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 1.1在域北(一) 老人躺着,听到了自己孩子上台阶的步声。 又听到了自己孩子单膝下跪声。 孩子说:“还是军港的事儿吗?” 老人对着墙壁,说:“是的,是时候了。” 孩子皱眉:“您还没有康复……” 老人抢话:“你在等他们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吗?令牌在我床头。” 孩子颤颤起身,迟缓地捧过令牌,临走前驻足说:“遵命。” 孩子记得更小的时候,老人告诉自己,我们有一群同胞,生活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的使命是让他们看到我们,但要等很久很久,要到千百年后。老人没说是谁给的使命,只说要代代相传。 孩子捧过令牌的一刻,便明白,不用再传下去了。 顺着倒挂在洞穴的尖石,一滴水落到孩子的头顶。 是呼救,还是救援? ------------ 1.2关于胜利之雨 1.《程原回想录(节选1)》 是的,都是从“胜利之雨”开始的。 那年,我还在读高三。 当时我们的教育仍以应试为主,许多高中里,在一些优秀校领导的领导下,似乎一个个六字头的三位数都是用命拼出来的。这很正常。 备考状态下,我周围消息比较闭塞,对“联陨石雨”更是毫无准备,只知道新闻说,来了一场持续几天的不算小的陨石雨,还成立了一个什么国际组织,说要调用全球各地的“炮弹”把头顶上的陨石轰掉。 到本市一模考试之后,新闻又说,这几天不要外出,有小概率被陨石残片砸到。同学们还觉得挺好玩,直到报道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一些伤亡,然后周围抗灾的标语逐渐比肩高考,我才硬生生倍感其重。 我唯一的参与,是在三模考场上写了篇歌功颂德的作文,赞扬灾难面前人类的团结以及阐释协调各国资源的不易,结果由于语言空洞,没到平均分。我看似勇立潮头,实则隔绝时世。当时我不太在意,毕竟天灾年年有,那年的也不算太大。 直到出了高考考场,拿到手机翻翻新闻,我才知道,人们把这次难得的被人类团结成功抵御的“天灾”称为“胜利之雨”。 2.《地球大事年表(节选)》 2027年2月,人们发现并确认,有来自小行星带的陨石群正飞向地球,少部分将撞击地表,动量数值较大。预计持续三天,覆盖全球。 2027年3月,为更好的应对“联陨石雨”,由联合国产生的“全球专项护卫组织(GSGO)”应运而生。 2027年3月底,在GSGO领导下,“大国主导,全球协调”的互助护空体系成立。 2027年5月,抗击联陨石雨全面胜利,只有微量陨石触及地表。 2027年6月2日,由于政治原因,GSGO宣布解散。人们认为,该组织在维护人类生存与和平方面功不可没。 2027年6月7日,几个研究团队相继独立于海洋中发现特种细菌。出现“特种细菌由联陨石雨带来”的猜想。 3.《地球历史新纲(下)》 在2027年对联陨石雨的抗击过程中,世界人民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大国主导,全球协调”的护卫方针得到了总体良好的施行。同时,GSGO的成立与运行,丰富了人们对于人类整体的认知,为此后更加曲折的进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 1.3程原之父 6月9日下午六点半,程原从兴奋的人群中艰难挤出,略作环视,立即奔向了不远处手捧鲜花的母亲。短暂欢呼后,程原扭头问:“爸呢?”程原知道父亲在北京搞科研,但还是略有期待。 母亲却一脸神秘:“先回家吃饭。” 未等坐上久违的饭桌,热心的同学已发来贺电——一张新闻截图,赫然写着父亲大名,黑体字标出“程XX科研团队全球首次发现特种细菌”。正文写道, 这种新细菌是6月7日下午从渤海海水中分离出的,它的膜蛋白结构新颖,细胞质中镶嵌诸多金属元件,分裂时端粒不缩减……“具有极高科研价值”…… 程原不想看下去了,他一直觉得父亲在科研方面很强大,为天下人所知是必然的。但如果此时父亲能在身边,那会更加令人心安。 之后的几天,除了玩电子游戏,或与同学们出去嗨以外,程原一直想翻翻近几个月的新闻,弥补一下与时代脱节的痛。便发现,各大媒体充斥的是人们对于特种细菌的“大胆预测”,来自古冰融化,是远古人的智慧;来自地外文明,是联陨石雨的产物;来自人工改造,是资本的骗术……程原自己甚至受到了当地记者采访,询问如何做好一名科学家的儿子。 好在,他到底还是了解了许多“胜利之雨”时期的故事,看到了联合国安理会上一位官员拍案而起说到“动用全球之力!”的名场面;看到了因陨石残片而受损严重地区人民的水深火热;看到了祖国对他国各地灾区的鼎力相助;看到了北京上空陨石精准炸裂的壮观一闪;看到了海上渔人拾到陨石残片后的百感一笑……程原觉得十分庆幸的是,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灾过程中,各国没有发生太大的纠纷,至少明面上没有,尽管在人类发展史上这段小插曲是那么的突兀。 接下来这几天,随着对特种细菌的研究逐步深入,人们的好奇心也不断聚拢。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在闲时翻翻关于它的动向。 它们被无数次地差速离心,分离出了上万种新的蛋白质;它们被无数种电磁波来回穿透,解析出了千奇百怪的电学结构。人们不知道这些结构的意义何在。它好似一台先进的电脑,却只有细胞的大小,并且具有好氧细菌的功能。 人们逐渐告诉自己,它就在那里,但它不属于我们。 于是,我们需要等待。 ------------ 1.4在域北(二) “首领,我们成功了!”一个穿着朴素的人突然站了起来。 在他站起之前,整个房间里的十几个人都眉头紧锁,盯着自己面前的一小块显示器。这些显示器看上去十分老旧,令人想到“滋滋”的电音。 首领微微一笑,以一种自己想法终于被证实的口气说:“你们看,我还是有些了解他们的。”前几天,首领的父亲还在指责他过于鲁莽,拿母星人的性命开玩笑。 首领慢慢站起身,待另外十几个人向他望来,他开始自信的说:“既然,前辈留下的生物技术为我们铺平了道路,那么现在,就到了我们展示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水平的时候了!” 一旁有人接话:“还有文学水平”。引得众人会心一笑。 这位接话的人已经老了。 老到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工作。 他或许没有姓名,不妨叫他A。 几个小时后,A跟随大家一起离开房间,并没有过多的留恋。A或许早就熟悉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不,应该称为石头。 在另一个房间里,或者说洞穴里,A将要吃完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晚餐,然后躺入一个方形容器,这时,那个方形容器上的喇叭会播放三遍那一段熟悉而又古老的录音——“你的黑暗,源自过去;你的光明,源自未来。再会!” 然后,他在不知不觉中被分解成没有生命的、珍贵的有机物。 之所以在安乐死前还要饱餐一顿,那是出于这个星球上为数不多的人伦。 人伦为数不多,或许是因为,这里的人没有父母。 说这是克隆也没错——他们会使用一些祖先留下的生物技术,在选定的成年的健康的个体中取出一些细胞,放入一个奇怪的容器中“诱导突变”,经简单筛选,在另一个方形容器中待上大半年,最后经过几年的封闭式训练,一个合格的母星人便诞生了。 而一个人若没有父母,没有家庭,那么他的生活必定需要另一个强大的支柱。对于这个星球 上的人而言,这个支柱,便是科学。 没有儿女情长,缺少喜怒哀乐,这里的人失去了博大精深的文化,缺失着回味无穷的历史。在一个个黝黑的洞穴中,万物皆随水珠落下,只有科技水平在不断上升。 要说文化,那还是有一些的。例如,他们有一种近乎宗教信仰的使命感,似乎基因碱基序列里就刻下了他们的生存目的,刻着:我们有神秘的祖先,我们不知道我们的起源;我们有伟大的使命,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去向…… 这些洞穴科学家们固然不傻,他们似乎有严谨的论据——在自己生活的这片至今死气沉沉的巨大的洞穴里,生命不可能凭空诞生;他们赖以生存的那些至今仍未透知的巨大的核反应堆,更不可能天然生成——因此,他们是神秘的,他们生命的产生与延续是有目的的。 在同时期的地球人眼中,他们更是神秘。尽管大家都是人。 ------------ 1.5雨后之音 对大多数人而言,时间似乎过得很快。 有些国家,年轻人负担很重,理性与感性长期对峙的生活不断汲取着人们对世界的热情,刺破阶层的呐喊促使物质与精神针锋相对。还有些国家,不幸地落入饥饿与战争的囚笼,生离死别加剧了世界对人性的考验,利益冲突凸显了民族底蕴随岁月的变迁。曾经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那场“胜利之雨”中的功绩,在历史丰碑里熠熠闪光,在新影视作品中引得人们惊呼叹惋,又在生活中被人们淡忘。 对于特种细菌,无数大众网民与科研者们一同蜂拥而至,每公布一些新的发现,人们的想象与幻想都要被重新激发。 而这一次,不仅仅是激发。 2028年3月1日,这是一个没有人会忘记的日子。 2028年3月1日北京时间21时,事情发生了。 先是亚洲几个沿海城市,一些市民收到了一条相同的短信;几乎同时,美洲、欧洲等沿海城市的市民也收到了这条短信;接着是一些内陆城市和村庄。不到5分钟,全球已有40%以上的网民收到了这条短信。5分钟一到,戛然而止。 这条风靡全球的短信是英汉双语的,内容如下:“请各直播平台授权,我们24小时后见。” 人们都清楚,当今时代,信息的流通是相当快速的。5分钟,不足为奇。 但是,它范围太广了。 那么多国家,全球近半的网民,那么多不同的信息系统,它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这一点很快就有了答案。 那些把特种细菌圈养观察的研究者们很快发现,这些精美的小机器们,在这5分钟之内发出的电磁波明显增强,几乎消耗了细胞过半的能量。遗憾的是,它们发出的电磁波难以解读,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电波就蕴含的信息量方面相差很大。对比全球各地,人们发现,它们在不同地点放出的信号天差地别,这显然是拥有复杂的加密体系,交错互联,想要在人们眼中遁形。 于是一切便有了解释——它们用联陨石雨夹带特种细菌进入地球,进而入侵网络系统,对人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发布了这条消息。 当时人们总结了三个疑惑点: 一、它们的科技水平如此高,与我们谈判有何 目的? 二、它们为什么要用陨石雨,这种效率较低的方式? 三、如果它们本来不了解我们,那么特种细菌为何与地球上的细胞如此相似? 这三大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未能完全解决,同时也推动着“我们”与“它们”的逐步相识。答案的逐步揭开,其实就是人们对宇宙认识的逐步深入。 直播平台怎么授权?给谁授权?这个问题倒很简单,人们的做法也很直接,那就是给特种细菌授权。可以理解,用细菌直播,再高的科技也需要大量能量,而减少信息网络上的阻碍,大概可以降低能耗,但同时又意味着直播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下降。 对此,各国有各国的做法,毕竟这是一次绝佳的、低门槛的探索机会,大部分高层较为重视。中国是这样做的,临时组建起一个全国通用的大型直播平台,略用一些算力,使这个平台具备快速统计广大人民的评论并概括成一句话的能力,再将概括出的几句出现频率较高的话传递给联合国。 联合国将使用计算机快速加权整理各国传递来的句子,给出最终的代表全地球人的回应。 对于多数人而言,需要做的,还是漫不经心地等待。 ------------ 1.6第一次两界大会 “回宿舍勒!”学生刘某摆头示意正在打球的程原。是的,学校留出时间,鼓励学生参与直播,于是,学生们难免会抽空抱个团,打打球赛。 十分遗憾地告别校园夜晚的街景,一行人各回各舍,半聊天半等待。恍惚间,程原感觉,同时与全球那么多人一起等一件事情的发生,还是相当奇妙的。 不失所望,大会开始了。又或者说,表演开始了。 