纵火,南明军大乱,十万大军(一说二十万大军)顷刻瓦解。 曾英死,苦得是其妻董琼英。董琼英,蛮族富家女,貌美娴熟武事,自为一军,有蛮族女婢数百,尤善战,登山如猿揉,曾英屡战,董琼英皆率众从之,直至收复重庆。曾英死,董琼英率众走巫山、夔州,继续抗清。清兵出川入湖广,败南明军,时重庆府荒芜无人烟,董琼英又率蛮族女兵复占重庆城,招挠流亡,修城以治。此是董琼英出生大略。只是董氏虽属女中英杰,但毕竟出生蛮夷,不解治国安民之道。其虽占有重庆府城,善待手下女兵,但不善治民,城中数万口居民,皆带菜色。有时军中粮食不足,便学原八大王张献忠所为,带领手下兵众四野掠夺民粮以养军。因此董琼英虽自号城主,但在重庆城及四野民众中心目中,视其行为与山贼无异。 大西军与曾英朝天门之战,黄义明尚在李定国军中学艺,熟知此事,只是不认得董琼英其人。听董琼英自报名号后,倒是颇生敬意,在阵前拱手为礼道:在下黄义明,旧时在李晋王军中为将,素闻曾英总兵遗孀董夫人英武无比,屡败清军。今睹尊颜,果如所传。但蜀地自古为一,城主占山为王,效山贼所为,掠民粮养军,终非久远之计。今乐山城邦已立,以夫子大同理想号召民众,四野归心。城主何不以重庆府与乐山邦合一,共攘蜀地一统大业? 董琼英见黄义明年少,心生歧视,答道:我还是刚才那句话,教我重庆府归附乐山邦不是不可以,但你必须胜得我董琼英手中双刀。言毕,拍马直前,向黄义挑战。 计子善见来将是女子,心甚轻之,在旁边叫道:元帅不必亲自接战,让末将先来会会此女子。言毕,便手挥双刀,出阵应战。计子善贯使的兵器是双刀,而董琼英使用的兵器也是双刀,顿时见两人混作一团,马蹄丁对而地转,四把刀上下纷飞,上遮下掩,左砍右劈,好不热闹。两边士兵一齐叫好。但是当双方战至十余回合后,叶子善的刀法渐乱。原来董琼英使用的是一对苗刀,锋快且长,自幼得苗人中名师传授,使得乘心得手。计子善使用的是一对短刀,刃厚且重。两人交战一久,叶子善顿感吃力,只辨得招架遮掩。 此时黄义明阵中杨复盆见计子善不敌,便手持一木棍,拍马上前,对着董琼英身子上下乱戳。杨复盆此举表面上看毫无章法,实侧处处朝董琼英身上的大穴戳去。董琼英识得杨复盆的这一棍法是点穴术,非同小可。在计子善与杨复盆两人的夹击下,董琼英顿时手忙脚乱,回马便跑。见董琼英逃跑,计子善与杨复盆策马直追。董琼英回头瞧见二将追得较近,将右手长刀放入左手,从马兜中掏出一把金镖,回身扬去,分作四支,其中两支分取叶子善的头部与胸部,另两支分取杨复盆的头部与胸部。二将见飞镖来袭,立即伏鞍矮身躲过。不意董琼英手心中还夹有一镖后发,正中杨复盆大腿,杨复盆顿感混身剧疼,回马便走。原来回身一手五镖,是董琼英成名的绝技之一。 计子善见杨复盆中镖受伤,大吃一惊,只得护送杨复盆退归本阵。董琼英见二将败走,返马来追,黄义明见状,拍马冲出阵外,迎还二将。董琼英见乐山邦军带兵三将中,数黄义明年轻,却被尊为元帅,心中不服,手挥双刀,直取黄义明头部。黄义明但以空拳所发拳风迎之,荡开董琼英的双刀,并顺势还了一拳猴子追月,拳风直击董琼英头部。董琼英见状急退,以一招十字刀,架住了黄义明来袭拳风。黄义明又出一招鹞子翻身,以拳风直取董琼英右臂,董琼英见状回了一招隔空挡物,欲锁住黄义明的来拳。黄义明见状,退了一步避开,又实施一招老鹰捕食,用拳直击董琼英左臂,董琼英急退躲过。双方如此一连十个回合,黄文明不断以岳家拳中十种击技之法,幻化出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鹞形、蛇形、熊形、鹰形等各种动作,击打董琼英。转眼十招已过,董琼英手忙脚乱,自知不敌,回身便走。黄义明策马急追,董琼英又是故技重施,于马兜中取物,回手五支飞镖直取黄义明头、双手、双腿五处大穴位。黄义明心中早有准备,但伸出左手,用五指指缝隙夹住了四支来镖,又用手心夹住了第五支来镖。董琼英见状大惊,拍马便跑。黄义明恨她用暗器伤人,飞手一扬,将五支飞镖齐向董琼英身后甩去,董琼英伏鞍急躲,五支飞镖齐中董琼英背部,但全被弹开。原来董琼英身装黄金软甲,具有刀枪不入之功能。 黄义明见董琼英逃走,命令部下擂鼓追击。而初次随黄义明出征的三军六将: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任克直;第二军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各率本部军马奋勇追击。由于董琼英逃跑太急,守城士兵尚来不及收起吊桥、关上城门,黄义明军中将士部分,便随着董琼英的逃兵冲入城内,也有的将士嫌从城门进城太慢,便沿着重庆城残破的城墙直攀入城内,斩杀守城的士兵。 而当黄义明率军进入城内后,令他吃惊的是:守城士兵竟无人抵抗,纷纷扔下武器,坐地等待投降,而城内百姓则纷纷夹道列队,等待黄义明的军队入城。原来此董琼英虽然骁勇善战,但不会治理城市,亦不会发展生产、安抚城中百姓。因此城中虽聚有数万人家,人人面带菜色。董琼英则只会以强暴横行,掠夺四野,勉强维持她手下的五百女兵及千余男兵的生存。如此山贼做法,又岂能守得住重庆府城?因此董琼英与黄义明一战稍挫,只能弃城而逃。而重庆城内百姓早已闻得乐山邦教民植稻养桑,地埠民丰,又岂不欢迎黄义明大军的早日到来? 黄义明带大军入城之后,即令张榜安民,安葬此战中双方阵亡士兵,救治伤者。对于已降的重庆城守军,黄义明指派一军副将任克直为城尉,暂时统领。但令黄义明感到意外的是,董琼英本人及其统领的五百蛮女亲兵,一个都没找到,而这股武装力量不除,重庆城终难安定。因此黄义明张榜列赏,要求重庆城居民提供董琼英下落,随后入兵营探望中箭受伤的杨复盆。 2023年9月3日校审 ------------ 第十二章:救杨复盆钓鱼城访神医 第十二章:救杨复盆钓鱼城访神医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攻克重庆城,处理完安民杂事后,便前往军营探望被计子善救下的杨复盆。但见其腿中镖已被取下,并用清水洗过伤口,但腿肿的像水桶一般。黄义明搭脉试诊,说道,此镖必然有毒,暂且用绳索暂扎住杨将军中箭处上方,以避免毒气攻心。当设法早日擒住女贼董琮英,其必有解药。计子善说道:擒贼事自当重视。但听说在重庆附近钓鱼城住有避世神医傅青主,何不重金请其下山探诊?黄文明说了一声好,便备下重金准备亲自去请傅青主,又叫计子善负责指挥军队抓捕董琼英及其余党。 钓鱼城位置距距重庆城北约一百五十里路,地扼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之口,与重庆城有嘉陵江水路相连,自古有“巴蜀要津”之称。而钓鱼城在宋元之交是一个大大知名的地方,其所以知名,是因为此地原本无城,名“钓鱼山”,山位于嘉陵江南岸嘉陵江水绕弯处,南北均被嘉陵江环抱,其东有嘉陵江支流渠江流过,西有嘉陵江支流涪江流过。钓鱼山并不算高,最高处不足四百米,整个山顶东西长1596米,南北宽960米,总面积2.5万平方千米。但是钓鱼山的特点在于:整个山势呈东西部地势倾斜,台地层层,西南、西北角和中部山地隆起,形成薄刀岭、马鞍山、中岩等平顶山峦,谓之“三山耸峙,三江汇流”,山上又有大天池等水源,宜人居住,可谓山水相拥,易守难攻。 而钓鱼山又有“钓鱼台”之称。原来根据上古传说:位于钓鱼城南山巅的平顶石岩上,至今留有上古巨人的足迹。时三江洪水泛滥,众多灾民逃往此山避难,山上没吃的。就在灾民濒临饿死之际,忽有巨人天降,在山巅巨石上手持长竿,从滔滔江水中钓出无数鱼虾以赈济灾民,成千上万灾民得以不死。人们为了感激巨神的救命之恩,又称此山作“钓鱼台”。因此南宋祝穆在其编地理总志《方舆胜览》卷六四“合州”条中写道:“钓鱼山,山南大石砥平,有巨人迹,相传异人坐其上投钓江中,山以是名。” 那么钓鱼山怎么又叫成了“钓鱼城”呢?原来南宋末期,蒙古铁蹄南下,侵凌中原,原周边邻国金、西夏相继被蒙古灭亡,四川就成了南宋抗蒙最前线。而此前线之所以能成立,是因为蒙古军队长于骑兵作战,却不擅长水军作战,很难北渡长江天险,直接进攻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于是将其灭宋战略定格为:先攻占四川,再沿长江东下,进攻南宋都城临安,最终占领全中华。 宋理宗淳祐二年(1242年),蒙古军南下四川,二陷成都,整个四川防线告急。宋理宗派抗蒙名将余玠赴四川,任四川安抚使兼重庆知府,主持当地军务。余玠到任后,发布了“集众思,广忠言”的布告,广泛征集抗蒙良策。而此时播州土司、世袭播州安抚使杨价去世,由其子杨文袭位,任播州第十五任土司与南宋播州安抚使。当时的播州,位于四川南端(今属贵州遵义市下辖区),世辖西南苗夷,与宋室关系密切,杨价与杨文父子同属南宋抗蒙名将。杨文袭位后,继父遗志,一方面在辖区继续推行其父所订立的“留心文治,建孔子庙,以励国民,民从其化”的政策;另一方面则认真研究已持续了十多年的西南抗蒙战局。他认为宋廷需要提防蒙军的“斡腹之谋”,亦即联合西蕃、云南与四川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对南宋实行大迂回包抄、合谋攻宋的战略。据此,他向余玠提交了《保蜀三策》。其文曰: “近思利(州)、阆(州)之阎(里巷门户),节次经理三关,为久驻计,此为上策;于诸路险要去处,众口城筑,以为根底,此为中策;至于保一江以自守,敌去敌来,纵其所之,此为下策。” 这段话今释,其意为:抵抗蒙军侵掠的上策,是在川北利州、阆州之门户地区,设立三关,抵前御敌;中策是在山形险要之地设立城池扼守;下策就是退到长江以南固守,放弃江北。 余玠细审《保蜀三策》后,深表赞同,采纳了中策。此后,他根据播州人冉氏兄弟冉琎、冉璞的建议,以合川钓鱼山为中心,沿长江、嘉陵江两岸,共修建了二十余座山城,建构起一条以山城为据点、以江河为纽带的抗蒙防御体系,而这其中最著名的山城,便建在钓鱼山上。既然要建山为城,就必须把原住山下平原的民众,从山下迁往山上来居住。久而久之,原先的钓鱼山也就被叫成了“钓鱼城”。 鉴于钓鱼城之建,在中华军事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以下仅随讲几句题外话。 余玠新建立起来的这条以钓鱼城为中心的山城江河防线,在后来抗蒙战争中发挥了重要军事作用,其具体展现为充分发挥出南宋步兵在山地作战的优势,遏制住了蒙古骑兵靠快速制敌的机动作战能力,整整抗击了三十六年蒙军侵掠战争,至南宋灭亡,蒙军始终未能攻占钓鱼城,此后播州土司降元,钓鱼城方被蒙军占领。钓鱼城在整个抗蒙战役中的作用,具体如下: 宋理宗嘉熙年间(1237—1240年),蒙古军始占领云南,由大理出兵东进四川。杨文率播州雄威军五千人从泸定北出大雪山,于淳佑八年(1248年),抗击蒙古军于马鞍山(今四川甘洛马鞍山),三战三捷,活捉蒙将秃懑。宝佑年初(1253年),蒙古军进逼长江,播军与战于石洞峡(今重庆江北区铜锣峡),击退蒙古军。宝佑二年(1254年),蒙古军由乌蒙渡马湖入川,播军五千奉命阻击,九战九捷,并俘蒙将阿里等。蒙军不甘心入川作战屡战屡败,宝祐六年(1258年),大汗蒙哥亲率十万蒙军入蜀,围攻重庆屏障钓鱼城。此时的播军,分兵一部分与宋军一起坚守重庆并援助钓鱼城,另一部分则南下乌江,牵制涪陵一带的蒙古军。 钓鱼城之战前夕,蒙哥曾经派使者前往招降,但是被守将王坚坚拒,并且斩杀蒙哥来使以示决心。蒙哥大怒,下令围城。又于次年分兵,同时进攻合州旧城(距钓鱼城西十里,时合州城治已迁入钓鱼城)及渠江流域的礼仪城、平梁城,又另派将领纽磷向忠州、涪州发动进攻。蒙哥的战略目的,是试图断绝嘉陵江下游宋军对钓鱼城的增援,孤立并分割钓鱼城。但是时至当年末(蒙哥汗八年、1258年年底),蒙军对钓鱼城周边地区的进攻,均被击退,蒙军在钓鱼城东南角石子山上对宋军水军发动的进攻亦被击败。 蒙军于是改变战法,依靠战船,在嘉陵江登陆,从西北向对钓鱼城的主城门奇胜门发动猛攻,但依旧无法攻克钓鱼城。蒙古军大将汪德臣在城下被守城士兵用石炮所发飞石击死,蒙哥大汗本人也被城上所发石炮炸成重伤,不治身死,蒙军被迫撤离。蒙哥死前遗言:日后攻下钓鱼城,当尽屠城中百姓。此后蒙军将领因陷于对可汗位置的争夺,无心征战,这使得南宋的国祚得以延续了二十年。 历史上的钓鱼城之战也被人们称为合州之战,因为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年),为抗击蒙兵,一度将原合州州治(位于钓鱼城西5公里)及石照县治迁于钓鱼城内,直至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合州及石照县治始由钓鱼城回迁原址,属重庆府路管辖。 仅就钓鱼城之战宋军获胜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钓鱼城的位置处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环绕的中心处,锁死了三江水路,从而形成了川蜀重镇重庆府北面的重要屏障,使蒙军难以逾越,而在战时又能及时得到来自重庆府的水路和陆路双向支援。 二是钓鱼城依山而建,城墙与山势崖壁相连,堵住了敌军上山之路。宋军沿陡峭山势层层设防,架设炮台、箭塔,能够予敌较大杀伤,从而取得居高临下的军事优势。 三是钓鱼城构建巧妙,分设内城、外城两套防御系统,又利用城墙分割成多个独立防区,而城墙系用坚固条石构筑,杜绝了一点突破、全线崩溃的情况。此外,钓鱼城城墙一直延伸至嘉陵江边码头,宋军可以随时投入江面,依水道从侧背进攻攻城蒙军,以使攻城敌军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其四是钓鱼城作为一座山城,不仅是战斗单位,同时也是独立的生产单位。城内有完备的水利设施、居民区。城内及周边山岭上的平地,可供城内百姓自耕自种粮食以自给,不惧蒙军的持久围城。 上述诸因素,成就了南宋晚期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即以弱势步兵,接战优势骑兵,蒙军攻城五个月不下,蒙哥汗且被重伤身死。是役之后,南宋朝廷派遣大将吕文德进驻黄坪,和播州军相互接应,共同部防,以御蒙军。两军相会后,认为要修建一座城池“龙岩新城”,以作为播州的政治、军事中心。这座新城,也就是后来的海龙屯。但可惜的是龙岩新城修筑完成后,尚未及发挥抗蒙的军事功能,南宋王朝已宣告灭亡。 仅就钓鱼城之战的军事意义而言,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蒙军败北,使得南宋国祚得以延续二十年之久。这一过程具体表现为:在四川的蒙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汗灵柩北还。而当时率东路军已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此时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南路军,一路克捷,已进抵潭州(今长沙)城下,而闻蒙哥死讯,亦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接应下,渡过长江北返。蒙军的北返,使南宋国祚得以沿续。 而从世界史角度来看钓鱼城之战,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蒙哥之死,使蒙军所从事的第三次西征停滞下来,缓解了其对欧、亚、非等国的军事威胁。这一过程具体为: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进行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西进埃及时,忽获悉蒙哥死讯,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自率大军东还。结果留下的蒙军因寡不敌众,被埃及军队打败,最终未能进入非洲。蒙古国的大规模扩张活动自此走向低潮。 其三,钓鱼城之战,也创造了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的契机,这对后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蒙哥汗所施行的政策,带有浓厚的蒙古游牧部族色彩,野蛮、残酷,极不适合统治中原汉地的需要,当时甚至有蒙古贵族提出要杀尽汉族王、张、李、刘等七大姓,以改变中国北方为牧场的主张。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受汉族农耕文化影响较深的人,他继位后,能延揽汉族儒士,听从耶律楚材的建议,推行汉化政策,改变蒙军滥杀无辜的政策,使当时中国北方与南方经济,免遭更大破坏。 而回顾钓鱼城之战经过,对于当时上钓鱼城寻访名医的黄义明来说,自然是对这一古战场抱有无比的崇仰心情。 且说黄义明为赴钓鱼城寻访名医傅青主,叫上两名随从,备上重礼,驾轻舟一叶,约经三日,终于来到钓鱼城前。举目仰视,城高约400米,两侧均有一字形城墙相屏障,其后为一道高约20米的自然山崖为退守防线。码头皆以巨石垒就,台基高出江面4米,以五级平台样式,递次向后延伸,平台上仍见当年战时供安置弩、炮的残具,周边长满了野草。而此处码头与码头后的山城防御工事,紧紧成一体,当年在钓鱼城三十六年的防御战中,成功地控扼江面,阻止了蒙元大军的顺江嘉陵江东下。 黄义明环视了一下码头步局,连道好险,怪不得当时能阻挡住蒙军三十六年的攻势。随后黄义明找一个能将轻舟泊下的地方下船后,便与两位随着登上码头,沿着弯弯曲曲的山径,向钓鱼城主城门奇胜门行去。所行未远,但见前方草木屏障,越过草木,见一洞口,上书有“飞檐洞”三字。原来此洞为入城的暗道,本为城垣下崖壁间一处天然石缝,被改造成暗道。洞长约数百米。入洞,初行光线幽暗,但见巉岩凌空,石幔低垂,洞底有缓坡沙滩,浅沟隐现,泉水叮咚。沿洞泉流水上行,登一台地,突见大厅顶部石隙直泻一缕天光,与石隙中叮咚跌落的清泉相映成万斛明珠,原来此处已是飞檐洞暗道的出口。 出得洞口,但见钓鱼城的主城门奇胜门即在城北百余米处,而城墙墙基之下,却临峭壁,怪石嶙峋,其下为悬崖,草木繁茂。而自飞檐洞出,距地面尚有数米。若从该洞口入城,先需用洞口备有的绳索坠下,然后方可顺山阶石径入城。飞檐洞故有“可入而不可出”之说。 黄义明与两个随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出得洞口,登上奇胜门,攀上城墙举目四望,连道奇险。原来钓鱼城的城墙是凭山崖砌石而成,总长约8千米。而入得外城,内尚有内城墙,内城墙亦四向有门。钓鱼城降元后,部分城墙被拆除,明代又加重修。 而除黄义明入钓鱼城所登临的奇胜门外,城墙四围尚开有镇西门、护国门、青华门、出奇门等,黄义明入钓鱼城,所走得是最不易行走的一条道路。 黄义明与两位随从下得钓鱼城城墙,便沿着城内一座叫“薄刀岭”的山路前行。何以有此名呢?原来钓鱼城内亦有数座山岭,以薄刀岭与城墙相连,高出平地百米,两面皆悬崖,仅岭脊有一道宽不盈尺的地方形成道路,被形容为“两面万挂悬岩,岭脊薄如刀刃。”,此山路为钓鱼城内最为险峻之处,登高可以极目远眺城西钳形嘉陵江流以及合川城区。 黄义明与两个随从下得薄刀岭,进入内城,但见道左是一个颇大的高山湖,被称作“大天池”,这也是城内主要的水源地。围绕着大天池周边,稀稀拉拉地住着一些人家。而在湖周山岩缝隙上,长着茂盛的草木,不时有野免、山鸡、或其他禽兽,自树丛中窜出。由此足见钓鱼城内的荒凉。不是说钓鱼城内全盛时住十万人家吗,如何现今变得如此荒凉?原来自元代将合川城府衙由钓鱼城迁自山下合川城旧址,山上大多居民皆随之下山。再加上明末叠经张献忠屠蜀及清兵入川剿灭张献忠之役,原川民大量死亡,现住钓鱼城之人,均由山下逃至山上的避难人群。 进得钓鱼城内城,黄义明向湖周居民打探傅神医现居何处?回答是住护国寺后、忠烈祠前的一间草屋中,此处距护国门不甚远。根据山民的指路,黄义明与两位随从沿着蜿蜒的山路继续前行,所行未远,但见一座半残的古刹矗于道左山岩之上,寺前尚有两棵遮天蔽日的古杏树,黄义明与两位随从道:此座古刹,显然就是山民所说的护国寺了。 步入寺内,但见佛倾钟倒,殿梁上布满了蛛网,亦未见有出家人清扫。但穿越寺院,见寺院的主体建筑大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药师佛殿、观音殿、祖师殿、藏经楼以及僧房前后院等,保存尚算完好,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依山布局,殿宇宏敞,结构精巧,可以想见其全盛时期的辉煌。原来原来此座古寺创建自唐代,开山始祖为四祖师石头和尚,其为由来已久的佛教“临济正宗”圣地,算得上是一座千年古刹。寺院后毁,至南宋绍兴年间重建,元大德二年(1298年)又毁于兵火。明弘治七年(1494年)合州知州金祺重建,至明末因战火再废,时距黄义明临此尚未久,因此其登临时见到的只是一座半残的古刹。 出得护国寺后门,但见道左有草屋一间,屋前有山泉一口及半亩菜地。黄义明道:此屋中所住,必是傅神医了。遂整衣扣门,问傳神医在否?两位随从则手捧礼盒。扣门未久,但见一位相貌清瘦、身材高挑、头戴儒生方巾、年逾六秩的老人前来开门,口中并答道:在下傅青主,不知何方贵客来访?黄义明连忙叫随从送上礼盒,并做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而傅青主听罢黄义明所述来意,知黄义明乃为救明殉身的李定国末徒,及拯川民于水火的乐山邦邦主后,敬意有加。连声说道:黄将军只身入川,创建乐山城邦救川民于水火,百姓皆传颂。今杨将军有难,我岂能不救。随即便收拾行装,欲随黄义民下山。但是他向黄义明表示:行前须向忠义祠告祭。黄义明诺声连连。 2023年9月4日校审 ------------ 第十三章:傅青主出山祭别忠义祠 第十三章:傅青主出山祭别忠义祠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上得钓鱼城欲请傅神医下山救治杨复盆,傅青主答应下山,但表示下山之前先须向忠义祠祭别。傅青主下钓鱼城之前,何以要专向忠义祠祭别呢?原来此傅青主在明末清初时期,是中国社会十分知名的一位人物,也是一位极重民族气节的人。 傅青主本名傅山(1607—1684年),字青竹,后改字青主,另有真山、浊翁、石人等别名传世。傅青主系山西太原阳曲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年轻时习儒,15岁补博士弟子员,就读于三立书院,师从山西提学袁继咸。袁继咸后因为官清廉耿直,得罪了权贵魏忠贤,陷于京师狱中,傅青主带人极力营救,终雪师傅冤狱,而名扬天下。 袁案结束后,傅青主无意再为官,隐居古庙之中,钻研群书,遍注诸子。其在学术思想方面,被时人评价为:“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博极群书,时称学海。”而晚清梁启超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一起并称为“清初六大师”。傅青主的著作《霜红龛集》中,收集了他所写的《老子注》《庄子注》《管子注》《荀子注》《列子注》《墨子注》《鬼谷子注》《公孙龙子注》《淮南子注》等诸多学术名篇。 有趣的是,傅青主在医学上亦极有成就,顾炎武在傅著《大小诸症方论》(1673年)书序中称:“予友傅青主先生手著《女科》一卷、《小儿科》一卷、《男科杂症》一卷”,由此可见傅青主在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等方面成就之高,而其尤擅妇科。其医著《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青囊秘诀》等,迄今传世,造福于人。 而导致傅青主医学成就的原因,与其青年时代生活中的悲剧有关。傅青主二十二岁时,与张静君结婚,二人感情甚洽。但不幸未久其妻重病,遍访医家救治无效,在傅青主二十七岁时去世,其子傅眉年方五岁。傅青主悲痛欲绝,发誓不娶,与儿子艰难度日。当时傅青主并无医术,时值明末清初,战乱不断,大疫不休,傅青主目睹百姓惨状,决定发愤学医以济世人。他外出游历时,常向民间医家和懂医道士学习医术,广泛收集药方。他常与儿子同乘一车,外出采药、卖药,夜间,父子二人围座灯下,傅青主为儿子讲授文学、医理,在父亲影响下,其子傅眉也成为一代名医。为了避免同时代人与自己的相类悲剧,傅青主治医,尤重妇科。而经数年苦研读和实践,傅青主很快成为一代杏林圣手,被时人誉为“医圣”。 在临床实践中,傅青主发现许多妇女患病,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常在得病之初,羞于启齿,以致小病拖成大病,错过最佳治病时间而不治。因此傅青主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博采众长,终于撰写出了影响后世的妇科专著——《傅青主女科》。在该书中,傅青主阐论述了妇科经、带、胎、产四方面的多种病证,提出了很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如将妇产科疾病,分列在调经、种子、崩漏、带下、妊娠、小产及临产等九门项下,内容涉及整个妇产科领域。他以肝、脾、肾、脏立论,辩证阐述妇产疑难,处方以培补血气、调理脾胃、冲任为主。这些精到见解,至今还在指导着中医妇科学的临床实践,其所创方剂如“生化汤”、“完带汤”、“逐瘀止血汤”、“清经汤”等,至今仍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傅山为人治病,极重医德,对待病人不讲贫富,一视同仁。在相同情况下,他优先医治穷人。对待名声不好的富豪或官吏前来求医,他则婉词谢绝。之所以持此立场,是因为他认为:“好人害好病,自有好医与好药,高爽者不能治;胡人害胡病,自有胡医与胡药,正经者不能治。”傅青主的事迹,《清史稿》卷五百零一有传。 而据民间传言,傅青主对于治疗发背、腰疽、五肿伤寒、乳疽、疗疮诸疾,皆有奇方,且药到病除。他认为外科疾患,皆因“风从上受,湿从下注”而致,须内、外并治。施治除精制祖传各种丸散膏丹外敷,还注重内服。 傅青主又擅治温瘟。据《明史》记载,明代大的流行瘟疫有19次,1642年(崇祯十五年)瘟疫的流行,导致“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人仅存”。当时医家治瘟,多采用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药方,但效果不是最好。而傅青主经实践认为:明末的疫情和东汉末年张仲景经历的那场伤寒是有区别的。当时的病症是:人感受寒气之后,出现怕冷、高热、身体疼痛等受寒症状。而此次流行疫病,病人并无怕冷症状,却表现为高热、头疼、烦躁胸闷、不想吃饭,舌苔特腻。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本次“瘟疫之为病,非寒、非暑、非燥、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种“异气”,并非经皮肤或肌表侵入人体,而是通过口鼻传播的。他由此主张与病人空间的间隔,提出了“开达膜原,去除邪气”的治疗方法,创立了著名的方剂“达原饮”,并写下了《瘟疫方论》,弥补了张仲景《伤寒论》所缺少的对于湿热的治疗方案,造福于后世。而现今中医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对患者使用的宣肺化浊方,其主要方子就是傅青主创立的“达原饮”。 而据传当时在江苏吴中一带,霍乱流行严重,诸多医家的治疗效果不好,导致死人甚众。傅青主接讯后,携带药物迅速赶往疫区。他用灶心土(伏龙肝)和陈年的芥菜卤,遏止了霍乱流行的瘟疫,拯救了诸多患者的生命。而据当今医学研究发现,傅青主当年使用的“灶心土”,含有土霉素,具有有杀菌、止泻作用;而“陈年芥菜卤”含有青霉素,能消炎。西人亚历山大•弗莱明直至1928年才发现了青霉素,而傅青主对于“陈年芥菜卤”的应用,比西人早了许多年,只是名称不同而已。在对于霍乱治疗过程中,傅青创造性地提出了温病从口鼻而入之后,要经过“卫、气、营、血”四个层次逐层深入,因此应在病情处于不同层次时期,釆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并为此写下了《温热论》、《温病条辨》等著作,成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而当今常用的中成药银翘解毒散(颗粒)、桑菊饮、安宫牛黄丸等,都出自傅青主的《温病条辨》,银翘散更是成为后世治温病第一方。 以上所述,是傅青主医学成就对于后世的影响。而当黄义明为救治杨复盆伤病,不辞艰辛,寻访傅青主时,傅青主正因躲避明清代际乱世,隐居于蜀地钓鱼城研究医学。听黄义明说明来意,并知晓黄义明乃为救明殉身的晋王李定国末徒,及拯川民于水火的乐山邦邦主后,自是敬意有加。但是他向黄义明表示:行前须向钓鱼城忠义祠告祭。 傅青主行前何以要向钓鱼城忠义祠告祭呢?原来此傅青主在明末士人中,是一位极重民族气节的人。明亡,傅青主写下了“哭国书难著,依亲命苟逃”的悲痛诗句,并拜寿阳五峰山道士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从事秘密反清活动20余年,49岁时被捕下狱,关狱中一年有余,几经严讯,始终不屈,绝食9日,后经不懈斗争得以获释。出狱后的傅青主,始终以晚明学人自居,避居乡间,从事行医和著述活动,不与官府往来,因此名声日隆,成为在野思想文化界的领袖之一。他拒绝参加清廷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所举办的博学鸿词科考试,拒绝做清朝官吏。73岁时,清廷为了笼络人心,泯除亡明遗老们的反清意识,康熙十七年(1678年)颁诏天下,令三品以上官员推荐“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朕将亲试录用”。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推荐傅山应博学宏词试,傅山称病推辞,阳曲知县戴梦熊奉命促驾,强行将傅山招往北京。傅山被迫进京,到了京城30里外,拒不入城,住在崇文门外园教寺续称病,卧床不起。74岁时,三月殿试博学鸿词,傅山七日不食,称病卧床。清廷宰相冯溥并一干满汉大员隆重礼遇,多次拜望诱劝,傅山靠坐床头淡然处之。又在皇帝恩准免试、授封“内阁中书”之职时仍不叩头谢恩。康熙皇帝对此并不恼怒,反而表示要“优礼处士”,诏令“傅山文学素著,念其年迈,特授内阁中书,着地方官存问。”傅山由京返并后,地方诸官闻讯都去拜望,并以内阁中书称呼。对此,傅山低头闭目不语不应,泰然处之。阳曲知县戴氏奉命在他家门首悬挂“凤阁蒲轮”的额匾,傅山凛然拒绝,毫不客气。他仍自称为民,避居乡间,同官府若水火,表现了自己“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其晚年康熙帝过路欲访,傅青主以自裁相拒,得免。 而黄义民访问傅青主时,他正避居钓鱼城忠义祠边侧。他之所以要避居此处,是因为南宋末年有五位为钓鱼城抗元之战献身的忠义之士的灵堂汇集于此,他于此结茅,正展现了他对前明王朝的忠贞不二之志。 且说傅青主同意随同黄义明下山,为杨复盆诊病。但下山之前,需到忠义祠祭拜辞行。黄义明一行随着傅青主出茅屋前行,前往忠义祠。而出行末远,路左末便是忠义祠了。 步入祠中但见整座建筑由正厅、耳房和左右厢房组成。进入石坊形大门,是一个院坝两面的厢房,拾级而上至正厅。迎面高悬“忠义千秋”金字巨匾,匾下祭台上排列着余玠、王坚、张珏、冉琎、冉璞五人的牌位。祭台正面有祝文:“维神才兼武,志秉忠贞。画地成城,据形胜而保蜀土;协力战守,遗鱼饼以退元戎。忠诚贯日星,先后相继;大节凌霄汉,古今照临。兹届仲春修祀典,肃陈笾豆,伏维来歆。尚飨。”厅堂楹柱有联,上联为:“持竿以钓中原,二三人尽瘁鞠躬,直拼得蒙哥一命”;下联为:“把盏而浇故垒,十万众披肝沥胆,竟不图王立二心”。忠义祠内尚有宋孝宗时期碑文4块,宋光宗时期碑文2块,宋宁宗时期碑文5块,乾道年间以后碑文22块,其中记录钓鱼城之战史迹的碑文为12块。 此外,忠义祠内尚有南宋名丞文天祥《将北上登钓鱼城》诗碑,全诗为: 四十无闻尚远游,天门从此二乘秋。 风霜独重黄花笑,今古谁轻白发愁。 山属大明蠲宋愤,水仍巴字叹川流。 登途已拟归来赋,青管何能为国谋。 另有明士人李尚德《钓鱼城王张二忠祠》诗碑,全诗为: 钓鱼城下清江水,荒烟古垒恨难平。 睢阳百战有健将,墨翟久守无降兵。 犀舟曾挥白羽扇,雄剑几断缦胡缨。 西湖日夜尚歌舞,只持崖山航海行。 此忠义祠始建于明弘治七年(1494年),原名“王张祠”,初祀为保卫钓鱼城献身的王坚、张珏忠烈二将灵堂。建祠的起端是:明弘治五年(1492年)春,也就是钓鱼城之战后二百余年,在朝中为官的合州人王玺,因母丧回乡守孝,约了同乡、时在贵州为官的陈揆同游钓鱼城。上得山来,感念钓鱼城名将王坚、张珏的忠烈,不亚于在“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城的唐代将领张巡、许远,却无祠存世,为之不公。为此,王玺回朝后,上奏孝宗皇帝要为二人立祠,皇帝恩准,始于弘治七年,为之建“王张祠”,供奉王坚、张珏二人牌位。此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合州知州宋琢上钓鱼山祭“王张祠”,认为祠堂简陋,集资重修。此后正德十二年(1517年),合州知州佘崇凤又上钓鱼山祭拜王张祠,并刻石立碑并培修祠宇,于祠中补立为坚守钓鱼城之战做出贡献的余玠、冉琎、冉璞三将位牌位祀祭,并改祠名为“忠义祠”。 以上所说,是有关忠义祠的历史。且说傅青主入得忠义祠后,自然是对祠中所供五将牌后一一焚香磕首,而陪同前来的黄义明及二位随从自然也是跟着焚香磕首。祭祀礼仪完毕,傅青主开始与黄义民一行侃侃而谈起守卫钓鱼城的英烈事迹及沦陷经过。 原来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坚持抗元的播州十五世土司杨文病故,继任者为杨氏十六世土司杨邦宪。时至南宋政府已灭亡(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五年),元朝政府再度派遣使者到播州招降,并许诺杨氏仍可世代承爵统治播州。继任的杨氏十六世土司杨邦宪,在得到元政府不得屠城的承诺之后,痛哭三日,“遣使纳款”、归降元朝,然后继续世袭播州土司之职,并升任播州宣慰使。而原本已建城的南宋军队抗元重要军事要塞龙岩新屯,也最终也被历史尘封。 但播州十六世土司杨邦宪以播州降元,钓鱼城守将却并未随同降元。此时重庆合川钓鱼城抗元之战已坚持了三十六年。钓鱼城之战的初期守将为王坚,王坚后战死,由张珏继任守将。钓鱼城之战末期,张珏调防回守重庆,任“安抚使兼合州知州”,钓鱼城的防务交给了王立。此时,王立有了一个“义妹”名熊耳夫人。 此位熊耳夫人的来历是:其本姓李,是元朝安西王相李德辉的同母异父之妹,又是元军战将熊耳的夫人,故称熊耳夫人。先此,元军攻占领泸州,熊耳率军驻守,熊耳夫人亦随军来到了泸州。此后王立指挥宋军进行收复泸州之战,熊耳被王立击毙,熊耳夫人亦被俘获,谎称王姓,因有姿色,为王立所得。王立对外谎称其为自己的“义妹”,让她照顾老母,实则成为王立不公开的宠室。 宋恭帝德佑二年(1276年)三月(宋端宗景炎元年),元军攻陷宋都临安,宋恭帝被俘获投降,南宋大势已去。南宋流亡小朝廷在陆秀夫、张世杰拥戴下逃往广东新会继续抗元。 宋末帝祥兴元年(1278年)春,重庆被汉奸赵安出卖而破城,张珏遇俘死难,元军屠城,转而围攻钓鱼城(南宋四川三足——重庆府、钓鱼城、合城中的最后一个城池)。此时钓鱼城的第四任守将王立,接纳了不少四方投奔的难民,城中共有军民有十万之众。重庆府失守后(先此合城已失),钓鱼城腹背受敌。 而此时钓鱼城的抗元形势极端困难。先是1276年至1277年两年间,合川大旱,钓鱼城内粮草缺乏,而据《元史》所记,城中已出现易子相食的情况。而至重庆府城失陷、张珏俘死,四川全境已基本已落入蒙元之手,钓鱼城实为孤城。 此时守将王立知钓鱼城必陷,想死,下不了决心;欲降,又怕保不住全城十几万军民的性命,整日忧心重重。而其身边的“义妹”熊耳夫人看透了王立所思,向其坦白真实身份,告知其并非王姓,实为元将熊耳之妻,又系元军在成都的统帅、西川军副使李德辉之妹。熊耳夫人劝王立降元。她说:钓鱼城经历三十五年战火,已经伤尽元气,近两年来,合州连续发生秋旱,钓鱼城粮草无存,火药军械渐少,城中军民,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况且元军在1276年已经攻陷临安,宋恭帝被俘获投降,南宋大势已去,跟着陪葬没有什么意思。