2028年3月2日北京时间21:00,直播页面开启,画面似乎是静止的,程原看到,纯黑背景中央,出现了白色宋体的一行句子——“你们好,我们想回答你们十个问题,关于我们。” 然后,对面就没有了动静。 程原思考着:这句话有一定的信息量,比如,它们跟我们打招呼,语气较为和缓;这十个问题是它们想回答的,是它们在请求我们提问,说明我们对它们有一定的价值;十个问题要关于它们,首先说明它们相信我们知道它们的些许特征,其次,从这个句子表述具有的口语化开放性来看,它们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不会过大…… 在这时,平台已经概括出了人们的回应,忽然显示在屏幕上——“你们是什么身份?” 在屏幕旁边还可以翻看统计概率次之的句子,可以发现,差不多也是围绕身份展开的。 几乎不留给人反应的余地,又出现了一行白字——“我们曾经是森林古猿,现在是生活在木卫三的人类”。 就这样,地球人完成了第一次与“外星人”的对话。 所谓的外星人,竟是也人类。 那一刻,有许多妄想家成为了预言家。更多的,是来自地球上几十亿人的深深震撼。 同时,如此快速的反应,意味着对方离自己很近,也很危险。 震颤之余,问题还是得提的。 程原的想法是,森林古猿并不一定指的就是浑身披毛的原始灵长,它们,不,是他们,很有可能指的是自己曾在地球上生存过,后来去到了木卫三。于是,程原想输入的问题是:你们为什么转移到了木卫三? 未及发送,程原已经看到了平台统计出的回复——“你们联系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这次稍微慢了些,大约半分钟,一行白字出现——“也许是,你们值得” 这下不得不说,他们也懂一些语言艺术,这显然是不想告诉我们目的,想让我们换一个话题,程原想着。同时,宿舍里有人绷不住了,失声笑了起来。 平台统计的回复依旧十分正派——“我们认为木卫三是荒凉的,你们如何生活?” 其实这个问题,也算是上一个问题的局部变种,十分巧妙。 这次,他们很快回答——“依靠祖先留下的资源,以及足够的科技水平”。 这个回答,其实也算避开了他们从何而来以及为何而来的话题。同时,这种自信的语气,足以证明他们对于我们并不会有太大的诉求,至少科技方面没有。 问题四——“请简单叙述你们的文化与历史”。 这个问题,是之后许多人觉得问得最不妥的一个,有点唐突与冒犯。当然了,谁也没经历过这种两个世界对话的场合。 他们的回答却价值不菲——“我们历史单一,我们没有文化”。 虽然人们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谦虚,但如果它是真实的,我们便可推测出:他们来到木卫三后,在已有科技的基础上专心科研,社会稳定,很少关注人文建设,个体的发展较为封闭,因此没有催生广博的文化。如此以来,人们不免猜想,除了资源,他们或许是冲着文化来的,仍不排除侵略的可能。 程原觉得,这事儿越来越有趣儿了。 问题五——“请简单叙述你们的社会结构”。 他们回答——“我们没有家庭,我们各司其职,劳者多得”。 这又是一次颇值得回味的问答,他们不折不扣的应付了地球人的贪婪询问,又呈现出一种十分圣洁的生活状态。都没有家庭,要么是父母分居,要么是无性生殖;都各司其职,是在突出他们的权力集中程度小,个体自觉性高,勾勒出一种产业链般的生存轮廓,也是对“科技水平足够”的合理解释;这最后四个字,更是表明他们完成了人类自古以来的一大梦想。 问题六——“你们认为我们与你们应如何相处?” 看来这是退了一步,问该怎么做了。 迎来的是一个很抽象的回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这句子寓意美好,但用在这里多少有些怪异。 “应该不是翻译问题,听说原文是英汉双语的”,一旁的刘氏舍友补充道。“他们自己找我们,又不说要干什么”,程原目光移开屏幕,有些不耐烦的向右撇头,说,“知道自己没文化,还……”说不下去了,程原就啧嘴加叹一口气来表意。 至少,纵距千秋,横隔万里,他们明面上是善意的。这很关键。 问题七——“你们是在帮助我们吗?” 这是一般疑问句,看上去跳度有点大,多半是平台归纳形成的。又是问目的的变种,也是问题六的复盘。 回答非常直接——“是的”。 不过,这次问答倒像是求个心安了。地球的人们应当熟悉,许多侵略者都一直喊着“保护”、“援助”的口号,带来的却是“沉没的石头和烟中的旗帜”。难道“历史单一”的他们也是如此? 问题八——“你们是否会帮助我们提升科技水平,或者其他水平?” “哇哦!”程原不禁笑道,“这脸皮厚的。”刘氏舍友接话:“很合理呀,帮助就是帮助,跟个外星人拐弯抹角干什么。”又一位舍友接话:“化抽象为具象,最喜欢的一句了。” 他们很快回答——“这需要你们的同意。待问完十个问题后讨论”。 是的,我们成功预判了他们的早有准备。 到这里,人们似乎逐渐认为目的已经问的差不多了。程原觉得应该问,为什么选这个时间。这次间隙比较长,程原终于成功发送了一次,但没选上,或许是因为问的还是目的吧。 问题九——“你们如何看待我们的现状?” “好问题啊!”程原自愧不如。 几乎等了足足一分钟,才看到他们的回答——“我们了解不够多,但知道比我们好” 这句话,不免引发许多人的恻隐之心。一瞬间,似乎在遥远星空外的,是一群饱受磨难却依然纯粹天真的求生者,他们不堪生存重负,前来向地球上的同胞们学习、求助。 程原觉得,这似乎是被当今青年的自嘲式文学影响到了,开始微妙地渡劫。 问题十——“我们应如何处理那些特种细菌?” 这个问题,程原一开始在屏幕一旁的次大概率评论中就看到过,现在才拿出来,也算个有始有终。事实上,这也是大家最想问的,如果会议由地球人开始的话。 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是——“我们不再需要了”。 “木层(即没有)想到,跟外星人交流,居然可以这么不失趣”,一位舍友说。程原也感叹:“缺食(即确实),每句话都意味深长,这外星人,不愧是来自地球的灵长。” 紧接着,屏幕上出现了那个待讨论的话题,原话是——“三个月后,我们希望派遣少量机器人进入你们的土地,向你们传授科技知识。若同意,请修建站点并标出;若不同意,请自行拦截。会议结束。” 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那十对问答,经得起人们在茶间饭余,反复推敲。那么,这一个希望,便值得,并且注定需要,全球的人民拿着身家性命,反复决择。 不必多说,“胜利之雨”时期的团结精神,不得不再访人间。不过这次可不简单,因为不知道,它们,或他们,是好是坏。 也是自这一天起,一些吃饱穿暖的人们,从高谈阔论国际问题,升格为,高谈阔论星际问题。 然后地球上的人们发现,问题的关键是,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目的,以及虚实。 ------------ 1.7大会之后 大会之后的几天,见自己国家的政府迟迟不表态,广大网民开始自分派别。他们在不断讲演,四处游说。 要么拒,要么留,看似只有两种,但内部还是一如既往的复杂。例如,拒,是火力拦截,是扣押拆解,是地外劝回,还是搪塞不理;留,是平等地留,是如神地供,给予多大的权限,分配多少的人力,甚至如何塑造他们在孩子眼中的地位,都是问题的关键。 那真是一场气派的全民运动。 从安全性的角度,有义士登上高楼,面对人群高呼:“为生民立命,还后辈安宁!” 从发展性的角度,有勇者发动游行,带领人群呐喊:“天赐跃进之机,何故闭关偃旗!” 考虑纯净度,他们登上古老的教堂:“地球是地球人的地球,岂能被莽客同化!” 考虑相互性,他们站在耀眼的灯旁:“以真诚待我,必示之道德!” 在泥沙俱下的自媒体上,他们说:“要先确保安全,然后果断放入,方能行稳致远”;他们说 :“以无限之文化换来有穷之科技,以暂时的低头换来长久的利益”;他们说:“博大的关怀,是地球人的骨气,本是同根生,今朝必相迎”;他们说:“善良的面具固然美丽,可万里之外谁能知彼”;他们说:“人类进步的关键,就是不断突破固有模式,如今正是突破之机”;他们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放入成百代空”………… 不过,可能因为心里没底,多数国家政府虽然大小会议开了不少,却始终没有明确表态,大多都逢人说是,圆滑游走,这十分有效的抑制了这场全球辩论的激化。 主张迎接的人们可不敢耗着,其中一些有组织能力的集体,立刻行动起来,在看起来顺眼的地方逐步修建“站点”。 主张拒绝的人们也不愿等着,其中一些有行动力的人,也立刻行动起来,或是用舆论压力,或是大打出手,积极主动地为“站点”的修建制造困难。 例如,2028年3月末,日本某市刚刚建好的“迎接大楼”被远处开来的三辆挖掘机直接推倒; 2028年4月初,北欧某国新建的“迎宾广场”竟遭遇了恐怖袭击,袭击者的做法并不是拆毁,而是占为己有。是的,许多国家政府不修建,不拆毁,最多前来维持治安。 当然,也有少数国家,极力支持来客,动用举国之力日夜建造,这些国家大多抱团取暖,多分布在经济不甚发达之地。 附:《程原回想录(节选2)》—— 当时是这样的,平民老百姓们全在讨论应该怎么怎么样,许多大学生都组织起来展开研讨大会。甚至还出了两部流行电影,一部是关于地球人积极迎接木卫人(当时是这么叫的),然后主人公潜入木卫人内部发现黑暗目的;另一部是关于地球人在外太空拦截木卫人,失败了,却发现木卫人到地球后非常和蔼真诚,于是地球人化身小丑。这两部电影虽然有点扯,但还是能反映当时的一些问题。 我们这种大学生多半都是偏向欢迎他们的,反倒是有些教授,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教授,偏向于拒绝。我当时推测,难道他们是不想让别人超越自己?还是说,如果真有新的科技,那么资源会更加难以分配,毕竟“站点”很难全开在发达国家,那个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还是很强的。 ------------ 1.8在域北(三) 好吃还是难吃?通信员在长期学习地球文化之后,也开始思考这个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事实上,飞船里的食物的确不如母星上的好吃。 把飞船舱室叫做洞穴,是母星人的习惯。 吃完早饭,通信员从一个洞穴飘到另一个洞穴。在经过一个迷你版核反应堆时,他比平时多看了两眼。 此时洞穴里已站满了人。 漂到一台破旧的电脑前,他熟练地输入早就定好的参数,然后开始等待周围忙碌的人们。通信员是最轻松的工作,在今天的会议开始之前。 反复确认无误,众人安静了下来。 洞穴里,回荡着洞穴外机器的轰鸣声。 地球北京时间21:00一到,洞穴里十几台显示器同时发生了变化,众人注意力再次集中。 通信员则不慌不忙地带上一个形如头盔的机器,一瞬间,近些天里他所学过的几乎所有知识都被回忆了起来。 洞穴里的其他人则早就戴好了。 以某一种特定的方式思考,可将想法传递给这个形如头盔的机器。 地球人给了回复,大意是询问他们的身份。 通信员想出了一个回答方案,其实这是已经想过的,他用那一种特定的方式再想了一遍。紧接着,他的脑中出现了一条新的信息,内容是他的想法被采用了。 用熟练的人都知道,这个机器传给大脑的信息,与自己用大脑想出来的信息,自己是很容易分辨的,因为二者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或者说,二者在大脑中呈现出的格式不一样。 这样交流,确实是他们母星人发明的,不过母星旁的军港人用得更多。 这样交流有个局限,就是容易犯困。而人一旦进入了梦乡,这个脆皮头盔将直接报废。 从回答第二个问题开始,通信员就忙了起来,这比他预想的要早一些。 通信员要额外做的,是在得知最佳的回答内容后,用地球人的方式重新组织语言,这要依靠他的地球文化功底。 中间几个问题,倒给通信员省了不少事儿,因为这是他们提前想到过的。 正当小惬意之际,地球方面的第九个问题,立刻就让这群套着头盔、缩在飞船里的人不知所措。 犹豫几秒,通信员还是联系了首领,首领则一锤定音——要回答“我们不够了解”。通信员觉得这颇为乏味,枉费了他对地球文化的认真学习。于是他灵机一动,又添了几个字。 这种行为本该是高风险的,这种想法也是大多数母星人没有的。巧就巧在,这个说法竟然被大家认同,于是就通过了。 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束后,通信员又飘回了自己的洞穴,缓缓躺到睡袋中,按下“珍藏”按钮,几乎一瞬间,他的身体温度被降到70开尔文;同时,他的意识,即大脑中储存的非先天性信息,被转移到一个略小于人脑的容器中,或许是便于查阅与调用。 这时,他们所在的不算美观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船,正与地球渐行渐远,继续绕太阳飞行。 ------------ 1.9天空的艺术 当地球的人们都在忙于拒留之辩,忙于规划地球的未来时,遥远的他们在不经意间又以另一个种形式出现在面前。不过这次,带来的不再是疑惑与好奇。 或是冲击,或是启蒙。 在这之前,格格不入。 在这之后,相伴相存。 ………… 一名老年水手,歪带太阳帽,悠闲地坐在生锈长椅上,此时大海风平浪静,轻松地载着回归的渔船。 跟自己曾经坐过的货轮相比,这艘渔船太小了,却也经得起岁月的打磨。 老水手将目光移向太阳帽边缘,那儿似乎有一抹淡红色。 老水手摘下太阳帽,才发现,那红色是在天上的,它比云还高不少,宛如一滴墨水正悠哉扩散。 老水手有个相机,拍下了他航海生涯的奇观奇闻,他正想再添一张。但他立刻发现,不用拍了——那滴红墨水扩散得越来越快,并且颜色反而越来越深——这将会被其他很多人看到。 但其实还是值得拍的。 渐渐的,老水手目光所及的整片天空,被染成了内深外浅的红色。在阳光下,在白云上,那看似发光看似透光的深红,像极了鲜活的血液,以一种年轻人特有的生命力,在浩大的天空肆意巡游。 此时此刻,太平洋的上空,北冰洋的上空…… 亚洲的上空,美洲的上空……千米大厦的上空,拥挤民窟的上空……森林的上空,沙漠的上空……整个地球的天空,已全被染红。 处于夜晚的人们,则看到无数条红色极光划破天空,并作一团,在滚滚黑云之上,淹没了迷人的月光。 老水手知道,这份力量不属于地球。 然而这才刚刚开始。 起初,在更高的天空,几团绿光倾盆而下,急速刺破这半透明的红光帷幕,又向上慢慢回正聚拢,与原本平铺的红光交织,形成一个个金黄色的漩涡,这些漩涡不断地碰撞,幻如田中麦浪滚滚。若将梵高的《星空》调成半透明,多层交错,略加旋转与波动,方可媲美眼前。 接着,红色光团訇然掉落,呈多起点辐射状冲断回程的绿光,在金黄色的烘托下,呈现流沙状的橙光集束,东西走向,直奔两极。 在整个天空即将被橙与黄的绚丽舞姿征服时,蓝光降临了。 蓝光不急不躁,从更高层缓缓降落,如同加速成长的树根,沉默而强劲的向下延伸,想要抓取白云的养分。 在弥天橙黄的夹缝中,蓝化成闪亮的紫,与淡泊的青,在落入橙色流沙河的一瞬便不见踪影。 不知不觉中,青与紫开始汇聚与简并,由弯曲交错的根枝化成粗壮刚直的树干。不久,人们看到,百十个紫色的擎天巨柱,由极天延伸而下直抵白云,环绕柱间的,是红光的热烈,绿光的灵动,黄光的狂放,还有蓝光的静谧。此刻的天地,宛如巨大的庙宇,人们将在其中会见属于自己的众神。 未等虔诚与神秘完全占领这片天空,紫色巨柱已开始松动。先是巨柱底端出现模糊。忽然,所有巨柱如同被一刀切断,上半部分迅速滑落,随即变为漫天飞舞的碎片,将浓厚的紫色暴躁地抛向金黄与翠绿的中央。见状,巨柱下半部分在混乱中纷纷倾斜倒塌,彼此相撞,转身化作寡淡的紫色光雾,豪放消散,各自东西南北流。 然后,真正令人们惊叹的一幕出现了。 天空的紫色碎片,逐渐重新聚拢,由模糊到清晰,那是——海市蜃楼?!云层之上,只见万丈高楼凭空而起,浑体深紫,中有街道交错相通,金光横布。 顷刻间,浮在上层的红光与绿光垂直落下,将眼前的鳞次栉比扑作尘灰,重新聚拢,逐渐形成了一些易于辨认的图形——或化成远古的城墙,或化成高耸的教堂,或化成湖上的小舟…… 于那弥天紫光之中,人们依稀可见——匈奴的马蹄踏破了北国的田地,三座长城在秦人呐喊声中相连万里;东征的十字军正向海墙内望去,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穹顶,竟真的悬在了空中;从船中倾倒而下的是九千磅的茶叶,在萨拉托加一拥而上的是见惯荒唐的军民;冬宫的屋檐掉下些许泥灰,弥漫在俄国上空的瘴气已化作红云…… 波澜壮阔的世界史,在地球各地的云层之上重新上演,于红绿蓝三色光芒之间具化了时间。 忽然间,几乎所有的彩色光团都停了下来,它们微微地颤动,开始向某一个方向快速移动。而鲜活的绿光却被留下,重新占据了整片天空,如同广阔的平原,寂静而深沉。 最终,彩色光团聚集在西班牙的上空,绿光平原之下,云层之上,形成一只巨大的七彩蝴蝶。它轻轻扇动翅膀,向上方的绿光平原飞去,但绿光平原却像一层玻璃,无情地阻挡着它。在人们的翘首观望下,这只巨蝶向前飞一小段,猛地抬头向上,又被绿光平原撞回,再向前飞一小段,就这样,它经过了大西洋,飞至南美洲,横渡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再穿过印度洋,拐弯好望角,在回到西班牙后,它终于成功穿过了绿光,一瞬间,七彩巨蝶与绿光平原一起,消失无痕。 白云依旧。 至此,这场覆盖全球的表演戛然结束。共历时两小时整。 ------------ 1.10他们叫域北 《程原回想录(节选3)》—— “天空的艺术”,我是全程看完的。 它的影响力有多大,我已不必多说。 当天,网上就放出了很多很多的摄影。从手机纸壁,到动态头像,甚至是大企业的logo,可以说,凡是用到图片的地方,大家就会想到它。确实,就单从表面来看,虽然现在大家早已普遍审美疲劳,它却仍然值得所有人的震撼。 然后就是各种各样的解读了。我记得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博主啊up主啊,凡是具有一定粉丝数的,都会或多或少去讨论这个事情,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要么代入自己人生,要么带入一些理论,要么拿起画板直接开画……甚至可以说,全球网民对它的解读活动,也算是一次“地面的艺术”。 例如,对彩蝶撞绿那一段,有人说,是寓意着人类对突破社会阶级的努力,底层人民忍辱负重,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终于释怀,随着突破社会阶级这一想法本身一起消失。我只能说,您说得在理。 还有一些人,看自己家乡的历史被复盘了,感到非常荣幸,就开始半开玩笑地与那些不太荣幸的人们友好交流,产生了许多的笑料,可以脑补。 其实,我自己看完是没有太多感觉的,就觉得欣赏到了一种不可高攀的艺术,十分开心,又或许也有那种大家所描述的,嗯,恐惧感。这边引用当时一位宝藏博主的话:“高手过招,真正可怕的,不是对手下了一步好棋,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这一步的目的。”我觉得这很好地描述了那种微妙的恐惧感。 对于这场艺术表演的原理,大家固然是想知道的,但是也都做好了无从下手的准备,我们都知道,他们的科技比我们强一大截,震惊是必然的,不可置信也是必然的。当时全球各地的专家们也给出了几种猜想,大多兜兜转转还是回到核聚变上,我并没有发现说得很通的。 但更主要的,也是在我看来这场天空艺术的目的,就是人们想法的改变。对他们的想法,还有对自己的想法。 首先名称就改了,正是从那以后,我们不再叫他们“木卫人”。当天,我国政府给出,他们的官方名称是“域北人”,原因是许多学者从这场艺术表演中解读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就如同在繁华世界的另一侧观望,而“北”在我国有“寒冷”之意。另外,之所以不叫“北域”,那是因为“北域”听起来像在“域”的内部,过于草率,艺术张力不够。 其次,我们对域北的印象彻底改掉了。从“没文化,有科技”摇身变成“高文化,超科技”,然后大家就开始吹捧他们的好,心灵好,技术好,态度好,还贬低我们的坏,心眼坏,技术烂,还不团结,这我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因为这一场两个小时的艺术表演,原来已经趋向平和的“拒留之辩”一下子就激烈起来了,而且到了一种离谱的地步。 我深受其害。首先是,当时有一个学姐,是我女朋友,她坚持要“拒”的,而我是倾向于“留”的,不过我们双方是可以容忍意见分歧的。但是由于我一不小心给她买了一杯奶茶,上面印着“天空的艺术”的一角,还印着一段解读,说是这个画面代表着人类只有迎接域北才可以存活下去。然后她很生气,我们吵了一架,揪出了一些对于对方的深层偏见,然后就分手了。更严重的是,我的父母…… ------------ 1.11疯狂之月 端来一杯水,妻子对丈夫柔声说:“你真的要去吗?” 丈夫合上嘴唇,用鼻子叹了一口气,回答:“你也知道,守卫派那么偏激,这场会议,对我们接纳派很重要。” 妻子背对着丈夫梳理头发,沉音说:“带上我。”她又半转过头补充:“也让我见识见识。” 丈夫翻身凝视着墙壁,半分钟后才回答:“会场那边人很杂,你要注意点。” 妻子笑了笑:“不有你嘛。” 思索片刻,丈夫又说:“别去好,就住一天。” 妻子叠好要带去的衣物,徐声说:“结婚那么多年,你都没带我出去玩过几次。这次会议那么受关注,你又是主角之一,我还不能陪着吗?” 丈夫闭上眼睛,妥协地说:“行吧。会场内是绝对安全的,但会场外还得当心。” 妻子将衣物塞进行李箱,起身回答:“嗯。你赶紧再背背稿子,要上新闻的。” ………… 2028年5月11日,“拜域北教”成立。与传统宗教不同,“拜域北教”完全起源于互联网,并具有通俗易懂的核心理念——“迎域北者生,拒域北者亡”,“迎接域北是地球人唯一的未来” ……它是接纳派的极端化体现,却凭借着极强的立场吸引了大批网民。至5月13日,“拜域北教”在全球拥有教徒人数突破10亿大关,其中不乏社会高层以及精英知识分子。 截至2028年5月14日,全球已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宣布在管辖区内设立“站点”以迎接域北。 截至2028年5月14日,全球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宣布在管辖区内禁止以任何形式设立“站点”,坚决抵制与迎接域北有关的任何行为。 ………… “2028年5月14日北京时间21点整,由中国北京飞往瑞士日内瓦的一架A330-200客机不幸失事,载客248人,飞机坠入黑海,目前无人生还,原因不详。”这248人,几乎全是世界各地的“接纳派”权威人物。 2028年5月15日,因“意识形态冲突不可调和”,欧洲某国南北分裂成半。 2028年5月15日,因“A国政府逾权摧毁B国建筑且行为恶劣”,亚洲某两国宣战。 截至2028年5月15日,全球范围内出现的与域北相关的大批民众上街游行示威事件以及暴动事件累计72起。 2028年5月16日,美洲某国政府出台“全球自由建筑帮扶计划”,计划对“正在或将要设立站点迎接域北”的国家进行经济上的帮扶,对“急切需要设立站点迎接域北”的国家将派出军队援助。 2028年5月16日夜,四名“拜域北教”核心人物在某国际酒店遇刺身亡。其中一名半小时还在发表著名演说《洞穴最深处的黎明》。 2028年5月17日,全球出现31起大批民众上街游行示威事件,参与者累计约600万人。其中14起主张拒绝域北,15起主张迎接域北,2起主要控诉政府行为,主张不明。 2028年5月19日,在中国、美国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推动与主持下,“全球专项护卫组织(GSGO)”重新成立。次日,GSGO发布了著名的《五月强调》——为更好的应对域北问题,我们强调:每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公民的需求建立或不建立“站点”,国家和地区之间无必要且无权相互干涉……对于自己所属国家和地区所做建设不赞成或不满意的公民,应及时且合理地向所属国家和地区给予反馈,不应以任何形式参与或煽动扰乱国家和地区治安的行为……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GSGO提出的以《五月强调》为代表的方案,在事实上触犯了守卫派的利益,激起了部分人民的不满。 但随着这些方案在世界大国中被逐渐强行实施,人们也逐渐认可GSGO拥有“再次拯救”的能力——一直到域北的机器人真正到来,那几个之前互相宣战的国家终究没有流血漂橹,大批民众游行示威以及暴动事件终究没有破二百起。在虎视眈眈下,“站点”也保存了不少。 附:《程原回想录(节选4)》—— 知道父母遇空难后,我内心是一片死寂的。 我目睹了疯狂五月的全部过程,但心里依旧一片死寂,感觉整个人生空空荡荡,这物我对比非常鲜明。