她劝王立投降李德辉,并许诺能请其兄李德辉保全合川十万军民性命。王立最终决定向元西川军投降,条件是保住全城百姓性命、以不杀一人为投降条件。熊耳夫人立即写密信,让王立派人送往成都。李德辉得信后大喜,告知钓鱼城欲降,请示忽必烈不要屠城。得忽必烈允诺,李德辉随即率领500人马赶赴钓鱼城受降。 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年)元月,钓鱼城守将王立弃城投降,元军承诺,果然未进行屠城,保全了全城十万百姓的性命。但王立弃城后,原钓鱼城守将却没有一个人乞求怜悯,守城的32名(一说36名)将军全部拔剑自刎,可谓忠烈千秋。 同月,元兵追宋末帝于广东新会海面,太傅张世杰率领宋海军与元军决战,双方共动用军队三十万,其中宋军二十万。由于张世杰指挥失当,宋军几乎全军覆没,仅有少数舰只突围。南宋祥兴二年二月初六日,(元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陆秀夫背宋末帝(亦称宋少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亡,南宋在中国南方偏安153年的历史就此结束。而从宋理宗室庆三年(1227年)宋王朝开始抗蒙战争,直到到宋末帝祥兴二年(1279年)灭亡,川渝军民抗元战争时间长达半个世纪,其中坚守钓鱼城之战有三十六年之久,在南宋抗元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傅青主言说至此,黄义明问道:钓鱼城守将王立与熊耳夫人的最后结局如何?傅青主答到:王立降后,有的蒙古贵族要求元世祖忽必烈杀王立,并引用前蒙古大汗蒙哥的遗言:“若克此城,当尽屠之!”由于忽必烈已有钓鱼城投降、不杀一人的前诺,未采纳蒙古贵族杀王立、屠钓鱼城的建言,而是封王立为封节度使,以笼络民心,该年王立28岁。为元将后,王立大败吐蕃于珍城,对元统一中华有功。此后王立又有复宋之举,被告发,元成宗大德五年(1301年)王立辞官,后被元帝赐死,享年50岁。熊耳夫人则下落不明。由于王立有降元及为元吏之举,熊耳夫人有诱王立降元之举,后世谤声不断,灵位不能入忠义祠。后世大致批评意见以为:王立为美色所惑,听取熊耳夫人建议,率众降元,丧失民族气节,其即便降元,也不当接受封赏。另一派意见则认为:王立降元时,南宋实质已灭亡,此举实挽救了全城十万军民的生命。更有为熊耳夫人说话者认为:“熊耳夫人奇女子,一封书救全城死。釜底游鱼鱼在生,千秋庙食王张比。噫吁乎!崖山一旅悲沉沦,寡妇孤儿泪酸辛。回天力乃输巾帼,羡耳吁天斫地人。” 听罢傅青主所述,黄义明叹道:民生至贵,王立以一城之降,能全全城十万百姓之命,且有复宋之心,未可深责。熊耳夫人以一弱女子之身,确保城内军民未被元军屠城,能全全城十万百姓之命,真奇女子也,岂可以世道兴替责之。 而事实上黄义明之叹,也始终构成后世对于此二人评价之争议。见之于文献记载: 清初,忠义祠被兵火所焚,乾隆二十四年,合州知州山东滨州人王采珍组织人力重建,祠内仍供余玠、王坚、张珏、冉琎、冉璞五将。 此后不久,苏州人陈大文又任合州知府,他执意在忠义祠正堂边另设左室,供奉王立、李德辉、熊耳夫人三人长生牌位。他这样做的理由是:王立牌位之所以不供正堂,是因为其开城降元,不能算“忠”,但其与李德辉、熊耳夫人保全全城十万军民性命之功却不应被忘却。他特撰碑文称:“或以(王)立降为失计”,而“所全实大哉”;并称李德辉与熊耳夫人使钓鱼城军民免于蒙元将士的寻仇报冤屠戮,“实有再造之恩”。 时至光绪十七年(1892年),又有贵州遵义人华国英任合州知府,他在募资重修忠义祠廊舍后,又将王立、李德辉、熊耳夫人三人牌位移出了忠义祠,并怒斥陈大文之举为“不知何心!”。他将李德辉兄妹牌位移祀别室,将王立牌位清出忠义祠,并刻碑撰文申斥王立“为宋之叛臣,元之降人”,不配享受祭祀。华国英还在厅堂楹柱上撰联: 持竿以钓中原,二三人尽瘁鞠躬,直拼得蒙哥一命。 把盏而浇故垒,十万众披肝沥胆,竟不图王立之心。 时至当代,有关对于王立、李德辉、熊耳夫人三人的评价,仍旧争议不息,一种意见认为熊耳夫人和王立是叛徒和民族败类,应遭唾骂。郭沫若甚至题写诗句,称熊耳夫人为“妖妇”,称王立为“贰臣”,郭诗见于其作《钓鱼城访古》,其谓: 魄夺蒙哥尚有城,危崖拔地水回萦。 冉家兄弟承璘玠,蜀郡山河壮甲兵。 卅载孤撑天一线,千秋共仰宋三卿。 贰臣妖妇同祀宇,遗恨分明未可平。 笔者在此只能说是郭诗写得不错,但评价太偏。只所以持此论,是认为这位在历史上曾留下痕迹的女子,起码算不得罪人,应该得到公允的评价。强调这点,是因为史事常是造化弄人,人都有不得已的时候。如果历史能上溯四百年,我同意黄义明对于二人的评价,即民生至贵,王立以一城之降,能全全城十万百姓之命,且有复宋之心,未可深责。熊耳夫人以一弱女子之身,确保城内军民未被元军屠城,能全全城十万百姓之命,真奇女子也,岂可以世道兴替责之。 2023年9月7日校审 ------------ 第十四章:傅神医下山救病危,擒女枭洞烛花 第十四章:傅神医下山救病危,擒女枭洞烛花月夜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一行随着傅青主祭罢忠义祠,边走边听傅青主所述忠义祠往事,不知不觉来到护国门前。此护国门实为钓鱼城的南门,也是钓鱼城8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城门。由此出城门下山,抵嘉陵江畔,便是南水军码头了。由此上船西行,顺嘉陵江道南行北转,沿钓鱼山鸡咀状山体绕一个圈,便来到了钓鱼城的北水军码头。黄义明来时因路径不明,船停靠的是北水军码头,走的是弯路,是由钓鱼城西北门奇胜门进的城。而傅青主久居钓鱼城,熟悉山间路径,走的是城南下山路线,这是一条捷经。 过护国门时,黄义明举目四览,但见城门洞高3.24米,宽2.45米,进深6.42米。城台上为重檐歇山顶式城楼,高7米。其楼北倚峭壁,南临悬崖,旁有古榕树,蔚为壮观。当年,钓鱼城军民曾在护国门前面的峭壁上开凿石穴,架梁铺木,施以栈道出入。情况紧急之时,可迅速将横梁上的木板抽掉,使其通道断绝,此犹如中原地区古城的城门吊桥。如今,栈道石穴犹存。在护国门平顶门道南壁和后门洞东侧,还保留有宋代的城门构件和登城的石级。 出得护国门,但见护国寺前右侧百步之遥的峭壁处,凿有41步之字形石阶,此处称“上天梯”。按当地传说,此处是神仙在钓鱼台钓鱼后上天的地方,实则为当年钓鱼城军民为抵御元军进犯,所建的栈道。在上天梯上面为一砥平石面,存留安置抛石机、三号弩基座、碾制火药脚碓等遗迹。黄义明等瞻仰遗址,连称险胜。 过上天梯,便是南水军码头了。黄义明一行由此登船南行,一日便抵达重庆,黄义明来时用了两日,回抵重庆仅用了一天。何以如此快捷呢,原来来时走的是逆水,回重庆时走的是顺水。 且说黄义明一行回到重庆城后,但见城区整洁,摊贩们在街边有序营业,士兵们三步一岗五步一校巡梭,已不见初克重庆时城区的乱象。显然在黄义明离城数日间,军营副将计子善已按黄义明行前要求,力推乐山城邦有关安定民生、劝民农桑的一系列措施,重庆民众生活初安。 步入城区后,黄义明所做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到军营中探杨复盆伤势,并将傅青山介绍给计子善与兵营诸将相识。步入军营,但见被毒镖所伤的杨复盆,右腿仍肿的如水桶一般,当然好的是黄义明行前已叫人将杨复盆所中毒镖取下,且日日用清水洗刷伤口,用绳索暂扎住中箭处伤口上方,以避免毒气攻心,且用药护住心脉,杨复盆尚无性命之忧。 黄义明当即请傅青主探视伤口。傅青主搭脉后说道:杨将军所中为五步蛇毒,用草药熬汤洗刷伤口并用药膏熬贴伤口,其毒可解,但需时数月,如擒住施镖人,逼其交出解药,其伤数日可逾。众人不解,傅青主细说道: 五步蛇的正式名称是“尖吻蝮”,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此蛇巨毒,咬人后,主要表现为伤者出血不止,伤口肿胀、腐烂,毒气攻心而死。相传人被此蛇咬伤,不出五步或七步、百步即死,故民间又有五步蛇、七步蛇、百步蛇之称,有人在山间被咬者,救治不及,常断臂、断腿以自存。但此蛇虽毒,却全身是宝,其肝、胆等可治多种重症,是历朝指定进贡的珍品。唐柳宗元在《捕蛇者说》中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文中所说“野产异蛇”,即此处所指五步蛇。由于此蛇多产自湖北蕲州,因此又有“蕲蛇”之称。据传近朝名医李时珍赴蕲州城北龙蜂山捕此蛇,听有人唱道:“白花蛇,谁叫尔能辟风邪,上司索尔急如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随着歌谣而来的是几个肩背竹篓的捕蛇人,他们正朝着几棵石楠藤走去,据说白花蛇爱吃石楠藤的叶,所以石楠藤也就成了白花蛇的“家”,日夜盘缠在石楠藤上。捕蛇人发现白花蛇后,立即从地上捞起一把沙土,对准白花蛇撒去,白花蛇遇到沙土,就象面粉遇水一般,缩作一团,捕蛇人立即上前用木叉叉往蛇的颈部,用另一只手抓住蛇尾,这时白花蛇再也施展不出威力,只得就擒。李时珍见状,也依样捕得五步蛇。 言罢,傅青主又道:以上所说是有关五步蛇的异闻。而杨将军所中毒镖,必是经五步蛇毒浸泡所致,幸好受伤之初,已经清洗伤口和结扎伤处,目前无性命之忧。可以白花蛇舌草、鱼腥草、鬼针草、东风菜,黄柏、半边莲熬汤清洗伤口,再将这些草药鲜草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外敷伤口周围肿胀处。若此,杨将军伤势数月可愈。但若能捕捉到五步蛇,以其蛇胆、蛇肝用酒内服,则数日可愈。此外施镖人必有解药,当尽快抓捕,逼其交出解药以救治杨将军。 听罢傅青主所述,黄义明遂从军中挑出数十名识草药的士兵,随同傅青主入山采药捕蛇。一日下来,草药已采全,但五步蛇却未能捕到。当晚,傅青主亲自将草药熬汤给杨复盆清洗伤口,并敷以解毒草药制膏,杨复盘顿感轻松了不少。 当晚,黄义明又与计子善协商捕捉董琼英事宜。计子善道:自元帅上钓鱼山寻访傅神医以来,自己日日派士兵在城内外搜寻董琼英去向,却毫无踪迹,似平空消失一般。黄义明道:此贼盘据重庆多年,熟知当地山川地理,必躲在一不为人知处,欲待我军松懈之时,重新夺回重庆城。但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可悬布告,叫知情者提供线紫,有功者可赏银百两。计子善称诺。 次日清晨,重庆城大街小巷贴满了缉拿董琼英的布告,布告并写明检举有功者,可获赏银百两。数日后,有一猎户前来报告,云董琼英及其随从藏身于城南一山洞中,洞的入口在城内,出口则在城外山角处。黄文明问其何以得知此线索?猎户答道:我自少年时便随父亲在山中打猎,知哓重庆的每一座山岭。在重庆南山有一个蝙蝠洞,此洞深大,可容纳上万入住。由于洞口有茂树遮挡,不为常人所知。我年轻时追逐野兽,曾入得此洞,知其在城南有一个出口。近日打猎又经此洞,忽闻洞中传出人语声,不敢入内。昨日得知元帅悬赏缉拿董琼英,心想董贼及余众必藏身于此洞中,特来报告。黄义明听罢大喜。 原来重庆素有“万山之城”的称谓,因其建于山岭之上,而非如其他城镇是建于平地之上而得名。由城区自北向南,共有四条山脉经过,分别为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和明月山。而古重庆府的位置是坐南面北,最北端城区如半岛状,从西北向伸向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口,其尖端处为朝天门,出城门,便是朝天门码头了。由此向南,整个城区建立于铜锣山的大小、高低山岭上,而位于城区中的这一段山岭,被当地人称作“南山”,猎户向黄义明报告的董琼英藏身山洞,正靠近于城南无人居住的荒岭处,岭上草木茂密,董琼英及其随从得以藏身。 在得知董琼英藏身的准确地点后,黄义明赏罢猎户,便点起三军,叫猎户带路,前往缉拿董琼英。猎户带领众人朝城南前行,翻上一座山岭,此岭的顶脊,矗立着重庆城南墙。猎户在该岭半坡的一处草木茂密处停下道:进入此处树丛,便能看见洞口。黄义明带众人穿越树丛,果然在树丛尽处发现了一个山洞口。黄义明在洞口俯身伏耳细听,果然听见洞中传来人的悉悉话语声。 黄义明道:这伙山贼必藏身于此洞中。计子善便欲带兵下洞捕贼,黄义明道:不可,彼明我暗,冒然入洞捕贼,必有重伤,不如用烟把这伙山贼熏出。 黄义明遂命本次征战所带的三军六将听令: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任克直,第二军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可率本军士兵代木,点燃后抛入洞内,且注意防敌突击出洞。又令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率军赴城南山洞出口张网捕捉逃贼,并严令必须活捉董琼英,不得对其伤害。 诸将听令各从其事后,黄义明与计子善攀于南城墙上观望战况,果见城外山脚处有白烟冒出,即叫史洁梅,副将唐碧瑛率军急赴城南山洞出口张网捕捉逃贼。 且说重庆城旧城主董琼英在朝天门之战被黄义明打败后,自知城区不守,急率自己的五百亲兵躲入城南蝙蝠洞中。而此洞原本即其夫婿曾英阵亡后的藏身之处及根据地。由于董琼英久居重庆,熟知周边地理,有一次她在与清兵作战失败逃避追捕时,偶然发现此洞。她与手下入洞藏身时,发现此洞宽大,洞中有水,大洞套小洞,且两头通风,遂叫手下藏入大量军粮及兵器,以便事急入洞躲避,事缓则出击,重占重庆城为王。董琼英曾用此法屡次逃避清兵追捕并重占重庆城。此次董琮英与黄义明在朝天门之战兵败,亦准备用此法来对付黄义明,待黄义明军松懈之时,率兵重新夺取重庆城。无奈乐山军始终未松懈,且因猎户告发,而藏身地点被泄露。 在听到洞外士兵高叫董琼英率部出降时,董琼英并不答复,其原设想是准备在敌军入洞时,再率敌回击,利用自己熟悉洞中情况、己明彼暗的条件,予敌痛击。无奈黄义明并不上当,而是用烟熏法逼董琼英出洞。当洞内浓烟越来越重时,黄琼英不得不率众自后洞出逃。却不知刚出洞口,便被树上一张大网撒落罩住住全身,挣脱不得,随即又被吊至空中。而这一撒网人正是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与副将唐碧瑛。史、唐二将随即向随同董琼英出洞的余众高叫道:尔等主将已经被俘,可快快放下武器免死! 董琼英的部下见主将已被俘,前面又是引弓待发的乐山城邦第四军女兵,知抵抗无用,便纷纷放下手中的武器,坐地投降,并被第四军女兵押解至黄义明兵营。而史洁梅与唐碧瑛此时亦将董琼英自天罗中放出,用绳索绑住双手,押解至黄义明兵营中受审。 董琼英被押入军营元帅军帳中跪地,但见黄义明坐正中,两则分座副帅计子善、神医傅青主。从征各将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任克直;第二军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则分立元帅座位坐两侧。 见董琼英被押入军帐,黄义明亲自下座为其解除手臂绳索,并问道:朝天门开战之初,姑娘有言:重庆府归附乐山邦不是不可以,但须胜得我手中双刀。现姑娘已兵败被俘,不知尚有何言? 董琼英答道:董某兵败被俘,已无话可说。如元帅愿意赦免我与部下姐妹死罪,愿率昔日部众诚心归附元帅。 黄义明道:八大王张献忠屠蜀,复清兵入川进剿,川民受战乱涂毒已久。今叫姑娘投诚乐山城邦,非张黄某个人权势,实为帮助蜀地百姓摆脱战乱之苦,共建大同之邦。我在朝天门开战之初,已与姑娘说明这点。如姑娘诚心归附,我条件有二:其一,因姑娘熟知重庆地理风情,仍当委任姑娘为重庆城副主,但日后行动均须按乐山邦城规行事,不得再行旧日剽掠四野民众以养军之山贼所为,而姑娘个人及日常养军所需,乐山城邦均以奉禄及军资形式拨发,不知此条姑娘能否遵循?董琼英答道:愿意遵循。黄义明又道:前朝天门之战,杨复盆将军被姑娘毒镖所伤,虽经傅神医救治,已无性命之忧,但仍伤重,行动不便,不知姑娘有无解药?董琼英答道:此毒伤有药可解,我当亲向杨将军赔罪并送上解药,估计杨将军镖伤数日可癒。 董琼英言毕,黄义明道:姑娘请起,从今日起我便委托姑娘为重庆城副城主。董琼英随即叩首谢恩后起身,在黄文明、计子善、傅青主陪同下,前往军营探望杨复盆伤情。出帐后见自己昔日随从五百女兵皆跪帐外,便说道:我已诚心归附乐山城邦主黄元帅,受任为重庆城副城主,尔等今后亦当遵循乐山邦城规,不得再行旧日剽掠四野民众之所为,当诚心接受黄帅指挥,助蜀地百姓摆脱战乱之苦,共建大同。董琼英旧日随从五百女兵一起叩首谢恩道:谢黄元帅不杀之恩,赦吾等旧恶,日后必当诚心追随黄帅,帮蜀地百姓摆脱战乱,共建大同之邦。黄义明答道:诸位请起,并请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与副将唐碧瑛具体安排五百女兵的改编工作。 且说董琼英随同黄文明、计子善、傅青主步入杨复盆军营后,见杨复盆腿伤在傅青主治疗下,已消肿不少,在随从扶助下,已能下地行走。董琼英先是伏地向杨复盆请罪道:董某不该用毒镖偷袭,使杨将军受伤病困扰多日。随后又用双手捧上解药道:此药服后,数日伤患可愈。杨复盆接过解药连道:此是何话,两将战场相争,即是以命相搏,我自己学艺不精,被镖所伤,又岂能责怪姑娘?并谢姑娘解药,快快请起! 且说董琼英与杨复盆冰释前嫌后,随同黄文明返回元帅军帐,黄义明对董琼英说道:姑娘原夫婿曾英将军为国殒身已久,吾等敬佩。但姑娘芳龄尚轻,可另择夫婿。此杨将军秉性忠诚谦和,自犍为城之战归附乐山城后,全心为邦,不但精棍法点穴之术,且书画双绝,是位才子,迄今尚无家室,我邦准备委托杨将军为重庆城主,与姑娘共管重庆城。不知姑娘是否有意?如可,黄某愿尽红娘之劳。 听罢黄义明话语,董琼英红着脸点了一下头。见董琼英无异议,黄义明便又抽空将同样语意与杨复盆说知,杨复盆自无异意。由于军中事务从简,数日后在重庆城秩序初安、杨复盆伤愈时,黄义明在军中正式宣布委任杨复盆为重庆城主,委托董琼英为重庆副主兼城尉,又从原军中抽调士卒五百,将董琼英降卒五百发还,许其再从重庆民众中选兵二千,组成重庆城三千人的城卫军。又择吉日于三日后,为二人在重庆城中举办了婚礼。 2023年9月8日校审 ------------ 第十五章:罗秀兰娓娓道说茶马互市 第十五章:罗秀兰娓娓道说茶马互市 刘惠恕 且说重庆城已取初安,杨复盆、董琼英婚后数日,黄义明召集军中众将召开军事会议,议题是如何到中原买得战马。而取重庆,控制由巫山入蜀的川江口水道,再利用长江水道,赴中原买战马,原本即黄义明在这次出师取重庆城前,与诸葛邦格、迟浩云、韩百知、计子善、吴免冠五位副邦长协商一致的平四川战略计划。 在会上黄义明问谁可承担赴中原买马重任时?董琼英道:自己原军中副将罗秀兰是西安骡马市人,武功可以,祖上原即从事贩马一业,可担此重任。黄义明急叫罗秀兰前来议事,但见此女长得膀大腰粗,面露精悍之气,到是块从商的料子。黄义明遂告知欲拨银五万两,准备从中原买马两千匹的计划,问罗秀兰能否承担此重任?罗秀兰对此自无异议。黄义明于是从原董琼英军中点了一百女兵,叫其带领,以便见机行事。后来一想到中原贩马是一件苦活险活,光叫女子不行,就又叫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带上一百男兵与之同行。原第一军军务,由该军副将任克直暂领。这俞伯海也是一名长得五大三粗的汉子,与罗秀兰倒是天生的一对。黄义明原本想叫二人假扮夫妇,一路同行,又问了一下二人皆无婚配,相互间又无歧见,军中事简,原无太多讲究,遂假事真做,介绍二人成了真夫妻,择吉日为二人完婚,让他们各带男女兵一百,同赴中原买马,具体听从罗秀兰指挥。 行前黄义明问及罗秀兰有关骡马市的过往情况及她准备如何买马?罗秀兰答道:我祖上为西安骡马市马王庙巷人,巷中因有庙供奉“马王神”而得名。“马王庙”位巷子中间,每年农历六月十七至十九日,“西五台菩萨圣会”时,“马王庙”也向市民开放三天,以供善男信女朝拜,我家即住马王庙右首。 罗秀兰又向黄义明介绍有关骡马市的历史道:洪武二年(1369年),明朝大将徐达攻克元奉元城(元奉元路路城,唐旧都长安),遂改名为“西安府”。这也是唐旧都长安在历史上首次被称作“西安”。明朝为加强戍边,将西安府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军事重镇,此骡马市旧名骡马店,位于西安市东大街东段南侧,共由水车巷、肋子巷、马王庙巷,戴家巷,惠家巷五条巷子组成,因巷子内多骡马店家而得名。骡马店是专为长途贩马的商贩和马夫而设的,院门宽大,可供车马出入。门前广场有拴马桩,来往骡马可拴在桩上休息。店内与街上均骡马厩、马槽林立,草料俱全,喂养牲口的各种用具不缺,有修理马鞍、镶马蹄等的专用工匠。另有专门的马医,掌握治马的各种秘方,凡属马疾如连疮腿、疱疹、乳腺痈肿以及无名肿毒等症,均能救治。而据《明臣奏议》卷十《马步升:巡抚事宜疏》记载,明弘治年间,有陕西、河南客商,贩卖骡马,每年约有数万匹,俱从潼关经过,然后到河南、山东一带销售。由此可见骡马店的繁华。约至明嘉靖末期,西安骡马店因日趋繁荣而成市,遂有“骡马市”之名,此见于明文献《西安府城图》的记载,其云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此地到处是牲畜交易市场。有关于骡马市的繁华,尚见于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卷四《商贾记》中所记:“河以西为古雍地,今为陕西,山河四塞,昔称天府。西安为会城,地多驴马牛羊,旃裘筋骨,自昔多贾,西入陇蜀,东走齐鲁,往来交易,莫不得其所欲……至今西北贾多秦人”。 罗秀兰又道:而导致骡马市繁荣的原因,是因为明代实行茶马互市制度。在明朝,由于实行“以茶易马”的戍边制夷政策,陕西边防地区享受一种特殊优惠政策。如洪武五年(1372年)以陕西茶易西番马,“用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由于中原地区茶价低廉,而致西北暴涨,因此陕西商人以陕西为中心,奔走于西北、西南,输茶于陇青,贩盐于淮川,运布于苏湖,销烟于江浙,号称“陕西商帮。”而终明一朝,马匹并无定定价,总的趋势是:凡太平岁月马价低,至荒年、战乱年马价高。如见于《明会典》卷一七九所记:明洪武年间,南京的马价“钞800贯”,当时钞(纸币)不值钱,一贯约合铜钱13文—14文。而钞“钞800贯”,按每贯铜钱14文计算,仅能折铜钱3200文,而在明代,一两白银折1000文铜钱,钞800贯,即折银3.2两,由此可见马价之低。当时一两白银(1000文铜钱),能够购买400斤大米。也就是说:当时一匹马的价格,不过相当于1500斤左右大米的价钱。明永乐时期(1403—1424年),一匹马才卖4两银子,从蒙古购买了一批蒙古马,均价约4.35两白银。明朝景泰年间(1450—1456年),北京的一匹马价需“银6—8两”,各地马价多在白银10两左右。而马价后来日贵,当与边疆打仗有关。嘉靖时期,一匹马要卖13-18两银子(3900-5400元)。另见于《明世宗实录》卷四九二记载,嘉靖四十年正月,巡按直隶御史建议平抑马价,“请以江南江北马匹尽折准改折每匹马征银二十四两”。而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在北京买一匹马需钱银15—20两,买一匹好马则需银三十两。时至明中晚期,一匹马价约在70到80两白银之间,但当时南北方马价并非完全一致。在北方,马价稍廉,因为每五户人家,能养马一匹。而在南方,马价较贵,因为每十户人家方能养马一匹。此外,当时一个专门养马马夫的佣薪,约年40两银子,较一个正七品知县,年薪约60两白银,差距不是很大。其原因是马料耗资甚多,见于《宛署杂记》一书所记,当时养一头牛,养二十月,用草料银一两六钱,而养马的费用当为此倍数不止,因为养马需喂豆料。而明代一个普通人要弄到马匹的唯一办法,就是去关外采购。按压低价算,崇祯年间(1628—1645年),50两银子可买一匹马,500两银子可买10马,5000两银子可买100匹马,5万两银子只能买得1000匹马。 上述崇祯年间的马价,约相当于当今马价,但尚未计算用马的人力成本。如折算用马的人力成本,明代买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做婢女,价格在15到20两白银之间(一说买一个15岁的丫头回家,仅需银4两)。一个普通佣工,月薪多为2两白银。一亩上等水田,五口农家耕作一年,所得收银约七至八两。一个正七品知县,年薪约60两白银。是以在明代大街上能够骑马者,多为富人。明代名将戚继光手下的一个军人,一年的军饷才五两银子左右。而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最高的时不过两千多万两白银。当时崇祯皇帝一天的御膳费用约在300两白银,此与之前的万历皇帝与天启皇帝相比,其宫廷费用还是低的,此见于《五杂俎》、《国榷》、《明史》等文献的记载。 而计算明代马价的对于我军现赴西北买马的意义,其在于可折算出我邦以马养军的成本。如比较文献所计,其大致情况为: 明末的骑兵军饷,往往和家丁军饷同额,都是一年18两白银左右。万历四十八年(1619年)以来,明驻辽军队(包括外地援军)的军饷都家丁化了。总兵要用约4-5个步兵的军饷,去养一个家丁——实际也就是养一个骑兵。骑兵军饷高,是因为其需要有精湛马术及弓射精准,此外还需要有专业养马知识和每日饲马,比步兵要辛苦得多。此外,骑兵尚另需盔甲、武器,一个骑兵的盔甲价约折15两白银,兵器亦折15两白银。亦即以军马20两一匹计,一个骑兵养兵费为:20两军马费,另加18两以上的军饷,另加30两左右的盔甲军械费用。但此非全部。养一匹战马,真正贵重的是每天所需的马料费:一天至少三升豆、一束草。如果要养九万匹马,则一年要吃掉97万石豆子、2160万束草。仅马料费一项,即折银约300万两(明代一石折150斤,一束草价格格为24-25文铜钱)。明末辽东战争,通过海路运输的军粮已经是成本高昂,运去的米还多被海水泡烂。 而当时马料成本,具体见于崇祯二年的一份报告,其对于问题的答复是:民穷力尽在告困,尚不知采买于何方?搬运以何法?当时明代人均粮食占有量仅600斤左右,风调雨顺的时代,民众可勉强维持温饱。至于一遇饥荒,要另外供养大量肥壮军马,谈何容易?这是因为明代农业以牛耕为主,养马除了军用和承担部分运输任务外,几乎全无经济效率。征之实例,1627年西北大旱;1637年全国大旱;1641年,因旱江南地区的官宦人家都口粮不足,更惶及百姓,以致一些地区已经人相食了,更无喂马的马料,于是战马就比人尤先被饿死。而到松锦大战前夜,据关宁铁骑指挥官祖大寿的报告,其手下骑兵拥4803匹战马,巳有5个月没有领到豆料,只能给军马吃荒草。这个报告意味着:当时的关宁铁骑,实已丧失了骑兵战斗力。 而当时的后金政权,亦即满清先祖,在入关之前,共控制和掠夺了几百万汉人为奴,至其入关之时,所剩汉人不到20万众。所缺之人,除了被杀,更多则是被饿死了。而这些尤先被饿死的汉人,正是被后金政权所掠种粮养马的人。用人粮养马,正是当时满洲八旗集团的基本生存之道。而由此联想到八大王张献忠入川后,何以要屠蜀民养军,原因也就不难得知了。因为八大王入蜀,其军队是以骑兵为主,由于养马成本高昂,是以八大王要屠蜀民以养军,这如同后金政权要屠汉民以养马的政策同出一辙。所以当时的后金政权,人丁虽不旺,却从来不缺战马,得以成功入关。这不仅是因为其占有草原地利,同时也是因为其实施极端野蛮的以人养马政策。因为后金政权可以寡人,但只要其有马,就可以掌握战场优势,到处杀掠。而当时的明末政权,其生存环境虽与后金政权同一,但因其不能采取相同的以人养马政兼,这便最终导致了大明政权的败亡。 罗秀兰言说及此,黄义明问道:按罗姐所说,五万两白银是买不到二千匹军马的?罗秀兰答道:如果仅以现今一匹马价值50两银子计,五万两白银仅可买马一千匹,如果再加上买马所需人力成本、客栈中转费用,实际所能买马之数还得减半,亦即只能买得500匹战马。但此事如处理得宜,以五万两银子,不但能买到一千匹战马,甚至还能买到两千匹战马,而且在买马途中之人力成本费、客栈中转费用,以及我军将使用战马之养军费用均可省抵。 黄义明问道:此话又怎讲?罗秀兰答道:这就要涉及到对明代所行“茶马互市”制度的说明了。终明一朝,茶价高,马价低,以茶易马,获利甚大。而元帅要我入关买马,若想要获得成功,即以5万两银子买得2000匹马回归,也只能采取此策,即采取茶马互市制度。 黄义明道:愿听其详。罗秀兰道:我西南地区产茶叶而无马,西北地区产马而无茶叶,我出行之初,可先赴西南地区采购茶叶,再赴在西安设中转茶马客栈,出西口以茶叶易马。而以此法持久互市,所赢之利不仅可以如数买马,甚至可以之赢利养军, 黄义明道:愿听其详。罗秀兰道:要弄明白这一问题,先得知晓在明代茶马互市制度的设立及茶与马的价比。其概况为: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废旧元河州路(治枹罕县),置河州卫(治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区临夏市),属西安行都卫。并于该年在河州地区设立茶马司,总领当时中原地区与西北边疆地区的茶叶与马匹的贸易,称之为“茶马互市”制度,此见于《明史》所记:洪武四年(1371年)“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黎、雅抵朵甘、乌思藏(今西藏),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另据《河州志》所记,该年为洪武五年,至洪武十六年(1383年),罢洮州茶马司,以河州茶马司总之。或云明初有四大茶马司,后为五司,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又从五司变为六司,“部议西宁、河、洮、岷、甘、庄浪六茶司交马共九千六百匹,著为令”。 关于明初茶马司设立的目的,是为了“壮军力、驭番民,隔强虏。”此见于《洮州厅志》所记:“马政之善,无如榷茶羁番矣,说者以为有三大利,捐山泽之毛收騋牡之种,不费重资而军实壮,利一;羁縻番族俾仰给我而不背叛,利二;遮隔强虏,遏其狂逞,作我外篱,利三。”但从这一制度实施的后果来看,则是促进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经济繁荣,使河州成为“秦陇以西、繁荣称首”的“乐土”。并养成了河州人酷爱饮茶的习俗,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款待客人,还是走亲访友,茶是河州最好的见面礼,河州人甚至把“订婚”叫做“送订茶”。 茶与互市制度得以成立,按明初士人的说法是:“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以茶给番,“固番人心”。所谓“采山泽之利而易充厩之良”,“戎得茶不能为中国害,中国得马足以为我利,计之得矣”。“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者”。“番人以茶为命”,“国初散处降夷,各分部落,随所指挥地方安置住札,授以官职,联络相承,以马为价,使知虽远外小夷王官王民,志向中国,不敢反叛”。一方面以显爵拢之,另一方面以日不可缺的茶制之。“一背中国则不得茶,无茶则病且死,是以羁縻之,贤于数万甲兵矣。此制西番以控北虏之上策,前代略之,而我朝独得之者也”。“番地多马而无所市,吾茶有禁而不得通,其势必相求,而制之机在我”。 上述是当时人的说法。但是茶马互市制度的设立,对我邦现今购马安邦的意义来说,则是它确立了茶价高于马价的比价,使我邦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比价,出较少的钱,买到我邦急需的两千匹战马。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明初所订立的河州茶马互贸的价比是茶高马低,大致情况为:“凡上马一匹给茶四十斤,中三十斤,下二十斤”。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上马30篦(每篦约3斤,合90斤),中马二十篦(合60斤),下马十五六篦(合四五十斤)。而在明初70余年中,或是一年一征,或是一年数征,或是三年一征,征马数量,一年数百匹,或是数千匹,但大部份时间征马7705匹。仅在河州等地粗略计算,合计约在20万匹以上。而延至今世,马价已抬高至:上马易茶100斤左右,中马易茶80斤左右,下马易茶60斤左右。 但茶价高马价低的价格仍未改。以实例为征: 见于明嘉靖版《福宁州志•食货•贡辨》一书所记:当时芽茶84斤12两,值价银13两2钱2分;叶茶61斤11两,价银1两4钱7分9厘。而至万历九年(1581年),每斤芽茶估银0.08两,叶茶0.02两。 当时的银价是一两银子,折铜钱1000文钱,能够购买400斤大米。而当时在边贸市场上,缺粮的蒙古人,只要6-8两银子就可以把马卖给明廷(有时甚至不用付钱,以粮易马即可)。而以万历年叶茶每斤折银0.02两为基数估价,买上马一匹给叶茶40斤,仅需银0.8两。如以芽茶计每斤折银0.08两为基数估价,买上马一匹给芽茶40斤,仅需银3.2两。但直接用银子买马,同样在万历年间,在关外买一匹马,需银均价20两,买一匹好马,需三十两银子,买普通的马,约需银十五两(当时华北地区一匹马是20两银子,从山西到北京,基本都是这个价)。由此可见其中差价之大。 言说及此,罗秀兰又道:上述所说是明万历年茶马互市时,以茶易马获利空间之大。但万历年间关外一匹马的均价是银20两,而现今已涨至一匹马均价50两银子,而以茶易马的比价却未曾大变,由此可见到关外以茶易马获利空间之大,因此说元帅要我赴中原买马,若想获成功,只能采取茶马互市的方子,出边关买马。若此,不但能以5万两银子买得2000匹马回归,而其间获利空间,不但能充抵买马的人力资本,甚至也能补充军资。 听罢罗秀兰所述,黄义明大笑道:看罗姐身材,五大三粗,似练武的料子,不意讲起贩马一事,却满腹经纶,年少时必读书不少。 罗秀兰答道:我年少时家中有钱,家父乃西北马商,花钱请私廓先生教我识字。我生性玩劣,喜习武而不喜读书,为此挨了不少先生戒尺和家父鞭打,但在家父与私廓先生逼迫下,我也读了不少书。此外祖上一直在西北以贩马为业,耳濡目睹,是以颇熟悉西北贩马旧事。 黄义明听罢问道:双亲现何在?罗秀兰答道:均死于清虏入关征剿之战,我随逃难人群自汉中入川,投靠琼姐为生。众人听罗秀兰所述,一时皆神色怆然。黄义明道:往事已不可追,原以我辈努力,为蜀地落难民众造福,共创大同伟业。众人一齐说好。 黄义明又问罗秀兰如何具体安排行程?罗秀兰答道:我欲与夫婿俞伯海携二百兵众先化装成商队,由重庆下长江,在沿途湖广,安徽、江浙等产茶地,以低价收购茶农手中茶叶,然后顺大运河、淮河、颍河、黄河故道过河南,抵西安。在西安重寻家父故人设茶马栈屯茶,同时派人赴西北河州地区以茶易马,再通过西北陆路与黄、淮、长江水路,陆续将所购得之马匹运抵重庆。 黄义明道:罗姐此计甚妙,只是不知重庆何时可见马?罗秀兰道:如计划进展顺利,所购得的头批马约两个月后可见。黄义明与军中诸将一齐道好。 2023年9月9日校审 ------------ 第十六章:罗秀兰西北贩马 第十六章:罗秀兰西北贩马 刘惠恕 且说罗秀兰所提出的下中原赴西北买马的计划,得到了黄义明及军中诸将的一致认可。因此罗秀兰与夫婿俞伯海便择吉日,携带手下二百兵卒化装成商队,由重庆朝天门码头出行,先是过湖北宜昌,又经江西九江,过安徽铜陵、过南京,均稍作停留,又派人顺大运河赴杭州,在所过之地向当地茶农采购茶叶,屯积于船上。当茶叶采购足后,便沿大运河、准河、颖河、黄河故道,过古都郑州、洛阳,复下三门峡,过潼关,经渭河,抵达古都西安。 罗秀兰一行抵达西安后,首先带众人来到骡马市马王庙巷自己的故居,发现故居旧址尚在,居住着自己父亲在世时的副手张三,罗秀兰见到张三后大喜过望,先是询问自己走后的离情。 张三道: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明军最后一任统帅孙传庭率重兵在西安城固守,这也是在强敌当前形势下,明军唯一能采取的军事策略。然而刚愎自用的崇祯帝却一再严令孙传庭出关作战,甚至以杀头相威胁,孙传庭无奈出兵。结果中李自成诱敌深入之计,九月十四日于河南郏县大败,李自成军乘胜追击400里,十月初兵临潼关。此时孙传庭几乎全军覆没,他从河南渡黄河逃到山西才摆脱了追兵。而当他从山西再渡黄河回到陕西匆匆布防潼关时,已经只剩下了4万残兵败将。