我不知道该向谁发火,我不知道我应当怎样,这个世界很不公平。5月14日之后的几天,我连着做了很多噩梦,在梦里,我不断向上伸手,想要抓下天空的五彩斑斓,却被摔得粉身碎骨,无人在乎。 父母是因为支持域北而死的,还是因为域北而死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成了一个人。或者说,我成了另一个人。恍恍惚惚。 然后,我去了最近的“站点”,当了志愿者,目睹了那些外星小机器浩浩荡荡从天而降,目睹了无数长得都很相像的专家学者在房间钻进钻出,他们收获了知识,他们得到了力量,他们掌握了对人类而言至高无上的科技。这样伟大的他们,就在我面前忙碌着。 说也奇怪,这些忙碌的场景,在我回忆中却寂静无声。 那时我写一下一句诗,来表达我心中的苦寂:“星河今古行正道,人世表里落繁忙”。当时我的想法是,他们与它们一直以来都有着正确的轨道可走;人们与世界无论是表面还是内部,都只落得繁华与忙碌的下场。也算是沉舟侧畔吧。 ------------ 1.12呼救还是救援 1. 她是来参加第一次域北授课活动的女学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唯一迟到的一位。 小心翼翼地推开后门,她看到的,并不是想象中的站在黑板下的人形机器。在所有人注视下的,是一个漆黑的方形盒子,在她进门时,这个方形盒子正在用十分不自然的中文讲述着什么。 在最后一排坐下,她专注倾听许久,大致明白,机器盒子先讲的是人脑与意识的相关理论,后来讲的是迅速制冷技术,最后又讲了一些与电池相关的内容。说实话,她几乎没有听懂什么,首先自己不是研究这些的,其次授课内容十分倾向于技术,容易让人不明所以。 一个小时后,她走出“教室”大门,正如预料,迎面而来的是一大群记者和令人炫目的灯光。她简单说了几句,便离开了这个“站点”。 回到家后,她并没有看新闻,倒是问了问几个在其他“站点”听课的朋友,得知各地授课内容是一样的,其中有个专业对口的,他的评价是——这一个小时,至少值一千篇值得被反复引用的论文,域北是真的在帮我们。 第二天,她早出发了一点,但由于堵车,还是迟到了。这次域北的机器盒子讲的是微电子,还讲了一些分子水平的生物学,没有原先那么倾向于技术了,听懂的人多了起来。 第三天,她提前了一个小时出发,在站点等了半个多小时,才见证黑色盒子被工作人员激活的画面。这次讲的是粒子物理,十分倾向于理论,在现场,几乎没什么人听懂,如同坐牢。 第四天,她正常时间出发,结果又迟到了。这次域北讲的是航空航天…… 就这样,一周开五天课,每天一个小时,持续了三周,然后域北单方面宣布授课结束。 这三周里,全球几乎“站点”都是人山人海,维持治安的人并不多,也没发生什么动乱。 是的,在事实面前,一切的固执与偏激,将再无立锥之地。当然,完全消灭是不可能的,此时的“守卫派”认为,域北一定存在某个邪恶目的,目前的慷慨只是完成那个目的的手段。 而原先的“拜域北教”,并没有愈发猖狂,教徒人数反而减少了,地球人大多专注于消化授课内容,忙于整改学科发展方向,忙于建立新的公司、工厂与研究单位。真正的信仰,在当今时代是小众的。 那些不太懂科学,又没有能力建工厂的人,就开始盘点域北黑盒的特征,盘点“站点”的建立与维护过程中的小故事,盘点各个国家对于域北授课的反应……总之,在维护世界安定方面,域北就这么轻松地救助了人们,让打算上街示威游行的人都有了其他活儿干。 2. 《时评精选》—— 在万众瞩目中,为期三周的域北授课活动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在“域北来了!”家喻户晓的时候,人们大多非常惶恐,或争个口干舌燥,或争个你死我活。还记得那一句“为生民立命,还后辈安宁”吗?还记得教堂上的那一抹红巾吗?还记得登上纽约时报的那名中国网民吗?如今域北真的来了,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科技,还再来了一句对全人类的祝福:大家都没有错。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当初的“胜利之雨”,到两界大会,再到“天空的艺术”,其实,我们地球人一直都在并肩作战,命运相连,我们都试图用自己的力量,让这个家园变得更好。而争辩与暂时的混乱,都只是我们努力的一部分。 命运当头,携手犹新。科研者也好,政客也好,平民老百姓也好,他们身处各个国家,却有魄力一同支住人类存亡之命脉,这不失为人类文明前进的标志。哪怕资本有罪,时代有错,社会有恶,我们还是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对未来的期许,小编觉得,这是我们地球人能生生不息,走向宇宙的根本。 如果说,千百年来,地球人对自然的不息探索,在最后一颗陨石被击落的一瞬,得到了自然的真正认可。那么,疯狂五月,地球人对未来的深层期许,在域北机器人开课的一瞬,也获得了历史的久违肯定。 ------------ 1.13与时间约会 2028年8月31日,在某知名舞台上,程原步履成熟地走到了话筒前,完成了演讲《与时间约会》,这也是他2028年的最后一天。 演讲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 晚上好。 28年的夏天已悄然过去。 这个夏天,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整个世界都很忙。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地跟着域北的步伐,奋勇争先地改进科技水平,改善生活风貌。 (台下有几人走动) 大家应该也看到过这样一段话,说:这个夏天,见证了“月球第一基地”的蓝图圆了古哲先贤之梦,见证了发电站中的锅炉征服了轻核聚变这一顽童,见证了太空电梯连接起“地面的守望”与“天空的远航”……随着域北授课的展开,“新”与“异”再次成为地球人生活的常态,好奇心被广泛地激发,我们地球人的生产力也空前提高…… 这段话说得很美。 不过我觉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不可磨灭。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确实掌握了一些新的高端技术,但应用能力还是很弱,生产力也提高不了多少。不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更加不可取代了。这倒是很可能的。 (台下有轻轻的笑声) 是的,父母去世之后,我反而思考起国家与社会这种层面的问题来了。 众多的新与异当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必将是冬眠计划,对,把人冻起来。不过,由于各种原因,能被冻起来的人很少,对于平民老百姓,想进入冬眠,看看未来的样子,这实属不易。 当时是三个星期的“域北授课”刚结束,我还在“站点”当志愿者,顺便搞点材料大学里用。毕竟,再怎么接受不了,人还是得活着。 正当我准备回家时,我就接到了那个价值连城的“超纲电话”,对,通知我获得了享受冬眠服务的权利。然后我立刻打开官网查, 上面确实有了我的名字与基本信息。 第二天,就有媒体采访我,问我各种方面的感想,我当时没有很好地回答,这里我道个歉。 我确实不理解。然后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仍然是因为我的父母,他们是为国献身的。这倒颇令我沮丧。 我似乎成了加缪笔下的局外人。 想想也是,像我这种不得不告别过去的人,这种再也不配拥有爱的人,再适合冬眠不过了。 (台下又有轻轻笑声) 于是,夜深人静时,可以想象,这将近二十年里的风风雨雨,是如何涌入我的脑中的。 当我一人对着月亮,对着窗外星星点点的车流,喝净第三杯酒时,我发现—— (突然字正腔圆地) 时间,那是天赐的神物! 时间,是绝对意义上的知心朋友。 人,所经历的一切荣光与昏暗,一切激烈与平淡,都以对于时间的思考作结。 (又变回正常语气) 常听师长们说:“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知道生活的滋味。”我意当改,改成:“只有理解了时间的友善,才真正经历过生活。” 所以,在得知我即将以一种作弊的方式跨越时间时,我的内心是极为矛盾的。我不能抛弃时间,时间更不能抛弃我。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去不去呢?我整整想了一个月,结论是,必须去啊。 冬眠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大家可能认为,是因为这是一种逃离现实的方式。 房贷,车贷,医疗,教育,再也不见!一心剥削我的人们,完全藐视我的人们,令我讨厌的人们,再也不见!那令人生厌的烟味,那令人恐惧的笑脸,那令人恶心的圆桌……再也不见! (有观众想鼓掌,被程原的声音打断) 冬眠迫使人们告别当下的一切,只携带最少的东西,去面对最未知的未知。 我想再添一点——冬眠,是一个我自己与时间的二人世界。冬眠,与其说是舍弃时间,不如说是,奔赴一场与时间的约会。 (观众鼓掌) 在当今时代,大家也知道,婚姻与恋爱早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大雨中放浪形骸,灯火下酸甜苦辣,或许才是生命的归宿。我们在外表逐渐走向沉稳的同时,内心也逐渐走向癫狂。 只有时间,陪着你走过这一生,无论好坏。 时间与我们,是孤独地坦荡,还是坦荡地孤独? 站在海边,脚下的灰沙退去,为我让出一条路来。身后的世界,声音散去了,此时此刻,我们每一个人,都独自扛起了生命的重量。 (停顿十秒,现场寂静无声,没有人走动) 未来会比现在好?凡是有人的地方,黑暗与罪恶是不会消散的。凡是有地球人的地方,过度集中的权力永远存在! 但我能保证,时间,是会赴约的,他一定会在灯火阑珊处等你的,不用你搞什么众里寻他,也不用你请客,甚至不用你听他说话。 时间,还是会像老知己一样,熟门熟路地被日常琐事反复冲淡,又在谈笑风生中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在万重山里,在轻舟之上,给我们一片清澈的湖面,那里,有我们的影子。 所以,我相信,当我完成繁琐的“人体冬眠基本知识训练”,躺入那台冰冷的机器时,在我脑海中闪过的,将不会是像离开世界时那样的对往事的回首,对遗憾的释然,而是—— 时间,我们再会! (观众鼓掌。程原鞠躬,缓缓下台) ------------ 1.14在域北(四) “等一下,你刚才说的‘战争’,是什么意思?”首领问。 “就是,克服他们的阻拦,去摧毁他们的繁殖装置。”授课员回答。 授课员,就是在域北操控那个方形机器盒子给地球人讲课的人,此时正与木卫三的首领谈论军港的事情。 “他们的洞穴建立在太空中,要克服他们的阻拦,就必须要,杀死一部分人。”首领说。 “是的,在地球人的历史中杀人是常见的。” “我们的祖先说过,我们不能杀死同类。”首领严肃地说,“正因为他们杀死了同类,逃到太空建立军港,才会被我们所厌恶。” “地球人是很聪明的。”授课员接着说,“解决我们遇到的这种情况,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 “我们的祖先说过……” “不,不,敬爱的首领,今非昔比,识时务者为俊杰。”授课员继续劝说,“现在我们不发动战争,以后他们会继续杀死同类。” 首领沉默了。 “我们完全可以从科研人员中选调出一支队伍,坐上飞船,前往军港……” 首领摆了一摆手,授课员只好停止说话。 “我们的思维,不能被地球人入侵。” 授课员连忙说:“不,不是的,是军港人违背了祖先的话,是他们自己杀死了自己。” ………… 公元2028年末,由于产生的矛盾不可调和,域北母星与军港发生了一次战争,死亡12人,母星方面成功摧毁了军港的繁殖装置。失去了这唯一一个从母星带来的繁殖装置,军港人口将只减不增。这是木卫三发生的第一次战争。 ------------ 2.1为了完成任务 小兵出生在大飞船里。 到现在为止,小兵还没有踏上过陆地,不论是地球的陆地,还是其他行星的陆地。 但这不重要。 小兵睡了一会,现在醒了。 看了一眼手环,小兵知道自己有了新的任务,而且,这次的任务级别比较高。 都一样,和往常一样,小兵甩了甩头清醒一下,弓着腰钻过几个圆门,先迈出右脚,嗖地一下钻进小飞船,关门,点火,检查,发动。 小飞船静静地离开了大飞船。 窗外的黑色与亮点,显得自己动得很慢,这正是生活的乐趣,小兵想着。小兵甩出一个长条状夹心面包,用力啃了几口,又把面包塞了回去。小兵猛地打了一个嗝,这也是生活的乐趣。 小兵没有学过什么有用的东西,但也够完成任务了。 瞄一眼雷达图,对,就是这儿。 再飞近一点,再近一点,好,回头。 在转弯的瞬间,小兵按下按钮。一颗小小的球从小飞船里飞了出来。 任务完成了。该回大飞船了。 小兵突然想起,刚才那颗蓝色的星球,好像在电视里见过,说它是自己祖先生活的地方。 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兵完成了任务。 在小兵印象中,任务都是一个人完成的,战争,就是不同的人完成不同的任务,至于为什么会有战争,完成任务的目的是什么,这不重要。 小兵的目的,就是完成任务。 小兵从小接受上等教育,懂得自己生来有罪,不断完成任务是对自己的救赎。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偏偏有人不懂,小兵想着。 小兵甩出半个长条状面包,用力啃了几口。 小兵喜欢听歌,他打开小飞船自带的音响,从这固定的两百多首歌里,随机放出的是一首旋律悠扬的中文歌,哦,小兵很久没有听过这么古老的中国话了。 小兵慢慢闭上眼睛,让自己大脑放空,随着这首歌的旋律走进那一个美妙的年代。他看到一条小河上,架着一座长满苔藓的石拱桥,桥上一个老翁,牵着马……这是在哪一个行星呢?小兵不知道。 但这不重要。 音乐放完了,小兵很舒服。 小兵觉得,音乐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创作音乐的人,更是一种奇妙的生物,他们掌握着不同寻常的法力,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将自己从小飞船中剥离,也将布置任务的人从大飞船中剥离,一起迈向未知的深空。 在那片深空里,小兵不用完成任务,没有人需要救赎。 附:《地球历史新纲(下)》—— 公元2028年,在“授课时代”告一段落后,地球人与域北人签订《互不干扰条约》,即地球人不进入,不干扰木星及其卫星,域北人不进入,不干扰除木星及其卫星以外的区域,该条约永久生效。 公元2028年8月,中,美,俄,分别宣布将于月球建立科研基地,标志着持续二百余年的“涨潮时代”拉开帷幕。 公元2101年6月,火星“第三科研区”发生“焚书事件”,约四百五十万册地球书籍的数字信息被强行清除,标志着由主建国完全控制的行星科研区开始形成自主政权。 公元2105年6月,持续4年的“火星独立战争”以地球方面所有主建国承认火星政权合法告终。 公元22世纪,共有四十六个地外国家宣告独立,大部分地外国家以“半母星半飞船”的形式进行领土扩张。 公元23世纪初,“涨潮时代”的黄金时段来临,地外国家之间的领土扩张与资源掠夺进入白热化阶段。地球彻底失去科技领先地位。 ------------ 2.2它们成功了 “啊!!!为什么把他们放进来!”军官将大拳往桌角一锤,桌子被敲断了网。 “我,不知道,他们是谁……”年轻人低头低语。 “我反复强化,除了这里的员工,谁都不让进!”军官咆哮着。 “我,不知道……”未等年轻人说完,军官抬起右手,枪口正对年轻人,一只机器狗立即翘首,似乎要准备收尸。 半分钟后,军官又放下右手,转身,背对着不断跳跃着信息的显示屏,以及目光呆滞的年轻人,双手撑在断网的桌子上,叹了一口气。 军官读过地球的书,他非常喜欢中国宋代的苏东坡,他有一个梦想——多年以后,也竹杖芒鞋,或是戴着多情的恋头破帽,走在实实在在的小雨树林,品一品一壶酒,一溪云。 而在这一刻,梦想破灭了。 军官知道,这不仅是他自己的灾难。 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条新闻——“今日,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疏忽,水星人潜入火星南方军港,获取了最后一组密钥。” 背靠太阳,面朝群星。水星,在那个时代的人眼中,是危机的代名词。面对着高温,面对着长期缺少的物资,水星人常被认为性格古怪,粗陋好斗。 在过去的很多届行星际会议中,水星人一直是被孤立与排斥的对象。而众多国家,又会出于各种利益关系,在私下里与他们有一些交情,久而久之,水星人便达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科技水平。 水星人并不满足于此。 他们想要在太阳附近建立一台具有超强算力的大型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将由上百个分计算机组成,每个分计算机都可以达到当年“Frontier”的级别。由于距离太阳较近,他们计划将这台计算机造成曲率较小的巨大球冠形状,全部铺上太阳能板,再增设一些电磁波处理装置,最终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 于是,资源匮乏的他们,在过去的百年里,一直在通过交易、掠夺、威慑、盗窃等方式从各处“学习知识”、“引进人才”,倾尽全球力量,一步一步地拼拼凑凑,就为了那一台“水星号”计算机。 如您所见。 现在,它出现了,在水星轨道的更内侧。 它有上千万块互相连结的部分构成,每一小块都在公转与自转,并不断汲取恒星的能量。 它如同一张四角微卷的巨画,包裹着亘古不灭的生命之火,画中是浪涛滚滚,画外是人心澎湃。 指挥官沿着电梯,缓缓登上巨画的中央。 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无限延伸鳞光海洋,在头顶烈日照耀之下,呈现出金黄与黑暗互搏之态。此刻,他想脱掉宇航服,脱掉上衣,纵身一跃,去寻找宁静之下的神圣力量。 指挥官简单地向水星总部示意,然后走到那一台无数次出现在自己梦中的控制器,输入了最后一串数字——……01100111,确认,启动! 两秒的漫长等待之后,金黄与黑暗交织的海洋,似乎发生了一些扰动。指挥官知道,他们成功了。 “水星号计算机启动完成,所有模块运行正常,收到请回复。” “收到。” 他们的成功意味着什么? ------------ 2.3硅基国度 小孩把右手的冰棍换到左手,一蹦两跳地坐到父亲的身边,好奇地问:“爸爸,你为什么要走呀?” 父亲把目光从远处收回,微笑着说:“要打仗呀。” 小孩追问:“我们这里这么好,为什么要打仗呀?” 父亲改动了一下坐姿,说:“不是我们这里打仗,是你妈妈的老家要打仗啊。” 一滴水从冰棍上滴下,小孩赶忙舔掉,抬头继续说:“妈妈的老家是哪里呀?她为什么要离开老家,来到这里呢?” 父亲笑了:“你真想知道吗?这很严肃哦。” 小孩突然合上嘴唇,双眼直视着父亲,使劲点了两下头。 父亲又将目光放到远方,徐声道:“从前,我和你妈妈都在各自的老家,那里环境恶劣,人们需要通过不断打仗来获取并守护资源,才能活下去。有一天,有一群人建了一座大大的城堡,在那里,人们可以变得更强,打起仗来更加厉害。于是,去城堡的人越来越多,建城堡的人就越来越富有。有一天,有另一群人,也建了一座大大的城堡,在那里,环境非常优美,人们不需要打仗,也不需要上班,没有国王,没有政府,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堂。然后,去这座城堡里的人也越来越多,环境也越来越好。” 停顿一会儿,父亲接着说:“建第一座城堡的人很生气,他们觉得第二座城堡是卑鄙的,是人类的坟墓,而他们自己的城堡,才是人类的未来。于是,他们发动战争,他们烧杀抢掠,他们用坚硬的火炮轰掉粉墙黛瓦,他们用灿烂的阳光证明自己的正义。然后,我,和你妈妈,就离开老家,来到了第二座城堡,跟大家一起反抗,跟大家一起抵挡正义的入侵。结果,我们真的成功啦。他们走之后,我和你妈妈留在了这里,生下了你。” 思考片刻,孩子说:“现在建第一座城堡的人又发动了战争,打到了妈妈的老家,是吗?” “聪明!”父亲没有笑,“这次他们更加厉害,更加残忍。我,和你妈妈,不得不去。” 最后一小块冰也熔化成水,顺着小孩的手臂滴了下去。 小孩的目光也放到远方。 小孩问:“我一直觉得奇怪,我们这里,为什么没有国王,没有政府呢?” 父亲说:“其实我们和他们是一样的,都依靠很大很大的电脑。只不过,他们用大电脑来学打仗,我们用大电脑来创造更好的生活。我们的大电脑比国王,比政府更加厉害,它没有私心私欲,却可以听所有人的劝,可以同时指挥每一件需要它的小事情。” 小孩说:“那他们可真坏。” 父亲连忙说:“不,不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好坏,也没有对错。万顷星河间,每一道光都有属于自己的方向,都可以让迷路的人看到未来的希望。你会明白的。” 小孩又问:“那,那你们老家为什么不用大电脑呢?” 父亲又笑了:“孩子啊,在我们老家,很多很多人,从出生到死去,都不知道世界上有大电脑哇。用大电脑,更是不可能啦。只不过,我和你妈妈比较幸运,出生在了一个好地方,在那里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 小孩追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告诉他们世界上有大电脑呢?” 父亲思考了一会儿,没有说话。 小孩不敢问下去了,坐着发了一会儿呆,便直直地走开了。一会儿,小孩又回来了,拿走了落在地上的冰棍棍子,又直直地离开了。 ------------ 2.4这不是艺术 2229年,土星城郊。 “嘿!”C敲了敲飞船舷窗。 D关掉舱载音乐,翻开舱门。 “打游戏不?”C迈出右脚,将身体慢慢挪入舱内,“第6区开了。” D眉头微微一皱:“我要查一个资料。” C笑叹一口气:“唉,资料,什么时候都可以查,C找你打游戏,可遇不可求!” “还是那个游戏啊?”D合上舱门。 “能玩几次呀?又要打仗了。”C瞥了一眼摄像头,成功获取舱室操纵权。C用指关节敲了两下舱壁,又在舱壁上划了一个圈儿,圈内的一小块舱壁便亮了起来,连上了网,显示出新闻界面。 D一边翻找着东西,一边回答:“行,早点回来,明天(这里的人沿袭了24小时一天的传统)还得面试。” “你也去考?不早说嘛”,C往下翻了几页新闻,并没有点进去看。 D东西没找到,倒是翻出一个报废的手机,这让D想起那个所有人都可以同时连上同一个网络的时代。D接话道:“本来不想去的,这东西有去无回的。” “然后发现这里也没啥好回的,是吗?”C关掉了新闻界面。 D叹了一口气,说:“正确的。” C接着说:“到哪儿都一样,做牛马,当孙子。只能说,走远了,换个地儿,也换个心情,图个新鲜。” D眉头微皱,说:“不一定吧。” C没有回答,选好了目的地,就打开舱载音乐,躺了下来,昏沉沉睡去了。 当小飞船与民用空间站对接完毕,舱载的智能语音助手立刻唤醒了两人。 完成简单的身份认证,两人钻出了船舱,穿着一身便服,踏上了前往游戏厅的通道。 这座民用空间站,起初是地球人在土星建造的,后来归属了土星本地政权,由三个国家共同管理。 它由数百个独立旋转的圆柱形“生活区”以某种方式连接而成。这个连接体的周围,分布着许多细长而坚硬的管道,这些管道如同一个个小码头,承载着过往的小飞船与小型军舰,远观活像神经细胞的众多树突,并不算整齐,但神圣无比。 这个游戏倒并不贵,只花了C三四十分钟的工钱,两人就整整玩了两个小时。这是一款沉浸式的太空战争游戏,玩家会坐在特制的椅子上,在游戏中扮演众多角色,从战前交际到战后谈判,套路不算新,但确实过了当代人的瘾。 结果是C被D狠狠偷了个家,大败。 “咖啡喝不?”C一边扭动着酸痛的脖子,一边从游戏厅走出来。 “谁输谁请”,D对C邪魅一笑。 圆柱形生活区的中轴线位置,是一根棒状的聚变反应堆,一旦出现破损或断裂,反应堆将立即停止。咖啡厅正好在大圆柱的另一头,人们需要步行穿过这不分东南西北的地方。 咖啡厅里人不多,或者说,只有这两个人。咖啡也都是速溶的,据说是用飞船一袋一袋从火星农场运过来的,但卖得也并不贵。 C轻轻抿一口,笑道:“喝过更好的不?” D用鼻音一笑,微微抬头:“举世无双。” ………… C和D都通过了考试,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被分在同一艘小飞船上。 ( 公元2224年6月,水星人以“非法使用太空计算机系统”的名义,向火星部分国家宣战。该战争持续7年,涉及国家四十余个,消耗了大量资源,史称“水火之争”。 受“水火之争”影响,土星许多重要资源来源受阻,科技水平停滞不前,土星部分国家开始尝试向太阳系外探头。