十月六日,李自成发起潼关战役,明军一触即溃,孙传庭与监军副使乔元柱圴死于乱军之中。至此,能支撑大明王朝存在的最后一根柱石也垮塌了。潼关失守,西安城便无险可守。此后李自成军连克渭南、临潼,十一日兵抵西安城下。汝父罗士英见况,知西安城将不守,为了给家庭留后,责令尔叔士华带你随逃难人群自西安西城门逃出,前往四川。而此时西安城内的情形是,因明陕军尽溃,官府留下途经西安的5000名四川兵守城,守将名王根子。时值天寒,守城川兵衣衫单薄,官员们劝说西安城里的首富秦王朱存枢出钱为士兵置棉衣,以鼓舞士气。不意要钱不要命的朱存枢一毛不拔,拒绝出钱。守将王根子一怒之下,十月十一日,也就是李自成军兵临西安城的当日,开东门献城投降。守财奴、大明秦王朱存枢被活捉后,投降李自成军受封为“权将军”,布政使陆祺随之投降。而陕西巡抚冯师孔、按察使黄炯死节。西安城失守后,李自成军进城,先是大掠三日,后在宋献策的劝阻下,下令禁止掠夺民财。又派出兵马,前往取甘肃、延绥等地。次年(崇祯十七年,1643年)正月,李自成称帝于西安,改称西安城为“西京”,定国号为大顺,建元永昌,封功臣,定军制,开科取士。 上述是你离开西安城后的概况。你父亲所开的骡马客栈,在李自成军进西安城的头三天纵兵大掠时,财产已被抢劫一空。你父母不愿意看到自己祖辈所积财富被抢劫一空,率手下伙计拦阻,无奈敌众我寡,均被杀身死。当时我欲同死,被你父阻拦。他告诉我他死后需人收尸,也需要有人给你报信,让你好好活着,在可能的条件下重光祖业。我听从了你父亲的劝告,未同死,而是躲于西安城效,直到西安乱平,我才重回你父母旧居收整,无奈旧居虽在,却丧失了全部财产,无力再经营骡马客栈了。 听罢张三所述,罗秀兰放声痛哭,问道:我父母坟地安在?张三答道:就在西安城郊,姑娘今日在此暂安歇,我明日即陪同你前往祭拜。随后二人便聊到正事上。张三问道:不知姑娘别来无恙?尔叔士华身体可好?姑娘此次重归故里有何打算? 罗秀兰回答道:我叔士华自带我离开西安城后,已病死于入川难民的人流中。我仗着年轻且有一身武功,投靠重庆女杰董琼英部,被提拔为副统领。李晋王定国末徒黄义明后入川,建乐山城邦任邦主,召号川民共建大同伟业,董琼英部被黄义明招降,我亦随之归降。黄邦主欲完成蜀地一统大业,缺战马,特委派我赴中原购买战马二千匹,是以重返故里,欲重开骡马客栈。 张三听罢笑道:此事倒是好办了,姑娘重抄祖业,自是熟门熟路,只是不知姑娘此次重返故里欲购马二千匹,又携带了多少本钱?罗秀兰答道:携带现银五万两,已收购茶叶若干。张三回答道:本钱少了一些,但只要不操之过急,处理得当,完全可完成这一任务。你父亲旧伙计宝日大叔现亦隐西安城郊,熟悉河州贩马旧事,我可下午叫来议事。当街店铺、客栈虽毁,但地盘尚在,可临时叫人修缮。姑娘不妨先叫手下在街上临时吃顿便饭,找地方住下,下午但议正事。罗秀兰说了一声好,当下两相告别。 且说当日下午,张三自西安城郊叫来了宝日大叔,罗秀兰则带上夫婿俞伯海,重聚张三所居之茶马客栈旧址议事。四人协商的结果:由俞伯海带上一百伙计携带部分茶叶,随同宝日大叔出西安城,赴河赴河洲采购战马,同时给宝日大叔现银一万两,做为随同人员吃住的费用。另由罗秀兰常上伙计一百人,随同张三住西安城内重整骡马客栈门面,并交现银一万两给张三,作为重整客栈和伙计吃住的临时费用。 且说何以叫俞伯海带一百人随同宝日出西安城赴河州采购战马呢?原来这河州地区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带,旧属大元河州路,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废元河州路,在此地设置大明河州卫,属西安行都卫,并于该年在该地设立茶马司,指派专员负责茶马互市交易。而宝日原当地蒙古族头人,熟知羌族、维族等少数民族语言。宝日又是一位极讲诚信的人,他与罗秀兰父亲罗士英的相熟原自一件小事。一次罗士英从宝日从人手中买下一匹骡子,此骡子高大、精壮,毛色发亮,跑起路来四蹄翻花。罗士英连道好骡。不意此马骡为伤鞍之骡,驼不得重物。罗士英不解牵骡回家,时宝日不在家,回来后得知骡已售出,不愿买家上当,骑马连追三日赶上了罗士英,相告实情,欲相换一匹好骡。罗士英不信,认为是卖家售出好骡后后悔,欲调回。表示坚决不退换。宝日说道:你不退换无妨,何日想退换时,可到我家中来换取,我在家里等你。而待罗士英牵骡回家后,想让其从西城运一捆丝绸到他铺子中去。一旦伙计将鞍放上骡背,骡子便突然暴怒,上蹿下跳,不肯就范。此时罗士英方知宝日所言非虚。数日后罗士英重临河州宝日家中,宝日以为罗士英是准备来换骡子的,便叫伙计接侍,罗士英道:我不是来换骡子的,而是向你来倒歉的。数日前你将真情相告,我却认为你在使诈,实是不识好人之心。从此之后,罗士英便与宝日建立起真诚友谊,凡罗士英欲在河州买马,均叫宝日负责。宝日也从此成为罗士英在河州贩马的最得力助手。 而罗秀兰何以要叫张三负责骡马客栈的重建事务呢?原来此张三也是一个极讲诚信的人,且富有同情心。罗秀兰父亲尚在时,张三始终负责骡马客栈的经营事务,常日出银两成千上万,从未出过差错,其父也从未盘查过张三所管理的银账。一日罗秀兰问父亲何以如此信赖张三,其父讲起有关张三的一段往事。原来张三在与罗士英合作经营骡马客栈之前,曾在自家门口经营过一家饮食店。每临黄昏,都会有一位头发凌乱、衣着寒酸的流浪汉,手持一张他手绘的一百文铜钱向他买面。张三每次接过他手绘的一百文铜钱后,就会给他一包面条,而这包面条足够流浪汉一天的食量。如此一连数年,这位流浪汉已从满头黑发,变成两鬓斑白,笔直的身材也逐渐佝偻,嘴巴因为牙齿脱落变得内陷。但流汉汉从未停止过用手绘的假币向张三购买面,张三也从未停止过对流浪汉的供食。年积日久,张三手中已积聚起许多流浪汉手绘的假币,将其储藏在一个专门的木箱中。而当时街上人都称这个流浪汉是“讨饭的”、“傻子”、“小偷”,唯独张三称呼他是“老郑”,因为他知晓流浪汉的姓名。同时他也告诫自己的孩子决不准歧视这位流浪汉,万一这位流浪汉到店中买面自己不在时,叫孩子也必须用自己对待流浪汉一样的态度来接待他。终于有一天流浪汉不再到张三店中来买面了,经查询,张三方知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流浪汉被一个醉酒的马夫驾着奔驰的马车撞死了。而流浪汉留下的手绘假币,张三迄今仍珍藏着。后来张三不再开饮食店了,恰逢罗秀兰的父亲开起了骡马客栈,缺少一个管账的,罗秀兰父便请出张三来担任自己的账房先生,顺做经营骡马客栈的下手。和罗秀兰讲了上述话后,罗士英问其女儿道:你想一个诚信若此的人,又如何会在我交他的账目中做手脚呢?我又有何必要查其账目呢?由于罗士英在世时对张三极度信任,因此罗秀兰对其父亲旧日的伙计也给予了一如既往的信任。 当日下午,罗秀兰、俞伯海、张三、宝日四人在张三所居之骡马客栈旧址议事的结果是:由俞伯海带上一百伙计携带部分茶叶,随同宝日大叔出西安城,赴河洲采购战马,同时给宝日大叔现银一万两,作为随同人员吃住的临时费用。另由罗秀兰带上所余伙计一百人,随同张三住西安城内重整骡马客栈门面,并交现银一万两给张三,作为重整客栈和吃住的临时费用。 而根据张三的意见:由于罗秀兰、俞伯海已携带了大量茶叶抵达西安,因此新开设的客栈不再叫骡马客栈,而是更名“罗记茶马客栈”,亦即将原罗士英原开骡马客栈一分为二,一半设茶栈,采用前面临街开店铺,店铺后面设储茶仓库。而客栈旧址另一半仍设骡马客栈,主要用以收储通过茶叶交易所得的马匹。当然有人想用骡子交易茶叶,只要有利可图,出得了手,也照收不误。 且说四人就重设“罗记茶马客栈”一事议定之后,当日下午宝日大叔便带上俞伯海的一百人众,押着茶叶出西安城,前往河州换马。张三则指挥罗秀兰所留下的一百人众修整茶铺及骡马客栈。而当年罗士英手下一帮被李自成军打散躲于西安城郊的伙计,听说老东家的女儿已回到西安城欲重振祖业,亦纷纷找回来帮忙,重新入伙,搞得静寂已久的西安骡马市大街好不热闹。 而当时西安城的清廷官府听说骡马市来了大客户,生怕接待不周,特派文员来招呼,云西安城久经战乱,百废待兴,大清官府保护合法商户,不似盗贼李闯强盗行径。凡在西安经商,头年免税,隔年从轻征税,可放心经营。有不法人员欲敲诈经营者,但报官即可,决不轻饶。 在此形势下,“罗记茶马客栈”迅速开张,最热闹的是临街的茶叶铺,早晚都有人来买零销茶叶。这是因为当时西安地区经战乱已久,又不产茶叶,突然听说有来售茶叶,宁可出高价买零售茶叶。有的人家无钱而有骡马,甚至直接牵着騾马到店中换茶,也不计价钱高低。如此一来,短短两周之内,“罗记茶马客栈”赚得盆满钵满,尚未待俞伯海与宝日大叔从河州贩马归来,已赚得二万两银。 原来计罗秀兰此次到西安重设茶马客栈,总共带了五万两银子,其中给张三与宝日大叔各一万两银子做本钱,自己来时共采购了两万两银子的茶叶存于客栈,自己手中尚余一万两现银。而已存于客栈中的两万两银子的茶叶,一多半被宝日大叔与俞伯海带往河州贩马,少部分则放于街面茶铺零售。不意因生意兴隆,这临街零售的少部分茶叶竟净赚得白银二万两,当然也耗光了库存茶叶。罗秀兰见状,急令手下伙计快骑重返来时路,赴湖北、安微、江浙、福建一带尽快采购安徽毛尖、浙江龙井、福建铁观音、苏州碧罗春等名茶填补柜台。 如此又等了两周之后,宝日大叔与俞伯海已从河州采购了两百匹塞外好马回归。罗秀兰与张三、宝日、俞伯海再度开会协商道:如今茶马客栈已重新开张,钱也赚到了,马也有了,不妨先把这两百匹好马送到重庆黄义明元帅处。因为要等到两千匹马全部采购完毕,再送重庆,不但现今茶马客栈容不得这么多马,且真正把马数溱齐再送,也怕惊动地方,不易得手。众人齐道好主意。协商的结果是:罗秀兰与俞伯海各率50人自西安附近雇佣船队载马,还是按来时途径,由西安出发,经渭河,过潼关、三门峡,出洛阳、郑州,经黄河故道、颖河、准河,经由大运河入长江,经武汉、宜昌,赴重庆。至于留下来的张三与宝日大叔,罗秀兰又取出所赚得的银子二万两,给每人一万两作为经营本钱。又指派本军军校徐根元带领五十男兵,继续随宝日大叔赴河州贩马;又指派女军校汪芳草带领五十名女兵,跟着张三经营茶马客栈。并约定一旦购马至两百匹,便派人沿已辟出的水道送往重庆,罗秀兰与俞伯海得知送马音讯后,自然会派人沿途接应。 四人议决后,罗秀兰与俞伯海便择良日与张三与宝日大叔告辞,押送着载有两百匹好的船队自西安出发前往重庆。 2023年9月10日校审 ------------ 第十七章:罗秀兰、俞伯海运马石宝寨遇劫 第十七章:罗秀兰、俞伯海运马石宝寨遇劫 刘惠恕 且说罗秀兰、俞伯海与张三、宝日大叔计议后,便择良日押送着载有两百匹好的船队自西安出发前往重庆。起初一路顺利,当船队进入长江,过武汉、经宜昌时,江面开阔,时天气又晴朗,众人尚有心情欣赏两岸的江景,一路说笑。但当船过宜昌,经西陵峡、巫峡、瞿塘峡时,江面开始变得逼仄,两岸青山相对,怪石林立,有的地段因绿树遮天,江面变得暗无云天。众人心情也开始变得紧张,各自握紧手中的兵器,生怕遇到歹人。 照理说罗秀兰、俞伯海押送船队所过的三峡一段,是长江中风景最美的一段,这也是当年唐代大诗人李太白《早发白帝城》一诗的诗境所及之处,全诗为: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罗秀兰、俞伯海押送船队过此,理应是心情最为放松之时,何以变得紧张了呢?原来当时正值明清代际,天下板荡,兵荒马乱,长江上不时有贼人驾舟出没,劫持过往商客,做得都是要钱不要命的生意,罗秀兰、俞伯海如何能不紧张?当然好得是二人皆有武功在身,所押船队上的一百名伙计均行伍出身,人手都持有兵器,小股的盗贼,并不敢打船队的主意。而当船队渐出三峡,进入云阳、万州地界时,江面逐渐变得开阔,因始终未遇到什么事情,众人的心情也逐渐放松下来。 而时至当日黄昏,船队渐抵忠州地界,此处距重庆已不是太远。但见远处江面近北岸处,有一高约数十丈、陡峭突凸、凌空孤峰拔起的巨石。此巨石实为临江突起的一座石峰。按当地传说,此石峰乃为当年女娲补天时所遗留的一尊五彩石,因此称之为“石宝”。而此“石宝”因形如玉印,又称之为“玉印山”。而尤为出奇的是:依水背山,有能工巧匠依山势建起了一座十二层楼阁,从远处遥望,似直插云端,而在山的顶端,借助架于崖壁上的铁索,修建起了一座有三层高的寺庙,称之为“天子殿”,亦称“魁星阁”。从远处看去,依山耸势,飞檐展翼,令人惊动魄。而在山的脚下,临江高崖上修起一座结构严实的砖石山门,四周围以坚固的石墙。山门上嵌刻有“小蓬莱”三字,“小蓬莱”三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五龙捧圣”、“哪吒闹海”等浮雕,形象栩栩如生。而“小蓬莱”字幅的下面,尚有横匾“梯云直上”,在横匾之下,方是山门的入口。这一山门上连古庙的气势,使人惊心动魄。 原来罗秀兰、俞伯海押船所经的江上孤峰,实是一座山寨,它为明清代际乱世中,自号“武陵王”的江洋大盗谭宏所居的“石宝寨”,它本身共包括寨门、石坊、寨楼、兰若殿四个组成部分,就这一建筑本身而言,可谓巧夺天工,险绝人寰。而正待罗秀兰、俞伯海驾船队欲经过时,在山门口突然站立着一个圆眼虬级的粗壮汉子高声喝道:吾乃武陵王谭宏是也,四方过此船队必须留下买路钱! 罗秀兰、俞伯海在远处船头施礼道:吾等乃蜀地乐山城邦主黄义明元帅属下,奉命自中原采购战马过比,尚望武陵王放行。 谭宏高叫道:蜀地战马现价每匹白银七十两,凡有马队过江,每匹征银四十两。看在你们乐山城黄邦主的面子上,每匹马仅收银三十两,少一两也不行。 罗秀兰、俞伯海问道:我们要是不给呢?谭宏顿时取出一面铜锣,一声锣响,从石宝寨后方江岔上驰出一支铺天盖日的船队,把罗秀兰、俞伯海欲前行的江面堵得严严实实,而船上立满了挽弓搭箭的士兵。谭宏叫道:如欲过江而不交买路钱,就看你们能不能闯过这一关了! 原来石宝寨的位置位于近长江北岸的江岔上,在傍岸水道上,暗泊着一支巨大的船队,船非划桨,而是船底装有四轮,能在水上行走如飞。而罗秀兰、俞伯海所押送的船队自长江东面而来,被石宝寨北侧江岸树荫所遮,看不到江岔中所掩遮的船队。 见此情景,罗秀兰、俞伯海暗忖道:看这架势,硬闯是休想过江了。便道:我们愿意交过路费,只是我们押送有两百匹战,而船上的余银仅剩三千两,能否让我们先行过江,欠钱容日后补交?谭宏叫道:那就先放行一百匹战马,所余战马先押送至军马山看管起来,何时你们船队补齐了银子,再将余马赎走。 罗秀兰、俞伯海见状道:好汉不吃眼前亏,暂且交上三千两白银,带走一百匹战,赎银待见过黄元帅秉报后再说。于是派俞伯海先送上白银三千两,谭宏让开江道。罗秀兰、俞伯海带一百匹战及五十随从过江,所余一百匹战与及运马船只被谭宏全数扣下。 罗秀兰、俞伯海行时,谭宏又关照道:烦尔等与黄义明元帅明说:赎银三千两何时补交来,战马一匹不少的还给你们。如若不服,尽可以武力来夺,我武陵王历来服硬不服软。石宝寨是我谭某的地盘,迄今尚无哪一家官兵或私兵船队,能过得了我的山寨水面。罗秀兰、俞伯海回答道:行,此话我们记下了,回重庆后一定转告黄元帅。 原来这武陵王谭宏出身,原属李闯王旧部,跟着李自成一直做着饷马生意。李自成兵败湖北九宫山后,其余部散作十三部,各立山头,在湖北、湖南一带活动,统称作“蘷东十三家军”。而谭宏所率军队仅是其中的一支,其自持武功高强,又占有石宝山寨的地利,便认为天下无敌,在江面上做起了这抢劫过往船队、商贩的无本生意。但其做生意有一条原则,即只抢载物船队的东西,却不抢劫空身船队,因为其认为利小而不干。因此罗秀兰、俞伯海率船队出川时,系空船而未被抢,等到回川时,因船上满载马匹,而受到了谭宏抢劫。 2023年9月11日校审 ------------ 第十八章:黄义明一打石宝寨 第十八章:黄义明一打石宝寨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自派罗秀兰、俞伯海赴中原采购马匹之后,一直在等待回音。一日黄文明正在军帐与计子善、杨复盆与董琼英夫妇议事,协商如何尽快安定重庆民生,军帐外忽报罗秀兰、俞伯海夫妻已带随从百人及一百马战马回归,听罢大喜,急叫入帐议事。 听罢罗秀兰、俞伯海二人秉报,黄义明一喜一怒。喜的是因西安茶马客栈设立,已开通前往中原贩马的通道以及生财之路,不必再追加投资,中原战马以及通过茶马客栈贸易得银会源源不绝入川,黄义明一统蜀地、带领川民共创大同伟业的设想当可实现。怒的是武陵王谭宏不知好歹,拦路抢劫。乐山邦并不差这三千两银子,但此钉子不可不拔,否则的话尚有两千匹战马得从水面陆续入蜀,总不致于匹匹战马均交赎金。于是询问众人当以何计对付谭宏? 计子善道:谭宏乃盗贼出身,追随李闯从事饷马生意日久,今李闯虽败,却不知悔改,不可理喻,只能以武力剪除。董琼英道:我在重庆营生,过去干的也是这一行的生意,久闻谭宏之名,知其乃一勇之天,不足为虑,智取即可。 众人协商结果是:必须以武力除去谭宏,控制石宝寨水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先须派人探听石宝寨的虚实。黄义明于是叫来帐下从征诸将协商。此次随黄义明出征重庆的三军六将分别为: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任克直;第二军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时第一军主将俞伯海随其妻罗秀兰赴中原贩马返四川时,在石宝寨已露过脸,不可再用。第四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是女子,出行不便。于是便命令第二军主将袁家依与副将柳树勋,化装成重庆挑夫,前往赴忠县江岸探访石宝寨军情。 接黄义明指令后,袁家依与柳树勋二将带上十余精壮士兵,先坐船一日至忠县下船,然后均打份成挑夫模样,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棒子上系着两根粗黄麻绳,脚着破旧的草鞋,在白日强光的照射下,沿着长江西北岸遍布乱石的河滩上行走,一路吆喝生意。 这里所说的“重庆挑夫”,在当地的俗称是“棒棒军”。何以称“军”?是因为其在重庆当地人数众多。原来重庆是举世闻名的山城,城里面多坡坡坎坎,路很不好走,部分地方车马导交通工具无法穿行,便需要人力来挑负。久而久之,就诞生了一群人力挑夫,其一般手持一根棒棒和绳子在大街小巷里面揽活,其人数多达数十万人,年龄从十几岁到五六十岁不等。 “棒棒军”多来自周边农村,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当然也不断有来重庆做丝绸生意、卖水果,开小餐馆的小贩,因为生意不好做亏了本,最后改行做了“棒棒”,虽然挣钱并不多,但是不用担心亏本,靠天吃饭,只要还能动就饿不着。而源于重庆的特殊地形和港口经济,整个城区依山而建,出门就爬坡,下船即上坎,搬运东西成为难题。久而久之,重庆市民也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大到买家具、米面,小到买几斤肉,如果不想自己动手,叫一声‘棒棒’,即有人应声而到。而他们也就成了重庆这一特定群体的称谓,也成为当地独有的文化符号。 因此黄义明派袁家依与柳树勋,化装成重庆挑夫,前往赴忠县江岸探访石宝寨军情,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怀疑。而袁家依与柳树勋等,何以到了忠县后,要沿长江西北岸行走呢?原来石宝寨的位置,虽孤悬于长江之中,却近长江西北岸,抵达忠县之后,只要沿长江西北岸行走,就可以清清楚楚看清石宝寨的位置。 而如此一连数日,袁家依与柳树勋带人已探清了石宝寨的地貌特点,特返军中向黄义明汇报军情。而根据袁家依等探得的军情,石宝寨的基本地貌特点是: 远看似浮于江心的一座盆景,近看则有一条水道在傍岸处绕寨而过,而这条水道实亦石宝寨的军港,有三百余艘战舰均停靠于港中,在长江岸及石宝寨树荫的掩遮下,不易被人发现。而厉害的是:谭宏的这三百艘战舰均三层楼舰,下有六轮,在机械制动下,可以在水面上行走如飞,无须以人力划桨。此楼舰周边又蒙以牛皮,不怕水浸。在头两层战舰中,士兵持弓箭御远敌,而楼船底层士兵则持刀枪,御近敌。靠此楼舰,石宝寨曾屡败官军水军进剿,这也是谭宏得以横行长江水面的主要军事力量。由于谭宏的士兵平时主要驻札于石宝寨中,而石宝寨又因孤悬于水面之上,普通人不得上,因此寨内军情不明。至于罗秀兰、俞伯海所押被扣战马,均放养于军马山,军马山距石宝寨水路下行约三十里,位武陵县境长江东南岸,系一大片方圆约百里山岭,四周围以巧匠所置锰钢围栏,平时马不得出。山内有专人管理饲马,人亦不得出,启围栏钥匙据言藏于石宝寨中,有专人持掌。 听罢袁家依与柳树勋所报谍情,黄义明笑道:如谍情所报,则破石宝寨易事耳。众人问细因?黄义明道:可效岳武穆破洞庭湖杨幺水军之故智。众人道:愿听其详。黄义明道: 建炎四年(1130年),洞庭湖区有农军首领钟相起兵反宋,钟相被杀后,杨幺等又聚众占领洞庭湖区,于湖心岛设垒,采取“陆耕水战”之法,屡败宋兵。宋廷视之为“心腹蓄毒”。屡次遣使招安、派兵征剿,均遭失败。无奈之下,绍兴五年(1135年)二月,宋高宗以宰相张浚为督军,以岳武穆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将兵五万人围湖剿贼。岳武穆军四月抵达潭州前线,先是招降杨幺部将黄佐,令其返湖中暗中招降杨幺部余众。当月,岳武穆又以前讨杨败将任士安将兵二千,出战诱敌,暗中设伏,四面围击外湖贼军,大获全胜。五月,宋廷欲召丞相张浚回朝,张浚认为杨幺湖中水寨一时难破,欲还朝。岳武穆则劝张浚缓行,八日内必当破敌,“俘诸囚于都督之庭”。张浚听信了岳飞的话,放缓行程。时至八日,岳武穆以杨幺水军降兵先入湖击贼。又自知湖区地险,官军舟师水战不及杨幺车船之坚,遂先遣人开堰闸泄水,放木筏堵塞湖中诸港,散青草于湖面,以滞车船。继以杨幺降将杨钦为向导,率军进围杨么寨。杨幺率楼船出战,因船轮被湖中腐草所塞,不得行,不及官军小船灵活,又被施以火攻,大船尽数被焚,杨么兵败被俘,后被处死。夏诚死守湖心水寨,亦被官军攻破,被擒授首。此战,从初二日岳武招降杨钦,令其反正,到初十日破湖心水寨,大获全胜,擒杀杨幺,恰好八日。宋相张浚因此感叹:“岳侯殆神算也。”岳武穆因以此战平杨幺(1108—1135年)之功,加检校少保,进封武昌郡开国公,后又升荆湖北路、襄阳府路招讨使。 黄义明又道:现我与谭宏石宝寨之战与当年岳武穆平杨幺之战相比,时异而势同。何谓势同?即谭宏楼船高大行速,似其利器,但傍近长江岸北岸港口之中。吾方船小,但处长江上游。此吾方之利也。但乘迷雾天,我以舰队自上游袭之,往江中抛腐草淤泥,塞楼船之轮,使其不得行,复施之火攻,谭宏楼船队必亡。众人齐道:元帅妙计 此后数日,黄义明但勒令军中以小船广储腐草、树皮、淤泥,广备火种。一日夜半,长江大雾,咫尺不辨人踪。黄文明道:时机到矣,便令舰队顺流直下。时至黎明时分,船队已近石宝寨,黄义明便命令船队擂鼓叫战,并高喊:乐山城邦黄邦主十万大军来攻石宝寨矣! 时在石宝寨上熟睡未起的寨主谭宏被叫声惊起而大怒,擂鼓应战,并命令停泊于石宝寨军港中的三百艘楼船战舰列队出击。谭宏所未明就里的是:当时的石宝寨军港中已漂满了黄义明船队自江道上游抛下的腐草淤泥、草根树皮等。谭宏的三百艘楼船战舰一经启动,便船轮被塞,行动不便。而乘大雾攻入石宝寨军港中的黄义明船队士兵乘机往大船上射以火箭,浇以火油,抛上稻捆等易燃物质。而时江面西风劲吹,火借风势,将谭宏的楼船战舰熊熊燃起,由于大船笨重,又相互碰撞,难以移动,不似黄义明的船小,易于躲避火势。因此一时间,谭宏的三百艘楼船战舰大多被焚,船上士兵未被烧死的纷火跳水逃生,朝石宝山寨游去,爬上岸逃生。 谭宏无奈,亦弃船逃生,手提一对开巨斧,站在山寨门前空旷的广场上,掩护已爬上岸的士兵撤入山门之中。 董琼英由于是新降之人,被黄义明不计旧恶地委任为重庆城副主,并介绍其与原犍为城降将、后被黄义明委任为重庆城新主的点穴名家杨复盆成家,并将新复的重庆城交与他们夫夫妇两人管理,因此心存对感激之心,急于在此战中立功。现见立于山门前、手提巨斧的谭宏,正在掩护其手下已爬上岸的士兵逃入山门,便义无返顾地手提一对苗刀跳上岸来,直取谭宏。 不意谭宏天生神力,手提一对巨斧势大力沉,是苗刀的天生克星。董琼英的刀法虽然精妙,锋走轻巧,但双方打了二十回合,董琼英却已感气喘,渐渐败下阵来。此时正在船上观战的杨复盆见其妻不敌,便手提一根木棍跳上岸来,对着谭宏上下点穴。但谭宏光着膀子,手舞一对巨斧,仍是虎虎生风,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双战谭宏,也只是一个平手。 而此时在船上观战的计子善见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双战谭宏,仍不能取胜,也手提长枪,跳上本来,加入战团。而谭宏再神勇,以一人敌三将,也感不支,遂虚幌两斧,乘三将稍退时,不顾尚有大批浮于江面、未及逃入山门的己方士兵,转身逃入山门。三将见状,也一齐追入山门。 此时正在船上指挥士兵围歼谭宏江上残兵的黄义明,见状大惊,连呼:忽追!勿追!已是来不及。但见一巨大的石门,自刻有“小蓬莱”三字字匾的阁楼后面放了下来。 前面已交待过:石宝寨的布局是依水背山,建有十二层楼阁,从远处遥望,似直插云霄,因山似玉印,而称之为玉印山。而阁楼之下,即在玉印山的山脚、临江高崖上,修起一座结构坚实的砖石山门,四周围以坚固的石墙。山门的上方嵌刻有“小蓬莱”三字,而“小蓬莱”之下,即山寨的一对木制大门。当计子善、杨复盆、董琼英三将,跟着谭宏足迹追入石宝山寨时,只看到了这对木制大门未曾闭合,却并未想石宝山寨大门上另有机关,即在“小蓬莱”三字之上,悬挂着一个重达千斤的石闸门,非到危急时不放下来。当谭宏看见三将已追入山寨,急令守山门士兵放下石闸,欲通过关门打狗的方式,依靠已逃入山寨中的优势兵力,置三将于死地。 但是谭宏的这一图谋却被黄义明料想到了,他预见到三将冒险已追入山寨可能遇到的风险,因此大声叫止,并同时由船中跳上岸来,而此时山寨山门上方的石闸,已缓缓由“小蓬莱”字匾的后面放下。黄义明不及细想,连忙冲上前去用双手托定千斤石闸,并叫三将快退。黄义明双手托定千斤石闸的时间仅短短三秒钟,但这三秒之间,已冲入山门的三将恰好来得退出。黄义明见三将已安然退出山门,也急将双手托定的石闸放下退身,但人却因脱力轰然倒地。三将见状,急将黄义明扶上船去。 因此打石宝寨之战,对黄义明来说,可谓胜得险之又险,三将入山门遇险得脱及黄义明举石闸未被压死,可谓侥幸中的侥幸,但黄义明却因此仗,名声大长,在江湖得了个“铁臂千钧”的绰号。 2023年9月11日校审 ------------ 第十九章:黄义明二打石宝寨 第十九章:黄义明二打石宝寨 刘惠恕 却说黄义明一打石宝寨,因其力托千钧石闸,救得叶子善、杨复盆、董琼英三将自石宝寨山门内脱险,自己却因脱力,颓然倒在石宝寨山门前,被脱险的三将扶上船来。此时石宝寨下的江面一片混乱,谭宏的楼船三百艘已全数被焚,船上士兵未被烧死的,纷纷跳入长江逃生,有少部分人爬上岸后,随谭宏逃入了山寨。因山门石闸放下,未及逃入山寨的谭宏残兵纷纷放下武器跪地投降,而漂浮在长江江面的谭宏残兵,未被淹死的也纷纷举手投降。 计此战武陵王谭宏动用的石宝寨精兵共一万余,战斗的结果是:全数战船被焚,参战士兵约半数被烧死,有两千残兵随谭宏逃入山寨,投降的士兵约近三千人,大多被黄义明编入军中,仅极少数人有意还乡为农,在发誓不再追随谭宏为恶后,黄义明均发给返乡路费。而此战黄义明军伤亡约数百人,可谓大胜。 黄义明原想指挥军队乘胜打下石宝寨,不意石宝寨壁垒坚固,黄义明的船队一经靠近,谭宏便由十二层楼的高阁上,居高临下,指挥士兵万箭齐发,黄义明的船队根本靠近不得。黄义明只得下令收兵,并与众将协商下一步作战计划。商议的结果是认为:经晨袭石宝寨的船港之战,谭宏的战船已全毁,逃入山寨的仅为少数残兵及及未随队出战的老弱之兵。谭宏军尽管有固守山寨之利,但估计石宝寨中粮食有限,兵力有限,谭宏断无出寨再战之力。由此决定对石宝山寨暂时围而不打,坐困其师,而是另派军队去军马山夺回被劫马匹。 随后黄文明便驻军于紧邻石宝寨的长江北岸,将所携战船停泊于石宝寨下原谭宏楼船停泊的港口。又将自己统领的军队分成三部分,其中主将袁家依与副将柳树勋所率的第二军、主将史洁梅与副将唐碧瑛所率的第四军,随自己驻守江北大本营。又命令杨复盆、董琼英夫妇率领原谭宏的三千降卒,日日驾船做出欲攻打石宝山寨的举止。而船队每至石宝寨前,必被乱箭射回,然而攻寨士兵早有准备,人人携盾牌防身,实际伤亡无几。 黄义明又明令罗秀兰、俞伯海夫妻率领第一军士兵渡江赴长江北岸的军马山,夺回被谭宏劫取的战马。数日后罗秀兰、俞伯海夫妻前来复命道:先此被谭宏所扣战马,均放养于军马山,除我军被扣一百匹战马外,山内尚有被谭宏劫掠的其他商客所贩马匹约二千匹。军马山距石宝寨水路下行约三十里,位武陵县境长江东南岸,系一大片方圆约百里山岭,四周围以锰钢护马围栏。平时马不得出,山内有专人管理饲马,但人亦不得出,开启马栏钥匙据言藏于石宝寨中,有专人持掌。由于军马山的锰钢围栏均能工巧匠所置,数百里相连,人力无法毁去,要取回被劫代马,必须先搜得开启马栏的钥匙。 听罢罗秀兰、俞伯海夫妇所述,黄义明又与众将协商,一致认为如欲夺回被谭宏劫掠的军马,首先需要攻克石宝山寨。于是黄义明亲自指挥船队日夜围攻石宝寨,但如此一连三天,船队均被由石宝寨十二层楼阁上发射下来的乱箭射回,根本近寨不得。一时间黄义明亦无可奈何。 而时至第四日,江面大雾。等江面大雾散去,黄义明再度率领船队围打石宝寨时,发现整个石宝寨上鼓声及士兵喧嚣声全无,似死一般沉寂。黄义明率船队逼近石宝寨前船只停船码头,十二层楼阁之上竟无一箭发下。 黄义明心中大疑,小心将战船泊上石宝寨码头,又叫两位武功稍好的士兵攀上石宝寨周边石栏围墙上查看,发现石宝寨傍长江南侧,围墙之中原来另存一内港,停泊有小舟数十艘,围墙上另有一道水闸可供开启。显然谭宏是在粮尽箭绝之际,乘当日晨长江大雾之机,悄悄打开傍长江南向的内港水闸,驾小船带领自己手下三千残兵,悄悄向石宝寨下游巫山港方向逃去。而这一石宝寨的内港水闸,由于其外壁颜色,与石宝寨下石栏围墙的颜色一致,因此黄义明的船队尽管已连续围攻石宝寨数日,却根本就无从发现,这也给了谭宏率残兵乘隙逃逸的机会。 在船队傍上石宝寨码头后,黄义明最为担心的问题是:谭宏在逃离石宝寨时,是否已带走或毁去了开启军马山马栏的钥匙?对此,先需打开石宝寨门,搜索石宝寨后方能得出结论。 于是,黄义明叫四位武功较好的士兵先翻过石宝寨围墙,利用围墙上的机械装置,缓缓吊起先前被谭宏下令放下的山门石闸,将其归位于原处,再将已被关闭的石宝寨山门重新打开。为防备山寨内谭宏仍留有伏兵,黄义明与众将先带上二百名精兵,缓步跨入石宝寨山门探路,而叫余众仍驻船上待命。 黄义明步入山门时,仰头看到的是山门的上方,嵌刻有“小蓬莱”三字直匾。“小蓬莱”三字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五龙捧圣”、“哪吒闹海”等浮雕,形象栩栩如生。“小蓬莱”字幅之下,尚有四字横匾“梯云直上”,在横匾之下,乃是山门的入口。步入山门,回头可见置于“梯云直上”四字横匾后方的巨大石闸,石闸的四角,挂有可供启动石闸的钢索及轱辘机械工具。而此山门位于玉印山的山脚,实为临江高崖上修起的石宝寨第一道防线。它由结构坚固的砖石山门及四周石栏围墙组成,这也是黄义明要打下石宝寨,所必须攻克的第一道险关。而在此处,为挽救计子善、杨复盆、董琼英三位误入石宝寨的将领性命,黄义明力举千钧石闸,自己也险些丢了性命。 步入山门,迎面而来的依“玉印山”而建、必须仰视的十二层楼阁。楼阁建筑背山依水,其下端直抵长江水面,其上端则似自云端挂下。 而步入楼阁底层的大厅中,可见左墙上绘有一幅巨大的壁画,画的上方题有“石宝寨山势图”六个大字。黄义明停步细观,发现图之所绘,是依“玉印山”而建的石宝山寨的全部建筑。图底端是靠山依水的石宝寨山门。由山门再上,是上插云端的十二层楼阁。而楼阁在山寨外以肉眼仰视,是连为一体的,但从图上看,则前九层与后三层是分离的,二者间似有几层过渡台阶。而在九层楼阁之后,方是建于玉印山顶端、直插云端的后三层楼阁。令人出奇的是:在后三楼楼阁的后面,尚有一片空地,即在山的顶端,借助架于崖壁上的铁索,修建起了一座有三层楼高的寺庙,标名为“兰若殿魁星阁”。而这一寺庙依山耸势、飞檐展翼,令观图者有惊心动魄之感。 总览全图,可以看出石宝山寨的主体建筑,大致可区分为寨门、石坊、寨楼、兰若殿四个组成部分,就建筑本身而言,可谓山楼一体,巧夺天工,险绝人寰。 而观图令黄义明一行不解的是:在十二尽楼阁的底层大厅中,左墙上绘有巨大的壁画,对墙则一片空白,似有失衡之感。而鉴于在初打石宝寨时,黄文明与计子善、杨复盆、董琼英三将,在进出山门时都险些丢了性命,所以对此山寨的建筑,颇心存忌讳,生怕这十二层楼阁中暗藏机关,不明真相冒然闯入,会受其害,因此不敢擅自上楼,而是对着这片白壁左看右看。黄义明突然发现在白壁上方墙面,即正对着对墙壁图上端的题款处,有一凸起之处。黄义明飞身跃起对着凸起处拍了一掌,但听到轰隆一声,白壁正中开裂,并向左右两侧展开,又露出一幅壁画,图的面积与对壁图画相当,题款处展露出“石宝寨内械图”六个大字。 原来步入石宝寨十二层楼阁的底层大厅中,其左右二壁均有壁画,一明一暗,其左壁“石宝寨山势图”是供普通游客看的,其右壁“石宝寨内械图”则是供石宝寨的执掌者观看的。 而在“石宝寨内械图”上,均是用粗线条构出的石宝寨建筑中所暗藏的机关。在山门入口处,标有“千钧石闸”的位置与字样,并另行标明开启石闸的轱辘机械装置位置。在九层楼阁两侧位置上标有“箭雨”字样。在再上三层阁楼两侧位置上,标有“刀墙”字样。在其后“兰若殿魁星阁”的底层大厅的正中佛像边侧,标有“斧影”字样。而大厅两侧为十八罗汉的坐像,唯独不见后三处机关的开启处。而佛像之上则绘有一尖顶亭状房屋,房屋中间为一张大网,网的正中放一宝盒,盒傍书有“军马山启栏神钥”七个大字。黄义明暗道:此尖顶房必是大厅左壁壁画上所书之“魁星阁”了。 且说黄义明一行细览大厅左壁的“石宝寨内械图”后,对于石宝寨所暗藏的机关设置已了然于胸,但因寻找不到破解“箭雨”、“刀墙”、“斧影”三处机关的装置位置所在,一时间不敢攀登。此时恰时有山门外士兵抓到一条由长江中跃上石宝寨前码头的江豚,被黄义明知晓。遂喝叫到:拿来!当随行士兵将所捕江脉递上时,黄义明用双手举之过头,往十二层楼阁的头层上一抛,但听得轰然一声,两侧墙栏上万箭齐发,恰如“箭雨”一般,江豚已被射成刺猬状,而所射之箭尾均系有天蚕絲绳,随着江股被射死,飞出的箭枝又自动收入壁内,了无痕迹。显然这两侧壁面所射出万箭,皆是由壁中机关所控。 黄义明一行吐了吐舌头,道了声好险,一时间又找不到破解之法。黄文明道:既然找不到碰解“箭雨”的机关,只能用笨办法了。遂叫随行士兵坐船到长江北岸与农家买了百头肥猪送上山寨。黄义明自己身披兜鍪铠甲,从军中取了两把快刀,居于楼阁右侧。又叫随行将领中使双刀的董琼英一式打扮,居于楼阁左侧。另叫随行将领杨复盆与计子善尾随自己与董琼英身后,督叫身后的士兵根据命令,将所买之猪依次抛上上十二层楼阁的楼梯上。 黄义明随后对众人说道:“箭雨”机关虽厉害,但并非无穷尽,因此箭尾需系天蚕丝绳将其收入楼壁。天蚕絲绳的特点是坚固而柔软,可用钢刀砍断。只要将肥猪抛上楼梯惊动“箭雨”机关,待射出之箭中于猪身时,将箭尾所牵天蚕絲绳砍断,此箭雨机关自破,我们便可跟随上楼了。此法虽笨且耗时,但当有效。众将听罢,一齐称是。 于是黄义明与董琼英一右一左,匍匐前行,让开中路,让两位手中持生猪的士兵,依次将猪往楼梯上抛,黄义明与董琼英则挥刀猛砍射入猪身的利箭箭尾絲绳。中箭肥猪哀不已,随后死去,杨复盆与计子善二将则跟在黄义明与董琼英身后,依次将死猪抬下。 如此大半日,黄义明与董琼英已匍匐前行至第九层楼阁,疲劳不已,稍停休息,士兵们所买的生猪已被射杀大半,有士兵请示如处置死猪?黄义明回了一声:除了劳军,还有何法? 当众人来到第十层楼阁前时,“石宝寨内械图”注明此处遇到的机关当为“刀墙”。黄义明与董琼英欲继续前行时,杨复盆与计子善二将坚持要替换下黄义明与董琼英,黄、董二人只好让位,立于二人身后指挥士兵抛猪楼梯,并搬走死猪。而此道机关设置与“箭雨”机关设置原理大同,只是墙中飞出的暗器成了尾系天蚕丝绳的飞刀。 当杨复盆与叶子善二将匍匐前行,砍尽刀身所系丝绳,爬至第十二层阁楼时,已是劳累不堪。第十二层楼阁的位置处玉印山的山顶,当众人走出楼阁时,已时近黄昏,遥望西天,一片火红。再前行数步,即是架于崖壁之上、依靠铁索相连,修起的一座有三层高的寺庙,在“石宝寨山势图”上,标名为“兰若殿魁星阁”。而根据“石宝寨内械图”的标记,此处设置有“斧影”机关。 众人来到“兰若殿魁星阁”底层大厅前,但见大厅正中靠后,莲花宝座上端坐着释迦牟尼塑像,在如来左右两侧,分坐着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根据佛教界的说法,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而在佛祖像前面左右两排,分坐的是十八罗汉,双手合什,面容安祥。如此设置,与常规寺庙并无差异,其所不同的是,佛祖的眉心镶有一颗红色宝石。 黄义明一行知此佛殿中藏有机关,不敢擅入,而是将所余的十余头生猪尽数逐入殿内。