公元2227年7月,“百冥计划”一锤定音。) 舷窗之外,是幽暗的冥王星,此刻只能看到一半乌蓝的轮廓。 “报告,F-6131进入冥王星轨道近地点,准备完毕,状态良好。” D集中注意力,双手紧握操纵杆。 “命令,F编队启动一级加速。” “报告,一级加速启动完成。” D感到后背被紧压在座椅上,手心略出了一点汗。 “命令,二十秒后启动太阳帆。” “收到”,D声音有些颤抖。 D回忆着自己所学的知识,想象着太阳帆张开的样子,想象着充满着能量的光子…… “十,九,八,……” 冥王星已经消失在D的视线中。D在心中默默地告别,告别土星,告别空间站,告别书桌上的电子钟…… “六,五……” 父母的身影,被水星人的炮弹打碎,化成燃烧的粉末。D脑海中浮现着,一只巨大的机器手正在摘下人类的心脏…… “三,二……” D脑中一片空白,眼神略有麻木,全身力量集中在右手大拇指上。 “请打开太阳帆……” 一瞬间,一百架飞船的背后,同时绽开出巨大的扇面,扇面缓慢旋转着,如同在向这颗暗淡的星球挥手告别。 与此同时,冥王星上出现了一个红点。 如同墨汁滴入清水一般,红色在冥王星大气层极速扩张。接着,是清澈的绿色,融在红色之中,形成耀眼的黄光。 顷刻间,整个冥王星背面,仿佛燃起了接天大火,无数道橙色光芒在球冠上交织,巨大的金色漩涡正在与原生的风暴争夺着创世的力量。 “命令,F编队启动二级加速。” D立刻从这天空的艺术中收回注意力,拖动拉杆的同时,背部所受压力越来越大,似乎是那熟悉的世界正在驱赶着叛徒。 “命令,开始对接。” D吃力地寻找时机,当三个标记点共线的一瞬,立即转动方向盘一圈半,眼前的世界剧烈地摇晃着…… 在利用“点燃”行星获得能量后,一百艘飞船立即缩小太阳帆,同时向中央靠拢,短暂的调试后,全部对接在一起,合成一艘功能近乎齐全的宇宙飞船,“百冥号”。它将载着一百二十个土星人,向宇宙的更深处漫溯。或是千百年,或是永远。 这就是“百冥计划”,包含着土星人最骄傲的研究成果,也是他们最后的尝试。 ------------ 2.5精彩碰壁 3653年,百冥号内。 “老秦,你过来一下”,小唐用对讲机喊道。 现在,他们是这艘飞船上的唯二活人,其他人都在冬眠中。 “啥新鲜事啊?”老秦漂走到跟前,打着哈欠。 “太阳没了”,小唐轻声道。 “啥?”老秦愣住了,哈欠还没打完。 “你自己看,三分钟前,我们还能收到太阳发出的光,刚才突然没了”,小唐一脸镇定。 老秦注视着显示屏,原本太阳系的位置,现在空无一物,而其他的星系还是原来的样子。 老秦连忙换了一台仪器,结果一样。 他们发现,甚至连太阳系带来的引力透镜现象都消失了。前方的星河似乎暗淡了许多。 “过来搭把手!” 他们用尽了飞船上的所有侦测仪器,花了两个多小时,得出一个结果——太阳系消失了,而且是瞬间消失,没有任何缓冲或征兆。 现在,太阳系的位置是一片虚无,和周围空旷的宇宙空间一模一样。 “为什么?”老秦身体放平,贴在墙上。 “我猜测,他们是用某种高科技把自己罩了起来”,小唐依然坐着,或者说在椅子上浮着。 “引力场能被人类的科技罩住?”老秦摊手大声问。 飞船内安静了下来,飞窗外的星空仿佛也停滞不动。舱顶两盏暗淡的灯,将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数据一遍遍刷新,始终不出现太阳系的身影。 小唐换了个姿势,将左手肘放在桌上,手背靠在鼻下,右手撑住大腿,目视前方的桌面。 老秦挪了挪身体,将背部重新靠在墙上。 “只有一种可能”,老秦打破了沉默。 “保护。”小唐接过话。 “保护。”老秦点头。 “有外力在保护我们。” “让我们一直不被发现。” “而我们一直不知道。”小唐说。 小唐身体渐渐飘离了椅子。 “那外面有什么呢?”老秦问。 小唐用脚尖一勾,又坐到了椅子上。 沉默许久。 “快掉头!”老秦提高了声音。 “这速度,你疯了?” 老秦自知不妥,转念又说:“总得搞明白的。” ………… 于是,他们向“百冥号”行使的反方向以高速抛出一个小型侦测器。 果不其然,侦测器发出的信号,在某一处位置突然消失,毫无征兆。 经计算,他们发现,有且仅有一个几乎没有厚度的球面,将现在的他们与太阳系隔开,外部接收不到任何太阳系的信息,而太阳系内可以正常观察外部。 记录下这一发现后,老秦透过弦窗望向想象中太阳系的方向,长叹一声: “他们恐怕永远不会知道了。” 老秦转头又问:“有什么值得保护的呢?” 小唐打开储水罐,取出一杯循环水,回答:“或许,那是神们要考虑的事情。” 老秦接过水壳,说:“你说过,不信神。” 小唐仰头,将水慢慢喝完,再接过老秦的水壶,一起放回储水罐中,徐声说:“事实存在的东西,不信有什么用。” 后来,飞船上的每一个人醒来时,都会惊讶于单向壁的存在,发出一些感慨。这逐渐成为这艘千年老飞船一个传统,人称“消亡的梦”。 “百冥号”上有一位历史学家,在飞船日志上是这样感慨的:“冰冷的单向壁呀,你是否知道,人类为了这一次碰撞,花了多少的时间,让自己变得精彩?” ------------ 2.6缄口不言 2229年,金星。 “首领,发生什么事了?”夫人裹好浴巾,坐到首领的身边。 “亲爱的,没事儿。”首领伸手去抱夫人,却被夫人一把推开。 “我知道。”夫人严肃的说。 “你知道什么,说来听。”首领又凑上来。 “你手下捡到一点东西,说是绝密武器。你听了很开心,觉得找到了活路,是吗?”夫人这次没有躲闪,坐得笔直。 “这都哪来的消息。” “那你说。” “土星那边的商贩,偷着卖实验室里的东西,就是上个月在冥王星用的东西,被我手下买来了。”首领把手臂轻轻绕过夫人的脖子,靠在她另一边的肩膀上。 “说说,什么原理?” “你不懂的。” “你也没比我多上几年学。”夫人又把手臂从脖子上推下。 “这么跟你说吧,土星人自己也不懂,据说是木星人给的技术。” “木星人?域北?不是有条约吗?” “条约?都多少年啦!用来安慰自己的破纸罢了。” “都不懂,怎么用?” “用倒方便,你想让哪几种物质爆炸,也就是质能转换,你就把这几种物质取一点注射到那个东西的里面,要用的时候,就远程激活那个东西,一定时间内,如果它发现周围这几种物质比较多,它就炸啦。不同种物质炸出来的颜色也不同。明白了吗?” “奇怪哦。”夫人躺进首领的怀抱,低声细语道:“就像,PCR里的引物,是吗?” “夫人好比喻。”首领慢慢解开夫人的浴巾,轻声说:“以后,它就叫聚变引物。” ………… 2230年,一艘来自金星的飞船,正全速驶往木星。 两名操作员正盯着屏幕,仔细寻找目标。一阵浓浓的烟味袭来,把其中一名操作员呛出些许眼泪。 烟味来自船长,她是一位高挑犀利的女人,此刻正漂浮着,紧靠船舱的后壁,右脚掌放在左脚膝盖侧边,悠闲地抽着水星进口的雪茄。 “是这个吗?”另一名操作员指着屏幕扭头问道。 船长吐出一个烟圈,点了点头。点头时吐出的烟冲破了那个漂浮的烟圈。 他们的目标,正是域北。包括了木卫三,以及木卫三旁边的军港。 “离远点。”船长压低声音说。 默念三二一,两名操作员一齐将一颗篮球大小的聚变引物向军港射去。 然后是第二颗,向域北人的母星射去。 飞船外。两颗精心设计的小炮弹以百倍于飞船的速度,笔直地划破天空。 域北军港的自动拦截系统,很早就发现了它,发射了成百上千颗大大小小的导弹,精准地炸到那颗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小炮弹。 结果是,每被轰炸一次,小炮弹的速度就会提升一点,只是轨道方向略有改变。 不久,小炮弹砸到了域北军港的一角,出现了一抹亮绿色,几乎是一瞬间,整个军港闪出一片绿光,又几乎是一瞬间,绿光消失,迎来的是,爆炸。 一团团火球,穿行在寂静的星空,这座古老的太空城,在此时此刻的碎片与残骸之中,展现出它最后的迷人力量。 飞船内,船长沙哑的声音打破了两位操作员对眼前艺术的沉浸欣赏:“再离远点。” 然而,他们晚了。 飞向木卫三的那一颗跑弹正前方,出现了一道来自木卫三的细光束,在中途的某一个点,光束突然变粗变亮,携带的能量急剧上升,迎面撞上炮弹的一瞬间,炮弹消失了,短暂的停留之后,光束突然改变了方向,直指飞船…… 后来,人们在飞船被毁前瞬间录下的视频中清晰地看到,那条细光束的末端与粗光束的始端奇迹般地相连,形成了一个惊人的钝角,那一个顶点,仿佛拥有着无尽的能量。 这起“金星光船”事件,标志着“涨潮时代”走向落幕,域北这一个名字,再一次出现在无数人的梦中。而那一个“光之钝角”,则被打印下来,遍布在会议室、走廊、工地、飞船甚至厕所的每一个角落,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 ------------ 2.7第二次两界大会 在“涨潮时代”,遥远的距离,赋予了当权者们封锁信息的能力;长久的战争,给予了老百姓们忘却历史的理由。 于是,武装和资源成为评判一个国家的最高标准,人文与历史在岁月的深空中淡化消融。 不会有多少人听说过自己来自地球,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金属与爆炸之间。少部分走出来的人,或是开着飞船去不断完成不知目的的任务,或是成为政客开始瓜分暂时落后的星球…… 如果有幸,抬头能看到星空,你会发现,那里不再是幻想的乐园,而是时光的坟墓。 域北,是什么?墙上贴满的“光之钝角”告诉人们,那是个强大的团体。它来自哪里?它为什么强大?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些疑问。 域北,也知道这一点。 呼救还是救援? ………… 公元2230年10月,域北在多个频段分别向全太阳系发送了一条电磁波广播,内容是:好久不见,我们邀请你们再参加一次会议,地点在我们的军港旧址,时间为2231年2月1日零点。 此时,“金星光船”事件才刚刚过去,人们正需与域北会面的机会。 这一次,大多数国家没有选择全民参与,而是派出了几艘气派的飞船,搭载着几位重要的外交官,浩浩荡荡开进军港,而且大多都提前到达。 2231年1月31日夜,已有超过三百艘飞船停泊在这片拥有着辉煌过去的军港。飞船的五彩灯光穿过了遍处悬浮的石头孔洞,使这片废墟格外拥挤,那硕大的木星,也变得苍白。 对于来自不同行星不同阶级的人们,这或许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接近。 也是人类第一次如此接近域北。 为了此次会议,域北构建了一个风格古早的虚拟会议室,每个与会者都有一个对应的虚拟投影,更有现场感。这会议室中,域北的形象,还是一个盒子。 2月1日凌晨零点一到,域北宣布会议开始。那个盒子开门见山:“你们是否愿意完成这样一笔交易:你们停止所有战争,我们对你们再次授课。” 会场一片沉默。 水星代表平静地说:“完全可以。” 另一名水星代表紧接着说:“请问以何种形式授课?” 盒子回答:“三个月后,我们派遣少量机器人进入你们的土地,向你们传授科技知识。若同意,请修建站点并标出;若不同意,请自行拦截。” 土星某国代表发言:“请问违约后果。” 盒子回答:“如果我们发现授课期间内,你们进行了任何形式的战争,我们将立即停止对所有国家的授课。” ………… 火星某国代表发言:“你们是否可以做如下保证:一,凡是建立站点的国家,都可以获得被授课的权利;二,授课的内容,应当是我们未知的科技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三,确保每一个国家都可以接受到相同的授课内容;四,授课期间不干涉我们的正常生活;五,除了停止战争,我们不需要付出其他代价。” 盒子回答:“如果你们遵守暂停一切战争的诺言,我们可以这样保证。” 水星代表发言:“要求我们停止内战,请问你们这样做有何目的?” 盒子回答:“目的是帮助你们。” 会场一片沉默。 盒子继续发言:“你们每人桌前有三个选项,同意交易请按1,反对交易请按2,弃权请按3。” 盒子重复:“同意请按1,反对请按2,弃权请按3。” 结果是,与会的150个国家,有18个国家反对,72个弃权,60个同意。 盒子公布结果后,宣布:“会议结束。” 这场发生在木卫三附近的短暂会议,被人们称为“第二次两界大会”,直接导致了《水火停战协议》的签订,标志着“涨潮时代”正式结束,“平安纪元”(又称弱接口时代)开始。 ------------ 3.1弱接口时代 程原刚刚躺进冬眠柜,按下确认按钮,却又不知被什么东西给叫醒,头脑昏昏沉沉。 “怎么,冬眠没有成功?”程原想着。 这时,程原耳边传来一陈柔美的女声:“先别动,躺一会儿。”用的是纯正的中文。 程原感觉,这显然不是刚才在身边指挥自己冬眠的人。 周围寂静无声。 “我将在您右手臂上扎一针,做好准备。” 大约五分钟之后,女声又起:“现在是平安纪元第三年,公元2233年9月1日,欢迎来到地球惊蛰服务区。” 