此举显然是游怒了佛祖,但见佛祖眉心宝石突发红光,而其座下左右两侧分坐的十八罗汉突然手中生出长斧,对着入殿的一群生猪猛砍,顿时在殿堂中斧影纷飞,先前被逐入殿内的十余头生猪,在一片哀嚎声中,被长斧切割的血肉纷飞。 见此景观,黄义明一行大惊。黄义明暗道:此殿机关,必在佛像身上。遂弯弓搭箭,对着佛祖眉心红宝石射去,箭中红心,顿时十八罗汉相继收起长斧,恢复了坐相。而随后,佛像及左右两侧分坐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忽然沉入地下,从房梁上掉下一尖顶房屋,罩于原处。屋边有门,可以进入,屋中有一大网,网中是一宝盒。黄文明暗道:此尖顶屋必是“石宝寨内械图”上所标记的“兰若殿魁星阁”,网上所悬,必是开启军马山围栏的钥匙。 黄义明正在犹豫如何派人取出尖顶屋中的宝盒,董琼英道:我昔日军中有姊妹徐燕,现为随军偏将,轻功卓绝,可派其入屋取出宝盒。鉴于“石宝寨内械图”上并未标记“兰若殿魁星阁”有无机关,因此黄义明点了一下头道好,又告诫徐燕入屋取宝盒,必须小心。徐燕应了一声诺,束了一下腰带,轻启莲步,步入尖屋内,轻轻跳上网去。初时一切无异,当徐燕步入网心,伸手触摸室盒时,突然尖屋四壁乱箭齐射,又重新回归屋顶,而原先已沉入地底的佛像及左右两侧分坐的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又重新浮出地面,回归原处。 众人见状大惊,董琼英哭道是我害了燕妹。黄义明道:此尖屋机关,必藏于佛像身上。遂走到佛像前上下打量。最终在佛像腰背处,发现一凸处位置,用手按了一下。突见自原先尖屋下坠处,下挂一条铁梯。众人沿铁梯爬上,便来到了“兰若殿魁星阁”的第二层,但见空屋中布满了干尸,这些干尸显然是以前盗宝未成的遇难者。唯独徐燕混身是血,血自先前所中的无数箭孔中流出,人则早已没有了声息。 董琼英复向前跪地大哭,众人亦感悲怆。黄义明叫随行士兵将一众干尸及徐燕的尸体自若兰殿中移出,送长江北岸礼葬。自己则与众将复沿铁梯上爬至兰若殿之顶层魁星阁,而此“魁星阁”,亦即先前下坠至若兰殿底屋之尖屋。但见屋中间仍悬一张大网,网上仍置有宝盒一个,黄义明亲自跳上大网,取下宝盒,打开一看,果然是一把钥匙,黄义明大喜道:此把钥匙,必是开启军马山锰钢围栏的钥匙,被谭宏劫掠的军马,当可取回了。 且说当晚回营,黄义明先是为攻打石宝寨死难的偏将徐燕及其他士兵举行了悼念会,表示当不忘死难众将士共建大同的遗愿,继续努力。随后举行了盛大宴会,以庆祝攻打石宝寨战役的胜利。而宴会的主食,自然是在该役中无辜被难的生猪。 2023年9月12日校审 ------------ 第二十章:黄义明军马山取马定马政 第二十章:黄义明军马山取马定马政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在破除谭宏设于石宝寨中的机关、取得开启军马山围栏钥匙的当晚,先是为攻打石宝寨死难的将士们举行了悼念会,随后又举行了盛大的劳师宴会,以庆祝攻取石宝寨的胜利。宴会次日,黄文明重新召集各军将领会议,协商此后的行军计划。众人一致认为:由于石宝寨控制着长江入川水路,军事地位重要,不能不守,因此决定由一军中抽取二百名老兵,交原第一军副将任克直统领,长期驻守石寨,原一军副将军职则由此次赴中原贩马有功的女将罗秀兰顶替。 此外会议议决分兵两路,一路由黄义明、计子善统领,率俞伯海、罗秀兰夫妻之第一军,史洁梅、唐碧瑛之第四军(女军)先渡长江,赴江南军马山夺回被谭宏劫掠的马匹。另一路由杨复盆、董琼英夫妇统领,率袁家依、柳树勋之第二军,以及原谭宏军的三千降卒,驾船队下巫峡,攻占被谭宏石宝寨败逃残兵退守的据点巫山寨。 黄义明之所以坚持要拿下巫山寨,是因为巫峡是由内地进入四川的水路起点,如果不乘胜追击残灭谭宏江匪残军,让其死灰复燃,乐山邦军仅是占领了忠县石宝寨,那么由罗秀兰、俞伯海夫妻费尽千辛开辟出的由西安经中原贩马至重庆的线路仍不能畅通。 分兵两路计划确定后,黄义明关照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如率水军抵达巫山后,谭宏残军负隅顽抗,攻打不利,切不可急于求成,围而不打即可。务必待我军大部自军马山取马任务完成,前往巫峡与你们汇合后,方可另行商议攻打计划。杨复盆、董琼英夫妇连声称诺,遂与黄义明分兵,各自行动。 黄义明与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分兵后,先是率军登船,由石宝寨水路下行三十里,在傍长江南岸处上岸。随后在罗秀兰、俞伯海夫妻引领下,沿江岸行约经日,果然在前方发现了方圆约百里的山岭地带,山岭的主峰居中,其形似马,高约数百米。山岭坡野,绿草葱郁,骏马成群。而在山岭的四周,均围以巧匠所置锰钢围栏,围栏高大,牢不可摧,其近江岸处,有紧锁的铁门。 黄义明带军行至围栏大门口,但见门内有草屋一座,草屋前有五名老兵模样的守门人站着。黄义明呼叫开门,守门人答道:言等乃武陵王谭宏军中有罪人员,受罚在此山中护马,并充当马伕,平日不得出,亦无启栏之钥。武陵王若平素若命人提马,需自携钥匙。 黄义明用启栏钥匙打开护栏大门,与计子善进入马栏后,对守门人说道:武陵王已兵败,逃往巫山,吾乃乐山邦主黄义明,尔等欲降,可仍于此处护马,平日供给一律与我军中士兵等,如欲还乡,可发返乡银两,惟独不可再投谭宏为恶。 五名马伕答道:吾等无处可去,愿投新主。黄义明道:如此甚好。随后又问起军马山来历及存马数量?五名马伕答道:山中养马约二千匹,具体可询山顶瓦氏庙主马兽仙。黄义明说了一声好,遂命令军中四将俞伯海、罗秀兰与史洁梅、唐碧瑛,各率领本部士兵暂驻守护马拦门外,不得使围栏内马匹受惊。自己则与计子善在五位马伕的带领下,朝军马山顶走去。 一路所见,有由山顶流下的溪壑数条,在山脚积下一个颇大的水潭,不时有鱼儿自水中跃出。有成群的骏马在湖周饮水。周边低矮群岭,绿草丰茂。时值暮春,草丛中山花烂漫,处处锦绣;远山处烟云飘渺,阵阵清风吹凉。遥望峰顶,时近黄昏,但见林海流绿,晚霞如火。黄义明点头道:真是一个养马的好去处。随即跟着五个老兵走上主峰。而主峰山势峻峭,峰顶巨岩突凸,似一军马昂首,四周悬崖如削,只有山前一条石凿小道能通往峰顶,颇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而山周群峦起伏,山上林木苍苍,唯独在峰顶似马头处稍下平易处,建有一古庙。带路马伕说道:此庙便是瓦氏庙了,庙主马兽仙现居庙中。 黄义明一行走到庙前,一位瞎了一目的白发老人已在庙门口等候。黄义明上前拱手问安,自谓乐山邦主,并说明来意。马兽仙忙不迭地还礼,并自我介绍:老夫黄福,前明贡生。年轻时曾发愤读书,自谓诸子百家书籍,过目冰消,入耳瓦解,欲以功名高天下。无奈事与愿违,因用功太过,突患眼疾,左目红肿,不得已请当地医生就诊。不意多遇庸医,医治无效,终渺一目。而中国自古取仕,讲究“身、言、书、判”四条。身则要求五官端正;言则要求谈吐风雅;书则要求字迹工整;判则要求断狱明察。而老身一目已渺,即已失貌,岂可再为官,因此以“生不为良相济世,亦当为良医济人”话语自勉,发愤学医。一日出诊,恰遇一家妇人出殡,见从棺木中滴血水尚鲜,余断定系产妇难产尚有救,要求出殡者启棺施求,而一针下去,婴儿出胎啼哭,其母亦得救,自此名声大噪,被誉为“黄神医”。余又善相马医马,凡马有病,必能探出病因加以救治,对于其他家畜,均一体能治,又被称为“马兽仙”。明亡,我隐居军马山,但靠与人施医获微薄报酬延生。一日武陵王谭宏过此山,知我名声,要求我从军。我知山贼不足成事,推脱年老体衰,一目已渺,不能从军。武陵王见使强不得,便将此山设围栏养马,要求我任山中马医,又拨五名老兵为我手下充当马夫,不时送些粮蔬。我不便相拒而同意。 听罢黄福所述,黄义明道:谭宏已兵败,逃亡巫山,被我大军剿灭将为时不久。乐山邦组建,以与百姓同苦、共建天下大同为己任。黄老既善相马、医马,又有“马兽仙”之称,黄某想委任先生担任我邦马政主管,仍暂居本山管马,四时俸禄,一与我乐山邦城主等,不知可否?黄福连声称谢。 黄义明见黄福同意担任乐山邦马政官员,十分高兴,便问起军马山来历。黄福答道:关于本山来历有二说,一说为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此,请渔人将爱骑乌骓马渡至对岸,而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跳江而亡,化身此山,是以名“军马山”。此说实误。楚汉战争时,项羽被围垓下,实败退至安徽和县乌江,自刎身死。一说此山为前明瓦氏夫人曾在此山驻军饮马,是以得名。当以此说为实,因山上至今存瓦氏夫人庙,可证此说为真。 关于瓦氏夫人(1496—1555年),见于史书所记,其大致经历为:本姓岑,名花,壮族,归顺州(今广西靖西市旧州村)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女杰,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其事迹为:明嘉靖六年(1527年),田州土官岑猛亡,由孙子岑芝承袭田州土官。因岑芝年幼,岑猛妻瓦氏夫人主政代理知州事。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东南沿海倭寇猖獗,明朝廷派兵部尚书张经为总督东南国务大臣。张经传令征调田州土官岑大禄、大寿领兵出征。曾祖母瓦氏以大禄等年幼不能担任军职,要求亲自带兵前往江浙前线征倭。督府准其所请,并授予“女官参将总兵”军衔。当年四月二十八日,倭寇由平望奔王江泾(在嘉兴县北州里),瓦氏率部对倭寇进行追击围剿,斩倭寇贼首和溺敌致死者约三千多人。五月初五金山卫之战,瓦氏大败倭寇。六月,在陆泾坝(今江苏苏州境)战役中,瓦氏夫人率兵斩获倭首三百余级,烧毁海盗船只三十余艘。因功,被朝廷封为“二品夫人”。此见于《明史》所记。后瓦氏告老还乡,不久病逝,享年59岁。 听罢黄福所述瓦氏夫人事迹,黄义明与计子善持在黄福带领下,步入瓦氏夫人庙,但见庙宇大殿正中,果然端坐着瓦氏夫人塑像。为表示对这位明代女杰的敬意,黄文明与计子善各进香一支,并行跪拜礼。黄义明随后与黄福协商如何赴军马山取马事宜,最后意见是:军马山既已取下,当作为乐山邦的养马基地及由中原贩马至此的中转站继续存在,山头仍由黄福坐镇,一方面接收罗秀兰、俞伯海夫妻所辟马路自中原贩此的马匹寄养,此外山中现存的两千匹马,则根据计子善的推荐意见,由原一军偏将丁大、丁二兄弟具体负责,转运至重庆与乐山。而之所以选丁大、丁二兄弟二人承担此重任,是因为二人识马性,且性格忠厚可用。黄义明为此,特拨给丁大、丁二兄弟各一百名士兵,丁大的任务是将马匹用船队押送往重庆,丁二的任务则是将马匹由重庆押往大本营乐山,交当时正在乐山主持邦务的诸葛格、迟浩云、韩百知、吴免冠四位副邦主负责接收。下山之前,黄义明又留下五十名熟识马性的老兵交黄福统领,以便让这些老兵协助黄福管理在军马山中的马匹。 在处理完军马山马政事务之后,黄义明与计子善下山,并定于次日便率军下巫峡与正在攻打巫山寨的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军队汇合。 客现地说,攻克石宝寨及军马山取马,对于后来黄义明一统四川大业,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拥有战马,则相当于在现代战争中步兵拥有了坦克车及运兵车。而黄义明委任了黄福为乐山邦马政官员,这使他在后来一统蜀地的战役中,有了可靠的后勤保证。 2023年9月14日校审 ------------ 第二十一章:两军汇巫山,黄义明细说巫峡 第二十一章:两军汇巫山,黄义明细说巫峡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在完成军马山取马任务后,便与计子善计议共率大军登船下巫峡,以与先此抵达巫峡的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合兵,共同攻取谭宏石宝寨残兵所退守的巫山寨。当时黄义明已得到的军情谍报是: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军队初战于巫山城获胜,谭宏率兵退守巫山寨。杨复盆、董琼英夫妇率军再打巫山寨不利,死伤颇重,因此回师退守巫山城,与谭宏军隔长江大宁湖西、东两岸相峙,以等候黄义明援军的到来。 黄义明军马山取马的当晚,率军仍返石宝寨过夜。次日晨起,黄义明叮嘱留守石宝寨的原第一军副将任克直务必慎重职守后,便与计子善率军登船,前往巫山城。由石宝寨至巫山,水程不足千里,船过万州、云阳、奉节白帝城后,便是巫山了。由于自石宝寨至巫山是顺水,水程甚快,当晚即可达。 船往巫山,所过的第一个景点是云阳江岸上的张飞庙。由于军务紧急,黄义明与众将士只能是在船上对这位三国名将的庙宇加以瞻仰。 时近黄昏,长江上晚霞如火,黄义明的船队已过长江三峡的第一峡瞿塘峡。此瞿塘峡也称夔峡(古时另有广溪峡、巴峡、西陵峡之称),其西起奉节县之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两岸悬崖壁立,江流湍急,山势险峻;峡口有夔门和滟滪堆。古籍称:“瞿塘峡在夔州府城东,两岸对峙,中贯一江,灔澦当其口,乃三峡之门。”由此可见其险。具体地说: 瞿塘峡起自长江白帝城段,全长8千米,集雄、奇、险、峻诸奇于一体,是三峡中最短、最窄,也是最险的一段峡谷。而夔门位于瞿塘峡西口,高约千米的赤甲山矗江北,白盐山立江南,隔江对峙,这叫作绝壁如削,天开一线,峡张一门,恰似天门。此处江宽仅有百余米,杜甫曾有诗赞其势:“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这是指长江流水由此门中挤进去,因水急江窄,在汛期中水位一日之间可陡涨20米,落差达50米,其势如山崩,声震数里。 而关于赤甲山,古文献称:岸北“赤甲山不生草木,土石皆赤,如人袒背,故曰赤甲。”每当斜阳西照,红色的岩石似火燃,形成“赤甲晴晖”的美景。赤甲山海拔1388米,为三峡诸峰之主峰。而岸南白盐山,其上有孟良梯古栈道等遗迹,山壁有一洞穴,传西汉公孙述兵败前,曾秘密藏宝于洞里,以备来日东山再起,故名“黄金洞”。又传2000年前,古代巴人曾集体在此洞中消失,遂成为中国古史谜案。 关于瞿塘峡,另一看点是秋景可人。当年杜甫过此,曾有诗为赞:“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诗意谓每临秋季,瞿塘峡满山红叶似彩霞,又有碧水相衬,风景属三峡之最。在瞿塘峡边侧有古栈道一条,位于瞿塘峡口至白果背一带,传为诸葛亮五出祁山时所行路径。在瞿塘峡北岸,在长江和草堂河交汇处竖有两根铁柱,为宋人“锁江铁柱”的遗迹。传该铁柱系南宋守将徐宗武为抗元所铸,铁柱高2.3米,直径0.4米,基座高0.27米,柱身有5节宝顶,上部有纹饰。人临此,仍可遥忆当年宋人抗元战事的激烈。 而历史名城白帝城,地处瞿塘峡西口,距奉节县城东十里,位于江北白帝山上,立于山巅,可东望夔门,南与白盐山隔江相望。有关此城的来历,据载为:西汉末年,公孙述(?—36年)据蜀称帝,在此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怀公孙述割蜀十二年,使当地免遭战乱,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为祭,称白帝庙。此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所杀。蜀主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及群臣劝告,于章武元年(221年)7月,亲率军数十万顺江东下,攻打东吴,史称“夷陵之战”。结果刘备兵败,退至白帝城,一病不起。章武三年(223年)4月,刘备急诏丞相诸葛亮,将幼子刘禅托付照料,史称此事为“刘备把孤”。后人为怀念此事,于此处建托孤堂,立刘备、诸葛亮、关张相为祭,白帝庙遂湮。后人有联评比事为:“万国衣冠拜冕旒,暨号称尊,岂容公孙跃马;三分割据纡筹策,托孤寄命,赖有诸葛卧龙。”与白帝城相关的另一著名事件为:唐乾元二年(759年),大诗人李白由此乘舟赴江陵,有诗《早发白帝城》为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至使该城名声大彰。 船入瞿塘峡后,众人正在欣赏两岸风光,船工却高叫道:过滟滪堆了,别再看风景了,务请手把住船舷!原来在白帝城下有滟滪堆,乃横陈于瞿塘峡口、白帝山下的一座巨礁。礁长30米、宽20米、高40米,逆江而立,犹如拦路猛虎,挤占了江段半个航道,自古以来,在此撞沉过往船只无数。因此邑人相传:滟滪堆下有夔龙,夏天水涨,龙从西瀼河(今梅溪河)潜入龙潭沱,伏于龙王庙下;秋天水涸,又回滟滪。”由于船工呼叫及时,众人手把船舷,万人船队方有惊无险地过了滟滪堆。 时至黄昏,黄义明船队已平安扺达位于长江大宁湖口的巫山城,此处是瞿塘峡的终点和巫峡的起点。屯兵巫山城的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先此已闻知黄义明率大军到来,整军在城门外近江岸码头上迎接,并带黄义明大军至新建营房中安顿。 当晚,黄文明在军帐中召集军事会议,并询问战情。杨复盆、董琼英夫妇说道:其军初抵巫山城下时,谭宏率军在城内驻守,并于次日整军,与杨复盆、董琼英夫妇战于在城门外码头。时谭宏退守巫山的残军约二千人,原先留守巫山城的军队约五千人,其两军合兵后,军势复振。杨复盆、董琼英夫妇统领的原谭宏降卒约三千人、主将袁家依与副将柳树勋所率的第二军共五千人,两军相合约八千人,在人数上稍占优势。两军列阵后,敌帅谭宏手提双斧亲自叫战,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出战,双战谭宏不下。紧接着第二军主将袁家依与副将柳树勋接替杨复盆、董琼英夫妇出战,谭宏军中伍勇、伍芳兄妹出战,双方又打成了平手。 此时原谭宏降军中的将领戚尚义接替出战,谭宏军中勇将周诚出战。两军对峙时,谭宏骂戚尚义道:我平素待你不薄,你焉得叛主投敌?戚尚义回答道:你还好意思说!你平素刻薄对待弟兄,我们都忍了。但石宝寨之战时,你焉可弃军先逃,下令将山寨石闸放下,以致吾等未及逃入山寨的弟兄们在长江中淹死无数、战死又无数!现我已弃暗投明,追随黄义明邦主共建大同伟业,有何不可?戚尚义此话一说,引起了谭宏军中众将士们的共愤。原来他们拥奉谭宏为山大王时,崇奉的道德信条是“有福共享,有难同当。”而谭宏在石宝寨之战时弃军先逃,引起了其军中将士们的普遍不满。 周诚在军中原与戚尚义相善,因此在马上与戚尚义交战时,暗传话语道:你放手打,我且退让,日后会与你暗通款曲。为此戚尚义力战周诚,周诚则边打边退,随后两军陷入混战。战至黄昏,谭宏军大败,损兵约两千人,我军损失也有八百人。谭宏退兵至巫山城内后,自知军心不稳,巫山城墙又矮,无险可守,便于当夜弃守巫山城,率军渡过大宁湖,顺巫峡而下,退守巫山十二山寨。次日吾军在巫山城前列陈叫战时,发现该城已是一座空城,便移军移驻于城内。 谭宏率军退守的巫山十二山寨,分指位于大宁湖东岸、巫峡北侧的登龙峰山寨、圣泉峰山寨、朝云峰山寨、松峦峰山寨、集仙峰山寨等六寨,以及位于巫峡南侧的净坛峰山寨、起云峰山寨、上升峰山寨、飞凤峰山寨、翠屏峰山寨、聚鹤峰山寨等六寨。其中,位于巫峡北侧的六寨,皆贴近长江水面。而位于长江南岸的六寨中,只有飞凤峰山寨、翠屏峰山寨、聚鹤峰山寨贴近长江水面,而净坛峰山寨、起云峰山寨、上升峰山寨皆隐于岸边山后。巫山十二山寨的主寨为神女峰山寨,也是谭宏本人驻军之处。我军入巫峡,自水面上登岸试打了一下,谭宏军并不应战,只是叫守寨士兵乱箭齐发,将滾木擂石抛下,吾军死伤了不少弟兄,亦不敢再打,但静候大军的到来。 听罢杨复盆、董琼英夫妇所报军情,黄义明道:此巫峡,乃长江三峡的第二峡。其西起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边域溪,东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九十里,是三峡中最长之峡,别有大峡之称。古人诗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巫峡具体又可划分为东西两段,西段由金盔银甲峡、箭穿峡组成,东段由铁棺峡、门扇峡组成。其东段四十里,古又有巴峡之称。如果说巫峡上接的瞿塘峡是三峡最险之峡的话,那么巫峡则是三峡中最美之峡。其景观绮丽幽深,群峰如屏,峡长谷深,宛若画廊。船行峡中,时而大山当前,疑若无路,忽又峰回路转。举目所见,但突兀群峰,层峦叠嶂,夹岸青山,烟云氤氲,江流曲折。 而巫峡景观又以“巫山云雨”和“巫山十二峰”最为著称。“巫山云雨”是指巫峡谷深狭长,日照时短,峡中湿气蒸郁不散,容易形成云雾。而云雾之姿又千姿百态,有的似马似龙,有的像瀑布倒挂,有时又聚云成纱,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佛光。因此古人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 而有关“巫山十二峰”,古人有“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之说,而这其中最为俊美的是神女峰。其上干云霄,下插江底,壁立千仞。神女峰又有望霞峰、美人峰、仙女峰之称,海拔860米,为巫山十二峰之最。而在巫山十二峰中,之所以“神女峰”叫名最响,是因为峰顶兀立着一块人形石柱,高6.4米,宛如一多姿少女,立于云雾之中,而被前人附会了许多神话传说与诗词歌赋。其中最著名的是“瑶姬化石”说。 传瑶姬为上古炎帝之女,其女瑶姬英年早逝,尸身被葬巫咸山南坡,香魂飘到姑瑶山化作瑶草,该草花黄,叶子双瓣,结籽似菟丝。瑶草在姑瑶山上,昼吸日精,夜纳月华,若干年后修炼成巫山神女,仍名瑶姬,居于巫山。 由于神女峰绰约多姿,宛若少女,因此被中华民间视作“爱神”的象征,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墨客人如屈原、宋玉、李白、刘禹锡、元稹、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以及梁元帝、陈后主等,都前往巫山,悼念神女,留下了诗词歌赋无数。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战国楚人宋玉(前298—前222年),所写的《高唐赋》与《神女赋》,其内容大致谓: 楚怀王赴湖北云梦泽畋猎,小憩于高唐馆,梦中见一美女至,自言:“我乃帝之季女,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曰灵芝。”楚王见“其象无双,其美无极”,心生爱慕,遂与交合。楚王梦醒,遗香犹存,芳影无踪。楚王不能忘情,寻至云梦阳台巫山,但见峰峦秀丽,云蒸霞蔚,乡闾传此云乃神女所化,于是在巫山临江侧修筑楼阁,号为“朝云”,以示怀念。此处即今存巫山脚的楚阳台。 黄义明言说至此,众将似乎听得尚未过瘾,黄义明却一转话锋道:巫山俊美,由不得山贼谭宏践踏,我们只有早日打下巫山寨,方可饱览山川。众将一齐说好,黄义明遂与众将开始协商攻打巫山寨的具体方案。 2023年9月15日校审 ------------ 第二十二章:黄义明智取巫山十二寨 第二十二章:黄义明智取巫山十二寨 且说在巫山城军事会议上,黄义明细说巫山故旧往事,众将正听得起劲,黄义明却一转话锋道:只有早日打下巫山十二寨,方可饱览山川美景,遂与众将开始讨论如何攻占巫山十二寨的方略。 黄义明先问原谭宏军降将戚尚义道:听说在打巫山城之战时,戚将军出力甚多,敌将周诚欲与暗通款曲,不知事后有无联系?戚尚义回答道:尚无。 黄义明道:以敌我之力对比,谭宏军凭十二山寨之险,居高坚守,我军从水面仰攻,急切难下,这是其军势之优。但谭宏军新败,仅五千余人,军心不稳,这是其军势之弱。而吾军原有杨复盆、董琼英夫妇所将谭宏降卒三千人、袁家依与柳树勋所率第二军五千人,得已力克巫山县城。今吾又新率领罗秀兰、俞伯海夫妻之第一军五千人、史洁梅与唐碧瑛之四军(女军)五千人增援。吾军相汇近两万人,在人数上要远压谭宏军的五千人,这是我军势之优。且我军新胜,士气高涨。只要虚张我军军势,使敌军破胆,另师王阳明公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思恩、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之故智,采用里应外合之策略,力攻敌寨,谭宏军必败。 众将齐道:元帅所说破敌方略甚佳,只是不知如何执行? 黄义明道:敌将周诚已答应与戚将军暗通款曲,之所以迟迟不来,显然是见我军兵势不盛,怕走漏消息,不敢擅动。只要让其知晓我大军已到,里应外合,可共克巫山十二山寨,周将军必会派人来我营献破敌之策。明晨,可使史洁梅与唐碧瑛将军将第四军(女军),着厚铠执盾,乘船下巫峡做出佯攻十二山寨的样子,但切记不可真打,以使士兵遭无侫伤亡。入夜,周将军必会派人秘赴我营献攻寨之策。众将一齐称诺。 且说次日晨起炊后,史洁梅与唐碧瑛率第四军士兵乘船下巫峡,每临敌山寨前,必敲锣打鼓高呼:乐山邦黄义明邦主已率十万大军攻打巫山寨,尔等山贼,欲战请出,不战快降!敌寨主谭宏在山寨中听得前来叫战的竟是一伙女兵,放声大笑道:黄义明大概没兵增援了,竟派群女子来充数!顿时便欲打开寨门出战,但史洁梅、唐碧瑛早已驾船队离去。谭宏心中益轻黄义明军。 但听者有心,周诚在山寨已得知黄义明亲率大军来增援。入夜,周诚着夜行衣,独驾轻舟渡长江,赴黄义明军营前来求见戚尚义将军。守营士兵事先已得黄义明关照,不敢耽搁时间,立即通报,戚尚义见到周诚后,又立即将其带往黄义明军帐。黄义明见是周诚亲自来到,大喜过望,谢过之后,便话转正题,问周将军有何破巫山十二寨良策? 周诚道:山寨士兵多数,不满谭宏刚暴无仁、盘剥民众久矣,听闻黄帅在蜀地倡大同、建乐山邦,均盼义师早日到来,以便献寨。谭宏现仅凭少数心腹掌控巫山十二寨,心中亦慌恐,因此依凭长江山寨之险,设防甚严。而要打下巫山十二寨,只能智取,不能力敌。其要有三: 其一是了解巫山十二寨的地形特点。巫山十二寨,分立长江南北岸各六,江北六寨分别为位于大宁湖东岸、巫峡北侧的登龙峰山寨、圣泉峰山寨、朝云峰山寨、神女峰山寨、松峦峰山寨、集仙峰山寨,六寨皆面长江水岸。而江南六寨分指位于巫峡南岸的净坛峰山寨、起云峰山寨、上升峰山寨、飞凤峰山寨、翠屏峰山寨、聚鹤峰山寨,六寨均夹神女溪而立。其中,飞凤峰、翠屏峰、聚鹤峰三寨直临长江水面,而净坛峰、起云峰、上升峰三寨,则不近长江水面,而是位于前三寨的后面。 要打下巫山十二寨,其要之二是先打江南六寨,后打江北六寨。强调这点是因为谭宏本人驻守江北六寨的神女峰山寨,另派亲信掌控其他五寨,兵力要强于江南六寨。而江南六寨实已被我军中不满谭宏统治的弟兄们暗中操控。 要打下巫山十二寨,其要之三是避开水路,从背山的山寨后门进攻,而不能从临江的正门进攻。强调这点,是因为巫山十二山寨皆有前后两门,前门临水,有船码头。后门背山,是小路。只有从后门进攻,才能让江南六寨的士兵兄弟们乘船逃往江北六寨,诱开江北山寨的大门,为里应外合攻克江北六寨,创造条件。我本人现掌江南起云峰山寨,位于神女溪西岸、飞凤峰南侧。黄帅欲克巫山十二寨,先打我寨即可,屇时我会暗中操控江南六寨弟兄们献寨。 听罢周诚所述,黄义明大喜道:周将军献策,实为攻克巫山十二寨的不二良方。遂约定给一日时间,让周诚暗中联络江南六寨士兵反水。又怕周诚有闪失,让戚尚义从原谭宏军降卒中抽调五十人听从周诚指挥,易服混入周诚军营。 且说次日晨起,黄义明仍命史洁梅与唐碧瑛率第四军女兵,乘船下巫峡,佯攻巫山诸寨,但却并不接战,每临敌寨前,只是敲锣打鼓,恐慌敌军,敌军一旦欲接战,即驾船队离去。 而到第三日凌晨,长江面大雾,黄义明亲率全军渡江至南岸,按照周诚献计,分兵沿神女溪两岸,从陆路进攻江南六寨的后门。其进攻的第一山寨,自然是由周诚直接掌控的起云峰山寨。 周诚见黄义明大军已至,便敲锣打鼓地呼唤:黄义明大军已袭破江南山寨,快撤兵至江北六寨。随即率弟兄们打开山寨前门,由神女溪登船,赴长江北岸山寨。而江南其他五寨的士兵们听到周诚的呼唤,心中早有准备,也立即扩打开山寨前门,拥入神女溪边登轻舟,沿神女溪赴长江北岸,分奔江北六寨,敲打寨门,高呼:黄义明大军已袭破江南六寨了,快快开门! 此时天色尚未明,江面浓雾未散。江北六寨的守门士兵们不明就里,见前来敲门的皆平素相识的江南六寨士兵,便纷纷打开寨门。而一旦山寨门被诱开,黄义明的大军便随后涌入,进行厮杀。此时山寨主谭宏已被响声惊起,擂鼓应战,传令江北六寨的士兵们切不可出战,但凭乱箭、滾木擂石守住山寨大门即可。但无奈黄义明的大军此时已涌入江北六寨,诸寨均陷入混战状态。由于山寨兵人数少,又遭突袭,已失去凭高坚守的优势。因此混战稍久,山寨守兵便纷纷打开山寨后门,沿陆路向大宁湖方向奔逃。 而谭宏本人坚守的神女峰山寨兵力最强,在谭宏的督战下,进行了一些有效抵抗。攻打神女峰寨,是黄义明直接率领的俞伯海、罗秀兰夫妻之第一军,兵力最强。当第一军士兵攻入山寨时,谭宏手下骁将伍勇、伍芳兄妹接连斩杀数十名敌兵,随后被俞伯海、罗秀兰夫妻上前敌住。此时拥入神女峰山寨的第一军士兵越来越多,伍勇、伍芳兄妹陷入重围之中。二将知道山寨必失,高呼大王快退,随后兄妹二人被乱兵所杀。但由于伍勇、伍芳兄妹这一抗击,给谭宏整军相撤出神女峰山寨,赢得了时间。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谭宏带出神女峰山寨的近千名士兵,沿长江支流大宁河古栈道向汉中方向奔逃,而沿路上又收拾得由江北其他五山寨败逃出的约五百名士兵,整合成一千五百人的队伍。谭宏自知其巫山寨已失,无力恢复,在川渝一带已无法立足,便北投了清军。由于谭宏本人作战骁勇,又是带兵投清,被清廷封了一个“慕义侯”。此是后话。 在此顺便说一下关于大宁河古栈道的事。大宁河古栈道是历史名路,要穿经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所谓的“巫山小三峡”,最终通往陕西的汉中市。根据传说,这条道路是当年诸葛亮五出祁山时的运粮之路。由于这条道路崎岖不平,诸葛亮当年为山地运粮方便,发明了“木牛梳马”。现今大宁河古栈道遗迹尚存,其在龙门峡西岸崖壁之上,距河面约15米处,依次排列着无数匀整、方正的石孔。可证此事。 而在黄义明这一边,众将虽已拿下了江北六寨,谭宏却已率残军逃走,因此问黄义明是否要继续追击?黄义明道:此战死人已多,穷寇勿迫,让他逃罢。接下来的事便是收拾战场,理葬死者,救治伤者,处置降卒,众将论功行赏。 而克巫山十二山寨之战大胜,立功最大的自然是原谭宏军中的降将戚尚义与周诚。由于戚尚义原本是谭宏在石宝寨之战败后,三千降卒的带兵将领,黄义明建议戚尚义仍任该军主将,又从巫山县城募兵二千,合成五千人的队伍。黄义明便指派原第四军(女军)中武功较好的偏将徐霞虹任副将,配合戚尚义共同带兵,更军名为第六军。该军平时驻守重庆府城,维持从石宝寨至巫山城的水路治安,听从重庆府城城长杨复盆、董琼英夫妇的调谴。而邦中有事,则必须听从邦主的直接调谴。 关于周诚,黄义明提名担任巫山城的城尉,原因是巫山城是把守由中原进入蜀地的水路关卡,有十万户人家,不能不守。因此黄义明将克巫山十二寨的新降之兵二千人全交周诚指挥,又让他从城中百姓中慕兵千人,以凑足三千之数的城卫军。黄义明要求周诚重修和加固巫山县城,并将巫山十二寨存粮全部搬入城中,以接济贫苦百姓,所余充作军粮,然后将巫山十二寨一把火烧毁,以免再有山贼凭险作乱。周诚一一承诺。 而所余问题是:要管理好巫山城,必须选出一个德高望重之人担任城长,以治理百姓,但不知谁人可选?戚尚义与周诚皆道:有前明县令刑士名,现隐居巫山城中,年逾六秩,民间皆传其为极有智慧之人。有关其要闻有两则:一是任县令时,有屠夫欺民被整治不服,当街大骂该县令,有衙丁相告,欲将屠夫擒至县衙重责。县令摇手道不必,而是派人大张旗鼓地送往该屠夫家中黄金十两。屠夫得金喜,入夜,家中被劫,屠夫死,黄金复归县衙。其二是该县有文员与县令不和,盗官印报复,县令知周某所为,不声张,而是于县衙中纵火,令人救火,将空印盒交周某保管,众人救火毕,派人向周某索讨印盒。周某发现印盒为空,无法交还,只得将窃印复置盒中,送还县衙。 黄义明听罢戚、周二人所述,放声大笑道:此真有智慧之人,岂能治理不好巫山城!便要求戚尚义、周诚二人带路,前往刑士名家请其出山任巫山城长。此刑士名鹤发童颜,身体尚健。见到黄义明后,先是推托年老体衰,无力履职。黄义明道:黄某请先生任巫山城长,非为建黄某一人之天下,实为造福千万民众,在蜀地共建大同伟业。随即取出乐山城邦城规,让其阅读。该城规大致内容为以下六条: 一是奖励农桑,凡民耕作所得,三七分成。三成交财务养兵,搞城建工程,七成归己。勉励民众为国为家耕织。 二是城内设衙门司,许民诉讼,复古时“击鼓鸣冤”、“三堂会审”旧制,务使民无冤屈,有理可上达。 三是设痒序,以明教化、正风俗、一人心。痒序之设,可分男学、女学、童子学三科,痒序文教,不只是读四书五经,明礼仪教化,尚须学武以卫城。此外,汉族女子一律禁止束足緾胸恶习,人人均须习武强身,年满十六,圴有当兵卫城的义务。 四是明法律,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过失犯罪者另计。凡有恶少,出自恶意杀人者,即便未满十六岁,年在十二至十六岁间,亦当与成人同罪。 五是尊重妇女人格,奸人者死,凡有恶少,淫妇女者,即便未满十六岁,年在十二至十六岁间,亦当与成人同罪。妇女亦当自重人格,以孝亲、抚幼、勉夫忠国事为美。平日着装当合礼,不得裸胸、露脐,长裙必须过膝。不得遇人苟合。如有女子因着装不合礼而遇奸者,奸人者死刑酌减,受奸女子亦当受笞刑。 六是城内不得养狗。凡有恶狗咬人至死者,狗主必须抵命。但盲人养犬导路不禁,军营养犬护卫不禁,城外人家养犬不禁。有必欲养犬人家,可逐至城外居住。 刑士名见罢城规,连声道好。说道:黄邦主既然不为一己之私打天,刑某亦当为在蜀地共建大同伟业,出一把力。巫山城长之事因之落实。黄义明便率大军登船,顺水路西返乐山城邦。 2023年9月17日校审 ------------ 第二十三章:返乐山黄义明召集邦务大会 第二十三章:返乐山黄义明召集邦务大会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率军出征一年,获得了克重庆府、占石宝寨与军马山、取巫山县城的三大战役胜利之后,便率大军顺长江与岷江水路,返回乐山城邦。其返邦后,所要做的第一件自然是要召集乐山邦的邦务会议,介绍出征情况,并询问离后邦后情况。出席邦务会议的有: 黄义明出征期间,留守乐山邦的四位副邦主——诸葛达、迟浩云、韩百知、吴免冠,以及从征归来的副帮主计子善。 黄义明出征期间,留守乐山邦的第三军主将丰向南,副将鲍好古;第五军(女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吕娟娟。以及从征回归的第一军主将俞伯海、罗秀云夫妇;第二军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 负责痒序教喻工作的李直学先生、黄义明的未婚朱云霞公主以及养子刘宏业。 诸葛达副邦主特地从凌云山寺请下山参会的智能禅师。、 在邦务会议上,黄义明率先介绍了本次出征的经历及所获成就,包括:克取重庆府,降服董琼英;委任杨复盆任重庆城长、董琼英任副城长兼城尉、及介绍二人成亲情况;委任俞伯海、罗秀云赴中原贩马及打石宝寨的过程;占领军马山的过程及委任原军马山马医薛福为全邦马政主管的原因;留运马士兵二百人,具体请识马性的原一军偏将丁大、丁二兄弟负责将屯军马山的战马转运至重庆及乐山的原因;调任克直守石宝寨、委任罗秀云为第一军副将的原因;取巫山县,创建第六军,委任戚尚义、徐霞虹为主、副将,委任刑士名为巫山城长、委任周诚为该城尉的经过。 黄义明言毕,随后是罗秀云起身,介绍她与夫婿俞伯海受黄义明委托,赴中原贩马及重建西安“罗记茶马客栈”的经过。罗秀云告诉大家:根据黄帅原先的设想,欲拨银五万两,买军马两千匹。但按河州马价,五万两白银实买不到两千匹军马。但是在家父罗士英昔日伙计张三与宝日大叔的帮助下,重设西安“罗记茶马客栈”,采用茶马互榷的方式,不但解决了购马经费不足的问题,而且在“罗记茶马客栈”开张的第一个月,即净赚白银二万两。而退一步按保守估计,“罗记茶马客栈”既便每月只能净赚白银一万两,则自中原购马,不但不需要再投资金,而且每年可净贿白银十二万两,以回填乐山邦银库。而来源于西北的良马,则可以通过中原至长江交通路线,源源不断地送往我蜀地。现已派本军校徐根元带五十名男兵,继续随宝日大叔赴河州贩马,另派军校汪芳草带五十名女兵,继续跟着张三经营西安“罗记茶马客栈”。