果然,冬眠培训书里写的“感觉不到时间流逝”是正确的。 小心翼翼地坐起来,程原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并不是机器人,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穿着朴素的白大褂。以自己的经验来看,这是一位欧洲人。 这个房间很亮,而且一下子看不到光源。 女护理端来一杯水,双手递给程原,吐字清晰地说:“即将给您看一段时长一分钟的视频,了解一下状况。” 在程原的注视下,女护理用双指关节敲击床对面的墙壁,墙壁立刻亮了起来,播放了那一段视频。 视频图文兼备,文案(跳过问候语)是:“欢迎您加入我们!第一次域北授课结束之后,地球人开始大规模向太阳系扩张,建立了诸多地外生活空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长期战争。在三年前的第二次两界大会中,人们承诺不再战争,域北承诺再次授课,我们称现在为平安纪元。现在唤醒您,很好地履行了《地球公民冬眠条约》。现在您是地球的合法公民,依法享受公民福利,受《苏醒者保护法》保护。” “好了,下来走走吧。”女护理轻快地说,“先别出门,您现在很脆弱,要上厕所跟我说。” 房间里是很常规的医院陈设,基本上每一个物件都是程原很熟悉的。唯独感到不适应的,是这个房间没有阴影,亮得均匀。 程原环顾四周,试图寻找出光源。在他把整个手掌贴在墙壁上后,发现,整个墙壁都是发光的。趁女护理不注意,程原用指甲使劲划了一下墙壁,并没有发现印记。 女护理转过头,递过来一瓶喷剂,嘱咐道:“这是电子细菌,您如果有任何皮肤不适或者外伤,就喷一两下。这些细菌是联网的,我们会根据病情,让它们分泌合适的药物来治疗。但不要乱喷哦。” 程原点头,说了一声谢谢。女护理就回过身去,开始记录一些什么。 过了一会儿,程原在一张椅子上坐下,抬头问:“请问,这是你的工作吗?” 女护理放下手中的纸笔,微笑回答:“我是志愿者,你是我服务的第三位。” 见她把“您”换成了“你”,程原放心了许多,开始与她攀谈起来。 程原逐渐了解到,自己所在的惊蛰服务区就建在原来的北京,但现在地球上人口已经很少了,并且自然环境优美动人。 “你刚才说太阳系各行星之间战争不断,那为什么地球却没事呢?”程原问。 “你了解春秋时代的历史吗?”女护理倚靠在墙壁上。 “你是说,地球现在是一个傀儡,各行星国家非常默契地保留着它,是吗?”程原翘起二郎腿,以右手撑住下巴,继续说:“地球有非常好的资源,这和周王朝可不一样。” 女护理笑着说:“没有资源了,人才早已走光,能开的矿早已被翻了个遍,现在只剩下一个地广人稀还算优点。要不是前几年的水火之争,估计我现在已经是水星人了。” “那现在,那些行星周围,就是空间站满天飞喽?”程原转移话题。 “没你想的那么神。在太空中建造生活区是非常昂贵的,大多数人还是在母星本土。” 程原点了点头,换个方向翘二郎腿,问:“你刚才提到了,我们这个平安纪元,又叫弱接口时代,细说呢。” 女护理敲了一下墙壁,看了一眼跳出的时间,说:“还有三分钟,出了门你就知道了。” 出门转身,程原才发现,这里竟然是标准的老北京四合院。跟随着女护理的步伐,程原走到一台长得很像自动提款机的机器面前,扫描了一下,领到了一张熟悉的身份证。又走过几个院子,程原看到了第三个人,是标准的亚洲男人。 那个男人递过来一个盒子,女护理回了一句程原听不懂的话,带着程原来到的另一个房间,拆开那个盒子。 “你有没有看过科普类的东西?”女护理背对着程原问,“有没有了解过一种长得跟头盔一样可以识别脑电波的东西。”然后递给程原一副似乎可以套在耳朵上的环状物。 “终于见到高科技了。” “这东西可以直接跟你对话,你要试着用不同的方式去想同一个句子,只有一种方式能被它接收。” 刚戴上这副“耳机”,程原就听到有声音说:“教程开始。请问您是程原吗?请回答是或不是。” 在重复想了十几遍“是”之后,它终于听到了。那声音又说:“请重复一遍。” 成功之后,声音消失了,信息从大脑中直接蹦出:“请再重复一遍。” ………… 程原逐渐明白,这是一种深度脑机交互设备,它可以直接在脑中投放信息,甚至可以实现闭眼上网看视频。 “你可以叫它,弱式耳机。只要戴着,网上几乎所有信息都可以存进大脑,随时调用。”女护理又递来一件东西,“这是赠送的柔性屏,苏醒人的福利,你可以当手机用。” 把玩一会儿后,程原好奇问:“为什么,我只能连到地球的网?” 女护理用母亲般的眼神看着程原,说:“小伙子,欢迎来到,弱接口时代。” ………… 2232年6月7日,水星与火星之间建立了大型量子通信站,理论上实现了实时通信。 2232年8月22日,水星人在地球建立大型量子通信站,至此,由分布在水星、火星、金星、土星、地球的五个大型量子通信站构成的太阳系实时通信网络正式建成。 由于量子通信站之间存在强相关性,人们将其称为“强接口”,而利用电磁波通信的行星区域性终端则被称为“弱接口”。 由于“强接口”被政府严格管控,不对民用系统开放,“弱接口”使用更为普遍,造成各行星之间“平民信息受阻,高层实时通信”的局面。“弱接口时代”由此得名。 ------------ 3.2强接口下的会谈 “程先生,有人想见你。”床头的小喇叭叫了起来。 程原似乎没有听清,皱了皱眉头,摘下弱式耳机,从小沙发上翻了下来,走到小喇叭跟前,按了一下重复键。 听到后,程原刚想开口询问,弱式耳机又亮了起来,顶端有黄光闪烁三下,说明有重要信息。 连忙套上,它说:“您收到一份会面邀请,明天下午3点,地球量子通信站302号房间。” 父母早亡,亲友已逝。程原换个方式皱着眉头,并不相信这个世界还有熟人。 ………… 路上坐的是高铁,程原发现,弱式耳机也好,柔性电子屏也好,居然都没有地图功能,无法得知目前的位置。而且沿途全是隧道与山洞,几乎没有几处见光的地方,这通信站更是直接建在了地下,完全不知身处何方。 绕了好多个弯,却没有见到一个人,只有几处身份验证设备还在发出人声。 与想象中的完全不同,这里根本没有象征着高科技的蓝色光条,也没有令人寒冷的铜墙铁壁,只有一个个互相连接的石砖洞穴,就连302号房间的门,都是木头做的。 略有犹豫,程原用右手敲了敲门,里面传来雄厚的男声:“进来吧,程哥!” 房间内部陈设就先进了许多,不过程原来不及细看。 “老茅?是你啊!”程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眼前的正是自己的高中三年同桌,毕业后再也没见过面。如今布满时空的印记,二人竟在此相逢。 “哇考,冬眠之神!”二人异口同声。 老茅现在已满头白发,他兴奋地握住眼前这位年轻小伙的手。不知这是否算是忘年交。 简单交流几句后,老茅步入正题:“除了老同学会面,我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要跟你讲。” “快说!”程原兴奋如初,眼中闪着光芒。 “我建议你,赶紧去101房间面试一下,来我们这边上班,真的,这是目前地球上最好的地方了。” “不对,这种事情你不会觉得重要的。” 老茅大笑,拍手说:“果然是你。” 老茅严肃起来:“实不相瞒,我在这里工作不到半年,却发现了一系列惊天大事。” “但说无妨。”程原记得,上次老茅使用“惊天大事”这个词,是用来描述女朋友送的蓝笔被老茅自己弄丢这件事的。 老茅严肃地说:“这事有点复杂,我分理论铺垫和逻辑推理这两部分来讲。你听好。” 程原也逐渐严肃起来,因为这位现已白发的同桌在高中时讲话是不会这么有条理的。 清了清嗓子,老茅问:“广义相对论知道不?” 程原立即回答:“引力等效惯性力,时空是四维弯曲的非欧黎曼空间,物体沿测地线……” 老茅喊停,然后说:“域北人给出了一种新的数学体系。为了方便你理解,我们假设除了时间与空间之外,还有一个序间。四维时空中的每个物体,都在序间中对应着一朵云。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就等价与两朵云有了重叠。好,你现在想象一下两个宏观物体碰撞。” 程原等了三秒,发现该自己说话了,于是说:“序间中,两朵云互相穿过,是吗?” “你再想象一下,负电子对应的云。” “微观粒子,这东西动来动去的,在四维时空中是啥样,我想不出来。” “那你就想象这样一个球形世界,它里面遍布着云,每一朵都包含着许多水珠和雾气,每一朵都充满着整个球形世界。那么,如果我们知道其中几朵云所有水珠的分布以及运动状况,可推出什么?” “可推出,其中一朵云与其他几朵云的碰撞概率,以及可能发生较大重叠的部位。” “如果我再告诉你,自然界中的同一种化合物之间,在序间中对应的云水珠分布都极其相似,只是云的方向不同,这又意味着什么?” 程原愣了愣:“长得像,意味着啥?” 老茅神秘一笑:“注意,只是方向不同。” 程原犹豫地悟了: “意味着,如果施加一些力量,沿着与球形世界同心的球面,定向推动一些水珠,就可以极大增加这些水珠分布相似的云的重叠程度,吗?” “那如果,我再告诉你,这序间其实是时空的另一种表达方式,那个球形世界里的每一个球面,都对应着一个时刻……” 程原抢答:“推动一个球面内的两个水珠,使云对应的物体的相互作用强度剧增,会产生一定能量,推动另一个球面内两个水珠……” 老茅微笑:“果然是同桌。” 老茅又说:“你猜,域北干了啥?” “他们发明了那一种力量?” “不,他们找到了一些位置,那里可以获得这种力量。” 程原一惊,微微皱眉说:“啊?这玩意儿也太玄了。” 老茅喝了一口水,徐声:“现在我开始说第二部分,逻辑推理。马上你就明白。” “现在你是一个大型私企的老板,你要从众多的孩子当中选一个继承你的公司,为了公司更好地发展,你怎么选?” “那肯定是选能力强的呗。” “如果当老板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你的孩子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无法判断这方面的能力,怎么办呢?” “那就,看性格。” “好,那么如何检验一个孩子的性格适不适合当这里的老板呢?我说的是具有说服力的检验方式。” “给ta来一场精妙的考试,模拟一下公司的环境,然后看ta的反应。最好是不要干扰ta,检验出ta最本质的自我。”程原笑了笑,摸摸下巴。 老茅接着说: “如果为了公平,这些考试要同时进行,你自己看不过来,要安排别人,又怎么办呢?” 程原想了想,回答:“那肯定是要给那个别人一些命令和一点特权,让他既能不打扰,又能控局面,还能把情况汇报给我。” 老茅仰身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好的,逻辑推理结束。你想一想,连起来想想。” 程原盯着面前桌上的一块旧表。 表上指针转了两圈,程原感到浑身一颤,抬头,一字一顿地说:“你是说,这个宇宙存在着一个文明,它老了,找人接替位置,于是培养了很多很多孩子,人类就是其中一个。然后,他把人类中的一部分,弄到木卫三,给他们一点高级的东西,让他们监视着我们,帮助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而那一种推动水珠的力量,就是它给的。是,吗?” 老茅拍手叫好,补充道:“光之钝角,以及天空的艺术,我们猜测,都是来自那个它。” 把杯中水喝完,老茅又说:“这些都是我通过强接口了解到的,是各大行星的精英根据域北授课内容猜想出来的。不过,要补充的是,可能不是那个文明老了,而是,这种选拔与替代是这个宇宙的普遍机制,我们把选拔其他文明的文明叫做,编察者。” 旧表上的指针又转了一圈。 “有一点我不懂。”程原一脸认真地问,“我们科技水平这么低,那些文明为什么要用我们来接替自己呢?” 老茅又将身体离开椅背,说:“都没能力就看性格,都没科技就看文化。明白了吗?” 深深震惊,程原瞪大双眼。 老茅笑着说:“没想到吧。科学理论,它就在那里,同宇宙而生,与岁月相存。而文化,它千变万化,需要长久的积累,见证着一个文明面对世界的身姿。文化的深厚性,才是判断一个文明前途与价值的,真正标准。” ………… 暂别老茅,程原再次经过那些隧道与山洞,一遍遍地从阳光走向阴影,又从阴影走向阳光。一条条隧道,贯穿了空间,似乎也连接了时间。 一个冬眠人,也是得在这个世界找一份工作的,虽然仅靠着福利就可以吃饱穿暖。 但在此刻,在程原心中,工作与生存似乎变得不太重要,他人与自我似乎已经构不成生活的全部。程原望向窗外,偶见夕阳落下,看到的还是一线火红,看不到的还是远处的星空。 那些所谓的“编察者”,他们为什么会老?他们为什么要我们这个低级宇宙的文明来接替?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去、当下与未来? 