而赴中原贩马所遇到的主要困难是:经长江赴蜀地的水上交通路线,一度被江贼谭宏所设立的石宝寨水上关卡所阻拦,并扣马勒银。但是在黄帅指挥下,已打败江贼谭宏,成功掌控了由巫山经石宝寨赴重庆的水上交通路线。因此我邦至中原贩马的路径,今后已无大险阻。 听罢黄义明所介绍的一年出征概况,以及罗秀云所介绍的赴中原贩马经过,众人皆感振奋,称颂黄帅率兵出征一年所取得成绩的重大。随后是副邦长诸葛邦达起身介绍黄义明出征一年来乐山城邦建设情况。 诸葛达说道:自黄邦主、计副邦主出征以来,总况是:我总抓城务;副邦主迟浩田指导城内外农户农事;副邦主韩百知管邦中财务与城建工作;副邦主吴免冠免承担复复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事宜。工作中各位副邦主各尽其职,吴副邦主修复凌云古寺与乐山大佛的工程业已完工。此外,留守乐山邦的第三军主将丰向南、副将鲍好古,第五军(女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吕娟娟,各尽职守,邦内四境平安。而邦主占领军马山后所获取的战马二千匹,已由丁氏兄弟经重庆转运,陆续抵达乐山城,基本设想是按现驻邦五军总数,每军平摊战马四百匹,交负责将领训练所属骑兵部队。此外,痒序之教,男学、女学、童子学三科之设,赖教喻李直学、朱云霞公主与刘宏业工作尽职,进展顺利,民风向善。 诸葛达话讲完,黄义明起身向自己出征后,各留守副邦主及其他留守人员为邦事尽忠,表示感谢。此时凌云寺方丈智能禅师起身,证实凌云寺及乐山大佛的楼阁修复工作均已完工,并向副邦主吴免冠及先前负责这一工作的杨复盆将军表示感谢。 待智能禅师与黄义明言毕坐下,副邦主诸葛邦达继续说道:自邦主出征以来,邦中工作虽有成就,亦有疏漏。有一点不能不言,即自计子善副邦主随邦主出征以来,原归计副邦主管辖的邦中治安一事稍懈,数日前计副邦主一岁的幼儿被人盗走,计副邦主的夫人宁小娥在寻子过程中,亦受恶人欺骗,被拐走,据说是被卖往成都。此事之发生,使我们愧对计副邦主。事情的大致经过是: 自邦主创建乐山城邦以来,原我乐山堡地界日趋繁华。在凌云山脚、岷江水岸,俨然形成集市,有做生意的小商、小贩,前来贩粮、贩布、贩杂货。有流落山野未死的评书艺人,重操旧业,前来说书谋生。有江湖杂耍者、皮影艺人、卖零食谋利者日日来此摆摊。此外还出现了佣工市场,供人雇工。 因计副邦主从征之时,幼子仅一岁,由夫人宁小娥独领,颇为吃力。为了照顾宁夫人的生活,我们自佣工市场雇佣了一个叫姚凤花的年轻女子。此姚凤花自云成都青龙桥人,流落谋生至此,初来之时,手脚甚为勤快,宁夫人十分满意,我们亦不疑有他。多日前有两个男子来佣工市场寻姚凤花,自称其兄弟。而雇工老板不疑有他,带其赴计副邦主家寻人。时宁夫人正怀抱幼子立于宅中,当被两男子目睹,见夫人美艳、而幼子肥胖可爱,起了歹心。数日前,夫人无事,抱幼子赴集市听评书人说《三国》。可能是一时间要解手,将孩子转交姚佣代抱。回来时,已不见该女仆人踪。夫人情急之中向人周边打听女仆去向,有两个男子说见女仆抱一幼子登车而去,适另有车在,车主表示愿意驾车代为追逐,请夫人登车。宁夫人情急之下,不辨真伪而登车,至晚不归。邻人觉事异,前来相告,我等追赶,已是不及。宁夫人必是已被拐骗至成都。 黄义明问道:何以知其必往成都? 诸葛达答道:我们向佣工市场老板追问两男子特征,老板回复两男子中一人头戴毡帽,其无意中脱帽时,似见其前额有刺字。而现成都系“姚黄贼”主政,无恶不作,据传其为恶手段之一是逼良民为盗,其掳有民丁,为防止逃逸,辄于民丁额头刺字。而该男子额头有刺字,必属成都“姚黄贼”无疑。 黄义明道:愿听“姚黄贼”事详。 诸葛达道:系陕西汉中土贼入川为恶者,当源自八大王张献忠、李闯入川兵败后,散据山野残兵者后裔,占山为恶。“姚黄”又作“摇黄”,原系汉中土贼姚、黄二姓者为首,后其众既多,分化出十三枝,讹为“摇黄”,其中以“争天王”袁韬部为首,拥众十万人。据传袁韬原陕西沔县人,因奸淫其婶母事发,投奔流寇。而有关“姚黄贼”的其他各家,尚有:姚天动(或作摇天动)、黄龙、武大定、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小秦王王光兴,另有所谓震天王、争食王、夺天王、黑虎王、闯世王等多家盗匪,其共点皆系汉中土贼入川为恶者。 另说“姚黄贼”前身,乃南明抗清名将杨展的余部。杨展时封广元侯,挂平寇将军印,曾因在川南大败张献忠和满清肃亲王豪格军而知名。其势全盛时,地广兵多,然而性矜尚文雅,不务攻战,又泛爱不择人,最终被部将袁韬、武大定所杀。关于此二将的来历,一说袁韬为张献忠别部,出没川东北山谷间,其部众共十三家,号“姚黄贼”,各设险自固。等到张献忠屠戮蜀后,因无所掠食,先降清,复投南明。武大定是陕西清涧县人,原为陕北流寇小红狼别部,后降明,为贺人龙部将,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后,他又投降李自成。清兵入关以后,率部退入秦巴山区,重操旧业,焚掠川北各地,成为姚黄贼首领之一,此后又投南明。杨展与二人认识的经过是:袁、武两部困守深山,因军中无粮,饥饿将死。杨展运送粮食前来救济,并与二人与结为兄弟,展爱其勇,推心任之,令袁韬守犍为城,命武大定守青神城,每月按其所需,发给散银与粮食。不意二人不知感恩,而是假设酒宴将杨展毒死。引兵围嘉定城三月,破其城,杨展子杨璟新逃去,妻陈氏骂贼死,其家残。时年在己丑(清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杨展死时方二十三岁。此后袁韬、武大定二人带兵退守川北地区,成为“姚黄贼”十三家的实际头领。 而现控川北地区的“姚黄贼”十三家,实际以三部分力量强,其一为争天王袁韬及武大定部,共拥众十万。袁韬现据成都称王,武大定则屯兵剑阁,掌控由陕西汉中入蜀之剑门关险道为恶。其二为姚天动部,又作“摇天动”,现拥众数万据守青城山为恶。其三为黄龙部,拥众数万,现屯兵广安,据守川中华蓥山为恶。现蜀地形势两分,川南地区为我乐山城邦所控制,川北地区为上述三股匪徒所控制,其余小股匪徒则不足虑。要控制全川,必须剪灭上述三股匪徒。 诸葛达介绍完“姚黄贼”十三家的来历后,黄义明又问“姚黄贼”十三家在川北一带做了哪些恶?副邦主迟浩田插话道:我久居蜀地,悉知其恶。概而言之,有三大恶,川民莫不欲生啖其肉,然又惧之怕之,言之变色。 黄文明道:愿听其详?迟浩田道: 其一曰逼民为盗,诸葛副邦主前已述及。 自崇祯六年以后,陕北流寇追随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等部几次入川,后遭明军追剿,大部分逃出四川,但有其中少数人却躲藏深山,于夜间外出,绑架、裹持当地青壮年男女滞留在川陕边界的大巴山区,形成了“棒贼”,亦称、“掌盘子者”、“土暴子”,后发展成“姚黄贼”。逼民为盜,民必不服。因此摇黄贼每系人,必于其面颊上剌‘大王’、‘天王’等字样,使之不得归乡,归即为当地官府所获,然后乃解其缚。川中多石洞,可容数百人,百姓逃匿其中,则姚皇贼积火于洞外,用烟熏烟入洞之人,人中烟气即昏死,姚黄贼于是入洞杀掠,逼生者为盗。日久,姚黄贼人马渐多,器械渐精,且有火器,川人附之日众,遂攻城劫寨,称霸一方。 其二曰用尽酷刑,杀人食人,无恶不作。 有人曾见几位老人聚饮,有人缺鼻缺耳,有人缺左手或右手者,一问原因,皆言曾遭摇黄贼劫掠所致。崇祯六年姚黄贼攻破川北诸寨硐,对当地民众恣所欲为,剔目割耳、劓鼻截舌、断手斮胫、剥肤抽肠,甚至贯小儿于矛上,投活人于汤火,视受害者痛苦扎挣为乐。以至当时有童谣云:“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人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後头。”有人至摇黄贼营内,尝见贼每以小儿抛空中,下用长枪刃接儿,承之使儿横签刃上,手足抓刨如飞状,众则哄然大笑。又见将人活绑树上,于肘下戮洞,盘出其肠缠其身,以为乐。又见将小儿提起手足,以儿头撞钟,鸣则髓出,众皆称快。而清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四川大荒年,米价更贵。一升米值银三两到六两。农人栽秧完,姚黄贼忽渡河而来。其贼马步兵俱有,因其军中无粮,便杀人以为食。而当年凶荒,姚黄贼掠野无获,便捕民而食。最堪怜者,饥疲余民,孤踪潜匿,剐树皮,觅野菜,采蕨根,期延残喘。而黠贼深夜登高,遥望烟火起处,潜往劫戮,屠以充饥。而时人另记:清顺治二年(南明隆武元年),摇黄贼屠巴州、通江、东乡、太平、达州、梁山、新宁、开县,各地方人烟俱绝。摇黄贼攻破长寿、垫江、邻水、大竹、广安、岳池、西充、营山、渠县、定远各州县,城野俱焚掠,炮烙吊拷绅士及军民老弱男妇,掳其少妇幼子女入营。所获壮丁用生湿牛皮条捆之,交其面背粮,无人得脱,积尸遍地,臭闻千里。 其三是率虎食人。 姚黄贼善饲虎,常驱虎食人。而蜀中升平时从无虎患,自姚黄贼兴起后三四年间,遍地皆虎,或一二十成群,或七八双同路,踰墙上屋,浮水登船爬楼,此皆古所未闻,人所不信者。据有人记载:内江奔溃,余途次草中,月下见四虎过于前。又于叙南舟中见沙际群虎如牧羊,皆大而且多。过泸州舟中,见岸上虎数十,逍遥江边,鱼贯而行前。一虎浑身纯白,头面长毛,颈上披须,长径尺。大抵蜀人死于贼者十之八,死于饥者十之二,仅存者又死虎之口,而蜀人几无噍类矣。又有人记载:川南虎豹大为民害,殆无虚日。乃闻川东下南尤甚。自戊子已然,民数十家聚于高楼,外列大木栅,极其坚厚。而虎亦入之;或自屋顶穿重楼而下,啮人以尽为度,亦不食。若取水,则悉众持兵杖多火鼓而出,然亦终有死者。如某州县民已食尽之报,往往见之。遗民之得免于刀兵饥谨疫疠者,又尽于虎矣。虽营阵中亦不能免其一、二。又有人记载:“蜀雨后山行,虎迹去来可数。蜀顺(庆)、保(宁)二府多山,遭献贼(张献忠)乱后,烟火萧条,自春徂夏,忽群虎自山中出,约千计,相率至郭,居人趋避,被噬者甚众。县治学宫俱为虎窝,数百里无人迹,南充县尤甚。 而上述“姚黄贼”为恶诸多,川民往往言之失色。最终将蜀地弄得赤地千里。川东北梁山邻近各州县,被姚黄贼多次屠杀,最后达到人烟灭绝,千里荒芜的境地,有欧阳直者,曾穴居野处,采食野生植物,度过了若干年的野人生活。据其记述: “余蜀人,知蜀事即以蜀论……甲戌,一斗粟、中斗星、过天星等踞巴山,摇黄贼、夺世王、争天王、争食王、行十万、马朝、薛仁贵等十三家攻破巴州、通江、东乡、太平、新宁、开县,屠其城。辛巳(崇祯十四年)……摇黄贼袭破达州、渠县、营山县,出劫蓬州、西充、南充、南部、广安、岳池、邻水、大竹各地。方至定远,合州,复回杀掳甚惨……往来官兵亦肆劫掠,绅士人民俱扎山寨自固,每寨悬锣。无事,人皆空身下寨耕插,寨上望有贼兵将到,即鸣锣为号,人尽趋寨守之。自壬申(崇祯五年)至壬午(崇祯十五年),凡贼前行,兵即后至。贼去兵来,兵去贼来。循环旋转于川北、川东,迄无宁日。贼固酷于杀掳焚劫,而琐细不取,兵则但不多杀人,其劫掳吊拷悉同于贼。且并敝衣小物,莫不席卷,而民不聊生矣……乙酉丙戌(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摇黄贼、行十万、争天王、夺世王、争食王、马朝俱移大营屯住于广安州之河东,顺江棋布而居。上抵达州,下抵合阳。连营千余里,数日内草木根俱为采薪挖尽,采粮至月余路而后返。 另有明末清初四川遂宁人张琅在《烬余录》著述记载:“今统以十分而论之,其死于献贼(张献忠)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之掳掠者二,因乱而相残杀者又二,饥而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 听罢众人所述叶子善妻、子被拐过程及“姚黄贼”的诸种罪恶,黄义明拍案大怒,说道:亘古以来,凡人性为恶所做坏事者,未闻有过于姚黄。便欲于当日起兵下成都,讨伐“姚黄贼”,并替计子善追回被拐骗的妻子。 计子善接语道:谢元帅欲起起兵讨贼,并替我追还被拐骗的妻儿。从征归来听闻妻、子被拐事,吾心中亦悲愤,但我不能以私害公,务请邦主暂息雷霆之怒,听我一言,迟缓三周出征。原因一是大军劳师远征重庆、巫山,方才还邦,需要休整及补充兵员。原因之二是征成都主要是靠陆战。重庆、巫山之役,吾军虽取战马二千匹,但骑兵操练未熟。原因之三是姚黄十三家为害已久,非一日可除,需从长计议出兵方略。 听罢计子善所言,黄义明便与众人协商,最后同意休兵二十日,前十天用以休兵,后十天用以练兵,此后出征。众人一齐道好。最后黄义明提议乐山大佛与凌云古寺既已整修完毕,明晨大伙可同往参观,验证工程质量,众人自是愿意。黄义明回师后召开的乐山城邦会议便算是结束。 2022年9月18日校审 ------------ 第二十四章:众人共瞻乐山大佛,黄文明重游 第二十四章:众人共瞻乐山大佛,黄文明重游凌云寺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远征重庆,取得巫山大捷后,搬师回乐山邦召开邦政大会。在会上听到从征期间计子善妻儿被拐及姚黄贼十三部的种种罪恶后,心中大怒,就欲起兵起讨伐盘踞在成都一带为恶的姚黄贼诸部。在计子善等几位副邦主的劝说下,同意休兵二十日后再举兵征讨。并提议乐山大佛与凌云古寺既已修缮完毕,明日当与众邦主及军中诸将一齐前往瞻仰验证,并让主修乐山大佛与凌云古寺的副邦主吴免冠充当临时导游,众人一齐说好。 次日一早,黄义明一行已来到凌云山脚、岷江边侧。举目仰视,但见一座有九层楼高的木建筑起自岷江水岸,直抵凌云山顶,将原先暴露于野的乐山大佛,紧紧包褁于层层木建筑之中。而大佛右侧的凌云栈道仍在,行人可自由攀行至凌云山顶,赴凌云古寺去烧香拜佛,但是却无法近身乐山大佛。如行人欲瞻仰乐山大佛,则必须从临近岷江水岸的木建筑入口处进入,入口处有专人看管,并收取5钱门票钱。 吴免冠介绍道:罩于大佛之外的木建筑,自唐代凿就乐山大佛之后就修就,阁高七层(一说九层或十三层),称“大佛阁”亦称“大像阁”,以保护乐山大佛不沐风浴雨。此后该佛阁屡毁屡建,宋时重建称“凌云阁”或“天宁阁”;元代重建时称“宝鸿阁”;明代重建时称“佛棚”。直至明末八大王张献忠入川时,因视乐山大佛不顺眼,放火烧毁了大佛阁,大火并波及凌云古寺。现重修大佛阁及凌云古寺所花费的邦银,必须从瞻仰乐山大佛的门票钱中收回。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收门票钱5钱虽少,却可积少成多。现时白银价一两在民间交易,可折700文至1000铜钱之多。而自乐山大佛阁修成以来,远近闻之,参观者如云,已为邦库净收回门票钱一万两白银。积以时日,乐山大佛阁门票收入,必可成为我邦库的重要财政来源。 听罢吴免冠介绍,负责乐山邦财务与城建工作的副邦主韩百知点头称是。黄义明笑道:吴副邦主的这一套生意经,还是在犍为城时贩假画与假佛像的那一套。吴免冠正色道:赚钱的形式一致,赚钱的性质却不一。当时在犍为城,我与杨复盆城主造假,赚的是抹良心钱。而现在修大佛阁收门票钱,赚得可是良心钱,因为所收钱款,均交邦库,韩副邦主可以之修城造房,造福于百姓。众人听罢皆笑,黄义明道了一声好,遂在吴免冠带领下,步入大佛阁内参现。 众人步入大佛阁内,但见乐山大佛居中端座,两侧皆有1800级楼阶,可直攀大佛顶端,出大佛阁后门,可登上凌云山顶。而大佛阁的四壁,均绘有金碧辉煌的佛教故事壁画,这是当时的画艺大家吴免冠,指挥工匠绘制的杰作。而众人细观大佛,则是脸部涂金,身上着彩,双掌端放于双膝之上。佛的前额正中、双眉之上,镶有一颗红色宝石似目,正流放异彩。 而据后人实测,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而与乐山大佛同时凿就的,尚有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一佛二天王的格局。此外,与天王共存的还有崖壁上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大佛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只是这些附带建筑,现皆被阻隔于大佛阁之外。需要在乐山脚仰视或出大佛阁,登乐山顶俯视。 而瞻仰乐山大佛,最令众人惊异之处,是大佛的双目,正流淌下来眼泪。众人惊问陪同参观的智能禅师原因。智能禅师回答道: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其修造距离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其全称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这尊大佛修凿的背景是: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并宣称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而该佛的修建,有助于通过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武则天在男尊女卑的时代登上帝位。但当时民众修造乐山大佛的真实心愿,是相信弥勒佛像的修建,能够平息长江的水患,能够给百姓带来光明和幸福,同时也能够增添在岷江行船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信心。而自乐山大佛建成后,曾流过四次眼泪,第一次是唐末天下大乱时,百姓流离失所。第二次是宋末天下大乱时,百姓流离失所。第三次是元末天下大乱时,百姓流离失所。而当时民间传言:乐山大佛之所以会流泪,是不忍心看到世间生灵涂炭,才紧闭双眼的。但本次大佛流泪却未曾闭眼,我想是两重原因,其一是因为明末天下大乱时,百姓流离失所,流的是悲泪。其二则是因为大佛阁被天下英雄重建,大佛身上重新渡金披彩,流的是激动的喜泪。我想这是大佛在保佑黄邦主率领吾四川民众共建大同伟业,心中高兴。 听罢智能禅师解释,参观众人皆喜。随即缓走出大佛阁,来到凌云山顶,回首展望,但见乐山大佛的位置,位于岷江东岸,其面对的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三江水势汹涌澎湃,直捣山壁,令人触目惊心。隔江矗立的是乌尤山峰。 而在乐山大佛的背侧,也就是大佛阁的出口,对面不远处,是矗立于凌云山顶的凌云古寺。站在凌云古寺前,可以看到九峰环抱的壮丽自然景观。而此时的凌云古寺,自然也是被修缮得寺宇辉煌,雕梁画栋,每一墙面上,都用精工绘制着各类佛教故事壁画,大雄宝殿中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则各自争辉。 而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凌云寺始创建于唐初高祖李渊武德年间(618—626年),因开元初年(约713年)开凿乐山大佛,寺宇亦经扩建,因此另有“大佛寺”之称。而据古文献《方舆胜览》记载:会昌前,凌云山九峰,“峰各有寺”。但到会昌四、五年间,由于唐武宗李炎下令灭佛,凌云山庙宇中只有凌云寺得以保存。 以上所述,是有关凌云古寺的历史沿革。而黄义明重返凌云寺,所不忘之事,自然是重览他与朱云霞公主及养子刘宏业共同居住过年余的僧院。此时他发现发现僧院已修葺一新,成为智能禅师新收弟子们的僧舍,不觉感到时光荏苒,自己真该珍惜青春大好年华,为建设蜀地大同伟业,壮大乐山城邦,造福四川百姓,多贡献力量。 2023年9月18日校审 ------------ 第二十五章:克眉山、彭山,黄义明全歼虎卫 第二十五章:克眉山、彭山,黄义明全歼虎卫营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带领邦中要员、军中各将游览修复后的乐山大佛及凌云古寺之后,先是休兵十天,后是练兵十天,这十天主要是训骑兵部队,以使征石宝寨之役中获取的二千匹战马,在今后统一四川的用兵中,能充分发挥其战斗力。转眼间二十日已过,黄义明便根据原先军务会议决定,起兵远征成都,准备剿灭姚黄贼十三家,并帮助计子善追讨被拐卖的骄妻与幼子。 本次出征,黄义明仍以计子善为副帅,从征诸军有俞伯海、罗秀兰夫妻所率的第一军,主将丰向南、副将鲍好古所率的第三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吕娟娟所率的第五军(女军)。三军总数共一万五千人。在这三军中,仅俞伯海、罗秀兰夫妻所率的第一军,参与过征重庆、攻石宝寨、取巫山之役。黄义明另安排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所率的第二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所率的第四军(女军),协助几位副邦主留守乐山邦都,以替换原先留守邦都的第三军与第五军的位置。黄义明做此安排的目的,是希望军队得到轮休与轮战,以提高乐山军的战斗力。 此外,由于考虑到姚黄贼十三家军队人数众多,仅袁韬与武大定一部,即拥众十万人,相对于乐山军来说,占压倒优势。为此,黄义明要求乐山邦所属五城城尉各率城卫军一千人组成后援军,由自己直接统领,另要求这五城尉各留兵二千人,守卫城池,并选副职代领自己的原职。这五城城尉分别为: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峨眉县城尉韦坚强;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 诸事安排已定,黄义明便选择吉日出兵。数日后,大军行进至眉山境,一路上不断有面带饥色的灾民,来到黄义明军前要求投军,并控诉川北地区在姚黄贼十三家统治下的暴政及民不聊生状况。对于这些投军灾民,黄义明一般选择有征战能力的年轻人充实后备军,对于年老体弱者,则介绍其赴乐山城副邦主诸葛达处报道,让诸葛副邦主统一安排其务农事宜。 未几,大军抵达眉山城山下,眉山城由争天王袁韬的部将、女山贼郑爱娥守卫,其麾下共拥兵数千名。郑爱娥在城下列阵,手提一对双锏叫战。黄义明见对方是一员女将,便叫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出战。何秀芳是黄文明在彭祖山洞精心传授的十位弟子之一,手持长枪,如蛟龙出海。双方战至十合,郑爱娥的双锏已抵挡不住,便绕城而逃。第五军副将吕娟娟见状,率军从左则突击郑爱娥的军队,敌军大败,郑爱娥不敢入入城,率残军往成都方向逃窜。黄义明见状,使命令全军擂鼓冲锋,一举攻占了眉山城,进城后张榜安民,选出当地贤良暂代城长帮助维护城区秩序,并休军一晚。 次日,黄义民率大军继续向彭山方向进,将抵彭山境时,忽见一白发老人骑马急挡于军前,表示大军不可再前,并有重要军情秉报黄义明元帅。 黄义明见状,急令大军停止前进,让老人于军中,并询问老丈来自何方?有何重要军情需要相告? 老人回答道:老夫名赵志侠,实为八大王张献忠入川及姚黄贼兴起以来杀余之人,曾带领附近乡民反抗八大王入川及姚黄贼的屠民暴行,不幸兵败,隐居于附近荒山中,人称“荒山老人”。早已侦知黄帅在乐山建大同之邦,日日盼仁义之师早日到来,以救川民于火水之中。今得见大军到,心中欣喜无限。 黄义明问道:大军何以不得前行? 荒山老人答道:大军再前,将遭遇争天王袁韬部将韩伏虎所统领的虎卫营。虎卫营实为韩伏虎麾下一百名训虎师所训的二千只老虎,此亦是争天王袁韬的精锐部队。其军现屯彭山城外的虎子岗上,因已侦知黄帅大军将临彭山,欲待大军临近时,率虎卫营突袭。而人虎相遇,黄帅军中战马皆畏虎,大军必败无疑。而由此处后退五里有伏虎岗,山上有水源,可以屯军,只要设计剿灭虎卫营,争天王袁韬必败。 黄义明问道:不知老丈有何良策教我剿灭虎卫营? 荒山老人答道:伏虎岗前有百丈深峡,老虎一跃可过,因此又名虎跳峡。过往常有老虎逐猎物至此,因收足不及,与猎物一同跌入深峡摔死事,伏虎岗并因此得名。黄帅但于伏虎岗屯兵,于虎跳峡上置木板为桥,于黎明时分率骑兵突袭虎卫营,然后将群虎引至虎跳峡,撤除峡上所置木板,诱虎群跌入深崖,并于崖底堆积木柴、火油等易燃物点起,虎卫营必灭。虎卫营一灭,袁韬势孤必亡。 听罢荒山老人所献剿灭虎卫营之计,黄义明大喜道:真剿灭虎卫营良策也。遂命令全军后退五里于伏虎岗屯兵。又具体定策:次日晨由黄义明带领三军各四百骑、合1200骑骑兵突袭虎卫营,引诱群虎至虎跳峡。另请计子善负责坚守营寨,方法是先率所余第一军、第三军步卒寻找木板,于虎跳峡上架桥,待次日群虎追逐至虎跳峡时,撤除峡上木板,退守营寨。又让何秀芳、吕娟娟带领五军女兵步卒伏于虎跳峡下,并广置木柴火油等易燃物品,,一旦明日虎群跌落峡下,即点燃烈火、烧死群虎。 一切任务安排停当,黄义明与全军将士度过了一个少眠而紧张的夜晚。次日凌晨,曙色未明,黄义明在熟悉路径的荒山老人带领下,先是突袭敌将韩擒虎的虎卫营,打破寨门,杀死守营士兵,又向营中群虎乱箭齐发。受到惊吓的老虎齐发啸声。听到虎啸声,黄文明所统骑兵的1200匹战马均战栗不已。黄义明见状,即命令众骑兵掉转马头,向伏虎岗方向奔逃。此时敌将韩伏虎已惊起,擂鼓命令自己军中的一百名训虎师骑上战马,驱逐营中的二千匹老虎,紧追黄义明的逃兵不舍。而当黄义明所率骑兵刚刚跨越虎跳峡进入营房,韩伏虎已率群虎追至。 计子善见状,急令所率坚守营寨的士兵,撤除虎跳峡上所架木板,少数已越过虎跳峡的老虎,被黄义明军中士兵用乱箭射死。而后追至虎跳峡的老虎,在群虎的追堵之下,纷纷坠入虎跳峡,敌将韩伏虎及他手下的一百名驯虎师,亦无一得免于坠崖命运。此时设伏于虎跳峡下由何秀芬、吕娟娟统领的第五军女兵步卒,见状立即燃起雄雄烈火,烧死坠崖未死的群虎,以及随同虎群坠崖的敌将韩伏虎与驯虎师。 随后,黄义明率全军继续前往彭山城。彭山城此时由袁韬的心腹占子豪率三千名士兵守卫,先此由眉州城败逃至此的贼将郑爱娥亦率一千残兵助守。二敌将已侦知驻守虎子岗的韩伏虎虎卫营全军覆没,自知彭山城不可守,逐率军先逃。所以等到黄义明大军兵临彭山城时,该城已成一座空城,城中百姓则夹道欢迎黄义大军的到来,黄义明于是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彭山。 经伏虎岗之战,争天王袁韬手下的精锐部队虎卫营全军覆灭,黄义明军中几无伤亡,又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彭山城,黄义明自然忘不了设宴庆功。而在此战中,居功第一的是前来投军献计的荒山老人赵志侠。为了表示感谢,黄义明提名赵志侠担任眉山城城长,并拿出乐山城的邦规,要其参照执行,许其自筹三千人,组成城卫军,并委任城尉。赵志侠推辞一般,也就答应了。由于彭山城已下,也需要委任城长,赵志侠提议他的友人、前明生员蓝正色任彭山城长。黄义明问蓝正色现居何处?赵志侠回答道:自八大王屠蜀最后,避居芦山县深山之中15年,现居彭山城中。黄义明回答道:快快请出。当蓝正色到来后,黄义明也提出与赵志侠当城长的同等要求。蓝正色自然也是表示愿意追黄帅共同创蜀地大同伟业。眉山城长与彭山城长的委任工作,便算圆满完成。 2023年9月 21日校审 ------------ 第二十六章:江安河大捷,黄义明一举占成都 第二十六章:江安河大捷,黄义明一举占成都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率军攻占眉山城后,又根据荒山老人赵志侠的建议,在伏虎岗虎跳峡设伏,全歼了争天王袁韬的精锐部队虎卫营,一举攻占了彭山城。后论功行赏,委任赵志侠为眉山城长,另委任前明生员蓝正色为彭山城长。当这一切工作完成后,黄义明率大军在彭山城歇息两日后,拔营继向成都挺进。 一日,大军挺进至成都近郊江安河附近的双流,前方谍报忽报争天王袁韬已率领十万大军渡江安河,背水结阵,欲与我军决死一战。黄义明急令大军停止前进,在附近山岗降龙岗上立营结寨,并与众将协商破敌之法。讨论意见是: 敌军人数众多,以逸待劳,背河结阵,此为其长。但敌军散乱、无纪律,凶残,与民为敌,屡败而无士气,此为其短。吾军劳师远征,兵力少,且后继乏粮,此为我短。吾军屡胜,士气高涨,且士兵及川野之人皆知吾军为正义之师,系为建蜀土大同邦而战,深得民众拥护,此为我长。敌我军势对比,敌军利于久战,以坐老吾师,而我军利于速战,以争取主动。 黄义明最后道:敌军背河为阵,兵力虽多,但不能充分开展。我军数量虽少,但相对于敌军已渡河展开的前锋部队而言,人数并非劣势。只要能骄敌之兵,诱其与我军尽早展开决战,挫其前锋部队,敌军必败。众将皆同意黄义明的意见。最后决定出战方略是:初战示弱,并派在眉山、彭山初战时已降我军的敌将单国安,率二百名降卒伪降争天王袁韬,待两军决战时,里应外合以败敌军。众将一齐叫好。 次日晨炊后,黄义军率军在降龙岗前列阵擂鼓叫战,争天王袁韬则率已渡河的士兵列队擂鼓应战。敌帅袁韬身披金甲,手持长斧,威风凛凛,亲自出阵挑战。黄义明军中,则由副帅计子善手持双力,先行出战。但见二人在阵前,一人手挥巨斧,上下飞舞,似翻江倒海;一人手舞双刀,左劈右砍,似雷鸣电闪。二人战作一团,初时不分胜负,但十余回合以后,计子善已不是对手。黄义明命令俞伯海、罗秀兰夫妻替下计子善再战。而夫妇二人,一人持枪,似蛟龙出海,一人持矛,似猛虎出洞,但见枪与矛围着袁韬身子上下猛捅,而袁韬的一柄长斧上下翻滾,使得滴水不漏。双方二十回战罢,俞伯海、罗秀兰夫妻逐渐力怯。黄义明又命令第五军何秀芳,副将吕娟娟接替出战,二女将一人持长鞭,一人持三节棍朝着袁韬上下挥舞。袁韬笑道:黄义明军中无人了,竟派女子出战。敌阵掠阵副将武大定怕袁韬久战乏力,欲接替袁韬出战,袁韜正战得兴起,坚决不退。但见二位女将一人持长鞭,一人持三节棍朝着袁韬上下挥舞,只是近不得袁韬斧边。双方又战至二十回合,二位女子似显乏力,黄义明鸣金收兵,袁韬则命令士兵擂鼓冲锋,却被黄义明军乱箭射回。时天色晚,袁韬军中副帅武大定鸣金收兵,要袁韬明日再战,袁韬笑道:黄义明军中皆如此草包将领,看我明日杀得他片甲不留。 入夜,黄义明军营一角突然火起,袁韬举目遥望,但见一行约二百人队伍众朝袁韬军营方向逃来,后面则有一大队人马来追赶,高叫:莫跑了反贼!袁韬见状,急令副帅武大定率一支人马接援。黄义明追兵见袁韬接援军队出动,便停止追击回营。 武大定将黄义明军中逃兵接入帐内,袁韬一见,竟是自己军中旧将单国安,便细问原因。袁韬答道:吾等皆是大王眉山守将郑爱娥与彭山守将占子豪弃城而逃时,来不及逃脱的大王旧部,为活命无奈从贼。今日阵前见大王神威,一人连败黄义明五将,心存敬仰,决心弃暗投明。是以率旧部烧毁黄贼山寨粮草,重新归顺大王。无奈事泄被黄贼发现,派兵追击,甚谢大王派兵救援得以不死,天恩难忘。言毕伏身磕头,向袁韬与武大定致谢。 袁韬听罢大喜,说道:尔等不忘旧主,弃暗投明,合当重赏,快快请起!又问起黄义明军中情况。单国安回答道:今日一战,黄义明军中已胆寒,人人思归。大王明日但出主力与之决战,必能全歼黄军。袁韬听罢大喜,说道:尔等今日尽早安歇,待明一战破敌,再摆酒庆功。 且说明日晨起炊后,袁韬军仍背河设阵、擂鼓挑战。黄义明军仍于山角布阵。然后派出使者向袁韬说词道:大王昨日胜之不武,我军之败实因大王背河为阵,我军背山为阵,战地狭小,我军阵形无法展开而致败。大王若敢将军队撤江安河北为阵,让出开阔战地,我军将发起冲锋,与贵军决战,必杀得贵军片中不留。不知大王有无此胆量与我军决战否? 袁韬听罢大笑道:有何不敢!我现拥十万大军,投一根鞭子即可将江安河淹没,还怕与尔等三万草军决战?随即下令退军以让出河南战场。袁军副帅武大定劝道:我军背水为阵,有险可守,士兵逃无可逃,必一心向战。今退兵河北,怕的是军心动摇。袁韬笑道:无妨!俗言兵不厌诈,我军先让出河南战场,待敌军涉河时,我军待其半渡而击之,必全歼黄师。遂下令撤军。 不意袁韬撤军令方下、前军兵动时,单国安即率其二百降兵在阵后高叫:袁军败矣!袁军败矣!带头朝后逃跑。袁韬的军队原皆由乌合之众、不良盜匪组成,毫无纪律。后军不知道袁韬撤军的原因,只见前面军形一退,也以为是打了败仗,跟着一起逃跑。而黄文明的军队见袁韬的军队一动,便擂鼓下令全军冲锋。此时第三军主将丰向南、副将鲍好古冲向前去死缠住袁韬恶战,袁韬武功虽高,但丰向南、鲍好古二将却是黄义明在彭祖洞亲授的十位高徒中的两位,缠斗一久,袁韬便感不支。此时袁韬军中的郑爱娥、占子豪二将各自持兵器前来救主,却被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吕娟娟敌住,何秀芳、吕娟娟亦是黄义明在彭祖洞中亲自授艺的十位高徒中的两位,武功高强,双方战久,郑爱娥、占子豪各自被斩于马下。此时袁韬本人,也被丰向南、鲍好古二将斩于马下。袁韬军中将士见主将已死,更无心恋战,便一齐向后奔跑。而先此带头逃跑的降将单国安,此时却率领二百名降兵转过身来,从侧翼阻击袁韬的逃兵。袁韬军的阵形,顿时大乱,袁韬的十万大军,一时间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溃千里。溃兵们人踏人,人挤人,掉于河中淹死、跌倒之后被同伴踏死者比比皆是,伏尸遍野。黄义明的追兵在后面高叫道:放下兵器,坐地不死。袁韬的逃兵们便成片成片地坐于地上,等待受降。 此时袁军副帅武大定见败局已不可挽,便率领万余残兵弃成都城不守,直接逃往剑阁自己的原有山寨,在剑门关上布防据守。黄义明则率大军从容渡过江安河,进入成都城区。本着穷寇勿迫的原则,黄义明未再下令追击姚黄贼残兵,而是着手安定成都城秩序。 2023年9月22日审校 ------------ 第二十七章:捕姚凤花,黄义明攻占青城后山 第二十七章:捕姚凤花,黄义明攻占青城后山 刘惠恕 且说在江安河之战中,黄义明因战术运用得当,以三万人全歼袁韬的姚黄贼军八万余众,斩杀贼首袁韬,本军在大战中的伤亡不到二千人,并一举攻占了成都城,可谓取得了地道的大捷。此战也是黄义明自入川建乐山邦后,得已统一四川的关键一战。 而大军攻占成都城后,黄义明急需做的是三件事是: 一是清理战场,安葬死者,救护伤者,补充兵员,并谴散原袁韬军降兵中不易继续为兵的人员返乡务农或在当地务农。此事黄义明均按常规处理。 二是全军论功行赏。因为打了大胜仗,全军都得有赏。而其中居功第一的,无疑是原袁韬军中的降将单国安。因为其在江安河之役中,率二百名士卒伪降袁韬,里应外合,一举攻破了袁韬十万大军,取得最终占领成都城的胜利。居功第二的,是第三军主将丰向南与副将鲍好古,因二人力战,得以斩袁韬于马下,保证了江安河之战的胜利。 黄义明认为单国安为人秉性忠诚,以往是无奈投贼,且已立功自赎旧恶。因此决定提拔其为第五军副将,配合该军主将何秀芳共同带兵。由于单国安长得眉清目秀,颇得何秀芳喜爱,两人终结为夫妇,此是后话。黄义明另提拔原第三军副将、自己彭祖洞授徒之一徒鲍好古任第三军主将,而调原第五军副将吕娟娟任第三军副将。黄义明如此做的目的,不只是因为鲍好古在江安河之战中立有战功,还因为鲍好古对吕娟娟素怀情愫,做此安排,是为了成全二人的眷侣关系。 黄义明如此做的另一目的,是让具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原第三军主将丰向南腾出身来,从事更重要的工作。这也是黄义明入驻成都城后,急需做的第三件事情,亦即安定成都城区秩。为此,黄义明特调自己在彭祖洞授徒之一丰向南任城都城尉。 这是是因为成都城在八大王张献忠入川及姚黄贼统治时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基本被焚毁,人口极大地减少。步入成都城内,举目所见,除一些面带菜色的欢迎人群外,昔日的四川省城、曾被无数历史上诗人咏怀过的繁华的“锦城”,大街竟无一间完整的房屋,虎群横行。对于导致当时成都城残败现象的原因,屡见于当时文献的记载。如称:“贼兵之樵采(打柴)者,尽入城中,拆毁房屋以为薪。又发兵四出,搜各州县山野,不论老幼男女,逢人便杀,如是半载。八月,献忠毁成都城,焚蜀王宫殿,并焚未尽之民房。凡石柱亭栏,皆毁之;大不能毁者,更聚薪烧裂之。成都有大城小城,本张仪所筑,汉昭烈帝修之。甃以巨石,贯以铁絙,壮丽甲天下。宫殿之盛,亦不减京师。至是,尽为瓦砾矣。献忠又令其众遍收川兵杀之,及其妻子男女,惟十岁以下者仅留一、二。”又称:“王府数殿不能焚,灌以脂膏,乃就烬。盘龙石柱二,孟蜀时物也,裹纱数十层,浸油三日,一火而柱折。”等等。 由于成都城内建筑受到如此严重的破坏,以致黄义明大军入城接管时,在城内竟然找不到可驻兵之房、可用作衙门的屋舍,只能叫士兵在城中空地上驻营,临时搭建茅舍供军营办公之用。但不论成都城如何残破,它毕竟是昔日四川的省城,据成都平原的中心位置,是掌控全蜀地农业经济的钥匙。这是因为成都平原肥沃土地上的粮食所出,是历史上蜀地之所以取得“天府之国”称谓的原因所在。黄义明必须把安定成都城秩序,做为当务之急来处理。 而黄义明要安定成都城秩序,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要组织城卫军。为此,黄义明特许城都城尉丰向南带兵二千,另从袁韬降兵及成都民众中挑选出士兵三千,组成五千人的城卫军。而按乐山城邦旧例,城卫军人数不得超过三千之数,但由于成都历来为四川省城,地位重要,黄义明特许丰向南带兵五千。 黄义明要安定成都城秩序,必须要做好的第二件事,是挑选出合适人选,担任成都城城长。此外,在取得四川省城之后,也需要制定如何在四川全省建立大同邦的新规,以取代原先的乐山城邦旧规。为此,黄义明想听取一下自己出征成都以来,几位留守乐山城的副邦主的意见。因此他急命快骑赴乐山,通知请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吴免冠前来四川省城议事。 鉴于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吴免冠四人由乐山赶赴成都开会,尚需数日时间,黄义明决定利用这一间隙,派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单国安带上500名士兵,又带上随军从征、原在乐山成邦佣工市场当老板的赵二,急赴成都青龙桥,抓捕原计子善家佣女姚凤花,以追查在出征重庆、石宝寨、巫山之役时,计子善被拐骗的妻儿子下落。而追查计子善妻儿下落,也是此次黄文明起兵征成都的原因之一。 青龙桥位于成都城西北郊的府南河上。府南河的前身,原属自然河道,自先秦蜀郡太守李冰治水时,将其疏浚治理,成为岷江水系在成都城下的主要河流,亦是古代都江堰工程的组成部分。青龙桥横跨于岷江支流府南河的东西两端,桥身高281米,桥面拱孔高103米,每当夕阳西下,霞光万道,桥身也因日光的反射,变成了暗绿色,远观似一条青龙欲飞冲天,“青龙桥”因此得名。青龙桥两岸崖壁上,寥落分布着一些破旧的茅舍,居住着一些被八大王与姚黄贼杀剩的民众。 来到青龙桥畔,何秀芳心与单国安命令所带的五百名士兵,沿府南河两岸逐屋搜寻姚凤花下落。而随军前来搜寻的原乐山城邦佣工市场老板赵二,突然发现一茅屋中有一青年女子开门探了一下头,又急缩身屋中,此女子面貌甚熟。赵二叫了一声:姚凤花!该女子不自觉地应了一声“唉”。赵二大叫道:此女子即是姚凤花!随从士兵一听,一拥而上,冲入姚凤花茅舍中,将其五花大绑地拖出屋外。赵二上前打了两个耳光道:姚凤花,我好心介绍你到计副邦主家为佣,你岂可设诡计将计副邦主的儿子与老婆拐走,反连累于我? 姚凤花回答道:计邦主儿子走失与我有关,但宁夫人走失与我无关!赵二接着说道:我不管你有关无关,你自已到元帅帐前分辩去!说罢与众随从士兵将姚凤花用快骑押送至黄义明帐中跪下。 黄义明问道:姚凤花,你要死要活? 姚凤花回答道:元帅饶命! 黄义明道:你如想活命,我问的话你必须句句回答属实! 姚凤花道:不敢欺瞒元帅! 黄义明问道:你在计副邦主家中为佣,宁夫人待你不薄,你为何无端将计副邦主夫人与儿子拐卖?现人在何方? 姚凤花回答道:我原为“姚黄贼”十三家中姚天动部谍者,也是姚天动的堂妹,姚天动命我居青龙桥,时时侦探争天王袁韬军中动向,向其汇报。一日,姚天动听说元帅已一川南之地,建乐山城邦,便叫我化装成佣者前往乐山为谍。遵从姚天动命令,我装扮成佣者,赴乐山佣工市场,请老板赵二代为介绍,在计副邦主家为佣。一日,我的两个哥哥姚地灵与姚地杰赴乐山城找我,要我返成都履职,我便准备回成都。不意两位家兄来找我时,宁小娥夫人正怀抱幼子在堂,被家兄窥见,见宁夫人美艳,幼子又肥胖可爱,便起歹心,叫我设法拐走。我道夫人待我不薄,设法拐骗于心不安。两位兄长说道:你只要想方将孩子骗走即可,其他事不要你管。我应诺。多日后,一日夫人无事,抱幼子赴凌云山下集市听评书人说《三国》,一时间要解手,将孩子交我手代抱,我趁机抱孩子僱人驾马车急赴成都。至于此后宁夫人被骗失踪事,我实不知情。 黄义明问道:孩子现在何处? 姚凤花回答道:我原想带孩子回成都独自抚养,而马车过眉山时,有过路商旅无子,见此儿肥胖可爱,提出要花五十银两购买,我贪图利厚,已将孩子卖与该商旅。 黄义明问道:你两个哥哥现居何处? 姚凤花回答道:现屯兵青城山后山泰安寺,具体负责据守青城后山。如宁夫人确为我两个兄长所拐骗,现在人必在泰安寺。 黄义明又问:青城前山是何人据当? 姚凤花回答道:是姚天动亲自带兵据守。 黄义明问道:姚天动手下有三万人马,何以单选你两个哥哥守卫青城后山? 姚凤花回答道:因为我两哥哥均为姚天动堂弟,与姚天动有血亲关系,少时又同随姚天动赴青城山习武,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因此深得姚天动信任。 黄义明又问道:青城前山与后山相距几何? 姚凤花回答道:由青城山前山门走到青城山后山门,路程约有三十里之遥,但有一条小路可走捷径。即青城前山与青城后山之间隔着一道金鞭岩,由泰安寺出发,过太清宫,翻越金鞭岩,经祖师殿、朝阳洞,抵达上清宫,仅有十五里路。 黄义明问道:你是如何识得此路的? 姚凤花回答道:我替姚天动为间谍,住成都青龙桥,时时要关心争天王袁韬军中动向。袁韬势大,姚天动生怕袁韬会率军突袭青城山,因此要我不时上姚天动驻地上清宫报告袁韬军队动向。而我上一次青城山,必要赴后山探望一下自己的两位兄长,走山下路径绕道,由青城山前山门走到后山门有三十里路之遥,我嫌路太远。一日从山中猎者处得知,由上清宫抵泰安寺,尚有经朝阳洞、祖师殿,翻越金鞭岩,过太清宫,抵达泰安寺的这条小路可走。从此我每上青城前山赴上清宫向姚天动汇报袁韬军中动向后,必走这条小路,赴青城后门探望自己的两个哥哥。 黄义明道:你身为计副邦主家佣,却拐骗主母宁夫人及其子,其罪当死。但见你今日能如实交待自己的罪行并告知姚天动军情,尚有赎罪的可能。你如果能带我军及时找到你两位兄长居处,救出被拐骗的宁夫人,并带我军顺小路通往上清宫,便可将功赎罪,功过相抵。 姚凤花连道:我一定将功赎罪。黄义明便叫手下解除姚风花身上捆绑的绳索,并叫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将姚凤花带下,严加看管。 言说及此,可能读者不解,何以青城山来了后山?其实凡山皆有前后,只是作为风景区的前山,景色较优,游者一般均赴前山而不去后山。而作为青城山来说,其前山景观有老君阁、月城湖、天师洞、上清宫、五洞天、仙履清凉、碧翠青城、天然图画、祖师殿、朝阳洞、圆明宫、建福宫等,景区面积20万平方米,最高峰是上清宫位置所在的老君阁,海拔为1260米,这是青城山的的风景精华处。由于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而青城后山的重要景观有有金壁天仓、泰安古镇、水晶溶洞、三潭雾泉(金娃娃沱)、龙隐峡栈道、双泉水帘、百丈长桥、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等,景区面积约10万平方米,其景区精华处并不逊色于前山景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中国国宝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 上述是有关青城山的地理概况。且说姚凤花离去后,黄义明便与众将协商攻打青城山及拯救宁小娥夫人的方法,最后一致意见是:姚天动部共拥军三万,可谓人多势众,又据青城山之险而立寨。如欲急速破敌,最好的方法是趁姚天动尚未知晓成都已易主,袁韬阵亡,武大定已率残兵赂逃剑门关的情况下,采用突袭之法破敌。 而青城山据离成都城西北的距离约二百里,人的行程是两日,马的行程是一天。黄义明决定由新任命的成都城城尉丰向南将兵五千,继续驻守成都城。所余军队分作两部,一部分为主将俞伯海、副将罗秀兰所率领的第一军将士五千人;主将何秀芳、副将单国安所率领的第五军五千人,黄义明命其前往青城前山山脚隐蔽处设伏,待姚天动大军自山上向山下溃逃时,发起冲锋,力争歼其全部。自己则与计子善则率鲍好古、吕娟娟所领的第三军五千人、后援军五千人,在姚凤花的带路下,前往青城后山突袭姚天杰、姚地灵的驻军,以解救宁小娥夫人。黄义明要求全军白天休息,夜间行动,第三天凌晨开始行动。 且说黄义明所统领的这一部分军队,经连续两晚急行军,于第三日凌晨来到青城山的后山门,黄义明亲率五百名精锐,在姚凤花的带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包围了泰安寺,发起突袭。在姚凤花的指引下,直接踢开了姚天杰与姚地灵的卧室。 姚天杰与姚地灵的卧室设在大雄宝殿西侧一厢房中,厢房内尚有偏室,姚氏兄弟的卧室在北偏室中。兄弟倆时睡一张大床上,床的中央则躺着一絲不挂的宁小娥。原来自那日丢了儿子之后,宁小娥急于寻找,遇到两个男子说姚凤花已雇车抱着孩子逃走,自己有马车,愿意驾车代为追逐。宁小娥寻子心切,不辨真伪,登上这两个男子的马车,两个男子随即驾车向着青城山方向狂奔而去,当宁小娥发现上当受骗,已无法逃脱姚氏兄弟的魔爪。夜间被强迫与姚氏兄弟同睡一床,被兄弟俩轮流奸宿。日间,姚氏兄弟怕宁小娥逃走,不给着衣,又派人守在门口。有时姚天动自青城前山过来视察后山武备,姚氏兄弟又将宁小娥让给山大王姚天动陪夜。姚小娥则毫无个人自由而言,受此摧残,久而久之,忧郁成症,人都识不得了,只会讲一句:我的儿子到哪去了,你见到了吗? 且说黄义明在姚凤花的带路下,来到了姚天杰与姚地灵囚禁宁小娥的卧室,一脚踢开了大门,而被动静惊起的姚氏兄弟各穿起一条短裤,从偏室中冲出。姚天杰举掌对着已冲入厢房的黄义明便打,黄义明与之对了一掌,被震退了一步,而姚天杰顿感血气翻涌,连退数步,直至墙边方立定。姚地灵见其兄不胜,也冲上前来对黄义明举掌便打,黄义明同样回了一掌,结果也是自身被震退一步,姚地灵却与其兄一样,顿感血气翻涌,连退数步,直至墙边方立定身子。黄义明与姚氏兄弟连对二掌,颇感吃惊,原来他发现兄弟两人使用的是正宗八卦掌功夫,内气精纯,仅就武功而言,并非乌合之众。而姚氏兄弟俩人则更感心惊。因为二人早年与其堂兄姚天动同赴青城山向八卦掌名家韩百瑜老道学艺,颇为用功。他们自认为其掌法不如堂兄姚天动精纯,但也可谓千里挑一、难逢对手了。不意今日与黄义明对掌后方得知,他们的八卦掌内功,远不如黄义明的岳家拳内功心法精纯,今日不死战,断难脱逃。 思想及此,兄弟俩人同时挥掌向黄义明打去,黄义明见状,双掌齐举,接了姚氏兄弟的合力二掌,结果是黄义明后退两步,而姚氏兄弟再次退至墙边。姚氏兄弟见不能靠二人的合力取胜,冲出厢房,突然转身飞脚,踢断窗轩,跳出厢房。不意黄义明手下后备军偏将、原犍为县城尉余昌林,早已率所部趁黄义明与姚氏兄弟打斗之机绕身厢房后窗,见姚氏兄弟自后窗跳出,便用绳索将二人绊倒。此时黄义明已由后窗跳出,点了二人的穴位。其余士兵一拥而上,将姚氏兄弟绑于马上示众,高叫道:尔主已被俘,若战请出,不战则抛下武器跪地投降。 此时姚氏军营中士兵已被惊醒,乱作一团,有少数持武器冲出屋外者欲抵抗者,即被斩杀。有不少人抛下武器向山上逃窜,而大多数士兵则抛下武器跪地投降。乘黄义明与姚氏兄弟打斗之机,第三军副将吕娟娟已进入西厢房姚氏兄弟的卧室,寻找到一丝不挂的宁小娥,找衣服给其穿上。由于宁小娥被囚数月,不准其穿衣外出,双腿已不能走路,此外人也变傻,不认识任何人,只会讲一句话:“我的儿呢?”吕娟娟便将其背至正在指挥士兵作战的副帅计子善处,请其处置。而黄义明手下众将此时已纷拥入大雄宝殿两侧的厢房,斩杀姚天杰、姚地杰手下的偏将,救出许多被囚禁的妇女。 问这些妇女的来历方知:原来姚氏兄弟军中的偏将所为,凡下山掳得貌美妇女,便关入大雄宝殿厢房中,夜则聚而淫之,白日则强迫其为军中烧饭或做些针线细软活。唯独宁小娥命运最苦,因其生得最美,又是原乐山邦计子善副邦主的妻子,因此专门陪侍姚氏兄弟。又怕其逃走,日夜不给穿衣,派专人守护于门外。 而此时突袭二姚兄弟军营之战已结束,据战场清点,除战死者外,二姚兄弟的降兵竟有五千人之多。黄义明当着这些降兵的面,历数二姚兄弟奸淫妇女,残杀百姓,杀人食肉等诸种恶行,要众降兵引以为戒,随即将二姚兄弟斩首示众。随后又申明乐山城邦共建大同的宗旨,将五千降分别充实到后援军中五位带兵城尉军中各一千人。这五位带兵城尉分别为: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峨眉县城尉韦坚强;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 剩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处置被二姚山寨掳掠来的妇女,以及宁小娥其人。对于被二姚山寨掳掠上山的妇女,黄义明下令人发银五两为路费,让她们返乡务农,力争多交军粮以感谢乐山城邦军队对她们的拯救。对于宁小娥,其人已变傻,认不得任何人,当然也识不得计子善了,逢人只会讲一句话:“我的儿呢?”黄义明征求计子善的意见:是否准备将其带回?计子善摇了一下头,用手指在桌子上写了一个“脏”字。黄义明理解计子善的心境,叹了一口气,不再问话。但宁小娥的美色尚在,黄义明也颇为同情宁小娥的命运,便问身边今日之战擒拿姚氏兄弟有功的犍为县城尉余昌林:我若把她许配给你为妻你是否愿意?余昌林点了一下头,欲下跪谢恩。黄义明连忙摇手道:你别谢恩了,但你将此女子带回后,必须善待她!此女的命运已经够惨了,若以后我知晓你有虐待此女的行为,决不轻饶你。余昌林连道:决不有负邦主的嘱托。 由于计子善随黄义明出征,落得个妻离子散的结果,黄义明心中颇感内疚,后来他又托诸葛达副邦主从诸葛家族找了一位美貌女子许配给计子善为妻,此是后话。 2023年9月23日校审 ------------ 第二十八章:奇袭上清宫,黄义明力毙姚天动 第二十八章:奇袭上清宫,黄义明力毙姚天动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率军奇袭青城后山,擒杀山寨头领姚天杰、姚地灵后,由于青城山范围广大,前后山间距远,又是夜间时分,当时驻扎在青城前山上清宫的山大王姚天动尚不知情。黄义明认为擒贼先擒王,事不应迟凝。于是命计子善带领后援军五千人留下来,处理青城后山的善后事宜。自己则率鲍好古、吕娟娟统领的第三军五千人,在姚凤花的带路下,直扑青城前山姚天动的驻地上清宫。此时姚凤花为了立功赎罪,不敢有私毫松懈,带领军队由泰安寺出发,过太清宫,翻越金鞭岩,经祖师殿、朝阳洞,直抵上清宫前,走这段长达十五里的山路,仅用了一个时辰。 抵达山清宫后,黄义明即命吕娟娟率领2500名士兵,阻断姚天动布置于青城山腰的上山回救通道,自己则与鲍好古率领500名精兵,将上清宫围了个水泄不通。随后与鲍好古冲入上清宫欲擒拿姚天动。 且说姚天动手下共有匪军三万人,其布置于清城前山的军队为两万人,布置于清城后山的军队为一万人。其布置于前山的部队是沿山设防,上山的通道仅有一条,由下往上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上清宫的位置在清城前山的顶峰,系二层道观,姚天地就住在上清宫的顶层楼上。姚天动自认为他如此设防,可谓万无一失。其所未能想到的是:黄义明打青城山用得是奇袭之法,先打后山,再打前山。而打前山又不是从山下往山上打,而是从山顶往山下打。 而当黄义明率军围住上清宫时,姚天动尚在酣睡之中。但他是习武之人,甚为惊觉,当他突然被动静惊醒,伏窗俯瞰时,发现黄义明部将吕娟娟,已率军切断了其大军由山下通住山上的回援道路,正在指挥士卒从山上住山下打。姚天动驻守青城山的军队尽管有两万人之多,但因山路狭窄,根本无法展开,只能向山下溃逃。黄义明此举实已切断了姚天动向山下逃窜的可能性。 姚天动见状,急忙擂鼓应战,以唤起自己山寨尚在睡眠的士兵。又命令随自己驻守上清宫内的少数亲兵,拼命向上清宫外突围。但是这些亲士尚未突出观外,便被黄义明与鲍好古指挥的围兵,斩杀于上清宫门口。姚天动见亲兵突围无望,自己已无法发挥兵多的优势,便从上清宫二楼楼阁上跳了下来,向山上一处巨岩逃去。黄义明见状,叫鲍好古继续率五百精兵围堵上清宫,切勿让残贼逃脱,自己则独身追了上去。 此时姚天动已跳上青城山巅一巨岩上转过身来。此巨岩有一个称谓,叫“朝阳台”,系一数丈方岩,三面皆伸于青城山巅之外,下临万丈深渊,仅一侧与青城山巅相连。这块方台也是姚天动每日晨起练武之处。姚天动登上此方台的目的,是想诱使黄义登台与之单身决斗,而在岩上,黄义明便丧失了人多的优势。姚天动自认为自己的八卦掌武功天下无双,他想在此岩上将黄义明打落万丈深渊,以便败中取胜。 见黄义明已追身过来,姚天动便破口大骂道:何方贼人敢用诡计来突袭我青城山寨,你敢登岩与我决一死战吗? 黄义明回答道:在下乐山邦主黄义明也,欲带全蜀民众共建大同伟业,必破尔等贼人山寨!速降,或可免除一死。言毕,只身跳上姚天动立身的巨岩上。 姚天动见黄义明跳上石岩,围着黄义明转了一个圈子,举单掌对着黄义明胸前就是一记磨身掌,黄义明见状,回了一掌猛虎出山。两掌相对,但听呯的一声,黄义明退了三步,身临悬崖边际,姚天动转了一圈,又回身到方岩中间。但趁着姚天动转圈之际,黄义明也已回身至方岩中间。姚天动见状,双掌翻飞,对黄义明双肩打去,此掌法名双换掌。黄义明则回了一招懒熊出洞,以双掌对双掌,接了姚天动这一招。但听呯的一声掌声,黄义明连退三步,又身逼悬崖边侧,姚天动则再转一圈。待他回过身来,发现黄义明并未跌落悬崖之下,而是再度回身至方岩中间。姚天动见状,又是翻身一掌,此掌名背身掌。黄义明则回了一招神龙摆尾,以单掌接姚天动来掌。黄义明又是退身三步至悬崖边侧,姚天动则再转身一圈。双方这样一来一回打了五十回合,始终是围着悬崖边方岩中线上转圈,不分胜败。 且说姚天动单挑黄义明,为何老是要每对一掌,必转身一圈呢?原来他学的基础武功,名八卦掌,又名“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这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圈为主的武功,这种武功当时在中原地区广泛流传,道家后将这种武功加以改造,将其与导引吐纳功夫溶为一体,以发挥其攻防搏击技能的同时,内外兼修,强身健体。 这种武功的基本原理,源自《周易》:“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原指八个方位,即北、南、东、西、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八卦掌以掌法为主,其基本内容是八掌合于八卦之数;在行拳时,要求以摆扣步走圆形,将八个方位全都走到,而不像一般拳术那样,或来去一条线,或走四角,所以称为“八卦掌”。八卦掌的基本掌法有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翻身掌、磨身掌、三穿掌和回身掌等,且每一掌法都可以衍化出很多掌法,因此有一掌生八掌、八八六十四掌之说。 而黄义明所打的岳家拳,与八卦掌的基本区别在于:八卦掌制敌,以掌法为主,岳家拳制敌,则拳掌及脚上功夫并用。其拳形有龙形、虎形、猴形、马形、鸡形、燕形、鹞形、蛇形、熊形、鹰形十种,合称“十大形”。十大形在行拳时,要求来去一条线。所以黄义明在与姚天动对打时,由于双方功力相差不大,因此每对一掌,姚天动转一圈,黄义明则退三步。 姚天动的武功源自青城山老道韩百瑜,韩百瑜当时是中原的八卦掌名家。姚天动当时因家贫,带其两个堂弟姚天杰与姚地灵上山,向韩百瑜老道拜师学艺,用功颇勤。而八卦掌共有三个境界,分别为为“定架子”、“活架子”与“变架子”。“定架子”是基础功夫,要求一招一式,规规矩矩,宜慢不宜快,以求姿势正确,桩步牢固,行步平稳。“活架子”要求动作协调配合,使基本掌法在走转变换中运用娴熟。“变架子”要求内外统一,意领身随,变换自如,随意穿插,不受拳套节序限制,做到轻如鸿毛,变如闪电,稳如磐石。由于姚天动的两个堂弟天资一般,学八封掌只学到“变架子”。但尽管如比,两人在青城后山与黄义明交手时,仍能接下黄义明的全力一击。而姚天动的天资较好,随韩百瑜学完了他的全部功夫,因而学到了八卦掌“变架子”阶段。此后韩百瑜病亡,此时已是明清代际之时,姚天动开始暴露其本性中的恶性,其自认为武功天下第一了,既已天下大乱,何不凭本事占山为王。于是他联合自己的两个堂弟,赶走了青城山不愿听其摆布的道士,打出了“姚黄贼”占山为王的旗号,召集流亡,占山为王,直到黄义明的到来。 且说姚天动与黄义明战至前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但五十回合已过,则开始气喘嘘嘘,每发一掌,圈子已越转越慢,身子逐渐露出破绽。原来姚天动的八卦掌功夫虽然精纯,但他自从占青城山为王后,却被酒色淘空了身子。已不能做到将练掌与导引吐纳功夫溶为一体、内外兼修了。姚天动此时自知败势难免,想跳下方岩逃命。但朝岩下一望,发现黄义明部将鲍好古已率兵将其在上清宫中突出的亲兵斩杀殆尽,且将方岩之下,围了个水泄不通。姚天动正在犹豫之时,黄义明早已用一记野马分鬃招式,将其击落于万丈深渊之下。 尚在上青宫前顽抗的少数姚天动亲兵见其主子已死,均已丧失斗志,在鲍好古“缴械不杀”的吆喝声中,纷纷放下武器,坐地投降。 而此时被吕娟娟率兵2500人拦截于半山腰之下的姚天动两万大军,人数虽多,但山路只有一条,无法展开。向上打,突破无路。向山下逃跑,又受到俞伯海、罗秀兰所率第一军士兵五千人,与何秀芳、单国安所率第五军士兵五千人,在山脚隐蔽处的两侧伏击,结果被杀者近万人,约数千人突出重围,远奔投靠其他山贼。在黄义明大军“缴械不杀”的吆喝声中,放下武器投降的山贼约近六千人。 黄义明攻打青城山之役,结果是大获全胜,共缴获粮食、军资无数,在青城后山收得二姚兄弟降兵五千人之多,在青城前山又收得姚天动降兵近六千,合一万余人。在处理好收拾战场、埋葬死者、救治伤者、充实各军兵源等一系列杂事后,黄义解率领大军返回成都城。 2023年9月24日校审 ------------ 第二十九章:召邦会成都一邦政 第二十九章:召邦会成都一邦政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在取得青城山大捷、与计子善带兵返回成都城时,在出兵之前,他请快骑通知乐山城邦几位副邦主共商邦务大计的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吴免冠均已赶到成都。黄义明当即于军营元帅帐中召开邦务会议。 会议之初,黄义明先介绍取成都与青城山两战概况,提议奖励有功人员及处理好善后事宜。所述大略为:青城山原为道家修养之地,后被姚天动占山为王,驱离道士。现姚天动已死,当还山道家。已查姚天动的师叔尚可华(韩百瑜师弟)尚在人间,武功可以,其被姚天动驱逐下山后,隐居于成都青龙寺修养。可将其请出,代管青城山林,不可再被歹人所乘。对于原计子善家佣姚风花,其拐卖计子善副邦主妻儿,原该死罪,但在取青城山之役中有功,建议功过相抵,给白银十两,许其在乐山或成都城自由谋业。至于在成都青龙桥擒获姚凤花的原乐山城佣工市场老板赵二,则给予白银五百两奖励,许其返乐山佣工市场或在成都城从事旧业。对此众人皆无意见。随后黄义明建议对如何进行乐山城邦今后建设,进行讨论。 副邦主诸葛达提出:我邦原名乐山城邦,具有地琙的狭隘性。现成都已取,成都城自古都是古蜀地的省都。现成都虽经八大王张献忠烧杀,片瓦难存,但仍具省都象征意义,可以重建。建议不妨更“乐山城邦”名为“古蜀地大同邦”,同时移邦都于成都,以使更好号召民众。 对此建议,众人一齐说好。黄义明随后说道:既然诸位一致赞同更邦名为“古蜀地大同邦”,并移邦都至成都,我自无异议。只是不知如何管理“古蜀地大同邦”,诸位尚有何良策教我? 迟浩田道:立足古蜀全地管理,治理乐山邦各城自治旧例,以显不足。何不妨中原历代王朝旧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加以管理,六部尚书,各司其职,遇事,可向邦主请示,遇大事,则由邦主主持六邦共议。 黄文明道:此建议甚好,只是不知何人可当六部尚书人选?最后协商一致的人选是:吏部尚书诸葛达,户部尚书迟浩田,礼部尚书韩百知,兵部尚书计子善,刑部尚书吴免冠。所缺仅是工部尚书人选。吴免冠道:何不派骑将现任重庆城长杨复盆与城尉董琼英夫妇调来,杨复盆善绘画与设计,可委托其任工部尚书,委其妻以副职。现成都经八大王烧城,片瓦无存。要想成为邦都,须大力建房,正可发挥其作用。董琼英能带兵,必要时亦可发挥其长。 黄义明道:此建议甚好。于是派本次征战中,擒姚天杰、姚地灵兄弟立有殊功的原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带上50骑,前往重庆府城传达命令,并以之替换原城尉董琼英旧职。至于重庆城长的位置,则待日后另推贤者。余昌林原职则由原该军副将顶替。 六部尚书人选议定,黄义明便与众人讨论日后的军事布署。几度随黄义明出征的新任兵部尚书计子善说道:姚黄贼主力争天王袁韬部原有军十万,经江安河一战,被歼八万,袁贼授首。其残军二万,已被其军副师武大定带住剑门关死守。姚黄贼另一主力部队姚天动三万大军在青城山之役已全军覆没。姚黄贼余部尚有尚有:黄龙、武大定、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小秦王王光兴等,盘据各个山头为恶。其中势强者有黄龙部,拥众数万,现屯兵广安,据守川中华蓥山为恶。其次为袁韬余部武大定军,约二万人,据剑门险关死。只要将此两部剿灭,剿灭姚黄贼余部,指日可待。 最后讨论下来的一致意见是:古蜀地地势历来两分,现川南地区已为我乐山城邦所控,川北地区经取成都及青城山两役,部分为我邦控制。展望未来兵势,虽要控制全川,尚待时日,但已为时不远。其中剑门关为外敌入蜀的陆路通口,不可不先取。至于屯兵广安、据守川中华蓥山为恶的黄龙部,则可缓取。计子善表示:我愿意先带上一军替邦主为前锋,试攻取剑门关,待邦主诸事安定后,可带大军为后援。对此众人均无异议,黄义明道了一声好。 六部尚书人选及未来兵略确立后,黄义明提出要寻找贤者任成都城长,此外因诸葛达调离乐山城,杨复盆调离重庆,已空缺出乐山与重庆二城长之职,也需要另委新人,希提出候选名单。 新任礼部尚书韩百知道:我听闻晚明学人顾祖禹(1631—1692年)现隐成都武侯祠内,靠收微薄香火钱维生,正在撰写《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不妨前往拜访问策,看其是否有意出任成都城长职一职? 黄义明道了一声好,便带上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计子善、吴免冠五人,前往武侯祠寻访顾祖禹。 武侯祠位于成都城的西南隅,见于文献记载,其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原位于汉昭帝(刘备)庙西侧。时至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蜀献王朱椿对武侯祠和汉昭烈庙进行了一次全面改建,废除了原在汉昭烈庙西侧的武侯祠,把诸葛亮像移入汉昭烈庙内刘备像东侧,关羽、张飞像排列于西。此后又经改建,武侯祠地域成为汉昭烈庙、武侯祠、惠陵、三义庙四部分组成的建筑群,其中主体部分是汉昭烈庙以及惠陵(刘备墓),其余武侯祠及三义庙仅是陪祀的产物。鉴于武侯祠是民众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崇仰和赞誉的载体,也是三国遗迹的源头,因此人们只以“武候祠”来称谓这组建筑群,于是便出现了中国文化史上臣名压君名的奇特现象。这也是黄义明一行人来到武侯祠前所能看到的景观。而八大王张献忠屠蜀时,虽然疯狂,却不敢得罪先贤,因此武候祠建筑群未毁,只是因年久失修,破旧不堪。 而步入武侯祠后,黄义明在祠边一座破旧书房中,见到了一位清廋的书生,书案上推了一推厚厚的书稿,书稿的正页上书有“读史方舆纪要”六个大字。黄义明拱手为礼道:请问长者是否为顾祖禹先生,书生连忙拱手还礼道:正是在下,不知诸位找我有何贵干? 黄义明道:在下原乐山邦主黄义明。听闻前辈抱前明亡国之痛,承父遗命,详考山川险易及古今战守成败之迹,探边防利病,尤重视经世致用,以布衣之身,处陋巷而无怨,居贫寒而无悔,独身闭一室之中,以毕生精力著述《读史方舆纪要》,二十年成书,以一代方舆,串起四千余年的治乱兴亡,对天下形势,古今变故,如视掌中,手画口宣,立为判决,被赞誉为“古今之龟鉴,治平之药石。”在下无比钦仰。今成都初下,特来问安蜀之策。 顾祖禹道:听闻黄帅乃李晋王高徒,徒身入蜀,立乐山大同邦,造福民众。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元帅有问,不敢不答。但书生愚见,尚请元帅见谅。 黄义明道:但请先生直言无妨。 顾祖禹道:蜀地先经八大王张献忠屠蜀,后经姚黄贼乱党摧残,可谓疲惫已极。元帅要安蜀,一是要立制,二是要善用人。 黄义明道:乐山城邦初立,立有共建大同制度,欲照搬全蜀,不知可否?并将内容相告。 顾祖禹道:制度虽好,尚须人执行。我举一例,元帅可知其实。蜀地有一种草药名罂粟,少食,可压疼痛,多食则致幻。官府明令不可吸食,违禁,则须监禁三年。有某女吸食成瘾,被捕快擒获,按例当送监戒毒。该女与其丈夫早已离异,独自带一三岁女儿,相依为命。女子遇捕时,正将三岁女儿锁于家中,尚未吃饭,且无人照料。其求捕快代为照料其女,不应。又求捕快通知其二姐代为照料,应允,却并未通知,仅是叫一新来捕快将此事上报官衙处理。而该新来捕快初遇此事,心慌,怕惹事上身,牵连自己,未将此事上报,仅用粉笔将该事记于黑板上。次日,官衙佣工将黑板记录擦拭,该事因此被官衙淡忘。次日,收监女子在监室办理被监手续时,又问起其女儿照料一事是否落实,衙役回复已落实,实则全虚。十七日后,有邻居过被监女子家室,闻恶臭味,敲门不应。通知官衙,合力打开该女子房门,发现其女儿早已饿死,小女孩头发大部分脱落,尸体腐烂,面部颈部都已生有蛆虫,其状惨不忍睹。时门上尚留有小女孩手抓血痕,指甲均有损伤,室内诸柜子也都有被翻找过的痕迹。此事终引起乡邻共愤,两位捕快因工作失职,分别被判刑期三年与二年,未尽职之新衙役被除名。女子出监后,获赔白银一百两,但人们时见该女疯疯儍儍,时哭时笑,或坐女儿墓碑前,自言自语,似其女儿尚未离世,令见者酸鼻。 言说及此,顾祖禹又道:官衙所定吸毒收监制度原非恶制,实劝人为善,但所用执行制度之人非善,反酿成人间悲剧。是以元帅要安蜀,一是要立善制,二是要善用人。如何善用人?余谓凡人生所遇,无非是三种人:其一谓无怨无悔,不求回報地支持、关爱你之人;其二谓伤害、欺骗、利用你之人;其三谓既不曾伤害、欺骗,亦不曾支持、关爱与帮助你之人。而在这三类人中,以第三类人数量最多。元帅要安蜀,就应该有办法将第三类人,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第一类人,并尽可能减少人生所遇的第二类人。而怎样做到这一点呢,一是要培德性,二是要善选人。何谓培德性,即要设痒序,行教化,读四书五经,育人以德。何谓善选人,则要行中华自隋唐始立的科举考试制度,选出不仅有德、尚需有才的人来管理古蜀大地。若此,元帅所欲建的“古蜀地大同邦”,必能实现。 听罢顾祖禹所言,黄义明道:听先生所言,顿开茅舍。乐山城原设有痒序之教,具体分男学、女学、童子学三科,男学由唐代大儒李翱(772—836年)的二十四代孙李直学执教,女学由拙未婚妻朱云霞公主具体负责,童子学由拙养子、扬州八日之役战死的刘肇基将军之子、现年六岁的刘宏业承担。我当即日派人通知他们速来成都另设痒序,原地则留分校,请他们另行择人执教。只是先生经纶若此,不知能否出任成都城长,以具体策划蜀都恢复与新建诸事? 顾祖禹回答道:元帅所要建立的“古蜀地大同邦”,不只是元帅心愿,也是顾某素愿。元帅有令,敢不从命,只是学浅识薄,尚难当重任。 黄义明道:先生不必过谦。除成都城长当委前辈担任之外,乐山、重庆二城,目前也缺城长,不知先生能否举荐一二贤者充任? 顾祖禹道:前明万历朝有官薛文周,素称“天下廉吏第一”。时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为县令,处处据百姓所需施政,受到交相称赞。离任时,当地百姓为表感激之心,争先赠送家乡特产,薛文周一介不取。后调往号称难治的掖县(今莱州市)为县令,仍能实地调查百姓苦楚施政,让百姓直接投书于己,不需经胥吏之手。断案时,他继承了子路“片言可以折狱”的精神,公正严明,颇得受案双方的认可。当地驿站为了搜刮民财,辄收取过往马帮费用,薛文周上任后,令行废止。当地驻军扰民,并勒索地方官吏输送粮食,稍有不顺,就以兵变恐吓。薛文周单骑入营,呵斥士兵们的不法行为,士兵从此不敢扰民。晚明杂税甚多,历任掖县官员为了彰显政绩,每每多缴税以媚上。唯独薛文周多次上疏上司,指出掖县多灾求减税。布政司见疏,派人下实地考察,发现薛言不虚,充许减少掖县赋税,救活诸多百姓。薛文周死,又有其子薛承父为掖县县令五年。其誓承父志,未取民间私毫好处,每天过着水浆拌饭的清淡生活。他曾对友人说:我别无所长,惟在一介不取上,无愧于心。其初上任时,他吏均拖家带口,唯独薛承父只带一老仆,两人日食米两升,余粮均救济掖县孤老。其住处夜不闭户,与他人云他:孑然一身,仅一方县印、几卷诗书,不怕盗贼窃物。入冬,其少棉袄,因寒身抖。时有当地致仕还乡友人赵焕得知后,派人送上棉衣,坚拒。其云:我立誓不拿掖县百姓一物,受先生赠物,便是败誓。明亡,薛承父去职,现隐成都乡间。元帅如缺乐山城长,何不荐其就职,必能胜任。 黄义明谢过顾祖禹推荐,又问道:乐山城长既有,不知何人可任重庆城长,亦望先生推荐一二。 顾祖禹又道:现与薛承父比邻而居的林万端,亦明亡后流落乡间的前朝直臣。其曾为某县令,荒年,村民无粮,县仓有粮。乡民集聚,欲抢县粮库。林万端道:尔等擅抢粮库,必是死罪。不如我开仓分粮,担罪于一身,尔等排队领取。待我入狱后,尔等善待我家属即可。众乡民称诺。林万端后因开仓济贫,果入狱,乡民承诺共养其家属。待其出狱,乡民们出乡十里迎接,以谢其活命之恩。明亡,林万端流落乡间。其直若此,必能当好重庆城长。 黄义明谢过顾祖禹推荐,便与诸葛达、迟浩田、韩百知、吴免冠、计子善一行随同顾祖禹,前往成都乡间寻访薛承父与林万端二人,两人谦让了一番,在黄义明“士人为天下先”道理的劝说下,各自同意出任乐山与重庆的城长。这样黄义明在一日之间,解决了成都、乐山、重庆三城的城长人选问题。剩下来的问题,便是考虑如何剿灭姚黄贼残部武大定与黄龙的势力,统一古蜀全地了。 2023年9月25日校审 ------------ 第三十章:黄义明智取剑门关 第三十章:黄义明智取剑门关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在取得攻占成都与青城山大捷后,在成都城召开邦务会议,确定了今后共建古蜀地大同邦的规划及未来军事布署。会后又带几位副邦主寻访隐居于武侯祠的儒生顾祖禹,确定了成都、乐山与重庆三城的城长人选,分别为顾祖禹、薛承父与林万端三人。 在会后次日,黄义明先派出五百骑护送薛承父与林万端前往乐山与重庆,分任二城的城长。至于顾祖禹,自然得留在成都城,等待工部尚书杨复盆的到来,以便共商重建成都城区的计划。 而根据这次邦主会议共商的军事布署,须先取剑关,灭姚黄贼残部武大定驻守剑门关的势力,以守住由中原入蜀的陆路通口,不被外敌所乘;然后再扫平屯兵广安、据守川中华蓥山为恶的黄龙部势力,最后安定全川。兵部尚书计子善提出:愿意先带上一军为前锋,试攻剑门关,待邦主诸事安定后,再带军为后援。黄义明感到叶子善的这一提议很好,最后决定由计子善率鲍好古、吕娟娟统领的第三军为前锋部队,该军中原有兵员五千人,黄义明认为兵员不足,又补入打青城山时姚天动的降兵五千人,组成加强军。在先锋军行前,黄义明关照计子善、鲍好古、吕娟娟三人道:武大定部虽属姚黄贼残部,但尚有军两万人之多,其据有剑门关之险,又听说武大定武功出众,因此切不可轻敌。可以试打一下,若不能成功,则原地据守,待我后援大军到来,切不可贪功轻进,以中敌诱兵之计。三人称诺。 黄义明之所以选派第三军主、副将领鲍好古与吕娟娟为先锋将,是因为此二人皆黄义明在彭祖洞传授武功时的授徒,武功了得,有担任先锋将的能力。而黄义之所以同意带后援军缓发,是因为既已确定成都城为邦都,他需要等待工部尚书杨复盆的到任,以确定重建成都城的规划,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且说计子善带领先锋军行后不数日,杨复盆与董琼英夫妻已抵达成都。黄义明与二人说道:经邦主行政会议,已决定更邦名为古蜀地大同邦,并移邦都至成都城,设六部以治理。成都自古为蜀地省城,据成都平原中心位置。问题是迭经八大王张献忠屠城及“姚黄贼”烧杀,旧成都城几乎片坦无存,急需重建。杨城长擅长绘画设计,刑部尚书吴免冠特提议委任工部尚书职,承担此重负,另委任托董夫人任副职,与夫君共担重责。 对于黄义明的提议,杨复盆自是无可置言。董琼英道:我于城建设计全是外行,不想成为夫君累赘。目前前线吃紧,蒙邦主厚遇,我不愿意在后方静享清闲,愿意在前线带兵,替邦主分忧。 黄义明道:如此也好,原后援军将领余昌林因在青城山之役有功,已命其带50骑赴重庆,顶替董夫人原城尉职,余昌林旧职由原峨眉县城尉韦坚强暂领。听闻韦坚强在任军职前,曾承包县土建工程,现可调任工部任杨复盆尚书副职。