无法探知。 无需探视。 “文化的深厚性,才是判断一个文明前途与价值的,真正标准。”这一句话,被老茅刻在了桌子上,也被程原写在了日记本的扉页上。 ------------ 3.3编察者(一) 编察者老了。 于是,他像其他老者一样,开始写故事。 他回到小屋里,挑选出一张没有故事的纸,找出一支有故事的笔,轻轻写下了一段只有开头的故事。 这开头很短,也很老套,会让任何读者都认为是平淡正常的。虽然不一定会有读者。但编察者喜欢正常,正常的开头也可以催生不正常的结尾。而且,编察者只善于写正常的开头。 正常的开头可不简单,他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 正常的开头又很简单,他不需要太多的细节。那是因为这故事有一种魔力,可以顺着开头自行延伸下去,产生无尽的细节。 写完了开头,编察者放下笔,打开一个小袋子,里面装的是有荧光的粉末。 他小心翼翼的将粉末撒一点在纸上,当粉末碰到纸的一瞬间,荧光消失了。 于是,这一段故事,将在有着星星点点粉末的纸上自行延伸下去。 故事不能没有结尾,因为他需要结尾。于是他用了一点手法,控制住故事的进程。 编察者想起了一首歌。 他坐了一会儿,拿起了一把大扇子,飞快地出了门。 小屋的外面,一阵阵毒气正在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他连忙用大扇子打散毒气。 以前是不用这样的。自从这位编察者老了以后,毒气就毫不留情地出现了,他也就艰苦了起来。 他一边哼着歌,一边看着那些毒气被吹走的样子,忽而有些高兴。 ------------ 3.4荧光泡 此时,一支来自地球的旅行团,正乘坐着载客飞船,飞向时下太阳系最著名的“景点”。 程原的左边,坐的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现代地球女孩。她不能算是美丽动人,至少完全比不上程原那个时代的女星。 她此时正翻弄着背包,从里面掏出来一个长得很像乐高玩具的东西。 她看到程原有点诧异,于是打了一声招呼,笑着说:“你是冬眠的吧?” 程原一愣,极其轻微的点了点头,摘下弱式耳机,尽量用这个时代的口音说:“我小时候,有一种积木,长得跟你手上的东西很像。” 她笑的幅度略大了一点:“我这个可不是玩具哦。”她忽然变得严肃起来,一字一字地说:“水火战争第二年,火星打了一次胜仗,我的祖父驾驶的飞船却被劫持……战争结束后,火星人把这个东西寄给了我,里面存着祖父想对我说的话。” 程原连忙说:“抱歉抱歉,冒犯了。” 她却又笑了:“没事儿。嗯,你想看看不?” 见程原没反应,她把手中的东西向空中一抛,那东西立刻变成一个显示屏,开始播放着一个老人的独白——那个老人始终是微笑着的,用的是这个时代的普通话——“孙女啊,如果有一天,这世界真的和平了,你一定要多出来看看。爷爷这里的星空,是人类永远的梦……” 放完一遍后,女孩默默地捏住显示屏两角轻轻一按,它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 程原正想说些什么,导游的声音却响起:“还有十分钟,我们即将到达二号荧光泡……” 下了载客飞船,漂过一段百米走廊,他们来到了大厅。 这是一个巨大的中空圆柱,内壁镶嵌着起伏的房屋,屋顶明暗交替,宛如弥天花海,却又略有压抑,或许是因为上下难分。新建少人,些许飞行器来回穿梭,一半埋于阴影之中,一半现于微灯之上,间或闪出刺眼黄光。它们既不向后喷气,更无醒目的螺旋桨,却像夏日虫蝇,于半空中呼啸而过。令人不禁感觉,仿佛来到了克拉克笔下的罗摩,好事成三…… 这里是没有网络的,或者说,来自地球的旅客们并没有连上网络的权限。于是,他们不得不紧紧抱团,避免走失在这眼花缭乱之中。 穿过两扇大门,他们终于看到了,那一个叫做荧光泡的东西。 那是一个黑色大球,黑得十分深邃,乍一看就如同一个没有厚度的黑色圆面。它被许多层铁网和玻璃包裹着,这样才看出它是个球,而不是圆面。 程原上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球,还是在中国台北表演艺术中心,那时候,程原父母都还健在,胜利之雨也没有发生。 导游发话了:“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人类目前发现的两个荧光泡之一。另一个在木卫三的附近,也就是光之钝角的那个顶点处。” “荧光泡最著名的性质,就是,一定频率的一束光在穿过它时频率会显著减小,并发生一定偏转,同时它自身的体积减少。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非常直接且专一的质能转换装置。” “由质能转换方程,加以观测可知,它的平均密度恒为18g/cm³,周围的一圈单向玻璃,是用来保护它的。” 程原早就在强接口了解过荧光泡的信息,他此时正隔着玻璃趴在这个大球上,无暇顾及导游的发言。 视野中一片黑暗。程原知道它不是黑色的,那只是单向玻璃的颜色。但在某一瞬间,程原还是感觉,自己似乎陷入了黑洞,光锥倾斜超过了45度,匆匆岁月正在逐步滑向宇宙的深渊,那才是世外之地…… 荧光泡,多么好听的名字。一个发着荧光的肥皂泡,它是脆弱的,因为,它见证了另一个世界的光辉;它是强大的,因为,它给予了另一个世界的光辉…… 其实,域北第二次对人类授课第一天讲的就是荧光泡。 它最神奇的地方在于,除了能给一定频率的光更多能量外,就没有其他性质了——不管你是对着他看,还是伸手去摸,或是用高端仪器去测,你都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它就是一团真空,与周围的宇宙完全融为一体。只有当你用那一束光去照射它时,你才会瞥见些许身姿。 也正因如此,它的质量只能用光能增量去推算,它的体积只能用光投影出来。如今人们在太阳系建立了许多流动“探荧灯”,不断向周围放出光束,以寻求更多的荧光泡。 在玻璃罩旁边,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以我黑暗之躯,赠你光明之路。 ------------ 3.5工工整整 几年前,这艘飞船里的轮班周期由每两人半年改成了每两人三个月。现在,又轮到了老秦和小唐。但是,由于小唐被确诊为“幽闭空间恐惧症”,他的位置被一个叫funmy的年轻人代替。 这位年轻人很敬业,大部分时间,都会坐在飞船的控制舱内,工工整整地写着航行日志。 他写的日志,包含的除了维修飞船的某些部位之外,还有一些漫游太空的感想,甚至会有一些编的小故事,深受飞船上人们的喜爱。 但这一次,可不是编的。 4202年,百冥号内。 老秦正百无聊赖地看向舷窗外。远方的点点亮光,冲淡了人们对东西南北的执念,也冲淡了时间在生命中的意义。 忽然间,弦窗的一角,出现了一颗巨大的石块,正飞速向自己冲来! 老秦浑身一颤,连忙寻找对讲机。不过幸好,那位年轻人已变更了飞船的方向。 刚缓过神来,老秦又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飞船前方有一颗恒星!一个全新的恒星系,就这样忽然出现在面前。 老秦瞬间明白了,这和多年前的“精彩碰壁”一样。他们闯入了,一个同样被保护着的世界。 “这是真的吗?”对讲机中传来年轻人的声音,“要不要离开?” 老秦稳住颤抖的手,回答:“按照规定,现在应该立即叫醒离规定唤醒时间最近的4个人。我们没有决定权。” 年轻人却说:“来不及了,前面全是巨石。现在很危险,要不拐弯离开吧。” “不,拐弯很浪费燃料。”老秦连忙说,“你先稳住,我去唤醒。” 被老秦唤醒了这4个人中,有两名科学家,一名语言学家,一名政治家。正当这5人热烈讨论着是否应该冒这个险时,船载广播里传来年轻人的话,这次几乎是喊着说的:“这里辐射太强,飞船扛不住,即将右转向25度!” 话音未落,这五个人已经被压在飞船内左壁上。立即稳住身体,他们手脚并用,冲到了控制舱,明白了年轻人慌张的原因——成千上万块巨大的石头,正从飞船左侧擦肩而过。每次石头靠近时,飞船仪表都会显示伽马射线强度严重超标。 三分钟后,巨石群终于离飞船远去,已经汗流浃背的六人勉强松了一口气。 “我推测,这里一定刚刚经历过星际战争。”一位科学家边擦汗边说。 老秦望着窗外,双手叉腰道:“就这样走了吗?” 政治家也看着那一颗恒星,说:“不能走,我们正站在人类历史的最前端。” 年轻人接话:“但是,这些巨石群,可是招招致命的。” 正在这时,船载广播忽然失灵了,报警灯立即闪烁起来。 几秒之后,报警灯灭了。广播里忽然传来老秦的声音:“你们好。” 大家一起看向老秦,却发现老秦并没有在广播里说话。一瞬间,飞船里的六个人惊恐到了极点。 那个声音又响了:“你们好。我想借用一下你们的声音。” 语言学家似乎反应过来了,他尝试着大声回应:“你好!请问你是谁?” 广播里的那个声音还真回应了:“我是失败者。不久前,我失败了。” 老秦想要接话,被语言学家摆手制止了。 语言学家继续喊着:“请问你是生物体,还是机器?” 过了半分钟,没有回应,语言学家又喊了一遍。 那个声音回答了:“在你们的信息库中,我找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不是生物体,也不是机器,我是失败者。” 语言学家沉默了。老秦立刻开口,声音比语言学家小了一点:“你在什么方面失败了?你为什么失败了?你败给了谁?” 那个声音也小了一点,更像是老秦与自己对话了:“我是这个宇宙的社会底层。我在与同伴的竞争中失败了。因为自己的战争摧毁了一切,使得我失败了。我败给了我自己。” 一名科学家大声问道:“我们有什么能做的吗?” 那个声音也大声回答:“离开这里。这里将要失去保护。这里将变成下一个失败者所憧憬的星空。” 科学家一半疑惑,一半恐惧,没有再问下去。十几秒后,老秦再次开口:“假如你成功,那么会怎么样?” 几秒过去了,半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没有回应。 “巨石群靠近了。”年轻人喊道。大家发现,广播里又换成了年轻人的声音。 于是,这样一艘来自地球的飞船,与失败者的失败之地就此告别。 某一瞬间,这个恒星系消失了,飞船身后依旧是星空一片。 大家明白,这里的日子不久了,失败者即将失去保护。 谁保护着它?为什么要保护? 失败是什么?成功又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被这位叫funmy的年轻人写在了航行日志上,工工整整。 ------------ 3.6编察者(二) 还是那一位编察者。 周围的毒气,已经逐渐侵入他的房屋,大扇子也扇不走了。 编察者知道,自己老了。 编察者也知道,自己写的那些故事,还都没有完篇,还都有情节突转的可能。 但是来不及了。 他需要那些故事。 于是,他翻出那一堆已有故事的纸,一张一张地看过去。他全神贯注,看得很吃力,希望能找出一个足够好的故事。 他总是唉声叹气,没有一张是满意的。 毒气越靠越近,剩下没看的纸越来越少。 还剩最后一张,他着急了起来,呼吸逐渐变得急促,他似乎闻到了毒气的味道。 打开这一张,他发现荧光粉消失了两个,哦,是三个,但这远远不够。 但是来不及了。 忽然,他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这个故事与众不同,虽然也没有完篇,虽然荧光粉只消失了三个。 这个故事让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个时候,自己还没有住进这个小屋。那个时候,自己还生活在这个小屋的主人写的故事里。那个时候也有烦恼,但是,孩子嘛,终究是快乐的。 后来,他被这个小屋的主人看中了。不知怎么地,他从故事中跳了出来,看到了这个小屋。小屋的主人站在他面前,简单嘱托几句,就离开了小屋,再也没有回来。 从此开始,他就逐渐了解了这个故事外的世界。他了解到,这是一个高层宇宙,这里有众多的屋子,但资源是有限的,时间是几乎无限的,于是大家想出了一个分配方法——给每一个屋子主人生存的时间设定上限,在时间用完之前,需要从自己写的故事中选出一篇,让它的主人公进入这个高层宇宙,来代替自己,来继承自己的小屋,否则,自己就会灭亡在毒气之中。 一开始,他很兴奋,觉得这样做很有道理,可以增添宇宙的活力。 但是后来,他发现,有些屋子很高,这些屋子的主人根本不怕毒气;也有些屋子很小,这些屋子的主人在不停地换。 他顿悟了。 那时,他很难过,他不想写故事。 ………… 毒气的味道越来越重。 他不能让小屋失去主人。 他下定决心,就用这一篇了。