后援军原为此次征战成都时,临时组建的军队,由我直接指挥,下搳五将为:原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峨眉县城尉韦坚强、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各自将兵一千人,合五千人。后经江安河、青城山二役,已充实至一万人。现余昌林、韦坚强二将已调离后援军,可明确由董琼英代我任该军主将,由原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为副将。近期当加紧训练,以备支援取剑门关之战。董琼英道了一声好,便快骑赴后援军军营担任主将职,并替换韦坚强赴工部任副职。 且说韦坚强到任后,工部尚书杨复盆便画出一幅古成都府城建图,向黄义明与其他各部尚书,提出重建成都城的构思。杨复盆道:成都别有锦城、锦官城、蓉城之称。前二称源自成都古来以织锦著名,后名源自五代时,后蜀皇帝孟昶的皇妃花蕊夫人偏爱芙蓉花,于是皇帝命百姓在城墙上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秀”,故得“蓉城”之名。成都立城甚早。传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约前5世纪中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华阳)迁往成都,构筑城池。东周慎王四年(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并设置蜀郡于成都。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率领民众,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沿用至今,并造石人测量都江堰水位,此为中国最早水尺。自此,蜀地大富,至秦末汉初,成都取代关中而称“天府”。古来成都立城范围,界于三水中间,即成都南绕锦江,西绕流江,北与东绕清远江,复入锦江。此三水相汇,为古成都城的天然护城河。城内又有二水,北称府河,南称南河,二水在成都东南隅相汇,复流入清远江,复向南,汇入蜀江。自古成都立城,皆外依三江,内设城墙,有东西南北四门,外以锦江、流江、清远江水面为护城河。今成都旧城虽经八大王、姚黄贼两度摧残,城垣垮塌,但旧墙残基尚在,可依之起新城墙。此为其一。其二,仿蜀城旧制,可在府河北岸打建邦主与六部行政一条街,可在府河南岸设立痒序、四艺馆等文化机构,河上架桥粱以联接两岸。其三,蜀地久经战乱,千里少人烟,可沿南河直至与府河相交之南北两岸,广建民房,招徕流民,开辟荒地,种稻养蚕,以逐渐繁荣城都经济。 言说及此,杨复盆道:以上建言,不知可否,尚望邦主及各位尚书赐言。由于杨复盆的建议十分内行,众人无可置言,因此一致赞同,并敦促杨复盆尽快践行,此事便算通过。剩下来的事便是黄义明考虑如何组织后援军前往支持计子善取剑门关了。 黄义明与六部尚书协商道:我邦立邦之初,原设有五军,分别为: 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任克直; 第二军:主将袁家依,副将柳树勋; 第三军:主将丰向南,副将鲍好古; 第四军(女军):主将史洁梅,副将唐碧瑛; 第五军(女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吕娟娟。 在取石宝寨、巫山之役后,始设第六军,主将戚尚义、副将徐霞虹,平时驻守重庆府城,维持从石宝寨至巫山城的水路治安,听从重庆府的调谴。此外,调原一军副将任克直守石宝寨,其原职由罗秀云任。另有丁大、丁二兄弟驻军马山。 征成都役起,第二军袁家依、柳树勋部,第四军史洁梅、唐碧瑛部留守乐山。从征诸军有一军、三军、五军。此外考虑到兵力不足,要求乐山邦所属五城城尉另组后援军五千人由我直接统领,军中各将分别为: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峨眉县城尉韦坚强;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 江安河取成都战役后,原第三军主将丰向南调任成都城尉,原副将鲍好古任主将。另因考虑到原五军副将吕娟娟与鲍好古的情侣关系,调任五军副将。而降将单国安因功,调五军何秀芳部任副将。 青城山之战后,犍为县城尉余昌林因功调任重庆城尉,顶替原城尉董琼英职。峨眉县城尉韦坚强因懂城建,调工部任杨复盆尚书副职。后现援军由董琼英任主将,原井研县城尉马森木、夹江县城尉凤光瑛、沐川县城尉方秀珍任副将。 上述为我邦兵力现况。我军要取剑门关,可动用兵力分别为: 第一军:主将俞伯海,副将罗秀云部; 第三军:主将鲍好古,副将吕娟娟部; 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单国安部。 后援军:主将董琼英、副将马森木、凤光瑛与方秀珍部。 现兵部尚书计子善已带第三军鲍好古、吕娟娟为前锋部队,合兵力一万人,攻取剑门关,估计双方已交上手,胜败尚不知。我军后继部队尚有一军、五军、后援军合兵力三万人,我建议明日启行,以一军俞伯海、罗秀云部,五军何秀芳、单国安部为中军,先行。我率后援军董琼英、凤光瑛、方秀珍部殿后,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由于与会六部尚书对此均无异议,黄义明便于次日整军出行。 且说黄义明率领后援大军三万人行约旬日,已抵达川东北重镇剑州,由此顺山路上行三十里路,便是著名的剑门关了。此地古称“剑阁”,实为一地两名,亦即李太白名诗《蜀道难》中所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处。仅就自然风光而言,剑门关汇雄、奇、秀、险、幽于一身,素以“天下雄关”著称,人们以剑门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九寨天下奇并称为四川四大奇观。 剑门关地理位置,在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属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而之所以称“剑门关”,是因为其为大、小剑山的断开的地方,属于天然关隘,两边峰峦似剑,对峙如门,所以称作“剑门”,其为秦(今陕西)蜀通道的连接之处。由于此地道路险峻,大、小剑山紧密相连,东临嘉陵江,西接五指山(江油市境内),绵亘百余里,峭壁山峰林立。因此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称之“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成为军事要隘(当时称汉德县)。此当为剑门有关之初的原因所在。 当黄义明大军抵达剑州时,飞骑来报:计子善尚书与鲍好古、吕娟娟二将军,正率前锋军在剑门关下,与驻剑门关上的武大定部夹山对峙。听报,黄义明命大军在剑州驻营,自己带上第一军主将俞伯海、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后援军主将董琼英三人及三千劲骑,前往前线视察。计子善、鲍好古、吕娟娟三人见元师已率后援大军赶到,便让入军营介绍战况。 计子善道:我军初抵剑州时,武大定驻军于剑州,背依剑门关与我军对峙。我与鲍好古、吕娟娟二将军协商说:剑门关为古战场,昔年三国姜维驻兵于此以拒魏。关西有地名阴平,有小道一条,东可以抵剑门关,南可以达绵阳,长七百里。当年蜀将姜维守剑门关以拒魏,魏将邓艾是由此路奇袭成都,插姜维之后以灭蜀。今我军与武大定军对峙,武军有两万,我军仅万。如两军混战,我军必然吃亏。但我军同样也可以利用此条小路插武大定军后偷袭,变被动为主动。二将同意我的意见,我于是带军两千夜半出阴平,伏兵于武军大营之后,伺机偷袭。 鲍好古接着说道:次日晨起,我与吕将军列阵叫战武大定。武大定见我军兵少,甚轻之,列阵出战。此武大定武功十分了得,手持一杆方天画戟,勇不可挡。我持枪单骑出战,颇感力怯。吕将军亦持枪出战,双战武大定,仍不能获胜。此时却突见武大定后军阵脚松动,人员嚣声甚大。我知道此时计尚书已带兵偷袭得手,于是便催动全军与武大定军混战。由于武大定军受到两面夹击,阵角大乱。从早晨战至黄昏,武军大败,战场伏尸约三千人,我军战场伤亡约七百人。入夜,武大定将全军撤至剑门关上死守。晨起,我军发现武大定军营已空,便移此立寨,与武军隔山相峙。 计子善又道:当日我与鲍将军、吕将军试攻剑门关,发现山险关固,武大定并不出战,只是叫士兵不断下砸滚木礌石,我军攻关士兵死伤数百,无法前进,只得在此固守营寨,以等待元帅援军的到来。 听罢计子善与鲍好古所述,黄义明道:计尚书与鲍将军、吕将军带兵辛苦,且克敌有功,可喜可贺。剑门关既然坚固,我今日带俞伯海、何秀芳、董琼英三将军再试攻关一次,你们替我们掠阵,如仍无结果,再细商破敌之策。 言毕,黄义明从所领三干精骑中,亲自挑出五百精兵,自持盾牌短剑当先,俞伯海、何秀芳、董琼英三将殿后,便朝剑门关冲将上去。仰头所见,剑门关在半云半雾之中,而上关山路甚险,约十步一卡,守卡士兵,不断用滚木礌石下砸,却并不出战。由于黄义明武功深厚,所用盾牌尚能抵得住下砸的滚木礌石,随行三将,亦勉强能挡得住这些滾木礌石,但同行士兵,根本挡不住这些滾木礌石的攻击,伤亡不断,根本近不得这卡口,更难抵关前。黄义见状,下令撤兵,并重回营寨与诸将协商破敌之法。 黄义明道:根据剑门关目前险状,单凭武力,很难打下。但该关不取,就无法完成一统蜀地、建大同邦的重任,不知诸位将军尚有何破关良策教我? 董琼英道:末将到是有一计破关,不知可行否? 黄义明道:但说无妨。 董琼英道:我有少时玩伴戴青强,因索债不成,被姚黄贼强掳上山寨,受尽凌辱,后被武大定赐给山寨一个小头目名王可染者为妻。夫妇俩后在关南山脚、剑门绝壁之下开了一家青强酒店,专向山贼供应当地名酒“剑南春”。剑南春另有别名“剑南烧春”,在唐代即是宫廷御酒,人极容易喝上瘾。关于此酒,尚有一个典故,讲得是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过剑南,为喝此美酒,曾把皮袄卖掉,买酒痛饮,因此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赎酒”的佳话。而北宋文人苏轼亦曾称赞此酒“三日开瓮香满域”,“甘露微浊醍醐清”。现剑门关已被我军围困多日,山贼储酒必已不多。听闻剑门关上水源仅有泉眼一个,我军不妨后撤二十里路,给山贼一个下山买酒的机会,届时我军派人混入山寨,只要能找到机会在山泉中下蒙汗药,待敌军着道后,必可一举攻关成功。如元帅认为此计可行,我愿意冒险前往青强酒店一探虚实,以谢元帅对我的厚遇之恩。 黄义明听罢董琼英所述大喜道:依董将军此策若能破得剑门关,当立此役首功。 董琼英道:仅凭我献策,尚不足以克剑门关,须有一人上山说动武大定,知我军诚心撤兵,方能收得全功。 五军主将何秀芳道:我军副将单国安生得眉清目秀、口齿伶俐,若派其为信使上剑门关,必能说动武大定信我军诚心撤兵。 听罢何秀芳所言,黄义明道:快派人赴大营把单国安请来。 且说单国安来到大营后,黄义明向他说明来意,叫他立即将一份约战书送上剑门关,交武大定。约战书大致内容为: 听闻武将军武功高强,神勇异常,阵上交手,我军鲍好古、吕娟娟两将不能敌。想必武将军必不会在剑门关上当缩头将军。我军欲后撤二十里,让出战场,三日后与贵军决战,以在战场上再见武将军武功风彩。 而单国安持信上山后,所过关卡见其仅单身一人,古来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之说,便一律放行。当武大定看到单国安所送约战书后,放声大笑,说道:你们不必给我戴高帽,讲什么“武功神勇”,但叫我“缩头将军”即可。我岂不知你们黄元帅狡诈多计,待我带兵下关决战后,必出伏兵于我军后,使我军首尾不能相顾,我是不会上这个当的。且江安河之战,我劝袁韬切不可轻信尔军元帅诡话,撒兵过河,给尔军乘乱出击机会,袁韬不听,致有江安河之败,袁将军授首,我岂能重蹈覆辙? 单安国道:武将军此言差矣。俗言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将军如此武功,不能在阵前展现,岂不可惜?且我军元帅既已与将军在山下约战,决不会派人在贵军阵后设伏,将军自可派人监看。 听罢单国安所言,武大定暗道:关上剑门春酒已无存,近日嘴中干涊,何不趁黄义明撤兵之际,再教人从山下弄些美酒来尝尝。思想及此,武大定便道:应尔军黄元帅之约下山决战并非不可,但我有两个条件:一是约战时间应置于五日之后;二是两军相斗,应正大光明,尔军决不可施诡计设伏兵于我军阵后,若被我发现,便不下关决战。单国安道:末将即刻下山,将武将军意见秉报元帅。武大定道了一声好。 且说单国安单骑下山将武大定意见转告后,黄义明道:同意五日后决战;当即撤兵二十里,空出战场;两军交战时决不会使用伏兵,武将军可自派人在战场四周监看。言毕,黄义明便叫单国安即刻重返剑门关回报武大定,并同时下令拆除军营,全军后撤二十里后另行扎营。 且说武大定得单国安回报,并从关上望见黄义明已拆除营寨并下令全军后撤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叫自己左右下山通知青强酒店送剑南春酒上山,同时又派出四方游哨查看黄义明是否在剑门关两侧山林中布有伏军。 现在轮到董琼英出场了。当日下午,董琼英易男装秘密前往青强酒店,寻找老板娘购酒。伙计通报后,戴青强出店一看竟是少时玩伴董琼英,连忙让入秘室说话。董琼英开口问道,听说戴姐时刻想报当年被掠上山寨之仇,不知如今是否已忘怀?戴青强道:刻骨铭心,只是人力孤单,没有办法。董琼英道:如今时机已到,只要戴姐能带我上关上一行即可。戴青强道:此有何难。武大定已派人通知我送上剑门关一千瓶剑南春好酒,我答以店内无这么多储酒,今日先送上五百瓶,明日再送上五百瓶,你只要化装成我的伙计随同上山即可。董琼英又问:你夫君可靠否?戴青强道:人尚老实,我会关照他我有友人欲随同伙计上关一游,不得多言,否则对谁都不利。 且说董琼英随即便化装成青强店上山送酒伙计,随同戴青强夫君挑担上山送酒。而事先董琼英已叮咛其夫君不得多言。其夫君不是傻瓜,知黄义明大军压境,来者决非善碴,岂敢多言惹祸。而董琼英随同戴青强夫妇上关送酒罢,时值黄昏,便推说口渴,到山泉边打水喝,实则将一袋蒙汗药皆暗投于山泉中。这一切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当董琼英随同戴青强夫君上山送酒返店罢,便快骑急返军营,通知黄义明办事已毕。黄义明听罢大喜,召众将协商,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夜半点起全军攻关,否则时机一失,决不会再来。 时间很快来到半夜,黄义明亲自带三千劲骑急速冲关,而计子善、鲍好古、吕娟娟三将则率领余军殿后。黄义明率兵冲关,发现沿途上山关卡的敌军,均睡得昏沉未醒,少数惊醒欲反抗敌兵即被斩杀,多数敌兵尚在睡梦中已成为俘虏。黄义明迅速带兵冲至关前,叫士兵架起云梯攀入关内,从关内又打开城墙大门,此时城墙上的守兵大多沉睡未起。 而武大定毕竟是习武之人,较常人惊觉。当他起身由关墙上下望时,发现关门早已被打开,黄义明的大军如蚁附般涌向城门。武大定擂鼓应战,被惊起的亲兵仅数十人。武大定知晓已着了黄义明的道儿,剑门关无可再守,于是带着这数十骑,从剑门关北门急速出城,向汉中方向逃去。 却说黄义明取剑门关为何如此顺利?原来头日黄昏董琼英随同戴青强送酒上山后,偷偷将一袋蒙汗药洒入剑门关上唯一的水泉后,无人知晓。而武大定的士兵们当晚须从这口山泉中打水做饭,武大定又新得了五百瓶好酒分发将士,关照士兵们因连日作战辛劳,可少饮勿醉,因为黄义明大军已后撤二十里立营,明日不会打仗。令众人无法想到的是:其所饮山泉之水及用该水所做膳食中,早已被董琼英下了蒙汗药,因此食后便沉睡不醒,被黄义明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剑门关。 且说黄义明大军入关后,自然先是张榜安民,申张建立古蜀地大同邦的道理。其次是安抚降兵。由于此次取剑门关用的是智计,伤亡不多,大多敌兵是在睡梦中就成了俘虏,因此敌军中降兵竟有万名之多。对于年老有伤不宜再当兵者,黄义明命令人发白银五两,让其赴成都寻户部报道,以便置田分房安家。对于能当兵者,自然用以补充兵源。黄义明所做的第三件事,是对于本战有功人员奖赏。剑门关之役,立头功者自然是董琼英,其系主将,无可再奖。但董琼英原本降将,奉禄标准要低于其夫杨复盆二级标准(黄义明自己也仅领二级奉禄,同六部尚书),黄义明下令将董琼英奉禄标准上移为二级,与其夫杨复盆齐。对于带董琼英上剑门关的戴青强店主及其夫君,黄义明下令奖赏白银五百两,勉励其以店为家,今后当悉心为古蜀地大同邦民众服务。至于军中情侣第三军主将鲍好古、副将吕娟娟;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单国安,黄义明在剑门关亲自为之主持婚礼。又下令休军三日,与城内百姓同欢。 由于剑门关已取,该关是由内地入川的要道,不能不守。黄义明调任原后援军副将马森木为关主,调拨五千军队供其守关之用。当这一切工作都做好后,黄义明率大军返成都,并与六部尚书具体协商取华莹山、剿灭姚黄贼黄龙部的方略。 2023年9月26日校审 ------------ 第三十一章:取华莹山,剿灭姚黄贼黄龙部 第三十一章:取华莹山,剿灭姚黄贼黄龙部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打下剑门关后,赏赐有功人员,为军中情侣第三军主将鲍好古、副将吕娟娟;第五军主将何秀芳、副将单国安举行了婚礼。又休假三日,调原后援军副将马森木为新任关主,拨五千军队供其守关之用。然后率大军返回成都城。这一来一回,共用了月余时间。 黄义明回到成都,免不了要招集六部尚书会议通报战况,并询问离后成都城情况。 而此时的成都城,由于已定为古蜀地大同邦邦都,新任工部尚书杨复盆与其副手韦坚强,正抓紧时间进行建设,城墙四垣,均已完工,并修起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原城中猛虎、豺狼、野狗成群出没的现象已不复存在,其原因是新任城长顾祖禹早已组织起捕兽队,带领民众捕捉、驱赶原在城区中出没的猛兽,还民众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少数未落网的猛兽,均逃往城外。此外,在府河北岸打建的邦主与六部行政一条街已基本完工,可以入住办公,在府河南岸建设的痒序、四艺馆等文化机构也已基本完工,可以使用。而位于南河南北两岸的大片民房,正在建设之中。 户部尚书迟浩田也忙得不可开交。他已接收工部施工完成的大批民房,这些民房,主要是用以招徕流民,开辟荒地,种稻养蚕,以逐渐繁荣成都经济。迟浩田的方法是:凡是前来户部登记的四方游民,先是贷借房屋,房屋按大中小三种规格,分别定价为白银五十两、一百两、一百五十两,许其自由挑选,三年后再向官府还款。至于田地,按其家口人数,许其自由领取五十亩至一百五十亩土地,自由种稻或养桑育蚕,至于收益,则按三七比例分成,七分归农户自已,三分交官府;无种农户,可向官府借种,迟浩田且不时派人下乡指导农户种稻养桑之法。至于手艺人,迟浩田许其贷房自由开店,按同一比例,向官府交纳税款。由于黄义明接连取得青城山、剑门关大捷,有大批原姚天动、武大定降兵,不适合于充补军队,纷纷到户部报道,迟浩由均一体按排,许其申领住房与待耕田地。由于黄义出征之后,户部积极招徕流亡,安抚降兵,建房辟地,原经八大王屠蜀及姚黄贼之乱,已残败不堪的成都城又逐渐恢复了生气,看得到晨起的炊烟,听得到相邻街坊婴儿的啼哭声、鸡鸣声。 听罢六部尚书汇报,知晓成都邦都的变化后,黄义明十分高兴,要求工部在成都府河与南河之间留出大片空地,建设城心绿地公园,以便居民们暇间休闲之用。又要求礼部官员积极教化民众知礼守法,共遵由乐山城移用的共建古蜀地大同帮城规。 这些城规主要为以下七条: 其一,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过失犯罪者另论。凡有恶少,出自恶意杀人者,即便未满十六岁,年在十二至十六岁间,亦当与成人同罪。 其二,尊重妇女人格,奸人者死,凡有恶少,淫妇女者,即便未满十六岁,年在十二至十六岁间,亦当与成人同罪。 其三,妇女亦当自重人格,以孝亲、抚幼、勉夫尽忠国事为美。平日着装当合礼,不得裸胸、露脐,长裙必须过膝。不得遇人苟合。如有女子因着装不合礼而遇奸者,奸人者死刑酌减,受奸女子亦当受笞刑。此外,汉族女子一律禁止緾足束胸恶习,人人均须习武强身,年满十六,圴有当兵卫邦的义务。 其四,凡居成都城内住户,不得养狗。凡有恶狗咬人至死者,狗主必须抵命。但盲人养犬导路不禁,军营养犬护卫不禁,城外人家养犬不禁。有必欲养犬人家,可逐至城外居住。 其五,城内设衙门司,许民诉讼,复古时“击鼓鸣冤”、“三堂会审”旧制,务使民众有冤屈可诉,有理可上达。 其六,在城中设痒序,以明教化、正风俗、一人心。痒序之设,分男学、女学、童子学三科,痒序文教,不只是读四书五经,明礼仪教化,尚须学习西洋军火工艺,尚武以卫邦。 其七,官以护民为本,不得以权谋私。官不尽责,当削职为民。官分九等,仿清廷官吏现有品级定薪,以白银为本位。即:一品官员的月俸594两;二品官员月俸511两;三品官员月俸344两;四品官员月俸278两;五品官员月俸212两;六品官员月俸159两;七品官员月俸119两;八品官员月俸106两;九品官员月俸83两。文员从九品起聘,此后三年考级一次,合格者加薪一级,直至一级封顶。 黄义明又要求户部官员组建养老馆以惠民。其云:今剑门关已取,建成古蜀地大同邦已为时不远。为与邦名“大同”相符,当起养老馆,以收容鳏寡孤独、贫苦无依之人,以实践吾等初建乐山城邦时所申的:不使全邦一人饿死、亦不养一个游手好闲之人的大同宗旨。 黄义明又道:古蜀地大同邦立,仅靠立邦之初所倡导的邦规七条,尚不足以治邦,烦刑部早制《古蜀地大同邦法规》,以备未来治邦之用。此外,蜀地自元代始设四川行中书省治理。明立,洪武四年(1371年)始设四川布政使司治理蜀地,下搳成都路、重庆路、顺庆路、虁州路、嘉定路、广元路,同年更路名府,并复四川行中书省,治成都府,下辖重庆府、顺庆府、虁州府、嘉定府、广元府、潼川府、雅州直隶州。而各府下辖诸县,数量不等。至清立,拟定四川省辖7道、15府、9直隶州、4直隶厅、13府辖州、9府辖厅、120县。以上所叙,为旧蜀地行政区划大略。而今我古蜀地大同邦既立,尚需要培养本邦所需的文武官吏以治蜀,希吏部与礼部协商,早日制定出科举考试条例,并筹备我邦成立后的首届文、武场科考,以备全蜀地统一后,向各府、州、县派出本邦官吏。 听罢黄义明所述,刑部尚书吴免冠、吏部尚书诸葛达、礼部尚书韩百知连声称诺,讨论话题便转移到如何继续剿灭姚黄贼残部黄龙势力,以最终完成蜀地统一大事。 兵部尚书计子善道:在我乐山城邦举兵下川北征讨“姚黄贼”之初,“姚黄贼”共分十三支,其中以“争天王”袁韬与武大定部最强,拥众十万人,据成都、剑阁一带称王为恶,掌控由陕西汉中入蜀之剑门关险道。。另有姚天动部(又作“摇天动”)拥兵三万,据守青城山为恶。现此两股强匪已灭,所余强者有黄龙部,拥兵约三万,现屯军广安城,背川中华蓥山为恶。其余小股匪徒尚有十支,含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小秦王王光兴,以及震天王、争食王、夺天王、黑虎王、闯世王等,各占山头为恶,均势力孤单,不足为虑。个人以为要控制全川,当先剿灭黄龙部匪军,其余小股匪军,则可派人招安,若有不服,可再派兵进剿。如邦主以为属下此言可取,我仍愿带第三军鲍好古、吕娟娟部为前锋先行,邦主可率余军为后援缓行即可。不知邦主以为如何? 黄义明道:计尚书所言甚善,欲取黄龙部,仍烦计尚书带兵先行,我当率大军后援为继。只是华蓥山地势险恶,计尚书带兵先行,但以探清敌军虚实为主,如遇阻拦,可安营扎寨,静候我大军到来,再作计议,切不可偏师急进,徒损兵力。计子善道了一声诺。 且说黄义明与六部尚书协商定先灭川中黄龙部、最终统一全川的行军计划后,便休军十日进行战前准备。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后,计子善率第三军鲍好古、吕娟娟部一万人为前锋部队先行,次行为第一军俞伯海、罗秀云部一万人,第五军何秀芳、单国安部一万人为中军,黄义明则随同后援军董琼英部一万人殿后。 在计子善率先锋军出征数日后,黄义明也亲率余军,前往广安。广安城据成都城东有七百里路,黄义明率军走走停停,十日之后,在距广安城不远的一个小山头上,看到了计子善前锋部队所驻扎的营寨。 黄义明步入军营,向计子善询问战况,计子善回答道:我军初临广安时,但见敌军扎营于我军现驻之小山头上。我使鲍好古、吕娟娟二将军率兵五千人佯攻,自己则率军于间道设伏,等待敌军出城援兵到来时,自背后偷袭。战斗开始后,敌首黄龙果亲自率军万人出城援助守山敌军,我率军出间道,自侧背偷袭黄龙军,而鲍将军、吕将军则从正面攻击黄龙军。黄龙军被围于中间,一时阵形大乱,被我军斩杀甚众。但不意黄龙有妻名米秀兰,十分骁勇,率领五百女兵自城中冲出,杀入我包围,其后又有大军自城冲出,与我军形成混战,战至黄昏,双方各于疆场伏尸上千,撤出战斗。我军后退十里立营。但次日晨,我军欲擂鼓再战时,发现敌军已抛弃小山头营寨,撤入广安城中,坚壁不出。黄龙显然已侦知我军取成都、青城山、剑门关诸役,知袁韬、姚天动、武大定部已灭,不欲与我军决战,想采用坚壁清野方法,坐老吾师。由于我先锋军兵力有限,无力攻城,遂移驻此小山头,与敌军隔城对峙,坐等元帅率大军到来。 听罢计子善所述,黄义明道:计尚书、鲍将军、吕将军率先锋军出征辛劳,至于如何攻打广安城,当先去看一下战场形势再说。众将齐声道好。于是黄义明带领兵部尚书计子善、第三军将领鲍好古与吕娟娟、第一军将领俞伯海与罗秀云、第五军将领何秀芳与单国安、后援军将领董琼英、马森木、凤光瑛、方秀珍等一行人,走出小山头营房,前往广安城下。 举目遥望,但见该城位于华蓥山脚,背山而建,城池高峻,城东则为华蓥山的主峰高登峰,山顶白雪皑皑。原来广安城位于四川盆地的东端,海拔高度虽仅有二百余米,但是华蓥山却突起于四川盆地东部底端,绵延六百里,其主峰高登峰的海拔高度竟达1704米,而据《华蓥山志》记载:“雪积颠顶,远望如琼瑶撒地,晶玉铺山,故名华蓥山。”黄义明出军的时候,时值五月份,气候颇感闷热。但五月份临此,却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景观。其景观特点可集中概括为“峰奇、石怪、山绿、谷幽”,并呈现出“春绿、夏荫、秋红、冬白”的四季变化。黄义再细观黄龙大军盘据的广安城,但城头壁垒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时刻警惕着敌军袭城。城的前面则有汇入嘉陵江与渠江之水的宽阔护城河。 看了广安城的如此防备,黄义明倒抽了一口冷气说道:广安城如此布置,要强攻显然是不行的。要想打下广安城,只能诱敌出战。至于如何诱敌?我们回营寨再细商。回营细议的结果是:广安城前十里,有一地名为“桃花坳”,地势开阔,两侧为深谷,树林茂密,适合于伏军。如诱敌至此,则宜于开展两军决战。 黄义明决定仍让先锋军承担诱敌任务,如果追兵到来,自己率后援军承担阻击任务,让第一军主将俞伯海与罗秀云,第五军主将何秀芳与单国安,各率本军埋伏于两侧山谷之中,等待敌军救援部队到来后,于桃花坳左右两侧谷地出兵,伏击敌军的救援军队。 诱敌之策确定后,次日晨起,黄义明叫一群士兵用长矛争挑着女人的裙裤,在广安城下一箭之地叫骂贼首黄龙,言其胆小如女子,只会当缩头乌龟,死守城池,却不敢出关决战。但是骂了一天,敌酋黄龙并不理睬,并告诫守关上兵不得出关决战,以免中敌诱兵之计。 次日晨起,黄义明又叫士兵从四野搜得一些遭受黄龙军虐待的百姓,在城前举行对黄龙部的诉苦大会,大致内容为指责黄龙驻军奸淫妇女、虐杀百姓、屠民为食的种种暴行,又派人化装成阴间阎王,在阴间升堂审判黄龙诸种罪。又让士兵装扮成黄龙模样,跪地听凭阎王审判,并被审上刀山、下火海等诸种酷刑。黄龙在城头看罢大怒,命令守城士兵对城下黄义明军及百姓乱箭齐发,无奈与城下间距有一箭之遥,黄龙士兵在城头发的箭伤不到城下人。 时至第三日,城下忽来数十人搭起戏台,对城头叫唤到:守城士兵兄弟们,你们守城辛苦了,今日我们演戏慰劳你们。言毕,城下鼓声、二胡声、锣声响起,一人身装丧服,用四川当地流行的哭丧调边说边唱道:米秀兰,我可是你的地下前夫黄虎啊,你在人间享福,我在地下好苦啊!守城士兵听罢大笑。丧服男子接着唱道:夔州有女貌如花,其父本是瑶寨主。巫山富户有黄虎,散尽千金把她娶。不意此女性淫荡,暗中却把小叔偷。小叔本名叫黄龙,现为广安城中主。此女偷叔事败露,竟投砒霜将夫杀。从此追随小叔子,远投广安把福享。随后穿丧服男子又唱道:米秀兰我好苦啊,天天地下把你想。你岂可愉叔把夫害,丧尽人伦自逍遥。随后又举袖做拭泪状,做哭腔干嚎。 台下数十名助演戏子此时哄笑,广安城上守城士兵也一齐跟着哄笑。此时站在城头的米秀兰再也忍耐不住,对着城下破口大骂道:黄义明,你不要欺人太甚,我哪怕地下变鬼,也要追着你同死!言毕,便点起身边的五百名女兵,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冲出城外要找这帮唱戏的戏子拼命。黄龙在其身后叫道:夫人息怒,切勿中了黄义明的诱敌之计。而米秀兰哪里听得进去。 且说这帮唱戏的戏子见米秀兰放下城门吊桥,知已彻底惹恼了城中的母老虎,再不逃性命难保。遂脱下身上的戏服往戏台上一丢,骑上战马便向桃花坳方向逃去。米秀兰留下几名女兵叫推倒戏台,自己则率领大队人马紧追这批戏子不舍。眼见追上,却被黄义明率领一支军队挡住。 见到黄义明率军阻挡在前,米秀兰分外眼红,手挥双刀直取黄义明,黄义明见对方为女子,不愿交手。而从斜刺窜出董琼英,手挥双刀抵住了米秀兰。米秀兰见对手是董琼英,破口大骂道:董琼英,是你这个贱人编出故事来叫人来骂我的,我今天哪怕是死了变鬼,也要拖着你同死! 董琼英笑道:你想死,我可不想死。原来米秀兰与董琼英是旧识,都是川东夔州人。董琼英是苗寨公主出身,米秀兰是傜寨公主出身,两人少时同师一师,学得都是刀法,董琼英是师姐,米秀兰是师妹。二人初时关系尚好,但后来有“美髯公曾公子”之称的南明将领曾英赴夔州欲娶妻,米秀兰与董琼英都爱上了曾英,曾英最后娶了董琼英,米秀兰从此妒恨中生,与董琼英反目为仇。而当日让唱戏者骂米秀兰诱敌出城的建议,确实是董琼英向黄义明提出的,因此能够把米秀兰的来历说得清清楚楚,只是后面有关米秀兰偷叔毒夫的戏文,是为刺激米秀兰出战,纯属编造的谣言。至于着丧服唱戏的戏子,原为鲍好古军中偏将余子善所扮,余子善之所以会唱戏,是因为他在入伍之前,系飘泊江湖的一位说评书艺人。 而米秀兰与董琼英交战,二人的武功原在伯仲之间,只是米秀兰因受辱在先,遭到城下城上双方士兵的哄笑,自尊心严重受损,大有痛不欲生的心态,因此每一招都是与董琼英同归于尽的架势,十招一过,董琼英便感力怯。在旁观战的计子善见董琼英不能胜米秀兰,便拍马直前,手挥双刀前来助战。俗言道:双拳难敌四手。米秀兰的武功与董琼英原本相当,都是出自一师所教,现凭空添出计子善,也是使双刀的,米秀兰头顶四刀纷飞,她如何能抵敌的住。因此双方鏖战未久,计子善便一刀砍在米秀兰腿上,董琼英乘势一刀,刺于于米秀兰胁部,将其挑落马下。而米秀兰跌落下马之际,以毕生余力,将单刀抛向董琼英胸部,董琼英侧身急让,刀锋在董琼英左臂留下了一道深深的血痕,直插在附近的树杆上。由此亦可见米秀兰对董琼英的怨恨之深。 而当米秀兰被激出战、黄龙劝阻不住时,心知其出城必败,遂点起其倾城之兵二万人出城去救其妻,城中仅留了三千老弱守城。黄龙率大军追赶其妻踪迹,眼看追上,却被从桃花坳两侧深谷中冲出的第一军主将俞伯海与罗秀云、第五军主将何秀芳与单国安所率大军拦住,围而撕杀。此仗从上午直打至垂暮,黄龙军大败,想退入广安城中,却被早已反正的广安城中残兵堵于门外,不让进入。而广安城内守军之所以反正,又是由于黄龙平素虐民甚重,有此强敌压境的时机,城中百姓便逼迫守城士兵向黄义明大军投诚。黄龙率残兵退至城前,见进城无路,只能率三千残兵,沿广安城两侧山道,攀上其设于华蓥山中的山寨中。 当晚,黄义明率大军进入广安城内,城中数万民众以及数千降兵夹道欢迎。黄义明入城之后,所做的事无非是张榜安民,宣传共建蜀地大同邦的宗旨。另是埋葬死者,救治伤员,招抚降兵。此外则是奖励有功人员。由于攻占广安城,立有首功的是扮演戏子诱骂米季兰出战的鲍好古第三军中偏将余子善,黄义明特提拔其任广安城尉,拨给老兵三千人,另让其在黄龙军降兵中招纳二千人,组成五千人的城卫军,负责维持广安城的秩序。至于广安城长,则待日后另择贤者委任。 时至次日,黄义明组织军队攻打黄龙盘据在华蓥山上的残军。这些残军的总数尚有万人之多,但因广安城已失守,广安城女匪首、黄龙妻米秀兰已阵殁,因此守山士兵全无斗志,或逃或降。黄义明一举夺下了华蓥山。但一连搜山三天,匪首黄龙始终不见踪影。而黄龙不除,广安城就不会有太平日子。因此黄义明在城头布告,悬赏白银千两捉拿匪首黄龙。 时至第五日中午,有十余名华蓥山猎户绑着匪首黄龙及其几十名随从,入城向黄义明讨赏。原来这伙匪徒藏身于山顶千佛坪石林附近的一个岩洞中,洞中有水,可以久住。由于猎户们常年生活于山中,熟知山上一草一石。一日有一猎户打猎过千佛坪,听闻洞中传来话语声,知晓匪首黄龙即藏身于此洞中,便联合其余猎户于夜半向洞中投迷香烟熏。时至天亮,听闻洞中已无话语声,知晓洞内匪徒已被迷香熏倒,便深入洞中将匪首黄龙及其数十名随从捆绑,下山入广安城向黄义明讨赏。 且说黄义明见匪首黄龙已被擒获,大喜,除给予有功猎户赏银外,又于城头召开对于匪首黄龙的公审大会,叫城中百姓参加。大会指责黄龙有三大罪状:其一是强抢城周民众钱粮,不服则死;其二是强掠妇女入营侍候士兵,不服则率兽食人,即驱赶其所豢养之恶犬、虎狼以不服妇女为食;其三为以人肉为食,即广安城中乏粮,黄龙将城中老弱均杀之以为食,食不尽者,则将所余人肉用咸盐淹制,以备军粮,以致原有人口二十余万的广安城中,现仅存青壮人口数万。而审判至此,前来参会的广安城中民众哭声震天。 此时黄义明宣布黄龙及其手下随从数十人盘据广安城数年,强掠民财,强抢民妻,率兽食人,以人肉为食,暴虐冠古今,其罪当死。问黄龙是否服罪?黄龙道:所判诸罪均服,惟不服靠谩骂女子,诱开城门,胜之不武,心中是以不服。 黄义明笑道:兵不厌诈。唯谩骂米秀兰,云其偷小叔子罪非真。为了不使死者地下蒙冤,会为米秀兰立贞洁坊,以白其冤。此外你心知必败,仍举倾城之兵出救米秀兰,证明你们夫妇感情尚真。你有百恶,唯此为善。为了使你地下无怨,会在你死后,会给你们夫妇立坟合葬,决不食言。你以为若何?黄龙道:若此则心服。 在处理完城头公审黄龙事宜,依罪宣判黄龙及其数十名随从死刑后,广安城中百姓齐声欢呼。黄义明则留下原第三军中偏将余子善为城尉,拨给其五千名士兵,让其组成城卫军维持广安城秩序。自己则率领出征大军,返回邦都成都城。 2023年9月27日校审 ------------ 第三十二章:青羊宫比武大会,四川群雄慑服 第三十二章:青羊宫比武大会,四川群雄慑服 刘惠恕 且说黄义明在攻下广安城,举行公审大会判匪首黄龙及有罪数随从数十人死刑后,提拔原第三军偏将余子善为城尉,让其留守广安城,自己则率领大军返回邦都成都城。 黄义明在返回成都后,自然得召开六部尚书会议,协商下一步统一四川的策略。商定意见是:原“姚黄贼”共十三枝中,盘据于成都与剑阁一带的首恶“争天王”袁韬与武大定部、青城山姚天动部、广安城黄龙部均已剿灭,其余小股匪徒尚存: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小秦王王光兴,以及震天王、争食王、夺天王、黑虎王、闯世王等诸部,虽仍各自盘据山头为恶,但均势力孤单,不足为虑,可先派人宣誓共建古蜀地大同邦宗旨、进行招安即可,不服者可再派兵进剿。 黄义明道了一声好,便叫随军文书起草招安各姚黄贼余部的诏书,行文大致内容谓:黄义明元帅替天行道,已剪灭旧姚黄贼袁韬与武大定、姚天动、黄龙三大恶势力,古蜀地大同邦正在建设之中。大同邦崇尚仁义,反对崇拜权力与金钱,邦风所及,人怀自励,除暴安良,设养老馆以养矜寡孤独、贫苦无依之人,但不使邦中人一冻死饿死,亦不养一个游手好闲之人。尔等各自各山头,如愿从今悔恶从善,诚心拥戴黄元帅建古蜀地大同邦之举,当立即颁行随书所送《古蜀地大同帮城规》七条,黄元帅届时会派上文职官员,指导、检查各山头具体落实情况。并请今年八月十五中秋,前来参加在邦都成都城青羊宫召开的古蜀地大同邦比武大会,以武会友。如有不服,天兵将临,一律剿灭不恕。 而此书送达未久,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小秦王王光兴,以及震天王、争食王、夺天王、黑虎王、闯世王等各个山头,纷纷派人送上回书,表示:吾等实明清代际时贫苦无依之辈,不得已盘据山头,聚啸山林为恶。今闻黄元帅建古蜀地大同邦,诚心拥戴,愿悔过自新,诚心拥戴黄帅所颁《古蜀地大同帮城规》七条,并望黄帅早派文员,前来指导、检查各山头落实情况。届时会前来参加今年八月十五在邦都成都城青羊宫,召开的古蜀地大同邦比武大会,以武会友。 见到这些回函,黄义明知晓武力统一四川的大局已定,于是叫吏部与礼部加紧举行古蜀地大同邦首届文场与武场科举考试,以培养备用官吏。又叫工部精心筹备当年八月十五日在成都青羊宫召开的比武大会,以便威服尚盘据于四川各山林中的姚黄贼余党。 时间很快就到了八月中秋时节。而在中秋前夕,受邀山林群雄已陆续抵达成都,黄义明将其安置于青羊宫后院工部新建的比武场两侧厢房中。 青羊宫位于成都西隅,因传说老子曾牵羊过此而得名。黄义明之所以按排山林群雄于此武,是因为青羊宫其素有“川西第一道观”、“西南第一丛林”的说法,其所传道教武功,当时享誉蜀地。而根据有关文献记载:青羊宫原名“青羊肆”,始建于周朝,唐朝中和元年(881年)黄巢起义,唐僖宗避难于蜀中,曾将此地作为行宫。中和三年(883年),诏改为“青羊宫”。此为青羊宫得名的原因。时至明清代际,青羊宫已破败不堪,而为举办这次比武盛会,黄义明特令工部尚书杨复盆,将青羊宫修葺一新。 被邀山林群雄既已提前到达,黄义明自然得陪同客人一批批地到青羊宫参观,并送达住宿处。而前住青羊宫,首先看到的是自然是山门。据记载,该山门原建于明代,左边塑有土地神、青龙像各一尊,另有明正德十年冬立的皇恩九龙碑一座。其右边塑有白虎像一尊,并立有七星桩,上刻道教秘传天书云篆,因该桩依据中天北斗七星布局,又称“北斗七星桩”。而在山门的周边,尚有龙凤桩、大石狮一对、龙王井等建筑。而待黄义明陪四川群雄前住参观青羊宫时,山门边旧建筑有的已毁。群雄放眼观望,映入眼帘的首先是山门前一对张口怒目的石狮。山门本身是重檐歇山顶建筑,上覆黄色琉璃瓦,二层檐下悬“青羊宫”金字匾额,山门右侧墙壁上嵌有“道法自然”四字,以彰道家宗旨。 步入青羊宫山门,便是灵祖殿了。之所以称“灵祖殿”,是因为殿内供奉道教护法尊神“先天首将王天君”像,俗称“王灵官”,全称为“先天首将赤心护道三五火车王天君威灵显化天尊”,亦称“玉枢火府天将”。据记载:王灵官本名王恶,后改名王善,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其职责与佛教的韦驮相似。据有关说法,王善为北宋时人,曾师事蜀人萨守坚受符法,为林灵素的再传弟子,卒后由玉皇封为“先天主将”,因此主管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成为道教的护法主将。 过灵祖殿,便是三清殿了。三清殿又名“无极殿”,是青羊宫的主殿,殿内供奉道教最高极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大殿两边立有道教十二金仙,分别是:广成子、赤精子、黄龙真人、惧留孙、太乙真人、燃灯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三清殿内共立有三十六根大柱,其中木柱八根,代表着道教的八大天王;石柱二十八根,代表天上廿八星宿,其分别指: 东方苍龙: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 北方玄武:斗宿、牛宿、女宿、虚宿、危宿、室宿、壁宿。 西方白虎:奎宿、娄宿、胃宿、昴宿、毕宿、觜宿、参宿。 南方朱雀: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 过三清殿,便是混元殿了。混元殿是青羊宫的第二大殿,殿内供奉道教的最高尊神太清道德天尊,亦称“太上老君”(属三清天尊之一)。传宋真宗时,崇奉道教,奉太上老君为混元上帝,这是“混元殿”得名的原因。而据殿内正中位置的是“混元祖师”,也就是民间通称的太上老君。但见殿内混元祖师面容慈祥,手持混元乾坤圈。此圈的寓意是:拉伸便是“一”字,其象征世界还处于混沌状态时,太上老君开天辟地,使“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混元殿的后殿供奉着“慈航真人”,佛教则称之为“观音大士”。可能有人不解在道观中何以供奉着佛教菩萨?原来道教认为“三教同根”,其有《老子化胡经》,讲得是太上老君赴印度点化释迦牟尼成佛。因此在道观中出现观音菩萨乃至孔子的像,都不是值得奇怪的事。 过混元殿后,是八卦亭。在亭中供奉道教始祖老子骑着青牛的塑像。八卦亭的石基分为三层,依次为方形、八角形和圆形,以契合道教天圆地方、阴阳相生、八卦相合的义理。 过八卦亭,便是斗姥殿了,该殿亦称“元辰殿”。殿内供奉的斗姥,全称为“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姆元君”,此为道教信奉的第一女神,也是“六十甲子”太岁本命星君的首领。根据道教的说法,斗姥本名“紫光夫人”,共生有九子(同九皇),分别是:玉皇、紫微、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斗姥额有三目,肩有四首,左右各出四臂,为三目四首八臂的女神。其功能是“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因此斗姥也是一位执掌人间生死罪福的天神。 在斗姥右边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即民间所说的王母娘娘。按道书中说法是:“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咸所隶焉。”亦即云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为蟠桃盛会,这一天是王母的诞辰,各路神仙都要来为她祝寿。 在斗姥左边祀奉的是土皇地祗,其为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灵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道书中称其“承天效法厚德光天圣后土皇地祗”,亦即民间所称的“地母”。 在斗姥殿的两侧,尚分别塑有南斗六星、南极长生大帝(寿星)、和北斗七星的像。 过斗老殿,便是玉皇殿了。玉皇殿位于斗姥殿“福、禄、寿”的巨大照壁之后,殿内供奉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尊神。殿内两侧尚供奉有三官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与真武大帝(即玄天上帝)的像。 玉皇殿中藏有道教文献瑰宝《道藏辑要》经版,共一万三千余块,这是当时中华所存在的唯一一套完整的道教文献。 出玉皇殿,见有铜铸青羊两只,其为青羊宫的镇宫之宝,左侧为单角青羊,右侧为双角青羊。单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征,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龙角、蛇尾、马嘴、羊胡、猴头、鸡眼、狗肚、猪臀。而这两只羊之所以是青羊宫的镇宫之宝,是因为其象征着道教祖师李耳曾牵羊过此的古老神话传说,此亦即青羊宫的得名缘由。此见于唐乐朋龟《西川青羊宫碑铭》:“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于蜀国。”又见于汉扬雄《蜀王本纪》:“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时隔三年,老子果然降临此地,尹喜亦如约前来,老子则显现法相,端坐莲台,替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后,青羊宫观便成为神仙聚会、老子传道的圣地。 而时至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唐僖宗为躲避黄巢之乱奔蜀,于青羊肆驻营,内忽见红光如毯(球)入地,挖得一块玉砖,上面刻着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灾”。唐僖宗便将古篆玉书砖石的发现,当作天降吉祥的象征。后僖宗返长安,认为玉砖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祖师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诏令,赐内外库钱二百万,大建殿堂,改“观”为“宫”。从此道观“青羊肆”易名为“青羊宫”。便成为唐末四川最大、最有影响的道教宫观。又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为关今尹喜讲道德经,讲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对尹喜说:“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千日后,老子如约而来,在这里继续对尹喜讲经说法。 过玉皇殿,便是青羊宫的后院了。这里是一大片空地,在空地的前面,也即玉皇殿的后面,搭起了一个高台,这是黄义明欲教山林群雄比武之处。在高台的后面,搭起了楼梯状的看台,以供人们坐看欣赏高台上的比武。而在高台与看台中间两侧,则新修建起事连片的厢房,这是供安置前来参加中秋晚会的山林群雄住宿之用的。 而在黄义明陪同山林群雄前来参观入住青羊宫过程中,担任介绍解说的,都是青羊宫的主持崇虚道长。对于崇虚道长所介绍的道教文化传承,山林群雄们尽管一知半解,却不时点头称是,以示其深悉道教家宗旨。 时至八月十五日下午,庆祝古蜀地大同邦建立的比武大会正式开始。黄义明先致欢迎辞道:比武存文比武比两种形式,文比比气力技艺,武比比刀剑。俗言道刀剑无眼。今日是庆祝古蜀地大同邦建立的大喜日子,见血不详,因此我们只文比,即只比气力与技艺,不知诸位以为可好?与会者齐声叫好,黄义明便宣布比武大会开始。 最先上台献艺的节目名“五子登科”,献艺者为山林群雄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等五人。黄义明宣布比赛规则为:将一枚寿桃抛于空中拍打、争抢,以半柱香限时。桃子在一人手中停留三秒即违规告负,被淘汰出场。如果寿桃落地未被接住,距寿桃最近者将被罚出场。限时到,以最后接桃者为胜出。在宣布完比赛规则后,黄义明将一枚寿桃抛于空中,最先被习少林拳的整齐王张显接得。张显正欲将寿桃抛向空中,却被习醉拳的必反王刘维明从后面撞了一个跟头。张显再欲爬起将挑抛向空时,却已超时三秒,被罚下场。随后必反王刘维明抢到桃子,将其抛向空中,正欲再抢,却被活阎王马朝一记扫膛腿扫倒在地,马朝随即跃上空中抢到寿桃,置于必反王刘维明身上,刘维明来不及跃起抛桃,因超时告负被罚下场。此时场上仅剩下了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三人,三人各以所习洪拳、南拳、猴拳对打,并争抢抛于空中的桃子。最后习猴拳的行十万呼九思棋高一着,以后摆腿踢倒了活阎王马朝,以铁头功夫撞倒了薛仁贵陈林,跃入空中接到桃子,被评第一名。由于此节目精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观众齐声叫好。 随后登献艺的有小秦王王光兴。王光兴登上比武台,拱手对坐于看台上的吏部尚书诸葛达道:昔年我在八大王军中为偏将,奉命上青云山请诸葛山长下山助战,诸葛山长用粉灰在地上划了一个圆圈道:以半柱香为限,我立于圈中,你只要将我推出圈外便算是羸了,我随你下山,如不能将我推出圈外,则请王将军独自下山。结果是诸葛山长将我一掌推出圈外。我赧颜下山后,自惭武功低微,不敢忘山长教诲,时时练功自勉。今日得重见诸葛山长尊颜,勿望不吝再指教一二。听罢王光兴所言,黄义明便教人用粉灰在比武台中央画了一个白圈,请诸葛达与王光兴同时入圈对掌。规定以半柱香限时,谁被推出圈外,谁便告负。不意此次对掌双方,各自用了九牛二虎之二,都是满头大汗,却无人将对方推出圈外。此时半柱香限限时已到。黄义明道:这局比武平了。又道:王山长自上次上山对掌失败后,不忘勤勉练功,武功精进,可喜可贺。不知还有哪位愿意上献技? 此时震天王窦建元跳上台对台下董琼英拱手道:久闻董将军有一甩五镖绝技,今有幸目睹芳容,亦想一见绝技。原来窦建元之所以敢上台挑战董琼英,是因为他刚才见小秦王王光兴上台挑战诸葛达未输而心情振奋。而这一次姚黄贼余党、也即宾临中秋盛会的山林群雄,虽然都出席了黄义明召集的比武大会,但并未真正心服,他们认为黄义明之所以能剪灭袁稻与武大定、姚天动、黄龙三股势力,并非靠得真实武功,仅是凭借了人数多与施展诡计取胜。因此小秦王王光兴与震天王窦建元都想借参加此会,通过上台比武的方式,一掂黄义明所率原乐大同邦班底的真实份量。 听窦建元所言,黄义明即叫人摆上一个红心靶子,并请董琼英上台献技。董琼英上台之后,一把抓五枝飞镖,站在离靶子百步之遥,随手一甩,但见五枝飞镖齐中靶心。台下顿时掌声雷动。震天王窦建元却道:董将军一甩五镖虽属神技,但在下有一甩五钱陋技,尚望董将军指点。随即一手持五枚铜钱请众人观望,又请人于董琼英原靶处十步之遥再置一靶。随后站在距头靶百步之遥处,扬手甩出五枚铜钱,但见五钱伴随着风力,同时穿透头靶靶心,一齐钉在了第二靶的靶心上。台下又是掌声雷动。黄义明便上台宣布:董将军一甩五镖绝技与窦山长一甩五钱绝技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窦山长一甩五钱绝技,能够贯透头靶靶心,射于二靶靶心上,胜在气力,本局比武窦山长胜。 但此时董琼英却道:窦山长一把五钱绝技虽神,但却称不上天下独步,因为黄邦主尚有一弓五箭绝技可以穿透三靶。黄义明原不想上台献艺,但山林群雄一边心存疑虑,台下观众又掌声不断,要求黄邦主上台献艺。黄义明不得已走上台去,让人于离第二靶十步之遥处置上第三靶,自己则站位于距头靶百步之遥处,引弓搭五箭一齐射出,顿时见五箭穿透头靶与二靶靶心,一齐射到了第三靶的靶心上。众人见状,顿时掌声雷动,齐道:古有养由基,今有黄义明!而山林群雄也皆为黄义明的射箭神艺之折服。 经过四场比武,天色已将晚。黄义明上台宣布道:第五场比武比拳法,也是今日的最后一场比武。比武的方式。是请七位拳家上台,不是交手,而是看能否抵御住米浆的侵袭,以米浆沾衣多者为负,时间仍以半柱香为限。众人齐声叫好,黄义明便自己居中位,另邀六位拳家登台,合成七位。这些被叫上台分立黄义明左右两侧的拳家分别为:争食王阴席平,习南拳,立左一位;夺天王郝天川,习八级拳,立左二位;黑虎王赵志仁,习螳螂拳,立左三位。青羊宫崇虚道长习太极拳,立右一位;青城山尚可华道长,习八卦掌,立右二位;闯世王叶虎林,习鹰爪拳,立右三位。七人站位已定,黄义明让台上七位拳家各展神拳护身,顿时拳风直凌台下。黄义明又叫台下数十名士兵,各持装满白糯米浆的水桶,齐向台上七位拳家拨洒。时隔未久,半柱燃香限时已到,黄义明叫停,并请人上台检验台上七位拳家身沾白浆的多少。最后通报的结果是:夺天王郝天川,黑虎王赵志仁,闯世王叶虎林,身沾糯米浆最多,夺天王郝天川甚至湿了半边衣襟。而其次为争食王阴席平,青羊宫崇虚道长,青城山尚可华道长,身上各沾白糯米浆三五点,证明拳术精湛。而站于中位打岳家拳的黄义明邦主,身上竟未沾一滴糯米浆,因此获胜。何以黄义明身上竟未沾一滴米浆呢?原来自台下所拨来的糯米浆水,均被其黄义明以拳风化开了。台下观众顿时无不叹服。由于黄义明在一个下午的比武大会上,连得两项第一,其所展现的以拳风御浆水以及引弓穿五靶神技,均无人能及,堪称天下独步,自此在江湖上得了一个“神拳无敌、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名号。 比武大会结束后,黄义明便与大会来宾共食月饼,共饮秋菊酒,共祭月婆婆。同时宣布明日为古蜀地大同邦首届文、武科举考试终考,敬请今日来宾共当评委。与会四川群雄齐声道好,为庆贺古蜀地大邦召开的青羊宫比武大会便告结束。 2023年9月28日校审 ------------ 第三十三章:古蜀地大同邦首届文武场科举考 第三十三章:古蜀地大同邦首届文武场科举考试 刘惠恕 且说八月十五中秋比武大会结束的次日,黄义明如约与四川群雄众来宾,共同担任古蜀地大同邦首届文、武场科举考试终赛评委,考试由吏部尚书诸葛达与礼部尚书韩百知主持。考试分上下两场举,上场为武举,上午举行,下场为文举,下午举行。 上午武举考试,在府河北岸邦主与六部行政一条街北校场上举行。礼部尚书韩百知在武举开幕式上率先发言道:古蜀地自李冰父子治水后,始有“天府之国”称谓。汉末,有刘先主于此地设蜀汉国。至元,始设四川行中书省治理。明立,洪武四年(1371年)设四川布政使司治蜀,下搳成都路、重庆路、顺庆路、虁州路、嘉定路、广元路等六路。同年,更路名府,并复四川行中书省,治成都府,下辖重庆府、顺庆府、虁州府、嘉定府、广元府、潼川府、雅州直隶州。而各府下辖诸县,数量不等。至明清代际,四川省地辖7道、15府、9直隶州、4直隶厅、13府辖州、9府辖厅、120县。此为我蜀地行政区划大略。今我古蜀地大同邦既立,按黄义明邦主意见,需要开科举以培养本邦治理蜀地的文武官吏。武举初试考箭艺、马战、步战、西洋火器四科;文举初试考四书五经、策论两科,废八股取仕旧例不用。而根据黄邦主要求,我礼部已于全邦范围内举行了初试与复试,报名考生约千人,最终取文武榜举人各150名,其中头50名称进士。今日比试为从前50名进士中,决出文武榜状元、榜眼、探花各三名。请与会嘉宾与邦主共定名次,试后,由吏部尚书诸葛达宣布新中举人任官要求,不知诸位是否同意这一做法?而与会山林群雄齐声叫好,上午的武举比赛便告开始。 先是中举的前五十名武进捉对入场,围观者众,凡落选考生亦均是观众。考试共分三场,先试箭艺,再比马战,最后是步战,以综合分取人。考试不分姓别,先将考生分作五组,每组十人,比出前六名后,再从六名中取前三名。比试的结果是:武状元为张家辉,其比箭艺,连射十箭,箭箭中靶;比试马战,手持长矛分别击败了使枪、使棍、使斧、使刀的其他四名对手。比步战时,使用双剑打败了持刀的程仪礼与使鞭的安生平。而程仪礼与安生平分别夺得了武榜眼与武探花的名次。 下午在邦主议政大厅中进行文试,文试比诗赋。要求考生以《言志》为题,即兴作七律一首。结果状元被一名三十余岁的中年汉子邱士远夺得,其诗作为: 欲效伏波卫塞关,无聊村野却偷闲。 蜀峰险峻遮云雾,碧水潺湲下九寰。 少岁观书愧武穆,壮时无为报河山。 清茶细品思难断,冷月孤山愁锁颜。 其诗后加注云:汉伏波将军马援曾云,“男儿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 此诗作主题反映了作者有心报国、不甘光阴虚度又无可奈何的心境。黄义明及众考官读罢,齐声叫好,评定为第一名。而榜眼及探花,分别被兰明华与赵才俊所夺。 下午文试毕,吏部尚书诸葛达在古蜀地大同邦首届文武场科举考试闭幕式上先行发言。诸葛达道:诸位如对今日科举文、武两场考试录取名次无意见,邦主建议叫人将中举者文、武榜进士各五十人名单,在邦主议政大厅院外墙上用黄榜公布,不知诸位对此尚有何建言?众人一齐叫好,此事便算通过。 诸葛达又道:本次科举录取名额,含文武举人各150名、内含进士各50名、含壮元、榜眼、探花各3名。根据邦主意见,凡属文、武进士前50名者,可暂留邦都任文武随员,具体可参组邦政咨询院。凡邦有大事,需做决策,当由邦政咨询院先拟出上中下三策,分析三种决策执行所带来的各种好坏结果,提交六部与邦主协商抉择,以免我邦重大决策有误。所余人员,可按我古蜀地7道、15府、9直隶州、4直隶厅、13府辖州、9府辖厅、120县的行政辖区建制下派。如此按置不知可好?出席来宾齐声叫好。 诸葛达又道:既然诸位来客对本次中举考生去向按排均无意见,剩下来的事便是如何执行了。根据邦主意见,今日来此参会的山林群雄,可按各自山头原辖区域,会后向吏部申领足额文武随员,凡文举人,可委以城长之职,让其治民。凡武举人,可委以城尉之职,让其维护所辖城区治安。届时兵部会点兵500人,让其带领上任,另请所属山林山长另拨兵2500人,让城尉带领,以补足其搳兵3000人之额。不知对于此条,前来参会的山林群雄有无意见?众人齐答无意见。 诸葛达又道:既然诸位对此无意见,剩下来的问题便是来此参会的山林群雄们的各自待遇了。按邦主意见,我古蜀地大同邦的共同宗旨是与民同甘共苦,不让一个饿死,也不养一个游手好闲之人。不让一个人赤贫,也不让一个人成为巨富。今原山林雄们既已认同我古蜀地大同帮宗旨,便是我古蜀地大同邦的官员。按我邦旧例: 官分九等,仿清廷官员现有品级定薪,以白银为本位。即:一品官员的月俸594两;二品官员月俸511两;三品官员月俸344两;四品官员月俸278两;五品官员月俸212两;六品官员月俸159两;七品官员月俸119两;八品官员月俸106两;九品官员月俸83两。文、武随员皆从九品起聘,此后三年考级一次,合格者加薪一级,直至一级封顶。 我邦六部尚书原定月俸为二品官员、月银511两;给邦主定级为一品官员月银594两。但黄邦主坚持不拿一级俸禄,而是与我六部官员及各大城城长等俸,因此古蜀地大同邦官员实无人享受一级月俸。今按黄邦主意见,既然旧日山林群雄均已诚心归附我大同邦,亦应均享月俸二级,与我六部尚书及各大城长同等,由户部按月发放,不知诸位对此有何意见?山林群雄就此辞让了一番,自然也是十分高地接受了。 诸葛达又道:既然昔日山林群对于成为大同邦官员,及与我六部官同拿二级俸禄并无意见,所余最后一个问题便是如何处置原聚啸山林的手下兵丁了。邦主意见:各山头兵力不得再行昔日掠夺民财行径,当转变为以守境保民为要职。平日无战事,当师诸葛武候屯兵五丈原之举,屯田自养。口粮不足,可向所辖城区征税赋自足,再有不足或遇荒年地方税赋无出,可向户部打报告申领。至于兵力多余,当拨所辖城尉统领,以维护城区治安。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山林群雄齐道:诸葛尚书所言,实为万全之策,吾等决计遵循,以与黄邦主协力,共建古蜀地大同邦伟业。 诸葛达见山林群雄对自己发言并无意见,便道:下面请黄邦主讲话,众人齐声鼓掌,随后黄义明登台讲话。 黄义明道:我原想讲话,但话都被礼部韩尚书与吏部诸葛尚书讲完了,我仅想再说一段话:即治邦犹如养树,一棵树只有不断老叶落尽,新叶长出,方能欣欣向荣。同样作为治邦来说,只有建立起科举考试制度,使治邦的文武文才不断涌现,新陈代谢,我古蜀地大同邦事业方能长盛不衰,这也是我邦举进行科举考试的意义所在。不知大家是否同意我的意见?下面顿时掌声雷动。 黄义明道:既然大家都同意我的意见,就不多讲了,我提议诸位吃好今晚的鹿鸣宴,跳好魁星舞! 所谓“鹿鸣宴”,是指按当时中国社会习俗,历朝科举乡试发榜后,所在地的巡抚大人,都要为中举举人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何谓鹿鸣宴,系指本于《诗经小雅·鹿鸣》诗意所举行的宴会。《鹿鸣》诗全诗为: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此诗的主题,原是歌颂周公有好客之德。此后魏武帝曹操据诗意以作《短歌行》,曹操的引作,更赋予《鹿鸣》诗一种慷慨悲歌、为国效忠的精神,而在中国社会影响极深。因此历朝科举乡试发榜后,所在地的巡抚大人,都要为中举举人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以勉励中举举人为国效忠。而跳“魁星舞”,则表示对孔子的尊崇。魁星,古代天文所指二十八宿星座中的西方白虎宫七宿之首。也有不少书认为:“魁,斗之首。”这是指北斗中的第一颗星。中国民间又称魁星为文曲星,认为其掌天下文运,主宰文章兴衰。或传孔子即天上文曲星下凡。因此跳魁星舞,具有尊孔崇经、庆贺子孙在科举考试中成功的寓义。 由于黄义明所要求举办的古蜀地科举考试,属其完成一统四川大业后的重大政治举措,自然得迎逢古意,要求举办鹿鸣宴,跳魁星舞。 而这次宴会的参加者,是参加古蜀地首届科举考试的中举举人以及落榜考生,参宴者自然是尝尽了在当时四川所能收罗到的一切山珍海味。黄义明在宴会上讲话道:本屇科举考试,是我古蜀地大同邦成立以来,所进行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凡应举者皆吾蜀地青年才俊之士。因名额有限,中举者固然可喜,落选者亦不必自悲。本邦正是用人之际,中举文武举人,当委以城长与城尉之职,其余落选者如有意愿从政,亦可委以衙门文吏职,日后可依其办事能力再提新级。愿意从军者,可委以参将职,日后可依其在战场军功,再提升新职。官吏等级,均参中国历朝旧制,分九品十八级,请吏部与御使台共议,三年一考以定褒贬。凡本屇应举落选而有意返乡明年再考者,一律发给返乡路费。 黄义明讲话完毕,众人齐声道好。多数落选考生表示:本邦正需用人,愿意从政或从军,只有少数落选考生因家中具体原因,表示想明年继续参加科举。黄义明要求户部明日即发给返乡路费,礼送这批落选考生返乡。 2023年9月29日校审 ------------ 第三十四章:李嗣昌入川,黄义明出川 第三十四章:李嗣昌入川,黄义明出川 刘惠恕 且说鹿鸣宴结束次日,前来参加中秋比武大会的山林群雄:整齐王张显、必反王刘维明、活阎王马朝、薛仁贵陈林、行十万呼九思、小秦王王光兴,以及震天王、争食王、夺天王、黑虎王、闯世王等人,在黄义明武功与人格的感昭下均口服心服,在携带申领所需文武属吏回返各自山头后,均按黄义明所颁《共建古蜀地大同邦条例》执行,委任这些文武随员担任所控地区的城长与城尉,拨士兵以补城尉所率士兵维护城区秩人数之不足,并命令手下旧部日后必须屯田开荒以自养,不得再下山剽掠百姓财产,否则军法从事。又纷纷建立养老馆以收容贫苦无依之人。当他们看到昔日的贫苦无依之人,对其感恩戴德时,心中第一次浮起当大同邦政府官吏、而非昔日啸聚山林当强盗时的快感。至于黄义明与六部官员们,在原辖区内更是力推《共建古蜀地大同邦条例》,使原经八大王张献忠屠蜀及姚黄贼之乱后疲惫不堪的四川大地开始重现生所机。但一时间无法改变的现状是:由于古蜀地经长期战乱,人口消亡太多,短时间内仍无法改变千里少人烟的凄凉景象。 一日,黄义明正在邦主议事厅中与六部官员协商共建古蜀地大同邦良策,讨论内容是自工部按黄义明要求,在成都府河与南河之间空地,建成城心绿地公园供居民们休闲以来,在公园中日集数千摊贩,吆喝售货。另有评书艺人临此,说评书卖艺。更为出奇的是有皮影艺人临此设摊放皮影赢利,其内容为《金瓶梅》,多讲男女交合之事,摊前日聚数千人,驱之不散,不知当作何处理? 黄义明道:《金瓶梅》传为明万历年间才子兰陵笑笑生所著,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章回体白话长篇小说。书中内容以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四人为主角,专讲男女交合之事。自该书出后,有人为之叫好,称其“反封建”。我不懂反封建为何物,只知年青人一读此书,必伤精元,茶饭无思。其为恶犹大者,为未婚青年,一读此书,提前获得性体会,或因之奸淫犯法,或待其婚嫁,阳力不举,致无法繁延后代。而夫子有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吾四川之地,方得一统,地广人稀,需要大力繁延人口,岂能容得此等《金瓶梅》皮影戏在我邦泛滥,且其为动态,较平面书毒害青年犹甚,更容易助长恶少奸淫犯罪之风,必须令行禁止。劝之不听,当毁其道具,处以笞刑。至于有小贩在城心公园设摊售货,或有评书艺人于此说《三国》、《水浒》、《西游》等评书,因其具繁荣邦都经济之效,或具传文史知识化人之功,均应予以鼓励。 众尚书听罢黄义所言,齐声道好。此时突接剑门关守将马森木的飞鸽传函,云有一位叫李嗣昌的清将,带领着十余名随从要求入关见邦主,其云有要事要与邦主相商,特请示是否放行。黄义明通过飞鸽回函要求立即放行,并派兵护送直至成都,不得有失。 原来此李嗣兴为黄义明师傅李定国之子,年长黄义明数岁,算得上是黄义明的兄长。李定国死,其从将降清,李嗣兴在无助之下,亦率兵降清。而此时黄义明已离开李定国军中,根据师傅遗命,走上擒拿叛贼卢桂生、夺回被窃《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的复仇之路。 且说数日之后,李嗣兴一行十余人,在剑门关主马森木所派五百名精兵的护送下,来到成都城邦主议政大厅前,通报求见。黄义明连忙请入,并与李嗣兴拱手为礼,所问的第一句话自然是:兄长别来无恙,不知今来蜀地何事? 李嗣兴面带惭色地回答道:自家父李晋王去世后,因诸将叛逃,我亦无奈率余部降清。清室尚算守信,因我善将兵,委任为陕西宁夏总兵。清廷今闻贤弟入川数年扫平姚黄贼十三家,建古蜀地大同邦,人民安居乐业,表示敬佩。要我带话云:当今明室已亡,大清国立,四海为一,一国之内不宜另立邦名,希贤弟取消邦名,仍复四川为行省,当委任贤弟为大清四川行省总督,至于原邦内贤弟建制,一切如旧。不知贤弟意下如何? 黄义明道:大明气数已尽,我亦不欲以四川一地对抗清廷,亦无意担任清廷四川总督职,清廷只要能派良吏来接管四川,我愿意离川。但要求有三:其一,四川行省名可复,“古蜀地大同邦”名可取消,已设立大同邦各项制度却不可取消,因为这些制度实造福于当地百姓。提出此要求,是因为迭经八大王张献忠屠蜀及姚黄贼之乱,四川民生已够苦,切不可让川民再历苦难。求之二是:“古蜀地大同邦”虽建,四川民生初安,但迭经八大王屠蜀及姚黄贼之乱,人口彫零,千里少人烟现象一时无法改变,希清廷能从内地移民大批至四川,垦荒种稻植桑,重振天府国经济,若此,则为川民之福,清室之德。我要求之三是:师傅死前遗命,要我追查叛贼卢桂生下落,夺回被窃师门瑰宝《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表》,以报明亡之仇。我迄今寻访卢桂生踪迹无着,烦清室提供此人下落,以便我无负师傅托咐。如此三条要求清廷可以落实,我当即刻离川,让川政于清廷良吏。 李嗣兴道:贤弟所提三条要求,句句在理,我当以飞鸽传函形式请示请廷,估计不数日当有回音。黄义明遂安排李嗣兴一行,在邦主议政厅与六部一条街附近空房往下。不数日李嗣兴果得清廷飞鸽回函,其云:黄义明侠士所提三条要求句句在理,全以蜀地苍生之福为重,钦仰无比,理应照办。关于大清委任四川行省总督一职,可由原陕甘宁夏总兵李嗣兴承担,做此委任,是因为李嗣兴与黄侠士师出同门,情同手足,无有不信任处。其二,关于内地移民事,近日已动员湖广地方官广招百姓及流民填补四川人口之缺,只需黄侠士督川政属员做好接待工作即可。其三,关于逆贼卢桂生踪迹,其在磨盘山之役叛师之初,清廷曾委以大理知府职,其后此贼盗窃官银,携《岳武穆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出逃,逃亡地点不明,清廷亦在寻找此贼下落,如有实信,当即通报黄侠士寻访擒拿,决不护短。 此函之发,由于时值康熙皇帝即位之初,年龄尚幼,无力处理国政,全由孝庄太后(1613-1688年)主持廷臣代办。黄义明见所提三条要求,清室均表同意,便于次日携同李嗣兴召开六部官员会议,宣布欲取消“古蜀地大同邦”、复四川行省的决定,同时陈述自己将离川,四川总督一职由李嗣兴代任的原因,征求六部官员的意见。六部尚书对于取消“古蜀地大同邦”称谓及黄义明将离川,虽然不舍,但自知以四川一地,无力与清廷抗衡,只得表示同意。李嗣兴则在会议上宣布两条,一是根据清廷要求,将“古蜀地大同邦”更名为四川行省,此外川地六部官员之设,因与清廷六部同名,为避讳,建议更名为六司侍郎,其他黄义明在建“古蜀国大同邦”时,所设立各项制度一律照旧实行。而原六部官员对此自是无可置言。 由于黄义明入川之初,在凌云寺结识朱云霞公主时,其养父黄宗羲要求公主年满二十岁时,需返乡成婚。此时朱云霞公主已年满二十岁,养子刘宏业已十余岁,武功基本练成,个子也长到了黄义明肩膀高。黄义明一时间又未得到有关卢桂生的消息,于是决定携云霞公主及养子出重庆水路还乡,顺沿所过长江两岸湖北、湖南、安徽、江西诸地,录访叛师仇人户桂生的下落,最终返养父黄宗羲故里、浙江余姚黄家村成婚。 至于黄义还乡之时,旧六部官员、四川新督李嗣兴以及他昔日的徒儿,如何热情相送,此处略过,单讲一下黄义明离川后,清廷根据黄义明的建议如何移民四川的经过。因为此历史事件称“湖广填四川”,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而黄义明对此的建言功不可没。 根据信史记载:“蜀自汉唐以来,生齿颇繁,烟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后,丁口稀若晨星。”据此条记载推算,时至明末战乱未曾波及四川之前,四川实有人数不会少于千万。而在迭经张献忠屠蜀及姚黄贼之乱后,四川省人口大减,有数据称: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统计时,迭经战乱的四川省仅余人口9万余人。这条数据可能有所夸大,因为另有数据称:康熙七年(1668年)四川成都全城只剩下人丁7万人,一些州县的户口存损比例,原有的人口只剩下10%或20%。四川全省残余人口约为60万人。 关于明清代际时四川人口的大量減少,有颇多历史记载可证。如谓:(明末)“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沃野千里,荡然无民,离居四方,靡有定所,耕畴不辟,堰务不修,秋不得收,春不得种。”“查川省孑遗,祖籍多系湖广人氏。访问乡老,俱言川中自昔每遭劫难,亦必至有土无人,无奈迁外省人民填实地方。”等等。 由于迭经战乱,人口大减,当时的四川是森林密布,虎患横行,虎患范围分布之广,据称是蜀道沿线各府均有虎患,不时有老虎食人的事件发生。为发展四川经济,从清康熙年间开始了持续数十年的往四川移民工作,移民总人数约达一百多万人。这一移民的正式诏书,见于《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具体措施包括: (1)鼓励外省移民入川垦荒,如规定凡愿入川者,将地亩给为永业。 (2)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者,准其入籍。 (3)将四川招民优惠政策与各级官吏的政绩升迁、奖励垦荒招民挂钩,在赋税政策上实行额外优惠。 (4)对于移民垦荒地亩,规定五年起才征税,并对滋生人口,永不加赋。 而清初所行移民四川政策,移民来自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十几个省份。其中占比最多的移民,来自湖北、湖南两省,约占半数,其中来自湖北约有30万人左右。而在清代,湖北、湖南二省统称作“湖广省”,因此这一历史事件便称“湖广填四川”。 另据有关统计数据:当时赴四川的移民,其中以湖广行省人口最多,客家移民是仅次于湖广人的第二大移民团体,湖广移民和客家移民分别占当时四川总人口的40%和33%。以成都为例,“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北15%,湖南10%,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苏、浙江10%,广东、广西10%,福建、山西、甘肃5%。这些外省移民还成为当今多数四川人的先祖。 “湖广填四川”所造成的历史后果是:大量移民迁入,使四川许多山区,得到广泛开垦,耕地面积大为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率超过了历史上历朝。“湖广填四川”,也拓展了当地的经济方式,其涉及到种稻、蚕桑、茶叶、苎麻、纺织等不同种类。由于惯于水田耕作的南方移民来到四川后,不满足于仅在坡地上种植旱季作物,而是在其定居地修筑渠堰,蓄水灌溉,种植水稻,这便拓展了四川的农业品种。而在此时期,原属于湖北麻城的红薯、甘蔗、蚕桑、种烟等农作物和载培技术,均被移民引入四川。在外地移民大量涌入四川的背景下,也有效地促进了四川与移民迁来省商贸经济的住来,山货、粮食、铁锅、布行、麻行、酒行、猪行、磁器、杂粮等货物贸易,也得到了广泛发展。在这一经济基础上,原本经明清代际之乱、地广人稀的四川省,人口也得到了有效繁衍,这为今天四川成为亿人大省,奠定了基础。 (全书完) 2023年10月2日校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